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推动青海省国家农村信息化示范省建设的实施看法我省国家农村信息化示范省建设实施方案于2 O 1 4年1 2月2 6日获科技部批复实 施。为推动青海省国家农村信息化示范省建设工作,加快构建全省农村信息化服务体系,现 结合我省实际,提出如下实施看法。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一)指导思想深化实行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服务“三农” 为宗旨,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协调和服务作用,坚持“统一规划、统一部署、统一协调、 统一标准”的原则,以涉农信息资源共享与农牧业信息化服务为重点,加强农牧区信息化基 础设施建设,建立具有特性化、智能化、精准化的农村信息化服务平台,加
2、快构建以大数据 应用为基础、以专家团队和科技特派员为技术支撑的我省新型农牧区信息化科技服务体系, 以技术创新推动科技体制创新,全面提升信息化对我省农牧业生产以及农牧区社会管理与民 生保障的服务水平。(二)基本原则坚持“需求导向,注意服务”的原则。坚持以“三农三牧”需求为导向,结合青海农牧 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特点和实际,以用为本,促进农村信息化与农村牧区生产、生活深度融合, 切实满意农牧民生产生活等方面的实际需求,使之取得显著的信息化应用服务示范成效。坚持“平台上移,服务下延”的原则。依托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化通道,整合各部门资 源,建立省级农村信息化服务统一平台,供应一站式农村信息服务,实现多终端
3、实时互动访 问,建立村级信息服务站点,干脆面对农牧民开展服务。坚持“资源共享,部门联动”的原则。充分依托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化网络和资源体系, 努力加强各部门和行业的协调,信息平台建设、基础设施投资、服务站点建设都要体现“整 合和共享”,避开重复建设和资源奢侈。充分利用我省科技、农牧、气象、通讯、文化、卫 计、民政、组织等部门和相关科研院所优势,加强横向联动,最终实现“部门融合、投入集 合、信息聚合”。坚持“机制创新,按部就班”的原则。在充分发挥政府推动作用的同时,主动发挥市场 机制作用,依靠市场机制合理配置资源,通过创建自身效益实现农村农业信息化工作的可持 续开展,逐步建立和完善政府引导、多方
4、参加、市场运作、自主运营、农牧民受益的长效运 行机制。农村信息化工作应以需求为导向,依据我省各地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经济发展 和农牧民需求的水平不同,采纳多种模式,先行试点,逐步推开。(三)总体目标到2 O 1 6年,依据平台上移、服务下延的原则,聚合各类政府服务,建成全省统一的综合服务平台,实现各部门涉农信息资源的集成和共享。充分发挥农村党员干部现代教化远 程网络和各电信运营公司主动性,依据“宽带青海数字青海”战略规划,建设覆盖以全省 光纤通信网络为主,并辅以无线宽带等的数字化大容量高速通信网,推动农村互联网通道建 设,采纳多种接入方式,形成覆盖面广、快速便捷的农村互联网通道。组建专业全面
5、技术 领先、响应刚好的专家支持团队,以信息化为手段,实现全省农牧业生产信息化科技服务, 促进农牧业先进好用技术到田到户。形成从生产、经营、物流到市场等全环节、全产业链服 务的农村信息化长效服务机制。建成以大数据应用为基础的智能、高效、可持续的新型农村 综合服务体系,全面提升我省农牧业生产、农牧区医疗教化和农牧区社会管理的服务水平。二、重点任务(一)有效整合涉农信息资源。依据农村信息化服务需求,统一规划,统筹全省农牧区 信息资源库的建设,通过行政手段、技术手段和利益安排机制,采纳虚拟整合和元数据整合 两种方式对分布在科技、农牧、文化、卫计、教化、劳动保障、国土资源、供销社、气象、 林业等部门的
6、涉农信息进行有效整合,解决信息资源各自为政、部门分割的问题,实现涉农 信息资源的共享和互补,以保障为农牧区群众供应农牧业生产、农畜产品销售和公共查询等 服务供应支持。制定信息资源平安保障措施,确保各类信息资源在传递、存储、发布等环节 的平安高效运用。(二)建立信息资源共享技术支撑体系。建立统一数据标准、服务标准和系统架构标准, 运用云计算技术,集成我省涉农部门、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以及相关涉农企业等单位分散存 储的涉农相关数据、信息与学问资源,建立云存储与云计算平台,实现不同单位、不同应用 系统的协同服务与集成服务。(三)建设省级农村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实行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方式,加强信息 资
7、源开发利用和整合,采纳多媒体、多途径、双向互动的服务模式,构建一个集语音、短信、 视频、网络一体化的多功能农村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实现信息资源的统一发布、同步更新 及共享,多层次、多途径、全方位地推动农牧业信息化服务。重点建设以主动推送为核心的 农牧业生产、溯源、电商为一体的全程智能化服务平台、以资源均等化为目标的农牧区数字 教化服务平台、以电子健康档案为基础的农牧区医疗卫生服务平台、以信息化推动涉农工作 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管理为主线的农牧区社会管理服务平台和以信息公开为重点的农村普 适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四)完善快速便捷的农村信息化传输通道。充分利用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化传输 通道,不断完
