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专版2019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综合提能练专题一文言文阅读含解析.doc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4371245 上传时间:2019-11-07 格式:DOC 页数:34 大小:162.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专版2019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综合提能练专题一文言文阅读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江苏专版2019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综合提能练专题一文言文阅读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江苏专版2019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综合提能练专题一文言文阅读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江苏专版2019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综合提能练专题一文言文阅读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江苏专版2019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综合提能练专题一文言文阅读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专版2019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综合提能练专题一文言文阅读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专版2019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综合提能练专题一文言文阅读含解析.doc(3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文言文阅读”综合提能练(一)“记”类(时间:40分钟满分:54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18分)遂初堂记归有光宋尤文简公尝爱孙兴公遂初赋,而以“遂初”名其堂,崇陵书扁赐之,在今无锡九龙山之下。公十四世孙质,字叔野,求其遗址而莫知所在。自以其意规度于山之阳,为新堂,仍以遂初为扁;以书来求余记之。按兴公尝隐会稽,放浪山水,有高尚之志,故为此赋。其后涉历世途,违其夙好,为桓温所讥。文简公历仕三朝,受知人主,至老而不得去;而以遂初为况,若有不相当者。昔伊尹、傅说、吕望之徒,起于胥靡、耕钓,以辅相商、周之主,终其身无复隐处之思。古之志得道行者,固如此也。惟召公告老,而周公留之曰:“汝明勖

2、偶王,在亶乘兹大命,惟文王德,丕承无疆之恤。”当时君臣之际可知矣。后之君子,非复昔人之遭会,而义不容于不仕。及其已至贵显,或未必尽其用,而势不能以遽去。然其中之所谓介然者,终不肯随世俗而移易;虽三公之位、万钟之禄,固其心不能一日安也。则其高世遐举之志,宜其时见于言语文字之间,而有不能自已者。当宋皇祐、治平之时,欧阳公位登两府,际遇不为不隆矣;今读其“思颍”之诗、“归田”之录,而知公之不安其位也。况南渡之后,虽孝宗之英毅,光宗之总揽,远不能望盛宋之治。而崇陵末年,疾病恍惚,宫闱戚畹,干预朝政,时事有不可胜道者矣。虽然,二公之言,已行于朝廷;当世之人主,不可谓不知之,而终不能默默以自安。盖君子之志

3、如此。公殁至今四百年,而叔野能修复其旧,遗构宛然。无锡,南方士大夫入都孔道,过之者登其堂,犹或能想见公之仪形。而读余之言,其亦不能无慨于中也已。(有删改)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按兴公尝隐会稽按:追究,查办B当时君臣之际可知矣 际:人们之间的关系C宫闱戚畹 戚畹:外戚D南方士大夫入都孔道 孔道:大路,要道解析:选A“按”在此处意为“考察”。整句话的意思是“据考察,孙兴公曾隐居会稽”。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遂初堂建在无锡,书斋的名字取自孙兴公的遂初赋,宋光宗赵惇曾为其书写匾额相赐,尤文简的后代在没有找到书斋遗址的情况下重新修建了一

4、个遂初堂。B伊尹、傅说、姜子牙等人原来只是奴隶、平民,后来得到赏识,来辅佐商、周的君主,他们的志向得到了满足,理想得到了实现,再也没有生发过隐居的念头。C归有光说,“后之君子”虽已显贵但仍“不安其位”,不免产生退隐之思。欧阳修“位登两府”,而有“思颍之诗”、“归田之录”,便属于这一类情况。D归有光由遂初堂这一书斋的名字,引发了自己对古人是隐居还是入仕的抉择的见解,虽是受人之托作记,但是却对书斋主人尤文简做了直接而严厉的批评。解析:选D“直接而严厉的批评”表述有误,首先这篇文章是尤文简的后人请作者为遂初堂写的记,所以作者只是提出委婉的批评。另外由文中“文简公历仕三朝不相当者”可看出作者的批评是婉

5、转的。包括后文谈到尤文简为官之不易,并举了欧阳修的例子,说尤文简有隐退之念也是可以理解的。由此可看出作者批评时对话语分寸的把握。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则其高世遐举之志,宜其时见于言语文字之间,而有不能自已者。译文: (2)而读余之言,其亦不能无慨于中也已。译文: 参考答案:(1)那么他们想过退隐生活的志向,应该时常表现在言语文字里,然而有的人并不能控制自己的行为。(关键词“高世遐举”“时”“自已”各1分,句子大意1分)(2)如果读了我这些文字,他们也不能在内心里没有感慨吧。(关键词“余”“慨”“中”各1分,句子大意1分)4作者认为尤文简以遂初堂为书斋命名不合适的原因是

