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 高中语文·选修新闻阅读与实践(人教版)习题:第一章新闻是什么? 含解析.doc

上传人:流浪地球 文档编号:4250654 上传时间:2019-10-30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 高中语文·选修新闻阅读与实践(人教版)习题:第一章新闻是什么? 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最新 高中语文·选修新闻阅读与实践(人教版)习题:第一章新闻是什么? 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最新 高中语文·选修新闻阅读与实践(人教版)习题:第一章新闻是什么? 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最新 高中语文·选修新闻阅读与实践(人教版)习题:第一章新闻是什么? 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最新 高中语文·选修新闻阅读与实践(人教版)习题:第一章新闻是什么? 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最新 高中语文·选修新闻阅读与实践(人教版)习题:第一章新闻是什么? 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 高中语文·选修新闻阅读与实践(人教版)习题:第一章新闻是什么? 含解析.doc(1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最新精品资料最新精品资料最新精品资料第一章新闻是什么?新闻是经由新闻媒介传播的、为广大民众所关心的,新近发生的事实或情况信息。自新闻事业诞生之日起,无数从业者便为捍求事实真相而不懈努力着,他们代读者之目,以读者之心去亲历现场,去调查报道,去拷问人性现代社会已全面进入信息化时代,各种传媒遍及我们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而新闻以其巨大的承载能力每天都在大规模地传播着公共信息,可以说新闻已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美字体报刊是一项崇高的事业,既是科学的朋友,也是自由的朋友。赏美文为了忘却的纪念奥斯维辛引发的记忆在一个寒风瑟瑟的冬日,我踏上奥斯维辛的土地,去追寻那段不堪回首的记忆。天低云暗,小镇被笼

2、罩在灰色的肃穆与沉寂之中。我身边的人们,默默地走动,不由自主地停下脚步,用表情和手势交流。在这里,时空是凝固的,一切都悄然无息,人们似乎要用沉默来祭奠受难者的嘶吼。1945年1月27日,苏联军队解放了奥斯维辛集中营。110万永远逝去的幽灵仿佛一条鞭子,时时抽打着7 650名幸存者和所有的后人。走在集中营里,看着四周电网密布,处处壁垒森严,哨所、绞刑架、毒气室、焚尸炉、死亡墙这一切的一切,寒气逼人,夹杂着阴森森的空气,让人毛骨悚然。然而,透过这些,你或许也能够发现,总有一种力量会让你深深感动。总有一种力量让你深深感动,这种力量叫作直面人生。我们很难想象,对于20世纪人性之恶的这场大灾难,那些受害

3、者们该怎样面对。但是,在集中营里,人们用自己的笔和心,来记载悲剧、书写信念。集中营里遗存下来的诗作、画作,甚至偷偷发行的报纸,让后人感受到了它们所承载的快乐与哀愁、希望与绝望。从中,我们嗅到了自由的气息。面对残酷,人类依然可以保持尊严,可以选择心灵的自由。总有一种力量让你深深感动,这种力量叫作承担历史。对于那噩梦般的岁月,人们没有选择避而不语。由于幸存者的记录、目击者的陈述、学者的潜心研究,我们今天能够详细地了解那段历史,认识一个真实的奥斯维辛。我们的记忆被唤醒,良心被叩问。对待惨痛的历史,正如同剥洋葱一般。一层一层地剥,即便会让人鼻酸流泪,但终会见到大白于天下的核心。同样令人感动的是德国的勇

4、于反省与担当。当德国前总理勃兰特在华沙犹太死难者纪念碑前下跪忏悔的时候,当德国政府立法规定反对纳粹主义的时候,当德国社会寻求赎罪与反思的时候,我们看到了这个民族在战争罪责问题上的坦诚和良心。在奥斯维辛集中营解放60周年的纪念活动上,时任德国总理的施罗德说:“即便是有一天,死去的人们的名字可能在人类的记忆中淡漠了他们的苦难命运将永不会被遗忘。他们安息于历史的心中。”是的,历史的传承与记忆是我们的责任。忘记历史等于背叛过去,或者说,失忆等于第二次屠杀,回忆等于第二次受难。为了避免历史性的悲剧重演,我们不能忘却,也无法忘却。为了从历史中汲取教训,我们宁愿选择受难。一、基础巩固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

