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 高中语文人教版版必修一学案:第四单元 第10课 短新闻两篇 含答案.doc

上传人:流浪地球 文档编号:4246867 上传时间:2019-10-30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62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 高中语文人教版版必修一学案:第四单元 第10课 短新闻两篇 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最新 高中语文人教版版必修一学案:第四单元 第10课 短新闻两篇 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最新 高中语文人教版版必修一学案:第四单元 第10课 短新闻两篇 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最新 高中语文人教版版必修一学案:第四单元 第10课 短新闻两篇 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最新 高中语文人教版版必修一学案:第四单元 第10课 短新闻两篇 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最新 高中语文人教版版必修一学案:第四单元 第10课 短新闻两篇 含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 高中语文人教版版必修一学案:第四单元 第10课 短新闻两篇 含答案.doc(1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最新精品资料最新精品资料最新精品资料第10课短新闻两篇当记忆流经奥斯维辛当历史的车轮轧过奥斯维辛,听到的是男人的怒吼与女人的尖叫,看到的是母亲的哭泣与孩子的惊恐。而今,奥斯维辛的天空湛蓝而且透明,一排排高耸的建筑直插云霄,似要打破这里的宁静。难道时间已将历史风化,坚忍的犹太民族已似“一笑泯恩仇”。没有!不但犹太人没有忘记那曾经的苦难,德国人民也没有忘记。每当犹太纪念日那天,德国总理总是跪在营前,默默悔过。男儿跪地惊天动地,何况总理,而这又是为什么呢?因为他们没有忘记。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任时间长河滚滚不息,他们没有忘记。犹太人没有忘记,因为他们知耻而后勇,于是在诺贝尔奖面前,他们经常是胜利者

2、。德国人没有忘记,因为他们把昨日的罪过,当作今日的教训,防止明日的错误。全世界人民都没有忘记,因为和平是我们每一个人的渴望。时间不会使记忆风化,谁都不想让奥斯维辛的哥特式建筑真正打破世界的宁静,但这也不会影响到我们忘记中的伤痕,它只会作为我们的一个和平的标志,以示警钟常鸣。现在的犹太民族早得到了公正的对待,但他们也未曾将自己的历史忘掉,即使那是一段令人不堪回首的记忆。古人云:“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于人曰浩然,佩乎塞苍溟。”犹太人正是凭着这一股浩然之气,将心中的愤怒转化成一股复兴民族的决心。不要以为不声不语的他们已将历史忘却,时间永远不会使有些记忆风化,就像叶延滨永远

3、不会将荒野无灯的感触忘记一样,奥斯维辛也永不会将屈辱的历史遗忘,即使时间不断轮回。 那天,奥斯维辛警钟长鸣;那天,犹太人民饱含热泪;那天,记忆流经这和平的世界;那天,和平在向那极端的功利者和道貌岸然的战争者宣判;胜利的钟声会在和平者的心中响彻整个胸膛。时间永远不会将奥斯维辛风化在记忆底层。一、学习目标1培养阅读新闻的习惯,使学生能迅速、准确捕捉基本信息,就涉及的事件和观点作出自己的判断。2掌握新闻特写的特点以及庄重含蓄的语言风格。学习两篇文章短小精悍、语言简练、概括力强的特点。3把握新闻记者平静叙述表象背后的感情倾向(分别是对香港回归的自豪感和热爱和平的美好情感)。二、作者连线笔耕不辍的良心记

4、者罗森塔尔罗森塔尔(19222006),美国著名记者。1944年进入纽约时报后长期从事国际新闻报道,先后常驻印度、波兰、瑞士和日本,并于1960年凭借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获普利策奖的国际新闻奖。自1977年起任纽约时报执行主编。在总部工作期间,他长期主管国际新闻报道,树立了崭新的报道风格,为巩固该报在美国新闻业中的重要地位立下了功劳。1986年卸任后,他又成为一名专栏作家,为美国各大报纸撰稿,直到2004年才搁笔。奥斯维辛作为纳粹德国屠杀犹太人的“杀人工厂”而为人们熟悉,各国记者纷纷报道它的残酷、血腥。罗森塔尔本着记者的良知独辟蹊径,突破了“客观报道”的框框,着眼细节,以冷峻的视角深沉地描述了

