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发挥党组织功能加强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同志们:教育部于2020年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 要,是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 大会精神的行动落实,是高校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建设和改革 的重要举措。在此背景下,各级党组织,尤其是高校党组织 在课程思政建设中承担起主力军角色,履行思想政治教育的 职责,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召 开2024年发挥党组织功能加强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推进 会,旨在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工作的重要论述, 特别是关于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发挥党组 织在高校课程思政建设中的核心作用,推动我省高等教育事 业
2、高质量发展。下面,我讲几点意见。一、统一思想,充分认清党组织在高校课程思政建设中 的责任与功能在课程思政赋能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时代背景 之下,高校党组织一方面要继续组织和保证思想政治理论课 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功能;另一方面,其他各 门课程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 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一)党组织在高校课程思政建设中的责任。习近平总 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思想政治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 的生命线,各级党委、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党组织都必 须紧紧抓在手上。高校党委负有思想政治工作的主体责任, 必须在党的领导下坚持高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
3、 人的根本任务。思想政治工作是高校党委工作的重点,而课 程思政是实现工作目标的主渠道,各级党组织必须认清教育 目标,主动承担教育使命,履行好主体责任,确保目标实现。 因此,除了负有主体责任的高校党委,高校基层党委在课程 思政建设中,也承担着贯彻落实“课程思政”的推动责任, 要将顶层设计的课程思政建设体系落实到具体学科和课程, 持续挖掘课程资源、创新教学理念、推广教学方法,以点带 面完善推进课程思政体系的构建。(二)党组织在高校课程思政建设中的基本功能。政治 保障。把握课程思政建设的大局方向。高校党组织是实现政 治保障的责任主体,必须组织好广大师生,特别是党员教师 成为课程思政的中坚力量,努力实
4、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课 程思政作为一个新兴教育理念,需要高校各级党组织发挥政 治功能,精心组织,严格落实。价值引领。确保人才培养目 标的顺利实现。课程思政要求教师深刻理解挖掘专业知识中 的思政元素,将道德规范、政治立场、思想观念等融入课程 教学过程中,将专业知识的渗透与价值引领有机结合。各级 党组织必须重视提升教师的育人意识以及课程思政能力,在 教学中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统一。内涵提升。深化党 组织内涵建设。发挥党组织在课程思政过程中的核心作用, 有利于创新思政教育理念、树立课程思政育人理念、不断深 化协同育人,推进高校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的全覆盖,使 各类课堂成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阵地
5、将党的建设内化 于教学过程之中,深化思想政治工作的内涵和外延。二、强化认识,准确分析党组织在高校课程思政建设中 功能发挥的现状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应相互补充、各司其职,共同承担 和完成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但目前党组织在高校课程思政 建设中功能发挥仍有待提升。(一)工作机制有待进一步成熟。“现有保障制度中评价、 人才、文化、激励等机制尚难以促进党建与课程思政的良性 互动”是目前课程思政建设遇到的困境。究其因,一是没有 建立课程思政建设的主体责任机制。目前各高校课程思政建 设的组织方不尽相同,存在归口不一、机制不顺等局面。二 是已经建立的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机制较为松散。虽然由党委 统一领导,但现有的
6、工作机制尚不稳定,特别是全员全课程 全方位的育人格局尚未完全形成。三是考核机制还未建立。 由于没有明确的课程思政考核评价机制,故现行条件下无法 进行科学评价和效果评估,不利于激发热情、积累经验和长 效发展。(二)工作意识亟须进一步加强。目前有相当部分非思 政课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意识还比较缺乏,打破“思政是思 政课教师的事”的观念仍有较大阻力。课程思政作为新课程 理念下对思政教育进行的一次根本性改革,学校党组织仍然 存在孤立看待党的建设与课程思政二者关系的情况。一方面, 与党组织在开展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时没有让教师们从课程 思政本源的角度理解有关,另一方面,也与教师们没有从立 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高度
