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语文版高一语文同步练习:《赤壁赋》含答案.docx

上传人:流浪地球 文档编号:4345755 上传时间:2019-11-06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7.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语文版高一语文同步练习:《赤壁赋》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最新]语文版高一语文同步练习:《赤壁赋》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最新]语文版高一语文同步练习:《赤壁赋》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最新]语文版高一语文同步练习:《赤壁赋》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最新]语文版高一语文同步练习:《赤壁赋》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最新]语文版高一语文同步练习:《赤壁赋》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语文版高一语文同步练习:《赤壁赋》含答案.docx(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精品精品资料精品精品资料 赤壁赋同步练习 【必做题】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壬戌(rn) 酾酒(sh) 嫠妇(l) 扁舟(bin)B扣舷(xun) 桂棹(zho) 愀然(qio) 渔樵(qio)C舳舻(zh) 枕藉(j) 更酌(zhu) 匏尊(po)D属客(zh) 星宿(xi) 江渚(zh) 窈窕(tio)2、下列各句中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举酒属客(属,通“嘱”,劝人饮酒)B.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音,同声相应,唱和)C.方其破荆州,下江陵(下,往下游走)D.山川相缪,郁乎苍苍(缪,缭,盘绕)3下列各项中通假字最多的一项是()A山川相缪举匏樽以相属浩浩乎如冯虚御

2、风B物各有主 而未尝往也 举酒属客C夙遭闵凶 杯盘狼籍 逝者如斯D知不可乎骤得 侣鱼虾而友麋鹿 哀吾生之须臾4对下列各句加点词活用情况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 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侣鱼虾而友麋鹿 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A不同,相同 B相同,相同 C相同,不同 D不同,相同 5下列各句中不含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A徘徊于斗牛之间 虽一毫而莫取B杯盘狼籍 如怨如慕C凌万顷之茫然 客亦知夫水与月乎D驾一叶之扁舟 可怜体无比6下列句子中和其他句子句式不同的一句是()A月出于东山之上 B酾酒临江C而今安在哉 D徘徊于斗牛之间7、写出各句中“而”的用法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侣鱼

3、虾而友糜鹿()耳得之而为声()下江陵,顺流而东也()8、名句名篇填空。(1)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_。驾一叶之扁舟,_。 (2)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_,_;_,_。 (3)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_;_,_,而又何羡乎 (4)!_,_。_,羡长江之无穷。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912题。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

4、,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9下列词语中加点词释义正确的一项是 ( )A.苏子愀然(容色改变的样子)正襟危坐(端正) B.下江陵(向下游到)顺流而东(向东进发) C.酾酒临江(斟酒)渔樵于江渚之上(江中小岛)D.驾一叶之扁舟小船)渺沧海之一粟(眼泪) 解析:B下,攻占;C渚,江中小洲;D渺,渺小得像。10对“之”字的意义和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 此非曹孟德之诗乎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固一世之雄也 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驾一叶之扁舟 渺沧海之一粟 哀吾生之须臾 羡长江之无穷 A/

5、B/ C/ D/ 11对这段文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这段文字用主客问答的方式来写。主客问答是赋的传统手法,一般说来,作者往往借客人的话从反面引出自己的思想感情。 B作者善于运用比喻的手法,将抽象而不易捉摸的感情和思想变化,写得具体可感,如“寄蜉蝣于天地”。 C这段文字将情、景、理有机结合,实质上是苏轼贬谪生活中苦闷心绪的流露,但从全文来看,苏轼并没有沉浸在这种苦闷之中。 D作者描绘了“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的景象,意在抒发自己急欲建功立业的豪情。12翻译句子。 (1)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译文:_ (2)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译文:_

6、【选做题】1、在赋体文章中,结构相似的上下两句,相同位置上的词语其意义或相同、或相反,这种现象叫做“对文”。注意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相互关系,请你从本文中再找出几例加以说明,并仔细品味句子的韵味。2、下面是后赤壁赋中的一段文字,仔细阅读,体会它与本文所描绘的景色有什么不同。 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于是携酒与鱼,复游

7、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3、说说课文是怎样将情、景、理结合在一起的。4、就感情线索而言,课文表现出作者“乐悲乐”的感情变化,具体说说作者的感情是怎样由乐入悲,又是怎样转悲为喜的。 赤壁赋同步练习 参考答案 【必做题】1【解析】 A“扁”读pin;B.“舷”读xin;C.“藉”读ji。【答案】 D 2 C3 【解析】A项中“缪”通“缭”,“属”通“嘱”,“冯”通“凭”;B项只有“属”通“嘱”;C项中“闵”通“悯”;D项无通假字。 【答案】A4解析:都是名词作动词,是名词意动用法,是名词作状语。 答案:C 5 【解析】A项中“虽”古义为即

