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时代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第一章发展基础与环境2第一节发展基础2第二节发展形势5第二章总体思路8第一节指导思想8第二节发展目标9第三章重点领域10第一节集聚发展新材料首位产业10第二节壮大发展三大支撑性产业14第三节培育发展三大成长性产业22第四章五大行动28第一节创新引领行动28第二节企业培育行动31第三节平台提升行动34第四节融合发展行动36第五节开放合作行动38第六章保障措施40第一节加强组织领导40第二节夯实土地保障41第三.节加大金融支持41第四节实施考核评估42“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
2、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根据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远景目标纲要,编制区“十四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系统总结区“十三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现状,谋划“十四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思路与目标、发展重点与布局、重大行动计划等,描绘区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五年发展的宏伟蓝图,是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高质量赶超式发展的行动纲领。第一章发展基础与环境第一节发展基础“十三五”期间,区大力实施转型发展、融合发展、创新发展、绿色发展、和谐发展”五大战略,深入贯彻落实市
3、工业转型升级“1365”行动方案,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全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稳中向好,逐步成长为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一、产业规模稳步壮大“十三五”期间,区扎实开展“两转一保”工作,持续推进中小企业“希望工程”、“小巨人”培育工程,着力推动战新产业体量持续提升。2020年,全区战新产业产值达36.27亿元,同比增长23.2%,高于全市19.9个百分点,增幅在全市各区县中排2名第二。在库战新企业达33家,相较“十二五”末净增15家。富乐德TFT、龙峰新材料等一批成长性和示范带动性的战新产业项目相继投产并发挥效益。二、主导产业提质扩量以“3+4”产业体系为核心,发展具有特色的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高
4、端装备、绿色食品四大战新主导产业。新材料产业坚持走特色高端、绿色循环之路,实现产值13.58亿元,在战新产业总产值中占比达37.44%。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紧紧围绕铜基新材料产业基底,集中发力集成电路、半导体领域,富乐德科技成为全市首家科创板申报企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紧紧围绕“智造”,打造轨道交通装备和智能装备“双名片”,实现产值11.48亿元,在战新产业总产值占比达31.65%。绿色食品产业以食品科技为基底,基本形成以白姜、牡丹为特色的绿色健康食品产业集群。三、创新能级持续提升以科技创新为引领,深度融入省“四个一”创新主平台,累计建成国家级众创空间I家、国家级星创天地5家、院士工作站1家、博士
5、后科研工作站2家、省级众创空间2家、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家、省级以上创新创业平台2个,培育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9支。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从2015年5.17件提至2020年20.3件。荣获“省第二批知识产权示范区”称号,区经开区入列“省首批知识产权示范园区”。农业科技园区通过科技部考核验收,圆梦“国字号”,入选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省级预备队。百舸争流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在省科创板成功挂牌上市,实现区企业股改上市零突破。四“双招双引”活力迸发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机遇,高位推动“双招双引坚持招商引资“首位工程”不动摇,深度参与长三角产业分工,试水“飞地”式招商,与淅江海盐、慈溪签订区域合作
