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老师教化实践教学微型视频案例库建设探讨doc老师教化实践教学微型视频案例库建设探讨摘要:案例教学有助于非良构领域学问的习得,老师教化案例编制的困 难不仅存在于成本,也在于其相识与价值取向的多元,切适案例资源 的稀缺制约其在师范生培育中的应用。提出案例的视频化与微型化,并在教化研习中开展基于微型视频 案例的探讨训练活动,以此作为副产品形成可观的、来自于师范生自 身教化实践的案例,使师范生自身成为职前老师培育文化生态中的参 加者。关键词:微型视频案例;案例教学;教化研习;教化实习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记码:A文章编号:1673-8454(2016)03-0072-04 一、老师教化与案例教学
2、1. 案例教学及其发展 案例教学最早产生于1870年的哈佛高校法 学院,后推广到医学教化,扬名于商学院的MBA教化,在全球范围 内产生了重要影响1。简洁地说,案例教学是将具冲突冲突的真实问题以案例形式一一 以语言和各种视听手段描述的特定情景带到课堂,以便学习者能够站 在当事人的角度,对相关教化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解 决方案。其主要有以下特征:案例选择上,必需是真实发生的事务,并且其中存在无可回避的 争议与冲突,反映的问题必需具有普遍性;学问来源上,主要产生于 生生、师生间的分析与探讨,30%来源于老师、70%来源于同学2; 学问性质上,案例教学是一种无结论的课堂,训练的是思索与解决
3、问 题的方法;形式上,课前要求学生研读案例,课中分组探讨,老师负 责组织与引导。斯皮罗将知识分为良构领域 (well-structured domain ) 与非良构领域(ill-structured domain),前者在 概念、规则与原理上具有相对严密的层次性,后者则困难而不规则 3,在结构上不行预见,要求参加者能够在不确定的状况下作出推 断,案例教学是处理这类学问的一种高级学习方法。老师实践性学问探讨作为一种典型的非良构领域,于上世纪20 年头引入案例教学法4,在数字视频技术发展之后,形成了老师教 化领域独特的案例教学法一一视频案例教学。视频案例教学有别于中小学教研活动的视频案例探讨,后
4、者由现 场观摩课发展而来,以视频代替现场教学,为研修活动供应时空便利, 也使原本转瞬即逝的教学事务得以停留与回放,促进研修活动的深度 开展。准确地说,视频案例探讨的对象是课例而非案例。在分析方法上倾向于由整体到细微环节的全面绽开。因此,视频案例探讨与案例教学有着本质的区分。2.老师专业发展学问观视域下的案例教学依据对学问 本质相识的不同,探讨者们将老师专业发展分为理智取向、实践?D?D 反思取向、生态取向三种途径。5理智取向者认为老师专业学问分为学科学问与教化学问,两 类学问构成了老师行为改变的基础,通过在驾驭学问基础上应用理 论,就可转化为良好的实践。实践?D?D反思取向的老师专业发展观则认
5、为构成老师学问的, 除外部赐予的理论学问外,还存在着内隐于教化实践的行动中的学 问,这种学问有赖于老师个体阅历的积累,是一种建立在反思基础上 的实践性学问,并且实践性学问的重要性,在老师专业学问构成中如 同冰山的水下部分。然而,实践性学问作为个人意图与社会习性、历史、情境等因素 综合作用的结果6,却无法通过诸如理论学习般的简洁传授获得。生态取向的老师专业发展观认为,老师在教化实践中并非处于孤 立状态,也会通过他人学习,个体教学风格的形成更是受到所在群体 教学文化的影响,正是这种文化,为老师工作供应了意义、支持和认 同。理论假设干脆影响着案例的选取与应用。在持理智取向的探讨者看来,老师教化效果不
6、佳的缘由在于理论 与实践的脱节。案例教学的价值在于为教化理论联系实际供应了桥梁,因此案例 的选取肯定要能反映理论,是理论的详细化,案例反映的问题要具有 普遍性,否则案例教学就没有意义。然而问题在于,教化理论目前为止并不能说已经是一个特别完备的体系,用托尼?比彻的话讲,学科理论体系是一件满是补丁的破衣 裳7,现有理论可能仅是学科学问这座冰山的水面部分。再者,教化实践本身是一个结构不良的领域8,与理论并不存 在着固定的一一对应关系。以这种本身不完善、不具普遍性的理论指导案例教学,会造成两 个问题,首先是会把可能有价值的实践案例解除在外,只有那些与现 有理论有对应关系的才能被选入;其次是认为案例学习
