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考历史(岳麓版)(检测)必修二 第四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 综合过关规范限时检测 含解析.doc

上传人:流浪地球 文档编号:4266231 上传时间:2019-10-3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8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高考历史(岳麓版)(检测)必修二 第四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 综合过关规范限时检测 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最新高考历史(岳麓版)(检测)必修二 第四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 综合过关规范限时检测 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最新高考历史(岳麓版)(检测)必修二 第四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 综合过关规范限时检测 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最新高考历史(岳麓版)(检测)必修二 第四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 综合过关规范限时检测 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最新高考历史(岳麓版)(检测)必修二 第四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 综合过关规范限时检测 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最新高考历史(岳麓版)(检测)必修二 第四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 综合过关规范限时检测 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高考历史(岳麓版)(检测)必修二 第四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 综合过关规范限时检测 含解析.doc(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最新历史备考资料第四单元综合过关规范限时检测(必修二第四单元)(时间:5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1(2016江苏单科13)下图是我国“一五”计划期间为配合大规模建设而绘制的宣传海报。对其解读正确的是(D)A远处的工厂寓意工业化基本实现B图下的文字宣传了绿色环保观念C往来的船只说明交通运输业基础良好D工作的场景展现工人投身建设的热情解析“一五”计划为我国工业化建设奠定基础,但并没有实现工业化,故A项错误;图下的文字“把祖国建设得更美丽”是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并不是宣传绿色环保观念,故B项错误;新中国初期

2、“一五”计划期间新中国大力发展交通运输业,是为了改变交通运输业落后的局面,往来的船只不能说明当时交通运输业基础良好,故C项错误;上图的宣传画是为了激发工人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从宣传画上工人的微笑表情可以看出工人投身建设的热情,故D项正确。2(2016湖北联考)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阶级的土地所有制。19531956年则通过合作化道路,把农民个体经济逐步转变为社会主义集体经济,基本完成了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种改变的根源在于(B)A要彻底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B小农经济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C要改变当时中国的落后面貌D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解析

3、把农民个体经济逐步转变为社会主义集体经济,属于社会主义革命的内容,故A项错误;1950年土地改革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小农经济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无法满足即将开始的工业化的需要,因此要逐步转变为社会主义集体经济,故B项正确;改变当时中国的落后面貌不是当时土地所有制改变的特定的原因,故C项错误;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即依靠农民阶级同盟军的作用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与材料无关,故D项错误。3(2016龙岩)1953年10月,全国粮食会议作出了在农村实行计划收购、在城市实行计划供应也即“统购统销”的决定。这一决定的实行(B)A推动了建国初期土地改革的完成B保障了工业化的战略实施C缓解了自然

4、灾害造成的粮食短缺D加速了国民经济恢复发展解析建国初期的土改在1952年底完成,故A项错误;1953年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主张“一化三改”,一化即社会主义工业化,据此19531957年开始实施“一五”计划,故B项正确;建国初期并未出现大的自然灾害,故C项错误;1952年国民经济已基本恢复,故D项错误。4(2016潍坊)1961年6月,商业部和中央工商行政管理局在北京联合召开了小商小贩问题座谈会,决定把此前并入国营与公私合营企业的小商小贩清理出去,让其重新组织合作商店与合作小组。这说明(C)A中央政府下决心要割掉资本主义尾巴B个体经济不是社会主义经济组成部分C对个体商贩的社会主义改造步子过快D

5、党和政府要鼓励私营经济的稳步发展解析把小商小贩从国营与公私合营企业中清理出去,是认为之前对割资本主义尾巴工作做得太急,想利用他们活跃城乡经济,故A项错误;个体经济通过三大改造已经是社会主义经济的组成部分,故B项错误;材料“决定把此前并入国营与公私合营企业的小商小贩清理出去,让其重新组织合作商店与合作小组”说明之前对个体商贩的改造速度过快,还存在问题,所以要“重新组织合作商店与合作小组”,故C项正确;让小商小贩重新组织合作商店与合作小组不是鼓励私营经济稳步发展,是纠正之前改造过急出现的问题,故D项正确。5(2016肇庆)我国“一五”计划期间,694个投资项目中有472个放在内地,其余222个大部

