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五)【课时作业与单元检测】:第8课 咬文嚼字.docx

上传人:流浪地球 文档编号:4250471 上传时间:2019-10-30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67.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五)【课时作业与单元检测】:第8课 咬文嚼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最新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五)【课时作业与单元检测】:第8课 咬文嚼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最新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五)【课时作业与单元检测】:第8课 咬文嚼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最新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五)【课时作业与单元检测】:第8课 咬文嚼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最新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五)【课时作业与单元检测】:第8课 咬文嚼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最新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五)【课时作业与单元检测】:第8课 咬文嚼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五)【课时作业与单元检测】:第8课 咬文嚼字.docx(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最新精品资料最新精品资料最新精品资料第三单元映日荷花别样红第8课咬文嚼字第1课时 导学与探究【基础梳理】1字音(1)给加点的字注音剥啄(b zhu)岑寂(cn)憎恶(zn)箭镞(z) 付梓(z) 灞桥(B)锱铢必较(z zh) 清沁肺腑(qn)(2)给多音字注音藉晕混 处嚼 解2辨形组词(1)(2)(3) (4)3词语释义(1)咬文嚼字:形容过分推敲字句;形容掉书袋或卖弄学问;指不重视实质,只在某些字句上纠缠,或强词夺理。(2)锱铢必较:对极少的钱或很小的事,都十分计较。锱、铢,古代很小的重量单位。(3)索然无味:一点意味和兴趣也没有。(4)清沁肺腑:纯净的味道、感受渗入人的肺腑或内心。(5)

2、自鸣得意:自己表示很得意。(多含贬义)4近义词辨析(1)捉摸琢磨捉摸:猜测、预料,多用否定式。琢磨:读“zu mo”时,意思是思索、考虑;读“zhu m”时,a.雕刻和打磨(玉石),b.加工使精美(指文章等)。例句:市场越是不可捉摸,政策就越是束手无措,动辄得咎。而对于投资者来说,则大可不必把工夫尽花在观察和琢磨政策的变化上。(2)援例照例援例:引用成例。照例:按照惯例、按照常情。例句:在全国人大会高票通过物权法的最初几日,素有社会责任感的中国媒体正在急切地寻找一个可供“借题”的经典案例,希望以此援例释法。今年的博鳌亚洲论坛照例吸引了不少国内外媒体记者,其中,台湾记者表现得尤为活跃。(3)难免

3、不免未免难免:表示因某种情况而发生不希望出现的结果。不免:a.副词,表示由于前面所说的原因而不能避免某种消极的结果;b.不能免去。未免:a.不免,免不了;b.犹言不能不说是,表示不以为然。例句:很多“红楼”爱好者,尤其是年轻人,在面对浩瀚的“红学”研究时难免会茫然失措。在为效益审计喊好之际,人们不免又多了一些担心:在现行的财政预算制度框架内,效益审计能走多远呢?“为什么呢”本来就是口头常用语言,几乎人人在用,仅仅因为“小沈阳”经常使用就判定蔡明剽窃,未免过于武断。一、整体感知1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了解脉络层次。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2文章举了哪些例子来论述作者的观点?这些例子论证了什么道理?作者的

4、论述给我们哪些启示?答案例子道理启示屈原水浒红楼梦中的炼字语言表达和思想感情有密切关系,句式不同意味不同无论阅读或写作,一个字也马虎不得,都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史记李广射虎一段的改写文字一增一减意味不同文字和思想情感有密切的关系,更动了文字,同时更动了思想情感“僧推月下门”一句的推敲用字不同意境也不同对任何见解、任何名人不迷信、不盲从,敢于独立思考,发表新的见解惠山烹小龙团三、四两句的剖析善用字的联想意义,可以使诗的意旨丰富蕴藉咬文嚼字要有较强的语感、丰富的语言知识以及进行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思考能力“柳腰桃面”等套语的评述联想意义易误用而生流弊,形成“套板反应”咬文嚼字要有独立思考的精神

