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苏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课《鼎湖山听泉》教案.doc

上传人:螺丝刀 文档编号:4329379 上传时间:2019-11-0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苏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课《鼎湖山听泉》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精品苏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课《鼎湖山听泉》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精品苏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课《鼎湖山听泉》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精品苏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课《鼎湖山听泉》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精品苏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课《鼎湖山听泉》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精品苏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课《鼎湖山听泉》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苏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课《鼎湖山听泉》教案.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最新资料最新资料最新资料最新资料最新资料一、鼎湖山听泉 第 一 课时教学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掌握字词。2.学习本文如何围绕一个“听”字,扣住一个“泉”字来组合材料的方法。3.能够激情诵读欣赏,在诵读的基础上初步了解本文虚实相生,手法多变的写作特点。 教学重点1.学习作者扣题组织材料的方法。2.激情诵读,初步赏析自己喜欢的句子。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扣住一个“泉”字,以“听”为主线,移步换景的写法。教学媒体教 学 过 程复 备 栏一、导入新课祖国的山水风光秀丽无比。无论是霞光日影,还是涛声泉音,都凝聚着自然的情理意趣,传递着人类的美好情感。“一枝一叶总关情”,在广东省的肇庆市也有一处风景胜地,这就

2、是风光秀丽的鼎湖山。今天,我们就跟随当代散文家谢大光先生去鼎湖山听泉(板书)。二、整体感知1认真浏览,解决字词。请同学们把不认识的字词运用圈点勾画法标出,然后借用工具书,读准字音,扫除文字障碍。同桌之间也可相互交流。要求学生自己动手,梳理文章,初读感知。教师适当引导。2相互交流,补充扩展。请同学们相互交流一下自己的学习发现。教师强调以下字词:怅惘 楹联 汨汨 嬉戏 拾级污垢 遐想 迥然 泠泠淙淙3.自由朗读全文,梳理脉络。(1)请同学们拿起笔,边读边思考:本文是一篇游记散文,游记散文一般都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试着从文中找出能表明作者行踪的词语。作者写鼎湖山的风光景物都写了些什么,与以往的写景

3、文章相比有什么不同?(2)梳理读文,师生互动交流,补充订正。关于作者的行踪,请同学们在书上勾画出作者的游山踪迹:岸边寒翠桥山中补山亭庆云寺(半山)。教师指导学生采用跳读方法,勾画出这些词句。明确行踪在移步换景中的作用。这样安排材料,不但把作者的行程交待清楚,而且逐渐把山泉的形态精神描摹出来。文中除了行踪顺序,你还能否发现别的顺序呢?明确:文中也隐约交待了时间的变化:黄昏晚饭夜间。小结:本文作为一篇游记散文,以空间转换为主,辅之以时间顺序来组织材料。时空交错,交待了听泉的背景,很好地组织了材料。明确:文章虽写了细雨、浓雾、亭台、寺院、繁花、古树,但从行文思路来看,都是为写“听泉”而铺陈,全文由“

4、听”引领,由“泉”作结。这是作者的心灵旅程,心泉所在。可谓工于选材,巧于详略。这样避开了以往行文的陈窠旧式,令人耳目一新。三、个性阅读1请同学们以自己喜欢的阅读方式读文章,可高声朗读,可默默品读,可相互对读,可小组互读。教师指导学生勾画出自己喜欢的语句,指导学生朗读,在读中感悟品味文中富有哲理的语言。要求学生能够在不理解的地方反复诵读,读中感悟,悟中品味。把自己认为优美的语句积累在本子上体味并加以仿写。2结合课后练习四,尝试背诵第8节。四、课堂小结整篇文章以“听”字统领全文,围绕“泉”字以地点的转换组织材料,采用多种手法,多层次写出了泉水的特点,详略得当,而又独辟蹊径,浑然一体。五、布置作业1

5、反复诵读课文,就自己感兴趣的句子吟哦讽诵,揣摩领悟。2背诵课文第8节。【板书设计】鼎湖山听泉行踪:岸边寒翠桥山中补山亭庆云寺(半山)时间:黄昏 晚饭后 夜间以空间转换为主,以时间变化为辅教后反思一、鼎湖山听泉 第 二 课时主备人: 审核人: 课时编号:002 复备时间: 上课时间: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自主体会赏析,并在此基础上深入理解作者对人生对历史的感悟。2.强化诵读,在诵读吟咏中,思考、体会、感悟,从而深刻理解文章精髓,体会文章要旨。 教学重点赏析语言,体会文章主旨。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对人生对历史的感悟。教学媒体教 学 过 程复 备 栏一、检查复习,导入新课1指名背诵第八节。2点评优缺点,齐

6、背课后第四题的文字。二、精读品析“登高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水”。我们继续来学习文中语言所蕴含的思想感情,请大家说出自己的感悟与收获。1示范导读。(1)教师示范朗读第二节(语气轻柔,充满怜爱)。思考:你认为老师用这样的语气语调来朗读可以吗?为什么要这样读?(2)体会比喻的妙处(感悟两者之间的相似之处)。自由诵读24段。作者以娇儿来喻山泉,你觉得这一比喻恰当吗?明确:既写出了山泉半含半露、欲近故远的娇态,也写出了鼎湖山的年轻充满活力,同时也表现出作者对泉的爱意萌生。(3)你还能看出泉水有什么特点?明确:多、响、美(落实到具体词句)2指导学生朗读第8段中的文字,要求像老师范读第二节一样,体会应该

