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防震减灾知识试题(地震常识).docx

上传人:韩长文 文档编号:439174 上传时间:2018-11-17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4.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防震减灾知识试题(地震常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2018年防震减灾知识试题(地震常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8年防震减灾知识试题(地震常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年防震减灾知识试题(地震常识).docx(1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 1 页 2018 年防震减灾知识试题(地震常识) 特征码 efwQMQIwtHcbMfbxDaeQ 2018 年防震减灾知识试题(地震常识) (一)单选题 1.地球内部由表及里可分为()三个圈层。A A.地壳、地幔、地核 B.地壳、地核、地幔 C.地幔、地核、地壳 D.地核、地幔、地壳 2.地震是地球的()运动的结果。D A.外部 B.地壳 C.地幔 D.内部 3.在所有自然灾害中,对人员伤亡来说,被称为群灾之首的是 ()B A.洪灾 B.地震灾害 C.火灾 D.瘟疫 4. 地球上天天都有地震发生,一年约有五百万次,其中能造成 破坏的地震约()次左右。C A、10000 B、5000 C、

2、1000 D.20000 5.地震造成人员伤亡的最主要原因是() 。A A.各类建(构)筑物的破坏和倒塌 B.大地震动 第 2 页 C.地面开裂 D.火灾 6.有极少数地震发生在城市下面,称为() ,如唐山地震、阪神 地震等。B A.城市下地震 B.直下型地震 C.直上型地震 D.破坏性地震 7.从震中到震源的距离称为震源深度,根据震源深度划分,地 震可分为() 。C A.浅源、深源两类 B.远震、近震两类 C.浅源、中源、深源三类 D.远震、近震、中震三类 8.一次地震在距震中不同的地方可能有不同等级的烈度,而震 级只有()个。A A.1 B.2 C.6 D.很多 9.震级相差一级,释放能量

3、相差约()倍。C A.10 B.20 C.32 D.5 10.从历次大震看,在城市造成最严重、最普遍的次生灾害是 () 。D A.毒气污染 B.交通瘫痪 C.停电、 断水 D.火灾 11.地震灾害有()特点。D A.持续性 B.突发性和纵横性 C.突发性、纵横性和续发性 D.突发性与破坏严重性 第 3 页 12.按地震成因划分,目前世界上发生的地震主要属于()类型。 A A.构造地震 B.火山地震 C.塌陷地震 D.人工地震 13.强震指的是()C A. 8.0 级及其以上地震 B. 7.0 级及其以上地震 C. 6.0 级及其 6.0 级以上、7.0 级以下地震 D. 5.0 级及其 5.0

4、 级以上、6.0 级以下地震 14.地震次生灾害十分突出的地方是() 。C A.乡镇 B.森林 C.城市 D.偏僻的农村 15.我国采用的地震烈度表最高烈度为()度。 D A. B. C. D. 16.地震三要素为() 。B A.地点、震级、烈度 B.时间、地点、震级 C.地点、震级、深度 D.时间、烈度、距离 17.主震余震型地震主震释放的能量,占全地震序列能量() 以上。C A.80% B.70% C.90% D.60% 18.地震时释放的能量以弹性波的形式从震源向四面八方传播, 这种因地震而产生的介质波动叫() 。B A.烈度 B.地震波 C.扩散波 D.震动波 第 4 页 19.地震发

5、生时,人们最先感受到的地震波是() 。A A.纵波 B.横波 C.面波 D.纵波与横波同时感受到 20.地震海啸是一种灾难性的海浪,通常由震源在海底下 60 千 米以内、震级为( )以上的海底地震引起。D A.5.5 B.6.0 C .6.5 D.7.0 21.据统计( )以上的地震发生在岩石圈中,其余的发生在地 幔上部。A A.90% B.80% C.70% D.60% 22.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它是( )的一种表现形式。A A.地球内部物质运动和能量释放 B.地下水过度开采 C.天气突然变化 D.森林过度采伐 23.从震中到震源的距离叫做震源深度,震源深度在( )千米 以内为浅源地震。A

6、A.60 千米 B.80 千米 C.100 千米 D.300 千米 24.震级和烈度是衡量地震的两把“尺子” 。震级指地震释放能 量的大小;烈度是指地震影响和破坏的程度。一次地震有( )。 C A.一个震级一个烈度 B.多个震级一个烈度 C.一个震级多个烈度 D.多个震级多个烈度 25.我国处于( )两大地震带之间,地震活动频率高、强度大、 震源浅、分布广。A A.环太平洋地震带和欧亚地震带 B.环太平洋地震带和海岭 第 5 页 地震带 C.台湾地震带和海岭地震带 D.欧亚地震带和台湾地震 带 26.青藏高原是由()与亚欧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C A.大西洋板块 B.太平洋板块 C.印度洋板块