5、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A驰骋/聘请饶恕/夙愿塞翁失马/敷衍塞责B瑕疵/遐想遏止/摇曳是否/臧否C诽谤/磅礴洗涤/嫡亲累积/劳累D渗透/掺杂俯仰/辅导屡见不鲜/鲜为人知解析: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的能力。A项,读音依次为chn/pn,sh/s,si/s。B项,读音依次为xi,/y,fu/p。C项,读音依次为bn/pn,d,li/li。D项,读音依次为shn/cn,f,xin/xin。答案:A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箴言报歉闭门羹钟灵毓秀贻笑大方B慰藉恪守三棱镜沧海一粟察颜观色C福祉梗概天然气水泄不通备尝艰辛D震撼漩涡撒手锏厚积薄发异曲同功解析:A项,报抱;B项,

6、颜言;D项,功工。答案:C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上的词语,最正确的一组是()传统的剪纸,仅凭一把剪刀,顷刻便在一张薄纸上幻化出千姿百态的美丽图案,令人_。而广东佛山的剪纸,自明清时期便如同佛山陶瓷一样,成为一门谋生的行当,为了_市场的需要,渐渐形成与传统剪纸截然不同的艺术风格,使用的工具也_单凭一把剪刀,而是加入了刻刀和凿子。这种创新使佛山剪纸在中国剪纸艺术中_。A拍手称快顺应不仅标新立异B拍手称快迎合不再标新立异C叹为观止迎合不仅独树一帜D叹为观止顺应不再独树一帜解析:拍手称快:即拍着手喊痛快,多指仇恨得到消除;“叹为观止”指赞美所见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这里是赞美传统剪纸的技艺高超,应用“叹

7、为观止”。顺应:指顺从,适应;迎合:指故意使自己的言语或举动适合别人的心意。从语段的感情色彩上看,用“顺应”更好。不仅:指不止这一个(项),还有类似的;作连词时常与“而且”配合用。语段中,此处后句中用的是“而是”,没有用“而且”,所以前句中不能用“不仅”,而应用“不再”。标新立异:指提出新奇的主张,表示与一般不同;独树一帜:指单独树立起一面旗帜,比喻自成一家。佛山剪纸风格独特,自成一派,应用“独树一帜”。答案:D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受今年第二号超强台风的影响,浙江沿海风生水起,气象部门发出台风黄色预警,要求海上所有渔船和工作人员回港避风。B虽然某些国内品牌手机一度可以

8、与国外品牌分庭抗礼,但是由于品牌“含金量”低,很难进入消费者心目中的“第一军团”。C鲁强一向很自信,这次接受任务后,他以为自己的计划很稳妥,其实是如履薄冰,稍不注意,就会出现错误。D易中天、王立群、纪连海等人在CCTV的百家讲坛上这么一讲就成了炙手可热、家喻户晓的人物,可见这个栏目有巨大的“造星”实力。解析:A项,风生水起:形容事情做得有生气,蓬勃兴旺。不符合句意。B项,分庭抗礼:原指宾主相见,站在庭院的两边,相对行礼。现在用来指双方平起平坐,实力相当,可以抗衡。C项,如履薄冰:如同走在薄冰上一般,比喻做事非常谨慎。不符合句意。D项,炙手可热:手一挨近就感觉热,形容气焰很盛,权势很大。不符合句