6、什么?请根据文章内容简要概括。(4分)答: 解析:解答本题,关键要找到原文表达作者这一观点的内容。“而以遂初为况,若有不相当者”的观点出现在第二段,原因就是其前的“按兴公尝隐会稽,放浪山水,有高尚之志,故为此赋。其后涉历世途,违其夙好,为桓温所讥。文简公历仕三朝,受知人主,至老而不得去”,理解分析其意思,分点作答即可。参考答案:遂初堂取自遂初赋,有出仕归隐之意,“遂初”即本初的意愿得到实现;(2分)尤文简三朝为官,到老也不能离开朝廷,违背了他本初的意愿。(2分)参考译文:南宋尤文简曾经很喜爱孙兴公的遂初赋,就用“遂初”给他的书斋命名,宋光宗赵惇(死后葬在永崇陵)书写匾额赐给他,书斋在现在的无锡

7、九龙山下。尤文简的第十四代孙子尤质,字叔野,寻找遂初堂的遗址但没有人知道在哪里。他按照自己的猜测在九龙山的南面规划测量,修建了新的书斋,仍用“遂初”为匾额;写信来求我作记。据考察,孙兴公曾隐居会稽,放浪山水,有高尚的志向,所以才作这篇赋。那之后他经历的人生历程,违背了他本初的意愿,被桓温讥讽。尤文简三朝为官,身受皇帝的知遇之恩,到老也不能离开朝廷;而他拿“遂初赋”作比照,似乎有不恰当的地方。古时候的伊尹、傅说、姜子牙一类人,原本是奴隶、平民,来辅佐商、周的君主,终其一生没有再生发过隐居的念头。古代那些志向得到满足、理想得到实现的人,原本就是这样。只有周朝的召公告老还乡时,周公挽留他说:“你睿智

8、努力地辅佐大王,正是诚实地顺应了天命,思念文王德行,很好地继承了无穷无尽的忧虑。”当时的君臣关系可以想见了。后来的君子,再没有古人那样的际遇,而道义上不能不做官。等到他们已经成为显贵了,也许并没有用尽他们的才能,但形势上又不能马上离去。然而其中的所谓坚定不移的人,终究不肯随着世俗而改变;虽然高居三公的官位,享受万钟的俸禄,而根本上他们的心一天也不能安稳。那么他们想过退隐生活的志向,应该时常表现在言语文字里,然而有的人并不能控制自己的行为。在宋皇祐、治平年间,欧阳修登上了两府的官位,际遇不能说不好了;现在读他的“思颍”诗、“归田”录,就知道他不安于他的官位。况且南渡(建立南宋)之后,虽然有孝宗的

9、英明果断和光宗的集中大权,但都远不能与宋朝鼎盛时期相比。而光宗末年,因患病时常神志不清,后宫外戚干预朝政,当时的有些事说都说不完。即使这样,尤文简和孙兴公的观点,已在朝廷推行;当时的皇帝,不能说不赏识他们,可他们终究不能默默地安心于政事。大概君子的志趣就是这样的。尤文简去世至今四百年,而叔野能够修建复原遂初堂的旧貌,像原来的建筑一样。无锡,是南方的士大夫们入都的要道,经过的人进入遂初堂,也许还可以想象到他当年的风度。如果读了我这些文字,他们也不能在内心里没有感慨吧。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18分)游岳麓记清罗文俊暮春一日,棹扁舟,绕桔洲而西。洲横江心,每春夏水涨,不能没,与波上下,

10、盖昔人所谓地肺焉。抵岸,芳草迎风,鲜花映日,隔江所望岳麓寺者,反杳然不可见。循山径迤逦而行,四无人声,唯闻百鸟和鸣,令人作桃源想。数折至道林寺。寺门窈窕,唐人游览赋诗,必与岳麓并称,观其弘敞幽邃,自是一清静佛地也。又行里许,至书院。规模壮阔,丹雘炳焕,书声朗朗彻院外。嗟嗟,逆氛扇虐而后,湖湘人士残敝已极。今乃登衽席而诵诗书,又安可不思春风化雨之所自来邪!隔书院为学宫,内塑先圣暨四贤像,恭敬展拜而出。李邕碑剥落漶漫,剔苔藓可读。望道乡台,不能不生迁谪之感,而羡清风高节之可传,且叹山僧之贤于温益万万也。从此登山,羊肠逶蛇。昔人济胜之具,真不可少。路旁有舍利塔。相传昔名僧以舍利一撮付隋文帝,后分五十

