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河北省张家口市涿鹿县北晨学校2017-2018学年高一预科班9月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4230608 上传时间:2019-10-29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1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解析:河北省张家口市涿鹿县北晨学校2017-2018学年高一预科班9月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精品解析:河北省张家口市涿鹿县北晨学校2017-2018学年高一预科班9月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精品解析:河北省张家口市涿鹿县北晨学校2017-2018学年高一预科班9月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精品解析:河北省张家口市涿鹿县北晨学校2017-2018学年高一预科班9月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精品解析:河北省张家口市涿鹿县北晨学校2017-2018学年高一预科班9月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品解析:河北省张家口市涿鹿县北晨学校2017-2018学年高一预科班9月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解析:河北省张家口市涿鹿县北晨学校2017-2018学年高一预科班9月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2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北晨学校2017_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预科高一9月考语文试题第I卷 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中国文化不仅包括中国境内现存的文化,也包括曾在中国境内的文化、部分藩属国的文化。尽管这些藩属国今天已经不在中国疆界内了,但历史上它们属于中国文化的范畴,并且中国文化至今对它们依然还有强大的影响。除此之外,有些民族的主体在境外,但由于他们长期生活在中国,他们的文化已经跟其母体的文化有所区别了。例如,新疆有俄罗斯族,他们的文化也是中国文化一部分。因此,中国文化应该包括境内所有民族的文化,不要片面将其理解为华夏汉族这一主体民族的支化。尽管长期以来汉族是中华民族的

2、主体,人数也占鲍对多数,但要注意,汉族及其文化一直处在不断变化中。如果它不具有多元的文化特征,没有吸收大量其他民族的人口和文化,那么,无论在中国还是在世界,它都不可能有今天这样重要的地位。我们为什么会有我们的文化自信?就是中国文化在发展过程中,善于吸收其他文化的精华,而且以汉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历来有一个非常大酌优点,就是吸引、融合其他民族人口。它吸收、融合其他民族的重要标准是什么呢?不是血坑,而是文化!血统是没有办法改变的,除非通婚,但是文化则不同。在文化上,只要接受中国交化,就等于承认了是中国支他的部分,从文化认同上说,七家都说自己是“炎黄子孙”。从血统来说,“炎黄子孙”是非常多元的,根本

3、就不是一个老祖宗可以传下采的。著名诗人白居易是从中亚迁到内地来的。唐朝有好多姓白的其实都是中亚人。正因为他们把文化带过来了,中国支化才丰富多彩。中国之化的特色主要有三点:一是中国文化是独立发展的在西方人打开中国走门之前,中国文化主要是独立发展的。它吸收其他丈化,主要是在一些枝节上,而不是主体。如,佛教传播到中国,是中国文化改变了佛教,所以就有了中国文化和佛教结合产生的禅宗。这一特点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地理因素。从当时的中国版图来看,东、南、西、北要么是高原,山脉、大洋,要么就是中国文化影响的地方。因此,中图文化基本上是独立发展的在封闭的大环境中,它最先进。在外界突破地理障碍,把文化带到中国以前,它

4、没有什么挑战。也正因如此,它是延续的。二是中国文化相当自信。汉族基本上是农业民族,从中国的疆域来看,中国适合农耕的地区在西汉时已定型,所以中国基本上还是适应农业社会的也正因为如此,中国文化又有相当自信的特点。在中国的确在大的地理范围内是最先进的情况下,这种自信没有害处。但如果已受到外界的挑战,事实又证明已不是“天下之中”“无所不有”了,却依然持有一种片面、过分的自信,那就不能适应世界潮流了。三是中国文化历来是开放而不传播的。汉朝、唐朝比较开放,讲“汉唐雄风”。确实,汉朝、唐朝的开放超过了其他朝代,但它的开放是允许、欢迎各国来,很少往海外派人出去,甚至是禁止中国人出去的。宋朝甚至认为,文化不能随

