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寒假作业(第22天)(含解析)新人教版.pdf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4437387 上传时间:2019-11-09 格式:PDF 页数:16 大小:270.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寒假作业(第22天)(含解析)新人教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寒假作业(第22天)(含解析)新人教版.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寒假作业(第22天)(含解析)新人教版.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寒假作业(第22天)(含解析)新人教版.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寒假作业(第22天)(含解析)新人教版.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寒假作业(第22天)(含解析)新人教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寒假作业(第22天)(含解析)新人教版.pdf(1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寒假第二十二天寒假第二十二天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古典诗歌的现代传承 杨景龙 综观 20 世纪中国新诗,从创作实践到理论批评,从语言形式、 表现手法到观念题旨、 艺术 精神,继承了中国古典诗歌的诸多优良传统。 不过,这种继承不是亦步亦趋的墨守成规的仿效, 而是在横向移植的外来参照之下的现代创造性转化。 胡适的尝试集作为白话新诗的发轫,其秉承古典诗歌的遗传基因即至为明显,胡适自 己就承认,他的新诗 “实在不过是一些刷洗过的旧诗”。 胡适之后,白话诗人的创作或强或弱、 或显或隐、或多或少,都无法完全逃离古典诗歌传统的一脉血缘。 古今诗歌意象、诗句之间,像戴望舒名篇雨巷的中心意象“丁

2、香”,即来自李璟摊 破浣溪沙词句“丁香空结雨中愁”,卞之琳就说雨巷“读起好像旧诗名句丁香空结 雨中愁的现代白话版”。余光中碧潭有句“如果舴艋舟再舴艋些/我的忧伤就灭顶”, 活用李清照武陵春词句“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古今诗歌作品之间,郑愁予名篇错误的艺术构思,显然借鉴了苏轼蝶恋花下片中 的无焦点冲突和戏剧化情境;舒婷名篇船表现的咫尺天涯的永恒阻隔,与古诗十九首 中的迢迢牵牛星同出机杼。 古今诗人之间,像郭沫若诗歌的豪情气势与李白诗歌,艾青诗歌的深沉悲郁与杜甫诗歌, 戴 望舒、 何其芳诗歌的辞色情调与晚唐温李诗词,卞之琳诗歌的炼字琢句与南宋姜、 吴雅词等; 古今诗体之间,像胡适之体

3、的浅白与元白体的浅俗,俞平伯、 严阵、 流沙河诗歌的语言节奏与 古代词曲句式,郭小川的新辞赋体诗歌与古代辞赋歌行,白话小诗的体式与古代绝句小令等; 古今诗歌流派之间,像新边塞诗的激昂豪迈、 地域特色显明,与盛唐边塞诗的激情悲壮、 异域 风光独特等;古今诗歌主题之间,像社会政治主题,爱国主题,爱情主题,时间生命主题,历史 主题,自然主题,乡愁主题等;古今诗歌形式手法之间,像构句分节押韵,意象化,比兴象征,构 思立意,意境营造与氛围渲染,叙事性和戏剧化,互文与用典等;其间均有着千丝万缕的内在 联系。 开展扎实有效的古今诗歌传承研究工作,有利于古代诗歌研究者扩大视野,完善知识结构, 形成关于中国诗歌

4、史发展演变的整体观,理清 20 世纪新诗的诗学背景和诗艺渊源,从而对古 典诗歌的现代价值和现代新诗的艺术成就,作出较为准确的评估;并以辉煌灿烂的古典诗艺 为参照,剖析新诗艺术的利弊得失,提升新诗的艺术水准;促使古典诗艺的现代性转化;它还 有望在中国诗学领域拓展出一片边缘交叉的新垦地,形成一个新的分支学科;而在广泛的意 义上,它更有益于培养现代学人丰富的审美趣味、弘通的历史视野和对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 进行创造性转化的能力。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1.根据文意,下列不能证明“古今诗歌意象、诗句之间”的关系的一项是( ) A.舒婷 春夜 中的名句 “我愿是那顺帆的风/伴你浪迹四方”,与宋代张先

5、江南柳 词句 “愿 身能似月亭亭,千里伴君行”,可说是活脱相似。 B.李瑛的谒托马斯曼墓中的“细雨刚停,细雨刚停/雨水打湿了墓地的钟声”,很容易 让人想起杜甫船下夔州郭宿中的诗句“晨钟云外湿”。 C.洛夫做过将古诗句“加工改造”的实验,他曾把李贺的“石破天惊逗秋雨”一句改写为 “石破/天惊/秋雨吓得骤然凝在半空”。 D.台湾诗人席慕蓉在她的 悲喜剧 一诗中写 “白苹洲” 上的等待与相逢,其实是对温庭筠 梦 江南词意的翻新与主题的掘进。 2.下列对“古今诗歌传承研究工作”的意义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能够扩宽古诗研究者的视野,完善知识结构,整体把握中国诗歌史的发展演变。 B.能够

