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市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docx

上传人:田海滨 文档编号:440541 上传时间:2025-07-21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46.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聊城市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聊城市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聊城市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聊城市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聊城市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聊城市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能源是经济社会的基础与动力。“十四五”时期是我省开启新时代现代化强省建设新征程,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五年,也是我市实现在鲁西大地率先崛起的关键五年。为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落实碳达峰碳中和要求,科学谋划我市未来五年能源发展。根据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山东省能源发展“卜四五”规划的通知(鲁政字(2021)143号)聊城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聊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的通知(聊政发(2021)4号)要求,现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规划。规划基准年为2020年,规划期为2021年-2025年,远景展望到2035年。一、发展

2、基础与形势发展基础“十三五”时期,我市坚持能源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以转变能源发展方式、推进能源结构调整为主线,促进传统能源产业改造力级加快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优化电网结构,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初步形成了清洁、高效、安全、可持续的现代能源体系,完成了总量、能效等主要目标任务,为全市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坚强的能源保障。1.资源禀赋煤旗我市煤炭资蹴叨丰富,主要分布在莘县、阳谷、东阿、在平、东昌府等地,其中阳齐在平煤田总面积约2297平方千米,累计查明储量18.3亿吨,作为全省储备煤田,目前处广勘察阶段。油气。我市石油、天然气资源主要分布在莘县古城镇及周边地区,属中原油田;累计探明石油地质

3、储量9698万吨,可采储量2996.5万吨。太阳能。我市年均太阳总辐射量为49005170町m年均日照小时数为2323小时,太阳能总辐射量处于HTII类区(丰富-很丰富区),呈西南向东北递增分布,在全省属中高值。风能。我市风能资源属低风速风能区域,南风向风能分布比较集中,属于IV类风资源区,地面年均风速为2.3米/秒,140m高度风速在5.5-5.8ms之间,黄河北岸、徒骇河、马颊河等区域风资源相对较好。一生物质。我市牛物质资源包括农作物桔秆、林木废弃物、畜禽粪便、生活垃圾等,其中农作物秸秆年产量约700万吨,林木废弃物年产量约200万吨,畜禽粪便年产盘约700万电生活垃圾年产量约160万吨。

4、地热能。我市中深层地热能资源分布广泛稳定,包括2个地热田,可开发利用地热资源分布面积达5408平方千米,占全市总面积的62%,地热流体总储量5600亿立方米,可采热流体量约2.6万立方米/日。2.发展现状综观全市能源发展现状,主要呈现以下特点:(1)能源结构优化初见成效。2020年,全市能源消费总量2828万吨标准煤,约占全省6.7%。在全市能源消费中,煤炭、油品、天然气、一次电力及其他比重由2015年的88.9:8.1:2.2:0.8优化为84.5:6.8:5.4:3.3;其中,煤炭消费量为2915TM约占全省微油品消费量为134万屯约占全省3%;天然气消费量为12亿立方米,约占全省3机一次

5、电力消费量为12.4亿千瓦1时,约占全省1.%o电量结构中煤电比重较2015年降(琏勺6个百分点。(2)传统能源供应能力保持稳定。电力装机。全市电力装机总容量1397.5万千瓦,约占全省的9%;典P,燥:111233.5万千瓦,占全市总装机的88%O2020年全社会用电量约652.6亿Tf诉时,约U金省的9%;全年发电量为637.9亿千瓦时,约占全省的11%,其中火电发电量为614.9亿千瓦时。电网。全市拥有500千做电站3座,变电容量600万千伏安,220千伏变电站22座,变电容量780万千伏安,初步形成了以500千伏聊城站等为中心、以220千伏环网为输电线路的网架结构。油气。全市长输及分支

6、油气管道总长1074.9公里,其中长输管道5条,总长761.6公里,分支管道8条,总长313.3公里。(3)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迅速。全市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164万千瓦,约占全省4%,较2015年增加13倍,发电量2015钿勺0.1亿千瓦H搬高至18亿千瓦时:光伏发电装机容量140.5万千瓦,较2015WJO135万千瓦,其中集中式装机占42%;风电装机容量10万千瓦,实现零突破:生物质发电装机容量13.5万千瓦轨015年基本实现翻番,其中农林生物质、垃圾发电装机容量分别为6万、7.5万千瓦。地热能应用面积达到36万平方米。(4)能源节能减排成效更加显著。“十三五”期同我市通过制定节能激励政