7、D. 非洲板块 27.震级大于( ),造成不同程度地震灾害的地震,称为破坏 性地震。C A.2 级 B.3 级 C.5 级 D.6 级 28.由于地震的作用而直接产生的地表破坏、各类工程结构的破 坏,以及由此而引发人员伤亡与经济损失,称为( )。B A.次生灾害 B.直接灾害 C.诱发灾害 D.原 生灾害 29.由地下核爆炸或工业爆破引起的地面振动属于( )。B A.塌陷地震 B.人工地震 C.火山地震 D. 核地震 30.地球的最外层叫地壳,它的厚度约( )。A A.3040 千米 B.1001000 千米 C.10 千米 D.5 千米 31.一次地震发生, ()越大,对地面造成的破坏越大。

8、C A.震源深度 B.震中距 C.震级 D.烈度 32.据 20 世纪资料的统计,我国因地震灾害造成的死亡人数占 第 6 页 全部自然灾害死亡人数的() 。D A.24% B.34% C.44% D.54% 33.由于火山作用,如岩浆活动、气体爆炸等引起的地震是( )B A.构造地震 B.火山地震 C.陷落地震 D.人工地震 34. “可以把一次地震比作一盏明灯,它点燃的时间虽短,但 可照亮地球的内部”以下关于地震波的说法,哪一项是不准确 的() 。D A. 现在仍需要通过地震波来了解地球内部构造 B. 地震波有纵波和横波 C.科学家根据地震波的反射、折射,得出地球内部可分为地壳、 地幔和地核

9、。 D.地震波像光波一样,波长较短,穿透深度有限 35.( )是地下岩石层沿一个破裂面或破裂带两侧发生相对 位错的现象。A A.断层 B.错位层 C.破裂层 D.位错层 36.震级大于 4.5 级、小于 6 级,可造成损坏或破坏的地震被称 作()C A 弱震 B.有感地震 C.中强震 D.强震 37.用来衡量地震大小的“尺子”叫做() 。A A.震级 B.震源 C.地震烈度 D.有感地震 38.震级与()释放出的能量有关。地震越强,震级越大。B 第 7 页 A.震中 B.震源 C.震级 D.地震烈度 39.地球上的有感地震,仅占地震总数的() 。A A. 1 B.20 C .13 D.14 4

10、0.()是衡量地震的破坏程度的“尺子” 。D A.震中 B.震源 C.震级 D.烈度 41.环太平洋地震带所释放的能量约占全球的() 。C A.四分之一 B.二分之一 C.四分之三 D.三分之二 42.我国约有()多条地震带,地震分布范围很广。B A. 10 B.20 C.30 D.40 43. 震源在大城市及其周围地下的地震,被称为( ) 。这类地 震往往会造成城市较大的损失。日本的阪神地震和我国的唐山 地震都属于此类。A A. 城市直下型地震 B.远震 C.构造地震 D.天然地震 44. 地面上与震源垂直相对应的那个地点称为() 。C A.震中距 B.震源深度 C.震中 D.震级 45.世

11、界上大多数地震都是( ),我国绝大多数地震也为此类 地震。A A 浅源地震 B 中源地震 C 深源地震 D.次深源地震 46.目前世界上记录到的最深的地震,震源深度约为()多千米。 B A.600 B.700 C.800 D.900 47.()是指震源深度大于 300 千米的地震。C 第 8 页 A.浅源地震 B.中源地震 C.深源地震 D.次深源地震 48.地球内部发生地震的地方称为() 。B A.震中 B.震源 C.震级 D.震中距 49. 一般情况下, ()以上地震人才有感觉,称为有感地震。B A. 2.0 级 B.3.0 级 C.5.0 级 D.6.0 级 50. 我国的自然灾害,造成

12、死亡人数最多的是() 。C A.洪水 B.雪灾 C.地震 D.旱灾 51. 一般来说同样震级的地震,震源深度越大,对地面造成的 破坏() 。C A.越大 B.一样大 C.越小 D.可大可小,不一定 52.一个地震发生, ()越大,对地面造成的破坏越大。C A.震源深度 B.震中矩 C.震级 D.地震波 (二) 多选题 1.下列哪些工程属于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设工程() 。 ABCD A.核电站、核反应堆、核供热装置、核废料处理工程 B.易燃、易爆、易腐蚀、易污染物质的大中型实验、检验和仓 储等工程 C.研究中、试生产和存放剧毒生物制品和天然人工细菌与病毒 (如鼠疫、霍乱、非典等)建筑 D.

