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深圳推动物联网产业发展行动支配(20112013 年)物联网(IrlterTlet OfThirlgS)是指在物理世界的实体中部署具有肯定感知实力、计算实 力的各种信息传感设备,通过网络设施实现信息获得、传输和处理,从而实现人与物、物与 物之间信息交换需求的互联互通。物联网技术应用前景广、辐射带动作用强,呈现出爆发式 的发展态势,将带来新一轮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浪潮,是信息产业领域将来竞争的制高点和 产业升级的重要驱动力。随着信息采集与智能计算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大规模发展物联网及 相关产业的时机日趋成熟。加快发展物联网产业,不仅是我市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电 子信息产业综合竞
2、争力的重要途径,也是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社会信息化水平和城 市管理水平的重要举措,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推动我市物联网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依据国家战略要求和深圳经济社会发展的实 际状况,制定深圳推动物联网产业发展行动支配(20112013年),通过该行动支配 的实施,将我市建设成为物联网技术创新实力强、产业发展领先、应用模式可持续的先导城 市。一、发呈现状(一)技术研发觉状。物联网技术分为感知层、传输层与应用层技术。经过多年的积累,深圳在发展物联网技 术方面形成了自身独特的优势,特殊是在信息通信、传感技术、射频识别等产业链环节,拥 有先进的技术和
3、解决方案。感知层技术主要包括RFlD技术、传感器技术、音视频采集技术、条码技术等,其中 RFlD技术和传感器技术是物联网的基础环节。在RFlD领域,深圳有企业330多家,拥 有国民技术、远望谷、先施科技、鼎识科技等一批龙头企业,产品以电子标签、读写器具、 系统集成为主,其中约80%的企业有自主开发的产品,超过40%的企业拥有专利;先施 科技的RFID防伪技术已成为防伪行业领域极具发展前景的分支,远望谷已成为国内铁路 车号自动识别系统产品与解决方案的主要供应商。在传感器技术领域,中科院深圳先进技 术探讨院成立了智能传感中心,致力于现代传感器及智能处理的前沿探讨和应用开发;清华 高校深圳探讨生院与
4、思科公司于2009年联合组建了智能传感网联合试验室,主要探讨传感 器之间的路由方式、传感器的特殊应用等。传输层技术包括ZigBee、UWB、BIUetOOth等近距离通讯技术,Wi-Fi、LAN等局域 通讯技术,以及WCDMA、TD-SCDMA. HSDPA等广域通讯技术。深圳是国内通信产业 发展最快的城市之一,已成为全国乃至全球重要的通信产业基地,拥有600多家通信设备 制造企业和IOO多家通信技术服务与内容服务企业。深圳企业在GSM、GPRS、CDMA、3G移动通讯和光传输领域驾驭了一批核心专利,技术上国内领先、国际一流,产品在海内 外市场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应用层技术主要体现为各种应用解决
5、方案。深圳电信、移动、联通等运营商先后推出了 警务通、城管通、物流通、手机深圳通、企业一卡通、校巴管理、学生平安爱护卡、才智医 疗、快递业物流巴枪等应用解决方案,主动培育和建设本地物联网应用。深圳的科研单位和 企业相继在基于物联网技术的车辆监管系统、医疗废弃物监控系统、远程老人监护与社区紧 急救援系统、食品追溯平台、产品防伪平台、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运管理平台等应用中取得 突破并能供应较成熟的解决方案。(二)产业发呈现状。物联网产业分为核心产业、支撑产业和关联产业。近年来深圳企业利用自主研发的先进 技术努力抢占物联网核心产业的制高点,在RFID、传感技术、信息集成平台、智能限制等 领域形成了比较
6、优势,以深圳为中心的珠三角地区物联网核心产业群正初步形成。其中,与 物流和供应链亲密相关的EPC标准产品占据国内70%以上的市场份额,先施科技、远望谷 等企业在超高射频产品领域占据国内90%的市场份额,尤其是国内RFlD读写机市场几乎 为深圳企业所垄断。电子信息制造、软件和互联网产业是物联网产业的基础与支撑。经过三十年的发展,深 圳已在计算机、通信、软件、电子元器件、数字视听等领域形成集群优势,产业规模位居全 国首位,是国内重要的电子信息产品制造基地、出口基地、配套中心和交易中心。2010年, 我市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它电子设备制造业工业产值达10544亿元,软件业务收入 189L4亿元,互联