5、今天的奥斯辛集中营博物馆,在恐怖与快乐、战争与和平、历史与现实的反差中,它召唤起人们对于灾难的记忆、关于生命的思考、关于人性的自省。他的发表,充分地表现了一名新闻记者的使命感,更以迫人的力量震撼生者的心,成为新闻史不朽的名篇。因此,我代表普利策新闻奖评审组把本届普利策新闻奖中的最佳消息奖颁发给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的作者罗森塔尔。普利策新闻奖评审组颁奖词三、背景探寻庄严而神圣的时刻本文写于1997年7月1日,也就在那一天的零点,在中国,在香港发生了一件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事件,那便是香港在这一时刻又回到了祖国的怀抱。中英南京条约使香港离开了祖国,变成了大英帝国的殖民地,150多年来,28任港督代表

6、英国对香港进行统治。为了使香港回归,中国共产党人作出了许多努力,终于,1984年的中英联合声明使香港的回归指日可待,13年的漫长等待,让亿万中国人失去了许多,也得到了许多。当1997年7月1日零时这一庄严的时刻到来之际,哪一个中华儿女不热血沸腾呢?别了,“不列颠尼亚”就是在这样的一种背景下创作出来的。采访“死亡工厂”,创作新闻佳作写于1958年8月,当时距离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已有13年,时间已经磨平了战争造成的创伤,但德国法西斯在二战期间残酷地屠杀被占国人民的集中营还在警醒着世人,法西斯集中营的牢房、毒气室、鞭刑柱、焚尸炉无不向人们诉说着德军犯下的滔天罪行。本文便是作者目睹了波兰奥斯维辛集中营

7、后有感而写的一篇新闻。发表之后,各大报纸争相转载,并获得了美国普利策新闻奖,成了新闻史上的佳作。四、文体知识新闻“新闻”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新闻”泛指整个新闻事业;狭义的“新闻”则是指一种文体,包括消息、通讯、评论、特写、访问记等。新闻是一种以记叙为主的文体,它有同记叙文一样的基本要素,但由于各部分的内容要求不同,故其各个部分的概述要点不尽相同。但新闻必须具备五个“W”一个“H”,即WHEN(时间)、WHERE(地点)、WHO(人物)、WHAT(事件)、WHY(原因)、HOW(结果、意义)等六个要素。新闻的结构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五部分。(1)标题是新闻的“眼睛”,有主标

8、题和副标题之分。其主标题旨在揭示消息的主题或重要新闻事实;副标题用以补充说明情况,或指出内容范围,做出内容提要等。概写标题通常要求的是主标题的概写。(2)导语是新闻的纲领和中心所在,读者可以从导语中得到整个新闻的总印象。 根据其主体部分拟写导语,要求简明扼要,重点突出,概括性强。常见的导语写法有叙述式、描写式和结论式等。 通常情况下,导语部分除时间、地点(报道具体时间、具体地点的动态新闻要有时间、地点要素)外,其余要素均应具有。(3)新闻的主体部分自然要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包括经过、结果)、原因五个要素。(4)背景指的是消息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5)结语(有时可无)是整个消息的结束

9、语,它主要用于揭示事实的本质。五、归纳整理1字音瞩目( zh )易帜( zh )冉冉( rn )停泊( b )婆娑( su )噩梦( )祷告( do )窒息( zh )凋谢( dio )焚烧( fn )绞刑( jio )撰写( zhun )2字形 3词语(1)凝重庄重【辨析】都有严肃的意思。侧重点不同。凝重:浓重,沉重。侧重神态表情端庄,声音等浑厚、浓重。如:面容凝重。庄重:不随便,不轻浮。侧重言语、举止。如:庄重典雅。【运用】祭孔全部过程由典礼官主持,场面宏大,典雅_。特朗普胜选后,奥巴马发表演讲,100多名白宫工作人员聆听了奥巴马的演讲,现场许多人表情_。答案庄重凝重(2)心智心志【辨析】

10、侧重点不同。心智:指的是才智、智慧或脑力、神志。强调的是“智”,智慧。如:心智成熟。心志:指的是意志、志气、心意或者心性、性情。强调的是“志”,意志。如:修炼心志。【运用】对于一个人而言,只有_成熟这样才可以承担生活中的事情,才可以理性地对待身边的人和事。不管家境如何,录取如何,磨砺_不可少。答案心智心志4成语(1)不由自主:由不得自己,控制不住自己。(2)发人深思:启发人深入地思考。形容语言或文章有深刻的含意,耐人寻味。(3)引人注目:形容人或事物很具特色,能引起人们的注意。别了,“不列颠尼亚”一、合作探究1如何理解“别了,不列颠尼亚”这一标题?答:_答案字面义:参加完交接仪式的查尔斯王子和

