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大高考总复习历史(专题版):专题3 古代中国的思想、科技和传统文化 含解析.doc

上传人:流浪地球 文档编号:4342294 上传时间:2019-11-06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1.4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大高考总复习历史(专题版):专题3 古代中国的思想、科技和传统文化 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最新]大高考总复习历史(专题版):专题3 古代中国的思想、科技和传统文化 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最新]大高考总复习历史(专题版):专题3 古代中国的思想、科技和传统文化 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最新]大高考总复习历史(专题版):专题3 古代中国的思想、科技和传统文化 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最新]大高考总复习历史(专题版):专题3 古代中国的思想、科技和传统文化 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最新]大高考总复习历史(专题版):专题3 古代中国的思想、科技和传统文化 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大高考总复习历史(专题版):专题3 古代中国的思想、科技和传统文化 含解析.doc(1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2019学年度2020年编精选历史备考资料2019学年度专题3古代中国的思想、科技和传统文化考纲展示考点热度考纲解读考情趋势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1)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本专题主要讲述了儒家思想的形成、地位确立、成熟以及明清时期的批判与发展。春秋战国时期是儒家思想的形成时期,孔子、孟子、荀子的思想是考查的重点;汉代儒学确立了正统地位;宋明时期儒学发展到思辨化、理论化阶段,标志着儒学的成熟;明清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传统的儒学在批判中继承发展。学习时,一是要从宏观上把握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主流思想演变的基本线索。二是注意把古代思想家的主张放到具体的历史背景下分析评价。三是注意运用生

2、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辩证关系的观点来指导复习(2)古代中国,无论是科学技术,还是文学艺术,都曾走在世界的前列,取得过辉煌灿烂的成就,对周边国家乃至世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举世闻名的四大发明(造纸术、火药、印刷术、指南针)传入欧洲后,加快了西方向近代社会迈进的步伐。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发展受时代发展的影响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内容探究:在高考命题中,中国古代传统主流思想演变、书法艺术、科技成就仍是命题的重点,而且需要注意和政治制度、经济体制联合命题。古代文学一定要注意与当时经济的关系和时代特征,美术作品需注意派别和反映的现实问题,难度适中形式探究:本专题命题形式以选择题为主,尤其关注新情

3、境、新材料,非选择题多集中在古代思想演变方面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宋明理学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科技成就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文学成就京剧等剧种的产生和发展网络构建主线解读中国古代文化是世界文化宝库中最为辉煌灿烂的文化之一,思想、科技、文学、艺术全面繁荣,长期发展,经久不衰。1思想演变 古代中国思想上起先秦、下至明清,其核心是儒学产生、发展、成熟、批判继承的历史过程。春秋战国与明清之际,中国思想相对活跃,中间时期思想发展日趋僵化,具体历程如下:创立(孔子:仁、礼)发展(孟子:仁政、民贵君轻;荀子:礼法并施)完善独尊(董仲舒:天人感应、君权神授;汉武帝:独尊儒术)改造、成熟(儒道合一,理学、心学

4、)批判、新生(经世致用、工商皆本、反专制)。2科技成就古代中国以四大发明为代表的科技成就领先世界,对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3文学成就从先秦到明清,古代中国文学经历了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发展演变历程,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4艺术成就中国的书法和绘画艺术,独具东方神韵,是世界艺术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京剧是戏曲艺术的瑰宝,成为我国的国粹。第一关真题自测找差距1(2017全国卷24)下图是西周与战国两个时期相同文字的不同写法,反映出字形发生了变化,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文字的频繁使用B书写材料的不同C各国变法的实施D“书同文”的推行解析:西周时期,官府垄断学校

5、教育和学术文化,只有少量贵族才能接受教育,书写文字,而到了春秋战国,教育和学术逐渐下移,从“学在官府”发展到“学在民间”,会识字写字的人数大大增加,文字被更频繁地使用,而西周时期的文字比较繁琐,不适宜书写,因此文字逐渐简化,故A项正确;从西周到战国造纸术并未发明,文字的书写材料变化不大,基本上都是以竹简和丝帛为主,故B项错误;各国变法的重点是富国强兵,与这一变化的关系不大,故C项错误;秦朝建立后实行“书同文”,与材料时间“西周与战国”不符,故D项错误。答案:A2(2017海南卷2)“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下列各项中