11、三处建塔藏之。岳麓其一也。然阴晦无宝光,心窃疑焉。或谓为人盗去,谅亦不谬。入寺,憩虎岑堂。山僧煮茗清淡,烧笋侑脱粟,饱食一过,清芬可人。泉声自窗外至,如乐如诉,如琴韵,如箫声,悦耳怡心,真觉红尘之扰攘可憎也。日既午,诣山顶,扪萝攀藤,松花竹粉,掩映襟带间。既至,纵目一视,诸峰罗列,真如儿孙远迩之间。延野绿而混天碧,柳子之言,洵非欺我。禹碑远在前山,路崎岖,恐日暮不能到,亦斯游之一憾也。南望,山光隐隐,层峦叠嶂,杳无尽处,祝融、紫盖诸峰,想在烟霭间,顾不知何日始慰观临之愿。抵暮,寻旧路归。鹧鸪声朗然可听,林间白鹇,忽隐忽现。时值朔日,尚无新月可观,因想三五之夕,据岗长啸,松声响应,清景又当倍增。

12、归寺,宿僧房。万壑松涛,翻然到枕。(选自历代游记选,有删改)注丹雘:油漆所用的颜料。道乡台:在岳麓寺畔。北宋邹浩(人称道乡先生)因上书揭发权相章惇而被贬衡州,路过长沙时,当时的潭州知州温益下逐客令,岳麓寺僧人得知后,打着火把迎接他。后人筑台刻石来记此事。5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循山径迤逦而行 循:顺着B剔苔藓可读 剔:剔除C洵非欺我 洵:确实D时值朔日 朔: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解析:选D朔:农历每月初一。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开篇写桔洲能与江水一起浮沉,认为这就是过去人们所说的“地肺”。作者引入这样的说法,给桔洲添上了一层神秘

13、色彩,增加了文章的趣味性。B文章写岳麓山时,通过写山径曲折、百鸟和鸣,描绘了一幅清幽的画面,让作者“作桃源想”,体现了岳麓山远离烦嚣的恬静,也表现了作者飘然出世的想法。C文章写岳麓书院时,先描写书院的宏大绚丽,后写书院琅琅的读书声,接着写过去湖湘人士被残害的事情,并以此提醒书院的学生要感谢朝廷的恩惠。D文章注重写景与议论相结合,一方面表现了作者游山的兴致和乐趣,另一方面也表现了作者的学识与道德修养,比单纯写景多一层意趣情韵。解析:选C“提醒书院的学生要感谢朝廷的恩惠”于文无据,文中“又安可不思春风化雨之所自来邪”,是作者自己发出的感慨,没有让学生感谢朝廷恩惠的意思。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

14、汉语。(8分)(1)隔书院为学宫,内塑先圣暨四贤像,恭敬展拜而出。译文: (2)然阴晦无宝光,心窃疑焉。或谓为人盗去,谅亦不谬。译文: 参考答案:(1)岳麓书院的隔壁是学宫,里面有先圣和四贤的雕像,我恭敬地跪拜后出来。(关键词“隔”“暨”“展拜”各1分,句子大意1分)(2)但是塔已经十分灰暗没有宝光,我心里很疑惑。有人说舍利子被人盗去了,料想这话也没有差错。(关键词“阴晦”“谅”“谬”各1分,句子大意1分)8文中作者的游览经过是怎样的?请简要概述。(4分)答: 解析:概述游览经过,需要逐段逐句分析作者的行迹变化,抓住文中描述地点的关键信息,如“绕桔洲而西”“抵岸”“数折至道林寺”“又行里许,至

15、书院”等,然后将这些内容进行概括整合即可。参考答案:划船西行,抵达岳麓山脚下;沿山路曲折行走到达道林寺;出道林寺走一里地左右,到达岳麓书院;出书院到隔壁的学宫;登山,进入岳麓寺;午后抵达山顶;傍晚原路返回岳麓寺。(4分)参考译文:春末的一天,我划着一只小船,绕过桔洲向西行。桔洲横卧在江心,每年春夏期间江水上涨,也不能淹没,因为桔洲与江水一同浮沉,这就是过去人们说的大地的肺。到达岸边,香草迎着微风,鲜花映着阳光,隔着江所望到的岳麓寺,倒是不见了踪影。沿着山路曲曲折折地行走,四周没有人的声音,只听到百鸟齐鸣,让人有这就是桃花源的想法。拐了几次弯到了道林寺。寺门幽深,唐朝人游览此处所写的诗词歌赋,一