6、较为准确地评估古典诗歌的现代价值和现代新诗的艺术成就。 C.能够拓展中国新诗的领域,进而形成边缘交叉的、新的分支学科。 D.能够丰富现代人的审美趣味和历史视野,同时对古典诗艺进行创造性转化。 3.下列分析与概括,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中国新诗在继承古诗优良传统的同时,横向移植外来作品。并对外来作品进行现代创造性 转化。 B.白话新诗从一开始出现,就秉承了古典诗歌的遗传基因。尝试集的作者胡适对此给予 了肯定。 C.古今诗歌无论是在作品之间还是诗歌体裁之间,以及在诗人之间,都有着千丝万缕的内在 联系。 D.小到意象、诗句,大到诗人、流派、主题、手法,都可以寻找到古今之间施受传承的脉络和 痕

7、迹。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不求答案的叩问 陈益 时光漫漫似水。 至今回想起来,只读过三年小学的母亲并没有给我留下金钱和尊荣,甚至 从没说过一个“爱”字,但我始终感受着。这令我明白,“做”永远比“说”来得重要。最难 忘的情景,是一灯如豆的夜晚,她在缝纫机旁默默劳作,而我们在饭桌上写着作业。忽然发觉 空气中有焦臭味,原来是灯火燎到了我的头发。 偶尔,母亲也会抱怨,也会唠叨,可是手脚从来 也不肯停歇。她始终是温厚而乐观的。到了晚年,右脚的脚弓蜷曲变形,乃至神经性瘫痪,只 得躺在床上,与“尿不湿”为伴,她不过为再也无法干活而沮丧。或许,这么多年来我以六根 清净的心态在寂寞中案牍劳形,正是继

8、承了她的秉性吧? 我为母亲做过一件事,写了一篇散文 十八双鞋。 自幼,我们兄妹四人就习惯于穿母亲 做的布鞋。 千针百纳的布鞋,凝聚着少年时代温馨而艰涩的记忆,历久弥新。 散文是由此引发 的岁月与亲情的写实,没有一点儿虚构。 记得 20 世纪 90 年代初,日本翻译家中由美子来中国, 为了翻译 十八双鞋,特意从上海去往锦溪古镇访问母亲。 分手时,她向母亲讨了一只买菜 用的竹篮带回日本。她在信中对我说,你有一个可敬的母亲,这是你的幸福。 这没有故意夸赞的水分。 母亲是平凡的、 朴素的,甚而因过度劳累而病残,却让每一个认 识她的人敬重。印象中,她右边乳房明显下垂,颇不对称。这是哺育四个孩子的结果。自

9、小我 的耳畔总有她脚踩缝纫机,为我们缝缀衣服的声音。然而命运弄人,多年来,我偏偏不能给脚 弓畸形的母亲买到一双合适的鞋,令人无法言说的疼痛 平心而论,我们并非上一辈人的复制,没必要,也没可能。 时代给了我们不同的人生岁月。 若干年以后,我也会像母亲一样走完最后一步,消逝得无影无踪。我想得最多的,是如何把每 一天作为最后一天,珍惜它,不浪费,度过余生。我不再有挥霍的资本。远离那些虚名假誉,似 是而非,妄想攫取,烦嚣纷扰,让自己脱离桎梏,真正做到从心所欲不逾矩,也许还能做点事, 对 社会有用。 过分地强调自我,仿佛是给自己设置了一具牢笼,人的一生都可能局促在这难以突破的 牢笼里。 理智扰乱天真无邪

10、的快乐,让人陷入无边的忧虑,最终却告诉我们行为的旨归。 正是 在精神与肉体的冲突间,我们品尝到了忧虑与痛苦的真实内涵。 可惜,往往很晚才懂。 当年,子贡对孔子诉苦说,自己一直在如此艰辛地奋斗,感到太累了,心里实在是畏难和 厌倦,很想歇下来干一些不太累的事情。一贯主张安贫乐道和没有远虑必有近忧的孔子耐心 地回答道,作为君子要尽一切义务,即使是厌倦了,也要勉而为之。只有当像山峰一样、像大 鼎一样的坟墓与自己相伴时,君子才可以享受安息。这就是“大哉死乎,君子息焉”。 死亡,是人生的终点。走向那一站无非两种方式:快快乐乐地踱步,充满忧虑地攀缘。结 局也只有两种:有的人活着仿佛死了,有的人死了依然活着。

11、 是不是因为谁也不知道何时到达 终点,所以我们永远会在两者之间徘徊呢? 我的叩问没有答案。不必求答案。 (选自散文)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母亲虽然没有给我们留下丰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也几乎没有对我们说过一个 “爱” 字, 但“我”依然能感受到深深的母爱。 B.母亲对我的影响很大,她让我明白,做永远比说重要。这么多年来“我”在寂寞中案牍劳形, 正是受到了浓烈饱满的母爱鼓舞。 C.“我” 为母亲而写的散文 十八双鞋,回忆了自己少年时代温馨而艰涩的生活,没有一点 虚构,是岁月与亲情的写实。 D.文中写灯燎到 “我” 的头发而产生焦臭味的细节,凝聚着作者温暖

