精品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张衡传》教案 人教版必修4.doc

上传人:螺丝刀 文档编号:4228799 上传时间:2019-10-28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1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张衡传》教案 人教版必修4.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精品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张衡传》教案 人教版必修4.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精品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张衡传》教案 人教版必修4.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精品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张衡传》教案 人教版必修4.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精品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张衡传》教案 人教版必修4.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精品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张衡传》教案 人教版必修4.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张衡传》教案 人教版必修4.doc(1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最新资料最新资料最新资料最新资料最新资料4范晔张衡传 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精思傅会,十年乃成。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机之正,作浑天仪,著灵宪、算罔论,言甚详明。 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

2、仪。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验之以事,合契若神。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时政事渐损,权移于下,衡因上疏陈事。 后迁侍中,帝引在帷幄,讽议左右。尝问天下所疾恶者。宦官惧其己,皆共目之,衡乃诡对而出。阉竖恐终为其患,遂共谗之。衡

3、常思图身之事,以为吉凶倚仗,幽微难明。乃作思玄赋以宣寄情志。 永和初,出为河间相。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又多豪右,共为不轨。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译文】张衡,字平子,是南阳郡西鄂县人。张衡年轻时就擅长写文章,曾到“三辅”一带游学,接着进了洛阳,在太学学习,于是通晓五经,贯通六艺,虽然才华高于世人,却并不骄傲自大。(他)总是不慌不忙,淡泊宁静,不喜欢与一般的世俗之人交往。永元年间,被推举为孝廉,却不应荐,屡次被公府征召,都没有就任。此时社会长期太平无事,从王公贵族到一般官吏,没有不过度奢侈的。张

4、衡于是摹仿班固的两都赋写了二京赋,用它来(向朝廷)讽喻规劝。(这篇赋,他)精心构思润色,用了十年才完成。大将军邓骘认为他是奇才,屡次征召他,他也不去应召。 张衡善于器械制造方面的巧思,尤其在天文、气象和历法的推算等方面很用心。汉安帝常听说他擅长术数方面的学问,命公车特地征召他,任命他为郎中。两次迁升为太史令。于是,张衡就精心研究、考核阴阳之学(包括天文、气象、历法诸种学问),精辟地研究出测天文仪器的正确道理,制作浑天仪,著成灵宪算罔论等书籍,论述极其详尽。 (汉)顺帝初年,(张衡)又两次转任,又做了太史令之职。张衡不趋附当时的那些达官显贵,他所担任的官职,就多年得不到提升。自他从太史令上离任后

5、,过了五年,又回到这里。 顺帝阳嘉元年,张衡又制造了候风地动仪。这个地动仪是用纯铜铸造的,直径有8尺,上下两部分相合盖住,中央凸起,样子像个大酒尊。外面用篆体文字和山、龟、鸟、兽的图案装饰。内部中央有根粗大的铜柱,铜柱的周围伸出八条滑道,还装置着枢纽,用来拨动机件。外面有八条龙。龙口各含一枚铜丸,龙头下面各有一个蛤蟆,张着嘴巴,准备接住龙口吐出的铜丸。仪器的枢纽和机件制造得很精巧,都隐藏在酒尊形的仪器中,覆盖严密得没有一点缝隙。如果发生地震,仪器外面的龙就震动起来,机关发动,龙口吐出铜丸,下面的蛤蟆就把它接住。铜丸震击的声音清脆响亮,守候机器的人因此得知发生地震的消息。地震发生时只有一条龙的机

6、关发动,另外七个龙头丝毫不动。按照震动的龙头所指的方向去寻找,就能知道地震的方位。用实际发生的地震来检验仪器,彼此完全相符,真是灵验如神。从古籍的记载中,还看不到曾有这样的仪器。有一次,一条龙的机关发动了,可是洛阳并没有感到地震,京城的学者都奇怪它这次没有应验。几天后,驿站上传送文书的人来了,证明果然在陇西地区发生地震,大家这才都叹服地动仪的绝妙。从此以后,朝廷就责成史官根据地动仪记载每次地震发生的方位。 当时政治昏暗,中央权力向下转移,张衡于是给皇帝上书陈述这些事。后来被升为侍中,皇帝让他进皇宫,在皇帝左右,对国家的政事提意见。皇帝曾经向张衡问起天下人所痛恨的是谁。宦官害怕张衡说出他们,都给