7、策、加强能源需求管理、开展能源审计、积极开发利用新能源等措施,节能减排效果显著。全市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降低$完成省下达19%的任务;关停淘汰落后煤电机组40台,共216万千瓦;现役燃煤发电机组及其他有条件的燃煤发电机组全部完成超低排放改造;单位千瓦时供电煤耗达到310克标准煤,较2015年下降20克桶隹煤以上;淘汰35逊W小时以下燃煤锅炉25座,65蒸吨/小时及以上燃煤锅炉全部实现超低排放;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22%;全市建成节能建筑超过2000万平方米;城市公交中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占比达到100%(5)能源技术装备水平稳步提升。“十三五”期间,我市围绕在全省争创一流、走在前列,实

8、施“新时代兴聊卜大工程”计划,推动产业突破工程,推进新旧动能转换,形成了工业设计和设备制造一体化的综合能力。智能电网方面,县级供电区配电自动化覆盖率达到100%,配网自动化、智能化水平显著提升。高端能源装备制造领域方面,风电机组零件、1.NG储运装备、电控柴油发电机等高端能源装备产业取得快速发展:整车制造、关键零部件、基础装备制造等新能源汽车制造产业优势明显,已形成以中通客车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6)能源惠民利民效果显著。全面完成全市贫困村农网改造,惠及省定贫困村676个;建成光伏扶贫电站15.91万千瓦,惠及贫困户1.09万户。提前一年完成新一轮农网改造,实现小城镇(

9、中心村)电网“楸寸改”、平原机井通电“全覆盖”、行政村动力电“村村通”,农网供电可靠率达到99.9543%,综合电压合格率达到99.997%。完成“撤电”15.99万户、燃气27.56万户。建成充电网点91处,充电服务网络不断完善。3.存在问题(1)能源消费结构偏煤。近年来,我市能源结构调整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偏煤的结构性矛盾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变。全市煤炭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较全省平均水平高出约18个百分点,较全国平均水平高出约30个百分点。特别是由于我市水电资源匮乏,风光资源正在开发,非化石能源消费匕逋不足4%,较全省平均水平低约4个百分点,较全国平均水平低约11个百分点,能源低碳转型发展

10、任务十分艰巨。(2)能源消费强度偏高。“卜三五”以来,我市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强度逐步降低,但仍是全省平均水平的2倍左右。分行业看,二产内部重工业比重依然较大,焦化、煤化工、电解铝等高耗能行业仅煤炭消费约占二产和全社会煤炭消费的90%和89%;全市煤电装机占总装机88%,约占全省煤电装机的12乐压减转移钢铁、焦化等行业产能、推动电解铝、氯碱等行业转型升级,推进煤电行业整改升级,是我市亟待解决的紧迫任务。(3)能源资源约束趋紧。“十三五”期间,全市能源消费总量逐年增长,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全部依靠外部调入,资源约束性明显;其中油品主要依靠济南至邯郸输油管道,天然气输送主要依靠榆济线,能源输送网络

11、等基础设施不够完善,供应保障存在薄弱环节。同时,可再生能源发展面临诸多困难,生物质发展受制于原材料产量限制,地热能开发利用受取水许可办理困难、与油气采矿权重叠等因素制约,风电、光伏等发展面I版策调整和1龙利用等问题。专栏1聊城市“十三五”能源发展总体情况表指标单位2015年2020年年均增长一、能源生产(一)能源生产出万吨标煤0.351179%1.一次电力亿千瓦时0.118177%(二)电力装机万千瓦642.51397.516.8%1.煤电万千瓦629.81233.516.2%2.可再生能源万千瓦12.716466.8%1)风电万千瓦-10-2)光伏万千瓦5.5140.591.2%(3)生物质

12、及垃圾发电万千瓦7.213.513.4%(=)电量亿千瓦时487.0652.66.0%1.煤电发电量亿千瓦时486.9614.94.8%2.可再生能源发电量亿千瓦时0.118177%3.外电电量亿千瓦时-19.7-(四)电员结构1.煤电发电量%10094.2-5.82.可再生能源发电垃%-2.8-3.其他%-3.0-二、能源消费(-*)能源消费最万吨标煤2546.428282.1%1.煤炭万吨3147.22915-1.5%2油品万吨155.3134-2.9%3.天然气亿立方米4.11223.8%4.一次电力亿千瓦时0.112.4157.3%(二)能源消费结构1.煤炭(实物量)%88.984.5