12、而艰涩的记忆,主要是为 了突出那时家庭的困窘,生活的艰难。 2.日本友人在信中对作者说:“你有一个可敬的母亲,这是你的幸福。”从全文看,母亲有哪 些“可敬”之处?请概括并分析。 3.文章后半部分引用子贡与孔子的对话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章作简要分析。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国家邮政局发布的2016 年邮政行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快递服务企业 2016 年业务量 完成 312.8 亿件,快递业务收入达到 3974.4 亿元,与海南省 2016 年的 GDP(4044.5 亿)相当, 高于宁夏、青海和西藏三省的 GDP。 但值得注意的是,在快递业快速发展的同时,快递包装的污染逐渐

13、显现。数据显示,2015 年快 递运单 207 亿单,编织带 31 亿条,塑料袋 82.68 亿个,胶带 169.85 亿米。 而从回收来看,眼下 由快递包裹产生的包装废弃物达到了百万吨级,但回收率不足 10%。 因此,2016 年 7 月,国家邮政局下发了推进快递业绿色包装工作的实施方案,提出到 2020 年,基本淘汰有毒有害物质超标包装物料,基本建成社会化的快件包装物回收体系。 (选自 2017 年 5 月 16 日“新华网”) 材料二 目前,塑料类的包装材料几近无人回收,纸箱虽有人回收,但价格极低,缺乏效益吸引力。 而气泡袋回收成本很高,基本没有企业来做。因此,最可行的办法是更新快递包装

14、材质,使用 可降解材料。 这在技术上不是问题,但成本是个障碍。 绝大多数快递包裹用的是不可降解胶带, 一捆全长约 265 米、宽 6 厘米的普通胶带,在网上的批发售价约为 10 元左右,而购买同样规 格的牛皮纸胶带价格接近 40 元。单是这个价差就让商家难以“绿色”起来。鼓励使用可降 解材质,财政可适当补贴。 而对回收价值不大的包装材料,需要启动税负调节,谁使用,谁善后, 倒逼非绿色包装材质退出市场。 (选自 2017 年 11 月 21 日现代物流报) 材料三 “双十一” 将至,物流业将迎来 “大考”,不少物流企业准备在我省试水绿色物流,推广绿 色快递袋。昨日,菜鸟网络相关人士表示,在快递包

15、装中存在“大材小用”、过度包装的现象, 为了控制成本,今年 “双十一” 期间,我省快递行业将试水绿色物流,共享快递盒、 循环包装袋、 百分百可降解快递袋等将出现在市民眼前。减少快递包装污染,需要快递企业、电商平 台及卖家、消费者三方共同努力,但筹码不能全部压在自觉上,立法推动才是托底措施,必须 有常态化的制度保障方能奏效。 (选自 2017 年 10 月 24 日福州晚报) 材料四 消减快递包装污染、推动绿色快递亟待多管齐下。首先是要完善快递“绿色化”法规。 放眼世界,德国、日本、英国等发达国家早已建立了相关法律法规。如德国 1991 年、1997 年先后出台 包装废弃物管理办法 和 包装回收

16、再生利用法,强化对快递 “绿色化” 监管。 而我国虽然也倡导绿色发展理念,也出台了相关政策,但方案及现有行业标准缺乏强制性,难 以对各市场主体形成有效约束,存在监管短板,无疑今后在此方面亟待加强。 其次是要建设快递包装回收再生循环系统。我国百万吨级的包装废弃物回收率却不足 10%,很多消费者不知如何处理,大部分包装直接送进垃圾场填埋,给环境造成较大的压力。 而 企业又在不停地购买新包装材料,回收率低是目前推进绿色快递的一大难点。成堆的包装物 被扔掉,既造成环境污染,还是一种巨大的隐形浪费。我们不妨学习日本的做法,由消费者负 责将包装废弃物分类,政府部门负责收集已分类的包装废弃物,私有企业获政府

17、批准后对包 装废弃物进行再处理,逐渐形成一种良性循环,建成社会化的快件包装物回收体系,既帮助企 业降低成本,也减少环境污染,还可利用再生资源创收,可谓是一举多得。 其三是要对快递包装物 “节流”。 一方面快递企业要树立环保节能理念,坚决淘汰有毒有 害物质超标包装物料,大范围推广电子运单、采用可降解纸箱和可循环塑料箱、可循环使用 帆布袋等,推广使用可替代性能源车辆运送快递,提高现代化管理水平,把绿色快递理念渗透 于每个环节之中;另一方面,消费者也要扭转快递到手、一扔了之的思维。生活水平的提高、 网购、 快递的便利快捷,大大刺激了人们的消费欲望,而一些不需要、 重复甚至多余的物品也 往往让我们后悔