6、分放在东北,沿海地区几乎没有什么大项目。该做法(C)A导致了工业发展不均衡B造成了国民经济比例失调C促使了工业布局更合理D导致经济建设出现“左”倾错误解析近代中国沿海地区工业基础较好,“一五”计划期间,把投资项目主要放在内地和东北,是为了地区工业发展均衡,故A项错误;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是指农轻重工业比例失调,与工业地区分布无关,故B项错误;“一五”计划期间,投资项目分布体现了沿海、内地和东北地区分布更加均衡,这样的工业布局更加合理,故C项正确;“左”倾错误是指急躁、冒进,与材料不符,故D项错误。6(2016烟台)20世纪50年代末,东北某大学生被分配至山西支援建设。1962年因政府实施压缩城

7、镇人口的政策又返回家乡务农。据该青年的这一经历可以推断当时(A)A国民经济出现较大波动B高等教育服务农村建设需要C计划经济决定个人前途命运D“左”倾错误导致失业严重解析据材料信息“1962年因政府实施压缩”可知这一时期国民经济出现困难,故A项正确;高等教育服务农村建设需要只能说明材料信息“20世纪50年代末,东北某大学生被分配至山西支援建设”,故B项错误;计划经济决定个人前途命运说法绝对,故C项错误;“左”倾错误导致失业严重说法不正确,故D项错误。7(2016成都)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农村自发实行了各种形式的农业生产责任制。凤阳县小岗村首创包干到户,皖东、合肥、芜湖等地一些生产队开始实行包

8、产到户,四川、贵州、甘肃、内蒙古、河南等省的一些社队采取了类似做法,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这表明(C)A包干到户得到社会普遍认同B农村放弃了集体经济的发展模式C当时社会环境相对比较宽松D分散经营是我国农业的发展方向解析“凤阳县小岗村首创包干到户,皖东等地一些生产队开始实行包产到户,四川等省的一些社队采取了类似做法”不能得出A项结论,故A项错误;材料“凤阳县小岗村首创包干到户,皖东、合肥、芜湖等地一些生产队开始实行包产到户,四川、贵州、甘肃、内蒙古、河南等省的一些社队采取了类似做法”可知各地农村部分地区实行了各种形式的农业生产责任制,但不能表明农村放弃了集体经济模式,故B项错误;材料“20世纪70

9、年代末,我国农村自发实行了各种形式的农业生产责任制”可知农村具有一定的自主性,表明当时社会环境比较宽松,故C项正确;我国农业发展方向是分散经营与统一经营相结合,D项与史实不符,故D项错误。8(2016全国名校联盟)1985年1月1日,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在颁发的有关农村经济政策中指出:改革农产品统派统购制度,以合同定购和市场收购取代统购派购。这说明(C)A农业生产已实现了商品化B农村开始了经济体制改革C计划经济体制走向了松动D市场经济体制开始了确立解析材料没有说明农产品的改革是针对市场的需求进行的,所以不能说明农业生产实现了商品化生产,故A项错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开始于1978年的农村家庭联产承包

10、责任制,故B项错误;材料中“农产品统派统购制度”是计划经济体制的体现,而“合同定购和市场收购取代统购派购”说明农产品的收购更加注重市场化运作,故C项正确;市场经济体制开始确立于中共十四大,故D项错误。9(2016齐鲁名校协作体)有学者在评述20世纪一段中国农村制度变革史时说:“在生产管理上,由大兵团作战转变为各自作战,农村社会实现了生活单元与生产单元的统一。”该制度变革的核心内容是(B)A建立人民公社B“包产到户”C农业生产合作社D“耕者有其田”解析人民公社在生产管理上是属于大兵团作战,与此题所指不符,故A项错误;由人民公社的集体经营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个体经营,此时的一个重要内容即包产到户

11、,故B项正确;农业生产合作社是建国初期的农业改造形式,其并没有实现一种从大兵团作战到各自作战的转变,故C项错误;耕者有其田是新三民主义中民生主义方面的主张,并未真正的实行,故D项错误。10(2016山西联考)邓小平在一次讲话中说:“大陆开放一些城市,允许一些外资进入,这是作为社会主义经济的补充,有利于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比如外资到上海去,当然不是整个上海都实行资本主义制度。”下列改革措施直接得益于此讲话精神的是(C)A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B在川粤等省创设经济特区C城市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D国企的现代企业制度改革解析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属于对农村的经济改革,并非开放,故A项错误;并未在川创设