7、网产业规模达350亿元,拥有华为、中兴、腾讯、迅雷、金蝶等一批 国内外知名龙头企业。同时,深圳已发展成为国内外电子元器件、家电、数码产品的重要聚 集地,华强北电子市场每年实现的IT产品交易额超过1000亿元的规模。高新技术产业、先进装备制造业、现代金融、现代物流及其它传统产业是物联网产业的 关联产业。2010年,深圳经济总量达到9511亿元,已形成高新技术产业、现代金融业、 现代物流业和文化产业四大产业为支柱的现代产业体系。作为首个国家创新型城市、珠三角 地区金融中心和物流中心,深圳具有毗邻香港的区位优势,拥有全国最大的陆路口岸和便捷 的通关,集聚了一批物联网关联产业的企业集团总部和区域总部,
8、奠定了良好的物联网大规 模应用基础。(三)应用推广现状。近年来,深圳主动拓展物联网应用领域,在高铁、公交、海关、治安、检验检疫、图书 管理等行业领域开展示范应用,获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广深铁路高速客运专线是国内第一条应用RFID电子客票的铁路途路,广深直通车沿线 各车站已全部运用纸质RFID电子车票,将对珠三角轨道交通公交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带来 重要影响。RFID技术已经在深圳公交系统实现了规模化应用,截至2009年底,深圳通累计发 卡量已突破700万张,公交刷卡实惠总额和实惠人次均有大幅度提高。2011年6月,中 国移动深圳分公司正式推出手机深圳通服务,逐步为市民的公交出行供应更为便利
9、快捷的 支付手段。深圳海关的货运业务约占全国的30%,快件监管业务占全国1/3,运输工具监管约占 全国70%。深圳海关作为海关总署物联网应用示范单位,采纳自动感应和跟踪识别技术, 全面应用自动核放系统,使每辆车的平均通关时间由2分钟缩减到56秒钟。深圳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启动了物联网在检验检疫领域的应用探讨,研发了基于RFID技 术的陆路口岸电子通道系统,开展基于RFID的深港一体化食品平安供应链公共信息平台建 设及示范性应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深圳市公安局2009年为全市3000多名警员配备了警务通终端,实现了移动警务、 警力调度、通信指挥、报警定位等新型应用,社会治安防控综合效益凸显,以福
10、田区为例, 2009年相比2008年的路面案件下降了 30%, 两抢案件下降了 43.6%o深圳图书馆是目前国内第一家全面运用RFlD标签的图书馆,便捷的自助借还系统,精 确的查找定位,解决了图书馆面临的业务瓶颈问题。深圳建立了自然资源和地理空间数据库,建成了基于3S技术数字深圳空间基础信 息平台,广泛应用于规划国土、环境爱护、公共平安、医疗卫生、工商税务等30多个领域, 为相关行业物联网应用奠定扎实的空间信息服务技术基础。与此同时,深圳物联网产业的应用环节仍显薄弱,应用规模和覆盖领域有待扩展,商业 模式亟待创新,技术标准与规范缺乏,制约着深圳物联网产业的快速发展和整体产业链的构 建。面对全球
11、竞相发展物联网产业的历史机遇,深圳必需紧紧依靠自身的产业优势和创新活 力,抓住核心、突破重点,加快培育和发展物联网产业,使之成为实现科学发展、加快转变 经济发展方式、创建深圳质量的重要手段,推动国家创新型城市和现代化国际化先进城市 建设。二、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深化实行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落实才智深圳的战略部署,坚持 高端发展、特色发展、优势发展、创新发展、协同发展的原则,将自主创新作为发展的核心 驱动力,集聚科技创新人才和创新资源,促进核心技术与关键设备研发;大力推动物联网在 公共服务与重点行业的典型示范应用,确立应用带动产业的发展模式,培育骨干企业,推动 物
12、联网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二)发展目标。到2013年,将深圳建设成为创新实力强、服务体系完善、应用模式可持续、产业发展 领先的物联网技术、产业和应用先导城市,物联网产业成为深圳新的经济增长点。L技术创新:组建一批物联网技术重点试验室、工程试验室、工程(技术)探讨中心、公 共技术服务和检测技术平台,构建较为完整的自主学问产权技术体系,为物联网产业持续发 展供应坚实的基础。企事业单位主动参加物联网相关标准制定工作,参加完成20项以上国 际、国内标准草案的编制。以突破产业发展中的重大技术瓶颈为目标,开展产业共性技术和 关键技术的攻关项目,在传感器和信息终端、网络传输、应用服务等三个领域新增超过80
