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三新课标历史寒假作业7《历史》必修一、二、三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史.doc

上传人:流浪地球 文档编号:4296719 上传时间:2019-11-0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高三新课标历史寒假作业7《历史》必修一、二、三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最新高三新课标历史寒假作业7《历史》必修一、二、三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最新高三新课标历史寒假作业7《历史》必修一、二、三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最新高三新课标历史寒假作业7《历史》必修一、二、三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史.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最新高三新课标历史寒假作业7《历史》必修一、二、三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史.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最新高三新课标历史寒假作业7《历史》必修一、二、三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史.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高三新课标历史寒假作业7《历史》必修一、二、三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史.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最新历史备考资料 新课标7历史必修一、二、三一、选择题:本题共12各小题,每小题4分,计48分。 1下列有关20世纪30年代中国社会现象体现出社会进步的是()A“马车专门为游览观光而发”B“坐电车男女可以杂坐,不以为嫌C“人力车夫讨厌马车” D“对超越洋人马车的华人马车,按违章处理” 2宋朝有一条规矩,“官员不入酒肆”,一旦发现官员在酒店吃喝,不管公款私款,即刻遭到御史弹劾,重则罢官免职,轻则纪律处分。另一条规矩是:王公贵族“不得取食味于四方”,即不得向各地索要特产和美味佳肴。这些规矩产生的积极作用是() A遏止了官吏横征暴敛 B形成严密的反腐机制 C君主有效控制了臣属 D便于约束权力的滥用

2、3美国人何天爵在西方视野里的中国形象中说:“1875年5月,一位尊贵的清朝官员与一位美国姑娘喜结良缘。得知这一消息后,我与领事想顺便就中美联姻一事向总理衙门的官员表示祝贺。我的话说完之后,有一段时间是死一般的静寂。最后还是恭亲王先抬起了头,接着他长长地出了一口气说:今天真是热得可怕。”官员出现“死一般的静寂”是因为()A婚姻观念简约文明 B中美文化趋向融合C传统习俗受到冲击 D政府无法掌控婚俗 4有研究指出,中国近代化话语模式主要存在三种:“冲击反映”模式 “侵略革命”模式 “早期启蒙”模式。如果按这些模式进行历史分期研究,中国近代化的起点分别是()A.鸦片战争、鸦片战争、明中后期 B.鸦片战

3、争、太平天国、明中后期C.太平天国、辛亥革命、维新运动 D.明中后期、鸦片战争、维新运动 5“从未有过一个时代对传统观念抱有那样的怀疑态度,对人的理智能力和科学威力抱有那样的信心,对大自然的规律性与一致性抱有那样坚定的信念。”文中所说的这个时代是指()A殖民扩张时代 B文艺复兴时代C宗教改革时代 D启蒙运动时代6魏源认为海运“优于河运者有四利:利国、利民、利官、利商”;1872年成立的轮船招商局提出“使我内江外海之利,不致为洋人占尽”。实质上反映了晚清时期()A人们已认识到发展近代海军的重要性 B海运逐渐取代河运成为重要运输通道C国人海洋领土观念和海权意识的增强 D中国传统交通运输业开始向近代

4、转变7“过去专制主义是正统,神圣不可侵犯现在民主主义成了正统,同样取得了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侵犯了这种神圣为人民所抛弃是毫无疑问的。它的功绩是毫无疑义的。”该论述中的“它”是指()A维新变法 B辛亥革命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 8新中国成立初期,刘少奇说:“资本家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剥削是有进步性的。”“中国工人阶级还要忍受一个时期的剥削痛苦。”刘少奇此语的出发点是()A发展资本主义以促进工业化 B利用私人资本以克服财政困难 C有序推进改造以缓和社会矛盾 D发展多种经济以巩固人民政权 9据统计,17601780年,英国农业增长率为每年01%;17801801年则为08%,同期英国国内生产总值年

