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三历史分项解析(必修3)专题04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解析版) 含解析.doc

上传人:流浪地球 文档编号:4296662 上传时间:2019-11-02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高三历史分项解析(必修3)专题04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解析版) 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最新高三历史分项解析(必修3)专题04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解析版) 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最新高三历史分项解析(必修3)专题04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解析版) 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最新高三历史分项解析(必修3)专题04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解析版) 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最新高三历史分项解析(必修3)专题04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解析版) 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最新高三历史分项解析(必修3)专题04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解析版) 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高三历史分项解析(必修3)专题04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解析版) 含解析.doc(1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最新历史备考资料全国百强校高三历史解析分项版01期必修三专题04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一、选择题1(【百强校】2016届浙江舟山中学高三上期中历史试卷)关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情况,毛泽东曾在1945年说:“以前有人如梁启超、朱执信,也曾提过一下马克思主义。”“朱执信是国民党员,这样看来,讲马克思主义倒还是国民党在先。”1949年他又说:“在十月革命以前,中国人不但不知道列宁、斯大林,也不知道马克思、恩格斯。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十月革命以前中国人已经知道马克思,前后矛盾B国民党不讲马克思主义,前句错误C马列主义并非十月革命送来,后句错误D十月革

2、命前国人并未理解马列主义真谛,前后不矛盾【答案】D考点:思想解放的潮流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的特点2(【百强校】2016届陕西西安一中高三上期中历史试卷)“作为这场革命指导理论的康有为政治思想也是以儒家教义为主导的封建文化中的一部分,只不过这一部分孕育了一定程度上的反叛精神”。“反叛精神”主要表现在A否定君主制B将维新思想付诸实践C借助儒学宣扬革命理论 D要求建立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解读分析能力。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康有为主张实行君主立宪政体,这在当时相对封建政治而言明显具有反叛精神,故D项正确,其余三项与康有为的思想不符。所以答

3、案选D。考点:思想解放的潮流维新思想维新思想的内容3(【百强校】2016届辽宁大连八中高三上期中历史试卷)1898年梁启超在日本创办清议报,开辟专栏论说时事。下表评论是针对( )题目所刊载的期数论非皇上复政则国乱不能平定第49期论义民与乱民之异第52期论中国民气之可用第57期排外平议第68期A太平天国运动 B维新变法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辛亥革命【答案】C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义和团运动【名师点睛】评价“扶清灭洋”口号。进步意义:反映了当时民族矛盾(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已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表明义和团打击的对象是外国侵略者;得到

4、一部分清政府官员的支持,也广泛动员了民众参加。局限性:“扶清”,说明义和团对清政府的反动本质缺乏认识;“灭洋”又带有笼统的排外性质;反映了农民阶级本身的阶级局限性。4(【百强校】2016届江西上高县二中高三上期第三次月考历史卷)奥巴马执政百日一文把中美关系概述为:美国是中国之民国立宪的榜样,二战抗日的盟军,朝鲜战争的对手,七十年代制衡苏联的新盟友,改革开放的模仿对象,九十年代制裁中国的牵头人,世贸组织的介绍者,台湾现状的维持国,最大的贸易伙伴。据材料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维新派主张以美国式政体改造中国政治 B朝鲜战争是冷战背景下的局部“热战”C美国的干涉是中国分裂的重要国际因素D制衡苏

5、联是中美关系正常化的重要因素【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维新派主张以英国式的君主立宪制度而非美国式政体改造中国政治,BCD说法都是正确的,A说法不正确,所以据材料判断说法不正确的只能是A。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化中美关系 5(【百强校】2016届云南师范大学附中高三适应性月考(二)文综历史卷)陈旭麓认为:“自今人视之,倡导新文化运动的人们对中西文化的比较未必算得上百分之百的正确,而存在明显的偏向:这平“偏向”主要表现在A.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B.坚决批判专制独裁C.全盘否定传统文化 D