13、大中型炼油、化工及石油化工、化纤等工程 2.地震对某一地区的影响和破坏程度称地震烈度。影响烈度大 第 9 页 小的因素主要有() 。ABCD A.震级 B.震中距 C.震源深度 D.地质构造 3.世界上最主要的三大地震带是() 。ABC A.环太平洋地震带 B.欧亚地震带 C.海岭地震带 D.台湾地震带 4.地震引起的次生灾害主要有()ABCD A. 放射性污染 B.海啸 C.毒气泄漏 D. 瘟疫 5.地震是自然界最凶恶的敌人,它所造成的直接灾害有() 。AD A. 建筑物的倒塌 B. 火灾、水灾、海啸 C. 瘟疫 D. 地面破坏 6.天然地震的主要类型有( ) 。ABC A.构造地震 B.火

14、山地震 C.塌陷地震 D.人工地震 7.按震级大小可把地震划分为()几种类型。ABCD A 弱震 B 有感地震 C 中强震 D 强震 8.以下关于砂土液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BCD A 砂土液化属于地震引起的水灾,对建筑影响不大 B 砂土液化会导致地基失效 C 震后地面喷砂冒水属于砂土液化 D 地震不一定会导致砂土液化 9.按照震源深度的不同,地震可划分为() 。ABC A 浅源地震 B 中源地震 C 深源地震 D.次深源地 震 第 10 页 10.地震可按震中距不同分为()ABC A 地方震 B 近震 C 远震 D 特远震 11.根据地震序列的能量分布、主震能量占全序列能量的比例、 主震

15、震级和最大余震的震级差等,可将地震序列划分()ABC A 主震-余震型地震 B 震群型地震 C 孤立型地震 D 前震-主震-余震型地震 12.地震直接灾害是指由地震产生的原生现象,包括() 。AB A 建筑物和构筑物的破坏或倒塌 B 地面破坏,如地裂缝、地基沉陷、喷水冒砂等 C 山体等自然物的破坏,如山崩、滑坡、泥石流等 D 水体的振荡,如海啸、湖震等 13.破坏性地震发生时, ()是影响人员伤亡的主要因素。 ABCDEF A 地震强度(震级和烈度)及发震时间 B 震中距离 C 建筑物的抗震性能及密度及震区人口密度 D 有无地震预报及有无地震应急预案 E 抢救速度 F 人们是否具有防震减灾知识

16、。 (三) 判断题,请在括号里填“对”或者“错” 1.地球上的各大板块之间的相对运动越来越弱,趋于停止。( )错 第 11 页 2.远震时,由于地震波的作用,摇晃幅度随着建筑物高度的增 加而减少。 ( )错 3.地球内部发生地震的地方叫震中。 ( )错 4.只要海里发生地震,一定会产生海啸。 ( )错 5.我国西部地区地震比东部地区多,但同样震级的地震一般在 东部地区造成的损失比西部地区严重。 ( )对 6.天气在一段时间内出现异常说明地震要来了。 ( )错 7.历史上从未记录到发生地震的地方,今后也不会发生地震。 ( )错 8.历史上没有发生过强烈地震的地区,今后绝对不会发生强震。 ( )错

17、 9.为了更直观、更深入的了解地球内部构造,人类至今已经钻 透地壳。 ( )错 10.通常地震都发生在距地面 1000 千米以下的地方。 ( )错 11.我国是一个地震灾害不严重的国家,原因是我国国土面积大, 地震分布并不均匀。 ( )错 12.地震部门专家在紧急情况下,可以向社会发布自己的地震预 测意见。 ( )错 13.目前我国地震预报已经非常准确。 ( )错 14.在天然地震中,约占地震总数的 90%以上的地震是构造地震。 ( )对 15.地下岩层断裂或错动引起的地震叫构造地震。 ( )对 第 12 页 16.由火山喷发引起的地震称塌陷地震。 ( )错 17.由地下核爆炸引起的地面振动是

