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考历史备考 专题16 现代中国的经济建设 含解析.doc

上传人:流浪地球 文档编号:4265613 上传时间:2019-10-31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40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高考历史备考 专题16 现代中国的经济建设 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最新高考历史备考 专题16 现代中国的经济建设 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最新高考历史备考 专题16 现代中国的经济建设 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最新高考历史备考 专题16 现代中国的经济建设 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最新高考历史备考 专题16 现代中国的经济建设 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最新高考历史备考 专题16 现代中国的经济建设 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高考历史备考 专题16 现代中国的经济建设 含解析.doc(1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最新历史备考资料专题16:现代中国的经济建设小康社会、和谐社会、民生问题等都是高考考查的重点。3. 本单元复习要注意知识的纵横联系,注意与现实社会生活问题的紧密结合,特别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的探索与现阶段的改革新动向、“三农”问题、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的新特点等联系。运用文明史观、全球史观和社会史观重新构建知识体系,并辩证分析评价。【规律总结】一、 建国后我国农村生产关系进行了哪几次重大变革或调整?(主要原因、核心内容及其结果)(1)土地改革。主要原因是封建土地制度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其核心内容是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其结果是解放了生产力,为农业生产的发展开辟了道路。(2

2、)农业合作化运动。主要原因是小农经济难以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其核心内容是把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公有制,并实行集体经营;其结果是进一步提高了农业生产力。(3)人民公社化运动。主要原因是一些领导人主观地认为农业生产合作化的规模越大,公有化程度越高,就越能促进生产发展;其核心内容是扩大规模和提高公有化程度;其结果是严重挫伤了生产者的积极性。(4)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主要原因是党中央正确总结了合作化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经验教训,作出了实行经济体制改革的决策;其核心内容是在坚持土地公有制的前提下,改变经营管理和分配方式,实行分户经营、自负盈亏;其结果是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3、二、建国以来中国经济体制和经济结构的变动:1第一次:建国初到1956年后,从建立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份并存的经济,向高度集中统一管理的计划经济体制的转变。原因:a.照搬苏联模式。b.中共缺乏经济建设经验,照搬政治斗争方式。c.主观上追求“一大二公”,急于完成工业化。核心内容:实行和强化计划经济,废除生产资料私有制,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片面追求工业发展的高速度。结果:这种体制在建国初期,对于恢复国民经济,发展工业化建设曾起过积极的作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它超越了历史发展阶段,其严重的弊端是使企业失去了活力。2第二次: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从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变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

4、经济成份并存的经济,从计划经济转变为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经济。原因:党中央总结了建国以来工业建设正反两方面的经验,特别是吸取了“文化大革命”的教训,并借鉴了外国经验,决定实行工业经济体制改革、对外开放的政策。核心内容: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体制,调整产业结构,改变企业管理方式,实行政企分开等。结果:增强了企业活力,解放了生产力,工业得到发展,成就举世瞻目。3第三次:从90年代以来,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原因:党中央在认识国情和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决定加快经济体制改革。核心内容:把企业推向市场。结果:这次调整将进一步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三、了解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

5、经济体制的过程,认识其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意义:(1)过程: 1992年10月,中共“十四大”明确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正式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作用。 1997年,中共“十五大”指出:“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到2000年底,我国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002年,中共“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并把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内容。 2

6、007年,中共“十七大”指出要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2)意义:商品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只有按照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要求开拓和开放各种市场,逐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才能使中国迅速摆脱贫穷落后状态,走上繁荣富强的道路。四、20世纪5070年代我国经济建设的取得成就和产生失误原因分别有哪些?有哪些经验教训?(1)成就原因:是正确分析了中国的国情和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制定了正确的方针政策;是有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不断纠正错误;是广大干群对“左”倾错误自觉抵制的结果。(2)失误原因:历史传统的影响。中国封建专制存在时间长致使民主法制观念淡薄,习

7、惯用阶级斗争学说和群众运动的方法解决问题;急于改变我国落后状况的主观愿望与经济发展的实际严重脱节;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主要领导人对当时的国内外阶级斗争形势估计过于严重;国际上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对峙尖锐,使我党领导人加速建设社会主义。(3)经验教训: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发展生产力放在首位。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原则。必须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生产关系的变革必须与生产力水平相适应。国民经济建设必须有计划、按比例、协调的发展,搞好综合平衡。必须保持政治的稳定,为经济发展创造有利的环境。五、比较19世纪中期和20世纪晚期,中国两次对外开放的背景、内容及影响,并分析其形成的根本

