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修版高考历史 第六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单元检测 6 含解析.doc

上传人:螺丝刀 文档编号:4347905 上传时间:2019-11-06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65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修版高考历史 第六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单元检测 6 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精修版高考历史 第六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单元检测 6 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精修版高考历史 第六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单元检测 6 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精修版高考历史 第六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单元检测 6 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精修版高考历史 第六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单元检测 6 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精修版高考历史 第六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单元检测 6 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修版高考历史 第六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单元检测 6 含解析.doc(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历史备考精品资料【精校版】单元检测提升一、选择题1(2017河南漯河名校联考)盛泽诗云:“吴越分歧处,青林远接树。水乡成一片,罗绮走中原人家勤耕作,机杼彻黄昏。”这反映出当时农村()A商品农业已相当发达B妇女成为小农经济的支柱C小农家庭生产呈现多样化D耕织结合是主要经营方式解析:选D。材料信息“人家勤耕作,机杼彻黄昏”反映了人们忙于耕地、纺织的情景,说明当地耕织结合的景象,故答案选D。材料无法体现商品农业的发展,也不能说明妇女成为生产支柱,耕织结合的特点没变,农村没有呈现生产的多样化,故其他三项错误。2(2017山东滨州联考)读下表,该表主要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科技成就(部分),以下对此解读正确

2、的是()时期内容备注春秋战国牛耕、铁农具都江堰、郑国渠测知二十四节气有利于安排农事秦汉耧车选种、育秧,提高播种效率提高产量的重要途径A.发明创新农业生产工具B注重总结推广农业经验C注重农时,改进耕作技术D精耕细作的模式形成发展解析:选D。材料反映的中国古代农业科技有创新农业生产工具、兴建水利工程、注重农时、总结推广农业经验,故A、B、C三项都不全面。综合表格中国古代农业科技成绩,可以判断其作用在于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体现的是精耕细作的生产模式。3(2016安徽宿州一模)据古代文献记载:秦汉时期铁犁牛耕技术虽有进步,但尚未普及,占主导地位的起土、翻土农具仍以锸、锄为主。导致此现象的原因主要是()A

3、耕牛的极度缺少B精耕细作的要C冶铁技术的落后 D小农经济的局限解析:选D。秦汉推行重农抑商政策,而且材料未体现耕牛缺少,故A项错误;精耕细作技术发展的基础是铁农具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与材料意思不符,故B项错误;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冶铁技术取得重大突破,故C项错误;小农经济的落后封闭,导致农具更新速度滞后,古代先进的科技成果,很难迅速转化为生产力,故D项正确。4唐朝史书记载:“诸非州县之所不得置市”。到了宋代,一些相当繁盛的草市广泛分布在乡村中,成为政府最基层的税收单位。两则材料表明()A“市”的发展是政府精心管理的结果B宋朝广大乡村开始出现很多草市C草市的发展经历了从违法到合法的过程D草市的税收

4、满足了政府开支的需要解析:选C。从材料中“诸非州县之所不得置市”,可知草市的发展不是政府精心管理的结果,故A项错误;草市出现于隋唐时期,“开始”与史实不符,故B项错误;从唐代州县以下不得设市到宋代草市成为政府最基层的税收单位,可知草市经历了由违法到合法的过程,故C项正确;材料中仅体现了草市是宋代基层税收单位,没有体现出草市税收满足了政府开支,故D项错误。5(2016河南洛阳质检)下图是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记载的花楼机,结构复杂而精密,专门织造精细的丝织品。但当时的手工业并没有向机器生产转变的迹象。对此,最合理的解释是()A手工业所需要的原料匮乏B明清时期手工业技术落后C生产革新缺乏足够的市场需求

5、推动D私营手工业受到官营手工业的压制解析:选C。明清时期农村商品经济发展程度较高,棉花种植面积广泛,为手工业提供必需的原料,故A项错误;花楼机的发明说明手工业技术已经相当发达,故B项错误;明清时期自然经济仍然处于主导地位,狭隘的市场空间无法推动手工业的技术革新,故C项正确;明清时期私营手工业的发展水平和规模已经超越了官营手工业,故D项错误。6(2016四川内江模拟)由于新疆的吐鲁番等地的雨量稀少、气候干燥,才使古代一些珍贵的丝织品遗物得到很好的保存。在不少七世纪中叶的墓葬中,也发现了纬锦。这能够说明()A中国丝织品通过丝绸之路大量向西方输出的盛况B中国的丝织品开始经过丝绸之路远销到地中海地区C

