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考历史(通用版)复习:第3讲 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与迟滞 串讲3 演练 含答案.doc

上传人:流浪地球 文档编号:4249843 上传时间:2019-10-3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5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高考历史(通用版)复习:第3讲 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与迟滞 串讲3 演练 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最新高考历史(通用版)复习:第3讲 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与迟滞 串讲3 演练 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最新高考历史(通用版)复习:第3讲 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与迟滞 串讲3 演练 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最新高考历史(通用版)复习:第3讲 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与迟滞 串讲3 演练 含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高考历史(通用版)复习:第3讲 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与迟滞 串讲3 演练 含答案.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最新历史备考资料第一部分 专题一 第3讲 串讲31.理学家王阳明强调“善念存时,即是天理”,“物无善恶”因而无需“为善去恶”。由此判断,王阳明(A)A反对穷理格物B教人明辨善恶C主张静心无为D阐发禅宗学说解析:依据材料“善念存时,即是天理,物无善恶因而无需为善去恶”可知天理存在于人心,所以没有必要格物致知,故A项正确;依据材料“物无善恶因而无需为善去恶”可知并未教人明辨善恶,而是认为“物无善恶”;王阳明是理学家,静心无为是道家主张,而且材料中也不能反映;禅宗强调当下的体验,但材料中认为天理在人的心中,无需体验。2黄仁宇在万历十五年中专论李贽说:“社会环境把个人理智上的自由压缩在极小的限度之内,

2、人的廉洁和诚信,也只能长为灌木,不能形成丛林。”对其解读正确的是(A)A“廉洁诚信”:反对正统思想是“万世至论”B“个人理智”:强调“存天理,灭人欲”C“社会环境”:儒学家提倡“天下为公”D“形成丛林”:儒家思想成为传统文化主流解析:“专论李贽”和“社会环境把个人理智上的自由压缩在极小的限度之内”说明了明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强化严重禁锢了个人的思想自由以及创新发展,而李贽则对此作出了大胆的批判,故A项正确;“存天理,灭人欲”是宋代理学家的思想,与李贽思想无关,故B项错误;儒学家提倡“天下为公”与李贽生活的时代不同,故C项错误;儒家思想成为传统文化的主流与李贽生活时代不符,故D项错误。3黄宗

3、羲认为:“(君主)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这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B)A君主制度摇摇欲坠B启蒙思想已有萌芽C纲常礼教全面崩溃D资产阶级日益壮大解析:黄宗羲生活时代是明末清初,当时君主专制空前加强,故A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抨击君主专制的思想,说明反对君主专制的启蒙思想已经萌芽,故B项正确;明末清初纲常礼教并没有全面崩溃,故C项错误;资产阶级此时尚未出现,故D项错误。4明代袁宏道在东西汉通俗演义序中说道:“今天下自衣冠以至村哥里妇,自七十老翁以至三尺童子,谈及刘季起(兵)丰沛、项羽不渡乌江、王莽篡位、光武中兴等事

4、,无不能悉数颠末,详其姓氏里居,自朝至暮,自昏彻旦,几忘食忘寝,讼言之不倦。”对此理解正确的是(B)A两汉的政治制度对明代百姓有很强的吸引力B伴随商品经济发展,明代通俗文化进一步普及C明代通俗文化的兴起扩大了民众对政治的关注D通俗文化在政治的支持下得以普遍推广解析:题干材料没有反映出两汉时期的政治制度,也就无从谈起两汉政治制度对明代百姓的吸引力,故A项错误;明代商品经济日益发展,反映下层人民情感需求的文化作品不断出现,材料中“明代”“通俗演义”“村哥里妇”“老翁”“童子”“详其姓氏里居”等信息体现了这一时代特征,故B项正确;材料虽然反映了明代通俗文化的兴起,但是具体内容并没有上升到民众对政治关

5、注的高度,故C项错误;材料中没有出现明朝政府对通俗文化的支持,故D项错误。5以下有关绘画艺术特征的点评,与下图所示画作相符的是(B)明徐渭菊石图A讲究布局,画面气势雄浑B“意在笔先”,“趣在法外”C注重描摹,力图再现实景D“钩勒工细”,“尽其精微”解析:“讲究布局,画面气势雄浑”是山水画而不是花鸟画的特色,故A项错误;“意在笔先”,“趣在法外”是文人写意画体现出来的艺术特征,与题干所示画作风格相同,故B项正确;“注重描摹,力图再现实景”与文人写意画主旨截然相反,故C项错误;“钩勒工细”,“尽其精微”是工笔画的技术手段,从表现手法来说是与写意画相对的一种,故D项错误。6李贽是晚明中国“离经叛道”

6、的思想家,具有强烈的反正统意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李贽的思想语录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待取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夫天下之人得所也久矣,所以不得所者,贪暴者扰之,而“仁者”害之也。“仁者”以天下之失所也而忧之,而汲汲焉欲贻之以得所之域。于是有德礼以格其心,有政刑以絷其四体,而人始大失所矣。李贽焚书材料二他是中国社会刚刚开始其内发原生的近代化转型初期所出现的一位思想巨人,一位走在时代最前列的有着最为孤绝的理性的先知先觉者,是晚明中国早期启蒙运动的思想旗帜。在中国,他的后继者们赋予了他如传说中开天辟地的盘古的文化象征意义。在世界上,他被

7、中西文化交流的伟大先行者利玛窦称为“中国人中罕见的典例”。许苏民李贽评传材料三李贽的悲剧不仅属于个人,也属于他所生活的时代。传统的政治已经凝固,类似宗教改革或者文艺复兴的新生命无法在这样的环境中孕育。社会环境把个人理智上的自由压缩在极小的限度之内,人的廉洁和诚信,也只能长为灌木,不能形成丛林。美黄仁宇万历十五年李贽自相冲突的哲学家(1)据材料一,概括李贽的主要观点。据此分析其思想的主要特点。(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李贽是晚明中国早期启蒙运动的思想旗帜”这句话的理解。(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李贽悲剧”这一现象的社会因素。(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指出明清时期思想发展的态势。答案:(1)主要观点:反对迷信孔子(认为不应以儒家思想作为衡量是非的标准);追求个人自由(抨击儒家仁义道德束缚个人自由)。主要特点:反传统、反权威(反封建)。(2)理解:李贽的反正统思想,冲击了迂腐的纲常名教,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3)社会因素:君主专制强化,人性遭到压抑;商品经济发展不充分,缺乏新思想发育传播的土壤;理学日益僵化,束缚思想自由。(4)态势:理学占据主导地位,新思想开始滋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