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2019中考语文试卷(含答案).pdf

上传人:tbuqq 文档编号:4430687 上传时间:2019-11-09 格式:PDF 页数:14 大小:141.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2019中考语文试卷(含答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四川省2019中考语文试卷(含答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2019中考语文试卷(含答案).pdf(1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1 四川省 2019 中考语文试卷 说明: 本试卷分为卷、卷和卷三部分。第卷1 至 4 页,第卷5 至 10 页,第卷10 至 12 页。全卷总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卷单选题( 30 分) 温馨提示: 1. 答卷前,请务必将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等按要求填涂在机读卡上。 2. 每小题选出正确答案后,请用2B 铅笔把机读卡上对应题号的答案标号涂黑。 3.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机读卡一并交回。 一、基础积累 (每小题 3 分,共 12 分) 1. 下列词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晕 车 (y n) 贮 满(zh ) 忍俊不禁 (j n) 踉 踉跄跄 (li ng)

2、 B. 亘 古 (g n) 脐 带(q ) 怏 怏不乐 (y ng) 浑身解 数(xi ) C. 炽 痛 (c ) 羁绊 (b n) 锐不可当 (d ng) 目光灼 灼(zhu ) D. 诘 问 (ji ) 刹 那(ch ) 吹毛求疵 (c ) 蹑 手蹑脚 (li ) 2. 下列词语没有别字的一项是() A. 飘渺险象迭生眼花缭乱因地制宜 B砭骨更胜一筹一反既往笑聚山林 C诀别闲情逸致原形必露一视同仁 D告罄应接不暇尽态极妍瞑思遐想 3.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A在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 周年之际,有识之土提醒人们要警惕日本右翼势力起死回生 。 B. 听到这消息,他觉得天在

3、旋,地在转,头重脚轻,身子情不自禁 地摇晃起来。 C.“善行渠县”活动深得人心,渠城百姓为此弹冠相庆 。 D. 这本拼凑起来的名家小说集中几无精彩之作,只有一两篇还算差强人意 。 4.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国际互联网虽然给我们带来了不少商务、交通上的便利,但是我们对网上信息的真实性和安全性 越来越怀疑。 B. 不知是曾几何时,报纸书刊杂志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缅怀往事的文章,慨叹现代生活中人与人之 间关系的冷漠。 2 C. 中宣部有关人士指出,如果不加强网络道德建设,一些消极落后的思想就可能通过网络影响人们 的身心健康,扰乱正常的社会秩序,损害改革发展的大局。 D. 两会代表们期盼

4、国家药医管理局尽快制定措施,尽量降低药品的价格和流通环节,让老百姓看得 起病,更好地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的问题。 二、科技说明文阅读 (每小题3 分, 共 9 分) 植物本是有情物 植物学家们通过大量的试验和观测得出一个结论:植物是有着丰富感情的。 动物长着眼睛,植物长着“眼睛”没有呢?其实植物也有“眼睛”,它 的眼睛就是植株细胞上的一 种光感受器。植物依靠自己的这双“眼睛”,不仅能够“看见”光,还能感受到光的波长以及光照的时间 和强度。正因为植物有了“眼睛”,它才能根据时间开花、换叶和生根,在感光的过程中,植物“眼睛” 对光照的需求量是各不相同的。有的植物光照时间超过12 小时以上才能开花,例如

5、稻子、小麦等;但也 有光照时间不足12 小时开花的,例如大豆、豌豆等;还有对光照要求并不高的“给点阳光就灿烂”的植 物。当然植物学家们发现所有植物的“眼睛”都喜欢阳光。只不过不同的植物偏好光照时长不同的阳光。 如今,植物学家们从植物细胞内提取出一种感光视觉色素,它是一种带着染色体的蛋白质,它就是 植物的“眼睛”。这种“眼睛”能使每一个细胞都成为一个光感受器,这样不仅能“看见”光,还能识别 光的强度和光照时间。早晨,太阳冉冉升起,“眼睛”显得特别活泼;黄昏时分,视觉混沌,植物就闭上 “眼睛”。随着色素的变化。“眼睛”就能分辨出是早晨还是夜晚了。 飞机、轮船遇到紧急情况时能紧急求援,那么植物也会求

