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考历史大:第三部分 现代世界和现代中国 21 含答案.doc

上传人:流浪地球 文档编号:4264586 上传时间:2019-10-3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高考历史大:第三部分 现代世界和现代中国 21 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最新高考历史大:第三部分 现代世界和现代中国 21 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最新高考历史大:第三部分 现代世界和现代中国 21 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最新高考历史大:第三部分 现代世界和现代中国 21 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最新高考历史大:第三部分 现代世界和现代中国 21 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最新高考历史大:第三部分 现代世界和现代中国 21 含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高考历史大:第三部分 现代世界和现代中国 21 含答案.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最新历史备考资料第三部分二、现代中国专题二十一一、选择题1(2018福州三模)在“一五”时期我国国民经济以平均每年113%的高速度增长,但物价指数的年均上涨幅度却只有11%,这主要是因为(A)A统购统销政策的实施B民生商品供应充足C苏联等国的大力援助D三大改造成就初现【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一五”期间是指1953年1957年;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一五计划期间由于实行统购统销政策的实施,才出现国民经济高速增长而物价上涨不大的状况,故A项正确;新中国刚刚建立,民生商品供应不足,故B项错误;C项是原因之一,但不是主要原因,排除;三大改造是1956年底完成的,故D项错误。2(2018呼和浩特二

2、模)下表是国家统计局对19491952年全国4 亿农民收入支出情况的统计(单位:元)。据此可以推知(C)1949年1950年1951年1952年人均货币收入14.518.723.626.8人均消费品支出14.217.321624.6A农业改造已经基本完成B落后的农业面貌发生转变C工业品的农村市场广阔D富裕农民的比重显著增加【解析】根据表格信息可知,从1949年到1952年农民收入不断增加,人均消费品支出也在增加,但尚有节余,说明工业品的农村市场广阔,故C项正确;农业改造完成于1956年,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农民收入支出情况,而不是农业发展情况,故B项错误;材料信息中没有体现富裕农民的比重的信息

3、,而是反映农民收入支出情况,故D项错误。 3(2018曲靖)“一五”计划期间,为适应国家经济建设的需要,中央正式成立国家计划委员会,各省、市人民政府的财经委担负计划任务,综合编制自身计划,受国家计划委员会指导,而区、市财委的计划局受同级财委和上级计划机构的双重领导。这一体系的形成(C)A有助于国民经济的恢复B有助于新生政权的巩固C为工业化建设提供有力保障D标志着国家机构改革的开始【解析】由材料“为适应国家经济建设的需要”,结合所学,“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材料体现为我国工业化建设提供有力保障,故选C项;“一五”计划的背景是国民经济的恢复和新生政权的巩固,排除A、B两项;1978年十一届三中

4、全会后我国开始国家机构的改革,排除D项。 4(2018湖北仿真模拟)1958年1月,中共中央在一份决议中规定,社员个人所有的房屋、衣被、家具等生活资料和存款,永远归社员所有。这一决议(D)A推动了农村社会主义改造进程B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C克服了党内的盲进思想D有利于减缓“共产风”的蔓延【解析】材料强调的是社员个人所有的生活资料等仍然归“个人”所有而不是集体所有,这样是能制约“共产风”的,即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反映的是人民公社而非社会主义改造,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这一决议是符合实际的,并未超越生产力发展水平,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克服了”的说法过于绝对,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

5、5(2018银川三模)中共八大上,政务院副总理陈云系统地提出了改进经济体制的“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设想,即在工商业经营方面,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为主补充一定的个体经济;在生产计划方面,计划生产为主补充一定的自由生产;在市场方面,国家市场为主补充一定范围的自由市场。由此可见陈云主张(C)A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B建设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体制C社会主义经济以计划为主、市场为辅D社会主义经济以国营和集体为主【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三个主体”就是要发挥公有制经济和计划的作用,“三个补充”就是要发挥非公有制经济和市场的作用,因此陈云主张社会主义经济以计划为主、市场为辅,故C项正确;A项不符合“三个主体”,

