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课件:第二单元 六、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pptx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4340346 上传时间:2019-11-06 格式:PPTX 页数:16 大小:371.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课件:第二单元 六、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课件:第二单元 六、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课件:第二单元 六、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课件:第二单元 六、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课件:第二单元 六、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课件:第二单元 六、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课件:第二单元 六、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pptx(1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六、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新课助读,自主梳理,在个人修养方面,孟子提出养气的主张。他说:“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他解释说:“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并提出“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主张。声言:“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孟子还指出,一个人要成为伟人,必先受到各种艰苦环境的磨炼和考验,即“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以及“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2、,新课助读,自主梳理,1.注字音,新课助读,自主梳理,新课助读,自主梳理,4.解多义,新课助读,自主梳理,新课助读,自主梳理,6.明句式 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 判断句 舜发于畎亩之中 介词结构后置句,被动句 7.积名句 (1)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2)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3)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4)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句段点评,多维探究,结构图解,审美鉴赏,1.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 译文它作为一种气,最

3、伟大,最刚强,用正义去培养它而不加损害,就会充满于天地之间。 点评孟子非常注重自己内心的道德修养。他所说的“气”便是极其伟大极为刚强的,那种气必须与义和道配合,缺乏它们,气也就萎缩了。一个人只要做事情合乎义,问心无愧,就可以养成这种气;一直培养而不加损害,就有了“至大”的浩然之气。只要做一件于心有愧的事,这种气也就疲软了。气原是人体所具有的,人人都有气,但浩然之气是由思想意志修养而成,达到了至高境界。人的思想意志集中于求道为仁,就会以具体行动去加以完成,日积月累,必会有所成就。充满于天地之间,发自内心的集义所生,不求外来的力量去帮助它达到。,句段点评,多维探究,结构图解,审美鉴赏,所以说,不是

4、人人都能达到如此境界。至今,浩然之气仍然是培养人的道德修养的一个高标准。,句段点评,多维探究,结构图解,审美鉴赏,2.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译文:富贵不能扰乱他的心,贫贱不能改变他的节,威武不能压服他的志。 点评:富贵不淫,这既是人生的警示,也是一个人应有的道德操守。贫贱也不是什么可耻、可怕的事。“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高尚的人格并不因为身处贫贱而改变。珍爱名誉,保持气节,这是做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的道德底线。这就要求我们做到威武不能屈,即使在高压、淫威、权势及武力逼迫面前,都能不屈不挠,守得住,站得直。孟子的这句话历代相传,激励了无数的中华儿女。,句段点评,多维探究,结构图

5、解,审美鉴赏,1.本课第1、2则都运用了对话或问答的形式,有什么好处? 提示:孟子善辩,是为了推行自己的观点和主张。这些观点和主张不可能强加于人,只能靠论辩。而增强论辩色彩便成了孟子文章追求的一大特色。采用对话或问答的形式便是其中一种重要手段。 文章第1则采用孟子与其弟子公孙丑对话的形式。先由公孙丑的一个问题引出:“夫子恶乎长?”孟子便借此发挥,表明自己的观点:“我善养吾浩然之气。”这样先提出问题,再解决问题,容易解决人们的疑问,更有针对性地揭示出问题的实质。第2则用孟子与景春对话的形式,围绕什么是“大丈夫”的问题,在驳倒景春的基础上,表达了自己的观点。这样有问有答,先破后立,更有力地证明了自

6、己的观点。,句段点评,多维探究,结构图解,审美鉴赏,2.课文第3则,孟子阐述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是从哪两个方面论证的? 提示:第3则的中心论点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是从个人、国家两方面进行论证的。文章先谈造就人才的问题。先以六位出身低微、经过种种磨炼而终于身负“大任”的显贵人物为例来说明人才是在艰苦环境中造就的,同时又重视人的主观因素,提出“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的观点。 从两方面说明人要有所作为,成就大业,就必须在生活、思想、行为等方面经受一番艰难甚至痛苦的磨炼。接着由个人说到国家,指出决定国家存亡的因素和个人能否成就大业的因素相仿,最后推出论点。,句段点评,多维探究,结构图解,

7、审美鉴赏,句段点评,多维探究,结构图解,审美鉴赏,长于譬喻,形象生动 孟子常常借助形象来说理,使抽象的道理变得触手可及。如:“今有无名之指,屈而不信,非疾痛害事也,如有能信之者,则不远秦、楚之路,为指之不若人也。指不若人,则知恶之;心不若人,则不知恶,此之谓不知类也。”(孟子告子上)他用人们手指有病懂得求医的事例,说明了心灵有病更需医治的道理。又如:“无或乎王之不智也。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吾见亦罕矣,吾退而寒之者至矣,吾如有萌焉何哉?”(孟子告子上)这里用一曝十寒的自然现象说明了人们受外界的影响的重要性。还有他的五十步与百步之喻、日攘其邻之鸡之喻、鱼和熊掌不可

8、兼得之喻、缘木求鱼之喻等,或两两相比而其理自显,或设为反诘而答案自明,或想象奇特发人深省。,句段点评,多维探究,结构图解,审美鉴赏,他的比喻,既贴切简明,用浅显简洁的语言说明复杂深刻的道理,又形象生动,于警策中具幽默之趣,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孟子中的许多妙喻因而成为成语,千百年来广为流传。 有时孟子用一些寓言故事来说明道理。 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句段点评,多维探究,结构图解,审美鉴赏,这个故事形象地说明了违背自然规律,人为地助长事物的危害性,至今仍有极强的现实意义。再如“齐人有一妻一妾”的故事,用乞食坟祭,却又以此冒充富贵,自夸于妻妾的“齐人”,来譬喻名利场中那些“求富贵利达者”。故事短小,但结构完整,情节生动,寥寥几笔,把奔走在官场、名场、利场中那些只知富贵名利、不顾人格、不知羞耻之徒虚伪猥琐、可鄙可笑的嘴脸,刻画得入木三分。其讽刺极为辛辣,具有浓烈的喜剧色彩,表现出了极高的艺术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