6、援吗?2011 年春天,南亚湄公河闹旱灾, 中国、美国和日本植物学家赶赴越南进行探测研究。他们用遥感装置检测植物,发现这些受干旱的植物都 在发出一种特殊的信号。这种信号声发自植物体内,由植物体导管震动所引发,近似于人的呻吟声,这 就 是植物在危急时刻发出的呼救信号。 为了了解植物的“语言”,植物学家制造出一种别出心裁的“植物活性翻译机”。这种机器也是通 过遥感装置,不同的是装上一种合成器,人们就可以直接听到植物发出的不同声音。例如,当植物受到强 烈的光照时,会发出“惊讶”的声音;当植物遇上雨水泛滥的天气时,会发出“痛苦”的声音。“植物活 性翻译机”不仅可以对植物所处的环境进行判断,而且对植物本

7、身是否遇上疾病等也能帮助判断。 人累了要休息,那么植物要不要睡眠呢?近年来,人们通过研究发现,植物长期处在阳光或月光下 会对自身的生长速度带来影响,植物生长必须要有“睡眠状态” 。例如合欢, 一到夜晚便垂下叶片。其实, 植物通过“睡眠”不但有利于生长,而且还能更好地保护自己。例如花生、山芋等植物的叶子在夜幕中下 垂,既减少了热量的散发,又避免了水分的蒸腾;牡丹等花瓣在晚间闭拢,也是为了防止自然灾害的侵袭。 这是植物生长过程中的一种适应。经研究还发现,植物在夜间的温度往往比白天低1。正是这细微的温 差变化成为影响植物叶子生长的重要因素,也才能使这种植物更能适应环境,有利于生长。 3 5. 下面对

8、句中引号和加点的代词指代内容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实植物也有眼睛”,“眼睛”加引号,表示特殊的意义,有别于动物的“眼睛”。 B“还有对光照要求并不高,给点阳光就灿烂的植物”,“给点阳光就灿烂”加引号,标明是 引用的话。 C“它 的眼睛就像是植物细胞上的一种光感受器”,句中加点的“它”指的是“植物”。 D“这 就是植物在危急时刻发出的呼救信号”,句中加点的“这”指的是“人的呻吟声”。 6. 本文从哪些方面介绍了植物的“有情”?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植物有“眼睛”,能够感受光照。 B. 植物能够发出求救信号。 C. 植物学家用“植物活性翻译机”来了解植物的“语言”。 D. 植物

9、能够利用“睡眠”来使得自己适应环境,有利于生长。 7. 对本文的结构安排及层次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全文采用总分式的结构方式。第段总起,概括说明中心;第段到第段分述。 B. 第段到第段的分述,分两个层次进行具体说明。 C. 第一层说明植物也有“眼睛”,它的眼睛就是植株细胞上的一种光感受器。 D. 第二层说明植物在危急时刻会发出呼救信号。 三、文言文阅读 ( 每小题 3 分, 共 9 分) 【甲】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 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

10、愿见之乎?”先 主曰:“君与俱来。 ”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 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选自晋朝陈寿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隆中对节选) 【乙】赵将马服君赵奢之妻,赵括之母也。秦攻赵,孝成王使括代廉颇为将。将行,括母上书言于王 曰: “括不可使将。 ”王曰:“何以?”曰: “始妾事其父,父时为将,身所奉饭者以十数,所友者以百数。 大王及宗室所赐币帛,尽以与军吏士大夫。受命之日,不问家事。今括一旦为将,东向而朝军吏,吏无敢 仰视王者

11、。王所赐金帛,归尽藏之;乃日视便利田宅可买者。王以为若其父乎?父子不同,执心各异。 愿王勿遣。”王曰: “母置之,吾计已决矣。”括母曰:“王终遣之,即有不称,妾得无随坐乎?”王曰:“不 4 也。 ” 括既行,代廉颇三十余日,赵兵果败,括死军覆。王以括母先言,故卒不加诛。 (选自西汉刘向烈女传赵将括母) 8. 下面句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括不可使 将扶苏以数谏故上使 外将兵 B. 将军宜枉驾顾之元方入门不顾 C. 欲信 大义于天下 谓为信 然 D. 将 行,括母上书言于王今括一旦为将 9. 下面句中加点词语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时人莫之 许也王终遣之 ,即有不称,妾得

