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修版福建省高三历史(岳麓版)复习纲要:专题二十四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含解析.doc

上传人:螺丝刀 文档编号:4347823 上传时间:2019-11-0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修版福建省高三历史(岳麓版)复习纲要:专题二十四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精修版福建省高三历史(岳麓版)复习纲要:专题二十四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精修版福建省高三历史(岳麓版)复习纲要:专题二十四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精修版福建省高三历史(岳麓版)复习纲要:专题二十四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精修版福建省高三历史(岳麓版)复习纲要:专题二十四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修版福建省高三历史(岳麓版)复习纲要:专题二十四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含解析.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历史备考精品资料【精校版】高三历史复习纲要专题二十四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一、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1、雅尔塔体制二战后期,苏、美、英三大国首脑在雅尔塔等国际会议上,讨论了结束战争、处理战争遗留问题和战后和平等问题,达成若干协议。这些协议确立了以美、苏为主导的国际关系新体系,史称“雅尔塔体制”。它奠定了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框架。2、美国的“冷战”政策第二次世界大战极大地改变了世界主要国家政治力量的对比。二战后,西欧和日本衰落,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苏联的实力不断增强,社会主义国家在世界上的影响日益增大,引起了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的敌视。美苏两国在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上的矛盾也日

2、益加剧,苏联成为美国称霸世界的最大障碍。(1)实施“杜鲁门主义” (其实质是美国企图称霸世界。)1947年3月,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国会发表演说,提出要以“遏制共产主义”作为国家政治意识形态和对外政策的指导思想。这些政策和纲领后来被称为“杜鲁门主义”。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美苏“冷战”从此开始。(2)实施“马歇尔计划”1947年,为了帮助西欧恢复经济,美国开始实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的对欧洲经济援助计划,以扶持和控制西欧国家,把西欧纳入美国对苏联“冷战”的战略轨道。(3)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1949年,为了反对苏联和东欧国家,美、英等12个国家在华盛顿签订北大西洋公约,成立北大西洋组织,简称“北约”。

3、北约的建立是美国遏制苏联、称霸世界的一个重要行动,加剧了“冷战”。3、苏联采取的反击措施(1)成立“共产党与工人党情报局”(2)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以打破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世界对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封锁)(3)成立“华约”1955年,为了打破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孤立、封锁和威胁,为了稳定东欧,保障苏联的利益和安全,苏联领导成立华沙条约组织。简称“华约”北约和华约的建立,标志着以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局面的形成。4、“冷战”阴影下的国际关系(冷战的影响)(1)消极影响:“冷战”引发了美苏之间不断的军备竞赛,使世界长期不得安宁;从而加剧了世界的紧张局势,形成了全面“冷战”和局部热战交织的局面。

4、(2)积极影响:由于美苏双方势均力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有利于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相互借鉴,进行内部的调整与改革,推动了世界的整体发展;促进了不结盟运动的兴起,第三世界由此崛起。冷战具体表现有: 朝鲜的分裂:1948年8月朝鲜的南部建立了大韩民国,9月北部成立了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德国的分裂:1949年德国分裂成联邦德国和民主德国。1961年,民主德国政府为防止公民自由外流和西方势力入侵,沿西柏林四周筑起了一条由水泥墙,史称“柏林墙”。柏林墙的建立,成为德国分裂的象征。 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热战具体表现有: 朝鲜战争: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越过“三八线”

5、,侵略朝鲜,并向中朝边界推进。为了抗美授朝、保家卫国,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前线,与朝鲜军民把“联合同军”打回到“三八线”附近。1953年,美国被迫签订停战协定。越南战争1961年,美国发动越南战争,在越南军民的英勇抗击下,美军被迫于1973年撤出越南。二、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在美苏两极对峙格局背景下,随着欧共体的形成与扩大、日本崛起为世界经济大国、中国的振兴和不结盟运动的兴起等新兴力量的崛起,世界格局出现了多极化趋势。1、欧洲共同体的形成和扩大(1)西欧走向联合的原因或目的 出于欧洲稳定与自身发展的需要; 为了化解法德两国之间长达百年的宿仇;是为了摆脱美国的控制和来自苏联的威胁(2)欧共体形