6、,最接近这一说法的是()A其身正,不令而行;其不正,虽令不从B视天下犹一家,中国犹一人C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D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解析:材料强调通过格物致知达到“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进而“国治而后天下平”,治理好国家。A项强调“身正”,即统治者自我端正品行,才能“不令而行”,治理好国家,与材料说法最接近,故A项正确;B项呼吁人们以仁爱之心处理各种关系,与材料意思不符,故B项错误;C项强调做善事要从点滴做起,与材料意思不符,故C项错误;D项体现出忧君爱民思想,与材料意思不符,故D项错误。答案:A3(2017海南卷5)下图是我国出土的古

7、代杂剧砖雕图案。据此可知,元杂剧()A已经有明确的角色分工B演变为后来的京剧C以歌舞为主要艺术形式D基本取材于宫廷生活解析:图片中每个人物都有特定的服饰,扮演不同的角色,可见元杂剧已经有明确的角色分工,故A项正确;京剧主要是由汉剧和徽剧融合而来,与元杂剧无关,故B项错误;一人主唱、曲牌联套体的戏曲音乐,成为元杂剧的核心艺术形式,故C项错误;元杂剧取材于现实生活,不局限于宫廷生活,故D项错误。答案:A4(2016全国乙卷24)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汉代崇尚儒学,尊尚书等五部书为经典,记录孔子言论的论语却不在“五经”之中,对此合理的解释是()A“五经”为阐发孔子儒学思想而作B汉代儒学背离了孔子的

8、儒学思想C儒学思想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D儒学传统由于秦始皇焚书而断绝解析:本题考查了汉代儒学的相关内容。尚书等五经是孔子编订的典籍,而论语则是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所记录的孔子的言论,属于后人编订。汉代将尚书等五部书尊为经典主要是因为儒学在汉代成为正统思想,而儒学思想植根久远,五经是早期儒家思想的集中体现,论语是记载孔子言行的著作,因此论语不在五经之中,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C项。“五经”主要记载了古代的礼乐制度,不是阐发孔子的儒家思想,所以A项说法错误;汉代儒学是在孔子儒学思想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并没有背离,所以B项说法错误;焚书坑儒使儒家思想遭受重创,但并没有因此而断绝,从汉代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

9、即可得知,所以D项的说法错误。答案:C5.(2016全国甲卷24)如图为三国曹魏三体石经的残片,经文中的每个字均用先秦古文,小篆等三种字体刻写。这三种字体反映了()A当时统一文字的努力B汉字演变的历史过程C当时字体流行的实际情况D汉字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解析:首先材料给出的时间是三国时期,这个时期中国的文字已经趋于统一,秦始皇统一文字之后,小篆成为官方文字,后来产生了隶书、行书、楷书、草书等等都是由此演变而来,因此D选项说法错误。三体石经之所以写出三种文字是因为它为了体现汉字的发展过程,图片中显示出的文字是按照顺序的,这就体现出汉字的演变过程,因此选择B选项。A选项与当时的情况不符,当时的文字基

10、本统一,最流行的是楷体,其他的形式也存在。C选项材料体现不出,当时的流行情况并不能看出,当时最流行的是楷书,但是并没有从材料中体现。答案:B6(2016全国丙卷26)唐太宗对南朝后期竞相模仿萧子云书法的风气表示不屑,认为其“仅得成书,无丈夫之气”,只有王羲之的书法才“尽善尽美”,于是连西州(今吐鲁番)幼童习字的范本都是王羲之书帖。王羲之在中国书法史上地位的确立,是因为()A皇帝好恶决定社会对艺术的批判B王羲之的艺术成就不可超越C艺术水平与时代选择的共同作用D朝代更替影响艺术评判标准解析:社会对艺术的批判并不由皇帝好恶决定,而是由社会决定的,故A项错误;王羲之的艺术成就虽不可超越,但直到唐太宗时

11、期才正式确立了在中国书法史上的地位,说明艺术成就不是主要原因,故B项错误;王羲之的艺术成就极高,而且他的书风刚健有力并折中南北,适应了唐太宗时期统一帝国的需要,并且王羲之的书法受道教影响极大,也适应了唐代三教并行的政策,故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唐太宗推崇王羲之的书法,未体现“朝代更替”的作用,故D项错误。答案:C7(2016海南卷6)孟子发扬孔子开创的儒学,主张涵养“浩然之气”,倡导“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对后世影响极大。孟子这些言论所强调的是()A努力完善个人品德B坚持个人独特性格C勇于突破礼制束缚D敢于反抗专制暴政解析:“浩然之气”是一种个人的品质,并由此成为民族品德,故A

