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考历史通史版:第八单元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检测试题 含解析.doc

上传人:流浪地球 文档编号:4322185 上传时间:2019-11-0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高考历史通史版:第八单元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检测试题 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最新】高考历史通史版:第八单元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检测试题 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最新】高考历史通史版:第八单元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检测试题 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最新】高考历史通史版:第八单元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检测试题 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最新】高考历史通史版:第八单元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检测试题 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最新】高考历史通史版:第八单元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检测试题 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高考历史通史版:第八单元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检测试题 含解析.doc(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精品历史备考资料(精校版)第八单元检测试题(时间:40分钟满分:85分)编者选题表考点角度题号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三元里抗英中体现出的民族主义观念1清政府缺乏近代外交观念的表现2有识之士对甲午中日战争的态度3义和团运动的特点和评价4太平天国运动到辛亥革命西方列强对太平天国运动持观望态度5洪秀全对资政新篇的态度6梁启超对辛亥革命的肯定及反思7辛亥革命后重建权威体制的艰难8新民主主义革命五四运动的时代主题9毛泽东重视农民运动10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国际地位提高的表现11全面内战的爆发12综合13、14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7广西南宁一模)鸦片战争时,在三元

2、里抗英斗争中,有一张出自乡绅之手的对英国侵略者的“晓谕”说:“我虽乡愚小民,乃亦天朝赤子。惜身家亦惜土地,终怀父母之邦。”可见当时的一些乡绅()A.饱读儒家经典著作B.主动指挥了鸦片战争C.初具民族主义观念D.已经走在近代化前列解析:C材料中的对英“晓谕”体现的是乡绅对国家的感情,不是乡绅饱读儒家经典著作的体现,故A项错误;乡绅主动指挥鸦片战争是对材料的误读,故B项错误;鸦片战争时期中国乡绅“惜身家亦惜土地,终怀父母之邦”反映出中国乡绅具有了一定的民族国家观念,故C项正确;材料中体现不出近代化的内容,故D项错误。2.(2017四川宜宾一模)1843年8月,清政府审定五口通商章程,对某些条款表示

3、不同意见,但对领事裁判权却认为“通商之务,贵在息争”,如此可以“免致小事酿成大案”。这反映了清政府()A.竭力塑造通商大国形象B.对近代国际关系茫然无知C.力图改变小农经济状态D.试图建立平等的外交关系解析:B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前中国实行闭关锁国政策,鸦片战争打开中国大门,被迫开放通商口岸,故A项错误;材料表明清政府认为与外国交涉,以平息争端为主,其对领事裁判权的认可表明了对近代外交和国际关系的茫然无知,害怕涉外纠纷的麻烦,损害了国家主权而不知,故B项正确;小农经济与材料无关,故C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必定是不平等关系,故D项错误。【新知生成】 领事裁判权:外国在华

4、领事裁判权是指以英国为首的西方列强在强迫中国与之订立的不平等条约中规定的一种司法特权。依照这种特权,凡在中国享有领事裁判权的国家,其在中国的侨民不受中国法律的管辖,不论其发生何种违背中国法律的违法或犯罪行为,或成为民事刑事诉讼的当事人时,中国司法机关无权裁判,只能由该国领事或由其设在中国的司法机构依据其本国法律裁判。3.(2017海南海口调研)两江总督刘坤一等就某一重大事件电奏清政府:“(若)辽、台并失,(则)南北皆危,并恐各国从此生心,后患不堪设想现在各军械略齐,兵勇锐气可用,似不可听其恫吓之言,为此迁就之计。”这表明()A.马关条约给中国带来重大危害B.有识之士反对中国与日本屈辱议和C.中

5、日战争爆发在当时已不可避免D.清政府在和或战问题上仍举棋不定解析:B从材料信息中可知,刘坤一等主张不能与日本妥协,这说明当时马关条约还没有签订,故A项错误;刘坤一等表示要继续斗争,反对清政府以放弃辽、台为条件与日本屈辱议和,故B项正确;由材料可知,此事发生在甲午中日战争后,故C项错误;D项信息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错误。4.(2017山东潍坊期末)有人评论义和团:“明显是由反动的朝廷、顽固的保守派官僚和士绅,以及无知和迷信民众的联合力量所推动的。这种反抗外国帝国主义的感情和愤怒的爆发是愚蠢的、非理性的,但也不能忽视其中所固有的爱国主义成分。”材料认为义和团运动()A.行动具有爱国和盲目双重性B.

