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导学案:10 游褒禅山记(教师版).doc

上传人:螺丝刀 文档编号:4300541 上传时间:2019-11-0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导学案:10 游褒禅山记(教师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精品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导学案:10 游褒禅山记(教师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精品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导学案:10 游褒禅山记(教师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精品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导学案:10 游褒禅山记(教师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精品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导学案:10 游褒禅山记(教师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精品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导学案:10 游褒禅山记(教师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导学案:10 游褒禅山记(教师版).doc(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最新资料最新资料最新资料最新资料最新资料【学习目标】1、积累重点文言词语和句式。2、学习即事明理,叙议结合,前后紧密相扣的写作方法。3、学习作者“尽吾志”和做学问“不可不深思而慎取”的治学态。【学习重点】1、积累重点文言实词和文言虚词。2、学习即事明理,叙议结合,前后紧密相扣的写作方法。【学习难点】学习即事明理,叙议结合,前后紧密相扣的写作方法。【学习方法】诵读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教学重难点:课前预习:一、导入在初中,我们学过醉翁亭记、 岳阳楼记,“记”是一种文体记,可说明、议论、描写、叙述。本文它一篇游记。那游记的共同点是什么呢?(明确:抓住山川风物的特点,表现山水之美,抒发作者感情。

2、)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游记,却不以表现山水之美为主,而是在记游的基础上,进行大量的议论,议论是文章的中心,而记叙只是一个引子。这篇游记就是北宋散文家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板书)。那么作者借助游褒禅山,阐发了怎样的道理呢?下面就来学习这篇文章。二、简介作者及背景1.作者王安石(10211089),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字介甫,号半山,抚州临川(现在江西临川)人。封荆国公,故世称“荆公。嘉祐六年(1061)上万言书,提出变法主张,后司马光执政,废尽新法,王安石忧愤去世。卒谥文,故又称“王文公”。王安石在文学上也是个革新派。他是欧阳修倡导的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积极参加者,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作

3、品今存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2背景资料游褒禅山记是王安石三十四岁时(1054年)从舒州判通任上辞职,在回家的路上游览了此山,三个月后以追记的形式写下此文。虽然是游记,但却是借记述游山来说理。三、初读课文,整体把握1、学生自由诵读课文,要求:边读边划出段落序号、读准字音和停顿2、正音:褒(bo)禅山 庐冢(zhng)有穴(xu)窈(yo)然怠(di) 咎(ji)好游(ho)仆(p)碑 无物以相(xing)之深父(f)3、理清思路(从表达方式考虑,课文共五段,各段表达方式有何不同):一、(12):记叙游山经过。1、介绍褒禅山概况。2、记游华山洞的经过。二、(34):议论游山心得。3、写游华山洞的心得

4、。这一层是全文的重点。4、借仆碑抒发感慨,提出治学必须采取“深思而慎取”的态度。三、(5):记叙结尾,补叙同游者4、画出直接表现作者观点的句子(1)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2)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品读鉴赏,合作探究:一:研读第一段 (1) 重点字词句式:1、唐浮图慧褒始舍於其址 名动,筑舍定居。2、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名动,命名,起名3、距其院东五里 名状,往东4、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表判断,为,是。阳:山南水北5、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判断句6、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判断句7、今言“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判断句(2)这一段依次记述: 山之

5、名、山之寺、山之洞、山之碑。(3)第段为什么要特别提到仆碑及仆碑上的文字?提示:写仆碑是为后面议论埋下伏笔,作者认真考证仆碑上的文字,探究事理的本源,充分体现了他“求思之深”的探索精神,也是后面议论中提出“深思慎取”的依据。(4)这一段说明事物方位清楚,层次井然。交代空间的变化,有何作用?交代了作者游山的踪迹。二、 研读第二段(1)重点字词:1、有泉侧出 名状,从旁边2、有穴窈然 幽深的样子。然,形容词词尾3、问其深 形名,深度4、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形动,到尽头5、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而”,表修饰6、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动名,见到的景象7、则其至又加少矣 动名,到达的人 / 更8、火尚足以

6、明也 形动,照明9、则或咎其欲出者 有人 / 责怪,埋怨(2)第段略写什么?详写什么?运用了哪些对比?有哪些作用?略写前洞(19字),较详细地写了后洞特点及游后洞的所见所感。多处设比:前洞的平旷与后洞的幽深对比;前洞“记游者甚众”与后洞“来而记之者已少”、“其至又加少”对比;“余所至”之浅与“好游者”所至相比;进洞时“其见愈奇”的欣喜与出洞后因“不得极夫游之乐”的懊悔相比。作用是为第二部分的议论作铺垫。(3)那么游洞后,作者有什么感受呢? 明确: “后悔”,因为余之力尚足以入,火足以明也,却随之出,不得极夫游之乐也,实意在说明自己意志不坚定。三、研读第三、四段(1)重点字词句式:1、于是余有叹

7、 对于/这件事2、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 因为 / 并且,连词3、夷以近险以远 而且,表并列,连词4、古人之观于天地 观察,动词5、非常之观 不平常 / 景观,名词6、常在于险远 远的地方形名,危险遥 远7、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到达 / 帮助8、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 因为9、后世之谬其传 弄错,使错,使动用法10、而莫能名者 没有人 / 名动,识其本名11、何可胜道也哉 尽,完 / 说,动词12、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 的原因 、求学的人13、不随以止也 不随(之)以止也。省略句14、此余之所得也 判断句 15、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判断句(2)齐读第三段,思考:在这一段里,作者

8、一开始就指出古人浏览观赏,“往往有得”, 其“有得”的原因是什么呢? 明确: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3)作者引出古人观赏有得的目的是什么呢? 明确:借托古人引出自己的观点(4)怎样才能做到像古人那样探究思考的广泛而深入呢?作者从哪些方面来发挥的?从五方面阐述: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突出“志”的重要性;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吃不足者,亦不能至也说明“力”的重要性;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说明“物”的重要性;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在己为有悔物、力都足以至而未至只有“尽吾志也,可以无悔也”强调“尽吾志”的重要性

9、四、研读第五段(1)齐读第四段“父”字读作“f”(2)学习游记写法的结尾:同游者的姓名没有出现在正文里,而是记在这段文字中,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样写在文尾,能使行文简洁,避免横生枝节,这也是古人写游记常用的格式。如小石潭记的结尾也是这样。小结:本文把游山_和治学两个不同的事物联系起来,借游山的体验,说明了处事、治学都要 “尽吾志”和“深思而慎取”的道理。写作特点:1、因事见理,叙议结合 2、重点突出,详略得当3、文笔简洁,语言凝炼拓展:态度决定成败也谈“尽吾志”(1)我们可以不伟大,但我们庄严;我们可以不永恒,但我们真诚;我们可以不完美,但我们努力。(毕淑敏)(2)如果老天爷不曾给你聪明的才智和显赫的家世,那么,“态度”将是唯一能使你胜出的金钥匙。 最新精品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