12、无随坐乎 B. 而 智术浅短,遂用猖蹶东向而 朝军吏 C. 身长八尺,每自比于 管仲、乐毅括母上书言于王曰 D. 王以 为若其父乎奉饭者以 十数 10.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 刘备善于听从他人意见, 以诚心求得人才, 终成三国鼎足之势;而孝成王不听他人意见,最终兵败。 B. 甲文意在表现诸葛亮卧龙似的非凡才干,因而全文处处围绕这一中心选材叙写,通过人物语言展 现人物性格。乙文主要表现括母知人之明,她直言不讳,客观公允地看待自己的儿子,恳切劝谏孝成王不 要重用赵括,却遭到拒绝。 C. 两段选文在塑造人物时都采用了侧面描写的方法,甲文徐庶极力向刘备推荐诸葛亮,侧面表现了 诸葛亮的谋略与才

13、干。乙文第一段写括母分析赵括父子, 是侧面表现括母仁智。 D. 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三顾茅庐”和“长平之战”在两段选文中仅以“凡三往”和“代廉颇三十余 日,赵兵果败”就概括了。这是因为这两件事本身与突出传记主人公的性格关系不大, 这也告诉了我们写 文章时与中心关系不大的事件要略写。 5 语文 总分: 温馨提示: 1.答卷前,请务必将座位号和密封线内相关内容按要求填写在规定位置。 2.用蓝色或黑色墨水笔将答案直接写在试卷上,不得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第卷阅读感悟(共 50 分) 四、文言翻译、探究感悟,诗歌鉴赏与诗词默写( 17 分) 11.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 分,每小题2 分) (1

14、) 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译文】 (2) 王以括母先言,故卒不加诛。 【译文】 12. 拓展探究( 3 分) 孟子说“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请结合选文内容谈谈你对孟子这句话的理 解。 答: 13. 诗歌鉴赏( 5 分) 山行(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6 (1) 诗中“远上”一词能否改为“远看”?为什么?(2 分) 答: (2) 请赏析“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 3 分) 答: 14. 古诗文默写(5 分,每小题1 分) (1) 瀚海阑干百丈冰,。(岑参白雪歌送武 判官归京) (2) 不畏浮云遮

15、望眼,。 ( 王安石登飞来峰 ) (3) ,芳草萋萋鹦鹉洲。(崔颢黄鹤楼) (4) 水 调 歌 头 明 月 几 时 有 中 “ 此 事 古 难 全 ” 里 的 “ 此 事 ” 是 指, 。 (5)杜 甫 登 楼 中 借 古 讽 今 , 表 达 对 朝 廷 昏 庸 不 满 的 句 子 是, 。 五、现代文阅读(23 分) (一)阅读琦君的儿子的礼物一文,完成15 19 题。 (12 分 ) 儿子的礼物作者 :琦君 (1)一位好友的女儿,寄来她在报上发表的一篇文章给我看。内容是写她十几岁的儿子 在幼年时亲手雕了一对烛台送给她,做母亲的当然是万分珍爱。儿子渐渐长大了,有一天, 他发脾气,顺手拿起一只

16、烛台扔向母亲。母亲于吃惊与盛怒之下,拾起地上的烛台,竟连同 柜子上的另一只一起扔进垃圾桶。儿子怔在那里,怨怒的眼神仿佛在说:“你扔吧,给你的 7 东西,你爱怎么扔就怎么扔。”第二天一早,她后悔了,去垃圾桶边想把烛台拾回来,却已 被清洁工收拾走了。 (2)她心头感到无比的刺痛,尤其是想起儿子当时雕刻的那番心意和所花的工夫。她叹 息道:“为什么美好的东西,总是在失去之后才觉得格外可爱?” (3)看着她的文章,我止不住泪水涔涔而下。我感触于母心之苦涩,也悔恨自己既不是 一个孝顺体贴的女儿,又不曾扮演好母亲的角色。如今垂暮之年,任纵横老泪也冲不去心头 的伤痛。 (4)和作者一样,我也有一件儿子送的礼物