9、意。答案:B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作为古希腊哲学家,他在本体论问题的论述中充满着辩证法,因此被誉为“古代世界的黑格尔”。B由此可见,当时的设计者们不仅希望该过程中艺术活动是富有创造性的,而且技术活动也是富有创造性的。C本书首次将各民族文学广泛载入中国文学通史,但就其章节设置、阐释深度等方面依然有很大的改进空间。D古代神话虽然玄幻瑰奇,但仍然来源于生活现实,曲折地反映了先民们征服自然、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解析:A项,“充满”与“辩证法”搭配不当;B项,“技术活动”与“艺术活动”位置互换;C项,“就”改为“在”,结构混乱。答案:D6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10、)美学中的“狂欢”是一种感受世界的方式,在狂欢式的特定氛围中,颠覆了等级,_,_,粗鄙和嘲讽成为主要的表现风格。狂欢打破原有的秩序,_,_。“狂欢”是几千年来全体民众的一种伟大的世界感受,_,_。(美学小辞典)创造新的世界它使人解除了恐惧使世界接近了人,使人接近了人形成了人与人的新的平等的关系让人们在一种新的关系中释放自我,宣泄重负高贵与神圣同卑下与粗俗相妥协ABC D解析:本题考查语句连贯。答题时要注意原句中的“颠覆了等级”“打破原有的秩序”“民众的世界感受”等词句与选句的语意关系,对应“粗鄙和嘲讽成为主要的表现风格”一句。答案:D7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

11、上,_。(苏轼赤壁赋)_,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苏洵六国论)(2)_,不仁;失其所与,不知。(烛之武退秦师)_,处涸辙以犹欢。(王勃滕王阁序)(3)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_。(司马迁史记屈原列传)子曰:“_,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答案:(1)侣鱼虾而友麋鹿洎牧以谗诛(2)因人之力而敝之酌贪泉而觉爽(3)新浴者必振衣工欲善其事二、拓展发散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用“中国时刻”赢得“中国时间”尔令奇APEC会议在北京召开,让我们再一次对“中国时刻”有了一种深切的感受,亦如4年前的上海世博会、6年前的北京奥运会、13年前的上海APEC会议如果拉长时间的距离来看,过去的30多年,每

12、一个“中国时刻”都为我们赢得了一次世界性的关注,每一个“中国时刻”都见证了我们的巨大变化,每一个“中国时刻”都为我们注入了新的发展活力。而正是一个个可以载入史册的“中国时刻”,为这个古老而充满希望的国家赢得了“中国时间”。“中国时刻”是用实力赢得的尊重。改革开放尤其是新世纪以来,像APEC会议这样的“中国时刻”越来越多。正如一个进入“而立之年”的成熟个体,他自身的自信和担当,是与对外界的贡献和作用同步提升、密不可分的。2001年的“中国时刻”,我们还是即将加入世贸组织的融入者,只是世界第七大经济体和第六大贸易国;今天的“中国时刻”,我们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仅与APEC成员的贸易额,就已经

13、从13年前的1 200多亿美元,增至今天的2.5万亿美元,中国的十大贸易伙伴中8个是APEC成员。“中国时刻”不仅是一种荣耀,更是一种责任。有人质疑说,在自身仍然面临诸多改革发展艰巨任务时,我们有必要“兴师动众”来追求这样的“中国时刻”吗?就以大家议论比较多的车辆“单双号限行”来说,1991年11月中国正式成为APEC成员国时,整个国家的汽车保有量刚刚突破600万辆,而今天北京一个城市的汽车保有量就已经达到530多万辆。发展的问题还得靠发展来解决,今天的中国要解决自身的发展问题,其政策的制定不能仅仅立足于国内,而要将自己的战略主张融入世界的游戏规则中。“中国时刻”不是装扮自己的花环,而是一个新

14、的战略契机和历史起点。中国为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做出了很多基于中国国家战略的规划,包括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东北亚经济整合战略等。站在中国的角度来说,这些战略在经济层面,都是立足于中国国内的经济结构转型、产业升级、区域经济结构调整,从客观效果讲,也充分体现了亚太大多数国家的战略意愿,取得了双赢的效果。我们需要用今天的“中国时刻”赢得未来的“中国时间”。包括2014年APEC会议在内的每一个“中国时刻”,都可以看作历史进程中的新坐标和新挑战,“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则是中国民众心里的“中国时间”。沿着“中国时刻”的台阶稳步上升,“中国时间”才能如期

15、而至。(选自2014年11月12日光明日报)8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每一个“中国时刻”的实现,都使我们向实现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的目标前进一步,其影响十分深远。B中国作为成熟的现代国家,面临的“中国时刻”将更多,我们要充满自信地去迎接它,在立足自身的同时为世界多做贡献。C我国许多规划的制定,既基于国家战略,也以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为目的,客观上体现了区域内大多数国家的战略意愿。D怎样用“中国时刻”赢得“中国时间”?文章主要从三个方面展开论述:一要增强荣誉感,二要有责任意识,三要迎接新挑战。解析:文章论述的是为什么需要用“中国时刻”赢得“中国时间”,而不