5、便传,禁止出口图书到辽国或者西夏。明朝郑和下西洋是宣扬国威,而不是传播中国文化。但如果不传播,谁会承认、接受先进的中国文化呢?(摘自中国需要怎样的文化自信,作者葛剑雄。有删改)1. 下列关于“中国文化”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中国文化包括中国境内现存的文化、曾在中国境内的文化、部分藩属国的文化,还包括主体在境外,但长期生活在中国的一些民族的文化,如中国境内的俄罗斯族文化。B. 中国文化在其发展过程中一直处于不断变化之中,它以文化为标准,吸收了其他民族的文化具有多元的文化特征,因此不管在中国还是在世界,它都具有重要国、的地位。C. 在西方人打开中国的大门之前,中国文化基本上是

6、独立发展的,它主要是在一些枝节上吸收其他文化,不会从主体土全盘接受外来文化,禅宗的出现就说明了返一点。D. 只开放而不传播是中国文化历来的特点之,即使在开放程度超过了其他朝代的汉朝、唐朝也是如此,明朝郑和下西洋的目的并不是传播中国文化,而是宣扬国威。2. 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一些藩属国历史上属于中国文化的范畴,中国文化至今对它们仍然有强大的影响,尽管这些藩属国今天已经不在中国境内了,但这些藩属国文化仍然属于中国文化。B. 我扪之所以会有中国文化自信,就是因为中国文化在发展过程中,善于吸收其他文化的精华而且以汉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历来有吸引、融合其他民族人口的优点。C. 从

7、以前的中国版图来看,中国处于相对封闭的大环境中,而中国文化又是封闭的大环境中最先进的文化,它自始至终都没有受到其他文化的挑战,因而能够延续至今。D. 汉族基本上是农业民族,中国适合农耕地区在西汉己定型,基本上能够适应农业社会,这给中国文化带来了相当自信的特点,因为此时此地,它确是最先进的文化。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 )A. 虽然长期以来汉族是中华民族的主体,人数也占到绝对多数,但把中国文化理解为华夏汉族的文化是片面的,因为中国文化应该包括中国境内所有民族的文化。B. 从文化上来看,只要放弃了自己原来的文化,认同了中国文化,那么不管来自哪里,都可称为“炎黄子孙”,如白居

8、易;而要从血统上变成炎黄子孙,那只有通婚。C. 中国文化在历史上取得了“天下之中”“无所不有”的辉煌成就,但如果已受到了外界的挑战,已不是最先进的文化了,那就应该向其他文化学习,吸收其优点,D. 如今,我们应当对中国文化充满充分的自信,但又不能持有片面、过分的自信否则就不能适应世界潮流;同时,我们也应该积极、主动地传播中国文化。【答案】1. B 2. C 3. B【解析】【1题详解】试题分析:B项把“中国文化”和“汉族文化”混为一谈,“发展过程中一直处于不断变化之中”“不管在中国还是在世界,它都具有重要的地位”说的是汉族文化。【考点定位】理解文中重要概念、重要句子的含意。【技巧点拨】在原文寻找

9、对应文句并进行仔细推敲比对,并关注题干中表示原因、条件、结果的关联词或动词。【2题详解】试题分析:C项“自始自终都没有受到其他文化的挑战”错,应该是“外界突破地理障碍,把文化带到中国以前”,中国文化没有受到什么挑战【考点定位】本题考查考生对文中重要句子的理解,以及对文中信息的筛选和整合。能力层级为B级和C 级。【技巧点拨】仔細检查所给选项的内容是否能在原文中找到依据,或者是否能根据原文合理地推断岀来。【3题详解】试题分析:B 项“只要放弃了自己原来的文化”错,根据原文意思,只要接受了中国文化,承认了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即可,并没有说一定要放弃自己原来的文化。而且原文还说“正因为他们把文化带过来了

10、,中国文化才能丰富多彩”【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技巧点拨】对这类题型要分析、比较、选择,首先排除明显错误的选项,然后分析剩下的选项及与之相关的语言环境,瞻前顾后,寻找有效信息,并归纳信息的要点,进行筛选。二、古代诗文阅读(51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项籍者,下相人也,字羽。初起(起兵反秦)时,年二十四。其季父项梁。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项氏世世为楚将,封于项,故姓项氏。项籍少时,学书(文字)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即敌人一,对抗一个人),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