5、,要敢于创新二、深层探究1朱光潜先生在文中举了很多例子,它们的共同点是什么?给我们怎样的启示?答案朱光潜先生在文中大量举例子,讲道理。例子是具体的,又分析精辟,令人心悦诚服。如果不举例子,道理是空的;例子不典型,道理也不到位;例子解说不好,道理也讲不好;例子不充分,道理也不充分。启示我们要善于通过举例来论证,因为具体的例子可以给人以丰富深刻的启发。例子来源于名家名篇。启示我们要注意资料的积累、梳理。本文的材料丰富,无论是记忆中的,还是资料中的都有,如文中的屈原水浒红楼梦史记等。要注意积累知识的方式:笔记、卡片、索引等。对例子进行细致入微的比较分析,使之更有说服力。列举事例,不进行比较分析,容易

6、造成例子与文章中心的游离。启示我们在举完例子后,一定要围绕文章的中心对例子进行分析。2课文贯穿着一个总的思想,就是文字和思想情感有密切关系。作者为什么要强调这一点?答案作者反复强调,文字和思想情感有密切关系,强调语言跟思想情感走,强调更动了文字就同时更动了思想情感,在文字上推敲,骨子里实在是在思想情感上“推敲”。这个观点抓住了语言的本质,抓住了推敲语言文字的本质,指出了推敲文字的根本途径。阅读时,品味语言,要品味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思想情感;写作时,推敲文字,要从根本上调整思想和情感,思想务求透彻,情感务求凝练,这样才能恰当地使用语言文字。三、技法迁移炼字文本回顾究竟哪一种意境是贾岛当时在心里玩索

7、而要表现的,只有他自己知道。如果他想到“推”而下“敲”字,或是想到“敲”而下“推”字,我认为那是不可能的事。所以问题不在“推”字和“敲”字哪一个比较恰当,而在哪一种境界是他当时所要说的而且与全诗调和的。在文字上推敲,骨子里实在是在思想情感上“推敲”。技法点拨在古诗文中,特别讲究炼字,一般来讲,古诗文中经常对下列词语进行锤炼。(1)炼动词在鉴赏诗歌时,要重点关照动词,特别是具有“多重含义”的动词。如:“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中的“怨”字,用了拟人手法,既是曲中之情,又是吹笛人之心。又如:“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中的“溅”“惊”二字,不仅用字新鲜,而且增

8、添了诗人感时恨别的内心痛苦。(2)炼形容词修饰语大部分为形容词,它在诗词鉴赏中也是关注的重点对象。如:“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凉州词)一个“孤”字,写尽环境之孤苦,由此可达人心。又如:“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杜甫春夜喜雨)一个“细”字,脉脉绵绵,写尽自然造化发生之机。(3)炼数量词经过精心选择提炼的数量词,可以产生丰富隽永的诗情。如:“一片两片三四片,五六七八九十片,千片万片无数片,飞入芦花都不见。”又如庾信小园赋中的“一寸二寸之鱼,三竿两竿之竹”,前人就称之为“读之骚逸欲绝”。又如:“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郑谷曾把这首齐己的早梅诗中的“数枝开”,改为“一枝开”,

9、齐己因此而拜郑谷为“一字师”。(4)炼虚词在古典文学中,虚词的锤炼恰到好处时,可以获得疏通文气,开合呼应,悠扬委曲,活跃情韵,化板滞为流动等美学效果。唐人善于运用虚字,王勃滕王阁序中的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去掉“与”“共”二字就会大为减色。技法运用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下面的问题。移家别湖上亭戎昱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古人写诗很讲究炼字,诗中的“系”和“啼”两个动词就用得准确传神,请分别予以简要分析。答案从题目可知这首诗作于搬家之时,诗人采用拟人化的表现手法,创造了一个童话般的意境,抒写了对故居一草一木依恋难舍的深厚感情。全诗是说:春风