13、项专利和成果。2 .产业集群:打造物联网产业园,组建产学研紧密合作的物联网产业联盟,培育一批在 国内具有影响力的信息系统集成企业和解决方案供应企业,扶持一批具有领先商业模式的物 联网运营和服务企业,聚集一批具有自主创新实力、占据技术高端的专业企业。组织我市相 关科研机构和企业,通过产学研结合等有效形式,实施一批物联网产品和系统研发及产业化 项目,物联网核心产业产值规模超过10亿元的企业达1一2家,超亿元的企业达35家, 物联网上市企业达到3家以上。3 .应用示范:围绕城市管理与公共服务、物流、交通、医疗卫生、政务应用等重点行业, 以及家庭/社区等消费领域,建设才智交通、才智物流、才智电网、才智
14、水务、才智环保、 才智民生等好用性强、经济效益高、社会效益明显的应用示范工程。显著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商业应用模式,将深圳建设成为全国领先的物联网应用示范区。三、行动方案(一)重点提升创新实力。以技术创新为驱动,集聚国内外人才优势,攻克制约物联网产业发展的核心关键技术, 推动物联网技术标准化,为提升深圳物联网产业发展自主创新实力与核心竞争力奠定基础。L推动物联网技术标准化。全面跟踪分析国内外物联网标准的现状和趋势,结合深圳RFlD产业、传感器产业、互 联网产业的先发优势,激励企业、高校、科研院所主动参加国内和国际的物联网领域的标准 化工作,参加物联网技术参考模型、物联网统一标
15、识和解析等标准化顶层设计,开展物联网 技术体制探讨和核心基础标准研制,以及射频识别接口等自主核心技术标准的制定。工作支配:20112012年,每年组织实施510个物联网标准技术的研发项目,主 动推动物联网试验网等必要的技术与标准验证环境建设,重点支持共性平台标准和应用子集 标准两类标准制定。对拥有自主学问产权的技术标准制定项目或参加国际、国内标准草案的 编制单位,予以相应的扶持。责任单位:市科工贸信委、市场监管局牵头,各相关单位参加。4 .推动物联网关键技术攻关。射频识别与传感节点技术。重点加强超高频射频识别、新型传感器、低功耗传感节点、 中高速传感器网络系统设备及节点专用操作系统等技术研发。
16、联合芯片设计和制造企业,共 同开展应用于物联网各环节芯片的设计和制造,形成包括MCU、协议芯片、微电源管理芯 片、DSP、ADC、接口限制芯片和通信芯片在内的系列化芯片产品,并快速推向市场。物联网组网与协同处理技术。重点探讨网络架构、网络与信息平安、节点间通信与组网、 协同检测与数据处理等技术,解决物联网节点间的双向通信、路由和协同;探讨物联网地址 编码技术,并形成具有自主产权的核心专利。物联网应用软件与系统集成。重点关注数据库软件、决策处理、协同处理、系统级软件、 中间件等物联网应用抽象技术;着重探讨海量数据存储、云计算、模糊识别、智能搜寻、数 字内容管理等智能技术,针对行业应用示范工程建立
17、专家模型,对海量数据和信息进行存储、 分析和处理;加强对功能集成、网络集成、软硬件操作界面集成等物联网系统集成技术的探 讨。工作支配:结合物联网技术发展趋势和我市产业发呈现状,从上述技术领域选择重点范 围,组织实施物联网关键技术重大攻关专项支配,20112013年累计实施30个以上产 业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的攻关项目,突破产业发展中的重大技术瓶颈。责任单位:市科工贸信委牵头,市发展改革委、财政委等相关单位参加。(二)着力构建支撑体系。探讨建立深圳市物联网产业联盟、分布式资源共享的公共研发平台以及公共检测认证平 台,完善物联网产业发展的支撑体系。L建立物联网产业联盟。探讨建立深圳物联网产业联盟,分
18、担企业技术创新风险,降低研发成本,确保物联网产 业联盟合作各方的市场优势,寻求物联网新的产业增长点以及新的技术、标准和市场定位, 共同将业务推向新领域。加强国际合作与对话,组织、实施国内外技术沟通、培训及相关的 标准化活动,推动物联网产业高端环节在深圳聚集,促进深圳物联网产业跨更加展和整体突 破。工作支配:2011年底前,依托有条件的协会组织、科研院所或物联网龙头企业,联合 我市物联网产业相关单位,完成物联网产学研联盟的组建。责任单位:市科工贸信委、市场监管局牵头,市发展改革委等相关部门参加。5 .建设公共技术研发平台。围绕企业技术创新共性需求,搭建深圳物联网公共技术研发平台,开展传感网络、传