7、他使眼色,张衡于是没对皇帝说实话。但那些宦党终究害怕张衡成为祸患,于是一起诋毁他。张衡常常思谋自身安全的事,认为福祸相因,幽深微妙,难以看清,于是写了思玄赋表达和寄托自己的情思。 (汉顺帝)永和初年,张衡调离京城,担任河间王的相。当时河间王骄横奢侈,不遵守制度法令;又有很多豪族大户,豪门大户他们一起胡作非为。张衡上任之后治理严厉,整饬法令制度,暗中探得奸党的姓名,一下子同时逮捕,拘押起来,于是上下敬畏恭顺,称赞政事处理得好。(张衡)在河间相位上任职三年,给朝廷上书,请求辞职回家,朝廷任命他为尚书。张衡活了六十二岁,于永和四年去世。【鉴赏】张衡传以张衡“善属文”“善机巧”“善理政”为纲组织全文,

8、显示了张衡作为文学家、科学家、政治家的才干与成就。范晔继承了司马迁、班固等人关于史传文写作的传统,并因人取事,因事敷文,形成了自己记写人物传记的特色。张衡一生行事众多,成就卓著,品格高尚,如何取其精又不失于偏,虑及全又不流于繁,写其形又得其神,确要费一番匠心。 叙学习,显示其成就的基础。张衡的朋友崔瑗曾称赞他说:“道德漫流,文章云浮。数术穷天地,制作侔造化。瑰辞丽说,奇技伟艺,磊落炳焕,与神合契。”张衡多才多艺,德高品洁,是和他的学习、实践分不开的。范晔写他的学习,说他“少善属文”,自幼聪颖明慧,而更突出了他的“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张衡系南阳西鄂(今河南南阳)人,而游学到“三辅”之地

9、,并进入京城洛阳太学参观、学习。当时学界盛行的是“章句之学”,完全是一套陈腐的死学问,张衡涉足社会,不惜远游,目标远大,直入太学,这就使他达到“通五经,贯六艺”的地步。把五经、六艺都融会贯通了,他不是食而不化,也非固步自封,不仅读书本而且看实际,不只钻典籍而且研技艺,不单捧册页而且知世情。张衡贯古通今,知书识世,明道谙理,可是“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谦虚谨慎,既是取得重大成就的条件,也是为人处世的美德。作者仅用了三十四个字,就概及张衡学习的各个方面:内容、方法、精神、成就。这真可谓用墨精当得能收海于勺,缩龙成寸。作者先叙张衡的学习,为下文叙述他的善为人、善作文、善机巧、善理政奠定了基础。

10、 叙品行,显示其高尚的节操。张衡对为官作宦,“从容淡静”;对贪官酷吏,嫉恶如仇;对科学技术,不遗余力。有的人把学问作为沽名之具,钓利之饵,登官之梯,而张衡参透人生,洁身自守,他辞谢了多次的举荐与征召。作者连用“连辟”“累召”“不行”“不就”“不应”等词语,强调了他的不慕利禄,无意仕途。后来的出仕,也只是“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一些从事科技、史学方面的业务性职务。“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他不想握权柄以抬高地位,居高位以谋私利。 张衡没有官欲,但并非没有官才。他有着敏锐的政治眼光,清醒的政治头脑,高明的政治手腕。他看到“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不惜花了十年工夫,模拟班固的两

11、都赋,而写了二京赋。在西京赋和东京赋中,极力铺写了二京的所有宫室、动植物、游侠辩论之士、角牴大傩之戏,讽谏当朝的穷奢极侈。这是婉转的讽喻。有时他也挺身而出“上疏陈事”,“讽议左右”,向皇上直言进谏,弹劾奸佞。一旦由他掌握了一定权力,也就大力剪锄奸徒丑类。他出为河间王刘政的相时,看到刘政骄奢,“不遵典宪,又多豪右,共为不轨”,他一到任就能“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收到“上下肃然,称为政理”的效果,可见张衡不仅具有如何做官的认识、理论,而且有着实际施行的本领。 张衡上究天文,下穷地理,精于历算,擅于机械,自然也洞察当时社会世情。官场之中,有日天地黑,无风海生浪,所以他先是不做官,

12、想洁身避祸,后来不得不入官场,顺帝“尝问衡天下所疾恶者。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衡乃诡对而出”,避其锋芒,巧为应对。即令这样,那帮阉竖还“共谗之”,使他更明白在那种政治漩涡中,如履春冰,如捋虎尾,确实是“吉凶倚伏,幽微难明”,而要“常思图身之事”。当他狠狠打击了河间王的恶势力后,也就急流勇退,做出了极明智的决策:“上书乞骸骨”,请求退休还乡了。从他的四愁诗思玄赋归田赋中,都看出作为一个正直的官吏、有为的学者,在当时内心的苦闷,无力除恶,无法避祸,只有独善其身了。 叙术业,显示其卓著的成就。张衡在天文、数学、地理、气象、机械制造方面,都有卓越的成就,在文学、诗赋、绘画方面成绩斐然。郭沫若曾评