11、末任港督彭定康乘坐英国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离开香港,消失在茫茫的南海夜幕中,这是现实的场景。象征义:“不列颠尼亚”号的离去,象征着英国殖民统治在香港的终结,中华民族的一段耻辱终告洗刷。2为什么把时间精确计算到“一共过去了156年5个月零4天”?答:_答案香港离开祖国母亲的怀抱是一段让中国人民刻骨铭心的漫长的历史,字里行间回荡着百年巨变的沧桑感叹。对于中国人民来说,英国在香港进行的殖民统治的这段历史是刻骨铭心的,是不应该被忘记的。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中国人民经过漫长的期待,终于迎来了香港回到祖国怀抱的这一天。一方面突出了殖民统治历史之长,一方面传达了回归梦圆的欢欣

12、鼓舞。语言非常含蓄,很有分寸。3文中写了三次降旗各有什么意义?答:_答案第一次:港督旗帜在日落余音的号角声中降下。标志着今后香港再也不会有港督来统治。第二次:港岛每一天的降旗,平时这次降旗是很平常的。标志着被英国统治了156年的香港终于回到了祖国母亲的怀抱。第三次:7月1日子夜时分的中英香港交接仪式上的易帜。标志着英国对香港长达一个半世纪的殖民统治的结束,也标志着从此中华人民共和国将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4本文现实的场景和背景材料是如何有机地融合在一起的?答:_答案现实场景和历史事实的交叉是本文的一大特色。现实的场景是新闻的主要内容,是新闻的纲;在介绍了每一种仪式之后,作者总要引用一些背景材料,

13、使得每一个仪式都显示出历史的跨度,有着历史的意义。每一则背景材料的引入都对应于一个现实的场景,依靠一些关键词衔接在一起,比如在写港督府告别仪式中,引进对港督府历史的追述:“掩映在绿树丛中的港督府于1885年建成,在以后的近一个半世纪中,包括彭定康在内的许多港督对其进行过大规模改建、扩建和装修。随着末代港督的离去,这座古典风格的白色建筑成为历史的陈迹。”在写广场告别仪式时,插入“156年前一个英国舰长占领港岛,升起英国米字旗”,“今天一个英国士兵在这里降下米字旗”,让人联想起156年前,英国殖民者踏上香港的首次升旗。这些背景材料就像电影中的闪回一样,将历史与现实用镜头方式交错出现,不仅画面很强,

14、且突出了英国对香港156年统治的终结。把历史的今昔放在一起相互对照,深化了主题,历史的回顾更强化了有不再来的意味。现实的场景和背景材料自然的衔接,使得这些背景材料看上去并不是杂乱无章的,它们靠现实的场景串在一起,与之融为一体。另外,背景材料的引入也使得现实的场景有历史的纵深感,历史跨度极大,使人感受到深厚的历史内涵,也让人更加体会出仪式本身的现实内涵。5短新闻力求简短,但别了,“不列颠尼亚”一文在有些地方却用了“闲笔”,如在记叙告别仪式时,特意补叙交代了一笔港督府的历史变迁,这一部分似乎与中心事件关系不大,你觉得插入这一部分有用吗?我的观点:_观点一:没有用处。作为一篇短新闻,应集中笔墨描写重

15、点事件。本文应按照时间的顺序,重点记叙香港回归的过程。插入的这一部分,与文章的主旨联系不够紧密,游离于文章中心之外,篇幅太长,可以一笔带过或删去。观点二:这段文字看似“闲笔”,实则不“闲”。第一,在结构上,给读者一个缓冲的时间,因为彭定康告别并离开总督府是4时40分,此时距告别仪式6时15分尚有1时35分,这样可以较自然地由一个场景过渡到另一个场景。第二,在思想内容上,以总督府的沧桑变迁来暗示香港的百年变迁,是中国日益强大的另一体现。同时,也表达了中国人民对香港回归的自豪与喜悦。二、归纳总结图解文章主旨探微本文选取了四个场景,详细的写出了香港回归的情形,从客观的角度叙述了英皇家油轮“不列颠尼亚