6、协议,累计引进亿元以上项目171个,实际到位内资584.4亿元,成功签约富乐德长江半导体产业园、嘉铜合创金属制品产业园、心里程区域总部经济等一批20亿级产业项目,其中,嘉铜合创金属制品产业园获批省际产业合作园区称号。招才引智量质并举,成功引入江南大学O国家技术转移中心,魏兆军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通过省级评审,累计柔性引才42名。五、营商环境不断优化扎实开展“四送一服”双千工程、“暖企行动”、民营经济提升工程,配套制定市区园区新建项目产业扶持若干政策、关于开展2019年度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引导资金申报工作的通知等“1+7”政策体系,实现重点企业帮扶全覆盖。切实解决企业资金难题,设立“过桥资金”,
7、提供“4321”新型政银担贷款,累计解决企业续贷资金64.8亿元,撬动金融机构贷款16亿元,减免缓抵各类税费23.6亿元,积极对接多层次资本市场,成功引进耀安伯翰等基金公司4家,到位资金8.6亿元。加速重大项目落地,“富乐德模式”刷新项目建设“新速度”。区开发区荣获“省投资环境十佳开发区”称号。取得以上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区战新产业发展依然处于新旧动能转换的过渡期、产业链形成的关键期、产业规模扩大的振荡期、产业质量提升的爬坡期,仍存在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一是战新产业竞争力有待增强。虽然2020年区战新产业产值在全市各县区中排名靠前,但仅为铜官区的二分之一,战新产业竞争力仍有待提升。二
8、是产业布局有待集聚。区33家战新主要企业分布在四个乡镇、两个园区及新桥办等地,其中经开区集聚企业25家,其余企业零星分布在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和乡镇,不利于发挥产业间协同作用和集聚效应,产业空间集聚度有待进一步提升。三是龙头企业有待引培。33家战新企业中,亿元以下企业数量占比达78.79%,110亿级企业仅有7家,IO亿级企业暂无,招大引强、培大育强仍是战新产业下一步发展关注重点O第二节发展形势“十四五”时期,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冠肺炎疫情持续蔓延,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发生重大调整,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开展,中美战略博弈日益加剧,“碳达峰”碳中和”日益成为全球新的政治认同和国际政治经济
9、利益博弈手段。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长三角一体化、长江经济带、“一带一路”和中部崛起战略建设全面推进。但同时不稳定、不确定性因素依然较多,影响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创新、人才瓶颈仍需突破,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总体上处于充满挑战的战略机遇期。一、发展机遇(一)“两新一重”建设带来的产业提质机遇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20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加强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设,有利于区加快发展5G、物联网、人工智能等领域,提升战新产业智能化、高端化发展水平。新型城镇化和重大工程建
10、设推进带动投资、创新和产业等要素集聚;公共服务设施补短板强弱项有利于区提升战新产业承载能力,推动产业规模化发展。(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带来的产业合作机遇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区域产业转移和协作进入新发展阶段,省际产业合作示范园区建设进程加快,为区承接长三角地区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电子信息、高端装备等新兴产业转移、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及加强与长三角城市产业协作提供便利。长三角一体化战略提出推进跨区域合作体制机制一体化,为区建立承接长三角创新、产业等资源转移的长效机制创造条件,有利于区与沪苏淅等地重点城市加强产业园区合作共建,形成合作共赢的良好局面。(三)合肥都市圈建设带来的动能提升机遇合
11、肥市经济总量迈上万亿新台阶后,合肥都市圈产业和技术创新的辐射带动作用将明显蜡强,2021年6月25日,合肥都市圈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省发展改革委)在合肥市组织召开市加入合肥都市圈可行性研究报告,有望加入合肥都市圈,有利于承接合肥创新、人才和产业等资源辐射,实现与合肥产业协同、创新联动发展,释放战新产业发展新动能。二、面临挑战(一)区域竞争日益激烈带来的挑战与周边长三角城市区县相比,区在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层次、能级及产业承载能力等方面存在较大差距,还未完全融入长三角高端产业体系。区在争夺高端产业资源、创新资源、人才资源等方面处于相对劣势地位,激烈的区域竞争在一定程度上挤占了区战新产业高质量发展