11、喜,略知其意,又不竟学。秦始皇游会稽,渡浙江, 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也!”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灭族)矣!” 梁以此奇籍。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 矣。(史记)4. 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又不竟学完毕。B. 毋妄言妄:狂妄。C. 梁以此奇籍这里是“认为出奇”之意。D. 皆已惮籍矣畏惧。5. 下列句中加点的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其季父项梁 吾其还也B. 项梁怒之 何厌之有C. 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 良乃入,具告沛公D. 梁以此奇籍 请以剑舞6. 下列对文意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项羽的祖父是楚将项燕,他是被秦将王翦杀死

12、的。B. 项羽学书学剑都不成,项梁后教项羽兵法,项羽很高兴,终于学完了兵法。C. 秦始皇游会稽时,项羽竟说:“彼可取而代也”,可看出他有大志与勇气。D. 项羽的身材、力气超过一般人,他在吴中青年人中很有威望。【答案】4. B 5. C 6. B【解析】【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文词语含义能力。文言文词语含义的理解,一定要结合所要理解的文言文词语所在的上下文,也就是具体语境进行。本题要求选择“加点字的意义解释不正确的一项”,B项,“毋妄言”的意思是“不要胡乱说”,所以“妄”的意思是“胡乱”。故选B。【5题详解】本题考查考生常用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掌握能力。做此类题目,要着眼“意义”和“用法

13、”两点,“意义”是就表意而言的,“用法”是就词性而言的。最方便快捷的方法就是将所学教材中的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代入课外的语句中比较验证。对于材料中的虚词,要结合上下文语境去推敲;对于常用的文言文虚词,特别是教材中的典型句子要重视积累。本题要求选出“加点的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A项,其:代词,他的,代指项羽的/其:语气词,表示商量语气,还是;B项,之:代词,他,代指项羽(还一说法,代指“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这件事)/之:宾语前置标志;C项,乃:副词,就,于是/乃:副词,就。于是;D项,以:介词,因为/以:介词,用。故选C。【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

14、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本题要求选出“对文意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B项,“终于学完了兵法”说法错误,原文为“略知其意,又不竟学”,意思是“可是刚刚懂得了一点儿兵法的大意,又不肯学到底了”。故选B。【点睛】虚词的辨析方法如下:一、关注词性差异。二、把握位置不同。很多虚词的用法和意义都会随其在句中位置的改变而改变,明确这一点,不仅能在学习的时候做到纲举目张,事半功倍,答题时也能给我们提供一个更为清晰而高效的思路。三、理解用法本质。应该说大多数虚词的用法都是比较容易理解的,只要多积累,多总结,熟练掌握并不难,但对其中一些虚词的重要

15、用法,如果没有准确、深刻的认识,只看表象而抓不住其本质特征,便很容易在做题时丢分。四、结合具体语境。考试答题时,面对试卷中陌生的语段,我们一定要根据“词不离句、句不离段”的原则,结合具体语境,在准确理解句意的基础上判断相应虚词的用法和意义,切不可机械、盲目。参考译文:项籍是下相人,字羽。开始起事的时候,他二十四岁。项籍的叔父是项梁,项梁的父亲是项燕,就是被秦将王翦所杀害的那位楚国大将。项氏世世代代做楚国的大将,被封在项地,所以姓项。项籍小的时候曾学习写字识字,没有学成就不学了;又学习剑术,也没有学成。项梁对他很生气。项籍却说:“写字,能够用来记姓名就行了;剑术,也只能敌一个人,不值得学。我要学

16、习能匹敌万人的本事。”于是项梁就教项籍兵法,项籍非常高兴,可是刚刚懂得了一点儿兵法的大意,又不肯学到底了。秦始皇游览会稽郡渡浙江时,项梁和项籍一块儿去观看。项籍说:“那个人,我可以取代他!”项梁急忙捂住他的嘴,说:“不要胡说,要满门抄斩的!”但项梁却因此而感到项籍很不一般。项籍身高八尺有余,力大能举鼎,才气超过常人,即使是吴中当地的年轻人也都很敬畏他了。7.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题目师旷撞晋平公晋平公与群臣饮,饮酣,乃喟然叹曰:“莫乐为人君!惟其言而莫之违。”师旷(春秋时晋国乐师,目盲,善弹琴)侍坐于前,援琴撞之,公披衽而避,琴坏于壁。公曰:“太师谁撞?”师旷曰:“今者有小人言于侧者,故撞之