16、”号离去的过程,表明象征着英国殖民统治在香港的终结,中华民族的一段耻辱终告洗刷。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一、合作探究1如何理解“在德国人撤退时炸毁的布热金卡毒气室和焚尸炉废墟上,雏菊花在怒放”这一句?答:_答案这句运用了对比手法,一边是戕害生命的毒气室和焚尸炉,一边是生机勃勃的生命,两种反差极大的事物摆在一起,组合成一幅令人难忘的画面,揭露了法西斯摧残美好生命的罪行。“雏菊花”象征着美好的生命,纳粹的残暴终归阻止不了生命的进程,暗示生命是不会被彻底摧垮的,正义必将战胜邪恶。2作为参观者中特殊的一员,作者是如何写奥斯维辛集中营的?答:_答案这一部分叙述参观者的见闻感受,大体依照参观地点的转换,即“毒

17、气室焚尸炉死囚牢女牢房灰砖房长廊地下室”的顺序,择要记录参观者的印象。这里作者运用了多重视角,不仅写历史遗迹(物)的特征,而且刻画参观者的表情反应;不仅写参观者的观感印象,也写自己对参观者反应的反应。3本文的标题是“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作者为什么说没有新闻呢?既然没有新闻,作者为什么还要写这篇文章呢?答:_答案(1)奥斯维辛早就因它的那段沉重、血腥的历史而出名,人们已经了解了它很多东西。对于追求新闻时效性的记者来说,的确是没有什么新的东西可供报道了。 (2)记者只有一种非写不可的使命感,这种使命感来源于一种不安的心情:在访问这里之后,如果不说些什么或写些什么就离开,那就对不起在这里遇难的人

18、们。4作者报道集中营,为什么用更多的笔墨写参观者的表现?这样写所特有的表现力在哪里? 答:_答案此文与我们平时看到的新闻报道的不同之处就在于记者在文章中的参与程度不同。本文把自己参观集中营的感受当成了主要内容来写,是一种纯主观性的报道,作者无一句正面控诉,却强烈的表达出自己的愤懑,字字句句敲打着读者的心,更能感染读者。 写参观者的表现是侧面描写,它对写奥斯威辛的状况有衬托作用。毫无疑问,奥斯威辛集中营,在许多经历了那段历史的人的心中,就是“恐怖”的代名词了。无需具体介绍集中营中那些粘满无辜者鲜血的刑具怎样令人望而战栗,单是参观者所不由自主地显现出的表情、举止以及惊叹,就足以使读者的精神震撼了。

19、5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这篇消息与我们常见的消息不同,有些人认为这不符合消息的写法,但它却成了新闻史上的名作,你怎么看呢?我的观点:_观点一:记者对于所报道的事件主要有两种写法:一种是记者作为旁观者身份出现,只是纯客观记叙,不掺杂自己的感情和判断,只是由事实本身说话;另一种是记者作为旁观者出现,但会在叙述事实的同时表达自己的看法或者渗透自己的感情。本文则不符合这两种情况。观点二:消息除了运用客观叙述的方法外,还可以主观参与的方式写自己的主观感受。把对事实和新闻人物的客观报道与描述同记者的主观印象结合起来写,是“印象性报道”的主要特色。“印象性报道”允许记者通过对事实的报道充分抒发自己的感情,写印

20、象,写观感。本文作者把自己参观集中营的感受当成了主要的内容来写,是一种纯主观性的报道,更能感染读者。二、归纳总结图解文章主旨探微通过作者的所见所闻所感,揭露了奥斯维辛集中营的阴森、恐怖、惨绝人寰,控诉了纳粹分子大规模屠杀、残害囚犯的滔天罪行,表现了反对战争、热爱和平的主题。一、百变素材1忘记与铭记随着不列颠尼亚的永远离去,中华民族的一段耻辱终告洗刷,然而洗刷不去的永远是那腥风血雨的记忆。20世纪三四十年代,我们民族所遭受的灾难在另一个国度也同样上演着,纳粹在西欧酿造了一个又一个的人间惨剧。走进奥斯维辛,我们会用明亮的双眸审视纳粹德国的“杰作”,用善感的心灵去碰触那段不忍碰触的历史,历史告诉我们