13、价说:“如此全面发展之人物,在世界史上亦所罕见”,“万祀千令,令人敬仰”。范晔为之作传时,既要顾及全面,又要突出重点。文中以“研核阴阳,妙尽璇机之正,作浑天仪,著灵宪算罔论,言甚详明”概及了他多方面的贡献,而重点写候风地动仪。候风地动仪系张衡首创,在科技史上居重要地位。传记从地动仪的质地、尺寸、规模、形体、文饰以至整个结构的“巧制”、测定时的效验,做了井然有序的详明介绍。“验之以事,合契若神”着一“神”字,极写仪器功效。“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表明此乃史无前例的独创。更用京师学者最初“咸怪其无征”,后来“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的典型细节,充分证明了张衡“妙尽璇机之正”的“妙”,“善机巧”

14、的“善”。 这篇传记仅以七百余字就概及张衡六十二年中善属文、善机巧、善理政等方面的杰出成就。全文以时间为序,叙其一生;以“善”为纲,统率题材;以“妙”为目,传其精神,因而所写方面多而不杂,事迹富而不乱,文虽简而概括全。范晔之所以能“驱万途于同归,贞百虑于一致,使众理虽繁,而无倒置之乖,群言虽多,而无棼丝之乱”(文心雕龙附会),就在于抓住了总纲领,并内蕴着相互关系。张衡正由于潜心于学才达到“通五经,贯六艺”的境界,才使他具有了“善机巧”的知识与才干,也使他具有了“不慕当世”的胸襟。不去追名逐利,求官谋宦,才能居郎中的微职“积年不徙”,得“约己博学,无坚不钻”,有了创造发明。他的做官,不是为了荣华

15、富贵,而是以利于科学研究。当不得不被推上政治舞台时,还始终保持着明智的头脑。作者将张衡于自然科学、文学、政治活动方面的表现统一了起来,写出了一个真实的人、伟大的人。 本文除揭示了张衡多方面事迹的内在的联系外,善于剪裁也是使本文成功的重要因素。如写“善属文”,就以写二京赋为主,略涉思玄赋,其他甚至不提及;写“善机巧”,以详写候风地动仪为主,其他科技成果则为辅;写“善理政”,以整治法度、收擒奸党为主,请求辞职、上调擢升则为次。在文学、科学、政事三方面,都体现了他“从容淡静”的个性,又突出了“善机巧”的特点,使张衡这么个伟大的形象辉耀于读者面【字词整理】古今异义1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 交接:古

16、: 结交 今:连接 移交和接替 2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孝廉:古:被举荐的人称为“孝廉”。 今:孝,指孝悌者; 廉,清廉之士。分别为统治阶级选拔人才的科目,始于汉代,在东汉尤为求仕者必由之途后往往合为一科。亦指被推选的士人 3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不行:古:不去(应荐)。 今:不可以 4公车特征拜郎中 特征:古:特地征召;今:事物、事情的特点、标志 5寻其方面 方面:古:方向;今:相处或并列的几点之一 6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 国王:古:封建社会贵族的最高封爵。 今:古代某些国家的统治者;现代某些君主制国家的元首。 7衡下车,治威严。 下车:古:官吏初到任;今:从车

17、上走下来 通假字1、员径八尺:“员”通“圆” 2、傍行八道: “傍”通“旁” 3、收禽:逮捕。禽,通“擒”,捕捉。 4、形似酒尊:“尊”通“樽”, 杯,酒杯。 词类活用 大将军邓骘奇其才(形容词意动用法,认为奇特) 时天下承平日久名词作状语,当时。 衡少善属文形容词作动词,擅长,善于。 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同上。 妙尽璇机之正形容词活用作动词,研究透了; 形容词作名词,正确的道理。 皆共目之 目,名词作动词,使眼色 一词多义 观 观太学(观摩学习) 大王见臣列观(宫廷中高大华丽的楼台) 此岳阳楼之大观也(景像) 玄都观里桃千树(道士庙) 启窗而观(看) 因 因入京师,观太学(于是) 蒙故业,因遗策

18、(沿袭) 因其势而利导之(顺着)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前谢罪 (通过、经由) 衡乃拟班固两都二京赋,因以讽谏(凭借) 因击沛公于坐,杀之。(趁机) 乃 精思傅会三年乃成。(才) 遂乃研核阴阳(就)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竟、却) 政通人和,百废俱兴,乃重修岳阳楼(于是,就) 尔其勿忘乃父之志。(你的)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竟然)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是) 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 (于是,就) 制 其牙机巧制(制作,构造) 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制服,控制) 吴起赵奢之伦制其兵 (统率,指挥)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规模) 属zh 平原君使者冠盖相属于魏(连接) 衡少善属文(连缀) 属予