10、骀荡,景色宜人,我来辞别往日最喜欢的湖上亭。微风中,亭边的柳条、藤蔓轻盈招展,仿佛是伸出无数多情的手臂来牵扯我的衣服,不让我离去。在这里住久了,连枝头的黄莺也跟我是老相识了,在这分别之际,别情依依,鸣声悠悠,透出离别的伤感。用“系”字,既切合柳条藤蔓修长柔软的特点,又写出了柳条藤蔓牵衣拉裾的动作,表现它们依恋主人不忍主人离去的深情。用“啼”字,既符合黄莺鸣叫的特点,又似殷殷挽留、凄凄惜别,让人联想到离别的眼泪。第2课时 测试与反馈(时间:45分钟分值:60分)一、基础知识(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A尺牍(d)岑寂(cn)蕴藉(j) 举不胜举(shn)B婵娟(ch

11、n) 斟酌(zhu)憎恶() 不即不离(j)C滥调(ln) 流涎(yn)箭镞(z) 锱铢必较(z)D王嫱(qin) 付梓(z)鲁莽(l) 剥啄有声(b)答案D解析A项“蕴藉”的“藉”应读“ji”。B项“憎恶”的“恶”应读“w”。C项“流涎”的“涎”应读“xin”。2下列横线处所填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1)郭先生_把“你有革命家的风度”,改为“你这革命家的风度”。(2)惊起了宿鸟,打破了_,也似乎平添了搅扰。(3)它比用“惠山泉水泡小龙团茶”一句话来得较丰富,也来得较含混有_。A照例沉寂含蓄B援例岑寂蕴藉C照例岑寂含蓄 D援例沉寂蕴藉答案B解析“援例”,引用成例;“照例”,按照惯例、按照常情

12、。“岑寂”,寂静;“沉寂”,十分寂静。“含蓄”,含而不露、耐人寻味,不轻易流露。“蕴藉”,(言语、文字、神情)含蓄而不显露。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11月7日,东北三省四市模具工业协会共谋区域化合作发展暨经验交流会议在长春召开,模具产业俗称“工业之母”,被经济学家称为“点铁成金”的磁力工业。B经济危机下,人们处处奉行俭省节约,就连结婚这种人生大事也要锱铢必较。英国一对情侣顺应“节约风潮”,举办一场婚礼仅花费1 000英镑(约合1 648美元)。C在企稳向好的形势下,是否有人有松口气的想法而不思进取?有了一点成绩的人,是否会自鸣得意而裹足不前?所以温总理所说的“我们正处在

13、不进则退的关键时期”让人警醒。D疯狂的石头之前曾经做过一版普通话配音的,但剧组所有的人看后都觉得索然无味,很多包袱都完全不是那么回事了,这才有了方言版疯狂的石头,它的确是活色生香了很多。答案B解析“锱铢必较”指对极少的钱或很小的事都十分计较,形容小气或气量狭小。与语境不符,应改为“精打细算”。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关于咬文嚼字,在表面上像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情感。B有些人根本不了解文字和思想情感的密切关系,以为不过是更改一两个字要文字顺畅些或是漂亮些。C我希望读者从这粗枝大叶的讨论中,可以领略运用文字所应有的谨严精神。D今年4月23日,全国几十个报社的编辑记

14、者来到国家图书馆,参观展览,聆听讲座,度过了一个很有意义的“世界阅读日”。答案C解析A项缺少主语,应将“关于”去掉;B项语序不当,将“不过是”放在“一两个字”之后;D项“几十个报社的编辑记者”有歧义。二、文本阅读(18分)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58题。无论是阅读或是写作,字的难处在意义的确定与控制。字有直指的意义,有联想的意义。比如说“烟”,它的直指的意义,凡见过燃烧体冒烟的人都会明白,只是它的联想的意义迷离不易捉摸,它可联想到燃烧弹、鸦片烟榻、庙里焚香、“一川烟草”、“杨柳万条烟”、“烟光凝而暮山紫”、“蓝田日暖玉生烟”种种境界。直指的意义载在字典上,有如月轮,明显而确实;联想的意义是文字在历