17、,那是他在童年时用火柴棒搭起来的立体“快乐” 二字。那真是玲珑剔透、巧夺天工。我是那么珍惜它,把它放在玻璃橱最妥帖最显眼的地方。年复 一年,火柴棒的红蒂头褪色,骨架因胶水渐渐脱落而松散了,它已不能竖起放,我只好把它小心地 收在一只盒子里。几度搬迁,我总是小心地带着它。现在,它就放在床边书架上,我常常端起盒子 细看,真不能相信这是儿子的杰作。悠悠二十年岁月的痕迹,都刻在那一根根带有微尘的暗淡火柴 棒上,而它所给予我的是一份诚挚的“快乐”。我心里有太多的感激,也有太多的感慨。 (5)记得那个深夜,他把房门关得紧紧的,亮着灯不睡。我以为他在偷看从摊上借来的脏兮兮 的“小人书”,几次敲门催他睡,他只是

18、不理,我气得一夜未睡好。次日早晨他上学了,却见书桌 上端端正正摆着这件精致的手工,边上一张卡片上写着:“妈妈,给你快乐。”我的感动无法名状, 我真是快乐了好多时日啊! (6)他渐渐长大了,我们母子时有争吵,他曾愤怒地出走,数日不归,我守着 虚掩的大门,通 宵达旦 ,看着“快乐”二字泫然而泣 。固然儿子并没像这位朋友的孩子那样,拿起自己做的手工扔 向我, 但他对我珍惜这件礼物所表现的无动于衷,却使我心酸。 每次央求他修补一下火柴棒的骨架, 他总是漫不经心地一再拖延。我了解这是无法勉强的,时光不会倒流,童稚亲情不复可得。儿子成 人了,我已老了。当年母亲说得对,“一代归一代,茄子拔掉种芥菜”,母亲那

19、时已知代沟无法逾 越了。 (7)我再想想这篇文章的作者,我是看着她长大的。她在初中时,每周两次放学后,带了两个 弟弟,背着书包到我家来读古文。他们专注的神情都还在眼前,一下子他们也将近中年了。她现在 是两个孩子的母亲,也尝到了做母亲的滋味。但在给我的信中,她仍幽默地说:“母亲来时,总是 事事看我不顺眼。”这就是两代的不同吧。 (8) 她在文章结尾时说:“希望儿子成长为一个有用而快乐的人。”足见母心尽管苦涩,却是永 远满怀希望的。 (9) 她道出了天下父母心,也给了我一份温暖与启示。 8 (10) 我也不再为儿子送我的那一对骨架松散的“快乐”二字而感触万千了。 15. 围绕儿子的礼物作者讲述了两

20、个故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这两个故事。(2 分) 16. 请简析第( 3)段在全文中的作用。(2 分) 17. 请分别写出第(4)段中两个加引号的快乐的含义。(2 分) 18. 体会第( 6)段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表达效果。(3 分) 19. 根据选文内容,写一段作者儿子看到这篇文章的心理描写。(3 分) (二)阅读下面“舌尖”上的争议一文,完成20 22 题。( 11 分) “舌尖”上的争议作者:常江 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开播,最终变成了一场全民狂欢。所谓树大招风,与第一季 几乎是一边倒的赞美相比,第二季争议颇多。最大的争议有两个。一是食物与故事之间的关联性。 不少观众批评该片在一味用痕

21、迹明显的故事大肆煽情的同时,却忽略了最重要的主题:食物。一些 食物被指做法错误,一些食物匆匆登场又匆匆离场,令人直呼“看都没看饱”。第二个较为隐晦, 不少观察者和评论者认为该片一味追求对各种菜系的“全面”、“公正”呈现,其实已演变成了一 9 种国家主义的教育,背离了其作为美食节目的初衷。其实无论哪种争议,最终都可归结为一个命题: 在“好看”的前提下,电视节目应当在多大程度上发挥教化的功能。 这个命题并不新鲜,它几乎伴随着中国电视发展的全部历史。早在第一季中,“舌尖”便已 流露出与上世纪80 年代的“文人电视”十分相似的气质:唯美的画面、华丽的解说词、借物咏志的 手法,并最终落脚于知识分子的家国