8、使;C项中“茫然”的古义是模糊不清的样子,“知”为了解;D项中“可怜”古义是“可爱”。【答案】B6【答案】C7转折 并列 承接 修饰8 【答案】(1)侣鱼虾而友麋鹿举匏尊以相属 (2)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3)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4)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9 答案:A解析:B下,攻占;C渚,江中小洲;D渺,渺小得像。10解析:都是助词,的;主谓间取消独立性;助词,无义。 答案:C 11解析:流露的是不能像古人那样建功立业的苦闷。 答案:D12【答案】(1)何况我和你在江中的小洲上捕鱼打柴,以鱼虾为伴侣,以麋鹿为朋友。(2)本

9、是一时的豪杰,如今在哪里呢?【选做题】 1、在赋体文章中,结构相似的上下两句,相同位置上的词语其意义或相同、或相反,这种现象叫做“对文”。注意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相互关系,请你从本文中再找出几例加以说明,并仔细品味句子的韵味。“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结构相同,“横”和“接”都是动词,意义相近,都有宽阔、广远的意味。“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结构相似,“纵”和“凌”都有任意飘动的意味。“侣鱼虾而友麋鹿”,“侣”和“友”是近义词,都是名词用做动词。“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加点词语的意义是相反的,蜉蝣渺小,沧海博大;须臾短暂,无穷永恒。“耳得之而为声,目遇

10、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声色相对,无禁和不竭意思相近。韵味相同、相对或相反的词语和句子,构成形式和意义上的对举,起到对比、突出、强调的作用,读起来也音韵铿锵,琅琅上口。2、下面是后赤壁赋中的一段文字,仔细阅读,体会它与本文所描绘的景色有什么不同。 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

11、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 参考答案: 赋写景的主要句子是:前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后赋:“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前赋所写之景,限于舟中,字字初秋之色;后赋所写之景,多观于岸上,句句初冬之状。3、说说课文是怎样将情、景、理结合在一起的。 赤壁赋是一篇游记散文,但作者绝不是为了记游,而是重在抒情和说理。苏轼的高明之处在于他将抒情和说理都依托于景物描写,因景而生情,借物而喻理,写景、抒情、说理三者结合得非常紧密。文中

12、描绘清风、江水、明月的写景句是:“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文中抒情的部分,始终不离开这几处景物描写,这就是因景而生情。作者正是在看到江上的清风明月之后,产生了“遗世独立”之情:“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之情。文中说理部分也紧紧扣住这几处景物描写,用自然景物来隐喻哲理,阐发哲理。这就是借物而喻理。如第二段中“客”关于人生无常的议论,都离不开自然景物,“羡长江之无穷”一句扣住江水,“抱明月而长终”一句扣住明月,“托遗响于悲风”一句扣住清风。这几句表明了“客”虚无消极的人生观,它的内涵无不借助这一具体而实在的自然景物表

13、达出来。4、就感情线索而言,课文表现出作者“乐悲乐”的感情变化,具体说说作者的感情是怎样由乐入悲,又是怎样转悲为喜的。 本文以作者的感情变化为线索贯穿全文的内在线索,这就是:“于是饮酒乐甚”“托遗响于悲风”“客喜而笑”,也就是由乐而悲、由悲而喜,课文一开头便表现了一个诗情画意的境界,主客秋夜荡舟,把酒诵诗,如此良辰美景,作者油然而生飘飘欲仙之喜。 接下来顺转:由饮酒放歌的欢乐中伴入了悲凉的箫声。箫声起,悲意生。哀怨、爱慕、哭泣、申诉、潜龙舞、嫠妇泣,六个比喻,渲染了箫声的悲凉,主客触景生情,由欢乐转入悲哀。 写客人感慨人生短促无常的悲观情绪。作者在此借主客问答的形式抚今追昔,畅述对天地人生的感触。想到自己贬谪黄州,青春虚度,不禁悲从中来。以明月江水作比,完成了由悲转喜的过渡;世界万物和人生,都既有变的一面,又有不变的一面,从变的角度看,天地万物就连一眨眼的工夫都不能保持不变;从不变的角度看,万物和人类都是永久存在的,用不着羡慕长江的无穷和明月的永不增减,也用不着哀叹人生的短促,而应保持旷达乐观的态度。进而转悲为喜,主客开怀畅饮,兴尽入睡。最新精品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