12、空间。(二)产业配套不足带来的挑战完善的配套体系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条件,区开发区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相关公共创新平台、公共服务平台、投融资平台及高端人才服务等配套不完善,企业研发投入强度较低,制约战新产业高质量发展。随着区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入驻企业和产业人口增多,现有教育、医疗、居住、娱乐休闲等公共服务供给难以满足中高层次人才安居乐业需求,不利于产业的创新发展和能级提升。(三)大城市“虹吸效应”带来的挑战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南京、杭州等大城市在产业基础、创新实力和基础设施等方面具备领先优势,“虹吸效应”较为明显,推动先进技术、高端人才等优势资源不断聚集,合肥、芜湖等省内城市发展速
13、度加快,市内铜官区发展也不断加速,使得区在高层次人才、创新资源和产业资源引进方面面临更多考验,战新产业发展、优质项目招商引资、高端人才引留也面临更多压力。第二章总体思路第一节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学习贯彻省第十一届党代会精神,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增强系统性思维,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以产业融合化、集群化、生态化为中心,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产业链现代化、创新链协同化、供应链适配化、资金链多元化、人才链自主化为主线,
14、着力打造“133”产业体系,加快培育特色优势产业集群,打造特色产业链条。实施高水平对外开放,强化与长三角先进地区协调联动合作,加快协同创新产业8体系共建共赢,奋力构筑省战新产业发展新高地,力推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国民经济增长的主动脉和主力军。第二节发展目标产业规模实现新跃升。力争“十四五”末,全区战新产业产值达105亿元,年均增速24%左右,战新产业产值在规模上工业总产值中占比达到30%,战新企业数量翻一番,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得到显著提升,实现全区战略性新兴产业体量的新跃升。产业能级实现新跨越。围绕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及绿色食品四大主导产业精准发力,力争“十四五”末
15、打造形成百亿级新材料产业集群,打响智造”新名片,积极争创省级(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战新产业发展质量实现新跨越。创新能力取得新突破。力争“十四五”末,创新要素进一步集聚,研发投入规模和强度不断提升,研发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强度达到2.5%;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25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在规模以上工业产值中占比达40%,高新技术企业数实现双倍增,企业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开放水平取得新提升。更大范围、更高层次参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到“十四五”末,引进战新企业和亿元以上重大项目数量进一步攀升,与更多长三角城市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新建12个优质合作共建园区;省际合作园区建设水平和开放水平实现“双
16、提升”。外贸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20%,实际利用外资稳步增长。第三章重点领域坚持产业强区战略,立足区产业基础,按照“133”战新产业体系,提质发展新材料首位产业,集聚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和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三大支撑性产业,培育发展绿色食品、节能环保和数字创意三大成长性产业,以强链延链补链为核心,构建具有特色的战新产业发展新格局。第一节集聚发展新材料首位产业一、发展思路和目标抢抓国家先进结构材料产业集群建设和省打造新型“铜墙铁壁”的重大机遇,以精细化、高端化为中心,大力推进以铜基新材料为主导,铁基新材料和铝基新材料为支撑的先进结构材料产业集群化发展,力争“十四五”末,全区新材料产业产值达