6、.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答案】C考点:思想解放的潮流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局限性【名师点睛】新文化运动局限性:认为离开对产生封建思想的社会环境的根本改造,仅仅依靠在思想文化领域内的斗争,就可以根本改造国民性。没有揭示孔学的社会根源并进而指出改造中国现存社会制度的必要性。没有对工农群众的痛苦表示真切的同情,没有同群众运动相结合。在思想方法上存在着形式主义的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6(【百强校】2016届黑龙江大庆实验中学高三上期中历史试卷)梁启超在新民说中指出:“未有其民愚陋、怯弱、涣散、混浊,而国犹能立者欲其国之安富尊荣,则新民之道不可不讲。新之义有二:一曰,淬励其所本有而新之;二曰,采其所本无而新之

7、。二者缺一,时乃无功。”梁启超强调( )A新民之道是立国之本 B改造国民的素质C对传统文化进行改造 D新文化的融合性【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材料的意思是国家是由人民组成的,没有人民就没有国家。而人民如果愚昧无知,则国家也是不能自立,因此要想国家富强,必须使民得到教育,成为新时代的人民,故B说法正确。A项表述明显具有片面性,是对题干材料的曲解与误读,不正确;CD两项的表述与题干核心内容不相关,排除。考点:中外历史人物评说近代中国改革家梁启超的国民思想7(【百强校】2016届吉林长春外国语学校高三上期第一次质检历史卷)据中国近代思想史论介绍,自1840年以来,各时代思想特征虽十分不同,流派分立

8、,各具理说,个别概念之琐屑,复不可胜计,而最基本之原始动力则是完全一致的。这里的“最基本之原始动力”是指A顺应世界潮流 B走向民主共和C启蒙国民思想 D拯救民族命运【答案】D考点:思想解放的潮流思想解放的潮流拯救民族命运8(【百强校】2016届浙江省嘉兴市第一中学高三上期期中历史试卷)中国近代思想的演进“既不是一江长流,也不止一个洪峰,而是以一个接一个思潮的涨落相继出现的。”下列思潮按其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三民主义”“中体西用”“师夷长技以制夷”“物竞天择,适者生存”A B C D【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是孙中山的思想;是洋务派的观点;是魏源的观点;是严复的观点;顺序排列为,故答

9、案选C。考点:思想解放的潮流魏源的思想、洋务派的指导思想、维新思想、孙中山的思想“师夷长技以制夷”、“中体西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三民主义”【名师点睛】总结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历程:从主体上看,从地主阶级到资产阶级。从内容上看,从学习技术发展到学习制度、观念。有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逐步深入的过程。从目的上看:学习西方以救亡图存。从过程上看:发展变化速度快,斗争激烈。中国人民对西方文化的认识经历了了一个由被动接受(例如林则徐等萌发新思想、洋务运动)到主动选择(例如辛亥革命)的过程。最终中国共产党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作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9(【百强校】2016届四川成都七中高

10、三上期期中文综历史试卷) 梁启超在纪念某一运动时说:“目前之政治运动,专恃感情冲动作用。感情之为物,起灭迅速,乏继续性,群众尤甚。吾以为近日之青年,宜萃全力以从事于文化运动,则将来之有效的政治运动,自孕育于其中”他评述的是( )A义和团运动 B新文化运动 C五四运动 D国民革命运动【答案】C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五四运动【名师点睛】历史材料浩如烟海,你不可能完全理解每一个材料。如何去解决这一难题呢?唯一的办法就是在不熟悉的材料中寻找熟悉的字眼,也就是寻找我们常说的核心词、关键词。一段材料,即使再生涩难懂,也总会有我们熟悉的个别字、词。而这些字、词,恰恰就是解题的金钥匙

11、。掌握了钥匙,锁自然就打开了,所以说抓住核心词就是做历史试题的关键所在。10(【百强校】2016届宁夏银川市二中高三上期统练(三)历史试卷)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中国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中,康有为在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中维护孔子的地位,把孔子尊为主张变革的先师;而陈独秀、李大钊等人却批判孔子,指出孔子是“历代专制之护符”。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主要有:前者是在民族危机加深和中国资本主义刚刚产生的情况下出现的 后者是在北洋军阀黑暗统治的背景下发生的 前者借助孔子的权威来论证变法的合理性 后者强烈要求实现民主政治,其目的是打破封建思想束缚( )A B C D【答案】C考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维新思