18、不跌、束手无策、继而随意处置。快递包装绿色化是一个系统工程,而广大 消费者是最强大的支撑。提升快递包装环保意识,优先使用无毒无害、可降解、可循环的网 购商品和快递包装;不为过度包装买单,倒逼快递企业大力开展绿色快递工作;同时提倡理性 消费、减量生活,从源头上减少包装废弃物的量值,为推动绿色快递工作出力。 (选自 2017 年 10 月 30 日“东方网”) 1.下列对材料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国家邮政局下发的推进快递业绿色包装工作的实施方案,明确提出了到 2020 年基本建成 社会化的快件包装物回收体系的构想。 B.当前快递业发展迅速,快递服务企业从业者的收入相当可观

19、,但快递包装污染现象日益严 重,已经到了非治理不可的地步。 C.解决快递包装污染最可行的办法是更新快递包装材质,但因新的包装材质没有价格优势, 商 家基本不愿主动去使用和推广。 D.福建省快递行业 2017 年“双十一“试水共享快递盒、循环包装袋、百分百可降解快递袋的 行动有望打破当前绿色物理推行难的困局。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四提出的解决快递包装污染问题的措施,将对消减快递包装污染起到积极作用。 B.材料三说福建物流业在“双十一“期间将有新的举措,这标志着我们开始进入了新材质包装 的时代。 C.材料二用具体数字说明了更新快递包装材质在技术上有问题,

20、且成本更是个障碍。 D.只要我国借鉴发达国家用法规来规范快递业的做法,势必会早日实现快递包装“绿色化“梦 想。 3.面对日益增多的快递包装污染现状,你认为应该如何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请结合材料简 要概括。 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樊毅,字智烈,南阳湖阳人也。 毅累叶将门,少习武善射。 侯景之乱,毅率部曲随叔父文皎 援台。 文皎于青溪战殁,毅将宗族子弟赴江陵,仍隶王僧辩,讨河东王萧誉,以功除假节、 威戎 将军、右中郎将。代兄俊为梁兴太守,领三州游军,随宜丰侯萧循讨陆纳于湘州。军次巴陵, 营顿未立,纳潜军夜至,薄营大噪,营中将士皆惊扰,毅独与左右数十人,当营门力战,斩十馀 级,击鼓申命,

21、众乃定焉。以功授持节、通直散骑常侍、贞威将军,封夷道县伯,食邑三百户。 寻除天门太守,进爵为侯,增邑并前一千户。及西魏围江陵,毅率兵赴援,会江陵陷,为岳阳王 所执,久之遁归。 高祖受禅,毅与弟樊猛举兵应王琳,琳败奔齐,太尉侯瑱遣使招毅,毅率子弟部曲还朝。 天 嘉二年,授通直散骑常侍,仍随侯瑱进讨巴、湘。累迁武州刺史。太建初,转丰州刺史,封高昌 县侯,邑一千户。 入为左卫将军。 五年,众军北伐,毅率众攻广陵楚子城,拔之,击走齐军于颍口, 齐援沧陵,又破之。七年,进克潼州、下邳、高栅等六城。及吕梁丧师,诏以毅为大都督,进号 平北将军,率众渡淮,对清口筑城,与周人相抗,霖雨城坏,毅全军自拔。寻迁中领

22、军。十一年, 周将梁士彦将兵围寿阳,诏以毅为都督北讨前军事,率水军入焦湖。寻授镇西将军、都督荆、 郢、巴、武四州水陆诸军事。十二年,进督沔、汉诸军事,以公事免。十三年,征授中护军。 寻迁护军将军、荆州刺史。 后主即位进号征西将军改封逍遥郡公邑三千户馀并如故入为侍中护军将军。 及隋兵济江, 毅谓仆射袁宪曰:“京口、 采石,俱是要所,各须锐卒数千,金翅二百,都下江中,上下防捍。 如 其不然,大事去矣。”诸将咸从其议。会施文庆等寝隋兵消息,毅计不行。京城陷,随例入关, 顷之卒。 (节选自陈书列传二十五) 1.下列对文中画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后主即位/进号征西将军/改封逍遥郡公/邑三

23、千户/馀并如故/入为侍中/护军将军 B.后主即位/进号征西将军/改封逍遥郡公/邑三千/户馀并如故/入为侍中/护军将军 C.后主即位/进号征西将军/改封逍遥郡公/邑三千/户馀并如故入/为侍中/护军将军 D.后主即位/进号征西将军/改封逍遥郡公/邑三千户/馀并如故入/为侍中/护军将军 2.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字,古人成年取字,和名使用有别。一般晚辈或属下只许称尊长的字而不呼其名。 B.假节,假以符节,持节,皇帝将节借给执行临时任务的臣子使用,用后会被收回。 C.爵,又称爵位,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赏,旧说周代有王、侯、伯、子、男五种。 D.部曲,本为军队编