17、45亿元。二、发展重点和路径(一)铜基新材料立足现有铜材料产业基础,以产业链延伸和产品高端化为导向,推动铜基新材料与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及航空航天等行业融合发展,重点发展特种电磁线、超高压电缆、超薄电解铜箔、印制电路板用阳极磷铜材料、高性能铜合金棒材等领域。鼓励电线电缆生产企业与行业内龙头企业加强交流合作,加快产品更新步伐。依托市电解铜生产优势,面向珠三角地区,大力引进超薄电解铜箔、印制电路板用铜材料等领域企业,推动铜箔产业向电子信息领域延伸发展,推进东莞市龙谊电子柔性铜箔基材及覆盖膜生产项目建设,扩大超薄柔性铜箔生产规模。引导企业加强和合工大、科大等高校材料学院合作,加强铜合金性能、铜合
18、金焊接材料等方面研究,研发航空用特种高性能铜合金棒材和焊接材料等。(二)铁基新材料依托区铁基新材料产业基础,大力支持钢铁生产领域企业加快扩产能、提质量步伐,深耕建筑用钢、高速轧相用钢等领域,布局发展碳合金钢、中厚板、精冲钢、冷弯型钢等中高端特种钢领域,提升产品附加值。加速年产15000吨高压精密无缝钢管生产、年产2万吨钢结构件等项目建设进度,扩大特种钢、新一代功能复合化建筑用钢生产规模。抢抓长三角新能源汽车发展机遇,谋划发展轻量化汽车用冷轧板加工、电池壳用钢加工等细分产业领域,丰富先进钢铁材料种类。(三)铝基新材料重点发展铝合金制品、铝基焊接材料及废铝再生铝合金等领域。立足铜材料产业优势,鼓励
19、铝基新材料领域企业扩大复合型铝铜合金电缆、铝铜焊接材料等生产规模,推进年产2万吨铜铝合金高新材料产业园项目建设,依托产业园平台优势,积极招引新型铝合金领域企业,壮大铝基新材料产业集群。依托区铝产业基础,探索发展高性能金属质感材料、水性原浆及树脂包附性原浆等高附加值产品。专栏1:新材料产业项目铜基新材料:年产2万吨锡铜类产品项目、年产8万吨精密铜制品项目、年产5万吨铜基材料项目、铜基二次资源清洁再生环保应用技术产业化年产3万吨铜棒(坯)生产线、年产3万吨铜材加工项目、14000吨/年铜基微晶新材料建设项目、年产4万吨高精度电子铜带项目、年产100Oo吨无氧压延铜箔项目、年产100O万公里紫铜软连
20、接线招商项目、年产15000吨无氧电解铜箔项目、年产50000吨高精度异型铜板带项目、年产I万吨高性能锂电铜箔项目、年产25万吨高精度铜棒、年产出15000吨高精密铜基熨合材料项目、年产9000吨环保型铜基钎料项目、年产2000吨高铜基镀银线产品项目。铁基新材料I年产】5000吨高压精密无缝钢管生产项目、年产100万吨电梯导轨钢项目、旋力特钢产能置换项目。铝基新材料:年产10万吨利用废铝生产铝合金材料技术改造、年产2万吨铜铝合金高新材料产业园项目、年产5万吨铝基新材料生产线提标升级技术改造项目、年产22(X)Km高铁稀土铝合金防火报警电缆项目。表1新材料产业链招商目标企业库企业名称主营或相关业
21、务引进方向(强链延链补链)江西金力永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发、生产和销隹高性能被铁硼永磁材料延链:稀土永磁材料广东嘉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超薄锂电铜箔和极薄锂电铜箱延链:桐箔材料企业名称主营或相关业务引进方向(强链延链补链)江苏博迁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高端纳米金属粉体材料研发、生产、销售:电子专用高端金属粉体材料延链:电了级金属粉体材料北京钢研高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铸造高温合金制品、变形高温合金制品、新型高温合金材料延链:高温合金材料澳门厦顺信箔有限公司生产、加工有色金属电合材料、新型高精度合金材料(含板、带材);生产、加工食品、医药用高精度超薄铝箔及电容器、散热器用铝箔延彼:高性能铝箱鼎胜铝业集团有限
22、公司铝合金板材、卷材、箔材、涂乂材:软包装箔,烟箔,药箔,家用箔,半刚性容器箔,空调用铝箔、PS印刷版基、幕墙板等延链、强链:铝基新材料山东宏创铝业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家用铝箔、药用铝箔、容器铝箔、空调铝箔延链:铝基新材料浙江久立特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工业用不锈例及特种合金管材、双金属史合管材延地:特钢材料众源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有色金属带箱生产、加工、销隹:有色金属材料加工、销售:紫铜带箔材系列延链:铜箔有研粉末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有色金屈材料、粉末、粉末冶金材料、丝材:销性有色金属材料、粉末、粉木冶金材料、丝材及技术开发强链:金属粉体杭州华光焊接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焊接材料、制冷配件的技术咨询:销
