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地理必修三习题【2.1】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含答案).doc

上传人:螺丝刀 文档编号:4328176 上传时间:2019-11-0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9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人教版)地理必修三习题【2.1】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最新】(人教版)地理必修三习题【2.1】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最新】(人教版)地理必修三习题【2.1】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最新】(人教版)地理必修三习题【2.1】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最新】(人教版)地理必修三习题【2.1】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最新】(人教版)地理必修三习题【2.1】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含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人教版)地理必修三习题【2.1】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含答案).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最新版地理精品学习资料课时训练3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一、选择题1.下图为“我国塔里木盆地荒漠化发展地区分布示意图”,图中阴影部分表示荒漠化发展地区,读图完成第12题。塔里木盆地荒漠化发展地区主要分布在()。盆地边缘地区河流上游地区盆地中央绿洲地区来源:A.B.C.D.2近几十年来,该地区荒漠化速度加快的主要原因是()。A.气候干旱,降水稀少B.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迅速发展C.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活动D.大量开采铁矿和有色金属矿,破坏植被解析:第1题,塔里木盆地中部为自然荒漠,盆地边缘地区和绿洲地区是人类活动的主要分布区,由于不合理的生产活动,而导致土地荒漠化。第2题,近几十年来,该地区荒漠化

2、速度加快是由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活动导致的。答案:1D2C3.内蒙古科尔沁草原由于人口压力,超载放牧,导致草场以每年2%的速度退化,生态环境急剧恶化。19921996年,科研人员在科尔沁草场进行了放牧实验,主要研究不同放牧强度对草场的影响、草原的合理利用与保护。读图完成第34题。来源:有关图示叙述不正确的是()。A.反映的土地利用问题是草地退化B.土地利用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是气候的变化来源:C.土地利用问题的后果是草原的产草量减少、草质变劣D.草地退化会导致沙化面积扩大4针对上述土地利用问题,科尔沁地区恢复生态环境的正确措施有()。控制人口发展经济,消除贫困发展单一放牧,规定只放一个畜种实行轮牧、

3、退牧建设饲草料基地,改舍饲养畜为游牧依法加强草原保护A.B.C.D.解析:第3题,草地退化、土地沙化的根本原因是人口增加、过度放牧。第4题,要恢复草场生态,应控制人口,发展经济;改变单一放牧业,开展多种经营;实行轮牧、退牧;建设人工草场发展舍饲畜牧业;依法加强草原保护。答案:3B4D5.黑河是仅次于塔里木河的全国第二大内流河。黑河尾闾处的居延海,曾是西北最大的湖泊之一,孕育了古居延文明。近年来,居延海急剧萎缩干涸,生态环境不断恶化。造成居延海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主要原因是()。A.中上游地区沙尘暴增加B.居延海地区载畜量减少C.中上游地区工农业用水数量增加D.居延海地区土地沙化面积增加答案:C6

4、. (2013海南高考,1820)下图示意我国39N附近某区域。读图,完成第68题。图示区域土壤盐渍化最严重的地区是()。A.甲B.乙C.丙D.丁7限制丙地区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是()。A.光照B.水分C.坡度D.温度8如果乙地区大规模引水灌溉进行农业开发,将会导致()。A.甲地区植被退化B.乙地区沙化C.丙地区荒漠化D.丁地区植被改善解析:第6题,图中显示该地河流主要为冰川融水补给,河流多为时令河,会发生断流现象;结合纬度判断该地区位于我国西北地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地势低洼处,地下水位较高,气候干旱,蒸发强烈,容易产生土壤盐渍化。根据图中等高线判断,丁位于河流下游,地势低洼,土壤盐渍化最

5、为严重。第7题,根据图示,丙地区附近等高线稀疏,坡度较小,地形较为平坦;西北地区深居内陆,远离海洋,降水稀少,光照强烈。所以限制丙地区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是水分。第8题,该河的主要补给水源为冰川融水,流量小,河流流向为从甲流向丁。如果在乙地区大规模引水灌溉进行农业开发,会导致下游地区水量减少,最终将导致下游丙、丁地区出现荒漠化。答案:6D7B8C二、非选择题9.(2013课标全国文综,36)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在湿润和半湿润地区的湖畔、河边和海滨,偶见规模较小的沙丘群。其形成的主要条件为所在地区沙源丰富、多风、植被稀疏。下图所示区域中,M处发育了规模较小的沙丘群;H县城附近是著名的风口,