22、意识。在多数人将看电视首要地视为娱乐的背景下,这种气质 显得有点不合时宜,甚至矫情。当解说词把“去买菜”这么一个简单明了的动作,说成是“去市场 上挑选新鲜时令食材”时,很多观众就崩溃了。而这种表达方式,在上世纪 80 年代被认为是改造日 常生活,将日常生活美学化的重要手段。虽然有些浮夸,但对快节奏的、粗鄙的现代生活,未尝不 是一种矫正。 很多人说第二季不如第一季,因为它变“复杂”了,创作者要表达的东西太多,这话说得对。 任何事情都有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一个节目从默默无闻到名满天下,也需要面对很多随之而来的 东西:权力的介入、 资本的力量、观众的干预,以及创作者微妙的心态。就像一个无人问津的穷小

23、子突然中了巨奖,身 边一定会冒出许多莫名其妙的亲戚朋友簇拥着他一样。因此,渴望“舌尖”在中国的电视经济与电 视文化领域保持纯粹几乎是一个悖论。尽管第二季还没有播完,且已经播出的几集水准并不完全 一致,但我本人总体上还是对这一类型的纪录片持欢迎的态度。“舌尖”的成功,意味着在电视文 化领域,几乎消失殆尽的文人气质的强势回归,尽管这一过程不可避免地伴随着商业、娱乐和各种 意识形态的博弈。毕竟,它在梳理一项民族文化传统的同时,源源不断地提供着建设性的力量。如 果你是家长,你更希望自己的孩子看美轮美奂的益智片,还是那个名叫“喜羊羊与灰太狼”的卡通 片呢?答案不言自明。 在时下浓重的商业主义氛围中,“舌

24、尖”透露出的十分稀薄的文人气质,我们应当珍惜。 20. 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3 分) 21. 阅读段,说说“舌尖”第二季的“教化功能”主要表现为哪两点? (4分) 10 22. 第段用比喻论证的方法得出了怎样的结论?请作简要分析。(4 分) 六、语言综合表达 (10 分) 23. 用一句话概括下面语段所透露出来的信息。(2 分,不超过16 个字 ) 据英国医学杂志网站报道,英格兰南部伯恩茅斯糖尿病和内分泌中心医学专家研究发现, 含二氧化碳气体的饮料会使人发胖。为遏制全球日益严重的儿童肥胖问题,应严格限制他们的泡沫 饮料饮用量。专家们鼓励儿童选择稀释过的果汁或者纯水为饮品,同时呼吁学校应采

25、取措施避免儿 童饮用泡沫饮料,各路明星也应停止为泡沫饮料做广告,据世界卫生组织提供的数据,在全球5 岁 以下的儿童中,估计有1760 万名超重。 24. 学校开展以 “厉行节约, 反对浪费” 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面的任务。 (8 分) 活动一:从下列材料中任选两则,参照示例,探究“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途径。(4 分) 【材料一】美国德克萨斯州有一条法令:任何酒店、餐馆都不得随意倒掉客人吃剩下的食物。 将那些还可以食用的食物倒掉,就是一种犯罪。 【材料二】法国为防止粮食浪费,推出反浪费计划,从细节着手,提供节约粮食的好政策与好 方法,签订全国反浪费公约。 【材料三】谁知盘中餐,粒

26、粒皆辛苦。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这些古训传达的是对勤俭的倡导,对奢靡的摒弃。 【材料四】有一种节约叫光盘! 有一种公益叫光盘! 有一种习惯叫光盘!网友们发起“不剩饭菜, 晒吃光后的餐具”的“光盘行动”,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示例:我选材料四,探究结果:运用公共媒体进行宣传。 我选 _,探究结果: 我选 _,探究结果: 活动二:下面是人们就餐桌上讲排场的现象编的顺口溜,有人反其意,另写了一则反对餐桌浪 费的顺口溜,请你把它补充完整。( 4 分) 奢华高档,才够诚意;多多点菜,才够热情;吃饱还剩,才算阔气。 11 经济实惠,就显真 情;,;,。 第卷交流表达 (40 分)

