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开展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反思宁远县教师进修学校 陈玮 小学生是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是其今后全面发展和有效接受完整教育的良好基础,加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教育部颁发的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才全面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人才素质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使他们拥有健康的心理,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目前,大部分的学生心理健康,但是有些学生由于学业、生活、环境的压力产生暂时的心理不适如焦虑、紧张、自卑等,一些严重者甚至出现说谎、偷窃、逃学或离家出走等攻击与破
2、坏性行为。做为一名教师,每次看到一些学生因品行或心理障碍做出违法犯罪的事情,我的心情便很沉重。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学生违法犯罪?除了少数的客观原因,更多的在于学校或教师对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不够重视,导致他们的心理发展不够健康。现在,越来越多的学校与教师开始重视开展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仍存在着一些不足。下面就我所在的学校开展的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来谈一些体会。我所在的学校共有学生一千余人,专职的心理健康教师只有一名。很明显,师生比例严重失调导致我校开展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时间明显不够,经验不足。目前,每个班级每个月只开设一节专门的心理健康活动课,而特别设立的心理健康咨询室
3、知心屋”也是徒有虚名,没有真正发挥其作用。学校对小学生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作用极其有限,针对这种情况,我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改进:一 重视学校内部心理环境建设,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学习。学校内部心理环境建设是实施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首先,要重视校园主环境建设。主环境建设是学校心理建设的首要任务。学校主环境建设,应尽可能地体现“新颖、整洁、明亮、美丽”的风貌,成为学生修身养性的地方。其次,要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学校要通过开展各种艺术、文化、体育、科技和学习名人伟人等活动,提高学生兴趣,陶冶学生身心,达到陶冶情操、美化生活、融洽师生关系的目的,改善学生心理环境。再次,要重视学校校风、班风
4、教风、学风“四风”建设。学生的生理、心理、智力、能力等综合素质在良好的校风校貌环境中能得到良好的发展。而较好的校风校貌也能为学校综合性心理健康教育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最后,学校还应联合居委会等社区基层组织,努力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家庭心理环境。有些家长认为孩子已经送到学校,教育孩子就是老师的事情了,对学生放任自流,不管不顾,所以导致学生在学校乖巧听话,回到家后又成为皇帝、公主。我经常听到很多学生家长说:“孩子就听老师的,老师说一句比我们说十句还管用。”这说明了一些家长缺少必要的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在遇到问题时不能在第一时间找家长来解决,只能寻找能帮助他们的老师。因此,学校可以定期对家长进行心理健
5、康知识培训,向家长传授孩子身心发展的常识,让家长们认识到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离不开和睦、文明的家庭环境,把心理教育引入家庭,形成教育合力。学生从小能生活在温暖、愉快的家庭中,得到父母、长辈正确的爱,必然会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安全,充满信心,良好的情绪从小就占据心理状态的主要地位,从而保证每一个学生身心健康地发展。二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关键是教师,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榜样。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不是一两位心理健康专业教师的事,它还需要全体教师的重视和参与。教师不仅是学生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学习的楷模,他们的一言一行对学生都有较大影响。我所在的学校里面有部分教师不善于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忽视与学生情感的交
6、流与引导,教育方式方法单调刻板。如有一位学生由于缺乏良好的行为习惯并有注意力不集中的毛病,这位老师为纠正该生的毛病,竟然每次上课都让他站在课桌旁听课,使他的自尊心受到严重伤害,不但没有摘掉“后进生”的帽子,连他原有的手工制作特长也丢弃了,这显然是不了解学生心理的表现。因此,为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师需要做到以下几方面:首先,教师要尊重学生。“该生是否尊重师长”常常是老师评定一个学生品行的首要条件,而作为老师是否问过自己“我尊重学生了吗?”尊重学生包括尊重学生的人格、劳动、成绩、隐私等。其次,教师不可有私心。这“私心”指的是教师对待每一个学生都要公平、公正,不能感情用事。成绩好的学生普遍都受到老师
