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的建议在新时代背景下,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面临着许多新的 挑战和问题:一、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层次性不清晰。目前的爱国主 义教育,存在教育内容层次不清晰的情况,“小学讲追求共产 主义理想、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中学讲 热爱社会主义制度、集体主义教育;大学讲法律道德基础、 感恩教育、诚信教育。没有根据各阶段学生的认知程度实施 针对性的爱国主义教育,容易造成低年级学生对爱国主义教 育的内容懵懵懂懂,高年级学生又觉得老生常谈、反复无聊。二、学校、家庭、社会没有形成教育合力。“在学校接受 中华传统美德教育以及革命传统等爱国主义教育,在家庭中 接受具有利己主义的
2、实惠教育,在社会上接受追求利益最大 化的商品化教育,这种反差会使正处于世界观、价值观形成 关键期的学生迷失方向,削弱爱国主义教育效果。近年来出 现的留学生低龄化现象不容忽视,“外国的月亮更圆的心理 依然存在,不少精英人士在孩子幼儿园或小学阶段就送去国 外就学,缺失爱国主义教育。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缺乏吸引力。全市爱国主义教育 基地的硬件建设到位,而针对不同年龄段、不同深度讲解服 务不够充分,千人一词、简单重复式的讲解,不利于大中小 幼各类学生的不同层级的需求。云导览建设较超前,但宣传 与指导还不够充分,利用效能还有待提高。为此,建议:一、提高爱国主义教育的针对性、实践性和时代性。一 是由市教委
3、统一制定爱国主义实践教育考核标准。各学校制 定爱国主义教育总体规划,明确各年龄段爱国主义教育教学 的重点,与现有的思想品德课程相结合,制定校内外实践教 育活动的内容,使爱国主义教育更加创新、立体、丰富。二 是提升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吸引力。在馆校合作的基础上引 入专家团队、教师团队、社会志愿团队,为各学段的学生群 体,打造更具选择性的导览讲解服务、动手创新方案与课题 研究指导。三是激发爱国主义教育情感的共鸣点。制作爱国 主义教学内容,尽可能采用可视化和通俗化的方式。如,推 进红色文创产品走进学校、走进课堂,将AR、VR等技术融 入爱国主义教育展,赏析爱国主义题材影视作品,以沉浸式、 互动性的体验
4、学习,提高学生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兴趣。二、以建党百年为契机加强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一是 加强爱党与爱国的一致性引导。从前几年学生问卷的情况看, 爱党与爱国情感的一致性,是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关键。 眼下正在开展的“四史教育,要以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接班人为核心,融会贯通地说好中国故事与党的历史。二是 围绕建党百年主题开展活动。面向中小学生,评选一批生动 趣味的爱国主义教育课程,如一些涵盖舞台剧、巡展、小游 戏等形式新颖、内容丰富的教学课程;邀请多名劳模、道德 模范等进学校进行事迹宣讲;开展红色旅游、主题征文、爱 国主义知识竞赛等活动;扶持学生喜闻乐见的宣传新媒介创 作,如漫画、番剧、动画片、
5、游戏等。三、重视教材在爱国主义教育中的作用。一是根据学生 年级指定教育目标和内容深度。爱国主义教育内容应当由浅 入深,整体规划,做到小学、中学、大学的爱国主义教育内 容由浅入深,互相衔接。要与语文、历史、政治等文化课程 有机结合起来,从课本内容到考纲的设置,潜移默化宣讲爱 国主义教育元素。二是在历史教材中适度增加香港和台湾等 地区近现代历史的相关篇幅。使大中小学生更加系统全面地 了解港澳台地区回归祖国的历史进程,更加坚定实现祖国统 一的决心。二是规范IB教程。目前国内大部分国际学校、双 语学校都采用各自的教材,且多是从英美的课程体系中节选 的。建议由权威的教育出版社自行或者与国际机构合作编辑
6、并出版一份符合中国国情且国际认可的IB教材。四、拓宽爱国主义教育渠道。一是发挥校内校外的作用。 紧紧围绕爱国主义教育,形成内外联动,纵向到底、横向到 边,纵横交叉的爱国主义教育网格格局。利用深受学生欢迎 和喜爱的媒体平台,如微信、微博、哗哩哗哩动画、抖音等, 挖掘出更容易让学生喜爱和接受的爱国主义教育的形式。二 是建立“六个一爱国主义教育文化体系。即:一次扫墓活 动,一面英雄模范墙,一部爱国主义电影,一本红色书籍, 一次英雄模范讲座,每位学生讲一个爱国主义故事。五、把握爱国主义教育主要内容。一是在更开阔的背景 下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爱国主义不是民粹主义,新时代的爱 国主义一定是在全球命运共同体下开展的,中华民族伟大复 兴就是中华民族要为全球命运共同体做更大的贡献,承担更 大责任。开展有效的国际理解教育和国际比较教育十分必要。 二是具体围绕四方面内容,包括: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优秀 文化传统教育、中国近现代史和革命传统教育、改革开放史 教育、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教育,帮助中小学生形成正确的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把自己的理想同祖国的前途紧密 联系在一起,扎根人民,奉献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