19、作文以记之(嘱咐) 举酒属客(劝人喝酒) sh 名属教坊第一部(属于) 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掌管) 吾属今为之虏矣(辈)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类) 善: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好的)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善行) 安帝雅闻衡善术学。(擅长)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交好) 不如因善遇之。(好好地) 善刀而藏之。(通“缮”,擦拭) 文言句式 (1)判断句 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张衡,字平子,南阳郡西鄂县人) (2)被动句 连辟公府不就(多次被公府征召) (3)宾语前置句 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自从有书典记录以来,不曾有过(这种仪器) (4)

20、介词结构后置句 果地震陇西(果然在陇西发生地震) 讽议左右(在皇帝的左右对政事提出意见) (5)省略句 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省略主语“张衡”) 讽议左右(省略介词“于”) 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省略主语“张衡”) (6)状语后置 游于三辅(于三辅游) 讽议左右(于)左右讽议)【链接】方舟子质疑:张衡地动仪只是摆设 无法检测地震2010年12月02日京华时报近日,有网友在微博上发帖,称历史教科书中人所熟知的张衡地动仪其实是上世纪50年代的复原模型,1800年前的地动仪到底是啥模样早已无据可查。科普作家方舟子则于昨日发文,称张衡当年建造的地动仪“很可能和今人复原的那些模型一样,仅仅是个摆设

21、”。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研究员冯锐昨天对此表示,2005年复原成功的地动仪模型确实可以监测地震。国宝只有“59岁”11月28日,网友闫涛在微博上发帖,称“我直到昨天才知道,那个国宝级的张衡地动仪,是上世纪50年代才造出来的,王振铎(考古学家)根据古书描写的196个字,结合英国科学家的地震理论,设计并发明了这个张衡地动仪。由于选进了教材,国人都以为是东汉货色,事实上,那珠子掉不出来”。此言一出,立即在网上引发热议。截至昨天下午,该帖被转发1.5万次,评论近5000条。很多网友称,他们之前并不知道,在历史教科书中和科技馆里频繁亮相的地动仪,原来只是一个“年仅59岁”的复原模型。他们更不知道,由于存在原

22、理性错误,这个复原模型不能正常工作,一直受到中外科学家的质疑和否定。后汉书中记载的“验之以事,合契若神”的候风地动仪,其实早已失传。有网友称,这样的事实大大打击了人们的信心,甚至有人对“四大发明”等其他中国古代科技成果提出质疑。在北京某初级中学教历史的韩老师说,目前中学历史教材里使用的,还是王振铎复原的地动仪模型图片,他们一般不会刻意向学生说明这是原物还是复原模型,“连张衡本人的画像都是后人模拟的”。韩老师说,介绍地动仪时,他们只会跟学生讲“里面有机关,发生地震就能感受到,珠子就会掉下来”。张衡地动仪管用吗?网上波澜未平,科普作家方舟子又在媒体发飙。他于昨天发文,对张衡地动仪是否管用提出质疑。

23、“地动仪早已失传,它是否具有监测地震的作用,也成了一个谜。”方舟子说,国内外不少专家根据后汉书张衡传的简单描述,力图复原地动仪,但所有这些复原模型没有一个能够真正用于监测地震,不过是“艺术品”。方舟子称,2005年,中国地震局专家宣布他们经过3年研究,建立了新的地动仪复原模型,并第一次实现了验震功能。“他们声称地动仪新模型对河北唐山、云南泸西、越南孟艺发生的三次真实地震进行了检验。但是这三次地震分别发生于1976年、2000年和2001年,地动仪新模型2005年才建成,怎么可能对它们进行检验呢?”方舟子说,后经了解得知,原来新的地动仪复原模型检验的不是真实发生的地震,而是实验室里对真实地震的模

24、拟。方舟子说,在新的地动仪复原模型建成后,中国境内每年多次发生5级以上地震,在该地动仪复原模型监测范围之内,却从来没有听说该复原模型监测到哪怕一次。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北京有震感,也没有听说在北京展出的该复原模型检测到。方舟子还在文中对后汉书张衡传所记载的地动仪预报的陇西地震的真实性提出质疑,称部分史料相互矛盾,怀疑那次地震是“为了说明地动仪的神奇而编造的故事”。方舟子说,没有任何记载能够证明在张衡之后,他发明的地动仪起过作用。“我们不必怀疑张衡曾经建造出一台叫候风地动仪的仪器,但是没有证据能够证明,也没有理由让人信服地动仪曾经发挥过验震的功能,它很可能和今人复原的那些模型一样,仅仅是个摆