6、革命任务始终是反侵略反封建C.参与者具有广泛性和全民族性D.失败是中外势力联合剿杀所致解析:A由“这种反抗外国帝国主义的感情和愤怒的爆发是愚蠢的、非理性的,但也不能忽视其中所固有的爱国主义成分”可知材料认为义和团运动既具有爱国性,又具有非理性、盲目性,故A项正确;义和团运动主要革命任务是反抗外来侵略,并没有反对清政府,故B项错误;义和团运动是农民阶级的爱国运动,不是全民族性的反帝爱国运动,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出义和团运动失败的原因,故D项错误。5.“按欧美诸邦,是时新通商于中国,其不欲中国之扰乱固也。故当两军相持,历年不决之际,彼等必欲有所助以冀速定。而北京政府之腐败,久已为西人所厌惮,其

7、属望于革命军者必加厚,亦情势之常矣”材料说明()A.西方列强对太平天国运动持观望态度B.维新变法运动得到列强的默许C.资产阶级革命得到西方的认可D.国民革命利用北洋政府与西方的矛盾解析:A据材料中“是时新通商于中国”可知材料所述时间为鸦片战争后不久,“两军相持”所指为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太平军与清军相持。据“其属望于革命军者必加厚”可知太平军与列强尚未交恶,西方列强对太平天国运动持观望态度,A项正确。6.(2018北京西城期中)太平天国后期,在洪仁玕呈送给洪秀全的资政新篇稿本中,洪秀全共写下31条批语,除4条有所保留外,其余都写上“是”或“此策是也”。由此可以推断()A.洪秀全的施政纲领发生根本

8、改变B.资政新篇反映了农民阶级的要求C.太平天国的命运将因此由衰转盛D.洪秀全希望通过新政策挽救统治危机解析:D1853年定都天京后,洪秀全的思想日益封建化,他接受资政新篇并不是主张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其施政纲领并未发生根本改变,A项错误;资政新篇是由洪仁玕提出的,只能说明农民阶级中有个别接受西方思想的人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不是农民阶级要求的体现,B项错误;资政新篇颁布于1859年,太平天国早已由盛转衰,C项错误;根据材料中洪秀全对资政新篇给予肯定的态度,说明洪秀全希望通过资政新篇作为施政纲领挽救统治危机,D项正确。7.(2017北京延庆一模)梁启超在辛亥革命十周年,发表辛亥革命之意义与十

9、年双十节之乐观演讲,肯定了辛亥革命的民主与进步。两年后,再以我对双十节的感想为题演讲,对民国的乱象大加挞伐,并将原因归于国民党乃至孙中山。这说明梁启超()A.根本上反对辛亥革命和民主共和B.思想变化受共产党成立直接影响C.对辛亥革命既有肯定又进行反思D.与时俱进积极投身国民革命运动解析:C从材料无法看出梁启超对民主共和的态度,故A项错误;从材料无法看出梁启超思想的变化与共产党成立有直接关系,故B项错误;根据对材料的理解可知,前半部分反映了对辛亥革命正面的、进步的方面的肯定和赞美,后半部分则是对其负面的、不足的方面的反思和批判,体现了对辛亥革命既有肯定又进行反思,故C项正确;1923年国民革命运

10、动尚未开始,故D项错误。8.“清政府推翻后,人们就无所适从了,不久就开始滥杀人了,谁军权在握,想杀人就杀人辛亥革命开启了以后的几十年革命”。该观点旨在说明()A.北洋政府政治分权以及军阀割据混战B.辛亥革命后重建统一权威体制的艰难C.新文化运动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D.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所窃取解析:B材料主旨是,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这一统一的权威,却没有建立一个新的强有力的权威,人们在此后的几十年里无所适从,军阀割据混战,社会一片混乱,B项正确。A项不是材料的主旨,C、D两项材料无体现。9.(2017广西来宾开学考试)五四运动发生,北大教授梁漱溟反对以“国民公意”或事物本身的正义性为借