6、吐鲁番等地的棉纺织技术已经相当发达D商帮经营的丝绸已经远涉欧洲解析:选A。本题考查唐代丝绸之路。题目中显示的是唐代中国的丝织品经由丝绸之路向西方输出的情况,途经新疆地区,故A项正确;题目中没有显示出是输往地中海地区,故B项错误;纬锦属于丝织品,不是棉纺织品,故C项错误;商帮出现在明清时期,七世纪中叶时中国处于唐朝时期,故D项错误。7明朝各种商税如盐、茶、坑冶、酒、醋等依旧照征外,又增加了一些新的工商税种。例如,洪武、永乐年间,在南京和北京征收塌房税(政府建造的供商人贮藏货物的房屋,称塌房。商人贮货于此,需按规定纳税)。洪熙元年为了流通钞币(发行纸币)而开征的市肆门摊税,征税对象是以贩卖为主的蔬

7、果园、塌房、库房、店舍、受雇运货的骡马车等。对材料内容理解最准确的是()A明朝实行严苛的重农抑商政策B明朝国内的工商业十分发达C明朝开始实行重商主义政策D明朝海外贸易十分发达解析:选B。根据题干材料相关信息,本题实际上考查古代中国经济相关内容明代商品经济的发展。根据关键信息“各种商税”、“又增加了一些新的工商税种”、“市肆门摊税”等,分析、判断选项,可知:A项“重农”无从看出;C项“重商主义”,不符合史实;D项表述具有片面性,不符合史实;进一步可知,B项表述客观,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8(2017山东烟台联考)宋代“民聚不成县而有税课者,则为镇”;熙宁十年(1077年)县以下税收单位有1 01

8、3个,元丰末(1085年)有正式市镇1 871个; “发展众多,是人们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交换市场,是沟通城乡的桥梁。”材料集中表明宋代()A城市化不断发展 B行政区划不断调整C农村草市发展迅速 D财政收入大量增加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对宋朝商业和城市发展特点的理解能力。根据所学史实宋朝商业发展特点是夜市、草市、集镇;商品经济向农村区域扩展的表现是草市,结合题干达不到县治理的为镇。故选C。9(2017浙江五校高三第一次联考)“除文化上的成就外,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意义。”以下无法印证全球通史中这一观点的史实是()A“市井经纪之家夜市直至三更尽

9、,才五更又复开张”B“坊巷桥门及隐僻去处,俱是铺席买卖。”C“京师五方所聚,其乡各有会馆”D“蜀人利交子之轻便,一贯有卖一贯一百者”解析:选C。A项说的是夜市,唐后期已经出现,所以说法正确;B项说的是街市,宋朝时出现,所以说法正确;C项说的是会馆,是在商帮出现后才有的,是明朝时才有,故无法印证全球通史中观点,符合题意;而D项“交子”是宋朝出现,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10(2017福建漳州模拟)中国古代妇女择偶一般“悔做商人妇”,而到明清之际,江南等地出现了“宁肯嫁与商人”的现象。这一变化说明()A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传统社会结构解体B商品经济发展,传统观念发生变化C反封建思想产生,平等观念深入人

10、心D西学东渐,中国受到西方文明的冲击解析:选B。明清时期,伴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商人的地位逐渐提高,人们的思想观念也随之发生变化,由原来看不起商人,到明清时期妇女争做商人妇。故选B。11清人在论南洋事宜书中写道:“南洋末禁之先,闽广家给户足,鲜有在家饥寒窃劫为非之患。既禁之后,百货不通,民生自蹇。居者苦艺能之无用,使沿海居民,富者贫,贫者困,驱工商为游手,驱游手为盗贼耳!”材料意在说明海禁政策()A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B不利于农业手工业的发展C不利于工商业的发展D不利于民生和社会稳定解析:选D。据材料“既禁之后,百货不通,民生自蹇。居者苦艺能之无用,使沿海居民,富者贫,贫者困,驱工商为游手

11、,驱游手为盗贼耳!”,这反映了海禁政策实施后沿海地区民生和社会稳定都受到不利影响,故D项正确。资本主义萌芽需体现雇佣关系和生产规模问题,故A项排除;不利于农业手工业与民生贫困无关,故B项排除;工商业的发展与民生自蹇、游手盗贼无关,故C项排除。12(2017吉林实验中学模拟)有学者研究材料发现:宋代的商税率大致为3%,国家权力对商业的征税力度,比农业要低得多;清代商人出现亏损时,统治者常常要“优商”“恤商”。与之相比,统治者很少在农家收成下降时优恤农民。这表明()A古代统治者改变了重农抑商政策B商人地位逐渐超过其他社会阶层C宋以后国家商业税收超过农业税D古代对商业采取的政策较为灵活解析:选D。A