25、设。”方舟子说。专家回应:新版复原模型 对地震有反应曾参与2005年版地动仪模型复原的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研究员冯锐昨天表示,新的地动仪复原模型对地震是有反应的,这一点已得到多名院士专家的鉴定。“方舟子对地震这个领域并不了解。”冯锐说,他们利用在真实发生的地震中记录下来的地震波波长,以此为依据控制特殊振动台,完成对地动仪复原模型的检验。这是地震的“复现”,而不是简单的“模拟”。冯锐表示,如果要监测真实发生的地震,须建设地基等配套设施,然后将地动仪复原模型放在上面,但这样的监测实验耗资巨大,选址等问题也不好解决,“我们正在朝这个方向努力”。对于方舟子提出质疑的陇西地震,冯锐表示,据史料推测,这次地震

26、发生在公元134年。冯锐强调,这些史料都是经专业的历史地震学专家审核过的。因年代久远,部分史料存在偏差在所难免,但当年陇西曾发生地震的结论没有问题。(记者 李铁铮)13张衡传课文研讨 一、整体把握 本文是一篇典型的人物传记,以翔实的文笔全面记述了张衡的一生,描述了他在科学、政治、文学等领域的诸多才能。而且详略突出,重点介绍了他在科学上的贡献,其间贯穿了作者对张衡品德的由衷景仰之情。层次清晰,条理分明,一位博学多才、从容淡泊的文人学者形象如在眼前。文章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即文章的第1段。记述张衡的学业、品德和文学上的成就。开头两句按历史人物传记的格式,记述张衡的姓名、籍贯与家世。接着介绍其在

27、文学上的造诣。“少善属文”说明他具有先天的禀赋,而“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说明他注重社会实践。也正是因为他在青少年时代就打下了如此深厚扎实的基础,并不断自我提高,所以才能“通五经,贯六艺”。在叙述了其“才”后紧接着叙述其德。“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具有谦虚稳重、超尘拔俗的品格,而面对统治者的招罗,作者连用“不行”“不就”“不应”等词语表现他的不慕荣利的高洁品德。而二京赋进一步证实其文学才能及精研精神。 第二部分即文章第24段,介绍张衡在科学技术上的成就。重点介绍候风地动仪的结构和功用。第2、3段从整体上概括了张衡在科学上的成就,包括科学发明和理论著作两部分

28、。在介绍其特长时与其职官联系起来,侧面反映了二者互为因果的关系。第四段着重介绍了能代表其成就的候风地动仪。介绍地动仪虽不足二百字,但详尽记述制造时间、质地、大小、形状、内外结构、装饰、功用等,文字精简平实。如介绍构造特点时用“中”“傍”“外”“下”四个方位词为序,便从里到外,从上到下简要而清楚地写出其构造特点。以“似酒尊”描写其形状非常形象具体,用“验之以事,合契若神”的夸张描写和“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的热烈赞叹着力描写了仪器的准确无误。最后附述了生动有趣的事件验证其功效,使文章于平实中透出情致。 第三部分即文章的第5、6段,介绍张衡在政治上的才干。文章仅选取两件事作为切入点,一是思玄赋的由

29、来,表现了张衡心思细密、小心谨慎的形象。一是出任河间相时与奸党斗争一事。“阴知奸党姓名,一时收禽”表现其政治智慧,“上下肃然,称为政理”表现其卓然政绩。这样,笔墨寥寥却写出了一位真实可感、形神丰满的廉吏。 语言凝练平实是本文的突出特点,作者写作时绝少用形容词,尽量抓住史实,描绘时惜墨如金,无一句赘言。但平实精谨中有精彩之处,如候风地动仪一段描写生动形象,说明作者胸中自有丘壑,所以能繁简得体,伸缩自如。也唯其如此,才能将张衡一生中在诸多领域中的大事交代得清楚详明,有条不紊。 二、问题探究 1.张衡的高尚品德和杰出才能表现在什么地方? 张衡的高尚品德表现在:(1)“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2

30、)“从容淡静”,不慕世俗的虚荣,“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大将军“累召不应”,“不慕当世”;(3)品行端正,忧国忧民,作二京赋讽谏王侯,整治法度收拿奸党。其“才”高于世,表现在:一是“善属文”,写作著名的二京赋;二是“善机巧,作浑天仪,造候风地动仪;三是“善术学”,著有灵宪 算罔论;四是善政事,为政机智果断,不畏权贵,“称为政理”。 2.文和屈原列传相比,有哪些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 和屈原列传相比,两篇传记最大的共同点都是按时间顺序,截取重点片段塑造人物形象,表现人物的一生,选材有详有略,重点突出。最大的区别是在表达方式上,屈原列传为了表现屈原的高洁的“志”“行”和寄寓作者的情怀,采用了叙