24、制及私兵之称,后又为家仆之称。身份高于奴婢,有私财,无独立户籍。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樊毅出身显贵,年少多才。他家世代将门,年少就习武射箭。侯景叛乱时,随叔父樊文皎支 援台城。 B.樊毅胆识过人,勇毅无比。陆纳夜间偷袭,军营混乱,樊毅与左右数十人,竭力奋战,力阻外 敌。 C.樊毅身经百战,功劳赫赫。樊毅与弟弟率兵响应侯瑱,也曾随侯瑱进军巴、湘,还曾击败齐 军。 D.樊毅高瞻远瞩,深谋远虑。在隋朝军队进逼时,樊毅分析了当时形势,力主重兵护卫京口、 采石。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及西魏围江陵,毅率兵赴援,会江陵陷,为岳阳王所执,久之

25、遁归。 (2)会施文庆等寝隋兵消息,毅计不行。京城陷,随例入关,顷之卒。 5、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苏秀道中 (南宋)曾几 一夕骄阳转作霖,梦回凉冷润衣襟。 不愁屋漏床床湿,且喜溪流岸岸深。 千里稻花应秀色,五更桐叶最佳音。 无田似我犹欣舞,何况田间望岁心! 【注】苏秀道中:从苏州到秀州(令浙江嘉兴)的路上。诗人时为浙西提刑。 1.下列对这首宋诗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从夜感霖雨突降写起,人们盼望久已的甘霖突降,仿佛将诗人的心田也滋润得复苏了。 “润“字不仅有身体上的清凉感,而且有心理上的喜悦感,由实而虚。 B.颔联不顾房漏,床湿,见溪流岸深

26、,旱情缓解,为民而喜,写出了诗人对久旱喜雨的兴奋之 情。其中“喜“是诗眼,贯穿始终,表明情感。 C.尾联用对比衬托的手法,写无田尚且欣舞,况有田者乎,将喜渲染到极致。进一步表现诗人 与农民同喜悦之心。? D.这首诗语言诙谐风趣,轻巧明快,体现了诗人对农民辛勤劳作的关心。 2.这首诗写出秋雨怎样的特点?这些特点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分析。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荀子劝学中,_,_,强调了整天思考不如片刻的学习收获大的道 理。 2.师说中,韩愈认为存在“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 _,_。 3.苏轼赤壁赋中“_,_”两句,通过侧面描写表现箫声的幽怨。 4.苏轼

27、在赤壁赋中感慨“人生短促,人很渺小”的句子是_,_。 7、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服饰和人类文化_,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服饰的发展可以体现当时的生产力 发展水平,反映不同时期人们的审美观念。在人类漫长的发展过程中,( )。关于服饰的起 源,_,观点众多,如保护说、装饰说、巫术说、遮羞说等。不论服饰的起源有许多种说法, 人类穿衣的主要原因还是为了生存与繁衍的缘故,生存与繁衍是人类的本能。这种本能延伸 的结果就是服饰。人穿衣的第一动机是_的,肯定是诸多因素的合力,这说明人类在选择 “衣”时,已经赋予了其诸多的精神内涵。 在生产力水平低下的人类早期,衣服作为一种奢侈品,自然多多益善,这使得衣

28、服越穿越 多,而衣服的花色品种也越来越多。事物的发展往往_。经历了几千年的穿衣史后,人类 开始厌倦繁复的穿衣,追求简约。 同时一批前卫的设计师打破内外衣界线,形成内衣外穿潮流, 原来穿上的如今脱下,原来长的现在剪短。繁复穿衣,对人体进行美化包装,在不同程度上导 致了对人体的束缚;简约,把人们从自己罗织的樊笼中解放出来。人们脱去了繁复的衣服,但 仍保持着对华美的审美喜好。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不论服饰的起源有多少种说法,人类穿衣的主要原因还是为了生存与繁衍的缘故,生存与 繁衍是人类的本能。 B.不论服饰的起源有许多种说法,人类穿衣的主要原因还是为了生存与

29、繁衍,生存与繁衍是 人类的本能。 C.不论服饰的起源有多少种说法,人类穿衣的主要原因还是因为生存与繁衍,生存与繁衍是 人类的本能。 D.不论服饰的起源有多少种说法,人类穿衣的主要原因还是为了生存与繁衍,生存与繁衍魁 人类的本能。 2.下列补写到文中括号内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人类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发展状况从服饰这面镜子上得到折射 B.服饰就像一面镜子,折射出人类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发展状况 C.服饰就像镜子一样,映照出人类精神生活与物质生活的发展状况 D.人类精神生活与物质生活的发展状况从服饰这面镜子上得到映照 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休戚相关

30、众说纷纭 扑朔迷离 否极泰来 B.息息相关 见仁见智 扑朔迷离 否极泰来 C.息息相关 众说纷纭 错综复杂 物极必反 D.休戚相关 见仁见智 错综复杂 物极必反 8、 下面一则启亊在语言运用、 格式及内容要求上存在若干错误,请找出其中五处并加以改正。 征文启示 霍金,一位划时代意义的科学家,死去距今已有几个月,我校 “未来科学家” 社团为了纪念 这位卓越的科学巨人,决定在 6 月 15 曰举办一次以“缅怀霍金”为主题的图文展览。特向全 校同学征搞。稿件内容可以是有关霍金的图片,也可以是你搜集到的或是撰写的关于霍金的 文幸。文章体裁不限,1000 字以内。欢迎广大同学踊跃投稿,稿件请送至校编辑部