23、售:焊接设备,焊接材料,制冷配件,金属材料,电子浆料,化工制品,化工原料强链:焊接材料江阴电工合金股份有限公司铜及铜合金承力索、电工合金、铜接触线、铜合金接触线、母线、扁线、银铜梯排、异型排、换向罂片、铜和铜合金管材、棒材及其铜和铜合金制品、铝和铝合金制品、不锈钢制品、电线电缆、电了元件及组件强链:铜合金材料宁波博或合金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有色合金材料、高温超导材料、铜合金制品、不锈钢制品、钛金属制品的设计、开发、制造、加工强链:铜合金材料西部超导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低温超导材料、高温超导材料、钛及钛合金材料、高温合金材料、恰材料、机电设备温、耕乍除外)及都件的生产、开发、销售和技术咨询补徒:合金
24、材料西部金属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稀有金屈材料的板、带、箔、丝棒、管及其深加工产品、复合材料及装备和稀货金属等新型材料的开发、生产和销售补徒:金属材料第二节壮大发展三大支撑性产业一、新一代信息技术(一)发展思路和目标以规模化、集群化、特色化发展为目标,大力延伸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链,培育一批优质企业,力争到2025年,全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产值达10亿元。(二)发展重点依托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基础,重点发展表面贴装元器件、光有源器件、半导体分立器件等电子元器件领域;依托铜产业基础,布局发展光电子材料、电子功能陶瓷材料等领域。抢抓“新基建”发展机遇,加速发展通信光缆、通信元器件的5G通信设备领域。(三
25、发展路径1 .壮大电子元器件产业集群抢抓合肥“芯屏汽合”产业发展机遇,扩大表面贴装元器件、光有源器件、半导体分立器件等电子元器件生产规模,提升对合肥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配套能力。依托以富乐德为代表的半导体产业发展基础,延伸发展半导体关键元器件生产等领域,聚焦电子功能器件、陶瓷元器件、碳化硅、半导体功率基板器件、通用容器、电阻、电感等领域,在长三角等地加大招商力度,壮大区电子元器件产业规模,和本地半导体产业加强联动形成合力。2 .完善半导体产业链依托铜资源优势,积极发展电解铜一铜板带一半导体引线框架加工产业链,壮大本地半导体产业规模。加速富乐德长江半导体二期和三期项目建设,延伸发展回收硅片再生晶
26、圆和大硅片(抛光片)等半导体上游环节,完善半导体产业链。加速推进铜勤表面处理产业园建设,依托表面处理产业基础和电镀技术等优势,向引线框架无氟电镀、微波混合集成电路电镀等电子电镀技术转型,延伸发展半导体模组、半导体生产等领域。依托半导体峭值服务产业园,大力拓展半导体增值服务产业,扩大半导体设备清洗、TFT洗净、陶瓷熔射和半导体部品维等半导体服务业务规模。3 .培育发展5G产业鼓励牡东通讯做大做强,持续加大5G通讯光缆生产规模,延伸发展5G通讯设备关键元器件,提升对华为、中芯等企业配套能力。抢抓5G基站建设机遇,加大对5G天线、射频器件、光纤光缆、光模块等核心器件原材料和关键设备等领域企业招引力度
27、壮大5G产业规模。深入推进5G应用进程,搭建5G在教育、医疗、金融等领域应用示范场景,加快推动5G应用链、服务链、产业链一体化发展。专栏2: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项目电子元器件项目,年产1万吨锡基、铜基电子新材料项目、年产5000万件柔性电致变色薄膜器件项目、片式多层陶瓷电容器、年产30()万只大功率脉冲塑封激光器项目。半导体项目I陶究熔射及研发中心项目、陶优熔射及研发中心扩建项目、年产180万枚半导体晶圆再生项目、富乐德洗净事业总部项目、长江半导体增值服务产业园项目、柔性线路板、柔性模组贴装项目、高精度线路板移植及手机产品封测产业链、半导体把射材料生产项目、长江半导体产业园项目。5G项目:5G
28、通讯芯片光电产业园项目、5G通讯光器件生产线项目。表2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链招商目标企业库企业名称主营业务范围引进方向(辎蹲假)江苏亨通光电股份有限公司光纤光缆、电力电缆、特种通信线缆、光纤预制棒、光纤拉丝、电源材料及附件、电子元器件、通佶设符的制造延链:光纤预制棒、光纤拉丝长飞光纤光缆股份有限公司预制棒、光纤、光缆、通信线缆、特种线缆及器件延链:预制棒、光纤江苏中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光棒、光纤、特种光缆延链:光怖、光纤江苏长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制、开发、生产、销售半导体、电子原件、专用电子电气装置,半导体封测延链:半导体封测有研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稀土、贵金属、有色金屈及其合金、错和化合物单晶及其