15、史过程上所累积的种种关系,有如轮外圆晕,晕外霞光,其浓淡大小随人随时随地而各个不同,变化莫测。科学的文字愈限于直指的意义就愈精确,文学的文字有时却必须顾到联想的意义,尤其是在诗方面。直指的意义易用,联想的意义却难用。因为前者是固定的,后者是游离的;前者偏于类型,后者偏于个性。既是游离的,个别的,它就不易控制,而且它可以使意蕴丰富,也可以使意思含糊甚至于支离。比如说苏东坡的惠山烹小龙团诗里的三、四两句“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天上小团月”是由“小龙团”茶联想起来的,如果你不知道这个关联,原文就简直读不通;如果你不了解明月照着泉水和清茶泡在泉水里那一点共同的清沁肺腑的意味,也就失去原文

16、的妙处。这两句诗的妙处就在不即不离、若隐若现之中。它比用“惠山泉水泡小龙团茶”一句话来得较丰富,也来得较含混有蕴藉。难处就在于含混中显得丰富。由“独携小龙团,来试惠山泉”变成“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这是点铁成金。文学之所以为文学,就在这一点生发上面。5作者说“科学的文字愈限于直指的意义就愈精确”,为什么?(4分)答:_答案因为科学的文字必须是明确的、固定的,不应该迷离、模糊,而文字直指的意义正具备了这些特点,所以说“科学的文字愈限于直指的意义就愈精确”。6文中所说的文字的“联想的意义”指什么?它具有怎样的特点?(4分)答:_答案文字的“联想的意义”是指文字在历史过程上所累积的种种关

17、系。其特点是:迷离不易捉摸、富于变化、游离、偏于个性、不易控制。7“文学之所以为文学,就在这一点生发上面”,“这一点”是指什么?这句话的含意是什么?(4分)答:_答案“这一点”是指:由“独携小龙团,来试惠山泉”变成“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这句话的含意是:文学需要文字的联想的意义,如果没有联想就没有文学了。8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段文字的主旨。(6分)答:_答案文字有直指的意义和联想的意义,它们具有不同的特点和作用,运用文字要根据表达的需要来筛选与提炼。三、类文阅读(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3题。谈静朱光潜人生乐趣一半得之于活动,也还有一半得之于感受。所谓“感受”是被动的,是容许

18、自然界事物感动我的感官和心灵。这两个字含义极广。眼见颜色,耳闻声音,是感受;见颜色而知其美,闻声音而知其和,也是感受。同一美颜,同一和声,而各个人所见到的美与和的程度又随天资境遇而不同。比方路边有一棵苍松,你看见它只觉得可以砍来造船;我见到它可以让人纳凉;旁人也许说它很宜于入画,或者说它是高风亮节的象征。再比方街上有一个乞丐,我只能见到他的蓬头垢面,觉得他很讨厌;你见他便发慈悲心,给他一个铜子;旁人见到他也许立刻发下宏愿,要打翻社会制度。世间天才之所以为天才,固然由于具有伟大的创造力,而他的感受力也分外比一般人强烈。比方诗人和美术家,你见不到的东西他能见到,你闻不到的东西他能闻到。麻木不仁的人

19、就不然,你就请伯牙向他弹琴,他也只联想到棉匠弹棉花。感受也可以说是“领略”,不过领略只是感受的一方面。世界上最快活的人不仅是最活动的人,也是最能领略的人。所谓领略,就是能在生活中寻出趣味。好比喝茶,渴汉只管满口吞咽,会喝茶的人却一口一口地细啜,能领略其中风味。能处处领略到趣味的人决不至于岑寂,也决不至于烦闷。朱子有一首诗说:“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是一种绝美的境界。你姑且闭目一思索,把这幅图画印在脑里,然后假想这半亩方塘便是你自己的心,你看这首诗比拟人生苦乐多么惬当!一般人的生活干燥,只是因为他们的“半亩方塘”中没有天光云影,没有源头活水来,这源头

20、活水便是领略所得的趣味。领略趣味的能力固然一半由于天资,一半也由于修养。大约静中比较容易见出趣味。物理上有一条定律说:两物不能同时并存于同一空间。这个定律在心理方面也可以说得通。一般人不能感受趣味,大半因为心地太忙,不空所以不灵。我所谓“静”,便是指心界的空灵,不是指物界的沉寂,物界永远不沉寂的。你的心界愈空灵,你愈不觉得物界沉寂,或者我还可以进一步说,你的心界愈空灵,你也愈不觉得物界喧嘈。所以习静并不必定要逃空谷,也不必定学佛家静坐参禅。静与闲也不同。许多闲人不必都能领略静中趣味,而能领略静中趣味的人,也不必定要闲。在百忙中,在尘世喧嚷中,你偶然丢开一切,悠然遐想,你心中便蓦然似有一道灵光闪