16、定会把这儿与岳麓寺齐名,看到道林寺的宏大宽敞、幽静深邃,自有一种清静的佛门之地的感受。又走一里地左右,到达岳麓书院。岳麓书院规模雄伟壮观,油漆鲜亮,光彩耀眼,书声琅琅响彻书院内外。唉,叛乱的恶气煽动肆虐之后,湖湘的读书人凋零到了极点。如今却能够到书院来诵读诗书,又怎么不想到这种春风化雨的恩情是从哪里来的呢!岳麓书院的隔壁是学宫,里面有先圣和四贤的雕像,我恭敬地跪拜后出来。李邕的碑刻已经剥落,字迹模糊,但剔除苔藓后还能够阅读。遥望道乡台,不能不生出遭受贬谪的感受,但十分羡慕道乡先生的高风亮节可以流传,并且感叹岳麓寺的僧人比温益要贤能千万倍。从这里登山,羊肠小道曲曲折折。古人登山涉水,游览胜景的身

17、体条件,真是不可或缺。路旁有舍利塔。相传古代有名僧把一把舍利交给隋文帝,后来分为五十三处建塔藏起这些舍利。岳麓寺就是其中之一。但是塔已经十分灰暗没有宝光,我心里很疑惑。有人说舍利子被人盗去了,料想这话也没有差错。进入寺庙,在虎岑堂休息。僧人烹清淡的茶水,烧竹笋、煮糙米,我吃得很饱,感觉清香可人。泉水声从窗外传来,像音乐像低诉,像琴声,又像箫声,清脆悦耳,使心情愉悦,实在觉得红尘纷扰令人憎恨。午后,到达山顶,抓着藤萝攀登,松花竹粉掩映在山水之间。已经到了山顶,极目远眺,许多山峰林立,真的就像儿孙一样远近相随。田野一片碧绿,天地一片澄碧,柳宗元的话确实没有欺骗我。禹碑远在前面的山峰上,道路崎岖,恐

18、怕傍晚也不能到达,这也是这次游历的一个遗憾。向南眺望,山中隐隐透着光亮,层峦叠嶂,远到没有尽头,祝融、紫盖各个山峰,想必应该在烟霭之中,只是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实现亲临观赏它们的愿望。到了傍晚时分,沿着来时的路回去。鹧鸪声清晰可闻,树林间的白鹇时隐时现。当时正值初一,还没有新月可以观赏,以此想着十五那天的夜晚,站在高高的山峰上大声吟啸,松林回声相应,这清丽的景色会倍增。回到寺院,住在僧房中。千沟万壑,松涛阵阵,翩然到了我的枕边。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18分)重修忠肃于公墓记明陈继儒万历甲寅,武陵杨公,以御史奉命理两浙盐筴,下车武林,首谒于忠肃公墓下,见公祠宇如陋巷矮屋,无论谒者伛

19、偻几筵。于是捐俸,命仁和令乔君,纠聚工料,式增廓之,公属陈子碑而记之。大抵忠臣为国,不惜死,亦不惜名。昔土木之变,裕陵北狩,公痛哭抗疏,止南迁之议,召勤王之师。虏拥帝至大同,至宣府,至京城下,皆登城谢曰:“赖天地宗社之灵,国有君矣。”此一见左传,楚人仗兵车,执宋公以伐宋,公子目夷令宋人应之曰:“赖社稷之神灵,吾国已有君矣。”楚人知虽执宋公,犹不得宋国,于是释宋公。又一见廉颇传,秦王逼赵王会渑池,廉颇送至境曰:“王行,度道里会遇之礼毕,还,不过三十日;不还,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又再见王旦传,契丹犯边,帝幸澶州,旦曰:“十日之内,未有捷报,当如何?”帝默默良久,曰:“立皇太子。”由前言之,

20、公为宋之目夷;由后言之,公为廉颇、王旦,何也?呜呼!茂陵之立而复废,废而复立,谁不知之?盖公相时度势,有不当言,有不必言者。当裕陵在虏,茂陵在储,战不可,和不可,无一而可为制虏地也:此不当言也。公在则裕陵安,而茂陵亦安。公虽欲调都王之兄弟,而实密护吾君之父子;乃知回銮,公功也;其他日得以复辟,公功也;复储,亦公功也。人能见所见,而不能见所不见。公真古大臣之用心也哉!窃尝谓裕陵之返国,忠肃以谗死,报何居?夫使公功成身退,亦老死故乡耳。风波之狱构,而岳庙尊;迎立外藩之冤酷,而于墓惨。公至是一腔热血,始真有洒处矣!今湖山之上,古冢累累,身死名灭,不可胜计。而东西往来于公之庙门者,登故垄,扫枯松,禁樵