31、议结合的方法,文笔充满感情,有抒情散文的特点,主观性较强。而张衡传以表现张衡的杰出贡献,简要概括其一生为主要目的,所以用说明性文字对张衡的文学创作和科技发明进行介绍,其中着重对候风地动仪的介绍,而对其品德为人的描写都散见于字里行间,贯穿于文章中,很少直接抒情。笔调沉静,文字质朴。 3.人物传记的写作有何特点?在本文有何体现? 传记除了介绍人物姓名、籍贯之外,还必须选择人物一生中最具有特征的事件,叙述他的为人及其对社会的影响。由于传记不同于史料,所以人物必须“活跃”,有可感性。传记的基本特点是翔实而典型的文字记录和朴实而形象的文学色彩。传记的种类有:自传、传、小传、评传、别传、外传等。本文属评传

32、,既记叙人物的事迹,又评介与探讨人物的思想状况、人物所处的时代背景、思想发展过程和对人类的贡献。传记不可能把一个人一生的全部经历事无巨细都写下来,只能记一生中的主要事件,同时显示他的品格特点。本文写了张衡在文学、科学、政治上的突出贡献,强调了他在科学方面取得的成就,其间穿插了对其为人品格的评价。全文重点突出,详略分明。 4.本文在写作方法上的特点是什么? 本文的写作特点是按照时间顺序介绍人物的写法和详略得当的剪裁方法。 (1)本文是人物传记,介绍人物以时间为经,以事迹为纬。张衡一生经历了东汉章帝、和帝、安帝和顺帝四个时期。时间虽较长,文章叙述的时间线索却很清楚。从表达方式上说,以记叙为主。在第

33、4段写候风地动仪,又以说明为主,辅以记叙。 (2)本文介绍了张衡文学、科学、政治三方面的才能和成就。其中,以科学方面的才能和成就作为重点详写。在介绍科学方面的才能和成就时,又突出了候风地动仪的研究制造,介绍特别详尽,对其他创造的介绍则较简略。这样详略得宜的安排,使文章重点突出,人物特点鲜明。 关于练习 一这篇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张衡的?文章的记叙重点是什么? 设题意图:让学生整体把握张衡传的内容,并能分析课文结构,在此基础上抓住课文重点,进而了解张衡在科学上的成就和贡献。 参考答案: 文章从三个方面写张衡:张衡的为人以及在文学方面的才能和成就;在科学技术方面卓越的才能和贡献;在政治上的突出作

34、为。记叙的重点是张衡在科学上的才能和贡献。 二翻译下列各句。 1.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 2.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 3.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 4.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 5.时政渐损,权移于下,衡因上疏陈事。 设题意图:引导学生注意文中出现的重点实词,这些词语的义项或在古文中经常出现,或在文中的意思与现代常用义不同。 参考答案: 1.虽然才能比一般人高出许多,但并不因此而骄傲自大,平时举止从容,态度平静,不喜欢与俗人结交。 2.张衡善于机械制造方面的巧思,尤其在天文阴阳历算方面最用心。 3.张衡不趋附当朝的权臣大官,所任

35、的官职就多年也得不到提升。 4.曾有一条龙的机关发动但感觉不到地面动,京师的学者都怪它没有应验。 5.当时政治局面每况愈下,权利向下转移,张衡于是给皇帝上书陈述这些事情。 三郭沫若曾评价张衡是一个“全面发展”的人。课外搜集资料,联系课文,以“我看张衡”为题,在班里做一次三分钟演讲。 设题意图:旨在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学习课文所记载的张衡的种种优良品质,同时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只要言之成理即可,不必有统一答案。 教学建议 一、本文涉及的文化常识较多,如各种史书的体例,古代的职官制度,张衡在文学史上的地位等。可以先让学生课下自己查找资料,教师课上提问讲解,也可设计成作业或讨论形式。 二、为了加深

36、学生对地动仪的了解,先提问让学生说出对地动仪的大致印象,如地动仪的外形、雕饰和地动仪的内部机械构造等,还可以找到有关图片等作参考,加以说明。 有关资料 一、参考译文 张衡,字平子,南阳郡西鄂县人。张衡年轻时就擅长写文章,曾到“三辅”一带游学,接着进了洛阳,在太学学习,于是通晓五经,贯通六艺,虽然才华高于世人,却并不骄傲自大。(他)总是举止稳重、神态淡泊、宁静,不喜欢与一般的世俗之人交往。永元年间,被推举为孝廉,却不应荐,屡次被公府征召,都没有就任。此时社会长期太平无事,从王公贵族到一般官吏,没有不过度奢侈的。张衡于是摹仿班固的两都赋写了二京赋,用它来(向朝廷)讽喻规劝。(这篇赋,他)精心构思润