7、就是对理论的 说明过程,而不是从案例中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另一个极端则是忽视理论学问的储备,认为学问全部可由案例教 学这一形式得来,造成学生学问缺乏系统性,甚至有学生表示不知道 学了什么。事实上,案例教学须要以肯定的基本理论学问与方法为基础,很 多原理甚至用讲授方式反而更为高效,这方面阅历已经有探讨者做了 总结2。二、老师教化案例编制 1.从文本案例到视频案例 案 例教学的开展有赖于高质量案例库的支撑。首先在案例选材上,要求事务真实,事务中存在不行避开的冲突 冲突,冲突所反映的问题也要具有肯定的普遍性;其次在于案例撰写, 这被认为是一个超出常规的难题2,不仅在于撰写人的专业水平与 文字功底,更
8、须要撰写人在秉持中立的同时还要恰当表达冲突双方的 观点。哈佛高校商学院设有特地的案例编写小组,除少数案例由任课老 师自行编写,绝大部分都由专业人员编制,每个案例的编制费用高达 1. 55万美元。除了案例质量的要求,为特定内容教学所选择的案例总量须要足 够大,同时随着时间推移,还存在案例时效性丢失的问题,哈佛高校 的做法是很多案例存在A、B、C等若干版本,这是不断更新的结果。案例库建设的困难阻碍了案例教学在老师教化中的应用,数 字视频技术的运用肯定程度上削减了对案例撰写人专业水准的依靠, 因为视频以镜头而非撰写人眼睛表述问题,相对更接近于客观,而将 分析问题的视角交还给运用者。文本案例撰写中,尽
9、管要求作者秉持中立立场,仍难免受撰写人 价值观、学问背景等选择性影响,将困难的过程简洁化而丢失一些信 息。通常状况下要形象、生动、精确地描述一个场景是很难的,有的 时候甚至不行能。并且,即使授课老师具有超强的语言表达实力,可以将一个场景 描述的特别生动,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不同学生在将老师的语言还 原为场景的过程中也会出现偏差。视频不仅能呈现更为客观的问题情境,也能容纳更大的信息量。因此,视频极大地减小了案例开发的难度与成本,使得老师甚至 学生都有可能参加到案例开发中。2.视频案例的微型化案例教学对于教学对象有较高的 要求。哈佛商学院的案例教学定位于探讨生层次的教化,不涉及本科阶 段的教学,对
10、于MBA学生而言,已经普遍具有工作阅历,部分人甚 至已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因此同学可成为学问学习的重要来源9。有学者在面对师范类本科生开设的教学论案例探讨老师教化专 业课中实施案例教学,并进行了为期四年的探讨,发觉案例教学并不 必定受到学生的欢迎10,其问题一是在于学生对确定性思维的习惯 性追求,认为案例教学没有解决问题,没有学到实质性的学问,对相 对思维、困难思维与不确定性思维难以接受;二是学生缺乏学问储备, 尤其是实践性学问,致使学生无法主动主动地参加到探讨之中,探讨 也难以深化地开展。除此之外,案例教学通常要求学生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须要在 课前研读案例、阅读材料、打算方案,而不止于课堂
11、时间。以哈佛商学院MBA课程为例,学生在课前须要花费46小时 的打算时间10。对于本科教学而言,学习任务繁重,通常会同时修习多门课程, 以案例教学这样的时间投入是不行想象的。那么,案例教学原委是否适用于本科阶段的老师教化课程? 近年来,案例有微型化发展的趋势,微型案例是相对于困难的综合案 例而言的,通常只包含单个问题,内容短小但结构完整,供在有限的 时间内完成学习。11 12微型案例为本科阶段课堂引入案例教学供应了可能,精 简的体量,运用者在较短时间内就可完成研读,甚至只需在课内完成 打算工作,不占用额外时间;同时,微型案例强调集中思索一个问题, 有利于案例分析的深化。三、老师教化实践教学微型
12、视频案例库建设机制 1.实践 教学过程一一微型视频案例的来源 微型视频案例在师范生培育 中既作为例证材料,也为缺乏教学阅历的师范生供应了直观的替代性 阅历。这种案例依据来源可分为两类:一是优秀案例,通常来自优秀中小学老师,具有肯定的权威性。二是实习案例,来源于师范生培育教化实习、研习与微格教学训 练等过程,授课者教学水平尚在较低发展层次,在阅历丰富的老师看 来,甚至问题众多。然而,实习案例对师范生培育却具有特别价值,相像的经验与发 展轨迹,使学习者简洁产生心理与情感上的共鸣,案例反映的问题, 是学习者同样简洁遭受的,就连案例中的错误,后来者也是那么相像。另一方面,案例中所能达到的优秀水平,也不
