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wd.关于明确城市规划区内集体土地违法建设查处执法主体的解释说明 随着新型城镇化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违法建设大量出现,引发诸多矛盾,加强违法建设的防控和查处刻不容缓,法律、法规将违法建设的处分权分别赋予了不同部门,由于执法的多因性,撤除工作的复杂性、艰巨性,导致或多或少的存在着相关执法部门争处分权或相互推诿的现象,严重影响了对违法建设的及时处置。正确确定违法建筑查处主体是合法、及时处理违法建设的前提。一、 存在的问题城市规划区内集体土地上的违章建筑是指在城市规划区内集体土地上村民为方便生产生活建设的违章建筑。主要表现为“城中村内的违章建筑。针对违章建筑撤除执法主体应若何认定是本文拟要解决的
2、问题。1、 执法主体确实定针对城市规划区内集体土地上的违章建筑的撤除执法主体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看法:一是应当由乡镇人民政府责令停顿建设并实施撤除。主要依据城乡规划法第65条和吉林省城乡规划条例第72条规定。二是应当由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顿建设并实施撤除。主要依据国土资源法第73条、第76条规定。三是应当由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责令停顿建设并实施撤除。主要依据城乡规划法第40条和第64条规定。四是应当由城市人民政府确定。主要依据吉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对长春市规划局答复意见的函(吉建函2013314号。2、 适用法律的问题 针对城市规划区内集体土地上的违章建筑的撤除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看法:一是
3、农用地上的违章建筑优先适用土地方面法律法规撤除,执法主体应为城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主要依据国土资源法第73条“对违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擅自将农用地改为建设用地的,限期撤除在非法转让的土地上新建的建筑物和其他设施,恢复土地原状,第76条规定“未经批准或者采取欺骗手段骗取批准,非法占用土地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退还非法占用的土地,对违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擅自将农用地改为建设用地的,限期撤除在非法占用的土地上新建的建筑物和其他设施,恢复土地原状二是对不属农业设施的违章建筑可以适用规划方面法律法规实施撤除。主要依据城乡规划法第64条规定“未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或者未按照建设工程规划许
4、可证的规定进展建设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责令停顿建设;尚可采取改正措施消除对规划实施的影响的,限期改正;无法采取改正措施消除影响的,限期撤除,第65条规定“在乡、村庄规划区内未依法取得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或者未按照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的规定进展建设的,由乡、镇人民政府责令停顿建设、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可以撤除。二、拟采取的对策从遇到的实际情况来看,个别乡镇撤销,改为街道办事处,导致城乡规划法第65条无法适用。根据“法无授权不可为的行政法 基本原则,不应作扩大解释,将撤销的乡镇人民政府的权力和义务直接转为街道办事处承受,一方面街道办事处并不具备执法主体资格,无法履行撤除权。另
5、一方面街道的上级机关-区政府也并不属于法律授权机关。只要把握“城市规划区、“集体土地这两个关键词就可以捋顺法律关系,明确执法主体。可以采取两种途径解决,均能做到事实清楚、理由充分、适用法律正确。1、由市政府指定土地主管部门根据城中村土地性质依据国土资源法履行撤除程序。2、由市政府指定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依据城乡规划法第40条、第64条依法履行撤除程序。应首先确定为“城市规划区应当根据城乡规划法第40条规定“在城市、镇规划区内进展建筑物、构筑物、道路、管线和其他工程建设的,建设单位或者个人应当向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确定的镇人民政府申请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6、第64条规定“未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或者未按照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规定进展建设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责令停顿建设;尚可采取改正措施消除对规划实施的影响的,限期改正;无法采取改正措施消除影响的,限期撤除。故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有权对城市规划区内集体土地违法建设进展撤除。 1、行政管辖和行政级别的变化。在城市化过程中,由于城市化速度快速推进,城市规划区范围逐步扩大,兼并了周边地区大量集体土地,从而出现了“城中村问题,主要表达在城市建成区内没有农民户口和农业用地,早已改成街道办事处、居委会城镇管理,撤消了乡、镇行政建制,已经没有农民集体财产和宅基地产权的地区,这类地区实际上等同于
7、城市内辖区,适用城乡规划法相关内容。可以采用成片改造危旧房的有关政策。 2、法律法规执法主体不明确。城乡规划法中规定乡镇人民政府责令停顿建设并实施撤除。但却没有规定如果乡镇撤销 3、 对于城乡规划法第65条和吉林省城乡规划条例第72条规定,应到由乡镇人民政府责令停顿建设并实施撤除。但从我市遇到的实际情况来看,个别乡镇撤销,改为街道办事处,属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管辖,而开发区政府本身不属于派出机关,街道办事处不具备执法主体资格,故存在城市规划区内集体土地执法主体无法确定的问题。 三、解决对策应当根据城乡规划法第40条规定“在城市、镇规划区内进展建筑物、构筑物、道路、管线和其他工程建设的,建设
8、单位或者个人应当向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确定的镇人民政府申请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第64条规定“未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或者未按照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规定进展建设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责令停顿建设;尚可采取改正措施消除对规划实施的影响的,限期改正;无法采取改正措施消除影响的,限期撤除。故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有权对城市规划区内集体土地违法建设进展撤除。农用地上的违章建筑优先适用土地方面法律法规撤除,执法主体应为城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国土资源法第73条“对违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擅自将农用地改为建设用地的,限期撤除在非法转让的土地上新建的
9、建筑物和其他设施,恢复土地原状,对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没收在非法转让的土地上新建的建筑物和其他设施;可以并处分款,第76条规定“未经批准或者采取欺骗手段骗取批准,非法占用土地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退还非法占用的土地,对违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擅自将农用地改为建设用地的,限期撤除在非法占用的土地上新建的建筑物和其他设施,恢复土地原状对不属农业设施的违章建筑可以适用规划方面法律法规实施撤除。根据城乡规划法第65条“在乡、村庄规划区内未依法取得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或者未按照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的规定进展建设的,由乡、镇人民政府责令停顿建设、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可以撤除。吉林省城乡
10、规划条例第72条“在乡、村庄规划区内未依法取得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或者未按照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的规定进展建设的,由乡、镇人民政府责令停顿建设、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可以撤除。土地法对非法占用土地和改变土地用途的违法行为的查处均有明确规定;根据法律适用原则的规定,非法占用土地和改变土地用途的,优先适用土地方面的法律法规;在农用地上建设的农业设施并未改变土地用途和原有规划性质,不能认定无法采取措施消除对规划实施的影响,也就不能适用规划方面法律法规,只能由土地主管部门适用土地方面的法律法规进展标准。建设用地和宅基地上的违章建筑均可适用规划方面法律法规撤除。但是,属非法占用土地和改变土地用途的,应优先适用土地方面法律法规撤除。近年来存在的问题:城市规划区内集体土地违法建设查处主体应当是谁2、规划局是否有权力进展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