16、是“怎样用”。其中第段“用实力赢得尊重”,关键语在“实力”而不在“尊重”或“荣耀”,该段侧重从过去的角度谈成就。第段侧重从当下的角度谈责任。第段围绕“新的战略契机和历史起点”,侧重从未来的角度谈发展,并没提到面临挑战。答案:D9请根据文章内容概括“中国时刻”的具体内涵。“中国时刻”是指_的重大事件。答案:(“中国时刻”是指)中国发展(实现“两个一百年”的目标和追逐“中国梦”)的历史进程中,展现国家巨大变化和新的发展活力、赢得世界关注(的重大事件)10请简述文章第段的行文思路。答:_答案:首先承上启下提出观点,接着摆出“有人”的质疑,然后通过举事例和讲道理(举车辆限行的例子,讲中国发展要融入世界

17、的道理)得出结论(表明解决问题要靠发展,这正是追求新的“中国时刻”的责任所在)。三、创新语用11请为下面的这则新闻拟出正、副标题。要求:正标题不超过10个字,副标题不超过15个字。4月3日,日本政府文部省正式宣布,由日本右翼学者团体“新历史教科书编撰会”主持编写的日本初中历史教科书审定合格。该教科书将于2002年投入使用。成立于1997年的“编撰会”以现行日本初中历史教科书带有“民族自虚”性质为借口,编写了否认侵略战争、美化侵略战争的历史教科书,并于2000年4月送交文部省审定。在日本国内舆论的压力下,文部省要求“编撰会”对书稿中137处明显篡改历史、美化侵略战争的记述进行修改。可是,“编撰会

18、”只做了一些文字修改,没有改变书稿中歪曲历史事实、美化侵略战争的实质内容。正标题:_副标题:_解析:第一步:筛选信息。这则新闻的导语有两个要点:时间(4月3日),事件(日本文部省宣布初中历史教科书审定合格)。也可参照最后一句话表述为“日本初中历史教科书将于2002年投入使用”。这则新闻的主体也有两个重点:事件(文部省要求“编撰会”修改历史教科书),结果(教科书歪曲历史事实,美化侵略战争)。第二步:组合要点,加以概括。导语中,两种表述可任选一种,具体时间与主要事实关系不是很大,也可略去。主体中,两个要点可以合并为:“编撰会”编写了歪曲历史事实、美化侵略战争的历史教科书。第三步:缩减字数,拟写答案

19、。题目要求正标题的拟写不超过10个字,副标题的拟写不超过15个字。为此,我们须将所归纳的内容重新压缩并概括,力求突出新闻最有效的信息,从而使得标题具体、明确,真正体现新闻标题与一般文章标题不完全一样的拟写要求。答案:(示例一)日本政府(或“文部省”)宣布教科书“合格”“编撰会”歪曲史实,美化侵略战争(示例二)日本教科书将投入使用该书稿篡改历史,美化侵略战争12阅读以下新闻材料,根据要求答题。不久前,某地一所高中对700名学生做了以“你觉得你离父母有多远”为主题的调查。调查结果显示69%的学生认为与父母有代沟,其中6%的学生觉得离父母很远。很多学生说,与父母沟通时,除了学习再无别的话题。(1)用一句话概括这则新闻的主要内容。答:_(2)就此现象谈谈你的看法。(不超过80字)答:_解析:(1)本题考查语段的压缩能力,其中应注意材料数据的变换。(2)题目是从自我的角度入手,实际上和材料中的被调查者是一类群体,这就要求必须明确自己的身份。答案:(1)调查显示,多数学生与父母存在代沟。(或调查显示,学习成了多数学生与父母沟通的唯一话题。)(2)学生以学业为主,父母关心成绩没错;但我们的成长路上不仅有学习成绩,强健身体、培养兴趣、磨砺意志、塑造品格等都应该成为交流的话题。最新精品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