21、:该忘记的一定要忘记,不该忘记的要铭记在心。2以史为鉴,勿蹈覆辙奥斯维辛集中营是纳粹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建立的最大的集中营,是“二战”期间纳粹德国最大的“杀人工厂”,有400万人在这里遭到杀害。1970年,当时的联邦德国总理维利勃兰特在波兰华沙犹太人死难者纪念碑前双腿下跪,请求恕罪,以此表示对被纳粹党杀害的犹太人的沉痛悼念,被誉为“欧洲约一千年来最强烈的谢罪表现”,受到各国人民的广泛称赞。与此相反,日本某些要人,却屡屡参拜靖国神社,为侵华战争罪犯招魂,甚至公然篡改历史。不久前,上海有关方面搜集了当年日本人自己为炫耀“皇军”赫赫战功而拍摄的大量照片,出版了大型画册侵华日军的自白,旨在促使日本当局

22、反省,也希望年轻一代勿忘历史,避免重蹈历史的覆辙。牢记历史教训,才能共创世界的美好未来。3实力与尊严香港、澳门回归后的繁荣安定,充分证明了一国两制方针的正确性,和平安定乃大势所趋。前不久,国民党主席连战的大陆之行,为祖国的统一大业、社会安定发展推波助澜。祖国繁荣富强需要安定,社会安定需要统一,而统一大业的完成最佳途径是和平谈判,共创辉煌前景!不论是祖国的统一,还是国家的繁荣昌盛,人民的幸福安康,都离不开安定的社会环境。因而共建和谐社会方兴未艾。党中央站在历史的高度提出营建和谐社会的方针,国人备受鼓舞;科学发展观的落实,深得民心。二、技法学习反衬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一文中,“在德国人撤退时炸毁的

23、布热金卡毒气室和焚尸炉废墟上,雏菊花在怒放”。用了反衬的手法,一边是戕害生命的毒气室和焚尸炉,一边是生机勃勃的生命,两种反差极大的事物摆在一起。表达了作者对纳粹的讽刺:纳粹的残暴终归阻止不了生命的进程。同时也表达了作者的控诉:生命的绽放是人世间最美好的事情,对生命的戕害是最恶劣的罪行。迁移运用请运用反衬的艺术手法写一段文字,描写一个精彩的场面或描写一个人物,不少于150字。 _【示例】广场,静得像黄昏里的一湾清澈的湖水。光滑的大理石面,能照出人的影子。簇拥在广场四周的鲜花绿草,在微风中轻轻地摇曳。泥土的气息,淡淡的草香,调和着紫丁香梦幻般的神韵,弥漫了每一个角落。她抬手看了看表约定的时间到了,

24、从石凳上站了起来,拍了拍裙子,袅袅娜娜地走向广场边的茶楼。长椅上留下的,是一地的瓜子皮,几张读完的报纸,还有两点刺眼的浓痰。三、考点链接鉴赏新闻标题标题是新闻的形象概括,好的标题可以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就像别了,“不列颠尼亚”,标题有两层意思。从字面上看,参加完交接仪式的查尔斯王子和末任港督彭定康乘坐英国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离开香港,“不列颠尼亚”号在中国人的目光中消失在茫茫的南海夜幕中,这是现实的场景。另一方面,“不列颠尼亚”号的离去,象征着英国殖民统治在香港的终结,中国历史上屈辱的一段终被洗雪。标题一语双关传递出中华民族在这种特定历史时刻的自豪感,同时,此刻所传递的情绪又是复杂和深沉的

25、。标题寓虚境于实境,独具匠心又了无痕迹。本文标题,以英国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象征英国在香港的殖民统治。“别了”委婉的口气中略带一丝嘲讽,借以表达英国殖民统治的结束。主谓倒装,更能表达情感。这个标题不仅揭示了事件的主题,而且新颖别致,寓意深刻。如何鉴赏新闻标题,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考虑标题的含义。含义一般从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两个方面来分析。表层含义即标题的字面义、常用义。深层含义即比喻义、象征义、引申义等,往往是抽象的精神品质之类,常常是文章要揭示的中心。第二,考虑标题和新闻内容的联系。新闻用事实说话,标题用新闻说话,就是说标题要准确地概括新闻的核心内容、精神实质,要把新闻的主要内容反映到

26、标题上。答题时要注意标题所提示的信息和新闻内容的关联。第三,考虑标题对读者的感受。新闻标题求新颖,就是内容要新,形式要新,文字要新。要讲究生动性,以优美的形式吸引读者。答题时也要考虑到这一点。答题前,我们要推敲该文所表达的主旨,然后在此基础上把握题目的深层含义。答题时,由浅入深,先答表层含义,再联系文章宗旨,答出深层含义。可用答题格式,如:这个标题不仅指还【对点训练】请你根据本处的提示,解答同步演练中第9题。四、悦读心赏客观的事实,主观的印象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赏析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是一篇获过美国普策利新闻奖的优秀新闻作品,被誉为“美国新闻写作中不朽的名篇”。它跳出了传统新闻“客观报道”“零