31、. 特别申明两点:1、由于人手有限,未录用的稿件,概不退还,敬请谅解;2、对采用的稿件, 本社团有斧正的权利。 “未来科学家”社团 2018 年 5 月 15 日 9 仿照下面的示例,利用所给材料续写三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所给示例相同。 山和海,一个沉静,一个活泼;一个坚实,一个柔软;一个气定神闲,一个波涛潮涌。它们都 是一部博大精深的教科书。 材料: 灯和星 大树和小草 现实和理想 遥不可及 缥缈娇弱 近在咫尺 象征 天使 翅膀 1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一片曾经丰饶的土地逐渐变得贫瘠,许多动物陆续离开了这里。 小鸟对蚯蚓说:“我也要走了,你不走吗?” 蚯蚓说:“我还是想留

32、在这里。” 小鸟拍拍翅膀, 依依不舍地飞走了。蚯蚓看了看小鸟的背影, 继续埋头松土。 甲虫从远方赶来,和蚯蚓一起忙碌起来。 几年之后,小鸟回来了,带着一群伙伴,它们嘴里衔着各种各样的种子。 小鸟惊讶地发现这 片土地已经变得松软,还长出了小草。蚯蚓说:“你离开的这段时间,甲虫和我一起翻土堆肥, 这里渐渐变好了。” 小鸟和伙伴们把种子播撒在大地上。大地上开满了鲜花,蝴蝶和蜜蜂也来了。 根据上面的材料,结合自己的感受和思考, 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 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 800 字。 答案以及解析 1 答案及解析: 答案:1.D; 2.B; 3.A 解析 : 1.A、

33、B、C 这三项说的都是“古今诗歌意象、诗句之间”的关系,D 项说的是古今诗歌 作品之间的关系。 2.A 项原文说“形成关于中国诗歌史发展演变的整体观”; C 项原文说“有望在中国诗学领域拓展出一片边缘交叉的新垦地,形成一个新的分支学科”; D 项原文说“有益于培养现代学人丰富的审美趣味”以及“对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进行创造 性转化”。 3.原文第一段说“这种继承而是在横向移植的外来参照之下的现代创造性转化”,而不 是“对外来作品进行现代创造性转化”。 B 项是对第二段第一句话的正确改写; C 项是对第四、 五段相关内容的正确转述或概括; D 项是对三到五段内容的正确概括。 2 答案及解析: 答案

34、:1.C; 2.1)任劳任怨(勤劳),母亲总是默默劳作,手脚从不肯停歇。 2)温厚乐观,母亲瘫痪了也不过为再无法干活而沮丧。 3)深爱儿女,千针百纳给我们做鞋,为我们缝缀衣服。 3.内容上:子贡与孔子的对话,是孔子教导他“生无所息”; 结构上:承上启下,上承母亲对我的人生启示,下启我对人生价值的思考,丰富了文章的内 容; 主题上:将母亲勤劳不息的品格上升到 “生无所息” 的高度,深化了文章的主题,发人深思。 解析 : A 项,“没有给我们留下精神财富”错。B 项,“浓烈饱满的母爱”错,母爱内敛质 朴,影响我的是她的勤劳温厚的品质。D 项,“主要是为了突出家庭的困窘,生活的艰难”错, 主要是表现

35、“做永远比说来得重要”,我们在“默默劳作”的母亲影响下,都认真地做着自己 的事。 3 答案及解析: 答案 : 1.B; 2.A; 3. 减少快递包装污染,需要快递企业、电商平台及卖家、消费者三方共同 努力。 国家层面:尽快完善快递“绿色化”法规;建设快递包装回收再生循环系统;鼓励快递企业 使用可降解材质,财政可适当补贴:制定相应政策倒逼非绿色包装材质退出市场。 快递企业:树立环保节能理念;更新快递包装材质,使用可降解材料;提高现代化管理水平, 把绿色快递理念渗透于每个环节之中。 消费者:自觉遵守国家关于快递包装的相关法律法规,积极践行快递包装 “绿色化” “轻型 化”发展理念;增强对包装废弃物

36、进行分类处理的意识;扭转快递到手、一扔了之的思维;增 加回收率;支持并积极参与共享快递盒、循环包装袋、百分百可降解快递袋的使用推广。 解析 : 1.材料一中“快递业务收入达到 3974.4 亿元”说明快递服务企业的收入相当可观,并 未提及“快递服务企业从业者的收入”。 2.B 项“这标志着我们开始进入了新材质包装的时代”于文无据。C 项“更新快递包装材质 在技术上有问题,且成本更是个障碍” 错,原文是 “这在技术上不是问题,但成本是个障碍”。 D 项“只要势必会”的说法不准确,从材料四可知,“完善快递绿色化法规”只是早 日实现快递包装“绿色化”梦想的一项措施而已,还要一起执行其他的措施才行。