11、口,走上背离法治、任意采用非法手段的道路。他的让痛打“卖国贼”的学生接受法庭的审判的观点,在当时被人们视之为冒天下之大不韪的迂腐之见。这主要是因为()A.救亡图存仍是时代的主流B.五四运动有广泛群众基础C.国内的阶级矛盾非常尖锐D.中国人亟须接受启蒙思想解析:A梁漱溟要求背离法治、采用非法手段的学生接受审判的观点体现了法治的思想,但在当时被视为“冒天下之大不韪”,主要是因为五四运动爆发时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依然是中国的主要矛盾,救亡图存仍是时代的主流,A项正确;B项中的“群众基础”在材料中没有体现;五四运动的导火线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故C项错误;五四运动最大的作用就是起到了思想

12、启蒙的作用,D项错误。10.(2018河北邯郸期末)1926年,毛泽东在向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汇报工作时指出:“国民党的宣传工作特别重视城市而忽略了农村。”他断言:“只有把农民的潜力发挥出来,革命党才能获得战胜帝国主义的力量。”这反映出毛泽东()A.致力于巩固革命统一战线成果B.革命工作的重心转移至农村C.坚持建立无产阶级的革命武装D.肯定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解析:A据材料可以看出在国民革命期间毛泽东主张重视农村,发动农民起来参加反帝斗争,反映了毛泽东致力于巩固革命统一战线成果,故A项正确;在国民革命期间革命工作的重心在城市,毛泽东在1928年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之后,中国革命工作的重心

13、转移至农村,故B项错误;坚持建立无产阶级的革命武装是在大革命失败后,故C项错误;据材料可知毛泽东肯定农民的重要性,但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是在1927年秋收起义后,故D项错误。11.(2017山东枣庄一模)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收回租界大事记载:1943年签订中美新约中英新约,美英两国放弃包括租界在内的各项不平等条约所规定的侵略特权。这表明()A.中国取得了与英美完全平等的地位B.中国人民坚持抗战,中国国际地位提高C.近代中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被废止D.南京国民政府具有高超的外交技巧解析:B材料“美英两国放弃包括租界在内的各项不平等条约所规定的侵略特权”并不能说明中国取得了与英美完全平等的地位,故A

14、项错误;材料中的时间是1943年,当时处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已经成立,中国人民坚持抗击日本法西斯,中国成为抗击法西斯势力的重要力量,国际地位大为提高,所以英、美两国为对付共同的敌人日本而取消一些在华取得的特权,故B项正确;材料中仅仅是英美放弃一些侵略特权,不是近代中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被废止,故C项错误;南京国民政府的外交技巧不是根本原因,故D项错误。【新知生成】 全民族抗战奠定了中国的大国地位(1)不平等条约得以废除,取消治外法权,实现关税自主。(2)参与解决重大国际事务:开罗会议、波茨坦公告。(3)参与创建战后国际秩序:创建联合国并成为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参与签署布雷顿森林

15、协定,成为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创始会员国;参与签署关税与贸易总协定,成为关贸总协定的创始会员国。12.(2017江西九江一模)中国共产党某部队曾于1946年向中央发出此电文:“我们提议中央能允许我们在本月底即开始实施主力突围的计划,即经鄂中分两个纵队分别向陕南及武当山突围,然后转至陕甘宁边区。”该电文发出的背景应该是()A.重庆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B.国民党军队进攻中原解放区C.国民党军队进攻陕北解放区D.解放军决定进行战略反攻解析:B根据时间“1946年”以及电文内容可以看出该电文的背景应该是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重庆政治协商会议召开时,国民党只是为发动内战做准备,故A项错误;1946年

16、夏国民党军队进攻中原解放区,标志着全面内战爆发,故B项正确;国民党军队进攻陕北解放区是在1947年,故C项错误;解放军决定进行战略反攻是在1947年,故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其中13题25分,14题12分,共37分)13.(2017河南郑州检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日本明治维新后,便有了对外殖民扩张的计划和愿望。1904年自喻为“盆中之竹”的日本通过日俄战争占领中国东北多地后,竭力倡导向富饶辽阔的中国东北移民。1910年,日本提出20年向东北移民百万的计划,企图以此将中国东北变成日本强大的后盾,防范列强在中国东北的插足,解决日本不断膨胀的人口和粮食危机,转移国内日益