17、。”公曰:“寡人也。”师旷曰:“哑!是非君人者之言也。”左右请除之。公曰:“释之,以为寡人戒。”(节选自韩非子)翻译下面句子: (1)莫乐为人君!惟其言而莫之违。(2)公曰:“太师谁撞?”(3)师旷曰:“是非君人者之言也。”【答案】(1)没有什么比做国君更快乐了!只要是他的话没有谁敢违背。(2)晋文公说:“太师要撞击谁呢?”(3)师旷说:“这不是做国君的人应该说的话”。【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

18、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1)中的“莫”,没有;“为”,动词,做;“为人君”,做国君;“莫乐为人君”,没有什么比做国君更快乐了;“惟”,只要;“其”,代词,他的,指人君的;“莫之违”,即“莫违之”,没有谁敢违背(人君话);“之”,代词,代指人君话。(2)中“太师谁撞”,宾语前置句,即“太师撞谁”,太师要撞击谁呢。(3)句中“是”,这;“非”,不是;“君人者”,做国君的人;“之”,的;“言”,话,说的话;“是非君人者之言也”,否定判断句,这不是做国君的人应该说的话。【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

19、。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参考译文:晋平公和臣子们在一起喝酒。酒兴正浓时,他得意地说:“哈哈!没有什么比做国君更快乐了,只要是他的话没有谁敢违背!”师旷正在旁边陪坐,听了这话,便拿起琴朝他撞去。晋平公连忙收起衣襟躲让。琴在墙壁上撞坏了。晋平公说:“太师,您撞谁呀?”师旷故意答道:“刚才有个小人在胡说八道,因此我气得要撞他。”晋平公说:“说话的是我嘛。”师旷说:

20、“哟!这可不是做国王的人应说的话啊!”左右臣子认为师旷犯上,都要求惩办他。晋平公说:“放了他吧,我要把这件事(或“师旷讲的话”)当作一个警告。”阅读下面两首诗,按要求作答暮春 宋黄庚芳事阑珊三月时,春愁惟有落花知。柳绵飘白东风老,一树斜阳叫子规。暮春山间【宋黄公度缓步春山春日长,流莺不语燕飞忙。桃花落处无人见,濯手惟闻涧水香。8. 暮春一诗,春之“暮”体现在何处?9. 暮春山间这首诗是怎样描写桃花的?2分)10. 两首诗都写了暮春之景,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 “【答案】8. 花瓣飘落。柳絮飘飞,春风将尽,子规啼叫。 9. 没有直接描写桃花形状,而是借涧水暗写桃花之香。 10. 暮春一诗主要抒发了

21、诗人惜春伤感之情;暮春山间一诗主要表现了诗人欣赏山中暮春之景的愉悦闲适之感。【解析】【8题详解】试题分析:体现在三月花凋谢,柳絮飘飞,东风吹和子规啼叫上。这是概括题,找出诗中描写的暮春意象加以表述即可。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9题详解】试题分析:侧面描写,桃花落处无人看见,洗手时闻到流水中有桃花的香味。诗歌没有正面写桃花,而是以水中的香气,让人明白桃花随流水而去。侧面描写,又叫间接描写,是从侧面烘托人物形象,是指在文学创作中,作者通过刻画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以使其鲜明突出,即间接地对描写对象进行刻画描绘。有时恰当地借助一些侧面描写,常常可以起到正面描

22、写无法替代或者很难达到的艺术效果。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10题详解】试题分析:暮春通过写落花、柳绵、斜阳、子规等暮春意象,表达了惜春伤感之情;暮春山间写作者缓步春山所见,描绘了一幅幽美的暮春景象,表现了作者的愉悦闲适之情。诗歌的情感要从表达情感的关键字眼、意象和典故中分析出来。暮春要抓住“春愁”这一关键字眼,暮春山间要从“缓步”和相关意象探究所表达的情感。考点: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11.默写(1)荷塘月色中,把本是无声的光波描写成动听的音乐,给读者以视觉兼听觉的感受的句子是_,_。(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_,_。(刘