8、原因。背景:旧中国的“开放”是被英国打败后,腐朽落后的清朝被迫进行的;当今的对外开放是在我国综合国力增强、独立自主的前提下,党中央总结建国以来的经验教训自主实行的。旧中国的开放建立在不平等的基础上,今天的对外开放建立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性质:旧中国的“开放”是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产物;当今中国的开放是党中央、国务院为使我国进一步参与经济全球化,加速我国改革和发展而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内容:旧中国的“开放”是列强强迫中国开辟通商口岸、降低关税等,进行经济侵略。当今中国的开放是按照平等互利原则同其他国家进行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合作和交流,目的是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影响:旧中国的“开放”使中国丧失独

9、立主权,便于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与掠夺。今天的开放加快了我国的现代化建设进程,增强了我国的综合国力,提高了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根因:前者是处于封建落后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后者是处于社会主义社会,独立自主。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精选名校模拟】1(2016届甘肃省定西市通渭县榜罗中学高三上期末历史试卷)国民经济发展的速度、比例与国情及经济政策休戚相关,下列有关下表中的工农业发展状况的评述正确的一项是A.农业、重工业与轻工业之间比例适当B.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根本性变化C.工农业的快速发展得益于一五计划的完成D.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答案】B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20

1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根本性变化2(2016届陕西省黄陵中学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第四次月考)历史试卷)从20世纪60年代初期开始,大批沿海城市人口向内地迁移,在内地形成了一批新的城镇,促进了中国城市分布向中西部扩散的格局。出现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A国家实行城镇化战略 B人口急剧膨胀C国家调整了工业布局 D大跃进运动的开展【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20世纪60年代初期”属于中国实施单一计划经济的5070年代,人口迁移要受到政府的严格控制,主要由政府主管部门组织和调控。选C;这个时间正赶上三年困难时期,人口不会急剧膨胀,B

11、错;国家的城镇化战略是改革开放后实行的,A错。考点:现代中国的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建国初期的经济曲折发展国家调整了工业布局3(2016届陕西省西北农林科大附属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1949年春夏,刘少奇在视察天津的时候说:“工人政治解放,还不能完全不受剥削,不是愿意不愿意,而是做不到。现在是资本家太少,而不是太多。工人的痛苦不是在于资本主义的发展,而在于资本主义的不发展。”刘少奇说这番话的主要意图是A利用私人资本恢复国民经济 B推进计划经济体制引入建立C民主改革与生产改革要同步 D积极发展国家资本主义经济【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工人的痛苦不是在于资本主义的发展,而在于资本主

12、义的不发展。”可知,刘少奇主张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初期,对资本主义进行合理调整,以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故选A项。考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国民经济的恢复4(【百强校】2016届海南海口市海口中学高三上第一次月考历史卷)1978年11月24日晚,在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的一间破草屋里,18个衣衫破旧、面色饥黄的农民,借助一盏煤油灯,面对一张契约,神情紧张地按下血红的指印,并人人发誓宁愿坐牢杀头,也要分田到户搞包干。小岗村,是中国改革的起点。这份包干契约,被认为是中国农村改革的“第一枪”。小岗村的做法A违背了社会主义原则 B满足了农民的土地需求

13、C否定了人民公社体制D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答案】C【名师点睛】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基本含义:在土地公有制的基础上,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它是我国农村经济体制的一次重大变革,人民公社体制逐步废除。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村的经济形势和社会面貌。一定请注意: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与当时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但并不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需要;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不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而是发展乡镇企业和非农产业;土地和生产资料所有权归国家和集体,农民只享有经营权和使用权。考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伟大的历史性转折农村经济体制改革5(【百强校】2016届江西上高县第二中学高三11月半月考历史

14、试卷)从1976年10月到1977年6月,中国高层出访总次数252次,平均每月32次;从出访国看,除传统友好国家外,有两类国家比较显著:一是发达国家,二是正在进行改革的社会主义国家。其作用是A.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B.有利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C.推动了改革开放决策的出台 D.拓宽了中国对外经济合作的领域【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从题干中的信息可以看出,这个时间段内中国高层出访最多的两类国家,一个是综合国力较强的西方发达国家,一类是正在改革的社会主义国家,说明我们国家的高层领导人希望通过找到改革之路实现综合国力的增强目的,故选C。考点:现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发展

15、改革开放 6(【百强校】2015届辽宁沈阳二中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卷)这是一次被称为“强国序曲”的会议,法国世界报评论:“这次代表大会似乎将成为世界共产主义历史上,特别是中国历史上有意义的日子。”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说:“这个党正在缓慢地,但却是相当有把握地领导着,把农业的中国推向工业化。”这次会议是指A中共七大 B七届二中全会C中共八大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依据材料中“这个党正在缓慢地,但却是相当有把握地领导着,把农业的中国推向工业化”的信息可知与中共八大提出主要任务把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相吻合,故本题选择C项。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20世