29、衍生产品、以及半导体材料、稀土材料、稀有材料、货金屈材料、光电材料的研究、开发、生产、销售延链:半导体材料南亚电子材料(昆山)有限公司生产开发铜箱基板、玻璃纤维布含浸必材(高强度玻璃纤维制品)、高性能特殊电解铜箔及电子级高强度玻璃纤维布等新兴产业新材料、电了用高科技环氧树脂等精细化工制品、危险化学品环氧树脂强链:电子元器件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2G/3G/4G/5G无线基站与核心网、IMS,固网接人与承我、光网络、芯片、高端路由器、智能交换机、数据中心、IeT业务,以及航空、铁路与城市轨道交通信号传输设备强链:通讯设备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通信系统地备、光纤及线缆、数据网络等产晶的生产销售强链
30、通讯设备江苏永鼎股份有限公司通信光缆、通信电缆、特种光缆、软光缆、电力光缆、数据电缆、光器件强链:通信光缆、特种光缆、软光缆昆山冠言金属材料有限公司铜箔、铝箱、导电布、导电胶、泡棉、屏薮材料、绝缘材料、金属材料补链:铜箔、铝箔、金属材料灵宝华蔻铜箔有限贡任公司加工、生产、销售锂电池铜箱、电了电路铜箔补链:电子电路m山东金宝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电力电子元渊件制造;电子元涔件零传:专用化学产品销瞥(不含危险化学品):机械零件、零部件销售:仪器仪表销售;环境保护专用设备制造:专用设备制造补链:电子铜箔、覆铜板中贸区块链(深圳)有限公司移动通讯产品方案个性化定制、软件设计制造、SMT贴片生产及芯片开发生
31、产等。SMT贴片及5G配件生产二、高端装备制造(一)发展思路和目标立足现有产业基础,以智能化、规模化、集聚化为发展目标,发展壮大轨道交通、智能装备关键零部件及成套设备,打造“智造”,力争2025年,高端装备制造产值突破20亿元。(二)发展重点和路径1 .轨道交通紧抓城市轨道交通发展机遇,大力发展齿轮箱、刹车片、动车组轮对、轨道交通装备关键铸件等轨道零部件产业,依托本地轨道交通产业基础,布局发展城市轻轨关键零部件及城市轨道成套装备产业。积极融入合肥、宁波等长三角地区轨道交通产业生态圈,逐步扩大动车组轮对、转向架等关键零部件生产规模,谋划引进轴坯钢、车轮等相关零配件配套企业,提升区轨道交通装备本地
32、配套能力和水平,推动形成轨道交通关键零部件产业集聚区。支持高端装备领域龙头等企业积极对接上海交通大学、中科大、中科院等高校、研究所,在铸件热处理、高端轴承等领域开展关键技术攻关。引导轨道交通零部件企业拓展工程承揽、技术服务等业务领域,提高市场竞争力。2 .智能装备制造以智能装备制造为主攻方向,大力发展高性能超精密轴承、精密减速机轴承等智能装备关键基础零部件、机器人整机及关键零部件装备,扩大自动化装备生产规模,布局发展智能矿山机械装备、智能农业机械装备等重大成套装备制造。加速建亚机床市数控机床产业园项目建设,积极引进数控铳床、万能摇臂铳床、数控车床等领域企业及配套企业,做大做强区数控机床产业。依
33、托区装备制造基础,探索发展智能矿山机械装备、智能农业机械装备制造,推动传统装备制造产业转型升级。围绕高端装备重大技术需求和短板,主动对接合肥工业大学智能制造技术研究院、上海智能制造研究院等省内外智能制造领域知名科研院所,引入故障自诊断及远程控制、机床智能化及柔性加工等关键技术装备,提升制造过程的数字化、柔性化及系统集成水平。加快推动工业机器人整机及关键零部件项目建设,重点培育六轴以上机器人、减速机、驱动器等关键核心部件,探索引入传感器、伺服电机、控制器及智能机器人整机制造,推动区制造业技改升级。专栏士高端装备制造项目轨道交通装备项目:铸锻件技术改造、地铁轨道交通装备项目、轨道交通及智能运输装备
34、研发技术服务平台项目、万套小模数螺旋伞齿轮项目。智能装备制造项目:市区智能装备关键基础零部件重大新兴产业专项、轴承生产无人智能工厂项目、高端轴承精益生产智能化生产线、工业机器人精密减速机(谐波减速器、攫线针轮减速器)轴承高端生产线、万洋新型高端制造产业园项目、柔性线路板、智能制造研发生产服务基地及相关配套项目、年产100O万台/套多功能便携式智能健康监测设备项目、工业机器人整机及关键零部件国产化产业化项目、建亚机床市数控机床产业园项目、智能制造研发生产服务基地及相美配套项目、机器人产业园和机器人欢乐小镇项目、年产2000台新型智能化道路标线成套设备。其他项目:深探系列设备开发项目、2.5万吨千
35、斤顶配件生产线。表3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链招商参考企业库I企业名称I主营业务范围I引进方向一(强通驻HNS)南京高精传动设济制造集团有限公司主要牛产建材专用齿轮箱、冶金专用齿轮箱、风力发电齿轮箱、铁路机率齿轮箱、石化专用齿轮箱等产品.补链:轨道交通浙江杭能轨道交通设济股份有限公司主要从事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动车组、铁路机车、客车、货车零部件的研发、制造、销售、修理、租赁等。补链:轨道交通南京埃斯顿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主要从事高端智能机械装备及其核心控制和功能部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产品包括六轴通用机器人、四轴码垛机器人、SCARA机器人、DEErA机器人以及伺服机械手和智能成套设备等.补链:智能装备和