13、H.42.油品%8.16.8-1.33.天然气%2.25.43.24.非化石能源%0.83.32.5注:IJ内为累计值(二)发展形势“十四五”及中长期,随着我国积极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推动碳达峰与碳中和,以及山东省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ffi程中走在前列、全面开创新时代现代化强省建设新局面的深入推进,全省能源发展面临加刃荆型的重大机遇。聊城市要深亥肥握新时代新特征新要求,抢占先机,开创能源发展新局面。1 .碳达峰目标与碳中和愿景对能源转型提出新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作出“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重大宣示,这就要求我国以远超发达

14、国家减排的速度和力度,加快结构性低碳转变。山东省为落实碳达峰碳中和要求,在能源“双控”、能效提升、结构优化等方面都提出了更高要求,并相继提出了“四增两减”、“三个坚决”等低碳转型措施。对我市来说,可再生能源发展将迎来爆发期,我市应充分利用丰富的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地热能等资源,积极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擘画新能源产业多元发展蓝图,打造能源发展的新的增长极。2 .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对能源保障提供新途径党的卜九大以来,国家先后提出京津冀协同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发展协同性不断增强,能源资源跨区配置效率进一步提升,区域能源联动合作将更加密切。山东省为保障能源供应

15、主动融入国内能源大循环,加强与黄河上游能源资源省份合作,充分和口省内省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并提出了“两保障”等主要任务。对我市来说,能源供应保障能力迎来提升关键期,我市应加强在省会经济圈和中原城市群中的联系,织密能源输送网络,夯实能源合作基础,进步拓展与省内外地区能源合作的广度。3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为能源创新发展提供新动力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推进,新一轮能源变革兴起金融优Mm等晒堀三三队啊恻代新怵、新隐敏劝忠山东省紧搠娜机遇瞰占氢能发蹴宜力秋脩线沐研龙力映推述卷原与信息融合发展,力I速仓叫综合智慧能源示范区,以新技术、新模式、新1庶姆蒯肥业。对我市来说,能源产业发展进入

16、活跃期,氢燃料电池整车技术、清洁的原技术、信息技术等键技WJ不断突破和深窗蛤,推雌市能源1隔局力腱调整,新模式、新1麻、新产品将成为能源/叼惭支柱。4 .全面深化改革为能源治理体系现代化创造新环境随着能源体制改革向深水区迈进,国家加快构建有效竞争的市场结构和市场体系,形成主要由市场决定能源价格的机制,创新能源科学管理模式,继续坚持和完善能源“双控”制度,建立健全能源法治体系。山东省能源体制改革走在全国前列,在新的历史起点,将加快推动能源市场化改革,加强能源治理能力,建立完善主体多元、统一开放、竞争有序、有效监管的能源市场体系,实现能源资源优化配置.1在能源治理体系上,依靠改革应对变局、开拓新局

17、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积极构建现代化能源治理体系。二、指导方针和目标(一)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和“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坚定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以推动能源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能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按照“三提升两优化提高两创新”的发展思路,重点实施“五大行计划”,加快推动能源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努力构建清洁低碳、安

18、全高效的现何昌原体系,为世雁济社会娜行横飒,振卿厮商演逸弟见酶地例麻坦提螺丸豌、经泳清都能就障(二)基本原则1 .的储洁(氐碳、绿绒礴统粉做非k石蒯做模侬感m汨能源希微利加燃姊蹒发戳式优化调整能瓣构;落实碳达峰碳中和要求,持续压减某炭消费总量,降(氐阙非放强度,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能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和谐共生。2 .坚持开放多元、安全发展。统筹发展与安全,力瞅优化能原伊通网络,健全多元市场供应体系,打造安全、可靠的现代能源年&保障体系。适酶发展格局,落实黄河流域区域发展瞬备立足省会经济圈T本化发展,力I快推进能源开放合作,大力提升开放条件下能源安全水平。3 .坚持创新驳动,融合发展。把

19、改革创新作为推动能源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动力,推动技术、产业创新,重视人才培养,推进能源与数字技术、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加强成果转化,加快产业化步伐;深化能源重点领域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充分发挥市场在能源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4 .坚持惚高效,协调发展。把能源节约贯穿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领域各环节,积极推行先幽殴标隹和节能制度,帆形成节能性柠唠式和消费模式:力解能原系缴充筹协郦映成优化,推动各漏脚胴发展,飒集约高效开发、科学高魅国5 .坚持以人为本共享发展。把改善人尊优川能条件(乍为出发点和落点,深入酬岛水平全面建喇、康社会鳏,加网日能感喊脚蹶乡蝙,功蝴清吉能源惠民利民工程,显著提高能霜遍服务水平;不