18、人工地震。 ( )对 18.由火山喷发引起的地震称火山地震。 ( )对 19.由矿井塌陷引起的地震称人工地震。 ( )错 20.从震源垂直向上对应地面的地方叫震中,通常用经纬度表示 震中位置。 ( )对 21.震级相差一级,能量相差约 32 倍。 ( )对 22.从震中到震源的距离叫做震源深度,震源深度在 60 千米以 内的为浅源地震。 ( )对 23.地震短期预报和临震预报,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 按照国务院规定的程序发布。 ( )对 24.震级可以通过地震仪记录的地震波形计算得出,是用来表示 地震释放能量大小的一种量度。 ( )对 25.地球内部发生地震的地方称震源;从震源到地表的垂

19、直距离 为震源深度。 ( )对 26.如果发现动物行为异常:鸡不进窝,狗乱叫,就说明一定要 发生大地震了。 ( )错 27.通常情况下,震区各点由于震中距不同,受到的破坏程度和 人对地震的感觉也不一样,因此烈度也不相同。 ( )对 28.一般而言,地震波分为纵波和横波,发生地震时,横波总是 先到达地表,而纵波总落后一步。 ( )错 29.在同一地方,震级越大,对地面的破坏也越大,因此,地震 第 13 页 烈度也越大。 ( )对 30.任何一个科学家或地震机构都不能根据自己的预测意见,向 社会发布地震预报。 ( )对 31.地震预报包括 4 种类型:地震长期预报、地震中期预报、地 震短期预报和临

20、震预报。 ( )对 32.火山地震是发生次数最多、破坏力最大的地震类型。 ( )错 33.构造地震是由于地下深处岩层错动、破裂所造成的地震。 ( )对 34.当地下溶洞或矿山采空区支撑不住顶部的压力时,就会塌陷 引起振动,这叫做陷落地震。 ( )对 35.全球有 85%的地震发生在板块边界上。 ( )对 36.发生在板块边界上的地震叫板缘地震,环太平洋地震带上绝 大多数地震均属此类。 ( )对 37.发生在板块内部的地震叫板内地震,如欧亚大陆内部的地震 多属此类。 ( )对 38.板内地震发生的原因既与板块之间的运动有关,也与局部的 地质条件有关。 ( )对 39.塌陷地震大约不到全球地震数的

21、 3,引起的破坏也相对较 小。 ( )对 40.在家中倒竖酒瓶可以提前发现地震。 ( )错 41.弱震是震级小于 4 级的地震,这种地震人们一般不易觉察。 第 14 页 ( )错 42.中强震是震级大于 4.5 级、小于 6 级的地震,属于可造成损 坏或破坏的地震,但破坏轻重还与震源深度、震中距等多种因 素有关。 ( )对 43.震级越大的地震,发生的次数越少;震级越小的地震,发生 的次数越多。 ( )对 44. 全球分为六大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欧亚板块、 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 ( )对 45.一次地震虽然只有一个震级,但它在不同的地区所造成的破 坏却是不同的。 ( )对

22、 46.地震烈度为度的地震会使房屋受到破坏,地面出现裂 缝。 ( )错 47.我国台湾地区地震多发的原因与板块运动无关。 ( )错 48.宏观前兆是人的感官能觉察到的地震前兆。它们大多在临近 地震发生时出现。 ( )对 49.微观前兆是人的感官不易觉察,须用仪器才能测量到的震前 变化。 ( )对 50.地震预报是世界公认的科学难题,在国内外都处于探索阶段。 ( )对 51.地震预报只能由各级政府发布,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无权发布 地震预报。 ( )对 52.如果平房屋外场地开阔,发现预警现象早,可尽快跑出室外 第 15 页 避震。 ( )对 53.全球大陆地区的大地震中,约有四分之一至三分之一发生

23、在 我国。 ( )对 54.临震预报是指对 20 日内将要发生地震的时间、地点、震级 的预报。 ( )错 55.同样大小的地震,在震中距越小的地方,影响或破坏越轻。 ( )错 56.同样大小的地震,震源越深,所造成的影响或破坏越重。 ( )错 57.地震前地下岩层受力变形时,埋藏在含水岩层里的地下水的 状况,有时也会跟着改变。 ( )对 58.从地面开始颠动到房屋倒塌,几乎没有时间差。 ( )错 59.纵波和横波都能传递能量。 ( )对 60.纵波是指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一致的波,传播速度较快。 ( )对 61.横波是指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垂直,传播速度比纵波慢, 但晃动程度比纵波大.( )对 62.面波传播速度大于横波,所以在横波的前面。 ( )错 63.当前我国地震预报的水平和现状是:能够了解地震前兆现象, 达到了规律性的认识。 ( )错 64.地下水异常一定与地震有关。 ( )错 65.地震只能是天然形成的,人类不可能制造地震。 ( )错 第 16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事务文书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