36、机器人埃夫特智能装缶股份有限公司从事工业机潜人整机及其核心零部件、系统集成的研发、生产、销售,产品包括CMA喷涂机器人等。补链:机器人沈阳机床股份有限公司数控机床、普通机床及其关键功能部件研发、生产和销售,产品包括纳米级数控钻铳床、数控龙门镣铳床、数控龙门处床、数控外咧磨床、万能摇将诜床等。补链:智能装备太原重工轨道交通设备有限公司主要生产轨道交通轮、轴、轮对、轮对总成、齿轮箝、转向架、制动盘及其配件、部件,工矿车辆及工业用行车轮、滑轮、尚轮坯、车轮组及其配件、部件等。延烧补链:轨道交通今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主要生产高速铁路、铁路客运专线、城际铁路、干线铁路、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输设省关键零部件(控
37、制系统、机车车辆配件)等。补链:轨道交通三、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一)发展思路和目标抢抓长三角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发展机遇,以集群化、高端化为中心,不断增强对新能源整车产业配套能力,力争到2025年,区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产业产值达10亿元,打造长三角重要的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特色产业集群。(二)发展重点立足区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基础,重点发展混合动力专用变速器及配套、汽车紧固件、汽车智能装备零部件及相关汽车配件等领域。依托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契机,引进和培育发展电池、电机及相关零部件制造领域。特色发展拆解回收利用领域,推动汽车资源循环利用。(三)发展路径1 .加快发展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依托嘉铜
38、产业园,与海盐县加强合作,积极承接海盐县汽车紧固件及相关零部件产业转移承接力度,推进紧固件产业集聚发展。支持安亚实业、祥春科技等企业做大做强,增强对大众、长安等整车企业配套能力,扩大车载空调配件、汽车生产用工装夹具等产品生产规模。加快汽车零部件智能装备产业园建设,布局发展汽车智能制造零部件产业领域,壮大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依托本地汽车轴承生产基础,扩大新能源汽车系列轴承及进口替代新能源汽车高端轴承生产规模。2 .布局发展电池、电机、电控等核心零部件领域重点排摸长三角地区电池、电机、电控及汽车电子等领域头部企业,通过驻点洽谈、提高项目落地补贴等方式,大力招引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头部企业入驻区。推
39、进珈伟新能类固态锂电池项目建设进度,发展高端锂离子二次电池材料、锂离子电池及电池包制造领域。支持企业加大在新能源汽车电机领域研发投入力度,提升电动车用开关磁阻电机生产规模和附加值。抢抓上海、合肥等城市智能网联汽车发展机遇,依托区新一代信息技术及新材料等产业发展基础,探索发展电控、传感器及汽车电子零部件制造等领域。专栏4: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项目新能源汽车零部(配)件项目:年产4000吨汽车紧固件项目、年产4800吨钾螺母紧固件项目、汽车零部件智能装备产业应园项目、新能源汽车系列轴承智能制造产业化项目、替代进口新能源汽车高端轴承产业化项目、新能源汽车高端替代进口产业集聚项目、新能源汽车电动助力
40、转向用高端系列轴承开发项目。电池、电机、电控和汽车电子项目:珈伟新能类固态锂电池项目、开关磁阻电机在新能源领域(电动车)应用的产业化项目。表4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链招商目标企业库企业名称主营业务范围引进方向(蜀碘密隈)浙江通力亚型齿轮股份有限公司通用减速机延链:汽车齿轮、减速器南京天河汽车零部件股份有限公司业务为汽车零部件的研发、生产与销售,主要产品为汽车冲压件、冲压焊接件强链:汽车零部件山东汇锋传动股份有限公司主营业务为汽车齿轮轴、驱动桥主减速器主动、从动螺旋锥齿轮等汽车及工程机械零部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公司主要产品分为齿轮轴、凸轮轴、半轴、螺旋锥齿轮、变速箱齿轮、发动机连杆、转向节、传
41、动齿轮轴等强链:汽车零部件上海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已成功开发出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燃料电池发动机系统、电堆及膜电极技术和产品,并推出第代燃料电池发动机系统HEnV30。补链:燃料电池宁波韵升股份有限公司利用开发磁性材料的优势主攻汽车电机产品,公司参股的上海电驱动有限公司专门从事新能源汽车用电机系统研发和生产补链:新能源电机企业名称主营业务范围引进方向(强链延链未临上海大郡动力控制技术有限公司公司从事新能源汽车用电机及其控制器技术研发、制造和销售补他:汽车电机深圳市蓝海华腾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从事工业自动化控制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华,主要产品为中低压变频器、电动汽车电机控制器和伺服驱动器补箧:新能
