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福建省高三历史(岳麓版)复习纲要:专题十二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含解析.doc

上传人:流浪地球 文档编号:4342419 上传时间:2019-11-0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福建省高三历史(岳麓版)复习纲要:专题十二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最新]福建省高三历史(岳麓版)复习纲要:专题十二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最新]福建省高三历史(岳麓版)复习纲要:专题十二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最新]福建省高三历史(岳麓版)复习纲要:专题十二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福建省高三历史(岳麓版)复习纲要:专题十二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含解析.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2019学年度2020年编精选历史备考资料2019学年度高三历史复习纲要专题十二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一、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1、物质生活变化表现(1)衣:近代:男子:鸦片战争后,西装传入中国。辛亥革命以后,孙中山结合中西样式设计中山装。女子:新式旗袍现代: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山装和以列宁装、连衣裙为特征的苏式服装为人们的普遍选择。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末,绿军装和“干部服”盛行。改革开放以来,服装颜色变为五彩缤纷,从单一款式走向多样化。(2)食:鸦片战争后,在通商口岸和一些大城市里开始出现西餐馆,吃西餐成为有钱人的一种时尚。(3)住:随着中国开设通商口岸越来越多,在中国沿海和内地的大城市

2、,设立了外国人的使、领馆区。西方建筑样式在中国传统民居中引人注目,一些官员和商人也建起欧式洋房或中西合璧的豪宅。(4)行:出现近代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如轮船、火车、电车、汽车、飞机等;电报、电话等。2、社会风俗变化:(1)婚俗:清末民初,受过新思潮影响的青年男女开始反对包办婚姻,主张婚姻自由。新中国成立后,恋爱自由,婚姻自主成为一种时尚。(2)丧俗:19世纪末20世纪初,趋于简化;出现带有西方色彩的新式丧礼,一些城市建立了殡仪馆和公募;新中国成立后,殡葬由土葬开始向火葬改革。(3)戊戌变法时的维新派,主张“断发易服”“废止缠足”。辛亥革命前后,“断发易服”具有了反清革命的色彩。中华民国成立后,

3、政府颁布剪辫易服、废止缠足等法令;(4)辛亥革命后,中国的社交礼仪,逐渐采用西方的握手、鞠躬,以取代等级分明的跪拜礼。在称呼上,逐步采用平等的“先生”“同志”,代替了“老爷”“大人”等称谓。(5)民国政府还颁布法令,用通行的公历来代替中国传统历法,并增添了国庆、元旦等新节日。(注意与大城市相反,近代中国的广大农村仍处在落后、封闭的状态。传统的风俗习惯,在农村坚若磐石地沿袭下来。)3、近代社会物质生活与社会习俗风尚变迁的原因由于近代西方文明的传入;近代资本主义工商业经济发展的结果;受到近代民主思潮的影响;受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重大社会变革的推动等。二、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一)变化趋势:

4、1、牵引动力由人力、畜力向机械动力的演进,是交通近代化的趋势。2、轿子、马车、帆船等传统的交通工具,逐渐被人力车、汽车、火车、轮船、飞机等新式交通工具所取代。(二)主要发展历程1、近代以来铁路、公路的建设(1)铁路建设19世纪70年代,外国商人擅自修筑从吴淞口到上海的淞沪铁路,不久就被拆除。1881年,清政府修筑从唐山到胥各庄的唐胥铁路,这是中国人修筑的第一条铁路。1909年完工的京张铁路是中国人自行设计和建造的第一条铁路。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先后建成宝成、兰新等铁路,加强了内地与西北、西南地区的沟通。20世纪90年代,国家更投入巨额资金,加快铁路建设。如2006年,青藏铁路全线通车。(2)公路

5、建设20世纪初,汽车开始出现在上海等大城市,成为权贵、富绅的代步工具。民国时期陆续修建了一些公路,但由于当时政治腐败、民生凋敝,加上汽车和油料几乎全部依赖进口,公路交通发展受到很大限制。直到1949年,各大城市的公共交通尚不发达,人们出行大多依赖人力车、畜力车或自行车,甚至靠步行。新中国成立以后,建起汽车制造厂,公路运输也获得较快发展。全国建立起比较密集的公路网。不过,20世纪90年代以前,自行车仍是市民的主要代步工具,因而中国有“自行车大国”之称。2、城市公共交通(第一个):(1)有轨电车:1906年,天津(2)公共汽车:1924年,上海(3)地铁:1969年,北京(4)磁悬浮列车专线:20

6、03年,上海(世界上第一个商业化运营的)3、水运与航空(1)水运:鸦片战争后,轮船进入中国,西方列强纷纷在中国设立轮船公司,控制中国水上运输。1865年,中国建成自行设计的第一艘轮船;1872年,洋务派创办上海轮船招商局(中国最早的航运企业),打破了列强在中国的垄断局面。后来,各大口岸相继涌现出一批轮船公司,推动了中国水上交通业的近代化进程。(2)航空:1909年,旅美华侨冯如制成中国第一架飞机,标志着中国航空事业的开始。1920年,中国首条空中航线北京至天津航线开通,中国民航拉开了序幕。4、中国通讯工具的变迁(1)有线电报:1877年,福建巡抚丁日昌在台湾架设电报线,成为中国人自办有线电报的

7、开始;(2)无线电报:1906年创设;1932年底开设国际无线电报业务(3)电话:1882年,外国开始在上海设立电话公司。20世纪初,清政府在南京开办第一个电话局,开通第一部市内电话。4、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1)交通通讯事业的发展有赖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又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与信息的传递;(2)加速了城市化进程;(3)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三、大众传媒的发展1、近代以来具有代表性的报刊及其对中国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1)近代不同时期具有代表性的报刊:1873年在汉口出版的昭文新报开创了近代中国人办报的先例。维新运动中中外纪闻时务报、辛亥革命时期的民报、新文化

8、运动时期新青年。(2)对中国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成为宣传改良、革命、民主与科学的武器,发挥着制造舆论、唤醒民众的重大启蒙作用。2、影视事业发展的标志性事件1895年,电影诞生于法国巴黎。1896年,电影开始传入中国上海。1905年中国人自拍的第一部电影京剧定军山,标志中国电影事业的诞生。1931年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拍摄成功。1935年渔光曲在莫斯科电影节上获奖,这是中国第一部在国际上获奖的影片。1958年5月1日,北京电视台开始试播,这是中国第一家电视台,标志中国电视业的诞生。3、互联网的兴起(1)互联网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末,90年代以后随着个人电脑的普及而风靡全球。1993年,中国正式接入互联网。仅仅过了几年,中国上网用户急剧增加。(2)互联网同报纸、广播和电视等媒介一样,具有迅速传播信息的功能,因此,被称为“第四媒介”。网络媒介可以集文字、图像、声音于一体,还能模拟三维动态效果,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3)互联网可以高度互动,双向传受,传者与受者之间可以通过电子邮件、聊天室等方式及时沟通,人们还可以上网参与讨论,随时发表自己的意见。互联网使人们的生活更加快捷与方便。但互联网也存在着信任度与安全感较低、网络沉迷、垃圾信息泛滥等负面影响。互联网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改变着人们的生产、学习、娱乐方式,与日常生活的关系日益密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