19、输 网络和应用网络三个技术层次以及相关技术的评估、测试手段的探讨,供应大型科研仪器共 享、专业探讨机构合作、检测验证、技术攻关、探讨询问和培训沟通等服务,建立以市场为 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为依托的公共技术研发和试验协作平台,大力 扶持有条件的技术研发平台升级为国家级技术研发平台。工作支配:以培育创新主体、完善基础平台、突破关键技术、提升创新实力为目的, 通过产学研结合等形式,2011-2013年三年时间内新建10-15家物联网技术重点试验 室、工程试验室、工程(技术)探讨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科工贸信委牵头,市财政委等相关部门参加。6 .搭建检测认证服
20、务中心。主动推动物联网产品和系统的标准符合性测试实力建设,支持无线通讯与射频识别技术 国家级检测重点试验室建设,支持适应物联网产业发展的具有公信力的第三方检测认证服务 机构发展,开展物联网产品测试验证和合格评定等相关试验和验证工作,构建测试评价体系, 为物联网相关技术研发和产业化供应开放测试环境。重点支持1一2家检测机构成为国家级 的检测单位。工作支配:(1)2012年6月前,支持工信部电信探讨院、深圳电信探讨院完成深圳物 联网检测中心的组建,开展物联网主要传感器及组网技术的检测工作与认证工作,制定物联 网技术检测规范,研发检测技术,争取认证资质,推动深圳物联网检测工作发展。(2)2012 年
21、底前,依托电子信息产品标准化国家工程试验室,支持工信部电子标准化探讨所在我市建 立国家OID注册中心深圳分中心,承接华南地区的OlD注册服务,规范管理华南地区的物 联网产品。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科工贸信委、市场监管局牵头,深圳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等相 关单位参加。7 .搭建物联网成果展示平台。加快建设物联网成果展示平台,集中展示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围绕共性平台,重点展 示物联网关键技术创新与重点产品发展,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围绕应用子集,重点展示物联 网应用体验,着力培育市场环境。工作支配:激励中国移动深圳分公司将信息生活馆改造成为物联网成果展示中心,2011 年底前完成展示中心建设,集中展示各
22、类物联网最新应用成果,举办物联网应用研讨会、成果发布会,主动推动产业发展。责任单位:市科工贸信委牵头,福田区政府等相关部门参加。(三)主动推动产业发展。重点培育物联网核心产业,激励发展物联网支撑产业,推动物联网关联产业发展,加快 建设物联网产业示范园区,促进产业链的形成和完善,为物联网产业规模化发展奠定基础。L实施产业化项目。核心产业。重点发展与物联网产业链紧密关联的硬件、软件、系统集成及运营服务四大 核心领域。着力打造传感器与传感节点、射频识别设备、物联网芯片、中间件、智能限制系 统及设备、系统集成、数字内容管理等产业。支撑产业。支持发展微纳器件、集成电路、网络与通信设备、新材料、计算机及软
23、件等 相关支撑产业。关联产业。着重发挥物联网带动效应,利用物联网大规模产业化和应用对传统产业的重 大变革,重点推动带动效应明显的装备制造业、现代物流业、现代交通、电力、水务和社区 管理等产业的发展。工作支配:(1)20112013年,围绕物联网终端核心芯片、RFlD读写器具、传感设 备、新型综合业务终端、集成设备、系统平台及中间件等重点领域,组织开展20个以上物 联网产品探讨及产业化示范项目,加快自主创新成果产业化,带动产业规模化发展。 (2)20112013年,围绕交通、物流、电网、水务、金融、社区、安防、医疗等领域,探 讨并供应物联网应用解决方案,组织实施20个以上物联网应用系统探讨及产业
24、化示范项目, 为物联网大规模应用供应产业支撑。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牵头,市科工贸信委、财政委等相关单位参加。2 .打造物联网示范产业园。结合我市互联网、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振兴发展规划,统筹建设我市物联网产业园区。 采纳政企合办的形式,政府牵头,企业联动,在南山区建设物联网应用示范产业园,并进 一步重点打造成为国家级的产业应用示范园区,带动全国物联网行业相关产业和投资业的发 展。物联网产业园将重点集聚物联网各类行业应用研发中心,孵化中小物联网企业,承接物 联网技术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引进各类物联网企业等。工作支配:在南山蛇口工业区建设深圳物联网应用示范产业园,充分利用南山区集聚大 量物联网企业的
