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一名师导学:第1专题 致橡树.doc

上传人:螺丝刀 文档编号:4324478 上传时间:2019-11-04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一名师导学:第1专题 致橡树.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最新】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一名师导学:第1专题 致橡树.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最新】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一名师导学:第1专题 致橡树.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一名师导学:第1专题 致橡树.doc(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最新精品资料致橡树课 前 准 备 教学目标 1. 通过诵读和品味,理解诗中橡树和木棉意象的丰富内涵。 2. 感悟诗人渴求、提倡的独立平等、互相依存、亲密无间的爱情观。 3. 进一步了解朦胧诗的特点,多元化品味本诗。 资料卡片 1. 作者简介舒婷,中国现代女诗人,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原名龚佩瑜,1952年出生于福建龙海市石码镇,祖籍福建省泉州市,居住于厦门鼓浪屿。1969年下乡插队,1972年返城当工人,1979年开始发表诗歌作品,1980年至福建省文联工作,从事专业写作。主要著作有诗集双桅船会唱歌的鸢尾花始祖鸟,散文集心烟等。舒婷崛起于20世纪70年代末的中国诗坛,她和同代人北岛、顾城、梁小斌

2、等以迥异于前人的诗风,在中国诗坛上掀起了一股“朦胧诗”大潮,作品致橡树是朦胧诗潮的代表作之一。 2. 朦胧诗简介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出现,其代表人物有北岛、舒婷、顾城、江河、杨炼等。作为一个创作群体,“朦胧诗”并没有形成统一的组织形式,也未曾发表宣言,却以各自独立又呈现出共性的艺术主张和创作实绩,构成一个“崛起的诗群”。关于朦胧诗,曾在当时文坛引起论争。“朦胧诗”精神内涵的三个层面是:一是揭露黑暗与社会批判,二是在黑暗中寻找光明,具有反思与探求意识以及浓厚的英雄主义色彩,三是在人道主义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对“人”的特别关注。“朦胧诗”改写了以往诗歌单纯描摹“现实”与图解政策的传统模式,把诗歌作为探求人生的重要方式,在哲学意义上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从某种意义上讲,“朦胧诗”的崛起,也是中国文学生命之树的崛起。 知识梳理 1.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攀援(yun)凌霄花(xo)绿荫(yn)慰藉(ji)霹雳(l)雾霭(i)流岚(ln)虹霓(n) 2. 解释下列词语或成语在文中的含义。(1) 攀援:同“攀缘”。比喻投靠有钱有势的人往上爬。(2) 绿荫:指树荫,也作“绿阴”。(3) 慰藉:安慰。(4) 雾霭:雾气。最新精品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