37、色,用了十年才完成。大将军邓骘认为他是奇才,屡次征召他,他也不去应召。 张衡善于器械制造方面的巧思,尤其在天文、气象和历法的推算等方面很用心。汉安帝常听说他擅长术数方面的学问,命公车特地征召他,任命他为郎中。两次迁升为太史令。于是,张衡就精心研究、考核阴阳之学(包括天文、气象、历法诸种学问),精辟地研究出测天文仪器的正确道理,制作浑天仪,著成灵宪算罔论等书籍,论述极其详尽。 (汉)顺帝初年,(张衡)两次转任,又做了太史令之职。张衡不趋附当时的那些达官显贵,他所担任的官职,就多年得不到提升。自他从太史令上离任后,过了五年,又回到这里。 顺帝阳嘉元年,张衡又制造了候风地动仪。这个地动仪是用纯铜铸造

38、的,直径有8尺,上下两部分相合盖住,中央凸起,样子像个大酒尊。外面用篆体文字和山、龟、鸟、兽的图案装饰。内部中央有根粗大的铜柱,铜柱的周围伸出八条滑道,还装置着枢纽,用来拨动机件。外面有八条龙。龙口各含一枚铜丸,龙头下面各有一个蛤蟆,张着嘴巴,准备接住龙口吐出的铜丸。仪器的枢纽和机件制造得很精巧,都隐藏在酒尊形的仪器中,覆盖严密得没有一点缝隙。如果发生地震,仪器外面的龙就震动起来,机关发动,龙口吐出铜丸,下面的蛤蟆就把它接住。铜丸震击的声音清脆响亮,守候机器的人因此得知发生地震的消息。地震发生时只有一条龙的机关发动,另外七个龙头丝毫不动。按照震动的龙头所指的方向去寻找,就能知道地震的方位。用实

39、际发生的地震来检验仪器,彼此完全相符,真是灵验如神。从古籍的记载中,还看不到曾有这样的仪器。有一次,一条龙的机关发动了,可是洛阳并没有感到地震,京城的学者都怪它这次没有应验。几天后,驿站上传送文书的人来了,证明果然在陇西地区发生地震,大家这才都叹服地动仪的绝妙。从此以后,朝廷就责成史官根据地动仪记载每次地震发生的方位。 当时政治昏暗,中央权利向下转移,张衡于是给皇帝上书陈述这些事。后来被升为侍中,皇帝让他进皇宫,在皇帝左右,对国家的政事提意见。皇帝曾经向张衡问起天下人所痛恨的是谁。宦官害怕张衡说出他们,都给他使眼色,张衡于是没对皇帝说实话。但那些宦党终究害怕张衡成为祸患,于是一起诋毁他。张衡常

40、常思谋自身安全的事,认为福祸相因,幽深微妙,难以看清,于是写了思玄赋表达和寄托自己的情思。 (汉顺帝)永和初年,张衡调离京城,担任河间王的相。当时河间王骄横奢侈,不遵守制度法令;又有很多豪族大户,与河间王一起胡作非为。张衡上任之后治理严厉,整饬法令制度,暗中探得奸党的姓名,一下子同时逮捕,拘押起来,于是上下敬畏恭顺,称赞政事处理得好。(张衡)在河间相位上任职三年,给朝廷上书,请求辞职回家,朝廷任命他为尚书。张衡活了六十二岁,于永和四年去世。 二、张衡的生平和成就 张衡(78139),中国东汉天文学家,文学家。字平子。河南南阳西鄂(今河南南阳)人。出身望族,汉安帝永初五年(111)在洛阳任郎中,

41、元初元年(114)迁升尚书侍郎。元初二年起,曾两度担任太史令,前后共14年。在天文学上取得突出成就。中国古代宇宙论中的浑天说的代表人物。汉代关于宇宙结构的理论有三家学说:盖天说、浑天说和宣夜说。张衡认为天如蛋壳,地如蛋黄,天大地小,天地各乘气而立,载水而浮。并认为蛋壳之外的宇宙是无限的,在天地未分之前,混混沌沌,既分之后轻者上升为天,重者凝结为地。天为阳气,地为阴气,二气互相作用创造万物。由地溢出之气化为星。这些关于宇宙起源的认识具有朴素的变化发展的辩证思想。正确指出月球本身不发光,月光是日光的反射,正确解释月食成因是月球进入地影而造成的。重视观测实践,亲自设计和制造了世界上第一架测验地震的仪