25、产业基础优势,2012年底前扶持至少40家相关企业入园孵化发展。该产 业园重点建设物联网在才智社区、才智家园及才智物流三方面的示范应用,带动系统集成、 通讯、云计算和元器件产业的集聚发展,促进物联网行业相关产业和投资业的发展。责任单位:南山区政府牵头,市规划国土委等相关单位参加。(四)着力拓展应用服务。在两化融合和感知中国的国家战略背景下,建设才智深圳,统筹资源、示范先行, 由点到面、辐射全市,推动物联网在交通、物流、电力、水务、环保以及民生等方面的广泛 应用,从而带动整个城市的物联网产业发展。L才智交通工程。通过获得车辆的电子轨迹信息,实时驾驭交通流量信息,加强我市交通流量监控基础设 施的建
26、设与改造,完善交通信号灯限制与交通疏导系统,提高交通诱导实力,缓解交通拥堵 压力。建设交通信息互动发布平台,通过多种方式向社会公众供应实时交通流量信息及出行 建议,进一步优化本市交通状况,提升交通管理水平。构建以RFlD技术为基础的交通管理 电子标签身份认证体系,逐步将黄绿标、保险、年审等多种标签综合集成到一张电子标签中, 为市民供应办理多种业务一站式服务。加强对公交车、出租车以及其他特种车辆的识别、 定位和监控,丰富和完善信息推送服务。开展深圳港海疆船舶、海上设施在航行、停岸、作 业等各环节的物联网应用,提升我市海事管理效率和水平。工作支配:20112013年,在我市交通运输领域开展物联网应
27、用示范项目,包括: (1)实施才智车牌工程,在我市主要路口布设基站查验点,为全市机动车安装电子车牌, 通过获得车辆电子轨迹信息,实时驾驭交通流量信息等,提高交通管理的信息化水平。(2) 搭建基于物联网技术的交通基础设施养护及监测平台。通过信息传感设备,采集交通基础设 施信息,实现对交通基础设施的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加快建设停车场智 能诱导和管理系统,实现信息查询、车位预约和自动收费功能,并结合实时交通流量信息, 供应点到点服务。(3)建设才智公交系统。采纳RFID、DSRC、CANBUS、WLAN、移 动通讯等技术,采集运营车辆的行车数据、运营数据和平安数据,驾驭客流淌态,提升
28、线路 规划科学性,在部分路段实现公交优先;并通过电子站牌试点及网站、手机等方式,向市民 供应出行信息服务。(4)建设才智出租车系统。在我市运营出租车上安装RFlD卡,构建 出租车车联网。采集城市交通数据,提升出租车行业形象、规范行业服务。(5)建设特种运 输车辆监管系统。基于GPS定位技术、RFlD技术,将全市建筑施工车辆、垃圾环卫车辆、 危急品运输车辆安装车载设备并实现道路运输管理,开发特种运输管理信息登记管理系统, 实现对建筑工程及生活垃圾、危急品车辆运输的全程监管。(6)建设才智海事系统。为海 上船舶、船员以及货物配置RFID电子标签,构建船载物联网,实现深圳辖区水域内的船舶、 设施及相
29、关货物、船员的全程跟踪和监控,提升海上交通平安管理水平和海上交通效率。在 港区和重点水域配置相关的水文和气象信息传感设备,建设船舶污染物监控系统,形成海上 突发事务应急处置信息网络,供应决策支持信息,防治海洋污染,保障港口正常生产。责任单位:市交通运输委、公安局、城管局、深圳海事局牵头,各相关单位参加。2 .才智物流工程。开展物流运输干线和主要支线网络上基于RFID技术的信息采集网点分布探讨。针对物 流通关及操作环节,利用传感网络,建立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推动海关、检验检疫、海事、 交通运输等口岸及物流执法管理部门相关信息的共享,满意监管、调度、查询统计等综合须 要,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物流通关效
30、率;推行电子化提箱、预约提交柜、智能调度及运输服 务自动撮合,面对货主、贸易商供应全方位的物流跟踪定位、调度、通关状态查询等综合服 务,提高物流运营效率和整体服务水平,实现行业内和区域内的物流作业的智能限制和自动 化操作。工作支配:(1)20112013年,实施才智港区工程。支持建设基于物联网的物流公 共信息平台,为道路集装箱运输车辆配置RFlD电子标签,建设覆盖口岸、码头、堆场、物 流园区等区域的货物、集装箱、运输工具识别的传感网络,实现港区码头的物流信息采集、 数据交换和共享,提升港口物流链协同一体化程度。(2)20112013年,实施才智口岸 工程。通过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和统一物流监控信息