23、禹锡陋室铭)(3)恰同学少年,_ ;书生意气,_。(毛泽东沁园春长沙)【答案】 (1). 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 (2). 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3). 谈笑有鸿儒 (4). 往来无白丁 (5). 风华正茂 (6). 挥斥方遒【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分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类型。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答题时看清题目要求,本题既有理解性默写,也有直接性默写。写错字或漏字添字均不能得分。此题默写时需注意以下字词书写:和谐、旋律、梵婀玲、鸿儒、茂、遒。【点睛】此题考查学生名句默写的能力。在默写名句名篇

24、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三、现代文阅读理解(一)课文语段精读阅读荷塘月色第四段,完成下列小题。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

25、,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12. 这段文字依次写了荷( )、荷( )、荷( )和荷( )。13. 分别解释下列词语在文中作为喻体与本体的相似点。亭亭的舞女的裙:_美人:_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_14. 这段文字描写荷塘的景色十分精彩。下面是

26、对“微风”在这段景物描写中所起的作用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 开头写叶和花的静态,微风过后才写出它们的动态,使景色多样化。B. 因微风吹开密密地挨着的叶子,才见到叶子底下脉脉的流水。C. 因微风吹动叶子和花,才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D. 因微风送来缕缕清香,才引出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这个精彩的比喻。【答案】12. (1). 叶 (2). 花 (3). 香 (4). 波 13. (1). 荷叶的挺拔与舒展; (2). 荷花的清新和姿态的娇美; (3). 香味的若隐若现。 14. B【解析】【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梳理语段结构把握概括文章内容要点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

27、章内容大意,梳理语段结构,在此基础上明确题目要求,根据题目要求回归文本,圈画出涉题信息,仔细阅读,根据关键词句分析概括文章要点。本题题目是“这段文字依次写了荷( )、荷( )、荷( )和荷( )。”答题时注意题干中“依次”,也就是答题时要注意顺序,还有“荷”字提示。仔细阅读文段,根据文段中“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

28、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这些信息概括文段依次写的内容。【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文章手法技巧能力。赏析文章手法技巧,要先指出文章运用了什么手法技巧,然后结合具体内容分析是如何运用的,最后点出运用该手法技巧表达效果或者抒发情感即可。本题要求分别解释下列词语在文中作为喻体与本体的相似点。是考查学生赏析比喻这种修辞手法能力。要求找出喻体与本体的相似点。答题时先在文章中找出项相应的比喻句,然后根据比喻句分析本体和喻体之间的相似点。“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本体是“荷叶”,喻体是“亭亭的舞女的裙”,它们之间相似点是“挺拔与舒展”;“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

29、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本体是“白花”,喻体是“刚出浴的美人”,它们之间的相似点是“清新和姿态的娇美”;“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本体是“清香”,喻体是“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相似点是“若隐若现”。【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散文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形象(包括人物形象、物象和景物特点)分析,思想情感赏析,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对微风在这段景物描写中所起的作用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要求选出“不恰当的”“一项”

30、,立足考查“微风在这段景物描写中所起的作用的分析”,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答题时,应细品味整个语段的含义、分析各个景点的描写作用,掌握相关信息。B项,“才见到叶子底下脉脉的流水”说法错误,根据语段最后一句“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可知,“流水”依旧“遮住了”,故“见到”“流水”一说还妥。故选B。【点睛】文学类文本阅读选择题的题目,主要集中对文意、文章的主旨、文章的结构、人物形象的塑造等内容的考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对文章特色和手法的赏析,分析文意要读懂文章,主要是文意、主旨、情感、人物的心理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

31、法和特色概括不当,散文手法主要集中在表达技巧和文章内容情感分析上,特别是修辞手法上,主要考核赏析句段表达效果,某种手法作用等;小说手法集中在小说的三要素上,主要考核人物塑造、情节安排、环境描写、标题的作用、结尾的特征等。选择题时往往错误的选项命制都是明显的不会引起争议的错误,即所谓的“硬伤”,在答题时注意寻找这些硬伤。(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春天的梦苏叔阳黎明,窗外飘着雪花,静静地,静静地。啊,多像梦的使者。蓦地,几行诗句涌上心头:闪亮的雪花,轻柔晶莹,每一片都是一个温馨的梦。让树枝看见了新绿,让街道看见了浓阴。哦,在这落雪的早晨,我忽地闻到了丁香的芬芳,听见了蜜蜂的歌唱春天是可爱