7、的青睐,但是我们教师不能因为某某学生成绩好而偏心他,甚至做出不公平的决定。再次,教师要讲诚信。有些教师在向家长汇报学生情况时,会无意地把情况夸大或缩小;有些教师应承了学生某些事情,过后又不记得或不认帐;有些教师在学生和同事面前说话无所顾忌这些微小的事儿都会让学生觉得,教师可以撒谎,我们为什么不可以呢?三 寓心理健康教育于各学科教学中,是开展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每一位教师在上课时都应该时刻记得帮助学生保持良好的情绪。对学生要和蔼可亲,以诱发其良好情绪;并且善于观察学生情绪变化,及时排除不良情绪的干扰;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创造生动活泼的教育教学情境,使学生乐于学习;发现并表扬学生的优点,尤
8、其是重视对弱视群体的帮助,及时发现后进生们的闪光点,抓住教育契机给予不同方式的赞许,鼓励他们进取。利用学科知识加强情感教育,培养健康情绪,使学生有良好的情感生活,并且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班会、少先队活动中去。四、 开展团体心理健康辅导课与“知心屋”相结合,解决学生心理问题。 向小学生普及各种心理健康知识,引导他们自我控制、自我调节、正确认识自己。我们学校虽然有开设团体辅导课,但每个班级每个月一节的时间显然不够。我建议团体辅导课应设为每周一节,采用学生、家长、教师都可以阅读的教材。为了充分表现心理辅导课的特点,可以将课堂座位改成围座形式,教师针对学生的问题或讲道理,或讲故事、或教方法、或同学们相
9、互讨论以营造融洽和谐的气氛。也可以通过一些团体游戏活动如“两人两足”等训练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克服困难的坚强毅力,建立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良好的人际关系。团体辅导课是开展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保证,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保持心理相容。一个学生能与周围人保持一种融洽,正常的交往,才能在心理上产生安全感,归属感和自信心。此外,小学生的心理不但有共性,还有个性,心理健康教师的工作不能只停留在团体辅导上,还必须针对学生的心理差异进行个别咨询。个别心理辅导主要是对少数有心理问题的学习进行心理辅导,以帮助他们解除心理问题,克服心理障碍,使心理朝健康的方向发展。因此,我学校所设的“知心屋”心理辅
10、导室,应改变每周开放一次的习惯,改为每天定时开放,为学生进行心理咨询和辅导,以弥补团体辅导课的不足,使心理健康教育更加深化、细化。同时,我觉得可以在每个班级设立心理咨询箱,学生有什么要问的,有需要帮助的都可以写成小纸条投入箱内,每个班主任按时开箱并解答。对于一些心理问题较严重,需要特别帮助的学生,可以给他们设立“心理卡”记录他们的基本情况如学生的家庭情况、爱好、适应力、注意力、处理生活能力、处世能力、个性成熟程度、情绪紧张程度、心理障碍及原因等,对学生进行一对一帮扶,在教育后进行跟踪记录,并为他们保密。在我们学校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大背景下,作为工作在教学第一线的教师与班主任, 我时常能感受到
11、来自不同学生的心理问题,而造成学生心理障碍的原因又是错综复杂的。我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做了很多努力和尝试,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我既发展了自身,也使我近距离的了解了学生的内心世界。正是在这个摸索和实践的过程中,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作为教师不仅要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而且还要重视学生的素质教育,而心理素质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针对学生不同的心理问题,如果我们都能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来解决,我们的每一个孩子都能生活在一个无忧无虑的世界中。 随着社会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学校教育已成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战场。这不仅仅需要专业的心理教师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课,更需要其他各科老师结合本学科特点,把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方法充分运用到教学中,两者有机结合,确保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使学生的人格得到和谐发展,为适应未来的社会需要在能力上和心理上作好准备。使他们真正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参考资料:1、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丛立新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6年4月2、 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朱智贤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