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苏教版语文教案:春江花月夜 含答案.doc

上传人:螺丝刀 文档编号:4329566 上传时间:2019-11-04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5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苏教版语文教案:春江花月夜 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精品苏教版语文教案:春江花月夜 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精品苏教版语文教案:春江花月夜 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精品苏教版语文教案:春江花月夜 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精品苏教版语文教案:春江花月夜 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精品苏教版语文教案:春江花月夜 含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苏教版语文教案:春江花月夜 含答案.doc(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最新资料最新资料最新资料最新资料最新资料第二板块对应学生用书P4一、字音识记1滟滟(yn)2.芳甸(din) 3霰粒(xin) 4.扁舟(pin)5捣衣砧(zhn) 6.碣石(ji)二、词语释义1滟滟随波千万里:水中月光闪烁荡漾的样子2江流宛转绕芳甸:芳草丰茂的原野。甸,郊外之地3月照花林皆似霰:空中降落的白色不透明的小冰粒。形容月光下春花晶莹洁白4皎皎空中孤月轮:月光明亮的样子5谁家今夜扁舟子:飘荡江湖的游子。扁舟,小舟6应照离人妆镜台:指思妇7碣石潇湘无限路:山名,在今河北昌黎县;潇水与湘水,二水在湖南零陵合流后流入洞庭湖。潇湘和碣石一南一北,暗指路途遥远,相聚无望三、名句背诵1春江潮水连

2、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2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3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4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5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6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段解:诗的开头先点出了题目中“春、江、月”三字。段解:这四句由江写到花,由花又回到月,用其他景物来衬托月光的皎洁。段解:这已不仅仅是写景,几乎是在探索宇宙的开始,追溯人生的开端。段解:由疑问转为感慨,想象了月的期待,引出下文思妇的期待。段解:思妇的期待。段解:以传信为任的鱼雁如今也无法传递音讯,平添思妇内心的愁苦。段解:这四句把梦境与现实结合在一起,是梦是醒,思妇自己也分辨不清了。段解:以月落收尾,将无限

3、的离愁,洒满在江边的树上。对应学生用书P5整体感知一、作者简介张若虚,生卒年不详,字号不详,扬州(今属江苏)人。唐代诗人。曾任兖州兵曹。中宗神龙年间与贺知章、贺朝、万齐融、邢巨、包融以文词俊秀驰名京都。开元初年与贺知章、张旭、包融齐名,号“吴中四士”。工诗,尤擅七言。诗以春江花月夜著名。今仅存诗两首。二、相关背景张若虚写此诗时,也许是宦游在外,也许是羁留他乡。在一个月朗风清、春暖花开的夜晚,作者漫步江边,仰望一轮挂在天边的皎月,沐浴着湿润的江风,面对滚滚流去的江水,嗅着淡淡的花香。这些景色让作者沉醉了,于是他心中感慨万千,诗兴大发,临江赋诗,从月升到月落,以“春、江、花、月、夜”为背景,来抒发

4、孤舟游子的相思之情和明月楼中思妇的相思之苦,同时探索人生哲理与宇宙奥秘。三、内容提要诗人细致地描绘了江南春江花月之夜清幽静谧的自然景色,并由此生发出对宇宙无穷、人生短促的思索和对明月今宵、游子思妇却天各一方的惋惜。此外,在绵绵相思中还饱含着“借明月寄相思”的脉脉温情,含蕴着对重逢的美好企盼。四、写法借鉴1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诗篇起笔便用景语勾勒出一幅春江花月夜的美妙图画,然后即景生情,从江月美景中托出游子离愁的情怀,而离愁又将美景染上了感情色彩。徘徊在楼上的月光,成了知人意、通人情的有情体。月夜扁舟中的游子,楼上镜台前的思妇,月光中飞去的鸿雁,江流里跃水的鱼龙,是景?是情?难以区分。2角度多变,