42、源电控第三节培育发展三大成长性产业一、绿色食品(一)发展思路和目标把握绿色食品产业发展新趋势,以特色化、绿色化、品牌化发展为目标,重点围绕白姜、凤丹等特色产品,做大做强一批核心竞争力强、带动作用大的绿色食品精深加工企业,加快区绿色食品特色产业集群建设。力争到2025年绿色食品产值突破10亿兀。(二)发展重点和路径1 .壮大绿色食品产业规模严格执行国家绿色食品原材料种植基地建设标准,持续完善白姜、凤丹、果树、野生绿茶、白茶等种植基地建设,扩大绿色食品原材料产业规模。支持禾田中药、荣京凤丹生物等企业加大凤丹精深加工力度,打开牡丹籽油等高附加值产品市场,积极研发以凤丹为基础的药食两用食品、保健食品等
43、新产品,谋划发展凤丹保健酒等创新型项目,提高凤丹开发利用价值,打造以凤丹为中心的绿色食品产业集群。大力推动白姜精深加工企业提档升级,支持铜雀二乔等企业建立企业技术研发中心,提高企业研发创新能力,引导企业在白姜口味、包装及受众人群等方面持续创新,依托“中华白姜”品牌优势,提升白姜系列绿色食品生产规模。2 .延伸绿色食品产业链依托区蔬果、肉类等优势资源,布局发展休闲食品、方便食品、功能食品等领域绿色食品。依托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等平台优势,抓住食品科技产业园箧设契机,大力引入良品铺子、有友食品等国内休闲食品领域知名企业,带动本地食品加工领域企业转型发展卤制品、果脯蜜饯、坚果炒货等休闲食品领域,形成食品
44、产业集聚延伸产业链条。鼓励企业加强与江南大学产学研合作力度,加大牡丹的功能性研发力度,探索发展牡丹花蜂蜜、泡腾片、酵素、牡丹花蕊茶及功能性饮料等领域。专栏5:绿色食品产业项目圣迪乐蛋品深加工、现代食品产业园、年产2000吨炒货休闲食品生产线建设、年产IO(X)O吨休闲食品生产线建设等项目、年产2万吨坚果炒货食品加工、占俊肉制品加工及中央厨房、年产5000吨膨化食品加工项目、牛油脂及火锅底料加工项目、冷冻肉制品侦制菜生产加工基地、中铭生物科技酯化植物营养中间体制造项目、中铭藻源特医食品有限公司虾青素、蛋黄粉开发项目。表5绿色食品产业链招商参考企业库(强依延年*M5)良品铺子股份有限公司开发与推广
45、特色体闱食品的全国直营连锁企业,肉类零食、坚果炒优、糖果糕点、果干果眦、索食山珍等多个品类、1400余种的产品组合。延链:坚果炒货、果脯蜜饯等休闲食品有友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主要经营肉制品(酱卤肉制品)、蔬菜制品(酱腌菜)、豆制品(非发酵性豆制品、其他豆制品):其他水产加工品(风味鱼制品。延链:肉制品加工吉松食品集团从事营养早餐、传统面点等食品的生产、研发、销售,食品检测、蔬菜工业化生产等多个版块。延链:方便食品上好佳(中国)有限公司主要经营膨化食品、糖果I(X)多个品种和口味的休闲产品。延链:膨化食品仙乐健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全球主要的营养保健食品合同开发与制造商之一,产品涵盖软胶囊、Vcg5ic
46、Soft素怡植物胶软胶囊、营养软糖、片剂、硬胶囊、粉剂、健康饮品、益生菌等多个剂型。补链强链:功能性食品、保健食品。二、节能环保(一)发展思路和目标紧抓国家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战略机遇,着力打造布局合理、特色鲜明、链条完善的节能环保产业体系。力争到2025年,全区节能环保产业产值达10亿元。(二)发展重点和路径1 .资源循环利用大力发展固废处理、废旧金属回收和加工等节能环保产业。培育发展对粉煤灰、尾矿、石膏(含脱硫石膏)、工业废渣等传统大宗工业固废的深加工利用,延伸发展废石、水泥基材料、有机化肥等建材、农业无害化领域应用。鼓励企业提升粉煤灰生产砌块、加气混凝土等新型建材生产工艺水平、提高产品
47、质量。推广脱硫石膏等工业副产石膏替代天然石膏在建材领域的应用。加大对生活垃圾、建筑垃圾等领域循环利用力度,探索发展热电联产、粗骨料、灰砖、塑料颗粒等领域,扩大资源循环利用产业规模。加快推进资源综合利用技术和装备研发,开发资源高效化、高价值化利用技术与工艺,推广粉煤灰提取矿物、粉煤灰碳回收等工艺技术,提高企业生产效益。2 .节能环保设备做大做强闸门、阀门等领域产品。支持企业规模化生产耐高温、耐高压、耐火阀门产品,提升对江淅水工设备产业配套能力。以集群化为目标,鼓励企业延伸发展电站阀门、化工阀门等高附加值领域;加大与温州阀门等行业协会对接联系,通过以商招商、委托招商、领导带头招商等方式,大力引入温州等地阀门、闸门领域环保设备生产企业,壮大本地产业规模。引导企业加强与合工大、合肥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等高校研究所合作,共建以阀门为核心配套的产学研基地,开发具有知识产权的阀门产品,提升产品竞争力。鼓励企业加大技改力度,推广自动焊接、无钻焊接、智能管控技术等自动化生产技术,提升企业生产效率。3 .绿色节能蔑筑材料重点发展节能玻璃、外墙保温材料、新型墙体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