20、断满足人三群众对新知解徒充分K字能源高质量发展成股(三)主要目标按照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总体要求,到2025年,全市能源发展主要目标是:1.能源消费“双控”更有力。到2025年,全市能源消费总量、煤炭消费总量完成省分解任务;完成省下达的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陷氐目标。2能源结构优化更明显。能源结构:煤炭消费比重下降至80%以下,天然气比重提高至10%以上,一次电力及其他能源(非化石能源)比重提高至7%以上。电力结构:装机方面,可再生能源装机占比达到30%以上;电量方面,煤电电量比重下降至85%左右,可再生能源电量比重力争提高至10%以上。3能源利用更清洁高效。煤电平均供电煤耗卜.降

21、至300标煤/千瓦时以下,完成我省下达的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目标。4能源服务更优质。城乡居民用能条件进一步改善,乡村电气化率进一步提升,到2025年人均年生活用能提高到420千克桶隹煤麻展望到2035年,我市煤炭消费占比力争降至六成左右,化石能源全部实现清洁高效利用;清洁能源消费明显提升,能源生产消费模式得到实质性转变;能源科技创新能力和引领作用显著增强,新能源产业装备走在全省前列;全面建成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专栏2“十四五”能源发展主要目标类别指标名称单位2020年2025年年均增速属性总量目标能源消增总量万吨标煤2828完成省分解目标-约束性煤炭消费总量万吨291

22、5完成省分解目标-约束性全社会用电量亿千瓦时652.67603.1%预期性能源综合生产能力万吨标煤51完成省分解目标-约束性电力装机总量万千瓦1359.517004.6%预期性结构目标源构能结煤炭%84.576.0-8.5预期性油品%6.85.4-1.4预期性天然气%5.411.05.6预期性次电力及其他%2.77.04.3预期性其他能源%0.60.6-预期性煤电装机容量万千瓦1233.51100-2.3%预期性结构目标电力结构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万千瓦16455027%预期性煤电电量%94.285.0-9.2预期性可再生能源电量%2.810.07.2预期性其他电量%3.05.02,0预期性效率

23、目标单位尤降低洋k区生产总值能耗%-完成省分解目标-约束性煤电机组供电煤耗克标煤/千瓦时-300-预期性生态目标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率%完成省分解目标约束性生标一思目一人均年生活用能千克标煤3504204%预期性注;1J内为累计值;2.能源结构中其他能源指市外一次电力,三、主要任务(一)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开创能源结构调整新局面聚焦可再生能源利用规模、天然气利用水平、煤电清洁高效水平三方面,大力优化能源结构,实现能源消费增量全部由清洁能源供给的新局面。1 .提升可再生能源利用规模实施可再生能源倍增行动计划,以整县光伏、兜伐”逑风电、生物质绿色热电工程为重点,以地B能示范工程等为补充,

24、因地制宜推动可再生能源多元化、协同化发展。到2025年,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达到550万千瓦以上。(1)多元发展太阳能。积极开发分布式光伏。充分利用我市丰富的党政机关、公共建筑、工商业厂房和农村居民屋顶资源,大力推动在平、临清、冠县、阳谷、莘县、东昌府、经开区等县(市、区)整县分布式光伏规模化开发试点,形成易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并在全市推广应用。倡导光伏建筑融合发展理念,鼓励在新建的交通枢纽、会展中心、文体场馆、中央商务区、工业园区等开展光伏建筑一体化项目示范。支持具备条件的工园区、产业园区等利用各类空闲资源,推广建设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结合乡村振兴,创新光伏分布式利用模式,加快建设一批光伏小镇和

25、光伏新村;优先发展“自发自用”分布式光伏。大力推动“集中式光伏+”模式。聚焦“光伏+”工程,促进光伏提质升级结合农业、渔业、养殖业等,因地制宜建设农光、渔光、蓄光等“光伏+综合利用”示范区,推动光伏发电与农业、渔业、养殖业等融合发展;支持能源企业利用自由工业场地、园区、废弃厂房等可利用上地,积极推广“光伏+工业”模式;结合“生态环境治理、农光、渔光、养殖业+光伏”等模式,探索与旅游业、休闲颐养产业等融合发展,打造“光伏+产业”聊城模式。规范光伏电站建设与运营管理,全面提升光伏电站的智慧化、无人化运维水平。到2025年,力争光伏装机规模达到500万千瓦以上。推进太阳能多元化利用。把握太阳能光热发