12、项正确;孟子儒学的思想“对后世影响极大”对推动民族品德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与“个人独特”不符,故B项错误;孟子的学说是在继承孔子学说的基础之上形成的,通过个人品德的修养来更好的维护社会秩序,故C项错误;修养“浩然之气”的主要目的是个人品德,其根本目的是维护统治,与反抗暴政不符,故D项错误。答案:A8(2016海南卷7)关羽因其忠义勇武,被世人称颂,至宋徽宗时被封为“忠惠公”,其后不断加封,到清代被封为“忠义神武关圣大帝”。这种现象反映了()A关羽的个人品德决定了民众崇拜的形成B历代皇帝的好恶决定着崇拜关羽的取向C对关羽的信仰符合官方意识形态的要求D民众的信仰不断推高关羽“神”的地位解析:民众崇

13、拜的形成与民众自身的利益和政府的提倡有关系,不完全是英雄个人的品德决定,故A项错误;由“因其忠义勇武,被世人称颂”,被世人称颂是其前提条件,不仅仅只有皇帝个人的好恶,故B项错误;关羽因为忠勇被人称颂,符合理学宣扬的封建社会的价值观,因而被统治者所加封,故C项正确;官府的造神运动最根本是维护统治的需要,与民众的信仰不符,故D项错误。答案:C9(2015全国卷24)古代儒家学者批评现实政治,往往称颂夏、商、周“三代”之美,甚至希望君主像尧、舜一样圣明。这表明了儒者()A不能适应现实政治B反对进行社会变革C理想化的政治诉求D以复古为政治目标解析:儒学是中国古代主流文化,是符合现实政治需要的正统思想,

14、故A项错误;材料中体现不出儒学家反对社会变革,故B项错误;从“称颂夏、商、周三代之美,甚至希望君主像尧、舜一样圣明”,可知儒学家要求统治者向古代圣贤一样以完美的道德治国,体现的是一种理想化的政治要求,故C项正确;儒者称颂 “三代”之美,希望君主像尧、舜一样圣明,是希望统治者实现仁政、德治,实现儒学的治国理念,不是希望恢复先代的政治制度,故D项错误。答案:C10(2014全国卷25)秦朝法律规定,私拿养子财物以偷盗罪论处,私拿亲子财物无罪;西晋时规定,私拿养子财物同样无罪。这一变化表明,西晋时()A养子亲子权利相同B血缘亲情逐渐淡化C宗族利益受到保护D儒家伦理得到强化解析:通过法律规定的变化,由

15、有血缘关系的儿子,延伸到无血缘关系的儿子,父亲可以处置儿子和养子的财物,体现了父权的强化,这是孝道的体现,说明儒家伦理道德日渐蔓延。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父为子纲”,是儒家伦理观的重要内容和表现。故选D项。答案:D11(2014全国卷25)唐高祖李渊自认为是老子后裔,规定老子地位在孔子之上,佛教位居第三;武则天时明令佛教位在道教之上;后来唐武宗又大规模地“灭佛”。这反映出唐代()A皇帝的好恶决定宗教兴亡B道教的社会影响最大C儒学的政治地位最为稳固D佛教的社会基础薄弱解析:“决定宗教兴亡”表述过于绝对,唐武宗大规模地“灭佛”之后,佛教并没有走向消亡,故A项错误;道教的社会影响最大不符合“武则天时明

16、令佛教位在道教之上”,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统治者对佛道思想的态度的变化,再结合汉代以后儒学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可得出唐代儒学的政治地位最为稳固,故C项正确;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思想广泛传播,故D项错误。答案:C第二关知识重构理考点考点一中国古代主流思想的演变一、百家争鸣核心词:仁仁政无为而治法治兼爱尚贤1儒家(1)孔子:创立儒家学派,主张“仁”“克己复礼”。首创私学,主张“有教无类”,打破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2)孟子:主张实行“仁政”,提出“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在伦理观上主张“性本善”。(3)荀子:主张“仁义”和“王道”,提出“君舟民水”的著名论断,认为“人之性恶”。2道家(1