12、想维新思想内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内容【名师点睛】本题主要是考查维新变法和新文化运动的原因,解答此题有几个技巧:一是抓住限定词时间,基本上题干中有时间的话,好、就可以把时间作为解题的突破口,比方本题从时间上就可以排除掉;二是采用排除法,排列组合型选择题最佳解题方法就是使用排除法;三是扎实的掌握史实的记忆。二、非选择题11(【百强校】2016届江西南昌二中高三上期第三次考试历史试卷)(16分)史学家陈旭麓指出,19世纪40年代、60年代和90年代是中国社会从古代到近代变革过程中前后相接的三个重要环节。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创深病巨唤起了改革旧物的最初意识,过去久

13、被置于眼界之外的“夷务”,在林则徐手中开始成为一门学问。由此,以儒学修、齐、治、平的入世精神为宗旨,并归宿于国计民生的经世致用之学,内容上发生了重大变化。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材料二 甲午战后(六年间),列强对中国的侵凌,空前凶猛,中国的反应亦随之激烈。反应有两种类型,动机虽均为自救,而所循途径则大相径庭。一为外察大势,内求诸已,认为必须大事变革,与人并驾并驱,结果形成政治改制运动;一为昧视时代,仍要返回中国中心之世,与外界绝缘,结果演为暴力反洋运动。郭廷以中国近代史纲(1)根据材料一,概括19世纪40年代的经世之学与传统经世之学的不同之处,结合所学知识评价这种变化。(8分)(2)列举材

14、料二中“反应有两种类型”的表现,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两种反应类型对于造成当时中国民族危机的原因和挽救民族危亡途径的不同观点。(8分)【答案】(1)变化:夷务成为近代经世之学的重要内容。(2分)评价:伴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中国对西方认识的不断深化;主要学习西方的器物,抵御外侮;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6分)(2)表现:维新变法及义和团运动。(2分)分析:前者认为造成当时中国民族危机的原因主要在于中国社会制度落后,以及由此带米的国家贫弱。只有通过变法维新,发展资本主义,求得国家富强,才能挽救民族危亡。后者认为当时的民族危机是由帝国主义侵略造成的,必须通过武力反抗将它们赶出中国。(6分)考点:思想解

15、放的潮流学西方学习洋务思想;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义和团运动;思想解放的潮流维新思想主张【名师点睛】向西方学习过程中的四方面争论:(1)观念之争(是否学):主要是顽固派和洋务派之争。顽固派主张原封不动地维护清王朝的统治,洋务派主张向西方学习。(2)内容之争(学什么):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资产阶级激进派主张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3)政体之争(学哪种):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资产阶级革命派主张实行民主共和制;无产阶级革命派主张实行俄国式的社会主义民主。(4)模式之争(向谁学):资产阶级

16、维新派主张学习英、日;资产阶级革命派主张学习美、法;无产阶级革命派主张学习俄国。12(【百强校】2016届湖北武汉华中师大第一附中高三上期中文综历史卷)知识分子在社会的转型中起着重大的作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礼崩乐坏的社会大裂变,将原本属于贵族最底层的士阶层从沉重的宗法制羁绊中解放出来,在社会身份上取得了独立的地位,而汲汲于争霸事业的诸侯对人才的渴求,更大地助长了士阶层的声势。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二 (传统儒生)一旦抛弃了这种认同于“祖宗礼制”的陈腐思维范式,晚清知识分子群体中之先觉者就会以一种全方位的变革姿态出现于政治角逐场中。 许纪霖等中国现代化史材料三 欧洲

17、是人类思想的福地。欧洲知识分子不仅有锐意进取,其中也有迷茫;不仅有孤独,还有抑郁但无论是非曲直,他们始终没有放弃尖锐的碰撞激越,知识分子总是努力寻找思索碰撞的空间,并为此锲而不舍。 (德)沃尔夫勒佩尼斯何谓欧洲知识分子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春秋战国时期士阶层兴起的历史条件。(6分) (2)结合维新变法思想,论述材料二中“全方位的变革姿态”的涵义。(6分)(3)列举15世纪以来在欧洲出现的被广泛采纳的政治思想,指出欧洲知识分子的“迷茫”“孤独”“抑郁”在文学上的表现。(9分) (4)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知识分子与社会变革的关系的理解。(4分)【答案】(1)条件:社会大裂变;宗法制的解体;诸侯