26、展趋势,培育多层次、多维度、多元化市场,推动太阳能光热利用由生活热水向城市供热制冷拓展,由民用建筑向工业、农林牧渔业和服务业延伸,促进太阳能与其他能源的互补应用,探索推广“太阳能+空,勰睬幽F、“太阳的天然气”、“太阳能电能”等模式。拓宽太阳能利用思路,支持弱光玻璃发电示范,打造太阳能光热发电示范园区。(2)稔妥有序推进风力发电。加强陆地风能资源管理,进一步研究马颊河、徒骇河、漳卫河等地带沿河风资源和德上、东吕高速等地带沿路风资源:依托鲁西北平原低风速风电开发经验,稳妥推进续建项目建设,力争打造智慧风电示范项目;充分考虑生态、用地等因素,适时启动一批集中式风电试点。科学分析低风速区域分散风资源

27、适时推动分布式风电建设。充分发挥风电与光伏发电、储能协调互补的优势,按照“总体规划、集中连片”的方式,适时启动风光储一体化基地试点;结合当地新产业、新模式发展,探索研究陆上风电发展新路径。到2025年,风电装机规模达到20万千瓦以上。(3)科学合理发展生物质能。因地制宜发展生物质发电。按照规划先行、科学合理的原则,根据生物质能资源特性、分布特点和既有项目情况,科学布局建设装机规模和资源总量相匹配的生物质发电项目,原则上每个县域内不重复布置生物质发电厂。在工业有机废水无害化处理集中地区和畜禽规模化养殖地区,支持建设沼气发电项目。重点实施生物质绿色热电工程,新建农林生物质发电项目必须采用热电联产

28、方式,鼓励现有项目进行热电联叼!级改造.至也025年,农林生物质发电装机达到26万千瓦,打造T物质供暖示范城镶合理布局发展垃圾发电。在落实环保选址、垃圾资源、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前提下,结合新型城镇化和垃圾分类处理,积极推进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建设,提高垃圾焚烧发电环保水平。至U2025年,垃圾发电装81.到12万千瓦左右。加快生物质燃料利用和产业化发展。燃气工程。按照就地收集原料、就地消朗佣的原则,充分不佣农作物秸秆、畜禽粪污、餐厨垃圾、农副产品加工废水废渣等各类有机废弃物资源,支持专业化企业建设生物质天然气试点工程,示范引领、有序推进,逐步建立健全生物质天然气专业化投资、建设、运营、管理和服

29、务体系,推动生物质天然气产业化进程。开拓生物质天然气在城镇居民炊事取暖、并入城市燃气管网、交通燃料、工业原料等领域的应用,形成多元化消费体系。充分利用农村生活垃圾及人畜粪便,继续发展户用沼气。成型燃料工程。探索建立覆盖城乡的生物质资源收集、成型燃料生产加工、储运、销售、使用的产业体系;推动生物质成型燃料在工业供热和民用采暖等领域的应用示范。(4)科学规范推进地热能利用。地热能供热工程。结合聊城市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矿业权设置,围绕地方供热(制冷)需求,依托先进地热开采应用技术、地热高效梯级利用、尾水回灌技术,合理有序开展中深层地热和浅层地热能资源开发利用,在莘县、高唐等地打造一社性态环保、节能减排

30、智慧多元的地热清洁供热(制冷)示范小区。地热资源多元化综合利用工程。充分发挥地热能热、水、矿等资源属性,推动地热资源多元化综合利用工程建设,重点在旅游度假区、特色小镇等区域,结合区域功能,打造一批建筑供暖、生态养殖、温室大棚、洗浴疗养等多元化梯级综合利用示范项目。地热能乡村振兴示范工程。结合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地热能开发与种(养)殖等产业的深度融合,探索绿色环保、生态循环、节能高效的新型种养模式。2 .提升天然气利用水平实施天然气“TK网”行动计划,加快天然气管网互连互通,构建以国干线、省干线为主、市支线为辅的层次清互联互通、安全高效的现代天然气输配体系。实施“气化聊城”工程,以工业、交通、民