12、项表述,具有片面性,不符合史实,古代中国总体上一直奉行重农抑商政策;B项表述具有片面性,具有夸大嫌疑;C项没有依据,属于无关项。进一步可知,D项客观,符合史实和题意。故本题正确答案选D。二、非选择题13(2017山东潍坊调研)社会转型是一个复杂的社会变迁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两千多年前,中国经过春秋战国五百多年的混乱,完成了第一次文明转型,即“铁制农具小农经济君主官僚体制儒道法意识形态”的中国传统文明终于成型。潘岳中国发展面临着深重的危机与难逢的机遇材料二宋代是封建生产关系发生变化和转型的时期,立国之初就“田制不立”“不抑兼并”,使社会上形成了一种“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的趋势。与

13、土地制度的变化相适应,封建剥削方式也发生变化。同时,在官私手工业作坊中也普遍实行了有利于提高生产积极性的雇佣制度。新的社会经济关系使宋代商品经济得以迅速发展,以至于有人认为宋代发生了“商业革命”。中国古代商品经济发展概况材料三康乾盛世就如千年古国的回光返照,康乾之后,清代的中国江河日下,一日千里,逝者如斯。梁泉我们只有一个中国(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用史实说明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完成了第一次文明转型”。(2)据材料二,分析“宋代商品经济得以迅速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3)结合所学知识,论证材料三中的观点。解析:第(1)问,“铁制农具小农经济君主官僚体制儒道法意识形态”涵盖了春秋战国时期农

14、业生产力、生产关系、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方面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逐一阐述即可。第(2)问,据材料信息“田制不立”“不抑兼并”“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雇佣制度”“商业革命”等解答。第(3)问,据材料信息“康乾盛世就如千年古国的回光返照”“江河日下,一日千里”提取观点,加以论证,论证时注意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答案:(1)说明:铁器广泛应用于生产,促进了生产力发展;井田制瓦解,封建小农经济逐步确立;分封制崩溃,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产生;百家争鸣,构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2)因素:土地兼并严重,土地买卖频繁;租佃关系日益普遍化,佃农人身依附关系减弱;雇佣制度的实行,促进了手工业发展,也减轻

15、了对工匠的人身束缚。(3)观点:清朝前期盛世局面的背后已潜伏着危机。论证:封建经济虽然发展,但自然经济占主导,封闭落后;统治阶级实行重农抑商、闭关锁国政策;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君主专制强化,封建统治腐朽;程朱理学僵化。14(2017辽宁抚顺模拟)“史实”“史论”“史识”是构成史学的三要素,在历史学习中经常运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著名历史学家漆侠先生曾指出:“在两宋统治的三百年中,我国经济、文化的发展,居于世界的最前列,是当时最为先进、最为文明的国家。”历史教授杨渭生先生也认为:“两宋近三百二十年中,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所达到的高度,在中国整个封建社会历史时期内是座顶峰,在世界古代史上亦

16、占领先地位。”世界著名经济史学家贡德弗兰克也认为:“11世纪和12世纪的宋代,中国无疑是世界上经济最先进的地区。自11世纪和12世纪的宋代以来,中国的经济在工业化、商业化、货币化和城市化方面远远超过世界其他地方。”材料二法国著名汉学家谢和耐曾说:“在社会生活、艺术、娱乐、制度、工艺技术诸领域,中国(宋朝)无疑是当时最先进的国家,它具有一切理由把世界上的其他地方仅仅看作蛮夷之邦。”日本宋史学家宫崎市定认定:“宋代是中国历史上最具魅力的时代,中国文明在开始时期比西亚落后得多,但是以后这种局面逐渐被扭转。到了宋代便超越西亚而居于世界最前列。然而由于宋代文明的刺激,欧洲文明向前发展了。”宋朝的文明深深

17、的影响了世界。请运用“史实”“史论”“史识”三个要素对“宋代时的中国”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解答。(要求:依据材料所给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答出“史实”“史论”“史识”三部分,结合材料,紧扣主题)解析:本题要求按照史实、史论、史识三个要素进行解答,这里的难度在于理解史实、史论、史识的含义。史实比较好理解,史论是指历史结论,史识则是指升华到价值观的认识。两则材料都充分肯定宋代在世界文明中的地位,这就决定了答案的内容,必须选择宋代的“成就”,而不是问题或者局限。答案:史实:在工业化上,制瓷业发展,出现定窑、汝窑、官窑、哥窑、钧窑五大名窑;纺织业发展,棉纺织技术推广到闽粤等地区。在商业化上,宋代的市突破了原先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形成了繁荣的商业街;草市已经具备比较完备的饮食服务设施;海外商运发展迅速,海外贸易税成为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在货币化上,北宋出现了世界上最早使用的纸币交子。在城市化上,出现了汴京等商业大都会。史论:11世纪和12世纪的宋代,中国无疑是世界上经济最先进的地区或中国(宋朝)无疑是当时最先进的国家等。史识:根据宋代发展的状况我们可以说宋代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地区,对于中国古代社会发展、对于欧洲发展和世界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