21、牧,哭英雄,又非独侍御杨公一人而已。特侍御倡俸修墓,毖勒楹宇,垂百年余,而表章忠贤之典始备,是不可以无记。(选自文史合璧明清卷,有删改)注忠肃于公:于谦,明浙江钱塘人。永乐十九年进士。蒙古瓦剌也先入侵,英宗朱祁镇亲征,在土木堡兵败被俘。有大臣主张放弃北京南迁,于谦坚决反对,拥立英宗弟朱祁钰为景帝,击退也先军。景泰元年,也先送还英宗。八年,英宗复位,于谦被诬谋逆,处死。成化年间昭雪,万历年间追谥忠肃。裕陵北狩:指英宗(陵寝为裕陵)被俘北上。茂陵:英宗长子朱见深死后葬于茂陵,这里指代其人。王:指明景帝朱祁钰,称帝前为王。9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无论谒者伛偻几筵伛偻:腰背弯

22、曲,此处指鞠躬致敬B大抵忠臣为国,不惜死 惜:可惜C皆登城谢曰 谢:谢绝,拒绝D毖勒楹宇 毖:恭谨解析:选B“惜”在文中是“吝惜”的意思。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开篇交代了重修忠肃于公墓的原因,结尾则点明了重修忠肃于公墓的重要意义。B忠肃于公为国家社稷做出了巨大贡献,展现出不顾生命、名声而一心为国的优秀品质。C作者用左传廉颇传王旦传中的事例,说明于公决断之英明堪比目夷、廉颇和王旦。D于公最终惨被杀害,作者对于公的结局深表痛惜,认为他应该功成身退,保全性命。解析:选D“认为他应该功成身退,保全性命”曲解文意,由文章最后一段可知,作者对于公没有功成身退而

23、是积极为国表达了赞赏之情。11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命仁和令乔君,纠聚工料,式增廓之,公属陈子碑而记之。译文: (2)窃尝谓裕陵之返国,忠肃以谗死,报何居?译文: 参考答案:(1)(杨公)命令仁和县令乔君,聚集工人和材料,扩建陵祠,并嘱托我写碑文记录这件事。关键词“纠聚”(聚集)、“工料”(工人和材料)、“属”(嘱托)各1分,句子大意1分(2)我私下里曾说英宗返回朝廷,于公却因为谗言被杀,回报在哪里?关键词“以”(因为)、“谗”(谗言)、“报”(回报)各1分,句子大意1分12根据第二、三段,简要概括忠肃公于谦对朝廷的功劳。(4分)答: 解析:作答此类试题,首先要根据题干

24、要求找到答题区间,然后筛选关键语句并进行归纳整合,最后分点组织答案。本题答案区间为第二、三段,第二段列举左传廉颇传王旦传的例子,目的都是说明于谦及时拥立新帝,使得敌人借被俘虏的旧帝要挟朝廷的企图落空。第三段的关键句是“公虽欲调王之兄弟,而实密护吾君之父子;乃知回銮,公功也;其他日得以复辟,公功也;复储,亦公功也”,重在说明于谦的行为保住了被俘虏的明英宗的性命,使其后来复辟、重新立储君的一系列行为有了可能。参考答案:力阻南迁,拥立新帝明景帝,断绝了敌人俘虏明英宗要挟朝廷的念想。保住了明英宗的性命,使其有机会重回朝廷,使其有了复辟、重新立储君的可能。(每点2分)参考译文:万历甲寅年,武陵杨公,凭借

25、御史的身份奉命监理两浙地区的盐政,他到杭州上任时,先到忠肃公于谦的陵墓前拜谒,看到忠肃公的陵祠像简陋街巷中低矮的房子一样,前来拜谒的人都在灵座前弯腰弓背、恭敬至极。于是(杨公)捐出自己的俸禄,命令仁和县令乔君,聚集工人和材料,扩建陵祠,并嘱托我写碑文记录这件事。一心为国的忠臣,大都是不顾惜生命,也不顾惜名声的。昔日土木堡之变,英宗朱祁镇被俘虏北上,于公痛哭上奏疏直言,反对、制止朝廷南迁的提议,征召各地军队起兵救援皇帝。蒙古军队把英宗当人质,进逼到大同、宣府,一直到京城,要挟朝廷。守城军民都登上城楼,拒绝(蒙古军队的威逼,)说:“依赖天地宗社神灵的保佑,我们大明有皇帝了。”这样的行为可于左传中见

