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考历史 专题七 第18讲 古代中国的农业与手工业经济.doc

上传人:流浪地球 文档编号:4348431 上传时间:2019-11-0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7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高考历史 专题七 第18讲 古代中国的农业与手工业经济.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最新]高考历史 专题七 第18讲 古代中国的农业与手工业经济.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最新]高考历史 专题七 第18讲 古代中国的农业与手工业经济.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最新]高考历史 专题七 第18讲 古代中国的农业与手工业经济.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最新]高考历史 专题七 第18讲 古代中国的农业与手工业经济.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最新]高考历史 专题七 第18讲 古代中国的农业与手工业经济.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高考历史 专题七 第18讲 古代中国的农业与手工业经济.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2019学年度2020年编精选历史备考资料2019学年度第18讲古代中国的农业与手工业经济A组 时间:15分钟分值:35分题组一古代中国的农业1.(2015安徽皖南八校联考,1)清代学者包世臣在郡县农政一书中说:“凡治稻皆宜精,虽地宽之处,广种薄收者多耗本,可举代田之法,每田一区,分三分,每岁更代,收成过漫种不治者。”“代田之法”最早出现于()A.西周时期 B.春秋战国 C.西汉时期 D.明清时期2.(2015河南三市调研,25)新全球史载:“其目的在于确保土地的平均分配,以避免出现类似于汉朝的土地兼并。这项制度根据土地的贫瘠和受地者的需要将土地分配给个人及其家庭。”对“这项制度”的评价不正确

2、的是()A.缓解了政府的财政问题 B.有利于社会的稳定C.促进了自然经济的发展 D.解决了土地兼并问题3.(2014河北邢台一模,25)北宋苏洵在田制中指出:“耕者之田资于富民而田之所入,己(富民)得其半,耕者得其半。”这反映的是()A.自耕农式经营 B.雇佣式经营C.田庄式经营 D.租佃式经营4.(2014山西太原一模,38)(节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春秋时期的铁锄(1953年于湖南长沙子弹库出土)管仲对(齐桓公)曰:“美金(青铜)以铸剑戟,试诸狗马;恶金(铁)以铸鉏夷斤斸,试诸壤土。”国语菲胗铩在我国,铁器的出现可以追溯到三千多年前的商代中期,但当时的铁是自然陨铁,而不是人工冶

3、铁。我国最早的人工冶铁制品,出现在春秋战国之际,当时已经有了斧、锛、凿等各种刀具,中国社会历史进入铁器时代。材料三明清时期人口大幅度增加的过程中,牛耕大量退出,代表唐宋时期先进生产力的江东犁,到明清时已被铁搭(注:状如钉耙,用于刨土)所取代。这倒不是因为铁搭有如何的先进性,根本原因在于铁搭用人,而江东犁用牛。天工开物纺肆稻工记载:“吴郡力田者,以锄代耜,不藉牛力。会计牛值与水草之资,窃盗死病之变,不若人力亦便。”太湖地区农业史(1)材料一中的三则材料是围绕什么主题选取的?能证明这一主题的最有价值的材料是哪一个?你的理由是什么?(5分)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江南耕作技术发生了什

4、么变化,其原因有哪些。(6分)题组二古代中国的手工业5.(2015广东湛江调研,12)大英博物馆藏有一只汉代漆杯,其底部刻有六位不同工种工匠和七位监督人员的名字。这反映了当时的官营手工业()A.生产分工细化,由官府掌控B.生产人员众多,效率低下C.生产技术先进,面向市场D.生产成本较低,官府出资6.(2015湖北百校联考,25)乾隆时的陶冶图说中记载:“景德镇袤延仅十余里,山环水绕,僻处一隅,以陶来四方商贩,民窑二三百区,工匠人夫不下数十万,藉此食者甚众。”这表明()A.从清代开始景德镇具有瓷都的地位B.景德镇民营制瓷业较多C.手工业的发展提高了富商地位D.清代经济重心开始南移7.(2014天

5、津和平质检,2)桓宽在盐铁论中这样描述汉武帝实行盐铁官营后的情况:“今县官作铁器,多苦恶,用费不省,卒徒烦而力作不尽。盐铁贾贵,百姓不便,贫民或木耕手耨,土耰啖食。铁官卖器不售,或颇赋与民,卒徒作不中呈,时命助之,发征无限,更徭以均剧,故百姓疾苦之。”对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A.反映了汉武帝实行重农抑商政策的后果B.汉武帝实行盐铁官营的目的是巩固其统治的经济基础C.盐铁官营加重了民众的负担,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D.盐铁官营给了地方官剥削民众的机会B组 时间:20分钟分值:46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8分)1.(2015湖北百校联考,20)公元前246年秦国修建郑国渠之后,其灌溉面积为4万