17、激化的矛盾。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武装占领东北全境。1932年2月,日本制定向中国东北移民的计划案。1936年8月,日本帝国主义制定国策二十年百万移民计划。随着太平洋战争的爆发,日本于1942年为完成战时开拓政策,又制定了开拓实践训和康德十年度开拓政策实行方案,以期为太平洋战争提供稳定的后方基地。材料二日本在东北实行的移民政策,先后经历了试点移民、武装移民和国策移民三个阶段。20世纪30年代日本“开拓团”分布地区主要是抗日力量存在的游击区,特别是以军用铁路沿线为重点。日本通过开拓团的组织形式,在中国东北村庄的基础上建立了“混成村”,不断地将东北由其占领的领土变为其“国土”。“开拓团”还强

18、占或以极低廉的价格强迫收购中国人的土地,然后再租给中国农民耕种从而使500万中国农民失去土地,四处流离。期间,中国东北大量农民组成抗日游击队,不时袭击日本移民者。同时,从日本内地来到东北的日本移民,最初大多对气候、水土都不适应,许多人忍受不了生活现状而纷纷退团。后期,由于开拓团的经营、管理不善,在移民地内部的骚乱、暴行、纠纷、逃跑、罢工等事件不断发生,移民者的生活混乱不堪。特别是青少年移民还要接受3年严格的军事训练,更使他们难以忍受,绝望与动摇情绪日浓,自杀、逃跑事件司空见惯。随着战事的发展,至1944年,日本不得不放弃大量输送移民的政策,“开拓团”处于崩溃的边缘。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日本

19、向我国东北的移民步伐才被彻底阻断,日本的移民政策也随之破灭。姜廷玉、李戈瑞揭秘:历史上的日本“开拓团”等(1)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本竭力向中国东北移民的历史背景。(11分)(2)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日本对华移民的特点,并说明其移民政策最终失败的原因。(14分)解析:第(1)问,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内容概括归纳。第(2)问,“特点”依据材料及所学可以从目的、进程、手段等角度归纳,表述注意概括性;“原因”依据材料及所学从中日两国的角度分别分析。答案:(1)历史背景:明治维新后,对外殖民扩张是日本既定方针;岛国日本发展遭遇瓶颈,国内矛盾日益激化;日本逐渐占领中国东北,借助该地区

20、优越的资源条件以战养战;镇压中国抗日力量,同化当地居民,实现永久占领和独霸中国东北。(11分)(2)特点:蓄谋已久;计划、组织周密;伴随侵华战争日益推进;殖民统治、军事占领与经济掠夺相结合。原因:中国人民对日本移民侵略的坚决抗击和抵制;在华日本移民生活的日益不适与管理失控;日本侵华战争逐渐走向失败,使日本移民失去了赖以生存的保障。(14分)14.(2017河北邯郸期末)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919年7月下旬至8月上旬,湘江评论连载毛泽东的民众的大联合一文。文中对辛亥革命作了生动地描述并指出:辛亥革命使人们有了“一层觉悟”,这就是“知道圣文神武的皇帝,也是可以倒去的。大逆不道的民主,也是可以

21、建设的”。人们应该有话敢说,有事敢做。同时又指出,虽然辛亥革命所持之“主义”,是为一般民众所赞成的,但革命行动本身,却缺乏广大民众的参与,没有建立起“民众的大联合”。据鲁振祥孙中山辛亥革命三民主义:毛泽东半个世纪论说述要整理结合材料与所学中国近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辛亥革命的社会价值”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简述须有史实依据)(12分)解析:据材料“辛亥革命使人们有了一层觉悟,这就是知道圣文神武的皇帝,也是可以倒去的。大逆不道的民主,也是可以建设的”可得观点一:辛亥革命不仅是一场政治革命,也是一场深刻的思想启蒙运动。抓住辛亥革命政治革命的意义

22、和思想启蒙的作用,结合所学中国近代史的相关知识,强调其积极作用即可。据材料“虽然辛亥革命所持之主义,是为一般民众所赞成的,但革命行动本身,却缺乏广大民众的参与,没有建立起民众的大联合”可得观点二:辛亥革命缺乏民众基础,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不大,没有真正建立起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抓住辛亥革命的社会影响力,结合所学中国近代史的相关知识,强调其局限性即可。也可综合以上观点辩证论述,言之有理即可。论述要史论结合,逻辑严谨,文字通顺。答案:示例:论题:辛亥革命不仅是一场政治革命,也是一场深刻的思想启蒙运动。(3分)阐述: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为中国人民斗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并在中国形成了“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的民主主义观念;辛亥革命给人们带来了一次思想上的解放,激发了人民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觉醒;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积极的变化。(9分,言之有理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