26、到,楚人驾着兵车,捉住了宋国的国君来讨伐宋国,宋国的公子目夷让宋人应对说:“仰赖社稷神灵的庇护,我们国家已经有新国君了。”楚人知道即使捉了宋公,仍然不能得到宋国,于是就释放了宋公。又见于廉颇传,秦王威逼赵王在渑池会盟,廉颇送赵王到边境说:“大王此去,估计路上行程、会见的礼节完毕并返回的时间,不超过三十天;如果大王在这个期限内没有回来,臣恳请奉立太子为王,以此断绝秦国借大王您威逼赵国的想法。”还可见于王旦传,契丹侵犯边境,皇帝(宋真宗)御驾亲征到澶州,王旦说:“十天之内,没有捷报传来,应该怎么办?”皇帝沉默很久,说:“立皇太子做皇帝。”往前看,于公就是宋国的目夷;往后看,于公就是廉颇、王旦,为什

27、么呢?呜呼!宪宗朱见深曾被立为太子,后来被废掉,废掉后又再次被立,这事谁不知道呢?于公能够审时度势,知道有不应当说的,有不需要说的。当时英宗被俘虏,宪宗为储君,与敌人战斗行不通,与敌人讲和也行不通,没有一个可以节制敌人的办法:这些都是不应当说的。于公在,英宗就安全,宪宗也安全。于公虽然看似想将英宗的皇位换给弟弟王(景帝),其实是暗中保护了英宗父子的安全。由此可知英宗被放回,这是于公的功劳;英宗后来能够复辟成功,还是于公的功劳;宪宗能够重新被立为储君,也是于公的功劳。世人只能看见能被看见的事情,却看不见那些不能被看见的事情。于公真是非常用心的古代社稷之臣啊!我私下里曾说英宗返回朝廷,于公却因为谗

28、言被杀,回报在哪里?假使于公功成身退,也不过老死在故乡罢了。(岳飞在)风波亭含冤被陷害,岳庙(因此)被世人尊崇;迎立王的冤屈太残酷,于公的墓却很萧条。到现在于公的一腔热血,才真的有倾洒之地啊!现在湖山之上,古墓很多,死后声名湮没的人,数也数不清。然而,从东到西在于公陵祠前来往不绝,到于公坟前打扫枯松,禁止打柴放牧,为他痛哭的人,也不单单是侍御杨公一个人。只不过杨公捐出俸禄为于公重修坟墓,恭谨地刻碑,使其能流芳百年,至此表扬彰显忠臣贤能的仪节才齐备,这样的行为不可以没有记录。“文言文阅读”综合提能练(二)“序”类(时间:40分钟满分:54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18分)送徐无党南

29、归序欧阳修草木鸟兽之为物,众人之为人,其为生虽异,而为死则同,一归于腐坏澌尽泯灭而已。而众人之中,有圣贤者,固亦生且死于其间,而独异于草木鸟兽众人者,虽死而不朽,逾远而弥存也。其所以为圣贤者,修之于身,施之于事,见之于言,是三者所以能不朽而存也。修于身者,无所不获;施于事者,有得有不得焉;其见于言者,则又有能有不能也。施于事矣,不见于言可也。自诗书史记所传,其人岂必皆能言之士哉?修于身矣,而不施于事,不见于言,亦可也。孔子弟子,有能政事者矣,有能言语者矣,若颜回者,在陋巷,曲肱饥卧而已,其群居则默然终日如愚人,然自当时群弟子皆推尊之,以为不敢望而及,而后世更百千岁,亦未有能及之者。其不朽而存者

30、,固不待施于事,况于言乎?予读班固艺文志,唐四库书目,见其所列,自三代、秦、汉以来,著书之士,多者至百余篇,少者犹三、四十篇,其人不可胜数,而散亡磨灭,百不一二存焉。予窃悲其人,文章丽矣,言语工矣,无异草木荣华之飘风,鸟兽好音之过耳也!方其用心与力之劳,亦何异众人之汲汲营营注?而忽焉以死者,虽有迟有速,而卒与三者同归于泯灭。夫言之不可恃也盖如此。今之学者,莫不慕古圣贤之不朽,而勤一世以尽心于文字间者,皆可悲也!东阳徐生,少从予学为文章,稍稍见称于人。既去,而与群士试于礼部,得高第,由是知名。其文辞日进,如水涌而山出,予欲摧其盛气而勉其思也,故于其归,告以是言。然予固亦喜为文辞者,亦因以自警焉。