27、度写作”的窠臼,大胆地在反映客观事实的基础上,着力表现作为一名有使命感的记者在场的主观印象,激情洋溢地抒发了对法西斯暴行的深恶痛疾,对自由、解放、新生的无比珍惜之情。这篇新闻强烈的情感冲击力是如何形成的呢?主要是借助于结构、细节的精心安排。1精巧的结构先看标题,它是一个充满悬念的否定句“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新闻内容的首要特点是“新鲜”,要求报道新近发生的事;而标题竟然劈头就说“没有什么新闻”,从受众心理讲,这种欲擒故纵之笔很吊读者胃口。再看导语,13自然段是本篇导语。先用对比手法突出如今阳光明媚、花香鸟语的布热金卡曾经是“人间地狱”,现在“也许是世间最可怕的旅游中心”;再用一组排比句点出布

28、热金卡是一个世人瞩目的地方。导语部分用如诗般的语言渲染了一种庄严肃穆的情感氛围,调动了读者的阅读兴趣。接着看主体,413自然段是这篇新闻的主干。大致按先整体概述后局部分说的顺序展开。45自然段介绍集中营的方位、居民、环境、历史等概况。作者援引具体数据与个人回忆录要点等确凿事实证明这里曾经是“杀人工厂”。第6自然段交代写作动机,“今天,在奥斯维辛,并没有可供报道的新闻”这一句呼应标题,强调法西斯犯下的滔天罪行罄竹难书,出于记者职业的神圣使命感,出于对遇难者在天之灵的告慰,他不能不向世人报道他所见到的一切。这就再次拉近了记者与受众的心理距离。813自然段叙述参观者的见闻感受,大体依照参观地点的转换

29、,即“毒气室焚尸炉死囚牢女牢房灰砖房长廊地下室”的顺序,择要记录参观者的印象。这里作者运用了多重视角,不仅写历史遗迹(物)的特征,而且刻画参观者的表情反应;不仅写参观者的观感印象,也写自己对参观者反应的感受。尽管第一人称“我”在文中并没有出现,但我们可真切地体验到作为一名特殊的参观者的记者,他那犀利的目光、深沉的情感。最后看结语。“在奥斯维辛,没有新鲜东西可供报道”一句再次点题,呼应第6自然段首句,这不仅使全文结构收尾圆合,而且激发读者旧事重拾,温故知新。“这里阳光明媚,绿树成阴,在集中营大门附近,孩子们在追逐游戏”呼应首段,反复展现今天布热金卡的安谧、秀丽的风景,这是用乐景寄托对遇难者的哀悼

30、,同时提醒人们“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要百倍珍惜今天的自由与幸福。2精彩的细节恰当的细节描写对增强新闻报道的现场感极为重要。本文细节刻画细致传神。有对历史遗迹、遗物的细节特征的描画,如“在德国人撤退时炸毁的布热金卡毒气室和焚尸炉废墟上,雏菊花在怒放”,这个细节象征的正义是邪恶镇压不了的,自由与光明之花必将灿烂地开放。再如“这是一个二十多岁的姑娘,长得丰满,可爱,皮肤细白,金发碧眼。她在温和地微笑着,似乎是为着一个美好而又隐秘的梦想而微笑”,这是对历史遗照中人物表情的浮雕似的特写,其后作者用追问“当时,她在想什么呢?现在又在想什么呢?”来“放大”“加深”这一细节印象,启发世人反思:美和善就是这样被蹂躏、践踏和毁灭的!活着的人,要永远牢记法西斯的罪恶,警惕法西斯幽灵的复活。还有对参观者表情反应细节的摹写,如用“张大了嘴巴”表现参观者的莫名惊惧,用“浑身发抖”表现参观者的怒不可遏,用“跪了下来”表达参观者的诚挚祈祷等等,这些细节都给读者以立体的视觉形象和强烈的情感震撼。总之,罗森塔尔巧妙地将对比、象征、多样化修辞、散文式笔调等文学叙事手法借用于新闻写作,使客观事实的描述投影着主观的印象,别具匠心地制造出历史与现实、恐怖与欢乐、战争与和平的剧烈反差,从而使文本产生出巨大的张力。最新精品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