12、经济特区,史实有误,故B项错误;据材料“大陆开放一些城市,允许一些外资进入,这是作为社会主义经济的补充,有利于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并联系所学可知城市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故C项正确;国企的现代企业制度改革属于对城市的经济改革,并非开放,故D项错误。11(2016唐山)1984年初,邓小平为深圳特区题词:“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从此中国改革开放进入一个全新时期。此后中国开始(B)A在大型国有企业中建立现代企业制度B开放沿海城市,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C着手加速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D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融入全球化进程解析材料反映的时间是1984年,在大型国有企业

13、中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1992年,故A项错误;1984年我国开放沿海14个港口城市,故B项正确;我国于1992年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与题目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是在2001年,故D项错误。12(2016永州)19501980年中国主要年份城镇人口比重表年份总人口(万人)市镇人口(万人)百分比世界平均百分比195055196616911.228.81960662071307319.733.91970829921442417.437.51980987051914019.438.2上表反映出这一时期中国城镇化的特点是(C)A政策导向推动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B第三产业

14、的发展推动城市人口增长C城市人口的比重增长不大且不稳定D城市人口的增速高于世界平均水平解析六七十年代,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推动城市人口向农村转移,故A项错误;材料中“19501980年中国”主要发展工业,而非第三产业,故B项错误;“19501980年中国”百分比一直低于20%说明增长不大,材料中从“19.7”到“17.4”说明增长不稳定,故C项正确;材料中“19501980年中国”数据远低于“世界平均百分比”,故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13题25分,14题12分,15题15分,共计52分)13(25分)(2016皖北)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宋太祖的指导思想是“藏富于民”,不

15、管土地兼并者如何富有,只要在大宋国土之内,通过赋税,最终会归国家所有。宋代农业生产力发展迅速,“在这种经济发达的情势下,土地这一最重要的生产资料自然要作为商品卷入市场”。宋代权势阶层实现对土地的占有,主要通过以下几条途径:合法的土地交易;诱骗(如向土地拥有者许诺可以免除赋税);非法放贷和胁迫(放高利贷导致农户破产,借机胁迫农户交出土地所有权)摘编自王也宋代土地兼并现象的影响及原因分析材料二胡锦涛总书记2008年9月30日专程前往安徽省考察农村改革发展情况时表示,允许农民以多种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把股份制引入土地制度建设。华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罗必良教授指出,土地流转

16、的本质,就是推进土地要素的市场化。圈地运动时期的英国虽与我国在历史条件、社会形态、社会环境等方面有较大不同,但其土地制度改革的经验教训,对我国农业现代化有一定积极意义。摘编自尹红梅英国圈地运动对我国创新农业经营体制的启示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朝政府推行“不抑兼并”土地政策的原因。(9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土地政策、英国圈地运动和我国土地使用权流转对社会转型的不同影响。(12分)(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不同时期土地政策调整的看法。(4分)答案(1)原因:宋初“藏富于民”指导思想的影响;顺应土地私有制的发展要求,承认并保护土地私有产权合法性的需要;封

17、建商品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土地商品化。(9分)(2)影响:宋代受重农抑商的封建传统和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影响,失去土地的中国农民只能终身被束缚在土地上,极难推动社会转型的实现。(4分)圈地运动为英国资本主义发展积累了大量原始资本,提供了自由雇佣劳动力,促进了英国资产阶级的兴起和资本主义发展,推动了整个社会向资本主义过渡和转型。(4分)我国土地使用权流转有利于农业摆脱落后生产模式,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力;农民流转土地承包权有利于农业向专业化、市场化、现代化方向发展;使中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入发展。(4分)(3)看法:一定时期的土地政策的调整与当时的历史状况紧密相关;土地政策调整一定要适应社会经济的

18、发展趋势,兼顾农民的权益;土地政策是涉及国计民生、社会稳定的大事。(4分,言之有理且答出两点即可)14(12分)(2016玉林)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下面是某同学在探究学习新中国经济建设内容时,根据相关资料编写的提纲。一、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和国民经济的发展1过渡时期的总路线2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3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二、国民经济发展的受挫和经济政策的调整1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第一次探索2人民公社化和经济的困境3经济政策的调整和国民经济发展的恢复三、“文化大革命”和国民经济最严重的挫折1“文化大革命”初期的社会经济2国民经济发展的两次转折和受挫四、新时期的经济建设1国民经济的前进和徘徊