31、(选自欧阳修文,有删节)注汲汲营营:形容人急切求取名利的样子。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逾远而弥存也逾:越发B自诗书史记所传 传:传播C而后世更百千岁 更:经历D然予固亦喜为文辞者 固:本来解析:选B“传”在文中是“记载”的意思。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作者先指出“草木”“鸟兽”“众人”三者都无法逃避归于灭亡的自然规律,然后从“众人”引出“虽死而不朽”的“圣贤”。B作者认为,圣贤之所以永垂不朽,是由于他们立德、立功、立言,后通过层层分析,突出修身立德为首要之道,立言居“三不朽”之末。C文中写颜回未能建功立业,亦无著作传世,但在后世的

32、名声远超其他孔门弟子,以此来证明修身立德能使人永垂不朽的道理。D文章第三段重在表明立言之“不可恃”,抒发了作者对著书立说之士的悲慨,并直接批评了当时文坛浮奢的文风。解析:选D“直接批评了当时文坛浮奢的文风”错,应是“间接批评了当时文坛浮奢的文风”。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然自当时群弟子皆推尊之,以为不敢望而及。译文: (2)东阳徐生,少从予学为文章,稍稍见称于人。译文: 参考答案:(1)然而从当时起孔门中众多弟子都推崇尊重颜回,认为不敢期盼比得上他。关键词“推尊”(推崇尊重)、“以为”(认为)、“及”(比得上)各1分,大意正确1分(2)东阳徐无党,(你)从小就跟从我学习

33、写文章,逐渐被别人称赞。关键词“为”(写)、“稍稍”(逐渐)各1分,被动句的翻译1分,大意正确1分4作者写这篇序文的目的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4分)答: 解析:文章标题是“送徐无党南归序”,作者在最后一段也明确说“予欲摧其盛气而勉其思也,故于其归,告以是言”,那么就要从勉励学生徐无党的角度组织答案,至于具体勉励他什么,则要分析全文把握作者的观点。另外,根据“然予固亦喜为文辞者,亦因以自警焉”这句话,可知作者还有自我警示的目的。参考答案:勉励学生徐无党要修身立德。对自我进行警示。(每点2分)参考译文:草木鸟兽被称为“物”,世间众人被称为“人”,他们活着时虽有不同,然而死之后却相同,全部

34、都归于腐朽且消亡殆尽罢了。而圣贤身处世人之中,本来也需要面对这种生死变化,然而却和草木鸟兽以及世间众人有分别,虽然身体死亡但精神却永垂不朽,时间越久远就越能够留存。他们成为圣贤的原因是,加强自身修养,认真做事建立功业,著书立说以传世,这三方面是他们能够长存不朽的原因。修养自身的人,一定能有所收获;若要建立功业,却有得到的,有得不到的;若要有著作传世,则又有可以的,有不可以的。能建立功业,却未能有著作传世,是可以的。从诗书史记所记载的来看,难道都是些善于著书立说的人吗?有高尚德行,却未能建立功业,也没有著作传世,也是可以的。孔子的弟子中,有能从政建立功业的,有能著书立说的,就以颜回为例,他居住在

35、穷街陋巷,弯着胳膊当枕头,忍饥躺卧,在与人相处时则整天沉默寡言好像愚笨无能的人,然而从当时起孔门中众多弟子都推崇尊重颜回,认为不敢期盼比得上他,而后世经历千百年,也没有人能比得上颜回。颜回能够永存不朽,固然不是凭借建立功业,更不必说是著书立说吧?我读班固的艺文志、唐代的四库书目等,见当中列举的自三代、秦、汉以来有著作流传的文人,其作品多的有百余篇,少的尚且有三四十篇,虽然文人多不胜数,但大部分的作品却已随时间散失消亡,只存留不到百分之一二而已。我私下里为这些人悲叹,他们的文章虽然华丽,语言虽然精巧,但和草树开的花被风吹散,鸟兽好听的鸣叫掠过耳边一样啊!他们竭尽心力创作,又和世人急切追求名利有何