18、对人才的渴求;士阶层自身的优势。(6分,任答三点) (2)涵义:政治抨击封建专制制度和纲常伦理;主张君主立宪制;救亡图存。经济发展工商业,走资本主义道路。思想文化宣传天赋人权、自由平等观念;传播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6分) (3)思想:人文主义;理性主义(启蒙思想);马克思主义。(5分) 表现:现实主义文学揭露和批判社会的罪恶;现代主义文学表现西方社会精神危机。(4分) (4)理解:知识分子在社会变革中起着重大的作用;时势造英雄,知识分子是时代的产物;社会变革催生了知识分子,知识分子推动着社会变革。(4分,任答两点,言之成理亦可)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时期的百家

19、争鸣士大夫的兴起;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启蒙运动影响;思想解放运动戊戌变法影响13(【百强校】2016届山东日照一中高三上期中历史试卷)(14分)实现现代化是近代以来世界历史发展的趋势。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哥伦布发现美洲以及接踵而来的葡萄牙人、西班牙人、英国人、法国人等,通过对新土地的殖民和占有,与土著居民的接触、交往和融合给美洲人送去了新世界的文明,还使新旧大陆的物产得以交换和传播没有美洲贡献的大量金银与物质财富,没有北美的自由移民垦殖区,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将会缓慢得多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汇合,开启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黄邦和通向现代世界的500年材料二

20、18世纪末19世纪初,正是现代化运动在西方蓬勃兴起、民族主义潮流汹涌激荡的时代,而拥有当时世界上最多人口和辽阔疆土的中国,却紧闭自己的大门,一如既往地沉睡在文化主义的梦幻之中。不难想象,一旦这两个不同的世界发生碰撞和武力较量,将会出现怎样的结果。胡福明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材料三 中国走向现代化必须打破几千年来小农经济的稳定和封建专制统治的稳定,但旧制度的改变和旧秩序的解体,必引发剧烈的政治运动并带来长时期的社会大动荡,使得这个国家很难一下子找到新的稳定中心,任何国家的工业化和经济的持续增长,没有安定的环境都是很难进行的。长期以来中国人太多的精力与资源放在了“打倒”与“推翻”的运动中,认定只要解

21、决体制问题,就能迅速带来中国的现代化。但问题是“打倒”与“推翻”只能解决所有权和经营权的问题,至于怎样经营却不是“城头变换大王旗”就能解决的。它需要人们投入更多的精力和资源去进行研究与思考。有关“中国现代化的延误”讨论(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新航路开辟怎样“开启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化工业文明转变”?(4分)(2)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个不同的世界发生碰撞和武力较量”的直接结果是什么?(4分)(3)对于中国现代化延误的原因,材料三提出了什么观点?由此可得到什么启示?(6分)【答案】(1)新航路开辟后,西欧国家进行了早期的殖民扩张与掠夺,资本的原始积累促进了资本主义的

22、发展;整体世界的出现,世界市场逐步形成,使人类社会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4分)(2)直接结果:英国发动鸦片战争,中国的大门被打开,并日益成为西方列强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4分)(3)观点:太多的政治运动,太多的社会动荡影响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2分)启示:国家工业化和经济的发展必须持续保持安定的社会环境,社会变革不仅是要解决所有权和经营权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要研究如何使用好这种权利,为民众造福,否则就会不断出现“继续革命”。(4分)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新航路的开辟新航路开辟的影响;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工业革命工业革命的影响;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鸦片战争【名师点睛】中国近代化的特点:(1)近代化不仅受到内部封建保守势力的顽强抵制,还不断遭到外部资本主义列强的倾轧、排斥和武力摧残,发展缓慢,历经曲折。(2)近代化一开始是由地主阶级中的洋务派领导的,官僚买办阶级在中国近代化启动时期扮演过微妙的角色,资产阶级则始终没有真正掌握过近代化的领导权。 (3)近代化缺少必要的资本原始积累的过程,技术、人才和思想的准备不足,它的推动力主要不是来自内部而是来自外部,因此,它不是以民间自发创办近代企业为先导,通过自由竞争发展资本主义,而是主要依靠政权的力量,以官办军事工业为起点,从军需到民用,从国营到民营,从重工业到轻工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