32、的吗?特别是在这里,短促得犹如蜉蝣的生命,只一闪,就是烈日炎炎的夏天。春天是值得留恋的吗?特别是在这里,常常有漫天的风沙,吹干你生命的汁液。但我还是喜爱她,像喜爱我最倾心的恋人;我还是执拗地追寻她,像追寻早已消逝了的我的童年。因为再短促的春天,也还是春天,可以看得见积雪里萌生的小草,枯枝上吐出的嫩蕾。可以看见绿色,这生命最基本的色素;可以看见鲜红,这滚烫的血液的火焰。而没有了色彩,也就没有了旋律,没有了诗歌,没有了舞蹈,没有了运动,没有了一切!春天赋予世界以色彩。再寒冷的春天,也还是春天。只要挺得过那风沙,人们总会脱去厚厚的外装,活动一下僵硬的躯体,唤醒沉睡在灵魂里的种种追求。春天赋予人类以希

33、望。因为有了对春天的渴慕,对春天的梦想,我忍耐住了许多寒冬。三十多年前的一个冬天,好像比现在冷得多。那时我还是个孩子。可我觉得一切都没有希望,我曾在作文里发过“人生如梦”的叹息。我那时只有十岁呀。可是春风吹开了故都的城门,也廓清了我心灵上的迷雾。我真的像一棵小草伸出了青春的嫩芽,一条铺满鲜花的道路在我的面前伸展开来。从那时起,我知道了春天与希望同在,春天与温暖俱来。哦。我怀念,怀念那给了我们民族和我们民族所有子孙以幸福、以理想的1949年的春天。我也还记得过了二十年后的那个严冬。我在长城以外的一个荒凉的村庄。经受“ 脱胎换骨”的革命教育,我记得那带着冰碴的红高粱面糊糊,记得那缩肩拱背的农民木然

34、的眼睛,记得那阳坡下避风的土洞。在那儿,眼光木然的农民,用一小堆枯叶为我燃起野火,烤暖我的脚,烤暖我的心,送给我一个烤熟的土豆。在那儿,我曾经蜷缩着睡去,梦见了春天:淙淙的水,摇曳的花。梦见妻子温柔的手臂,小儿子的笑脸他那时刚刚出生不久。靠了春天的梦,我熬过了践踏灵魂的岁月。又是一个春天。祖国的大地被泪水漂起,人们哭诉一个巨人的长睡,仿佛他带走了所有的人内心里对春天可怜的梦幻。然而,春天毕竟来了,虽然迟了,虽然挟着风沙,虽然难免还残留着严冬的寒气。可她毕竟是春天。地球上不能没有春天,人生里不能没有梦幻。我愿春风把梦吹撒到一切人的心头。我们不能苛求春天,因为春天是冬天的产儿。她有母体的印痕,但她

35、不同于母亲。她娇嫩、柔弱,可她有长长的未来,她的每一个细胞都是希望的种子。严冬所诞生的并不是严冬。因此,人类才向她呼唤,才把她赞颂。晶莹的雪花,正在为春天铺下襁褓,阵阵的鞭炮正在为春天催生。我在梦中焦渴地呼唤着春天,又将在春天里编织新的梦幻。啊,祖国的春天呐,家乡的春天呐!就算你短促到只有一瞬,为了这一瞬里所凝集、所包容的未来的一切,我也愿意献出我的生命。春天快来吧!(1981年2 月3 日春节前夕 北京)15. 作者写春天的梦,为什么要从冬天的雪花写起?16. 作者感受到的家乡的春天是什么样的?请简要概括。17. 本文的题目是“春天的梦”,文中又多处将“ 春天”与“ 梦”联系在一起,请说说作

36、者为什么要这样写。【答案】15. (1)严冬过后是春天,严冬之中更易引起人们对春天的期盼和渴慕。(2)作者觉得雪花是春天的使者,能给人以温馨的梦。 16. 作者感受到春天是短促的,寒冷的,风沙漫天的,但又是充满生机,充满色彩,给人带来希望的。 17. 作者将“春天”与“梦”联系在一起,表达出以下含义:寒冬中春天是一个梦,给人以温暖,希望;艰难时,社会的变革,人间真情像春天的梦,给人以温暖希望;将春天与梦联系在一起,突出了盼望春天,渴望春天,呼唤真情的主旨。【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段落作用能力。文章段落作用,要根据文段所在的位置,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进行分析。文首:开篇点题;照