36、分别呢?而且也会面对忽然到来的死亡,虽然有早有迟,但最终会和草木、鸟兽、世人一样归于消失。著书立说是不能够依靠的大概就像这样。现今追求学问的人,全都羡慕古代圣贤能够永存不朽,可是只懂将一辈子心力用在著述文章方面,这些人都是可悲的啊!东阳徐无党,(你)从小就跟从我学习写文章,逐渐被别人称赞。学成后,又与众多文士在礼部应考科举,名列前茅,从此名声显著。你的文章日渐进步,有一种如泉水涌出山间的气势,我想挫一挫你的锐气并勉励你思考,因此在你南归之时,用这篇文章来告诫你。然而我自己本来也是喜爱写作的人,也用此来警示自己。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18分)外制集序欧阳修庆历三年春,丞相吕夷简病,

37、不能朝。上既更用大臣,锐意天下事,始用谏官、御史疏,追还夏竦制书。既而召韩琦、范仲淹于陕西,又除富弼枢密副使。弼、仲淹、琦皆惶恐顿首,辞让至五六不已。手诏趣琦等就道甚急,而弼方且入求对以辞,不得见,遣中贵人趣送门,使即受命。呜呼!观琦等之所以让,上之所以用琦等者,可谓圣贤相遭,万世一遇,而君臣之际,何其盛也!于是时,天下之士孰不愿为材邪?顾予何人,亦与其选。夏四月,召自滑州,入谏院。冬十二月,拜右正言、知制诰。是时夏人虽数请命,而西师尚未解严。京东累岁盗贼,最后王伦暴起沂州,转劫江淮之间,而张海、郭貌山等亦起商邓,以惊京西。州县之吏多不称职,而民弊矣。天子方慨然劝农桑,兴学校,破去前例以不次用

38、人,哀民之困而欲除其蠹吏,知磨勘法久之弊而思别材不肖以进贤能,患百职之不修而申行赏罚之信,盖欲修法度矣。予时虽掌诰命,犹在谏职,常得奏事殿中,从容尽闻天子所以更张庶事、忧闵元元而劳心求治之意。退得载于制书,以讽晓训敕在位者。然予方与修祖宗故事,又修起居注,又修编敕,日与同舍论议,治文书所省不一,而除目所下,率不一二时,已迫丞相出。故不得专一思虑,工文字,以尽导天子难谕之意,而复诰命于三代之文。嗟夫!学者文章见用于世鲜矣,况得施于朝廷而又遭人主致治之盛。若修之鄙,使竭其材犹恐不称,而况不能专一其职,此予所以常遗恨于斯文也。明年秋,予出为河北转动使。又明年春,权知成德军事。事少间,发向所作制草而阅

39、之,虽不能尽载明天子之意,于其所述百得一二,足以章示后世。盖王者之训在焉,岂以予文之鄙而废也?于是录之为三卷。不数日,奉使河东。还,即以来河北。故其所作,才一百五十余篇云。(选自文白对照唐宋八大家文钞,有删改)5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始用谏官、御史疏用:采纳B手诏趣琦等就道甚急 趣:催促C而民弊矣 弊:困乏D以尽导天子难谕之意 导:引导解析:选D导:传达。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本文是欧阳修为其所撰写的诰命所作的序言,文中强调了整理帝王诰命的重要作用。B在这篇序言中,作者阐析了庆历初天下之形势、人主之治政与君臣之关系等。C皇帝看重

40、韩琦、范仲淹、富弼三人,但他们却对皇帝的任命推辞谦让,作者对这三人表达了批评之意。D作者认为虽然迫于草制的时间要求等,制书不得“尽载明天子之意”,但仍足以诏告后世。解析:选C从“观琦等之所以让,上之所以用琦等者,可谓圣贤相遭,万世一遇,而君臣之际,何其盛也”可以看出,作者并未对韩琦、范仲淹、富弼三人表达批评之意,而是称赞他们为贤臣。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于是时,天下之士孰不愿为材邪?顾予何人,亦与其选。译文: (2)若修之鄙,使竭其材犹恐不称,而况不能专一其职,此予所以常遗恨于斯文也。译文: 参考答案:(1)在这个时候,天下的士人谁不愿意成为人才呢?只是我是什么人,也在皇上的选择之列。关键词“孰”(谁)、“顾”(只是)、“与”(在之列)各1分,句子大意1分(2)像我欧阳修这样鄙陋的人,即使竭尽自己的才华还担心不称职,更何况不能把心思专注在职责上,这就是我经常对这些文章感到遗憾的原因。关键词“鄙”(鄙陋)、“所以”(的原因)、“恨”(遗憾)各1分,句子大意1分8根据文章内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