16、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中国八大7(2016届浙江平阳县二中高三上期第一次质检历史试卷)下表为中国每万人所拥有的商业、饮食、服务业网点变化情况表(单位:个)表格反映的变化趋势主要是因为1952年1957年1962年1965年47626413295A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结束B“左”倾错误主导经济建设C计划经济体制的确立与发展D经济体制改革陷入停滞【答案】B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计划经济的确立和发展8(2016届陕西兴平高三上期第二次质检历史试卷)费正清在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说:“毛及其同僚依靠组织方式上的变化,

17、通过大规模的劳力动员,以实现农业奇迹;邓及其同僚同样依赖改变组织方式尽管在类型上二者十分不同来提高农业生产率。”后者不同于前者的是A.改变了此前的土地所有制性质 B.农民经营土地的自主权扩大C.违背了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 D.反映了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材料反映毛泽东时期实行的是人民公社化运动,邓小平实行的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分户经营,但没有改变土地所有制形式,而是改变了生产关系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即生产组织形式,农民具有土地的使用权与生产的自主权,适应了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故选B项。考点:中

18、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伟大的历史性转折改革:从农村到城市9(2016届陕西省黄陵中学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第四次月考)历史试卷)1984年10月20日,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改革计划体制,首先要突破把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因此,实行计划经济同运用价值规律,发展商品经济,不是互相排斥的,而是统一的,把它们对立起来是错误的。”对以上决定认识正确的是A探索克服计划经济弊病的途径 B实行政企分开以增强企业活力C对外开放,创办沿海经济特区 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答案】 A考点:现代中国的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伟大

19、的历史性转折经济体制改革10(2016届浙江平阳县二中高三上期第一次质检历史试卷)下列两幅图片所示两个历史时期的中国对外开放都体现了A全球化趋势对中国的影响B中国主动融入世界的努力C中外之间的友好合作交流D地理区位因素的相对淡化【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第一幅图片是鸦片战争后中国被迫开放通商口岸,第二幅图片是改革开放后经济特区,是中国主动融入世界的表现,两者都体现了地理区位因素的重要性,故D项不符合史实;B、 C项不符合第一幅图;两者都体现了全球化趋势对中国的影响,故选A。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20、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对外开放11(2016届江西赣州十三县(市)高三上期中联考历史试卷)对下表解读合理的是( )年份1992199519982000东部总量/亿美元98.6319.7386348.9所占比重%89.685.985.286.5中西部总量/亿美元11.352.566.854.4所占比重%10.414.114.813.5A.加入世贸组织使中国经济与世界接轨 B.外商投资加大了区域经济的差距C.经济体制改革深入发展的推动D.从增幅看中西部对外开放程度高【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图表中显示从1992年至2000年,东部所占的比重呈下降趋势,中西部所占

21、的比重总体呈上升趋势,说明是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的结果,C项正确;A B两项材料中未体现;D项与史实不符。故选C项。考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历史性的跨越12(2016届江苏省淮安市淮海中学高三12月月考(二统模拟)历史试卷)21世纪以来,中国许多地方的农民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农村土地经营的新办法,通过租赁转让、大户承包、以地入股、合作经营等多种形式,在确保所有权、稳定承包权的前提下,搞活土地使用权,既打破了制约农业规模化发展、集约化经营的瓶颈,又有效地增加了农民收入。对这一现象解读正确的是A反映农村土地所有制结构的变革B中国小农经济的理性回归C面对国际市场冲击

22、下的政策性调整D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深化的表现【答案】D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经济体制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3(【百强校】2016届甘肃省天水市一中高三上期末文综历史试卷)不同的经济模式有不同的特点,请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美英模式,即自由市场经济模式,它起源于英国,在美国得到完善和发展。其实质是为维护资本利益、适应资本扩大积累、无限扩张的需要而采取的一系列经济措施。该模式属于有政府调节的市场经济模式,它强调个人和企业自由创业、自由发展、自由竞争、自由经营,任凭私人利益在微观运行中自行调节,推崇利润至上的企业经营目标。在这些国家中,政府虽然有对市场干预的政策,但自由放任的思潮却有强大势

23、力。材料二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斯蒂格利茨特别强调,中国在向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扶贫”是非常成功的。但同时他也指出,伴随贫困的下降,社会不平等现象也在加剧,而且中产阶级的真实年收入在不断下降,他以美国作为反例,“这使得美国越来越成为一个充满穷人的富国。”资料1:2002-2006年,国有企业的利润总额从3786亿元增长到12242亿元,年均增长34.1%;上缴税金从6794亿元上升到13937亿元,年均增长19.7%。资料2:1998-2005年,大型国有企业的年均利润和年均上缴税金增长分别为30%和20.1%;城镇单位劳动报酬、城市居民收入和农村居民收入的年均增长分别为9.9%、8.7%和4.