19、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3深化改革、推进开放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该提纲提出一条修改建议,并说明修改理由。(所提修改建议及理由需观点正确,符合历史事实)答案示例一:在“一”中增加“1.国民经济的恢复”。(4分)理由:国民经济的恢复是新中国成立后首先开展的重大经济活动;国民经济的恢复是以后经济建设的重要基础。(8分)示例二:将“二”中的“2”改为“大跃进、人民公社化和经济困难”。(4分)理由:人民公社化不能代替或涵盖“大跃进”;“大跃进”是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大失误,是造成经济困难的重要原因。(8分)示例三:在“四”中增加“2.伟大转折及改革开放的开始”。(4分)理由

20、: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的伟大转折是新时期的开始;伟大转折为后来的改革开放创造了政治前提。(8分)(任答其中一点即可)15(15分)(2016全国名校联盟)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的近代工业发端于19世纪40年代,从1843年上海出现第一家现代企业开始,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虽然经历了100多年,但是现代工业十分薄弱。外国资本在中国投资工业,主要是为了掠夺中国的资源和榨取廉价劳动力。因此,外国资本的投资集中在采矿业和轻纺工业,而钢铁工业和机械制造业得不到发展。摘自陈向东毛泽东五十年代在天津调查研究的实践与思想材料二从1953年起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新中国在国民经济恢复的基础上开始步入

21、了工业化的初创阶段,从而在中国现代化发展史上揭开了新的一页。其突出的特点是实施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工业化战略,依靠国家的整体力量启动工业化进程,以国营经济为主体,以此推进中国现代化的进程。摘自石建国建国初期中国工业化道路与发展战略问题研究述评材料三19791981年我国农轻重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百分比的变化年份农业(%)工业轻工业(%)重工业(%)1979年26.632.141.31980年27.234.338.51981年28.836.734.5(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近代工业发展的特点。(4分)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建国初期确立“以重工业为中心”工业化道路的原因。(4分)(2)根据材料三,概

22、括1979年后国民经济比例发展的趋向;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此趋向所产生的主要影响。(7分)答案(1)特点:历时长而成效低;受外国资本的控制;行业发展不平衡。(4分)原因:中国原有的工业基础严重薄弱;重工业是建立独立工业体系的基础;加强国家建设急需重工业的发展;受苏联工业化模式的影响。(4分)(2)趋向:农业和轻工业比重上升;重工业比重下降;国民经济发展比例趋向平衡。(3分)影响:保证了消费市场的商品供应;改善了广大人民的生活水平;推动了国民经济的平衡发展。(4分)解析(1)据材料一“中国的近代工业发端于19世纪40年代,从1843年上海出现第一家现代企业开始,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虽然经历了1

23、00多年,但是现代工业十分薄弱”可知近代工业发端时间较早,但是成效极为有限;据“外国资本在中国投资工业,主要是为了掠夺中国的资源和榨取廉价劳动力”可知民族工业缺乏必要资本难以扩大生产规模,长期受到外国资本的排挤;据“外国资本的投资集中在采矿业和轻纺工业,而钢铁工业和机械制造业得不到发展”可知工业发展行业极为不平衡,没有形成合理的工业发展体系。近代以来中国近代工业发展长期受制于外国列强,工业基础极为薄弱;苏联奉行“斯大林模式”重视重工业的发展,并且取得巨大的经济建设成果,为中国工业化提供了宝贵的建设思路;新中国初期,周边国际环境不利国民经济建设,需优先发展重工业支撑经济发展之实际需要。(2)第一小问趋向,从材料三分析可知此时期农业和轻工业比重稳步上升;重工业比重逐年下降;整个国民经济发展比例趋向合理;第二小问影响,农业在国民经济所占比重逐年上升,农业产量稳步提高,保证了消费市场的商品供应;轻重工业比重的变化,轻工业得到发展,轻工业产品日趋丰富、多样化,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广大人民的生活水平;国民经济农轻重各项经济指标不断调整日趋合理,改变了传统的重工业一家独大的经济格局,推动了国民经济的平衡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