7、来重视此项工作有关,专业课教师思 政能力培养不足导致课程思政建设的效果差异较大。(三)工作内容需要进一步明确。党组织从课程思政建 设初期的牵头方,到文件中规定的领导方,其关键作用正逐 步显现。但目前课程思政仍然面临责权边界模糊不清的问题。 如何领导、如何与行政各司其职、如何保障效果等工作内容 都需要尽快予以明确,才能使党组织在建设过程中既发挥组 织优势、思想保障,又能按照课程建设的规律把课程思政建 设好。三、聚力攻坚,扎实推进党组织在课程思政建设中功能 发挥(一)党组织应在推进课程思政建设中分层分类发挥相 应功能。各级党组织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决定 了在推进课程思政建设中必须承担起相
8、应的主体责任。首先, 在国家层面要从意识形态战略高度构建国家层面上的思想 政治工作体系,做到顶层设计、全程规划、逐级推进。近年 来,有关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会议相继召开、文件相继出台, 为下级党组织开展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指导。各省市党 委一方面应积极落实和监督国家文件的实施,另一方面也应 根据地区教育发展水平、地区特点、现有基础等领导和组织 教育相关部门制定好本省市级的工作政策或工作方案。其次, 作为课程思政建设的具体实施单位,高校党委必须承担起主 体责任,建立学校层面的专门领导小组,做好全校规划,建 立工作机制,制定相关制度,提供人力、物力、财力保证, 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教务
9、部门牵头抓总、相 关部门联动、院系落实推进、自身特色鲜明的课程思政建设 工作格局,并重视实施过程中的指导、监督和阶段性总结。 再次,二级学院党组织层面的主体责任落实应体现在结合学 院学科特点、课程特色,找好政治权与学术权的平衡点以实 现二者协调。院级党组织应该将思政教育与通识教育、专业 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协同效应,激发学生课堂的求知欲 和满足感。同时,二级学院党组织应该为促进课程思政建设 搭建平台,比如在课程思政建设初期与马克思主义学院开展 教研合作,利用其政治理论基础为专业课教师提供帮助。最 后,在基层党支部层面,教师和学生在课程思政建设中分别 承担着主导和主体两种不同的角色。一方面通过
10、辐射发挥好 教师党支部的主导功能,鼓励党员教师成为课程思政的探索 者、先行者、引领者,通过提高党员教师自身政治理论的水 平实现开展课程思政能力的提升,并将建设经验分享给党外 教师。另一方面通过团结发挥好学生党支部的主体功能,发 挥党员学生在课程思政中的主动性,将课程思政教育与党员 教育统一起来,并团结更多青年学生积极参与课程思政建设, 主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熏陶。(二)党组织应将推进课程思政建设与提升教师队伍建 设统一起来。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在党组织的有效 领导,重点在教师,党组织必须将推进课程思政建设与教师 队伍建设同步谋划、同时部署、同频发展。其一,党组织应 该将提高教师育人意识作
11、为课程思政的基础。”教师是解决 课程思政建设最后一公里的关键因素”。党组织应 该在教师育人意识提升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推动党员教师将 自身的政治素质转化为课程思政的意识和能力,发挥引领作 用。党组织要多种渠道加强宣传教育,使教师认识到教书与 育人不可分离,课程思政是完成教书育人这一任务的重要途 径。其二,党组织应该帮助提升教师进行课程思政建设的能 力。“要坚持党建引领,通过党的思想建设,增强党员干部和 教师对课程思政的认知认同、情感认同、价值认同、行为认 同”。党组织要统筹做实广大教师的政治理论学习,充分发 挥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学科和资源优势,使专业教师加强马 克思主义理论知识的学习”。同时,以
12、党建工作为抓手,以马 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为主力,形成学科网络,深入挖掘相关素 材,高效整合课程资源,形成政治性、学理性相融合的课程 思政体系。其三,党组织应该加强课程思政建设的研究,推 动课程思政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先行地区、先行高校、 先行院系的党组织应该及时总结经验,推出一批示范课程或 教学团队,为全面推进课程思政提供样本和参考。同时,党 组织也可以设立课程思政研究项目,就某个学科、某门课程 进行具体研究,包括教材开发、课程设计、教学过程、学生 反馈、效果评价等全方面、全环节、全要素,在此基础上建 立该学科或课程的课程思政标准,提升规范化建设水平。(三)党组织应不断推动课程思政工作机制的
13、完善。课 程思政建设目标的达成必须建立完善的工作机制,党组织应 该在这方面发挥积极作用。首先,应完善运行机制,党组织 应该以“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机制”为前提,将课 程、教师、教材、学生等多个要素相协调,既保证各要素本 身的要求、功能和目标的独立性,还要为其相互作用、高效 运行提供科学平台。其次,应完善考核评价机制,除了现有 评价机制以外,党组织可以引导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将“课 程思政的成效纳入院系综合绩效评价、领导班子履职评价等 体系”,将课程思政建设方面的内容引入教师的评价机制, 对学生的课程思政成效建立考评机制,考评的主体既有课程 教师还应包括学生相互评价。最后,应完善激励机制,高校 党委应该将课程思政建设作为教师职称评定、评优评奖、师 德师风建设等工作内容的组成部分,出台相关制度对课程思 政建设做得好的个人或集体给予评优评奖的优先权,使之成 为推进相关工作的催化剂。同志们,加强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 任务。让我们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 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扎实的工作,推动高校课程思政建 设不断取得新进展,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 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新的更大贡献!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