31、平台的搭建,实现深圳关区陆运口岸、海 运口岸、特殊监管区域、内陆车场卡口间的信息共享与联动,对进出境车辆和集装箱实行检 验检疫和海关不间断监管验收,对跨关区和跨监管场所间实行平安智能锁卡口联网与限制, 对海关保税设备实行电子标签和电子底账监管。(3)依托中欧平安智能贸易航线试点支配的 实施,应用集装箱通关的RFID/GPRS/GPS/GSM等应用技术,推动智能集装箱在全球物 流运输的运用,打造全智能的亚欧供应链,形成基于智能集装箱物联公共服务系统的国际国 内示范与应用,实现全球供应链下的集装箱远程监测、跟踪与管理。责任单位:市交通运输委、深圳海关、深圳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牵头,市科工贸信委、口 岸
32、办、深圳海事局等相关单位参加。3 .才智电网工程。针对电力企业资产分散、范围广阔、结构困难、数量众多的特点,将物联网核心技术与 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结合,探讨远距离、无接触的库存资产和投运资产的标识、采集、传输 和识别方法。以电力设施状态监测为切入点,全面探讨和推广输电线路状态传感技术、变电 设备状态传感技术、发电设备智能传感技术、电能质量传感技术等智能传感技术,实现电网 设备的精细管理和故障预警,全面提高设备利用率,保障电网平安、牢靠、经济、高效地运 行。利用智能交互终端实现家庭用户智能服务,指导用户进行合理用电,调整电网峰谷负荷, 实现电网与用户之间智能用电。工作支配:(1)20112012
33、年,开展适应智能电网的计量自动化系统架构探讨与试点 应用,研制适应智能电网的计量自动化系统的系列规范、系统架构以及部分关键应用软件, 实现智能电网中的远程读取、双向交互功能,建立电网设备RFlD实物标识体系,提升电力 基础设施精细管理和自动化运营实力。(2)20112013年,建立覆盖深圳电网20个重要 变电站的气体绝缘组合电器局部放电在线监测系统,实现设备生命周期智能管理和故障智能 预警,保障电网牢靠、平安、经济、高效地运行,为工业生产供应健康的能源环境。责任单位:市科工贸信委牵头,深圳供电局等单位参加。4 .才智水务工程。综合应用远程自动监测及限制、计算机网络、3S、无线通信等技术,推动水
34、务信息化 进程,整合现有的实时监测和业务应用系统,建成水务数据中心,实现水务信息的综合利用、 共享和交换;开展水资源综合管理、防灾减灾、供水、节水等信息管理及决策支持系统建设, 初步实现涉水信息的自动监测及综合管理,实现三防调度、水资源优化配置的统一调度和决 策,使深圳实现水资源、防洪减灾管理和水务管理的数字化和智能化。工作支配:(1)实施数字水务一期工程,加快深圳水务信息采集监控系统、通信网络 系统、数据中心、应用系统和指挥中心的建设,高标准构建水务信息化综合体系。(2)2012 年启动才智水务工程,建立全市范围内水雨情、水量水质、大坝平安、水土流失的实时监 测系统,实现水务管理从粗放式向精
35、细化管理、各业务从条块分散向集中统一管理的转变。责任单位:市水务局牵头,市规划国土委、人居环境委等相关单位参加。5 .才智环保工程。建设具有智能感知、高性能计算、才智分析的才智环保系统,实现对污染物排放、环 境质量以及水文、气象等环境处理设施、环境要素的在线监控,对电厂脱硫设施、机动车排 气检测的实时监控;实现对环境质量和电厂污染源排放更透彻的感知,了解环境的实时改变; 建立起污染源与环境质量的对应关系,对污染的缘由进行智能分析,对污染限制策略进行科 学评估。工作支配:(1)20112013年,建立废水、废气、重金属等污染物排放的在线监控系 统。在市管电镀行业、印刷线路板行业等污染源企业的总排
36、污口安装总银、六价铭、总铜等 在线检测设备,在国控污水处理厂已有的水质、水量设备及工艺参数检测设备上加装配电器, 采集国控电厂脱硫、脱硝过程的现场传感数据,实现对污染处理过程的全过程监管。 (2)20122013年,利用RFID、GPS、3G及4G通讯技术,建立危急废弃物转移监督 管理系统,通过对危急废弃物运输车辆、运输人员、电子联单等的管理,确保危急废弃物得 到刚好、平安的处理;建立高效的环境业务平台,实现统一的污染源管理,为总量减排和排 污权交易奠定基础。(3)20122013年,建立与环境质量分析预警和决策协助目标相适应 的水、空气和噪声环境质量检测体系,实现环境质量分析预警须要的水文参