17、)老子:是道家学派创始人,认为世界的本原是“道”,主张“无为而治”,希望回到小国寡民状态。(2)庄子:把世间万物都看作是相对的,认为放弃差别观念就能获得精神上的自由。3法家:韩非子:法家学派的集大成者,主张以法治国,实行君主专制,倡导及时变法革新。4墨家:墨子:“兼爱”“非攻”“尚贤”“节俭”。轻巧识记春秋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思想的异同儒家主要思想家孔子孟子荀子同仁的思想爱人仁政仁义民本思想为政以德民贵君轻君舟民水异人性论性相近性善论性恶论1(2017天门、仙桃、潜江模拟)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辑录。该书以语录体的形式,汇辑了孔子关于政治、文化、历史、人生、哲学、宗教等问题的观点。论语的问

18、世表明()A儒学形成哲理化、思辨化的理论体系B儒家思想具有社会教化的功能C儒家思想已成为中央集权的理论基础D儒学成为中华民族的主流思想解析:宋明理学的形成表明儒学形成哲理化、思辨化的理论体系,故A项错误;论语中“关于政治、文化、历史、人生、哲学、宗教等问题的观点”的记载,反映儒家思想具有社会教化的功能,故B项正确;“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辑录”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中央集权形成于秦朝时期,故C项错误;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学成为中华民族的主流思想,故D项错误。答案:B2(2017南京摸底)战国时期,针对当时的社会动荡,某学派提出:“仁人之事者,必务求兴天下之利,除天

19、下之害。然当今之时,天下之害,孰为大?曰:若大国之攻小国也,大家之乱小家也;强之劫弱,众之暴寡,诈之谋愚,贵之敖贱,此天下之害也。”该思想属于()A儒家B墨家C道家D法家解析:该思想反对“大国之攻小国”,主张非攻;反对“强之劫弱,众之暴寡,诈之谋愚,贵之敖贱”,主张兼爱。儒家的仁爱是有差别的爱,不同于无差别的兼爱,故A项错误;材料观点符合墨家主张,故B项正确;道家主张无为而治,不符合“必务求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的有为思想,故C项错误;法家支持“大国之攻小国”的兼并战争,故D项错误。答案:B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核心词:天人感应君权神授大一统三纲五常1形成董仲舒吸收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

20、思想并加以改造,形成了新的儒学体系。2内容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宣扬“君权神授”;一些主张就是后来的“三纲五常”。3儒学成为正统(1)汉武帝:起用很多儒学家参与国家大政。(2)儒家经典成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规定了儒家“五经”,自此,教育为儒家所垄断。(3)兴办太学和郡县学校。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逐渐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轻巧识记董仲舒的新儒学内容目的“春秋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加强中央集权“天人感应”“天人合一”“君权神授”加强君主专制“三纲五常”伦理教化,巩固君权3(2017长春模拟)董仲舒说:“古之造文者,三画而连其中,谓之

21、王。三画者,天、地与人也;而连其中者,通其道也非王者,孰能当是。”据材料推断,董仲舒意在()A宣扬君权神授B解释天人感应C劝君主行仁政D强调教化民众解析:通过材料“三画者,天、地与人也;而连其中者,通其道也非王者,孰能当是”可以看出,董仲舒认为君主承天而立,是天人之间的负责人,是神化君主的目的,故A项正确;材料中突出解释“王”的来源,没有直接解释天人感应,故B项错误;材料从源头对君主进行神化,没有涉及君主行政,故C项错误;材料通过对君主来源的神化来愚弄民众,神化君权,而不是教化民众,故D项错误。答案:A4(2017北京朝阳模拟)对下列材料理解合理的是()古有采诗之官,王者所以观风俗,知得失,自

22、考正也汉书艺文志古有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三百五篇史记孔子世家 秦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旨守、尉杂烧之汉汉武帝时诗被儒家奉为经典,始称诗经,成为五经之一A西周以诗为考查官员政绩的依据B孔子整理诗的目的是为“复礼”C儒学思想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D儒学传统由于秦始皇焚书而断绝解析:王通过诗来判断治理得失,自我纠正,而非用诗来考查官员政绩,故A项错误;根据“可施于礼义”可知孔子整理诗的目的是为“复礼”,但只能解释材料的部分信息,故B项错误;被奉为儒家经典的“诗”在孔子之前就已经出现,说明儒家思想渊源悠久,故C项正确;秦始皇虽焚书,儒家传统并未断绝,汉代儒学成为正