5、增长率为14%,工业年增长率为2%。这说明当时英国()A农业在经济中的地位下降 B形成有机联系的国内市场C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D工业化促进了农业的发展10马克思说:“每一个企图代替旧统治阶级的地位的新阶级,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赋予自己的思想以普遍性的形式,把他们描绘成惟一合理的、有普遍意义的思想。”下列事件能够证明该说法的有()秦始皇的“焚书坑儒” 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马丁路德的“因信称义”康德的“人非工具”A. B. C. D. 11据资料统计:在明后期至清前期200余年间,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中国,拥有一流城市和最为密集、完善的市场网络的中国,成为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区域

6、。然而当时它却没有形成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其中内在的和人为的原因()A“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的政策的压制 B大河流域的农业文明不适于工商业发展C由于鸦片大量流入导致白银的大量外流 D英国工业革命后对中国进行的商品输出 121701年,英国议会通过王位继承法,规定王位不能传给天主教徒,国王必须加入英国教会,其目的是() A.扫除英国国教的天主教残余 B把国王置于议会之上 C进一步确认议会主权的原则 D顺应宗教改革的潮流二、非选择题:共2道题目,第13题22分,第14题28分,共52分。13(24分)近代以来,经济全球化成为世界发展的一种趋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如果可以

7、把1492年看作全球化的开始,那么首先是葡萄牙和西班牙人开创了现代全球化;然后是大英帝国、法国等欧洲国家开始大规模向全球殖民。海军火预言:2049年的世界(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为什么“首先是葡萄牙和西班牙人开创了现代全球化”?指出16401870年间英国大规模向全球殖民的政治、经济条件。(8分)材料二 在这世界里,前所未有地挤满了人人们在巨大城市的人行道上互相推挤;在这世界里,充满了流线型汽车、有机电车和飞机;这世界受到了来自传声筒的唱声的干扰,遭到了新闻标题以及电影中的不断变化的镜头的攻击。这世界是工业文明统治的一部分,它不但为西欧诸民族所分享,也为俄国人、美国人和日本人所分孚,

8、甚至还在某种程度上为中国人和印度人所分享。全球通史(2)依据材料二,概括归纳工业文明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哪些变化?(8分)材料三 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针对经济全球化问题,美国前总统克林顿曾说:“如果由于害怕全球化的破坏而希望挡回全球化的力量,我认为是不可取的。”古巴前领导人菲德尔卡斯特罗则认为“由于不公正的国际经济秩序,经济全球化并没有使广大的发展中国家从中受益,反而造成富国愈富,穷国愈穷”。(3)利用材料三中克林顿和卡斯特罗的观点,以“正确看待世界经济全球化”为主题写一段短文。(6分)要求:必须包括以下关键词:“潮流”、“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对策;紧扣主题,观点合

9、理;条理清晰,合乎逻辑;字数在120字左右。14. (28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华夏国家是依靠封建制(封邦建国,下同)而形成的国家形态。但是,随着封建制赖以存在的宗法制日渐败坏的时候,再依靠封建制重建国家的企图,就难以实现了。随着世代的交替,亲族间维持忠诚的纽带日益松弛,诸侯与周室之间的距离越拉越大,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中国必须再一次重新寻找制度建构的道路,重新踏上制度建构的征程,这就是从华夏国家到官僚制国家的嬗变。 刘建军编著古代中国政治制度十六讲材料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国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国民有人身、居住、财

10、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等自由。确立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中华民国之宪法由国会制定”。材料三 (法国大革命)废除了那样多自由所赖以存在的其他东西,这时,我便倾向于认为,如果当初由专制君主来完成革命,革命可能使我们有朝一日发展成一个自由民族,而以人民主权的名义并由人民进行的革命,不可能使我们成为自由民族。中央集权制“是旧制度在大革命后仍保存下来的政治体制的唯一部分,因为只有这个部分能够适应大革命所创建的新社会”。 摘编自托克维尔旧制度与大革命(1)依据材料一分析春秋时期政治制度变革的趋势及其原因。依据战国时期的历史,说明“制度的重新建构”。(8分)(2)从社会近代化的

