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武邑中学2018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晨读1120.pdf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4435974 上传时间:2019-11-09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165.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武邑中学2018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晨读1120.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河北省武邑中学2018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晨读1120.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河北省武邑中学2018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晨读1120.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河北省武邑中学2018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晨读1120.pdf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河北省武邑中学2018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晨读1120.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武邑中学2018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晨读1120.pdf(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语文晨读语文晨读 一.诗歌浅赏一.诗歌浅赏 军城早秋 严武注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注严武(726-765) : 字季鹰,华阴(今陕西华阴县)人。曾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广 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 一 词语注释一 词语注释 汉关:汉朝的关塞,这里指唐朝军队驻守的关塞。唐民谣:“将士长歌入汉关。” 朔云边月:指边境上的云和月。月:一作“雪” 。朔:北方。边:边境。西山:指今 四川省西部的岷山,是当时控制吐蕃内侵的要地。 更催:再次催促。飞将:西汉名将李广被匈奴称为“飞将军” ,这里泛指严武部下作 战勇猛的将领。骄虏:指唐朝时

2、入侵的吐蕃军队。沈佺期诗:“薄命由骄虏。” 莫遣:不要让。沙场:战场。 二 白话译文二 白话译文 昨夜萧瑟的秋风卷入驻守的关塞;极目四望,但见边月西沉,寒云滚滚。 一再命令那些勇猛的将士追击敌人,不要让敌人一兵一马从战场上逃回。 三 赏析三 赏析 这首军城早秋 ,一方面显示了严武作为镇守一方的主将的才略和武功,另一方面也 表现了这位统兵主将的词章文采,能文善武,无怪杜甫称其为“出群”之才。 诗的第一句“昨夜秋风入汉关” ,看上去是写景,其实是颇有寓意的。中国西北和北部 的少数民族的统治武装,常于秋高马肥的季节向内地进犯。“秋风入汉关”就意味着边境上 的紧张时刻又来临了。“昨夜”二字,紧扣诗题“

3、早秋” ,如此及时地了解“秋风” ,正反映 了严武作为边关主将对时局的密切关注,对敌情的熟悉。 第二句接着写诗人听到秋风的反映,这个反映是很有个性的,他立即注视西山,表现了 主将的警觉、敏感,也暗示了他对时局所关注的具体内容。西山,寒云低压,月色清冷,再 加上一个“满”字,就把那阴沉肃穆的气氛写得更为浓重,这气氛正似风云突变的前兆,大 战前的沉默。“眼中形势胸中策” (宗泽早发 ) ,这是一切将领用兵作战的基本规律。所 以诗的前两句既然写出了战云密布的“眼中形势” ,那胸中之策就自不待言了,诗中略去这 一部分内容,正表现了严武是用兵的行家。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更催”二字暗

4、示战事已按主将部署胜利展开。 两句一气而下,笔意酣畅,字字千钧,既显示出战场上势如破竹的气势,也表现了主将刚毅 果断的气魄和胜利在握的神情, 而整个战斗的结果也自然寓于其中了。 这就是古人所说的 “墨 气所射,四表无穷,无字处皆其意也” (王夫之姜斋诗话 ) 。 如果把一、二句和三、四句的内容放在一起来看,就会发现中间有着很大的跳跃。了解 战争的人都知道,一个闭目塞听、对敌情一无所知的主将,是断然不会打胜仗的,战争的胜 负往往取决于战前主将对敌情的敏感和了解的程度。诗的一、二句景中有情,显示出主将准 确地掌握了时机和敌情,这就意味着已经居于主动地位,取得了主动权,取得了克敌制胜的 先决条件,这

5、一切正预示着战争的顺利,因而,胜利也就成了人们意料中的结果,所以读到 三、四句非但没有突兀、生硬之感,反而有一种水到渠成、果然如此的满足。这首诗写得开 阖跳跃,气概雄壮,干净利落,表现出地道的统帅本色。 诗的思想感情、语言风格,也都富有作者本人的个性特征。这不是一般诗人所能写得出 的。 20172018 高三年级20172018 高三年级 语文晨读 总第(11)期总第(11)期班级班级 组组 姓名姓名 设计: 设计: 课题:课题: 晨读晨读 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寓意? 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4 分)夜晚、秋风、汉关、寒云、冷月、西山,诗

6、的前两句描绘的是一幅初秋边关阴 沉凝重的夜景。寓意边境局势的紧张。 (4 分)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作为镇守边疆的 将领,斗志昂扬,坚信必胜的豪迈情怀。第三句写部署奋力出击,显示昂扬的斗志;第四 句写全歼敌军的决心,显示必胜的信心。 二.成语积累二.成语积累 1.距离高考已不足三个月, 爸妈急得什么似的, 可王磊倒安之若素, 一天到晚还那样乐呵呵, 跟个没事人似的。 安之若素:指身处逆境,遇到困难或遭遇挫折时能泰然处之,像平常一样。 2.诸葛亮是中国古代最受赞誉且最具传奇色彩的政治家、军事家,他出山辅佐刘,简直是为 虎添翼。 为虎添翼:比喻给恶人做帮凶,助长恶人的势力,含贬义。 3. 荣获大赛冠