31、生为重点,大力增加天然气消费规模。提升天然气供应能力。加快协调推进西干线聊城段、中济线莘县段改线等干线建设工作,配合齐河-濮阳输气管道工程研究论证工作;积极推动临茅线等支线建设工作;加强同中石油、中石化等大型国有企业合作,强化气源保障;吸引多元投资,充分利用现有管输气源,有序建设高压、次高压输配管网,?济天然气互联互通和重点地区输送能力短板。加快推进天然气大型储罐、储备调峰设施建设,重点在东昌府、临清、阳谷等地布局应急调峰储备站点。到2025年,全市形成“干支贯通、脉络清晰”的天然气输送网络。释放天然气消费需求。工业领域。重点推进全市燃煤、燃油工业锅炉的清洁能源替代和改造工作,在气源保障条件较

32、好情况下,支持发展天然气冷、热、电三联供分布式能源,有序适度发展天然气热电联产项目。民生领域。加快城镇燃气配套设施建设及改造,释放居民用气需求;稳妥推进农村清洁取暖用气。到2025年,力争天然气消费量达到25亿立方米以上。3 .提升煤电清洁高效水平实施煤电清洁高效行动计划,以优化煤电结构、推进热电联产、实施改造升级为重点,力健推动浦吉高效煤电工程。到2025年,现有煤电装机力争控制在HOO万千瓦左右(不含聊城祥光2X66万千瓦机组和聊城信源3台60万千瓦级高效临界空冷机组)统筹推进煤电科阁关停整合。淘汰低效落后产能,在确保电力、热力接续稳定供应的前提下,依法依规大力推进单机容量30万千瓦以下煤

33、电机组关停整合;严格执行环保、节能、质量、安全等政策标准,依法依规全面关停淘汰不达标燃煤机组,确因热力接续无法关停的机组实施技术改造.严格控制新建煤电项目,确需发展的高效项目应严格执行“五个减量替代”原则。积极推进热电联;/按照“统规划、充分利用、优先改造、科学合理”的携本原则,充分发拇股30万千瓦及以上煤电机组供热潜力,加大供热管网整合力度,打破热源间、区域内供热壁垒,推动热源互备、热网互联,力争城市中心城区、县城实现供热“一张网”。鼓励国家能源聊城发电有限公司、华能聊城热电有限公司、大唐临清热电有限公司等大机组长距离供热,优先释放大容量热电联产机组余热供暖能力,逐步实现向莘县、冠县供热,探

34、索向临清供热,适时推动信发集团有限公司大机组向高唐、东阿供热;逐步形成大电厂承担集中供热、资源综合利用和生物质等清洁能源机组合理补充的供热格局。全面实施热电机组改造升级。以国家能源聊城发电有限公司等为示范,大施60万千瓦及以下超临界、亚临界机组汽机、锅炉本体及辅机系统等综合性节能改造和运行优化;鼓励次高温次高压机组改造为高温高压及以上参数机组;鼓励位于市中心及周边重点区域的机组采取深度减排或近零排放措施,进一步降低烟气中烟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浓度及排放量;支持存量煤电机组灵活性改造。到2025年,煤电机组平均供电煤耗力争低于300g标燧千瓦时。(二)奋力增强能源保障能力,构建能源安全新体

35、系1 .优化能源输送网络布局麻。积极对接“夕燃入鲁”铁路1道,推进“蟒铝”多式联运体系建设,健全我市煤炭运输通遥加强铁路专用线建设,打通煤炭供应最后一公里。支持信发集团有限公司在在平、高唐等地建设煤炭应急储备基地,鼓励鲁西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华能聊城热电有限公司、大唐临清热电有限公司等用煤企业,提高煤炭储备能力;完善应急储备机制,落实企Ik煤炭最低库存制度,打造以基地储备和企1瞬存相结合的煤炭应急供应保障体系O油品。发挥鲁皖二期成品油管道等输送通道优势,推动成品油运输汽运转管道,科学规划布局加油站点,完善冠县、东昌府等成品油物流园储配功能,推动落实企业成品油社会储备贵任;支持重点用油企业扩大