23、统,故D项错误。答案:C三、宋明理学核心词:存天理,灭人欲格物致知知行合一1程朱理学(1)形成:北宋时,儒家学者融合了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形成新儒学体系“理学”。(2)代表:北宋时期的程颢、程颐兄弟和南宋时期的朱熹,朱熹是理学集大成者。(3)主张: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存天理,灭人欲”“格物致知”等。(4)影响:有力地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扼杀了人性。朱熹的学术思想还传播到日本、朝鲜乃至欧洲。2陆王心学(1)陆九渊:南宋理学家,认为“心”是宇宙万物的本原,创立“心学”。(2)王阳明:明朝心学的集大成者。吸取佛教思想,宣扬“心外无理”,提出“致良知”和“知行合一”的学说。名师点拨利用图表记忆

24、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5(2017黄冈质检)程朱理学认为,“人欲”是超出维持人之生命的欲求和违背礼仪规范的行为,与“天理”对立;并进而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如此看来,“存天理,灭人欲”()A特别注意提升人的个人修养B完全否定了人类的自然欲求C包含了一定程度的理性思考D以道德的名义维护专制统治解析:“存天理,灭人欲”注意提升人的个人修养是为了维护儒家的道德伦理和等级秩序,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灭人欲”肯定维持人的生命的基本欲求而不是完全否定,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对“人欲”的定义得出“灭人欲”是指人的欲求不能超出维持人的生命的基本欲求,人的行为要遵守礼仪规范,包含了一定程度的理性思考,故C项正确;根

25、据前面分析结合所学得出“存天理,灭人欲”没有体现维护专制统治,故D项错误。答案:C6(2017洛阳模拟)针对程朱理学“存天理,灭人欲”的命题,王阳明提出了“天理即是人欲”的观点。相对于程朱理学而言,王阳明更()A注重道德培养B强调主体意识C认同先秦儒学D追求民主自由解析:宋明理学本身都注重人的道德修养,故A项错误;程朱理学属客观唯心主义,强调外在的天理,陆王心学属于主观唯心主义,更强调内心的自省,故B项正确;宋明理学是继承汉代新儒学,并融合佛道思想而来,先秦儒学仅是宋明理学的源头而已,故C项错误;两者都主张道德对自身的约束,故D项错误。答案:B四、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核心词:反对专制工商皆本经世

26、致用1背景(1)政治:封建专制统治空前强化,社会矛盾尖锐。(2)经济:工商业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2概况(1)李贽:离经叛道,自称为异端,指出孔子不是天生圣人,批判理学家“存天理,灭人欲”的思想。(2)黄宗羲:揭露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他抨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有利于以后反专制斗争。(3)顾炎武:倡导经世致用,写成巨著天下郡国利病书,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开一代朴实学风的先河。(4)王夫之:继承发展以往唯物思想,还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这对启示近代人们的思维方法有划时代的意义。3意义:对传统儒学的批判继承,促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轻

27、巧识记明清之际的儒学家对传统儒学的批判与继承批判唯心主义君主专制空谈义理存天理,灭人欲主张唯物主义反对君主专制经世致用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继承民本思想;仁义道德;探索精神和倡导社会责任感7(2017吉林模拟)有人说:“妇女见识短,不堪学道。”李贽驳斥说:“人们的见识是由人们所处的环境决定的,并不是先天带来的。”他歌颂卓文君和司马相如恋爱的故事。这反映出李贽()A批判封建礼教B批判儒家思想C反对君主专制D重视传统观念解析:材料中体现了李贽主张妇女解放,倡导男女平等的思想,体现了对封建儒家伦理纲常的否定,故A项正确;李贽批判的是被理学僵化的儒家的思想,并不是批判儒家思想,故B项错误;材料中侧重描

28、述的是儒家的伦理,不是君主专制,故C项错误;材料中李贽认为“人们的见识是由人们所处的环境决定的,并不是先天带来的”可见主张与时俱进,不是重视传统,故D项错误。答案:A8(2017浙江名校联考)史学家陈旭麓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写到:“封建社会的长期性可以说:代代相承,变化微渐。但是,在明清之际,中国社会一度出现过比较明显的转变迹象。”下列思想中属于材料中所说的“转变迹象”的是()A“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B“宇宙即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C“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D“孔教与共和存其一必废其一”解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战国时期孟子的民本思想,故A项错误;“宇宙即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