13、是那么遥不行及, 以师范生现有起点,通过努力是可以达到的,也即发展目标在他们的 最近发展区。然而,实习案例的价值得以发挥并非易事,有用信息总是沉 没于庞杂的原始视频之中。事实上,潜在地包含有用信息的视频并不缺乏,如本探讨所在学校为师范生教化实习配备便携式数字摄像机,供拍摄实习课堂与指导 老师教学视频,加上前期的微格教学训练,实习实训视频在数量上相 当可观。但这些视频重用率极低,主要缘由在于内容冗长,视频媒体本身 线性的技术特征使之无法通过检索等方式快速定位,也即无法快速地 从视频中找到所关注信息。运用者必需看完整个视频,或者漫无头绪地快进、拉动进度条, 才能找到重点,这使他们失去耐性。也有老师
14、从中选择典型事例,剪成视频片段作为教学所用,但所 提取的数量特别有限,不足以开展案例教学所需。因此,须要设计一种微型案例编写机制,由实习生作为编制者, 在不影响甚至能够提高实习效果的前提下,完成微型视频案例的编 制。2 .教化研习一一从课堂中心到问题中心 传统的老师教 化实践环节包括见习、微格训练与实习,近年,包括本探讨所在学校 在内的很多师范院校加设了教化研习课程,旨在通过系统的教学反思 活动提升实习效果,培育将来老师教学探讨实力。教化研习紧接着实习在高校校内集中开展,以教化实习期间摄制 的视频为媒介开展反思活动,指导老师的职责是组织研讨与总结,不 进行讲授,活动方式主要参照职后老师视频案例
15、探讨模式,每堂课支 配一位实习生展示课例,先由实习生简要介绍课例设计思路、授课效 果及反思,在此基础上全班同学围绕课例开展探讨。13然而这种方式没有达到研习的初衷,尽管实习生自我感受颇 多,但大而全的课例分析方式,受制于实习生发展水平一一不同于职 后老师来源于丰富阅历的敏感性,师范生通常难以找到要害问题,课 堂沟通易陷入同多异少的模式化,难以引发深化探讨。因此,有必要调整教化研习课程实施模式,变视频案例探讨 为以微型视频为媒介的案例教学模式,变课堂中心为问题中心一一要 求师范生选取自身教学、管理或自我发展中问题为研习内容。围围着问题,要求预先编制成微型案例,案例以视频为主要媒介, 长度通常15
16、分钟以内。以问题为中心的微型案例教学,不仅使问题得以聚焦,探讨简洁 深化;也节约了案例阅读的时间,留下更多的时间用于沟通与探讨。同时,案例编制过程本身更是一种高级学习,能有效促进自我反 思,增进教学探讨实力的提升,有师范生针对某个教学问题的理解, 总结自身从见习时的看、微格教学中的练到实习时的做等不同阶段的 改变,这也正是研习的目标所在。由此,在教化研习课程中,通过师范生编制、指导老师筛选, 并以分数形式表现于对学生的评价,形成了学生编制、老师审核的微 型视频案例编写机制。尽管由老师编制的案例可能具有更好的质量,但成本的昂扬使这 几乎成为不行能。在现有条件下,这是一种编制老师教化微型视频案例经
17、济、有效 的途径。案例的采集,以不影响课程、甚至提高课程效果为原则,在不增 加学生和老师负担的前提下开展。若以牺牲实践教学效果、增加教学投入为代价,既违教化伦理, 实践中也难以操作。除了以上案例编制机制,也需对整个老师教化实践环节进行有意 识地调整,并借助肯定的技术手段达成。3 .网络支撑平台与技术培训 从以上分析可知,微型视频 案例在实践环节的实施过程中提取,以改进实践环节教学效果、不增 加师生负担为前提,使案例采集成为提升教学效果的一种副产品,过 程如图所示。纵向上为教化见习、微格训练、教化实习、教化研习四个阶段, 前三阶段是案例素材的来源,其中以教化实习为主,此时实习生首次 以老师身份进
18、入课堂,充斥着期望与现实的冲突,是实践感形成的时 期,在教化研习环节编制与加工案例,最终形成案例库。横向上分别由实施措施与老师教化实践教学网络平台,对实践环 节教学实施、资源存储与案例提取供应支持。建立贯穿实践教学各阶段的网络平台,注意案例资源与过程 数据的保存。当前师范院校为实践教学供应的数字化设施,如数字微格教学试 验室、教学远程观摩系统以及数字摄像机等,为数字案例资源采集供 应了条件。然而,产生于实践教学各阶段的资源,分散保存于老师、学生或 系统,过期清空。因此,有必要建立统一的网络支持平台,不仅作为案例采集的载 体,也是个体发展、过程性评价的数据仓库。以视频为微型案例主要介质,削减了对
19、案例编制者阅历的依 靠,对视频表现与处理技术则提出了肯定的要求,系统的技术与案例 编制培训成为必要。培训主要始于教化实习前期,通过实习动员大会、组长培训、实 习试讲分层开展。实习动员大会面对全体实习生,阐述教化实习与研习的意义、总 体支配与要求;组长培训特地针对实习组长,就教学视频拍摄、摄像 机维护、视频处理、网络平台运用等技能进行集中培训,在此基础上 由组长组织开展组内培训;实习试讲期间,除开展学科教学训练,指 导老师也对实习期间的资源储备提出要求,为研习做好打算。近年技术影响在一些教学活动中有上升的趋势,由以往的边缘性 地位一一运用了可能可以增加表达效果,不运用也不影响教学活动的 开展,发