37、应题目;总领全文;渲染气氛,埋下伏笔;设置悬念,为下文作铺垫。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呼应前文。文末:点明中心;升华感情,深化主题;照应开头,结构严谨;画龙点睛;言有尽而意无穷。内容:本题题目是“作者写春天的梦,为什么要从冬天的雪花写起”,根据题干可知要把握作用的段落是文章的第一段,仔细阅读第一段,本段描写雪花的静柔和晶莹,突出雪花像梦的使者,表达作者对雪花的喜爱,对春天的渴望,丰富了文章内容,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结构上:在冬天看到雪容易使人产生对春天的渴盼,作者认为冬天的雪花本身就是春天的使者,能给人以“温馨的梦”,作者写冬天的雪花,为下文叙写春天的梦做铺垫。【16题详解】本题考

38、查学生筛选信息,概括文章内容要点,欣赏作品的形象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明确题目要求,带着题目要求回归文章,圈画出涉题信息,对涉题信息进行分析整合,概括文章内容要点,赏析作品形象特点。本题要求简要概括作者感受到的家乡的春天是什么样的。通读文章,可以从文章中筛选出“春天是值得留恋的吗?特别是在这里,常常有漫天的风沙,吹干你生命的汁液”“因为再短促的春天,也还是春天,可以看得见积雪里萌生的小草,枯枝上吐出的嫩蕾。可以看见绿色,这生命最基本的色素;可以看见鲜红,这滚烫的血液的火焰。而没有了色彩,也就没有了旋律,没有了诗歌,没有了舞蹈,没有了运动,没有了一切!春天

39、赋予世界以色彩”“再寒冷的春天,也还是春天。只要挺得过那风沙,人们总会脱去厚厚的外装,活动一下僵硬的躯体,唤醒沉睡在灵魂里的种种追求。春天赋予人类以希望”等信息,根据这些信息分析概括作者感受到的家乡的春天是什么样的。【1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针对文中某一问题,提出自己见解能力。属于探究能力考查,所谓“探究”,就是有“我”有“思”,探索追寻。学生在答题时,只要不脱离文本,只要不是消极的,只要言之有理,言之有据,都视为正确答案。所以,做题时,一定多角度考虑问题,结合文本内容陈述自己的见解。本题题目是“本文的题目是春天的梦,文中又多处将春天与梦联系在一起,请说说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其实就是要求学生

40、对文章的主旨进行探究。探究文章的主旨要重点把握文章内容,春天让人充满生机、充满色彩、带来希望,将春天与梦联系在一起,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两个层面分析出“春天”和“梦”的关系即可,比如跟文章前那部分内容,特别是“春天赋予人类以希望”“我知道了春天与希望同在,春天与温暖俱来”“因为有了对春天的渴慕,对春天的梦想,我忍耐住了许多寒冬”可知得出春天是希望的象征,在寒冬中春天是一个梦,给人以希望。“我在长城以外的一个荒凉的村庄。经受脱胎换骨的革命教育,我记得那带着冰碴的红高粱面糊糊,记得那缩肩拱背的农民木然的眼睛,记得那阳坡下避风的土洞。在那儿,眼光木然的农民,用一小堆枯叶为我燃起野火,烤暖我的脚,烤暖我

41、的心,送给我一个烤熟的土豆。在那儿,我曾经蜷缩着睡去,梦见了春天:淙淙的水,摇曳的花。梦见妻子温柔的手臂,小儿子的笑脸他那时刚刚出生不久。靠了春天的梦,我熬过了践踏灵魂的岁月”,在艰难时,人间真情像春天的梦,给人以温暖希望。“地球上不能没有春天,人生里不能没有梦幻。我愿春风把梦吹撒到一切人的心头”“晶莹的雪花,正在为春天铺下襁褓,阵阵的鞭炮正在为春天催生。我在梦中焦渴地呼唤着春天,又将在春天里编织新的梦幻”,作者将春天与梦联系在一起,突出了盼望春天,渴望春天,呼唤真情的主旨。【点睛】探究类题目检测考生是否具有发现文本的丰富内涵与深层含义的眼光,是否具有对文本进行独到感受与创造性理解的能力。回答