7、军后,他的家长和朋友欢天喜地,弹冠相庆。 “弹冠相庆”使用有误。此原意指弹去帽子上的灰尘,互相贺喜,现用于贬义,形容坏人得 势,而用于褒义,显然感情色彩不当。 4.同是变法维新中流血的始作俑者,相比之下,康梁二人确乎少些刚烈。 “始作俑者”使用有误。俑 : 古代用以陪葬的木制或陶制的木偶人。“始作俑者”意为开始 发起制作殉葬的土木偶的人, 比喻第一个作某项坏事的人或恶劣风气的创始人。 这个成语有 极强的贬义色彩。 5. 一些年轻的科学家决心以无所不为的勇气,克服重重困难,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无所不为:含贬义,是“没有什么坏事不干”的意思,与褒扬科学家的句意不协调。 http:/ - #三.音

8、形积累三.音形积累 自 自足(j)探本 源(s) 舌头(jio) 自 (x) 妄自 薄(fi)不屈 不 (no)精 (p) 养(hun) 鬼使神 (chi) 娜多姿() 议(ch) 执 (ni) 风捉影(b) 教导(zhn zhn)补 (j) 热(mn) 答案:答案:自给自足(j)探本溯源(s)嚼舌头(jio)自诩(x)妄自菲薄(fi)不屈不 挠(no)精辟(p) 豢养(hun)鬼使神差(chi) 婀娜多姿()刍议(ch)执拗 (ni) 捕风捉影(b)谆谆教导(zhn zhn)补给(j)闷热(mn) 初高中课内文言文详解 初高中课内文言文详解 马说 韩愈马说 韩愈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

9、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祇(zh只是) 辱于奴隶人(古代也指仆役,这里指喂马的人。)之手,骈死(骈,两马并驾 ; 骈死,并列 而死)于槽枥(马槽)之间,不以千里称也。【第一段提出中心论点】 马之千里者(定语后置句),一食(吃)或(有时)尽粟一石。食(喂养,给吃)马者 不知其能千里而食(s)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sh)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 见(见,同“现”,显露。),且(犹,尚且)欲与常马等(相当)不可得,安(怎么,哪 里)求其能千里也?【第二段写千里马“才美不外见”的原因】 策(鞭打)之不以(按照)其道(正确方法),食(s)之不能尽其材(才能),鸣之 而不能通(通晓)其意,

10、执策而临(面对)之,曰 : “天下无马!”呜呼!其(难道,表反 问语气。)真无马邪(y 表示疑问的语气词)?其(表示推测,大概)真不知马也。【第 三段对食马者的无知进行痛斥,归纳中心。】 【练一练】【练一练】 1.中心论点/点明伯乐对千里马起决定作用的 是 , 。 2.描写千里马悲惨遭遇的句子是: , 。 3.表明愚妄无知,平庸浅薄的统治者对千里马的不公正的待遇的句子是/食马者“不 知马”的具体表现 是: , , 。 4. 能表明千里马外在特征(异于常马的)的 是: , 。 5. 怀才不遇的人常慨叹的两句话是: , 。 6. 用设问表达作者对千里马被埋没感慨的句子 是: ? 。 7. 对“食马

11、者”的无知发出谴责的语句 是: , 。 8.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 是: , , 。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北宋)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高兴、愉快的样子)起行。念 无与(和,连词)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共同,一同。 )步于 中庭(庭院里)。【此三句记叙,首句点明夜游的时间,因为美好的月色而心动,遂起夜游 之意。 】庭下如积水空明(清澈透明。 ),水中藻、荇交横,盖(连词,大概因为。说明原因, 并带有揣测意味。 )竹柏影也。【此句描写,运用比喻的手法描绘庭院皎洁的月光。 】何夜无 月?何处无竹柏?但 (只是) 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最后一句议论

12、, 两个反问句引人深思。 作者抒发面对月光产生的感触,表达了作者安适的心情。 】 【写作背景】【写作背景】 本文写于宋神宗元丰六年(1083 年) ,当时,作者被贬到黄州已经有四年了。元丰二年 七月,历史上著名的“乌台诗案” ,御史李定等摘出苏轼的有关新法的诗句,说他以诗讪谤, 八月,将他逮捕入狱。经过长时间的审问折磨,差一点被杀。十二月作者获释出狱,被贬谪 到黄州任团练副使,但不得“签书公事” ,也就是说做着有职无权的闲官。在这种情况下, 作者写了这篇短文,对月夜的景色作了美妙的描绘,真实的记录了他当时生活的一个片段。 也体现了他与张怀民的深厚友谊与对知音甚少的无限感慨。 【写作技巧】【写作技巧】 1.比喻传神: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正面/侧面描写相结合: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3.抓住了瞬间的感受: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4.虚实(动、静)结合:把竹柏(实、静)比作了水中的荇藻(虚、动) 。 【练一练】【练一练】 1苏轼在记承天寺夜游中描写月光清澈透明,竹柏倒影清丽淡雅,点染美妙意境 的句子是“ , , ” 。 2、表达作者微妙复杂的感情语句 是: , ,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