20、展成为基础性地位一一不运用这些媒体将无法开展正常的教 化研习活动。这对学生的基本信息实力尤其是视频表现实力提出了较高的要 求,要求学生能娴熟地运用视频表达教学信息。技能层次的问题通过相对简洁的培训可以解决,但视频表现手法 则建立在长期理解与体验的基础上。幸而这种实力对于很多同学已不再生疏,因为用图文、视频表达思想与情感,已经成为现代生活与学习的一部分,也是将来老师信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顺手可得的手机使得这种活动甚至不再肯定须要特地的影像设备。我们建议在师范生培育早期,如在老师教化必修课程现代教化技 术实施中就注意相关内容的训练,前期的探讨也证明白这种做法的可 行性14。四、结束语 教学实力作
21、为一种实践性学问,有别于理论 性学问,除须要以自身教学阅历的积累为基础,组织文化以及对他人 阅历的学习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中反思实力是生成实践性学问的催 化剂,是内隐性学问转化为外显性实践学问的重要手段。15教学视频案例是教学阅历缺乏的职前老师形成实践性学问 的一种有效途径,来自于职前老师培育的微型视频案例,其所反映的 问题位于职前老师最近发展区,相像的发展轨迹与经验使他们具有情 感上的共鸣,微型化的体量则使得这种教学活动适合于职前老师的培 育。因此,老师教化实践教学微型视频案例是一种不行替代的教学资 源,具有特别的价值。为了建立在质量与数量上均能满意开展案例教学所需的实 践教学微型视频案例库
22、应当结合教学改革与技术两种手段,通过老 师教化实践环节的实施过程,以学生制作、指导老师审核的方式,形 成科学、生态的案例采集机制。在这个过程中,微型视频案例的形成是老师教化实践环节实施的 一种副产品,案例的采集要有助于实践环节本身教学效果的提高,以 此最大限度地避开来自伦理、利益等各方面的障碍,得到来自管理者、 老师与学生的支持。微型视频案例制作本身是一种教学探讨的过程,是职前老师日后 开展教学探讨的一种训练。微型视频案例通过老师教化课程或职前老师自助学习得到再次 应用,使得后来者能借助于前人阅历学习,前人经验将对后人专业发 展产生影响,从而形成老师专业发展生态取向者所述的职前老师培育 文化
23、参考文献:1杨光富,张宏菊.案例教学:从哈佛走向世界一一案例教学发展历史探讨J外国中小学教 化,2008 (6):1-5.2史美兰.体会哈佛案例教学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5 (2):84-86.3刘儒德.论认知敏捷性理论J.北京师范高校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 (5):61-66.4杨跃.职前老师教化课程中视频案例教学管窥J老师教化探讨,2010 (4):29-33.5教化部师范教化司.老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修订版)M.北京:人民教化出版社,2003.6石中英.论教化实践的逻辑J.教化探讨,2006 (1):3-9.7托尼?比彻,保罗?特罗勒尔著,唐跃勤等译.学习部落及其领地一一学
24、问探究与学科文化M.北京:北京高校出版社,2008.8鲍银霞,孔企平.舒尔曼案例教学思想评析及启示Jl教化导刊,2012 (7):15-18.9刘刚.哈佛商学院案例教学作用机制及其启示J.中国高教探讨,2008 (5):89-91.10案例教学法在职前老师教化中的应用探究一一一项持续四年的行动探讨报告J全球教化展望,2013 (7):60-72.吴祥恩.移动学习背景下微型视频案例与其创新应用J中国电化教化,2012 (6):73-77.12师平.基于微型案例的微型移动学习材料设计与开发Jl计算机教化,2014 (10):78-82.13教化部办公厅.浙江师范高校主动构建老师教化实践教学体系N.教化部简报,2012 (11):1-4.14沈夏林,周跃良,张振新.混合编队教化实习中的远程指导模式探讨J中国电化教化,2011 (9):65-69.15潘丽芳.老师实践性学问探讨D.上海:华东师范高校,2013.(编辑:杨馥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