24、6%。材料三 “华盛顿共识”是一个深刻影响过去十几年的世界形势,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经济改革的重要术语。它一般包括三大内容:“财政紧缩、私有化、自由市场和自由贸易”。 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拉丁美洲国家就成为“华盛顿共识”的试验场,在西方一些国家和多边国际经济组织的压力下,大多数拉丁美洲国家都进行了所谓经济结构调整,大力推行私有化、市场化、贸易自由化以及紧缩性的财政政策,但不幸沦为重灾区。 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美模式和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主要差异。(2)材料二中斯蒂格利茨的谈话,实际上反映了当前中国经济建设中存在一个怎样的问题?为了论证他观点的正确性,你主要选择资

25、料1还是资料2作为证据?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理由。(3)请结合上述三则材料,谈谈你对经济模式的认识。【答案】(1)差异:在所有制方面:英美模式以私有制为主;中国模式以公有制为主;在管理体制方面:英美模式以市场调节为主;中国模式以间接管理为主,宏观调控为辅的管理体制;在分配制度方面:英美模式存在严重的贫富分化;中国模式以实现共同富裕为本质目标;(比较题一定要确定比较项,言之有理,也可得分,如阶级利益等。9分)(2)存在的问题:贫富差距加大(2分)选择论据: 资料2 (2分)理由:资料1只是说明了国有企业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很大;(2分)资料2反映了国有企业对国民收入水平增长的贡献却十分有限;(2分

26、) 我国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是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国有企业在国家经济结构中所占比重大。(2分)(仅有立论给4分,希望考生学会立论与驳论交互运用)(3)认识:经济模式不是固定不变的,应该因时而变;经济模式要有利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经济模式的选择要从国情出发;学习借鉴别国的经济发展模式的优点是必要,应该予以肯定;学习外国经济模式要坚持独立自主,要注意保护本国的国家利益和经济主权。计划与市场都是发展经济的手段,不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6分,任答其中3点均可得6分)考点:中西方近现代中西方近现代经济中西方近现代经济模式14(2016届江苏省镇江市镇江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美国学者费

27、正清认为:了解中国,必须观察它的传统与变革。角度一 渐变之中国封建社会的长期性,并不意味着中国社会停滞,社会总还是在变化的。这种变化,因为微小,仅以前后相接的两个朝代而论可能不太明显,但隔开几个朝代加以比较,是能够看得出来的,可以说:代代相承,变化微渐。但是,在明清时期,中国社会一度出现过比较明显的转变迹象。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角度二 亟变之中国甲午战后,列强对中国的侵凌,空前凶猛,中国的反应亦随之激烈。反应有两种类型,动机虽均为自救,而所循途径则大相径庭。一为外察大势,内求诸己,认为必须大事变革,与人并驾齐驱,结果形成政治改制运动;一为昧视时代,仍要返回中国中心之世,与外界绝缘,结果

28、演变为暴力反洋运动。郭廷以近代中国史纲角度三 巨变之中国1949年以来,中国努力推进现代化的蓝图,是先建设社会主义并进而实现共产主义。它始终是决策的指南。经过苏联的斯大林主义、1956年后中国的乌托邦主义和1977年中共十一大之后邓小平推行的务实主义的探索,现在已经有人在议论,认为中国将可能成为当代实现现代化的一个样板。邓并不放弃社会主义作为最终目标,但对大量的市场经济的做法予以放行。他说,新的体制是“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结合”。吉尔伯特罗兹曼中国的现代化请回答:(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清时期经济领域出现的“比较明显的转变迹象”,并分析这一时期“明显的转变”未能促成中国社会转型的原因?(

29、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导致甲午战后中国出现“亟变”的因素。材料中所谓的“政治改制运动”是指什么运动?作者推崇“政治改制运动”还是“暴力反洋运动”?根据材料说明原因?(3)根据材料并所学知识,指出邓小平时代中国的巨变是在什么基本前提下发生的,并说明邓小平“务实主义”的突出表现?【答案】(1)“迹象”:经济上,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1分)原因:政治上君主专制空前强化;经济上自然经济仍占据主导地位;思想上理学逐渐僵化;对外关系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任2点2分)(2)因素:甲午战败,瓜分狂潮,民族危机;清朝专制统治更加腐朽,洋务运动自救失败;民资初步发展,民资阶级登上历史舞台;西方启蒙思想的传播。(任3点3分)维新变法运动(1分) 作者认为前者符合世界大势,后者愚昧排外,违背时代潮流。(2分)(3)前提:坚持社会主义制度。(1分)表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改革开放;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相结合,肯定市场经济的作用(2分)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资本主义萌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决策改革开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