7、用什么样的语气语调,品味文中富有哲理的语言,勾画出自己喜欢的语句,不理解的地方反复诵读,读中感悟,悟中品味。(1)思考:作者听到了山泉哪些声音?你认为本段中哪些句子比较优美?(2)肯定鼓励学生的发现,适当引导点拨,不作干涉。同学间相互交流。进一步思考:文章是从哪些角度设喻的?为什么先举喻体,再举本体?明确:先举喻体,再举本体,是符合作者听泉时的心理活动的。先听,后辨,最后才想像出泉声发生的具体环境。(3)揣摩一下作者描写这段听泉是如何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的。在这一段中你对作者在语言描写上有什么发现。明确:这段文字写作者夜宿山寺,如枕泉而眠,想到人生与历史,心有冥合;由泉声错然相驳,顿悟自然之美感,

8、历史之嬗递。(4)作者除了听出了泉水丰富的声响,还听出了别的什么了吗?明确:作者把泉当作山的灵魂来抒写,由衷赞美山泉,透露出自己的人生见解:历史是生生不息的,美感是充满生机的。(5)学生自由朗读这一节,揣摩语气语调,思考、交流,指名个别学生有感情朗诵,其他学生评价。读时可让学生联想各种乐器的音色及乐器演奏时的声部效果,体会比喻等修辞方法的运用,能读出韵味。三、交流总结作者把泉景与人生感悟联系在一起,通过精读本段,同学们在写作方法或人生感悟等方面有什么收获? 让学生在涵泳品味的基础上,自主发言,谈出自己的阅读体验,交流自己的心得体会。四、布置作业1引导学生把自己的品味发现诉诸文字,指导学生进行写

9、景作文小练习。2背诵指定语段。【板书设计】鼎湖山听泉 泉声响 生生不息,就是历史泉水多 充满生机,就是美感泉声美 教后反思一、鼎湖山听泉 第 三 课时主备人: 审核人: 课时编号:003 复备时间: 上课时间:教学目标1.合作探究,体会全文组织材料的写法。2.有感情的诵读课文,体会理解文字的精妙与作者的感情。3.拓展延伸,学习本文写法,写一段运用听觉感受大自然的片段。教学重点朗读精彩段落,进一步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构思文章的精妙。教学媒体教 学 过 程复 备 栏一、感情诵读最后一节复习提问:入夜静心听泉,作者除了听出了泉水丰富的声响,还听出了别的什么吗?(对人生对历史的领悟理

10、解:生生不息,就是历史;孕育生机,就是美感。)二、探究质疑1围绕文章组材,探究贯穿全文的是“泉”还是“听”?明确:从题目看是“听”支配“泉”,但纵观全文,一方面“听”是一个过程,另一方面“泉”是本文的关键,全文是在颂泉,而“听”只是认识“泉”的手段。2泉声本是自然的天籁之音,为什么作者听泉却能产生如此深刻的人生领悟呢?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一问题,我们不妨先读读文中的几处闲笔。(1)自由读第57节。(2)文章5、6、7三段几乎不着一“泉”字,是否为赘笔?能否删除?小组相互讨论,教师以平等身份参与其中,和同学共同质疑。明确:不能删除,一是为下文听泉蓄势,二是赋予作品时代意义。(3)师小结作者写这几段文

11、字的用意:千年古刹,百年古木,使鼎湖山显得古老而悠远。随着时间的变迁,世事的更迭,一切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夜听山泉那充满生命活力的变化多姿的声响,不觉使人感受到生命的永恒与美好。这几段文字并非闲笔,实质上却是为后面感情的升华做好了铺垫。3再读全文。感受作者一路听泉的独特感受。4小结全文:(1)结合古体字“听”来总结本文作者写泉水有用眼看到的,更主要的是用耳听到的,最最主要的是作者用心写出的自己的独特的感受。(2)师述:读完全文后,老师仍觉得意犹未尽,鼎湖山的风景绝不仅仅限于丰富的泉声。可作者为什么只写泉水呢?你能从文中找到答案吗? (孕育生机,滋养万木,泉水就是鼎湖山的灵魂。给人生命的感悟。)

12、三、吟哦讽诵1选择自己最喜爱的段落大声朗读,要读出韵味,读出情感。2同位比赛朗读,相互指出对方的不足之处。(注意朗读的节奏、速度、抑扬顿挫、情感等)3请同学在全班朗读,交流自己朗读处理的思路。(对朗读的处理,要结合对课文的理解来谈)4全班集体诵读精彩的片段。四、拓展延伸1以同学们的品味感悟为基础,写一篇鼎湖山听泉的读书札记。2同学们就自己对大自然的感悟,说一说自己听风、听雨、听雷等时的感受。目的是让学生借鉴本文的写作方法,进行知识迁移,能力培养。五、布置作业1完成鼎湖山听泉的读书札记。2写一段自己听风、听雨、听雷等时的感受。【板书设计】鼎湖山听泉聽 入耳 入目 入心 泉声美妙 聆听 辨识 品味 泉水润物教后反思最新精品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