36、油品储备,确保区域油品供应稳定安全;形成以物流储配与企业储备互为补充、安全可靠的油品供应保障体系。2 .优化城乡智能电网布局实施电网优化行动计划,围绕优化发展输电网、侧重发展配电网、突出重点项目建设,加快构建各级电网协调发展的坚强智能电网。一输电网。以满足区域负荷增长、电气化铁路建设等需求,有序推动500千伏和220千伏愉电网建设,进一步优化网架结构,提升电网供电能力和安全水平。配电网。以满足负荷增长、上级变电站配出和新能源接入需要,合理*点110千伏变电站,按照功能定位适度超前规划;对影响W电安全的设备进行扩展性改造,提高电网运行安全性和可靠性。35千伏电网坚持“理存量、控增量”原则,通过加

37、强110千伏和10千伏电网结构,将35千伏电网接待负荷逐步转移至110千伏电网。以满足分布式电源、电动汽车、5G基站接入等需要,及时安排配套10千伏电网工程同步或超前建设。加强电网配电自动化建设,提高配电网可观可控能力。农网。加大农村电网建设力度,巩固提升农村电网保障水平,实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用电便捷接入。将乡村电气化纳入乡村振兴统一规划,推动农业生产、乡村产业、农村生活各领域电气化改造,促进乡村能源生产和消费转型,推动特色用能项目建设。3 .健全充电基础设施体系按照“因地$恒、快慢互济、经济哈理、适度超前”的原则,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合理布局规划建设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到2025年,全

38、市充电基础设施保有量达到5000个以上,建成“车桩相随、布局合理、智能高效、保障有力”的充电基础设施体系。加快推动城市中心区域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在城市中心区域,以居民区、办公场所、大型商场等停车场为重点,规划建设充电桩;居民区以交流慢充桩为主,新建住宅小区按照不低于停车位三10%的比例配建充电设施,其余停车场100%预留建设条件,统将供电线路敷设至固定车位,预留电表箱、充电基础设施安装位置和用电容量;积极推进现有小区在公共停车位配建充电桩:打造一批“充电服务示范居民小区”。在城市公共停车场配建大功率直流桩,满足社会车辆快速补电需求;新建各类公共停车场,按侬的车位比例配建充电桩;鼓励各级党政机关

39、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利用内部停车场建设充电基础设施,满足电动公务用车充电需求。鼓励自建充电基础设施向社会开放。完善公共服务车辆配套充电基础设施建设。通勤车辆、环卫车辆、公交车等定点定线运行的电动汽车,优先考虑在停车场配建充电桩,在道路沿途有条件的区域建设快充桩,满足临时补电需求;物流车辆、出租车、巡逻车等非定点定缄布的蚓汽车,主要依靠城市公共充电设施满足充电需求,同时利用内部停车场站资源,配建部分慢充桩作为补充。加快旅游景区充电桩建设。按照直流快充桩为主、交流慢充桩为辅的原则,以东昌湖、阿胶城、景阳冈等景区公共停车场为重点,加快布局景区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创造便利的充电条件。4级以上旅游景区设立

40、电动汽车专用充电区域,充电桩占车位的比例不低于10%o4 .强化重点领域生产安全油气管道保护。健全管道保护制度体系。深入贯彻落实国家油气管道保护法和我省油气管道保护条例,落实实施主体,抓好宣传培训I,切实提高管道保护意识和水平;健全管道保护监控体系,提高管道保护信息管理水平;加快高后果区管道保护视频动态监控建设,大力创建管道保护城市。健全管道巡护体系。加强管道保护执法机构和队伍建设,依法履行管道保护职责,做好组织排除管道重大外部安全隐患工作;依法依规履行管道保护监管职责,加强指导协调和监督检查,督促管道企业履行管道保护主体责任;全面提升油气管道法定检验覆盖率,建立以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为

41、重点的油气管道安全预防控制体系。电力安全运行。加强电力系统运行管理。深入研究交直机组,依规推动华能聊城热电有限公司整体迁建等项目;根据需要布局新建或改造30万千瓦及以上热电机组,保障区域电力热力能源供应稳定:推动在平、高新区等地气电代煤电项目建设,重点推动鲁西化工268MW级热电联产项目,支持聊城信源集团祁艮公司2650MW级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项目建设。(四)电网优化行动计划重点项目布局“十四五”期间,全市加快构建各级电网协调发展的坚强智能电网,重点实施山东聊城高铁牵引站供电项目、山东聊城增强供电能力电网项目、山东聊M能/段人电网项目等“三类”工三;到2025年,规划新(扩)建500千伏变