29、”是南宋时期陆九渊的心学主张,故B项错误;“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是明末清初黄宗羲反对君主专制的主张,符合题意,故C项正确;“孔教与共和存其一必废其一”是新文化运动期间,陈独秀提倡民主,反对孔教的主张,故D项错误。答案:C考点二古代科技与文学艺术一、古代中国的科技核心词:四大发明星表本草纲目农学1四大发明(1)造纸术:西汉时发明植物纤维纸。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制成能书写的纤维纸。(2)印刷术:隋唐之际,出现了雕版印刷术。11世纪中叶,北宋毕升发明了(泥)活字印刷术。(3)火药:唐代发明了火药。唐末,火药已用于战争。传入欧洲加速了其封建制度的解体。(4)指南针:战国时期发明了指南仪器司南。北

30、宋时发明了指南针,并应用于航海。13世纪传入西欧,为西欧开辟新航路、进行殖民扩张提供了条件。2天文学成就(1)战国的石氏星表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星表。(2)元代郭守敬制成了新型浑仪“简仪”。3四部农书(1)西汉氾胜之的氾胜之书。(2)北朝贾思勰编写了齐民要术。(3)元代王祯编写了农书。(4)明代徐光启编写了农政全书。4医学名著(1)黄帝内经奠定了中医学理论的基础。(2)张仲景撰写了伤寒杂病论,他被后世称为“医圣”。(3)明代李时珍编写了“东方药物巨典”本草纲目。1617世纪,中西方科技发展呈现明显差异的原因(1)经济上:中国依然是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而西方资本主义已经产生并有了较大发展。(2)

31、政治上:中国的君主专制空前强化,社会没有产生新的阶级力量;而西方的君主专制有所削弱,资产阶级已经产生且力量不断增强,并展开了反封建斗争。(3)思想文化上:中国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得到进一步的加强,思想界万马齐喑;而西方经过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资产阶级思想文化兴起,大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归纳总结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原因政治因素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中央集权国家政权的支持和组织经济因素农耕经济的高度繁荣民族关系民族融合,多民族的共同努力对外关系吸收外来先进科技成果文化因素科技成果的继承与发展个人因素科学家的努力9(2017洛阳模拟)宋代图书传播迅速,时人笔记或言“即日传播”,或云“家至户到”,

32、或曰“不日传都下”,或谓“落笔辄为人所传诵”,媲美置邮与传驿。此种现象出现的直接原因是()A雕版印刷业的发展B科举制度的适时改革C商品经济空前繁荣D重教兴学的文化氛围解析:图书传播速度快,与技术革新相关,唐宋之际雕版印刷术诞生并取得一定发展,故A项正确;科举制改革不会达到“落笔辄为人所传诵”的效果,故B项错误;同理,商品经济的发展与图书传播迅速不存在直接关联,故C项错误;重教兴学会推动文化的传播,但是“即日传播”“落笔辄为人所传诵”更多与技术相关,故D项错误。答案:A10(2017安阳调研)下图为我国古代科学家学科贡献分布示意图。据此可知,我国古代()A形成了完整的学科体系B传统科技居于主导地

33、位C科技居于世界领先地位D从事科技研究人员众多解析:我国古代的科技以天文、数学、农学为主,并未形成完整的学科体系,故A项错误;根据图表可以看出我国的天文、数学、农学等占据主导地位,而物理、化学等占的比例较小,说明我国古代的科技以传统科技为主,故B项正确;材料中未说明我国科技发展居于世界领先地位,故C项错误;材料中未涉及从事科技研究人员的多少,故D项错误。答案:B二、古代中国的文学核心词: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1先秦:诗经和楚辞是先秦文学最高水平的代表,分别开创现实主义、浪漫主义风格流派。2汉朝:汉赋是汉代文学的代表,特点是铺陈词藻、文采华丽。3唐朝:唐诗是唐朝文学的代表,代表人物有边