6、成与发展的过程 1950年,法国外长舒曼提出西欧国家在一些具体经济领域内实现联合的计划,史称“舒曼计划”。 1951年,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卢森堡6国决定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 1958年,6国又成立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1967年,3个机构合并为欧洲共同体。 19731986年,欧共体经历三次扩大,英、爱尔兰、丹、希腊、西、葡先后加入欧共体。(3)性质:经济一体化组织(4)欧共体的影响对欧洲:有利于欧洲的稳定与发展,大大地增强了同美苏抗衡的实力对世界:有利于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如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西欧国家开始摆脱美国的控制,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从20世

7、纪70年代起,欧共体国家在一系列重大国际问题上采取了共同政策,对外尽量“用一个声音说话”,1975年成立欧洲议会,进一步加强了政治上的联合。在西方国家中,法国总统戴高乐首先向美国的领导地位发起挑战。他主张欧洲应是“欧洲人的欧洲”。主张欧洲联合起来,摆脱美国人的控制。)(1993年,欧洲联盟正式成立,取代了原来的欧共体,是一个政治经济一体化组织。)2、日本崛起为世界经济大国以及谋求政治大国地位的表现(1)战后日本经济发展的原因 战后日本政府进行民主改革,为经济恢复和发展奠定了基础;制定了合乎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并提出“贸易立国,出口第一”的口号;日本加强政府投资,重视教育。朝鲜战争与越南战争的刺

8、激;美国的援助等(2)日本经济发展的表现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日本经济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60年代末,日本经济跃居资本主义世界第二位。到20世纪80年代,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3)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的表现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实力的增强,日本开始谋求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独特作用。20世纪80年代,日本提出成为政治大国的目标,要求在国际事务中增加日本的发言权。3、中国的振兴1949年新中国成立并迅速走上社会主义道路。1971年,中国重返联合国,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1978年以来,实行改革开放,并取得巨大成功。国际地位日益提高,正在成为国际舞台上不可忽视的重要力

9、量。4、不结盟运动的兴起(1)背景及目的:二战后,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许多国家纷纷独立。为了摆脱美苏的控制和维护自身的独立(2)时间和开始标志:1961年,在南斯拉夫、印度、埃及三国领导人的推动下,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在南斯拉夫召开,不结盟运动正式兴起。(3)宗旨与原则:不结盟运动奉行独立自主和非集团的宗旨与原则。20世纪70年代开始,不结盟运动把反对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作为重要任务,同时,将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作为不结盟运动的行动纲领。(4)影响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标志着广大发展中国家所构成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国际政治舞台,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国际力量的对比,有力地冲击了战后国际关系

10、中的两极格局。三、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1、苏联解体与两极格局的瓦解(1)苏联解体经过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后对苏联实施改革。他先在经济领域改革,后来转向政治领域,戈尔巴乔夫以“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取代科学社会主义,提倡所谓“民主化”和“公开性”,使苏联改革走进了误区,并导致了苏联的解体。1991年8月,苏联发生“八一九”事件,改变了苏联国内政治力量的对比。苏共被排挤出政权,国家政权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1991年底,俄罗斯等11国领导人签署阿拉木图宣言,宣布成立“独联体”,同时宣布苏联完全解体。(2)原因:根本原因: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直接原因: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失败。外因:西方

11、国家和平演变 此外,“冷战”期间,美苏展开的军备竞赛,消耗了苏联国力,加剧了苏联国内的社会矛盾。(3)影响使世界形势出现了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的局面。国际恐怖主义也呈现泛滥趋势,对世界和平和地区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美国试图独霸全球,世界格局呈现出“一超多强”的局面,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2、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随着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两极对峙格局瓦解。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欧盟、日本、俄罗斯和中国等多个政治力量也在不断地发展壮大。世界格局呈现出“一超多强”的局面,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时至今日,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仍然只是一个发展趋势,它的最终形成将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3、多极化趋势加强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有利于国际关系的民主化;有利于充分发挥联合国的作用;有利于建立公平合理的世界政治、经济新秩序;有利于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和全球化趋势的发展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