37、4 答案及解析: 答案:1.A; 2.C; 3.C; 4.(1)等到西魏围攻江陵后,樊毅率兵奔赴救援,恰逢江陵陷落,被岳阳 王拘捕,许久后逃回。(及:等到;赴援:奔赴救援;为所:被动;执:捉住/逮捕;遁:逃) (2)正值施文庆等人封锁隋兵消息,樊毅的计策未能实施。 京城陷落,樊毅随旧例入关,不久离 世。(会:恰逢/正值;寝:封锁;不行:未能实行;随例:按照惯例;顷:不久) 解析:1.“邑三千户”是指有三千人的封地,“三千户”不能断开,排除 BC;比较 AD 两项,结 合前后文,“入为侍中”更合文意。所以选 A。 2.C“王、侯、伯、子、男”错,应该是:公、侯、伯、子、男。 3.C 樊毅与弟弟率

38、兵响应的是王琳。 4. 附:参考译文 樊毅字智烈,南阳湖阳人。樊毅世代将门,少年时即习武善射。侯景之乱,樊毅率家兵随 叔父樊文皎援台城。文皎于青溪阵亡,樊毅带宗族子弟赴江陵,归属王僧辩,征讨河东王萧誉, 因功授职为假节、威戎将军、右中郎将。樊毅代兄樊俊任梁兴太守,领三州游军,随宜丰侯萧 循征讨陆纳于湘州。 军驻扎巴陵,还未安营扎寨,陆纳潜军夜袭,营内叫嚷不安,将士们惊恐不 已,樊毅只与左右数十人,于营门前奋力拼杀,斩十多首级,接着击鼓发布命令,军心才定。因 功授职为持节、通直散骑常侍、贞威将军,封为夷道县伯,食邑三百户。不久任天门太守,晋 爵为侯,增加食邑到一千户。 等到西魏围攻江陵后,樊毅率

39、兵奔赴救援,恰逢江陵陷落,被岳阳 王拘捕,许久后逃回。 高祖受禅,樊毅与弟樊猛起兵响应王琳,王琳兵败逃往北齐,太尉侯瑱派使者招降樊毅, 樊 毅率子弟部伍还朝。 天嘉二年,授任通直散骑常侍,仍随侯瑱进讨巴、 湘,多次升迁武州刺史。 太建初年,转任丰州刺史,封为高昌县侯,食邑一千户。 入朝任左卫将军。 太建五年,众军北伐, 樊毅率部攻打广陵楚子城,攻下广陵楚城后,在颍口打败齐军,齐军支援沧陵,又击败它。 太建 七年,攻克潼州、下邳、高栅等六城。到吕梁一战丧失军队,皇帝下诏令任樊毅为大都督,进 称号为平北将军,率领众兵渡过淮水,面对清口筑城,与北周人相对抗,连绵大雨使城池毁坏, 樊毅全军自行开拔。

40、不久改任中领军。 太建十一年,北周将领梁士彦带兵包围寿阳,齐宣帝诏 令以樊毅为都督征讨北方的前线军事,率领水军入焦湖。不久授镇西将军,统领荆、郢、巴、 武四州水陆各项军事。太建十二年,又令统领沔、汉各项军事,因公事免职。太建十三年,朝 廷征授他为中护军。不久升任护军将军、荆州刺史。 后主即位,进号征西将军,改封为逍遥郡公,食邑三千户,其他照旧。 入京任侍中、 护军将 军,到了隋兵渡江,樊毅对仆射袁宪说:“京口、采石,都为要冲,各需精兵数千,战船二百,战 船都到江中,水陆共同防卫。假如不这样,大势已去了。”诸将都赞同他的建议。正值施文庆 等人封锁隋兵消息,樊毅的计策未能实施。京城陷落,樊毅按照旧

41、例入关,不久离世。 5 答案及解析: 答案:1.D; 2.特点:雨大,及时。由“一夕骄阳转作霖”可以看出雨下得及时,由“岸岸深” 可以看出雨下得很大。 诗人半夜感到“凉冷”,看到“屋漏床床湿”,通过视觉和触觉的结合,表现雨大; 运用叠词的手法,通过屋漏床湿、溪流岸深表现雨大; 运用虚实结合(想象)的手法,通过骄阳转作霖、稻花应秀色表现雨的及时。 解析:1.D 项语言风格不是“诙谐风趣”而是“简明洗练”。 2.赏析: 这是一首充满轻快旋律和酣畅情致的喜雨诗。这年夏秋间,久晴不雨,秋禾枯焦。至七月 二十五日夜间止,大雨三日,庄稼得救。久旱遇雨,欣喜若狂,连衣服、床铺湿了也顾不得,表 达了诗人的喜雨