34、塞诗人王昌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现实主义诗人杜甫。4宋代:宋代的文学以词为代表,豪放派词人有苏轼和辛弃疾,婉约派词人有李清照和柳永,适应了市民阶层丰富生活的需要。5元代:到元代,散曲的创作进入繁荣阶段,与元杂剧一起,合称为元曲,散曲是元代兴起的新诗体,话本是元代的小说形式。元杂剧以关汉卿的窦娥冤为代表。6明清:章回体小说成为明清文学的主流,出现了四大奇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聊斋志异儒林外史等也很有影响;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崛起是兴盛原因。备考指南不同历史时期均有各具时代特色的文学成就,出现了不同的文学流派,逐渐走向通俗化、平民化;书画、戏曲艺术多姿多彩,是某一历史阶段社会政治、经济

35、和思想文化的反映,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复习备考时要归纳比较不同历史时期文学艺术的特点,探究文学艺术发展与社会政治、经济之间的内在联系。11(2017河南天一大联考)据史记记载:到春秋晚期留存有诗歌3000多篇,后来孔子十取其一,整理成诗经,就剩下了305篇。对孔子“删诗”合理的解释是,这一时期的诗歌大多()A充满浪漫主义色彩B背离了传统的儒家思想观念C时间久远脱离现实D反映了未受教化的民众生活解析:这一时期的诗歌主要反映社会下层劳动群众的生活,是现实主义,故A项错误;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在其之前儒家思想观念尚未形成,故B项错误;孔子生活在春秋晚期,时间并不久远,故C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36、,这一时期的诗歌大多是民间歌谣,反映社会下层劳动群众的生活,内容比较庞杂,与孔子的核心思想不符,因此要使其成为儒家经典就必须要删改部分内容,故D项正确。答案:D12(2017滨州模拟)关羽故事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已经在民间流传,但基本忠于历史原貌。宋代正一派道士编造关公战蚩尤的故事,关羽成了道教的财神。明代时三国演义不断传播,关羽的忠义勇武精神得到人们追捧。关羽故事的流传()A还原了历史的细节,增加历史的真实B传播了道教的观念,反映思想的进步C丰富了正统史学观,扩充历史的内涵D折射了市民价值观,影响百姓的行为解析:文学作品可反映当时人们的生活、想法及观念等,对于社会历史的研究有所助益,但是作品内容

37、有虚构之处,故A项错误;据材料“宋代正一派道士编造关公战蚩尤的故事,关羽成了道教的财神。明代时三国演义不断传播,关羽的忠义勇武精神得到人们追捧”可知关羽故事的流传传播了道教的观念,反映思想的进步是错误的,故B项错误;文学作品有一定的历史价值但需考证,故C项错误;据材料可知关羽故事的流传折射了市民价值观,影响百姓的行为,故D项正确。答案:D三、古代中国的艺术核心词:汉字与书法文人画与风俗画京剧1汉字、书法(1)汉字基本脉络:原始的刻画符号甲骨文、金文小篆(秦朝时)隶书(始于秦,流行于汉)楷书、草书、行书。演变趋势:由繁到简,字形字体逐步规范化、稳定化。(2)书法发展脉络:楷书始于东汉,魏晋完善,

38、唐代步入盛世;草书起源于汉初,成熟于东晋;行书东汉至西晋书体完全成熟。阶段特点:秦篆汉隶魏晋发展成为自觉的书法艺术隋唐风格多样宋四家追求个性,忽略法度明代平民化、世俗化、个性化。2中国的绘画(1)起源:新石器时代战国两汉:帛画;魏晋:文人画出现;唐:雍容华贵;宋元:文人山水画,独立画种,注重意境;明清:风格奇特。(2)民间绘画:北宋清明上河图;明清木刻版画、年画、剪纸画、布贴画。3京剧(1)乾隆年间徽班进京。(2)形成道光年间。徽剧和汉剧融合,兼收昆曲、秦腔等民间曲调的唱腔、剧目和表演方式。(3)发展同治、光绪年间。京剧走向成熟,出现“同光十三绝”。(4)走向世界民国年间,京剧走向世界,成为国