11、角度指出临时约法的进步意义。中华民国确立的政治体制与中国古代的权力制衡体制有何不同?(10分)(3)依据材料三归纳作者观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法国大革命后至19世纪中后期政体演变的主要趋势及根本原因。(10分) 新课标7历史必修一、二、三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题共12各小题,每小题4分,计48分。1【答案】B【KS5U解析】考查20世纪30年代中国社会发展的状况。根据所学知识,社会进步主要体现在新式工具的使用上,“电车”是新式交通工具,且男女杂坐,体现了社会的进步;“马车”“人力车”等不是新式交通工具,D还具有歧视华人的表现。所以应选B。2 【答案】D【KS5U解析】考查宋朝的政治制度。由材

12、料“官员在酒店吃喝,重则罢官免职,轻则纪律处分”“王公贵族不得取食味于四方”可知:宋朝采取种种措施来防止权力的滥用。故D符合题意;A错在“遏止”、B错在“严密”、C错在“有效”,说法都过于绝对,故都应排除。所以应选D。3【答案】C【KS5U解析】考查近代社会风俗的变迁。题干所述的事件发生在1875年5月,当时中国刚刚被打开国门不久,传统的习俗受到外来势力的冲击,中国的官民还不能适应或者接受,所以会出现题干中所述的情况,故应选C。4【答案】B【KS5U解析】考查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特点。依据所学,模式反映了鸦片战争促进新思潮萌发;模式反映鸦片战争后的太平天国运动;模式反映明中后期早期民主启蒙思想产

13、生,故B符合题意。5【答案】D【KS5U解析】考查启蒙运动。解答此题注意材料中的关键词,如“怀疑”、“理智”、“自然规律”,这些都反映了启蒙时代的理性主义思想。故应选D。6【答案】C【KS5U解析】考查近代中国的海洋权益意识。从材料可知,即使在丧权辱国的晚清时期,我国的海洋事业也在艰难推进,海洋领土观念和海权意识逐步加强,开发利用海洋也在发展。故应选C。7【答案】B【KS5U解析】考查辛亥革命影响。依据所学及材料“过去专制主义是正统、现在民主主义成了正统”可知,材料反映的是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故应选B。8 【答案】A【KS5U解析】依据所学,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合理调整资本主义工商

14、业,允许发展资本主义,有利于促进经济恢复和工业化,故A项正确;克服财政困难不是主要目的,故B项错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还未开始,故C项错误;发展公有制经济才能巩固人民政权,故D项错误。所以应选A。9【答案】D【KS5U解析】考查工业革命的影响。依据所学,17601801年间英国在进行工业革命,英国农业增长率不能代表农业在经济中的地位的变化,故排除A项;材料仅仅反映出英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无法推测国内市场的变化,故排除B项;材料也没有反映出农业劳动力的转移和城市化进程,故C项错误;工业革命的进行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推动了农业增长,故D项正确。所以应选D。10【答案】C【KS5U解

15、析】马克思的观点是指,统治阶级通常会把自己的利益说成是社会全体成员的共同利益,赋予自己的思想以普遍性的形式,把它们描绘成惟一合理的、有普遍意义的思想,尤其是新的统治阶级上台,要推行自己的统治思想,来取代旧的统治思想。在贵族统治时期占统治地位的是忠诚信义等等概念,而在资产阶级统治时期占统治地位的则是自由平等等等概念。中秦始皇注重推行法国家思想,建立封建专制统治;分别是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都是反封建专制统治,推行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思想。则是对儒家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不符合题意。故应选C。11【答案】A【KS5U解析】考查重农抑商政策与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依据材料中“没有形成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