21、烁,无穷妙悟便源源而来。这就是忙中静趣。我这番话都是替两句人人都知道的诗下注脚。这两句诗就是“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大约诗人的领略力比一般人都要大。近来看周启孟的雨天的书引日本人小林一茶的一首俳句:“不要打哪,苍蝇搓他的手,搓他的脚呢。”觉得这种情境真是幽美。你懂得这一句诗就懂得我所谓静趣。中国诗人到这种境界的也很多:“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像这一类描写静趣的诗,唐人五言绝句中最多。你只要仔细玩味,你便可以见到这个宇宙又有一种景象,为你平时所未见到的。

22、静的修养不仅是可以使你领略趣味,对于求学处事都有极大帮助。释迦牟尼在菩提树阴静坐而证道的故事,你是知道的。古今许多伟大人物常能在仓皇扰乱中雍容应付事变,丝毫不觉张皇,就因为能镇静。现代生活忙碌,而青年人又多浮躁。你站在这潮流里,自然也难免跟着旁人乱嚷。不过忙里偶然偷闲,闹中偶然觅静,于身于心,都有极大裨益。你多在静中领略些趣味,不特你自己受用,就是你的朋友们看着你也快慰些。我生平不怕呆人,也不怕聪明过度的人,只是对着没有趣味的人,要勉强同他说应酬话,真是觉得苦也。你对着有趣味的人,你并不必多谈话,只是默然相对,心领神会,便可觉得朋友中间的无上至乐。(选自朱光潜给青年的十二封信,广西师范大学出版

23、社2004年版,略有删改)注本文系朱光潜给青年的十二封信的第三封,写于上世纪二十年代作者旅欧期间。9第段说“感受”的“含义极广”。请根据文意,说说“含义极广”表现在哪些方面。(3分)答:_答案(1)感知到对象,(2)对象引起的人的心灵的反应,(3)不同个体的反应有差异。解析解题时要注意从“含义极广”的不同角度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分析,结合上下文的具体语言环境回答。10下面是两个推论句,但作者省略了推论的中间环节。请根据上下文的意思,分别补写出句中所省略的内容。(4分)你的心界愈空灵,_,你愈不觉得物界沉寂。你的心界愈空灵,_,你也愈不觉得物界喧嘈。答案对物界的感受愈敏锐物界对心界的影响愈小,心灵愈

24、能领略趣味解析结合“推论句”所在的段落分析、归纳、整合答案。11比较第段中的小林一茶的俳句与中国诗人的诗句,指出它们在境界上有哪些相同点。(4分)答:_答案(1)都表现为一种幽美的生活情趣,(2)都是在静观寻常事物中妙悟到另一种景象,(3)都能从中看出诗人悠然自得的、空灵的心境。解析第段中小林一茶的一首俳句:“不要打哪,苍蝇搓他的手,搓他的脚呢。”语言朴实,具有幽美的生活情趣。作者用小林一茶的俳句与中国诗人的诗句中表现幽美情景对比意在强调文化具有异曲同工之妙,在诗句描写的情景中,表达了诗人幽美、空灵、悠然自得的思想感情,而这种思想感情体现了作者对生活的独到认识和感悟,正如作者所说,具有静的修养

25、是生活的无上至乐。12本文可分为三大部分,为第一部分,为第二部分,为第三部分。请分别从每个部分中找出一个合适的词语(每处2个字),概括出这个部分的主要内容。(3分)答:_答案感受静趣裨益解析概括文章的结构层次内容。看每一部分有几段,哪个段是中心段。找出每一段的中心句、支撑句,在段的中心句中再确定关键词。13从下列角度中任选一个,写300字左右的文章赏析。(6分)(1)从主题思想的角度赏析谈静答:_(2)从说理技巧的角度赏析谈静答:_答案(1)本文的主旨是关于静的修养。能够领略静趣的人,才能在尘世喧嚷中蓦然获得无穷妙悟。心静不仅能使人领略乐趣,于人的身心也有极大裨益。(赏析应当紧扣文本进行,角度