42、电站2座,建设800千伏陇东-泰安西特高压直流过境工程、泰安西500千伏配出工程及齐河500千伏输变电过境工程;规划220千伏输变电工程24项其中新(扩)建220千伏变电站13座,建设线路工程11项;规划110千伏谕变电工程79项,新(扩)建110千伏变电站59座,建设线路工程29项;MJ35千伏输变电工程14项,新建10千伏线路长度5265公里。专栏7电网优化行动计划”束点项目500千伏变电站工程:建设500千伏武阳站,扩建500千伏乐平站。线路工程:建设800千伏陇东-泰安西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聊城段)泰安西特高压直流500千伏送出工程(聊城段)、齐河500千伏输变电(聊城段)3项工程。3

43、5千伏新建在平郝集35千伏开关站工程,220千伏孙畸站、220千伏仙鹤站、220千伏孟真站、220千伏程昱站等35千伏配出工程,220千伏双安站35千伏二期配出工程,汇鑫-太和、郝集工业园、莘亭-河店、耿庄-黄屯T接张山、博平-韩屯改接至文野线路等35千伏线路工程,高唐开发区、东阿开发区等35千伏网架优化工程,桑阿镇30兆瓦光伏发电项目35千伏送出工程及可再牛能源送出工程。(五)新产业新业态突破行动计划重点项目布局“十四五”期间,全市加速推动新产业新业态实现突破,重点发挥氢燃料电池整车制造优势,合理规划氢能公交线路,布局聊城市“氢走廊”;依托化工、氢能汽车等重点企业,加快打造以制氢、用氢、氢燃

44、料电池汽车等为重点的氢能产业基地;依托风机轴承、新能源汽车等装备制造业基础,打造新能源产业装备基地;以聊城高铁新区、莘县鲁西经济开发区、聊城江北水城旅游度假区为试点,打造综合智慧能麻范区;力腱储能应示范;到2025年,基本形成“一走廊、两基地、三示范区”的新产业新业态发展格局。专栏8新产业新业态突破行动计划”重点项目氢能示范工程氢能制取:建设售西化工米碳酸酯装置废水循环利用制级项目(年产械1.4亿方)氢燃料电池:中通级燃料电池商用车产业化项目。储能示范建成大唐临清联合火电机组调频储能示范项F1.、聊城莘县观城IOIMH204MWh电化学储能项目、国能(聊城)新能源有限公司储能电站项目(200兆

45、瓦/400兆乩时I国家能源东昌府区2X200MWh共享储能项目等示范项目.综合智荔建成聊城市高铁新区综合智慈能源项目、莘县鲁西经济开发区综合智越伟潴能源项目、聊城江北水城旅游度假区综合智慈能源系统建设项目等:大示范区示范区。新能源产业重点发展莘县天源飞创风力发电公司风电混塔装备厂、金帝精密机械等装备企业大力发展风力发电机组轴承等、莘阳能源太阳能弱光发电玻璃、中基地通新能源等产业装备。五、环境影响分析本规划结合省能源规划及市“十四五”规划纲要,合理设定能源生产目标,通过聚力能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推动传统能源安全清洁高效利用、新型能源深度拓展综合开发,促进能源发展质量变革、结构优化、效率提升和

46、生态环境改善。(一)规划实施环境影响分析至J2O25年,我市预计煤炭消耗量降低约200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400万吨;油品使用量降低约15万吨,二氧化碳排放减少约50万吨;天然气用量新增约12亿立方米,新增二氧化碳排放约260万吨。1优化能源供给体系,推动能源领域减排。本规划以构建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供给体系为重点任务,加快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优化能源发展结构,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提升天然气利用规模,有利于降低污染物排放,实现良好的环境效益。到2025年,我市预计非化石能源利用达到200万吨标煤左右,按替代我市煤电机组来测算,相应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550万吨。2优化能源消费体系,推动用能领域减排。本规划以构建清洁低碳的现代能源消费体系为重点任务,优化能源要素配置,推动重点用能领域绿色低碳转型。“卜四五”期间,持续压减淘汰落后产能和过剩产能,全面推进钢铁、地炼等产业转移,电力行业全面推进超低排放改造;实现煤炭集中使用,大力发展集中供热,推动燃煤锅炉淘汰和燃煤小热电关停整合工作;有序推广煤改气、煤改电工程,持续推进煤炭消费压减。通过结构节能、管理节能、技术节能,全面提升能效水平,从源头上降低污染物排放负荷和碳排放迹(二)预防和减轻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统计年鉴/数据分析

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