42、器候风地动仪。采用齿轮系统把浑象(天球仪)和计时漏壶结合起来,制成漏水转浑天仪,用来演示星空变化,说明浑天说。还制造出指南车、自动记里鼓车、飞行数里的木鸟等。亲自测定太阳和月球的角直径是周天的1/736,即29角分24角秒。观测统计出中原地区能看到的恒星2 500颗。主张历法改革应以天文观测的结果为根据,有力地反对当时流行的唯心主义的以图谶之学来附会历法的做法。研究过圆周率。求得=10(=3.1622)。绘制过一幅地形图。是当时著名的文学家,还被列为当时六大名画家之一。共著有科学、哲学、文学著作32篇,包括数学著作算罔论,天文著作灵宪和灵宪图,文学作品二京赋归田赋同声歌等。张衡的著作有张河间集

43、收入清严可均的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后人将月球背面的月面经度东112度、月面纬度北19度的环形山及小行星1802号命名为张衡环形山和张衡小行星以纪念他在天文学上的贡献。 三、关于浑天仪 汉时,天文学已经形成体系,有盖天、浑天和宣夜三家。盖天说以周髀算经为代表,认为天圆地方,天在上,像伞盖,地在下,像棋盘,是一种旧的传统说法。宣夜派认为天体为元气构成。浑天说比较进步些,认为天地都是圆的,天在外,像鸡蛋壳,地在内,像鸡蛋黄;这种说法虽然也不完全正确,但比较接近实际。浑天派最突出的代表者和卓越的发明家张衡指出,日有光,月没有光,月光是反射太阳的光形成的。所以向日则光盈,背日则光尽。他还推测月食是

44、地球遮蔽的结果。他还绘制了一部星图,叫灵宪图,创制了许多重要的天文仪器。 浑天仪是铜铸的,内外有几层圆圈,都可转动。各层圆圈分别刻有赤道、黄道、南北极,二十四节气,二十八列宿,以及日月星辰的位置,凡张衡所知道的天文现象都刻在上面。为了使浑天仪能自己转动,张衡又设计了一个“滴漏”,作为浑天仪的动力。浑天仪被滴漏带动,它转动时恰好与天空中日月星辰的起落时间完全吻合。可惜这座精巧的浑天仪在西晋战乱中失传了。留下来的只有浑天仪图注和漏水转浑天仪注两份说明书的部分说明。 (摘自中国古代的发明创造,上海人民出版社1976年版) 四、张衡传鉴赏(徐应佩周明) 张衡传以张衡“善属文”“善机巧”“善理政”为纲组

45、织全文,显示了张衡作为文学家、科学家、政治家的才干与成就。范晔继承了司马迁、班固等人关于史传文写作的传统,并因人取事,因事敷文,形成了自己记写人物传记的特色。张衡一生行事众多,成就卓著,品格高尚,如何取其精又不失于偏,虑及全又不流于繁,写其形又得其神,确要费一番匠心。 叙学习,显示其成就的基础。张衡的朋友崔瑗曾称赞他说:“道德漫流,文章云浮。数术穷天地,制作侔造化。瑰辞丽说,奇技伟艺,磊落炳焕,与神合契。”张衡多才多艺,德高品洁,是和他的学习、实践分不开的。范晔写他的学习,说他“少善属文”,自幼聪颖明慧,而更突出了他的“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张衡系南阳西鄂(今河南南阳)人,而游学到“三

46、辅”之地,并进入京城洛阳太学参观、学习。当时学界盛行的是“章句之学”,完全是一套陈腐的死学问,张衡涉足社会,不惜远游,目标远大,直入太学,这就使他达到“通五经,贯六艺”的地步。把五经、六艺都融会贯通了,他不是食而不化,也非固步自封,不仅读书本而且看实际,不只钻典籍而且研技艺,不单捧册页而且知世情。张衡贯古通今,知书识世,明道谙理,可是“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谦虚谨慎,既是取得重大成就的条件,也是为人处世的美德。作者仅用了三十四个字,就概及张衡学习的各个方面:内容、方法、精神、成就。这真可谓用墨精当得能收海于勺,缩龙成寸。作者先叙张衡的学习,为下文叙述他的善为人、善作文、善机巧、善理政奠定了基础。 叙品行,显示其高尚的节操。张衡对为官作宦,“从容淡静”;对贪官酷吏,嫉恶如仇;对科学技术,不遗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