39、粹。影响宋元时期文化发展变化的因素政治中央集权的加强宋元时期,理学兴起,并逐步成为官方哲学,适应了中央集权政治发展的需要知识分子的社会地位宋朝知识分子地位较高,促进了宋朝文化的全面繁荣;元朝知识分子地位较低,促进了元曲的形成与繁荣国家的分裂和统一宋朝国家分裂,两宋文学家多忧世之作,影响了两宋诗歌、词赋的创作风格经济商品经济的发展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市民阶层队伍的扩大,适应市民阶层文化生活的需要科技印刷术的发展印刷术的发展推动了文化的普及和传播13(2017河南名校对抗)乾隆帝酷爱书法,于卧室边专置一间小暖阁,用以珍藏代表中国书法艺术最高水平之名贴王羲之快雪时晴帖、王献之中秋帖、王询伯远帖,此三

40、帖被后人称为“三希帖”(参下图),下列对“三希帖”书体特征的分析,最准确的是()A圆劲均匀,粗细一致,形式奇古B疏密得体,收放结合,浓淡相融C笔画详备,形体方正,规矩整齐D结构简省,勾连不断,纵任奔逸解析:“三希帖”书体的字体应属于行书。圆劲均匀,粗细一致,形式奇古是篆书的特征,故A项错误;疏密得体,收放结合,浓淡相融是行书的特征,故B项正确;笔画详备,形体方正,规矩整齐是楷书的特征,故C项错误;结构简省,勾连不断,纵任奔逸是草书的特征,故D项错误。答案:B14(2017长沙月考)下图为明朝画家仇英的清明上河图局部,描绘了当时苏州的社会生活场景。这幅画有助于我们()A看到当时摔跤运动的发展B了

41、解明朝的风俗与服饰C发现四轮驱动车的原型D认识宋代风俗画的特点解析:根据题意,清明上河图的局部反映的是苏州的社会生活方方面面,A、C、D三项均不全面,故B项正确。答案:B第三关自我排查辨疑难1孟子提倡的“仁政”与孔子提倡的“仁”相同。()提示:孔子的“仁”是道德伦理观念,其基本精神是“爱人”,所谓“仁者爱人”。孟子发展了孔子“仁”的思想,主张实行“仁政”。孟子主张的“仁政”是一种包括思想、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施政纲领。“仁政”的基本精神也是对人民有深切的同情和爱心。2孔子思想在春秋战国时期深受统治者重视。()提示:孔子的“仁”、“以德治国”等主张,满足不了当时统治者进行兼并战争的需要。

42、在当时“礼崩乐坏”的情况下,孔子主张“克己复礼”,实际上违背了当时向封建社会转变的历史潮流。所以孔子的主张在当时不可能被统治者重视。3董仲舒新儒学是对先秦儒学的继承与发展。()提示:董仲舒在继承先秦儒学中的“仁”“礼”“仁政”“民本”等思想的同时,吸收了其他学派的思想,对先秦儒学加以发展,以适应汉武帝时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需要。4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与秦始皇“焚书坑儒”本质不同。()提示: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与秦始皇“焚书坑儒”虽然在形式上有很大区别,特别是对待儒家思想的态度截然相反。但两者都是为了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而采取的措施,本质上都是文化专制政策。5“三教合一”就是指

43、儒家思想、道教和佛教三者融合为一种思想流派。()提示:“三教合一”是指儒家思想、道教和佛教三者互相借鉴吸收,但并不是三者合为一个思想流派。6明清之际最能体现时代潮流的进步思想是“经世致用”。()提示:明清之际,发展资本主义是时代潮流的根本推动因素,故最能反映这一潮流的思想是“工商皆本”。7黄宗羲等人反对君主专制,针对的仅仅是君主的某些行为,并不是针对君主制度,也不意味着他们倡导民主法制政体。()提示:略8四大发明中最早的发明是造纸术。()提示:造纸术是汉代发明的,而指南针起源于战国的司南,早于造纸术的发明。9推动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发展的主要因素是城市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的扩大。()提示:略10从汉赋、唐诗、宋词、明清小说等主流文学表达形式的变化看,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趋势是逐渐平民化。()提示:略11中国古代小说不仅仅包含明清小说。明清之前已经有了唐代的传奇、宋代的话本,明清时期是小说创作的繁盛时期,出现了清明上河图等著名的小说作品。()提示:清明上河图为宋代风俗画代表,而非明清小说作品。12甲骨文是我国最早的文字。()提示:甲骨文只是我国目前已知最早的比较成熟的文字,但不是我国最早的文字。13中国古代绘画与西方绘画一样注重写实。()提示:西方绘画注重写实,但中国古代绘画注重意境,强调“得意忘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