27、 七、作文 (40 分) 25. 按要求从以下二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题一】煤在火炉上尽情燃烧,壶在火炉上不停地欢叫 要求: 1、依据提供的情景,以其作为文章的开头或结尾,写一篇散文;或从中提炼一个观点,写篇议 论性的文章,不少与600 字。 2、自拟题目,围绕情景展开联想,注意文章蕴涵的哲理。 【题二】“邂逅”或“的邂逅” 要求:补全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 字的文章,文体不限。 12 600 700 800 13 14 考试试题答案 第卷选择题(30 分) 题号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B A D C D C B A A C 第卷阅读感悟(50 分) 四、翻译、感悟,鉴

28、赏与默写(17 分) 11.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 分,每小题2 分) (1)这个人值得去登门拜访,不应该委屈他前来。将军应该屈尊前去拜访他。(语义相符1 分,“枉驾”译为“屈 尊” 1 分) (2)赵孝成王因为赵括母亲有言在先,所以最终没有杀她。( 语义相符 1 分,“卒”字译为“最终”1 分) 12. 拓展研究( 3 分)提示: 1、解释孟子这句话1 分;2、从“穷”和“达”两个方面列举选文实例论述2 分。 13. 诗歌鉴赏( 5 分) (1)不能。因为“远看”表明诗人在山下驻足而望;而“远上”写出诗人由山下来到山上,(1 分)既紧扣题目, 又为下文描写山间景色并借景抒情做好铺垫

29、。(1 分) (2)1、此句描绘了一幅深秋傍晚的山间枫林图:深秋的枫叶在夕阳的照耀下红如火焰,诗人停车欣赏,陶醉其 中。( 1 分) 2、表达了对山间枫林美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1 分) 3、借景抒情,表达人生理趣:历经风霜后的生 意盎然和从容成熟更加美丽。(1 分) 14. 古诗文默写( 5 分)略 五、现代文阅读(23 分) (一)阅读琦君的儿子的礼物一文,完成 15-19 题。( 12 分) 15. 好友女儿的儿子拿自己做的送给母亲的礼物扔向母亲,母亲把礼物扔进垃圾桶。(1 分)“我”的儿子送我 礼物却对我珍惜这份礼物的情感无动于衷,这让我感到心酸。(1 分) 16. 具有承上启下(过渡

30、)的作用。(1 分)从内容上承接上文的那封来信,同时引出下文“我”看到文章后的 反应,从而引出作者的故事,为后面的情感抒发做好铺垫。(1 分) 17. 第一个“快乐”指的是儿子在童年时用火柴棒搭起来的立体“快乐”二字。(1 分)第二个“快乐”指的是 儿子的礼物带给“我”的欣慰、愉悦感觉。(1 分) 18. “守着”意思是等着,守候着。“通宵达旦”意思是整整一夜,从天黑到天亮。“泫然而泣”意思是眼泪 一滴滴的流下来。 (1 分)这三个词语是非常感人的细节描写,作者从情态和动作两方面刻画了我盼着儿子回家 的情感, (1 分)表现出“我”因母子之间出现代沟而难过的心理,从另一个角度表现了“我”对儿子

31、的爱。(1 分) 19. 提示 : 第一人称,对母亲的歉意,对母爱的渴望,对文中“礼物”的态度,文从字顺。 (二)阅读“舌尖”上的争议一文完成2022 题。( 11 分) 20. 我们应当珍惜“舌尖”的文人气质。(3 分) 21. 进行国家主义(国家意识)的教育。(2 分)纠正快节奏的、粗鄙的现代生活。(2 分) 22. 结论: 渴望“舌尖” 在中国的电视经济与电视文化领域保持纯粹几乎是一个悖论.(2 分) 以无人问津的穷小子 比喻默默无闻的“舌尖”节目一中了巨奖的富小子比喻名满天下的舌尖节目(1 分)富小子身边一定簇拥许多亲 戚朋友成功后的舌尖必定要面对很多随之而来的东西无法保持纯粹。(1 分) 六、语言综合表达(10 分) 23. 含二氧化碳气体的饮料会使人发胖。(2 分) 24. 活动一:(以上任选两则,每则2 分,共 4 分)材料一,政府出台相关法规,限制铺张浪费。 材料二,政府牵头签订全民公约,并制定计划,从细节入手限制铺张浪费。 材料三,弘扬民族传统美德,倡导勤俭,反对奢靡。 活动二:略 七、参考达州市中考作文评分标准。(40 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