37、数、气象参数等 的自动采集、统计分析,对环境质量进行实时预料预警。责任单位:市人居环境委牵头,其他相关单位参加。6 .才智民生工程。将物联网核心技术引入社会民生领域,综合运用网络技术、设备协同技术和信息服务技 术,构建以人为中心的计算环境,推动面对民生领域的应用创新。在社区综合应用物联网相 关技术,推动智能安保、智能停车,加强对公共设施的管理;建设基于通信网络的家庭环境 智能限制平台,实时监控并调整家电、照明、水源等;构建基于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医疗信 息共享与协作系统,建立社区远程医疗系统。试点基于物联网的垃圾分类回收体系。工作支配:(1)依托社区智能物业管理服务平台,建设才智社区应用系统平台
38、以坪山 新区为试点开展才智社区综合管理建设,利用物联网技术,开展门禁管理、停车管理、公共 设施部件管理、社区平安监控、环境卫生监控等物业管理服务智能化的社区综合管理应用, 主动探究商业化运营模式,试点胜利后总结阅历并向全市推广。(2)重点推广市民健康卡、 电子健康档案和预约挂号系统的应用。依据才智医院建设标准,借助物联网技术加速数字化 医院进程,在移动门诊、移动护理、移动查房、新生儿标识跟踪管理、患者跟踪管理以及器 械跟踪管理上取得成效。探究建立基于物联网的社区和远程医疗服务,在远程医疗询问及监 护、院前急救等方面供应特性化、便利性和连续性的医疗卫生服务。(3)选择在龙岗区建设 城市生活垃圾
39、分类收运从源头到去向监控感知物联网平台,探究城市生活垃圾减量分类创 新模式。责任单位:市住房建设局、卫生计生委、龙岗区政府、坪山新区管委会牵头,市城管局、 水务局、供电局、电信运营商等相关单位参加。四、保障措施(一)加强组织统筹。深圳新兴高技术产业发展领导小组负责全面统筹规划和部署我市物联网产业发展工作。 深圳新兴高技术产业发展联席会议负责协调各部门在职责范围内支持物联网产业发展,完善 工作机制,落实工作责任,刚好解决产业发展、项目建设、应用推广中的问题。各区要指定 相应机构负责推动物联网产业发展。激励产业联盟、行业协会、中介机构等组织开展产业发 展探讨、政府决策询问、人才培育与沟通等产业服务
40、工作。(二)加大政策支持。整合财政资源,集中财力支持物联网产业发展,对物联网核心技术开发、标准制定和服 务平台建设赐予重点支持。对重点行业应用示范工程,依据突出重点、按部就班的原则统筹 支配,先行试点示范,取得实效后再逐步推广。对物联网的核心产业、支撑产业和关联产业 的发展赐予产业政策和财政补贴等方面的支持。充分发挥市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的作用,支持 设立物联网产业发展基金,拓宽投融资服务渠道,激励国内外风险投资及社会资金投向物联 网产业,创建有利于创新型企业成长的投融资环境。(三)供应人才保障。主动开展物联网领域的人才引进和培育工作,把物联网产业专业人才纳入全市人才管理 范畴,享受相关的政策和待
41、遇。支持物联网产业创新人才创业,激励物联网产业专业人才申 报高层次专业人才认定、产业发展与创新人才奖,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通过引进产业 技术领军人才和产业化高端人才,集聚一批物联网领域高层次科研人才和研发机构。激励支 持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在深圳设立物联网研发、检测和培训机构,主动支持我市研发机构与 高等院校或具有探讨培育资格的机构联合办学。(四)拓展发展空间。统筹规划物联网产业集聚区。物联网产业用地优先纳入近期建设规划年度实施支配和年 度土地利用支配,物联网产业用房优先纳入创新型产业用房规划。激励各区建设物联网产业 集聚区,激励社会兴建物联网产业园,支持经认定的物联网产业特色工业园的公共服
42、务平台 与配套设施建设,支持物联网企业入驻政府投资的物联网产业用房和物联网产业园。(五)强化监督考核。建立健全目标责任考核体系和激励机制,细化任务分工,明确责任部门,落实考核内容, 定期通报各项目标任务的进展状况,对责任单位完成状况进行督促检查,确保任务完成和目 标实现。建立和完善物联网产业统计指标体系和统计工作制度,加强统计分析和跟踪监测。 深圳新兴高技术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对本行动支配的执行状况进行督促检查,组织开展 行动支配实施完成状况的评估工作。物联网有关英文缩写释义(依据英文缩写在文中首次出现的依次排序)1 .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43、即射频识别,俗称电子标签。RFlD 射 频识别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它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得相关数 据,识别工作无须人工干预,可工作于各种恶劣环境。2 .ZigBee,中文直译紫蜂,是依据IEEE 802.15.4协议规定的一种短距离、低功 耗的无线通信技术。3 .UWB(Ultra Wideband),即超带宽,是一种无载波通信技术,利用纳秒至微微秒 级的非正弦波窄脉冲传输数据。4 .Bluetooth,即蓝牙,是一种支持设备短距离通信(一般10米内)的无线电技术。能 在包括移动电话、PDA、无线耳机、笔记本电脑、相关外设等众多设备之间进行无线信息 交换。5 .Wi-F