6、余顷,粮食亩产达到6石4斗,而当时其他诸侯国粮食单产普遍只有1石5斗左右。这反映出()A.粮食在民间的价格降低B.其他诸侯国社会经济大幅度衰退C.秦国农业生产技术进步较大D.农业发展为秦统一全国奠定了物质基础2.(2015北京西城示范校上学期期中,27)有学者说过,明清时期江南市镇并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存在于农村经济上面,是农村专业经济发展的结果。结合所学判断,这一时期江南经济发展的整体特点是()A.农村经济仍然以自然经济为主B.自然经济已退居次要地位C.农产品的商品化趋势十分明显D.市镇是进行农贸商品交换的场所3.(2015四川南充质检,1)2007年、2014年江苏高邮地区先后发现了300

7、0多年前的乐器“青铜铙”和一柄青铜短剑,两件文物都很精致。它们的出土说明了()A.3000多年前高邮地区的青铜冶铸业规模大,产量多B.高邮地处古运河通惠河附近,一定还有大量文物未出土C.3000年前青铜器主要用作兵器和乐器D.商周时期我国的铸造工艺已达到了较高水平4.(2015江苏盐城质检,3)“赡(人名)初造墨,遇异人传和胶法。赡死,婿董仲渊因其法而加胶,墨尤坚致,恨其即死,流传不多也。”这表明当时民间手工业()A.开始超越官营手工业 B.技术传承具有封闭性C.在官府压制下艰难发展 D.产品与市场联系日益密切5.(2014河南郑州二模,25)土地兼并是指土地愈来愈集中到少数大地主、大官僚手中

8、,而越来越多的农民丧失土地,甚至根本就没有土地,它是封建社会的一个顽疾。下列对土地兼并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是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必然产物B.是封建经济衰退的表现C.加剧了社会的两极分化D.导致了严重的统治危机6.(2014辽宁沈阳质检,24)战国时期,各国官营手工业中都有一定数量的雇佣工匠,而秦朝建立后,官营手工业中的劳动者是服役的工匠、刑徒和奴婢。这反映了()A.战国手工业水平比秦朝先进B.秦朝经济政策阻碍了手工业进步C.秦朝建立后强化了重农抑商政策D.大一统国家加强了对人口的控制7.(2014浙江杭州二模,12)下列三幅图反映的是中国古代生产工具翻车的演变,这个过程体现了()A.经济形态的

9、变革 B.耕作方式的变化C.工具材质的革新 D.灌溉动力的改变二、非选择题(共18分)8.(2015山东潍坊质检,38)古代中国经济的发展,长期以农业发展为主,家庭手工业、商业只是农业的辅助。从两宋开始,中国经济的发展出现了新的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古代农具的发展变化(1)根据材料一,先秦至隋唐时期,中国农业生产工具发展变化的趋势是什么? 这些变化对中国古代农业生产及耕作方式的发展有什么影响?(9分)材料二两宋时期,传统农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新发展,水稻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南方地区讲究精耕细作的集约化经营。宋初从越南引进早稻优良品种占城稻,在江南普遍种植。水稻单位面积产量提高。农村中开始

10、出现专门种植经济作物蚕桑、蔬菜、漆树、花卉、果树、甘蔗的专业户,从事个体小商品生产,为工商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摘编自樊树志国史十六讲(2)根据材料二,归纳两宋时期农业有了哪些新的发展变化。这些发展变化对两宋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9分)A组 题组一古代中国的农业1.C代田法是西汉赵过推行的一种合理利用地力、保苗抗旱的栽培方法,故C项正确。2.D由“确保土地的平均分配”“避免出现类似于汉朝的土地兼并”可知该制度指的是均田制,均田制有利于自耕农获得土地,确保政府的税源,故A项评价正确,不符合题意;自耕农拥有土地,避免受到地主的盘剥,有利于社会的稳定,故B项评价正确,不符合题意;自