26、可以多样。)例如:A.主题在全文构思中的作用。“静”是全文的中心与枢纽。所有的范例、事理都体现出文章的主题思想,文章的内容围绕着主题来展开,段落层次也围绕着主题来安排。B.主题与个人修养的关系。“静”是个人修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忙里可偷闲,闹中能觅静,它全在于个人的修炼。静中领略的趣味,不仅使自己受益,也给朋友带来快慰。C.从结构技巧的角度谈主题在文中的展开方式。全文先谈“感受”,再从“心界的空灵”所获得的“静趣”,引出“静修”于人身心都有裨益的结论。D.从表现技巧的角度谈主题在文中的展开方式。如人生哲理、物理定律的妙用,生动范例(自然现象、社会场景)的精选,俳句、诗句的引用等对于阐释主题的作用

27、,以及由此所启发的读者对静的审美理解和艺术享受。(2)抓住话题关键,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全文由“感受”入手,引出“静趣”,再到静修的好处,后面的内容以前面的阐述为基础,说理层层递进。将抽象的理论融入生动具体的范例解说之中,而范例大多来自现实生活,以及人们熟悉的文学作品,使文章的观点更加容易理解。书信的形式和谈话的方式,以及亲切平和的语言,增加了文章的亲和力,使文章的观点更易为读者所接受。解析赏析,即对诗文进行欣赏分析。赏析的过程即形象思维、抽象思维同时进行的过程。“从主题思想的角度赏析”,实际是抽象思维,分析作者是如何表达自己的生活态度的观点的,要善于从文章中抽象出来,概括为启迪人生的道理或哲

28、理。“从说理技巧的角度赏析”,实际是形象思维,分析作者是怎样阐述自己对生活的独到认识或感悟的。这方面往往需要从文章的表现手法角度去回答。四、语言运用(10分)13“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古代诗人写诗作词咬文嚼字的例子有很多,看下面两个例子,简要分析诗人这样改动的原因。(5分)(1)元代盛如梓庶斋老学丛谈记载,张桔轩有诗云“半篙流水夜来雨,一树早梅何处春”,当时著名诗人元好问把“一树”改为“几点”。(2)“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蝴蝶飞来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这是唐代王驾写的晴景,王安石改“蝴蝶”为“蜂蝶”,改“飞来”为“纷纷”。答:_答案示例:(1)张诗原句既指明了“一树”,就

29、不能又说表疑问的“何处”,同时,一树梅花也绝非早梅。把“一树”改为“几点”,“几点”本身并没有什么奇特之处,但用在这里描绘逐水而流的梅花,却符合生活的真实,也使全诗气韵流畅,韵味平添。(2)王安石的改动,写出了雨后的蜂忙蝶乱,表现出了晚春雨后特有的美景。14“心水”本是粤方言词,近来成了报刊网络上的流行语。请根据它在下列各句中的意思,分别用一个词或短语置换。(5分)(1)春节前,广州市场的保姆、钟点工的需求量增多,但由于保姆纷纷返乡,雇主提供工资不合心水等原因,“保姆荒”再现。答:_(2)许巍的水妖和我的秋天两首歌曾经是无数歌迷的心水,这次许巍的现场演唱,再一次引发了全场歌迷的跟唱。答:_(3)承办单位提醒市民,由于拍卖前要对竞买者的身份证进行登记,为避免排队等待过程中错过心水摊位,请花农准时到场。答:_答案(1)心意(2)心里喜欢的歌曲(东西)(3)满意的(理想的、心仪的)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准确、得体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分析“心水”一词在具体语境中的意思,然后再找合适的词语或短语加以置换。【禾字旁】禾做左旁捺变点,形态变窄为长方,首撇要平次撇斜,竖为垂露切莫忘。和和秋秋种种秘秘父不慈则子不孝,兄不友则弟不恭,夫不义则妇不顺也。最新精品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