5、色彩斑斓同是写月光,有初生于海上的月光,有花林上似霰的月光,有白沙上不易被察觉的月光,有梳妆台上的月光,有捣衣石上的月光,有斜月,有落月,富于变化。此外,诗中景物的色彩,虽然统一在皎洁的月光上,但是因为衬托着海潮、芳甸、花林、白云、青枫、玉户、闲潭、落花、海雾、江树,因此随着景物的出现变化,整首诗在色调上也取得了斑斓的效果。重点揣摩1这首诗从春江月夜的美景入笔,描写了哪些景物?诗人笔下的景物有什么特点?参考答案:诗人选取春江、潮水、明月、芳甸、花林、流霜、白沙等最具表现力的物象,描绘了一幅气势宏伟、优美恬静而又流光溢彩的绝美的春江月夜风景图。这些景物幽美深远,空明澄澈,美妙绝伦。2试赏析“春江

6、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中“生”字的艺术效果。参考答案:“生”的意思是“升起”。春江水涨,把江面拓宽,与大海连平,一轮明月伴随着海潮一同生长。一个“生”字,赋予了明月与潮水以活泼的生命。诗人丹青妙手,轻轻挥洒一笔,便点染出春江月夜中的奇异之“花”。同时,又巧妙地紧扣了“春江花月夜”的题面。3“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这几句从描写景色转向了什么?参考答案:转向了思考人生,思索茫茫人生与漫漫宇宙之间的相互关系。有一种沉重的历史沧桑感和对人生短暂、宇宙无穷的惆怅。4这首诗把现实中的情景和诗中人物的梦境结合在一起,这是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有什么效果?参考答

7、案:虚实结合。诗的感情随着月下景物的推移逐渐展开变化,忽此忽彼,虚实相生。这样写使景物迷离恍惚,气氛朦胧。对应学生用书P108一、基础巩固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滟滟(yn) 芳甸(din) 徘徊(hui)B霰粒(xin) 潇湘(xio) 画栋(dn)C绮筵(yn) 淑气(sh) 碣石(ji)D捣衣砧(zhn) 潺湲(yun) 骁勇(xio)解析:选CC项,“筵”读yn。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宦游宦游:官宦世家B雪暗凋旗画 凋:雕刻C珠帘暮卷 暮:同“莫”,没有D可怜春半不还家 可怜:可叹解析:选DA项,“宦游”为在外做官之人;B项,“凋”应为“使暗”;C项

8、,“暮”应为“黄昏”,不是通假字。3下列诗句中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月照花林皆似霰B但见长江送流水C可怜楼上月徘徊D不知江月待何人解析:选AA项为比喻;B、C、D三项均为拟人。4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_,海上明月共潮生。(2)_,何处春江无月明。(3)谁家今夜扁舟子,_。(4)可怜楼上月徘徊,_。(5)_,碣石潇湘无限路。答案:(1)春江潮水连海平(2)滟滟随波千万里(3)何处相思明月楼(4)应照离人妆镜台(5)斜月沉沉藏海雾二、拓展阅读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后面的问题。秋夜朱淑真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1)此诗无一

9、“情”字而无一不含“情”,请从三、四句中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答:_(2)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在第三、四句诗中是如何营造意境的。答:_答案:(1)“凉”或“缺”。(2)“凉”既写天凉,又写心境的孤寂。由床上之月写到天上之月,过渡(顶真)巧妙;愁情、凉床、月影和梧桐,共同营造出孤寂(离愁别怨)的意境。6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赋得自君之出矣张九龄自君之出矣,不复理残机。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1)这首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答:_(2)诗歌的后两句,诗人采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答:_答案:(1)塑造了一位因为丈夫远出久而未归,内心空虚,无心劳作,日益憔悴的思

10、妇形象。(2)诗歌的后两句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思妇因为日夜的思念,容颜憔悴,宛如那圆圆的明月,在逐渐地减弱其“清辉”,逐渐变成了缺月。写得极含蓄委婉,又真挚动人,给人以鲜明的美的感受。三、语言表达7将下面的长句改写成3个语意连贯的短句。唐代诗人张若虚笔下那姣好和媚人的被中国人寄托了无尽的美好想像和幸福向往的在人们心目中是圣洁、美好、吉祥的象征的明月常常在夜深人静的夜晚激起异乡游子炽烈的乡思。(1)_(2)_(3)_答案:(1)唐代诗人张若虚笔下的明月是多么姣好和媚人!(2)她常常在夜深人静的夜晚,激起异乡游子炽烈的乡思。(3)人们把她看做圣洁、美好、吉祥的象征,对她寄托了无尽的美好想像和