44、i,是一种可以将个人电脑、手持设备(如PDA、手机)等终端以无线方式相互连 接的技术,是一个无线网络通信技术的品牌,由Wi-Fi联盟(Wi-FiAlIiarlCe)所持有。6 .LAN(LocaI Area Network),即局域网,是指在某一区域内由多台计算机互联成的 计算机组。局域网可以实现文件管理、应用软件共享、打印机共享、工作组内的日程支配、电子邮件和传真通信服务等功能。7 .WCDMA(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宽带码分多址,是一种第 三代无线通讯技术。8 .TD-SCDMA(Time Division-Synchronous
45、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时分同步码分多址,是一种第三代无线通信的中国技术标准。9 .HSDPA(High Speed Downlink Packet Access),高速下行分组接入,是基于第 三代无线通信技术演进的一种移动通信协议,亦称为3.5Go10 .GSM(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全球移动通讯系统,也 称全球通,起源于欧洲,是其次代移动通信技术。11 .GPRS(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通用分组无线服务技术,它是GSM移 动电话用户可用的一种移动数据业务
46、12 .3G(3rd Generation),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是指支持高速数据传输的蜂窝移动 通讯技术。13 .EPC(Electronic Product Code),产品电子代码,EPC的载体是RFID电子标签, 并借助互联网来实现信息的传递。14 .MCU(Micro Control Unit),微限制单元,又称单片微型计算机或者单片机,是指 随着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出现及其发展,将计算机的CPU、RAM、ROM、定时计数器和多种 I/O接口集成在一片芯片上,形成芯片级的计算机,为不同的应用场合做不同组合限制。15 .DSP(Digital Signal Processor),数字信号
47、处理器,是一种独特的微处理器,是 以数字信号来处理大量信息的器件。16 .ADC(Analog to Digital Signals Converter),模拟数字信号转换器。17 .OID(Object Information Designation),客体标识符,它是网络通信或信息处 理系统中用于标识对象唯一身份的标识符,是对象的身份证。通过OID,我们可以得到 该对象的相关特性、信息。某个对象的OID一旦注册,它在世界范围内永久有效。18 .DSRC (Dedicated Short Range Communication),专用短程通信,DSRC 系 统包括车一路(V2R)通信和车一车
48、V2V)通信两种形式。19 .CANBUS(Controller Area Network-BUS),限制器局域网总线技术,是连接现 场设备(传感器、执行器、限制器等)、面对广播的串行总线系统。20 .WLAN(Wireless LAN),无线局域网,工作于2.5GHz或5GHz频段,以无线方 式构成的局域网。21 .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全球定位系统,GPS 是 20 世纪 70 年头由 美国陆海空三军联合研制的新一代空间卫星导航定位系统。22 .3S,指RS(遥感技术RemOteSenSing)、GIS(地理信息系统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 GPS(全球定位系统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这三种技术的统称。23 .4G(4th Generation),是第四代移动通信及其技术的简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