11、耕农有了土地,有利于小农经济的发展,促进了自然经济的发展,故C项评价正确,不符合题意;土地兼并的根源是封建土地制度的存在,均田制只是在一段时间内、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土地兼并,故D项评价不正确,符合题意。3.D“富民”可以理解为拥有土地较多的人,题干的意思是农民耕种地主的土地,收获的产品地主和农民各得一半,这属于租佃式经营,故D项正确;A、B、C三项与题意不符。4.答案(1)主题: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的使用。材料一。理由:第一手材料(或实物史料)。(3)变化:牛耕大量退出,江东犁被铁搭取代。原因:人口增长快,人地矛盾突出(劳动力过剩),养牛成本较高。解析第(1)问考查的是对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发展的理解

12、。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和所学概括即可。第(3)问从材料三中提取关键信息,归纳总结即可得出答案。题组二古代中国的手工业5.A从题干中“六位不同工种工匠”的信息可以看出当时的官营手工业分工相当精细,从“七位监督人员”的信息可以看出当时的官营手工业由官府掌控,故A项正确;题干中没有体现出效率低下的信息,故B项错误;官营手工业主要满足皇室、贵族和官府的需要,其产品不在市场上流通,故C项错误;官营手工业不计成本,其生产成本较高,故D项错误。6.B景德镇具有瓷都的地位并非从清代开始,故A项错误;“民窑二三百区,工匠人夫不下数十万,藉此食者甚众”说明景德镇多民营制瓷业,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显示富商地位的提高,

13、故C项错误;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始于唐末,完成在南宋,故D项错误。7.C由题目中的信息“盐铁贾贵,百姓不便,贫民或木耕手耨,土耰啖食”“徭以均剧”“百姓疾苦”可知盐铁官营制度不利于农耕经济的发展,并且加重了百姓的负担,故C项正确;A、B、D三项在题干中未涉及。B组 一、选择题1.D材料反映的是秦国粮食亩产高于其他诸侯国,不是反映粮食在民间的价格,故A项错误;B项说法明显错误;材料反映秦国粮食亩产高于其他诸侯国是得益于水利工程的兴建,不能说明其农业生产技术进步,故C项错误;秦国粮食亩产高于其他诸侯国,这为秦统一全国奠定了物质基础,故D项正确。2.A材料中明清时期江南市镇大量涌现得益于商品经济的快

14、速发展,但就社会经济发展的整体趋势而言商品经济并未成为社会的主体经济成分,自然经济依旧占据农村经济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主体地位,所以答案选A。B项不符合史实,C、D两项与题意不符。3.D江苏高邮出土乐器“青铜铙”和一柄青铜短剑不能说明高邮地区的青铜冶铸业规模大,产量多,故A项错误;由已知的出土文物不能推断未出土的文物,故B项错误;“青铜铙”和青铜短剑不能说明所有的青铜器的用途,故C项错误;两件青铜文物都很精致,能够说明商周时期我国的铸造工艺已达到了较高水平,故D项正确。4.B“赡死,婿董仲渊因其法而加胶,墨尤坚致,恨其即死,流传不多也”表明民间手工技术不外传的特点,故B项正确;A、C、D三项与题

15、意无关。5.B在农耕社会中,土地是最主要的财富。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许多地主、官僚、商人购买或直接占有土地,形成土地兼并,故A项表述正确。土地兼并加剧了社会的两极分化,导致了严重的统治危机,故C、D两项表述正确。土地兼并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并非封建经济衰退的表现,故B项表述错误,符合题意。6.DA项不符合史实,B、C两项在题干中没有体现。秦朝官营手工业中的劳动者多是没有人身自由的刑徒和奴婢,反映秦朝加强了对人口的控制。7.D翻车属于灌溉工具,图1中的动力是人力,图2中的动力是畜力,图3中的动力是水力,因此这个过程体现了灌溉动力的改变,故选D项。二、非选择题8.答案(1)变化:由原始耒耜发

16、展为先进的铁农具,牛耕农具的种类、功能越分越细。影响: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推动古代农业生产的发展;农业耕作方式实现了由集体耕作向家庭耕作的转变;精耕细作成为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形式。(2)发展:水稻种植面积扩大,讲究精耕细作、集约化经营;从越南引进占城稻并迅速推广,单位面积产量提高;农村从事个体小商品生产、种植经济作物的专业户出现。影响:为手工业、商业的发展提供了原料;推动了两宋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材料的分析理解、概括归纳能力。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图片中不同时期不同工具的发展情况归纳;第二小问可以从农耕技术的发展、农耕方式的转变等方面回答。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中的“面积不断扩大”“集约化经营”“占城稻,在江南普遍种植”“专业户,从事个体小商品生产”的信息回答;第二小问根据农业对手工业、商业发展的推动作用回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