11、幸福向往。8将下面的词语扩展成为一段生动形象、有文采的话。要求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语意连贯,合乎情理,不少于80字。树叶微风空中力量声音答:_答案:所有的树都是乐器,每一片树叶都能发出乐音,只要有微风,它们总是沙沙作响。无风的时候,也有细微的乐音在空中慢慢堆积,又被某种神秘的力量缓缓推倒。这样的声音,要用心才能听到。素材一王勃王勃诗文俱佳,不愧为四杰之首。在扭转齐梁余风、开创唐诗上功劳尤大,为后世留下了一些不朽名作。其中最为人所称道的是他在滕王阁即席所赋的滕王阁序。此外,他的五言律诗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也成为中国诗歌史上的杰作,久为人们所传诵: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

12、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王勃只活了27岁,但他的诗文如那穿透黑暗而来的闪烁星光,至今犹然见证着遥远的过去曾经存在的星体,让王勃在初唐文坛上划出一道闪亮的彗星之光后,留给后人永恒的赞叹与叹息。应用角度(1)王勃的幼年早慧、少年英才可以用于与“自古英雄出少年”“少年是希望”“早期教育与一生成就”等相关的作文中。(2)面对分离,大多数人的态度都是伤感与悲怆的,王勃却说“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这种宏大、自信、达观可以用于与“友情”“乐观”“豁达”“知己”等相关的作文里去。(3)王勃只活了27岁,生命极其短暂,但他在诗坛上留下的光辉却是夺目的璀璨,这可以用于“永恒与短暂”“人生的

13、意义不在于生命长短而在于生命的质量”等类似的话题作文中,他留给后人永恒的赞叹与惋惜也可以用于“完美与缺憾”等话题作文中。素材二张若虚与春江花月夜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以其纯美的意境、迥绝的宇宙意识、被宇宙意识升华过的纯美的情感而成为诗坛的绝唱,被称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闻一多语),“孤篇横绝,竟为大家”。但是回顾这位诗人和这一杰作在明代以前的命运,却是坎坷的。从唐到元,被冷落了几百年。明代以后,一些评论家对这篇杰作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才使这颗美玉散发出骄人的光辉。应用角度(1)望月问天的张若虚,他的孤独的超脱及超脱了的孤独,他的不为人知的身世,他的散佚不闻的作品,他和春江花月夜历经的冷落

14、与坎坷,都可以应用于“盛名与其实”“公平与现实”“孤独与超越”“天才与埋没”等话题作文中。 (2)春江花月夜以其完美的情景交融,惟东方所特有的身心与宇宙俱融一体的空茫之境,被人们当成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代表或象征,当成高雅文化的最高境界,所以,这可以用于“传统文化”“东西方文化差异”等话题的作文中。素材三他们是一批少年才子,他们才华横溢,精神饱满,一鸣即惊动世人;他们是一批短命的诗人,王勃死时只有27岁;他们也是一群苦命的诗人,王勃是渡海时落水而死的,卢照邻是因长期瘫痪而投水自尽的,骆宾王则是被杀的。他们虽然时运不济,命途多舛,但扫荡旧诗坛的志向却从未改变,他们要写出自己真实的感受,在诗文中重

15、塑一个真实的自我,改变那个艳丽而浮华的诗歌时代,他们发誓要让诗歌具有激情和生气。他们的能量也许有限,他们的成绩也许并不突出,但先声夺人,互相呼应,经过一番拼搏与努力,终于为诗歌盛世的到来准备好了必要的布景和合适的气氛。尽管四杰的成就有限,并没有完全摆脱南朝绮靡文风的影响。但是面对后人的非议,杜甫断然指出:“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他们的意义与那不废江河一样,万古长流。应用角度上述材料可以应用到与“理想”“挫折”“才能”“名利”等相关的作文中。暮雨乡愁张清华人们总是把乡愁简单地理解为对家的依恋或对故地的追忆,其实这样的理解未免太褊狭具体了,我此刻体会出了