6、冬春季节风力尤为强劲;河流发源于黄土高原地区。(1)分析M处附近沙源较丰富的原因。(2)分析H县城附近冬春季节风力强劲的原因。(3)某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对M处的沙丘群规模是否会扩大产生了争论,形成了两种不同的观点。选择你支持的一种观点,为其提供论据。观点A:M处沙丘群规模会扩大。来源:观点B:M处沙丘群规模不会扩大。解析:第(1)题,M处沙源来自流水沉积和风力沉积。河流从黄土高原带来大量泥沙,沉积于河边、河床,枯水期河床裸露,成为沙源。H县城附近为风口,冬春季节强劲的西北风从内蒙古高原带来大量沙尘,在该区域沉积下来,提供沙源。第(2)题,应从风的类型、风向与地形走向的关系和地形特征角度分析。冬

7、春季节盛行西北风,风力较大;河谷为西北东南走向,与风向一致,阻力小;M县城为河谷交汇处,风力叠加,所以风力强劲。第(3)题,沙丘群扩大的原因应该从以下方面分析:地形和风向不变,风力和流水的搬运、堆积作用持续发生;人类生产、生活用水量增加,导致河水减少,河床裸露时间延长。沙丘群不会扩大的原因包括应从以下方面分析:我国采取一系列措施恢复生态,植被覆盖率提高,沙源减少;沙源面积有限;M地沙丘群位于山与水库之间,增长空间有限。答案:(1)(M处附近的)河流从黄土高原携带大量泥沙,在河边、河床沉积;(河水水位季节变化大),枯水季节河床裸露;风沙在此沉积。(2)冬春季节盛行西北季风(偏北风);河谷延伸方向

8、与盛行风向基本一致;H县城附近为河谷交汇之地,(形成风口,导致狭管效应)。来源:(3)观点A:(M处沙丘群规模会扩大)论据:该区域西临黄土高原,北临内蒙古高原,大风可将沙尘吹到此处;河流持续搬运泥沙;人类活动用水量增加,导致河床裸露期增长;风出风口后,在M地速度降低,风沙在此沉积。观点B:(M处沙丘群规模不会扩大)论据:位于半湿润区,降水较丰富,风沙发生季节短(主要发生在冬春季节);河流源地及流经地区植树造林保持水土(使河流搬运的泥沙量减少);沙源集中分布在河床与河边,面积较小,不足以形成面积较大的沙丘群;位于山区,附近有水库,沙丘群难以向周围扩展。10.读“三北地区荒漠化土地分布图”和“河西

9、走廊荒漠化土地平均斑块面积变化图”,完成下列问题。“三北”地区荒漠化土地分布河西走廊荒漠化土地平均斑块面积变化(1)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干旱的原因主要是,加上特别是隆起对水汽的阻隔,导致本区成为全球同纬度地区降水量最少、干旱程度最高的地带。(2)在我国的沙漠中较难治理的是沙漠,原因是。(3)海拉尔附近的荒漠形成的主要原因是。这些荒漠容易治理和利用的原因是。(4)防治荒漠化应针对不同自然条件和各种外力作用的性质,采取因地制宜的措施。在半干旱农牧过渡和旱农区,应将调整结构和防风沙措施相结合;在干旱地带的沙漠边缘的绿洲,应建立以绿洲为中心的防护林体系,合理分配河流上、中、下游的水资源,发展农业。(5)分析河西走廊土地荒漠化的主要原因和治理措施。答案:(1)深居内陆,远离海洋高大山地青藏高原(2)塔克拉玛干水资源比较缺乏或者很难利用,几乎寸草不生(3)过度开垦、过度放牧水分和植被条件相对较好(4)土地利用节水(5)主要原因:自然条件恶劣,干旱,风大,沙多,植被稀疏;人口增加,过度开垦、过度放牧、过度樵采。治理措施: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调整产业结构,发展节水农业;合理放牧,防止过度开垦,保护好周围生态环境;加大荒漠化防治的投入,加强管理,加强执法力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