42、这类题目的指向是多层面的而不是单层面的,试题的答案是多元的而不是唯一的。其探究角度一般包括下列几个方面:文本的表达目的、文本的表达方式、主旨的隐含意义、作者的写作动机、文本的时代与社会背景等。回答这类题目一要做到所进行的探究分析都必须与原文有直接的联系,或者在此基础上加以拓展延伸;二要观点明确,表述合情合理。回答时,要注意语句必须简明连贯,言之有理,能自圆其说。第卷 表达题三、语言文字运用(21分)18.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 2013年,广州恒大足球队问鼎亚冠联赛,结束了中国俱乐部足球队二十余年无缘亚洲冠军的局面,这对处于低谷之中的中国足球来说弥足珍贵。B. 随着4G时

43、代的到来,国产智能手机纷纷登堂入室,截至今年第一季度,联想、华为、中兴和小米等品牌手机在全球市场已占有三分之一的份额。C. 近两年,我国发明专利申请和授权的数量快速增长,专利申请质量蒸蒸日上,这表明我国专利申请结构进一步优化,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D. 去年我国电子商务交易总额高达10万亿元,其中网络商品零售额超过了18万亿元,凭此成绩,我国当仁不让地跃居全球网络商品零售榜首。【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弥足珍贵:形容十分珍贵、非常珍贵 。含褒义。B登堂入室:登上厅堂,又进入内室。比喻学问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达到更高的水平。亦比喻学艺深得师传 。望文生义。C蒸蒸日上:一天天地向上发展。形容发

44、展速度快。多指生活和生意。适用对象错。D当仁不让:原指以仁为任,无所谦让。后指遇到应该做的事就积极主动去做,不推让。不合语境。第一、逐字解释成语,运用成语结构特点把握成语大意,但要注意不能望文生义。第二、注意成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成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成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19.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有的人看够了城市的繁华,喜欢到一些人迹罕至的地方去游玩,但这是有风险的,近

45、年来已经发生了多次背包客被困野山的案情。B. 他家离铁路不远,小时候常常去看火车玩儿,火车每当鸣着汽笛从他身边飞驰而过时,他就很兴奋,觉得自己也被赋予了一种力量。C. 新“旅游法”的颁布实施,让很多旅行社必须面对新规定带来的各种新问题,不少旅行社正从过去拼价格向未来拼服务转型的阵痛。D. 哈大高铁施行新的运行计划后,哈尔滨至北京、上海等地的部分列车也将进行时间,为广大旅客快捷出行提供更多选择。【答案】D【解析】【详解】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此类试题解答时,先抓典型语病标志,比如两面词、判断词、并列动词;然后压缩句子,保留主干,看是否残缺、是否搭配。A项搭配不当,“发生多次案情”

46、,无法搭配,改为“发生多起案件”。B项句式杂糅,要么说,“小时候常常去看火车,要么说”小时候常常到铁路边玩;另外“火车每当”结构混乱,中途易辙,应该改为“每当火车”。C成分残缺。修改方法,“从过去”前加谓语 “经历”。【点睛】本题考查辨析病句的能力,辨析病句首先应熟知病句的类型,最常用的判别方法是划分句子结构成分,先看主谓宾,再看定状补,判断句子是否存在成分残缺赘余、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语序不当等问题。如果结构上没有问题,可从逻辑意义上分析,看是否有表意不明、句意关系不当等问 题。还有一个简捷的方法便是借助标志法,比如,如果句中出现关联词,可从关联词的搭配、语序、逻辑等三个方面考虑;如出现多重定语或多重状语,就要考虑是否存在语序不当;如果出现长定语就要考虑是否淹没了中心词造成成分残缺;如果出现介词,可从主语残缺、中途易辙、主客颠倒等角度考虑。20.下列诗句与“墙头雨细垂纤草”对仗工整的一项是( )A. 水面风回聚落花B. 数峰无语立斜阳C. 楼上春容带雨来D. 蝉曳残声过别枝【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是个综合性的考查,既考考生对联常识,也考了对仗和词性的相关知识,但难度不大。对仗最主要的词性相对,即名词对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