16、那种滋味,并非那么简单。乡愁不是空间的,而是时间的,它的方向是遥远的过去;乡愁不是恋物,而是自恋,它所牵挂的不是那片事实上常常显得很抽象的祖居之地,而是悲悼自己的生命与韶光。古往今来的那么多思乡的诗篇,细细想来,原都是对自我的悲怜: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歌者哀叹的是岁月的流水对自己无情的抛掷。海德格尔说,“故乡处于大地的中央”,看起来这是一个空间的理念,但细想这故乡仍不过是指人“长大的地方”,因为那里印下了稚儿的足迹,他的生命中最初和最美的部分抛洒在了那里。生命的家宅,记忆的归宿,稚儿离开那里,是因为童年那美好的时光已挥手远去,他已踏上被命运抛离的注定远游他乡的不归途!这真真

17、正正永世的分离,便是“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的情景,一旦你回来追寻,也早已是“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的伤心之地。所以,乡愁是一种真正的绝望,一种生命里同来俱在的愁思。我便想像那位初唐的诗人陈子昂,在登上幽州古台时的悲叹,“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原曾觉得他的悲号未免有些夸张,但今想来,那命运对每个生为凡胎的肉身不过就是这样的设定,“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任凭你把酒问天,悲呼浩叹,天道总不会屈就人道,肯给你些许丝毫的通融怜悯。因了这个宿命,中国的诗人骚客们,自汉以后便都变成了唯美的感伤主义者,他们是文人,同时又是哲人,我想中国的文学中

18、之所以有一个很特殊、很强烈的乡愁的传统,恐怕与这种生命本体论的哲学,和他们悲剧论的人生观念不无关系。他们像戴望舒笔下的那只乐园鸟,带着对往事和故园的永恒的相思,顾念而行,划成一道血痕斑斑的生命的彩虹。一个人在冷雨中独立前行。便是把你想像成那行列中的来者,你终究也只是你自己。来者和去者,在那永恒的天道中相差多少?想到此,剩下的便只是释然。感伤主义并不见得就是只懂得颓伤,如果是导向对生命的深在和洞悉的认识的话,感伤当然也包含了真正的感悟和坚强。因为一切并未缘此而中辍,生生不息,代代相接,因了那永远的乡愁,他们去作那不断的远游。因为真正的家乡是没有人能够回去的,你看见了苍茫的来路,但循着那布满荆棘的

19、路途回去时,看到的无非是一个“愁”字,就像鲁迅在他的小说里描绘的一样,你看到的是变了的一切,而别人看到的则是变了的你,月光下的故事已然变成了永久追忆,童年时的伙伴促膝而坐也如不曾相识,这就是故乡鲁迅小说中的诗。没有人像他那样明白,即便是置身于故地和亲人中间,也仍有一种命定的深深的孤独。更不用说在脉脉温情之外,还布满着温柔的陷阱,在那缱绻的话语中间,也还响着令人心寒的弦外之音。然而这也终究改不了那份执着又强烈的向往与追怀。你知道,那些忧愤与不平,实际上早已经与那份情感的执拗断了关系,你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无可救药者,纵然那故地已是泥泞的陷阱和煎熬的火坑,你也跳定了。永世的来路,无悔的方向,暮雨中思乡的旅人,故乡正离你越来越远,也离你越来越近。(有删改)点评乡愁是生命中最初和最美的部分,无法返回,但是岁月流逝,物是人非,即便置身于家乡,也仍有一种深深的孤独。在这里,作者赋予乡愁以新意,作者认为乡愁是对自己的生命与大好年华逝去的悲悼,生命的家宅尽管永远无法返回,但是旅人永远改不了那份对故乡执着而又强烈的向往与追怀。作者表达的感情虽略显伤感但并不消沉。最新精品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