42、之情和对民生的关注。诗人欢欣鼓舞,写了这首七律。时为浙西提刑任上。 首联从夜感霖雨突降写起,人们盼望久已的甘霖突然降下,仿佛将诗人的心田也滋润得复苏 了。颔联正面写一个 “喜”字,表现出一种体恤民艰的崇高感情。颈联承“且喜”句。末联 突出了广大农民对这场甘霖的狂喜之情,进一步表现诗人与农民同喜悦之心。三四化用杜句, 十分自然。秋雨梧桐,一般都觉得愁人,作者却说是最美妙的声音,这也表明了他对人民的关 切心情。一反雨打梧桐添惆怅的俗套,写大雨后庄稼复苏的生机,突出了“喜”字,体现了诗 人的劳动人民感情。这首诗咏物的技巧和起承转合暂且不说,我们只来说一说这里面表现出 的作者的心态,我觉得 “喜” 字

43、是全诗的中心,发觉凉冷是一喜,看到溪流涨水是二喜,设想稻 花秀色、桐叶佳音是三喜,百姓收成有了保证是四喜,这一“喜”字贯穿了始终。最难得的还 有作者全诗都化用了老杜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的诗意,表现出了关心国计民生,与百姓同甘 苦共患难的可贵精神。这首诗语言简明洗练,轻巧明快,没有任何难懂的地方,体现了诗人对 农民辛勤劳作的关心,把农民兄弟的快乐当成自己的快乐,与他们同喜同悲。 一位不事农桑的 文人士大夫能拥有这样的情怀,不仅在封建社会,即使是在今天都是难能可贵的。 这也从一个 侧面解释了,为什么吉甫敢于为民请命,排击煊赫一时的秦桧。 6 答案及解析: 答案 : 1.吾尝终日而思矣; 不如须臾之

44、所学也; 2.闻道有先后; 术业有专攻; 3.舞幽壑之潜蛟; 泣孤舟之嫠妇; 4.寄蜉蝣于天地; 渺沧海之一粟 解析: 7 答案及解析: 答案:1.C; 2.A; 3.C 解析 : 1.“久假不归”指长期借去,不归还。此处使用不当。“危言危行”指说正直的话,做 正直的事。此处使用不当。“洛阳纸贵”指著作广泛流传,风行一时。此处使用正确。“顺 水推舟”指顺应趋势办事。此处使用不当。“不经之谈”指荒诞的、没有根据的话。此处使 用正确。 2.B 项语序不当,应改为 “不仅中国消费者”。 C 项句式杂糅,应删去 “显示” 或者改为 “对 全国高校 454 名大学生展开调查,调查显示”或改成“展开的调查

45、显示”。D 项搭配不当,“提高”和“核心技术发展”不搭配,可改为“关注核心技术发展,提高自主研 发实力”。 3.A 项对同一个命题同时否定,违背排中律。B 项“一触即死,违者法办”,前后矛盾,违背矛 盾律。D 项有逻辑错误,“带头学雷锋的”也不一定就非要是青年团员不可。 8 答案及解析: 答案:“启示”应为“启事”; “划时代”前添加“具有”; “死去”改为“逝去”; 添加投稿的截止日期; “斧正”改为“修改”。 解析: 9 答案及解析: 答案: 灯和星,一个在下,一个在上;一个近在眼前,一个遥不可及;一个装点大地,一个修饰 苍穹。它们都是希望和光明的象征。 大树和小草,一个高大,一个矮小;一

46、个拔地而起, 一个破土而出;一个翠色盎然,一个缥渺娇 弱。它们都是美化人间的天使。 现实和理想,一个在脚下,一个在心中;一个实在, 一个虚幻;一个近在咫尺,一个远在天边。 它们都是人生腾飞的翅膀。 10 答案及解析: 答案:略 解析 : 【写作指导】这是一道以寓言故事为材料的作文题。寓言故事多用象征性的内容来寄 托意味深长的道理,故事虽简单,其中蕴含的主题却往往很深刻,而且具有现实意义。 因此, 阅 读和理解寓言故事需要透过文字的表层意义发掘其深层意义。 综合来看,本寓言讲述了一个动物们通过努力让贫瘠的土地变得丰饶美丽的故事。材料要素 可分为两组:第一组为 “土地”,不管丰饶还是贫瘠,她都是生养万物的母体,“土地” 可理解 为乡土、故土、家乡,还可拓展为祖国、地球;第二组为动物们(蚯蚓、小鸟、甲虫)。 1.从整体上可着眼于动物和土地之间的关系进行综合立意:个体通过适合自己的方式回馈母 体,共同发展;人类命运共同体;努力协作,共建美好家园;国之崛起,你我共勉;等等。 2.从个体角度立意:从蚯蚓的角度立意:有热爱,守初有梦想,不放弃;有奋斗,加油干;坚守+努 力,定会改变。 从小鸟的角度立意:寻找和利用资源,离开是为了更好地回来服务。从甲虫的角度立意:协助 融合,共同发展。从大地的角度立意:包容万物,定会迎来改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