8、善有线宽带传输通道、数字电视传输通道、卫星传输通道、无线宽带传输通道 等数字化大容量高速通信网,采纳多种接入方式,形成覆盖面广、快速便捷的农村信息化服 务通道。重点建设覆盖全省的光纤通信网络;加快推动西宁“三网融合”试点,主动推动2 G、3G、4 G和WLAN网络在农村地区覆盖。接着加强宽带农牧区普遍服务建设,创新 机制、整合资源,以市场化为主导,主动争取中心支持,充分调动地方政府主动性,提升各 类资源的投入效率。(五)完善两类基层服务站点建设。以“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化”基层服务站为主 体,整合气象、文化、农牧等部门基层服务站点,对其进行升级改造,提升服务功能,依据 “一处固定场所、一套信
9、息设备、一名信息员、一套管理制度、一个长效机制”的标准,在 全省4 1 7 O个行政村实现“一站多能”基层综合信息服务站点全覆盖。同时,选择农业科 技园区、农牧业龙头企业、农村经济合作组织、专业技术协会、乡镇农技站、农资经营实体 等,建立1 O O O个形式多样的专业化基层信息服务站,面对特定产业全过程供应专业性较 强的信息服务。(六)建设一支基层信息化服务队伍。依托青海高校新农村发展探讨院和省级农牧产业 技术体系专家团队,组建一支能适应农牧区多方面信息需求的省级农牧业信息化科技服务专 家询问队伍,为农牧业生产技术供应供应支撑。依托县、乡(镇)产业技术推广体系,以农 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化网络
10、基层信息员和科技特派员为基础,建立规模不少于6 Ooo人 的信息化服务科技特派员队伍,为农牧业生产技术推广供应服务。(七)建立一套农村信息化服务机制。通过“制定政策、组织人员、投入资金、配备设 施、考核监督”等手段,建立以公益服务为主、引导社会力气开展农村牧区信息化服务的政 府推动机制。充分发挥政府涉农部门、高校、科研院所等机构的涉农信息资源和专业技术优 势,建立面对农村牧区供应公益性信息化服务的长效机制。激励涉农信息服务企业,以农牧 业龙头企业、农牧民经营大户等为对象,建立有偿信息化服务和农村电子商务的市场驱动机 制。实现政府、市场双轨驱动,促进我省农村信息化建设健康有序发展。(八)实施六大
11、农村信息化服务示范工程。农村党员现代远程教化示范工程。整合开发适合农村党员干部和群众学习需求的 教学资源,对省级平台进行扩容改造,建设协助教学平台,扩大并完善全省农村的党员干部 现代远程教化终端接收站点,使广阔农村党员在接受党务宣扬的同时,可获得免费的农业技 术、市场和公共服务等信息。农牧业生产信息化主动服务示范工程。研发建设农牧业生产信息主动服务平台, 通过多种服务通道预先、主动地将农牧业生产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市场交易、气候预警、 社会管理等信息精准推送给农牧民,供应产前农牧业技术指导、产中生产管理以及产后交易 等服务。青海特色农畜产品质量平安溯源与电子商务示范工程。构建青海特色农畜产品
12、质 量平安溯源技术集成体系,对农畜产品、林产品和种子苗木的产地环境、生产、加工、流通 进行实时检测和监控。实施规范促进电子商务发展行动安排,支持电子商务企业向农村延长, 推动农村农产品电子商务应用。开展青海特色农畜产品供需对接、溯源质检、交易结算、物 流运输全程电子商务应用示范,推动农牧产品物流配送网点和金融支付网点建设,逐步形成 多层次、宽领域的涉农产品电商交易平台,为农业增效、农牧民增收供应支持。农牧区教化教学信息化服务示范工程。大力开展优质资源“班班通”建设、网络 学习空间“人人通”建设、教化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推动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变革, 提高教化教学质量。农牧区健康医疗信息化服务
13、示范工程。以农牧民健康档案信息为基础,推动面对 农牧区基层医疗机构的远程诊疗信息系统建设,整合建立统一的农牧民健康服务平台,实现 基于信息化技术的协助参考诊疗、健康询问、妇幼保健等服务功能。农牧区社会管理信息化服务示范工程。通过科学的信息化管理手段,建立面对农 牧民服务的社会保障、扶贫开发、民生服务、人畜饮水、林权信息等信息化服务平台,为各 级政府决策供应具有精确性、针对性、多维性、预示性的数据支持。三、保障措施(一)组织领导。在“省统筹推动信息化和宽带青海建设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成 立相应的工作机构,负责探讨制定相关职责、标准和规范,对全省农村信息化建设统一规划、 统一部署、统一协调。各
14、级政府应将农村信息化建设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成立相应工作机构, 建立工作责任制,强化目标考核。(二)配套政策。制定出台青海农村农业信息化工作管理方法,明确相关部门的职责任 务,确保工作的落实。要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参加农村信息化建设,发挥种植养殖大户、高校 生村官、乡村专职机构服务人员的主动性、主动性和创建性,建立绩效考核机制,保证服务 质量和队伍稳定。探讨制定农村信息服务税收实惠和嘉奖方法,放宽基层信息员开展有偿信 息和技术服务及创业性经营活动的准入条件。各地也应制定出台农村农业信息化工作相关政 策,确保农村农业信息化工作的顺当开展。(三)加大投入。各级政府要加大对农村农业信息化建设工作的资金投入
15、力度,主要用 于基础设施建设和研发、政府购买公益服务、公益性运行费用等。主动引导和支持社会力气 投入农村信息化建设,激励运营企业、投资机构、农牧业龙头企业以多种形式参加农村信息 化建设,并结合国家相关部委和省级相关部门的项目,共同推动农村信息化建设。(四)队伍培训。各级政府部门要分级负责、分层培训,加强村级综合信息服务站管理 及专业信息服务站信息员的选拔、培训和考核工作,建立服务补贴和动态聘用机制,不断提 高基层服务站和信息员服务实力。(五)宣扬沟通。各级政府部门要加强农村信息化的宣扬工作,通过各种渠道进行全面 深化宣扬,向农牧民普及信息化学问,引导农牧民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指导生产。同时,各部 门要加强信息沟通沟通,做到信息共享、资源共享,推动农村信息化更好地为农牧民服务。附件:青海省国家农村信息化示范省建设重点工作任务分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