6、B项是1984 年提出的,故A、B两项排除;D项没有体现材料的主旨,排除。6(2018邯郸一模)下表反映了我国19611962年生产指标变化情况,这说明当时(D)年份钢产量煤产量基本投资积累率1961年750万吨2.5亿吨59.5亿元19.2%1962年600万吨2.39亿吨46亿元10.4%A全国工业产量急剧下滑B政治斗争抑制了经济发展C国民经济结构得到优化D中央对“左”倾错误进行了纠正【解析】1960年开始国民经济调整,我国经济出现缓和机会,表格显示我国19611962年生产指标变化逐渐呈上升趋势,D项正确;A项明显不符合材料信息;B项“抑制了”表述不当,排除;C项中优化不符合事实。7(2

7、018开封三模)20世纪80年代初,“傻子瓜子”由小作坊发展成100多人的大厂,被人认为是资本家复辟,向上级反映,结果惊动安徽省委乃至中央,最后邓小平亲自批示让其继续经营。这表明(C)A改革开放出现停滞B民营企业发展迅速C思想解放任务艰巨D市场经济目标确立【解析】“傻子瓜子”被认为是资本家复辟,这体现出当时人们思想中还存在着阶级斗争的内容,解放思想的任务任重道远,因此本题选C项;A选项错误,邓小平亲自批示让其继续经营代表着没有停滞;B选项错误,材料中只反映出一个公司的情况,不能得出整体的趋势;D选项错误,这是1992年才提出的。8(2018广东二模)1978年,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谷牧说:“我在

8、法国看到一座低水头的水电站,全部用电子计算机控制,节假日没有工人上班,照样运行发电。联想到国内的经济技术水平,差距太大,很有咄咄逼人的紧迫感。”谷牧这番话旨在强调(D)A总结经济建设教训B中西方技术的差距C科技是第一生产力D改革开放的必要性【解析】1978年正值改革开放前夕,国务院副总理谷牧指出法国与中国的经济技术水平的差距,意在强调改革开放、发展经济和科技的必要性,故D项正确;材料并未涉及对中国经济建设教训的总结,故A项错误;“中西方技术的差距”是进行改革开放的客观原因,故B项错误;“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是1988年邓小平提出,故C项错误。9(2018武邑中学一模)改革开放初期,深圳的干部人人

9、会背一段列宁援引的恩格斯语录,“消灭土地私有制并不要求消灭地租。”若有人前来质问土地出租,他们就流利地背诵给那些人听。这主要反映了改革开放(A)A深受意识形态的干扰B以新经济政策为模板C考验领导人的政治智慧D遭到大多数国人反对【解析】改革开放初期,人们质问土地出租,这说明当时意识形态对改革开放的干扰,故A正确;深圳的干部会背列宁援引的恩格斯语录,并不能说明改革开放以新经济政策为模板,故B错误;材料未涉及改革开放考验领导人的政治智慧,故C错误;改革开放顺应了民心,没有遭到大多数国人反对,故D错误。10(2018滨州二模)1979年11月26日,邓小平会见美国和加拿大客人时曾明确指出:“说市场经济

10、只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只有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这肯定是不正确的。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这一论断(D)A标志着经济体制改革理论的成熟B明确了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C推动了改革开放战略决策的提出D突破了传统社会主义理论的束缚【解析】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改革开放的决策,1992年初邓小平“南方谈话”阐明了社会主义的实质、计划和市场的关系,1992年党的“十四大”正式确立了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1997年党的“十五大”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选项A、B、C,与题干时间不符;传统的社会主义理论认为社会主义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体制,1979年邓小平提出社会主义可以搞市场经济,取

11、得了重大突破。11(2018南充三模)1998年6月,国务院决定,党政机关停止实行40多年的实物分配福利房的做法,推行住房分配货币化、商品化。7月1日,在中国一直延续实行的住房福利制宣告结束。此改革(B)A实际上有所减弱社会公平B适应了市场经济需要C摆脱了政府对经济的干预D改变了按劳分配原则【解析】材料“停止实行40多年的实物分配福利房的做法,推行住房分配货币化、商品化”反映出此项改革使住宅建设市场化和住房消费货币化,适应了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有利于社会的公平,故B项正确,A项错误;C项说法错误,错在“摆脱”;住房制度改革体现了按劳分配的原则,故D项错误。12(2018商丘三模)邓小平说:“上