16、性变化”指的是大量流入的白银没有转换为资本,未能推动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联系已学知识分析可知其原因是工商业的发展受到“重农抑商”和“闭关海禁”政策的影响,A符合题意。B表述不合史实;C、D都发生在清朝中期以后,与题干“明后期至清前期200余年间”不符。所以应选A。12【答案】D【KS5U解析】考查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依据所学,宗教改革后,英国国教是英国法定的宗教,故A错误;1689年权利法案颁布以后英国的国王权利不断的被削弱,故B项错误; C项不合题意;D符合题意。故应选D。二、非选择题:共2道题目,第13题22分,第14题28分,共52分。13(24分)【答案】(1)理由:葡、西最早支持开

17、辟了新航路。(4分)政治:资本主义君主立宪制确立;经济:率先完成工业革命。(4务)(2)城市化进程加快;新型交通方式的出现;新型娱乐传媒的出现;世界市场形成。(8分)(3)例文:经济全球化是历史发展的一种潮流,是资本在全球的新一轮扩张,在这一过程中发达国家处于主导地位,占据优势,发展中国家处于劣势,但机遇与挑战并存。因此,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中国的对策应该是积极应对,趋利避害,争取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6分)【KS5U解析】第(1)问,主要考查学生对新航路开辟及英国成为殖民大帝国的分析与认识。回答第一小问,要联系新航路开辟的过程中,西班牙、葡萄牙的作用。回答后一问要结合英国政治体制

18、的变化及工业革命分析回答。第(2)问,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归纳材料,认识工业文明对人类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影响。回答时要按照题目的要求,依据材料“人们在巨大城市的人行道上互相推挤;在这世界里,充满了流线型汽车、有机电车和飞机;传声筒的唱声的干扰,遭到了新闻标题以及电影中的不断变化的镜头的攻击。它不但为西欧诸民族所分享,也为俄国人、美国人和日本人中国人和印度人所分享。”分析归纳。第(3)问,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全球化的分析与认识。回答时首先要明确克林顿和卡斯特罗两个人的观点,然后再联系所学的有关经济全球化的内容,从正反两个方面归纳总结。由于本题属于小论文式的题目,回答时要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有利全

19、面。同时要注意分值的大小,不宜长篇大论。14.(28分)【答案】(1)趋势:分封制、宗法制瓦解。(2分)原因:诸侯享有较大独立性,实力日益壮大,周天子势力衰微。建构: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国家;从贵族制(世卿世禄制)向官僚制转变。(6分)(2)进步意义:临时约法体现了“主权在民”、自由平等、三权分立的原则,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宪法,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推动了中国近代社会民主化进程。(6分)不同:中国古代的权力制衡体制维护君主专制;中华民国的政治体制则反对专制,维护民主政治。(4分)(3)观点:反对人民自行起来革命,主张由君主来完成革命;中央集权制适应了大革命后的新社会。(4分) 趋势

20、:走向共和,最终确立共和政体(共和制逐步取代了君主制及帝制)。(2分) 根本原因:工业资本主义发展,工业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封建保守势力日趋削弱;(4分)【KS5U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要依据材料一“着封建制赖以存在的宗法制日渐败坏的时候,亲族间维持忠诚的纽带日益松弛,诸侯与周室之间的距离越拉越大”从宗法制和分封制的角度归纳趋势;原因结合所学及材料“诸侯享有较大独立性,实力日益壮大,周天子势力衰微”角度归纳;第二小问,结合所学从国家集权制建立以及官僚体制建立角度作答。第(2)问,依据材料二“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不同权力之间的相互制衡”并联系所学从反封建的角度作答;第二小问依据所学中西政治制度特点从民主政治和君主专制的角度思考作答。第(3)问,材料三“由专制君主来完成革命,革命可能使我们有朝一日发展成一个自由民族,而以人民主权的名义并由人民进行的革命”的信息来归纳答案;第二小问结合法国大革命相关事实从“走向共和,最终确立共和政体”的角度作答;第三小问结合所学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以及封建势力强大的角度分析作答。欢迎访问“高中试卷网”http:/sj.fjjy.org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