12、海人就很务实上海人富于技巧和操作精神,只要让他们干,他们肯定会干出一片新天地来的。”下列选项可以佐证邓小平“让他们干”的是(D)A上海成为通商口岸B上海世博会的举行C上海合作组织成立D上海浦东开发开放【解析】上海成为通商口岸是鸦片战争南京条约的后果,不符合题意,故A项错误;上海世博会的举行在2010年,不是邓小平执政时期,故B项错误;上海合作组织成立于2001年,也不符合题意,故C项错误;1990年上海浦东开发开放,属于邓小平执政时期,故D项正确。二、非选择题13(2017全国卷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雍正时期,各地奏请开矿,清廷经常以“开矿聚集亡命,为地方隐忧”为由,下达“严行封

13、禁”“永远封禁”等命令;对一批朝廷获利甚多的矿产,则由朝廷和地方官府严加控制。1872年,李鸿章在一份奏折中指出,上海各工厂“日需外洋煤铁”极多,“可忧孰甚”,他建议清政府“设法劝导官督商办,但借用洋器洋法,而不准洋人代办于富国强兵之计殊有关系”。清政府采纳李鸿章建议,决定先在部分地区试办“开采煤铁事宜”。摘编自戴逸主编简明清史等材料二新中国“一五”计划指出:“矿产资源的勘探和它的勘探进度,资源供应的保证程度,是合理地分布生产力、建立新工业基地、正确地规定工业建设计划的先决条件。”为此,国家要求“有计划地展开全国矿业的普查工作”,“加强对某些从前没有发现或者很少发现的和目前特别缺乏的资源(例如

14、石油)以及在地区上不平衡的资源的普查工作和勘探工作”。据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政府与雍正年间与19世纪70年代矿业政策的差异及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清代矿业政策相比,新中国“一五”计划期间矿业政策的特点,并简析其意义。【答案】(1)差异:雍正年间:限制开矿,政府垄断。19世纪70年代:允许开矿,官督商办。原因:雍正年间: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清廷认为开矿影响社会稳定;政府谋取矿利。19世纪70年代:列强的经济侵略;洋务运动的推动;煤铁等关系到国防、民生,需求很大。(2)特点:列入国家发展计划;服务于国家工业化建设;独立自主开发;特别重视当时缺

15、乏的矿产资源的勘探。意义:奠定了新中国矿业发展的初步基础;促进“一五”计划顺利完成;有利于国家工业体系的建立;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解析】本题以中国的矿业政策为切入点,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第(1)问,根据材料中“严行封禁”“官督商办”等信息回答差异;结合材料信息和所学知识分别分析雍正年间与19世纪70年代矿业政策差异的原因。第(2)问,根据材料中的“一五计划”“资源供应的保证”“工业建设计划”“有计划地展开”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特点;结合所学知识从有利于促进新中国工业化发展、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等方面来回答意义。14(2018江西八

16、所重点中学4月联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时间会议主要内容1950年6月七届三中全会不要四面出击,国家发展需要一个过渡时期1957年9月八届三中全会重新提阶级矛盾1977年7月十届三中全会(九届三中全会则因林彪事件搁浅)给“四人帮”定性,并确立华国锋的领袖地位,以及决定邓小平的复出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大门打开1984年10月十二届三中全会改革从农村走向城市1988年9月十三届三中全会为深化改革扫清道路1993 年11月十四届三中全会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理论1998 年10 月十五届三中全会建设新农村2003年10月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了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和主要

17、任务,深刻阐述了科学发展观2008年10月十七届三中全会会议最大的突破是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2013年11月十八届三中全会研究全面深化改革重大问题,标志着从1978年开始的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进入到新阶段阅读上表并结合所学,自选三个时间节点,自拟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答案】示例:观点:三中全会折射出新中国经济建设的探索过程。论述:1950年七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主要是因为新中国刚成立,还处于新民主主义社会,经济实力有限,所以国家急需一个过渡时期来恢复与发展国民经济,为国家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奠定基础;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主要是因为文革后“左”倾思

18、想依然严重,急需思想解放,将工作重心由阶级斗争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而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时期,逐步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1993年十四届三中全会主要是因为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但仍需要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理论,而十四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推动了社会主义经济体制进一步深化。结论: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不断探索新中国经济建设探索过程,逐渐探索出符合国情的发展道路。【解析】首先,分析材料信息,从材料中提取三个相互关联的时间节点确定一个包含节点的主题,例本题可从1950年、1978年、1993年提出三中全会折射出新中国经济建设的探索过程,其次,根据论题从材料中提取相互关联的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搜寻相关历史信息按照逻辑例证论题,最后,论证表述成文并总结。阐述时注意题目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