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_2020版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8课方山子传文本助读含解.pdf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4458760 上传时间:2019-11-10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233.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_2020版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8课方山子传文本助读含解.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9_2020版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8课方山子传文本助读含解.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9_2020版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8课方山子传文本助读含解.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9_2020版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8课方山子传文本助读含解.pdf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9_2020版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8课方山子传文本助读含解.pdf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_2020版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8课方山子传文本助读含解.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_2020版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8课方山子传文本助读含解.pdf(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 8 课 方山子传第 8 课 方山子传 年少时我们都有梦,梦想着古道老马,仗剑天涯,梦想着挥毫泼墨,落笔生花。当经历 过世事炎凉后, 那些最初的梦想还在吗?方山子年少时行侠乡里, 为人推重, 后来弃侠而学文, 欲有为于当世,却终怀才不遇,这其中,又有几多心酸。这位文武兼备、心怀满腔热忱、立 志为国分忧的爱国者,面对次次冷遇,最后只得隐于光、黄间,只求佛事和清净。这般境遇, 不禁令我们心生唏嘘。 知识链接 一、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四川眉山)人,苏洵之子。他既是北 宋成就最高的文学家,又是有多方面创作才能的大家。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散文 如行云

2、流水,明白畅达。他的诗,清新豪放,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 黄庭坚并称“苏黄” 。他的词,改变了五代以来婉约柔美的风格,开创了豪放一派的词风,与 辛弃疾合称“苏辛” 。他在书法、绘画、音乐等方面也有很高的造诣。著有东坡七集 。 二、背景资料 苏轼在方山子传中所表现出来的心灵矛盾,与他当时的政治处境有关。宋神宗元丰 二年(1079),苏轼被李定等人诬以诗文谤讪新法,下狱治罪,九死一生。后被贬为黄州团练 副使。 这对一向胸怀大志, 希望做出一番事业的苏轼来说, 无疑是一个非常沉重的打击。 因此, 他对方山子的“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的遭遇,别有感触。写方山子,实际上是自悲 不遇

3、。但他以诗文被祸,不便直言,于是隐约其辞,语多深婉。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方 山子传是苏轼在黄州时心态的一种形象的折射。 文白对照 Error! 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 方山子,是光、黄二州之间的隐士。 Error! 少 时 慕 朱家、 他年轻的时候,羡慕朱家、 Error! 郭解为人,闾里之侠 皆 宗之。 郭解的为人,乡里的侠士都很尊崇他。 Error! 稍 逐渐长大成 壮, 折节 读书, 欲以此驰骋当世。 人后,就一改往昔所为专心读书,希望通过读书施展自己 然终 不遇, 晚 的抱负。但始终没有得到朝廷赏识重用的机会,到晚年 Error! 乃遁于光、 黄间, 曰岐亭。 便隐遁到光、黄二州间,

4、一个叫岐亭的地方。 Error! 庵居 蔬 食, 居住在草庵中,以素食为生, 不与世 相闻。弃 车马,毁冠服, 徒步往来 不与世人来往。舍弃了车马,毁除了礼冠服制,徒步往来 山中,人莫 识也。 于山中,世人都不认识他。 庵:草屋。名词作状语, 住在草屋中。识:认识。 见 其所 著帽,方 屋而 高,曰:“此岂 古方 看到他所戴的帽子,是高高的方顶形,便议论说:“这难道是古代方 山冠之遗像乎?” 因谓之方山子。 山冠流传下来的样子吗?”于是便称他方山子。 著:戴。屋:帽顶。 因:于是,因此。 余谪 居于黄,过岐亭,适见 焉。曰: 我被贬官到黄州,经过岐亭,恰好见到了方山子。惊奇道: “呜呼,此 吾

5、 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 在此?” “哎呀,这是我的老朋友陈慥季常呀,为什么会到这里来呢?” 方山子亦 矍然, 问余所以至此者,余告 方山子也很惊讶地盯着我,问我来这里的原因,我告诉他自己来 之故。 这里的原因。 适:适好,正好。矍然:惊讶相 看的样子。故:原因,缘故。 俯而不答, 他低头不回答, 仰而笑, 呼 余宿其家。 环堵 萧然, 忽然抬头笑起来,招呼我到他家去。他家四壁萧然无一物, 而 妻子 奴婢皆有自得 之意;余既耸然异之。 但他的妻子、儿女及奴婢都带着自足的神色;我感到非常奇怪。 妻子:古今异义,妻子和儿女。自得:自足。 耸然:惊奇的样子。异:认为很奇怪。 独 念方山子 少时 使酒

6、好剑, 用 私下想着方山子年轻的时候,爱好饮酒和击剑,挥霍 财如粪土。前十有九年,余在岐下,见方山子从两骑, 金钱像粪土一样。十九年前,我在岐下,看到方山子带着两个骑 Error! 挟 二矢, 游西山。 马的随从,挟着两支箭,到西山游猎。 Error! 鹊 起于前,使骑逐 而 射之, 有一只乌鹊在前面飞起,他便让骑马的随从追上去射它, 不获。方山子 怒马独 出, 一发 得之。 没有射中。方山子大怒,拍马独骑而出,一箭就射中了。 因 与 余 马上 论用兵及古今 成败, 于是与我在马上谈论军事及古往今来的成败得失, 自谓 一世 豪 士。 今几日耳, 自认为是当世的豪杰、志士。这些离现在才多长时间啊

7、, 精悍之色, 犹见于眉间,而岂 山中之人哉? 那些精明强干的神色,还在眉宇间,又怎么会成一般的山中隐士呢? 因:于是,就。 精悍:精明强干。 然 方山子 世有 勋阀, 当得官, 然而方山子出生于累世都有功勋的门第,应该得到官位, Error! 使从事于 其间, 今 已 显 闻。 如果让他从事政治,到现在早就有显赫的声名了。 Error! 而其家在洛阳,园宅壮丽, 他的家在洛阳,亭园、住宅的壮丽, 与公侯 等; 河北有田, 岁 得 帛 千匹, 可与公侯相等同;在河北还有田地,每年可收千匹布帛, 亦足以 富乐。 皆 弃不取, 独来 穷山 也足以使他享尽富贵。但他都舍弃不取,独独到这荒僻的山里 中

8、, 此岂 无 得 而 然哉? 隐居,这难道是无缘无故而能如此的呢? 岁:年,名词 作状语,每年。 余闻光、黄间 多异人, 往往阳狂垢污, 我听说光、黄二州间有很多怪异之人,常装疯卖傻, Error! 不可得而见, 方山子傥见之与? 人们无法见到这些人,方山子大概见过这种人吧? Error! 当方山子遇到苏轼 苏轼打破传记文学的写作常规,在方山子传一文中,改变介绍人物姓氏、籍贯、生 卒年月、 家世、 生平等平铺直叙式的写作手法, 而着力选取人物活动的几组有价值的特写镜头, 几个表现人物性格的生活侧面,一经作者惟妙惟肖地刻画描摹,一个形象丰满生动,见心灵, 见性格的人物便活生生地展现出来了。 第一

9、段,作者起首一句,“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 ,显得突如其来,而且立刻会生出 两个疑问:其一,方山子并非人名,那么何以不露真名,何以称之“方山子” ;其二,方山子 是“光、黄间隐人” ,他归隐的原因是什么。两个问题很具吸引力。紧接着,文章以简洁的语 言,概要地介绍了方山子的身世。这一段层次分明,交待清楚,言外之意层出不穷。 接着,苏轼谪官黄州,于偶然之中,路遇方山子。原来方山子是作者的旧识,真名陈慥, 字季常。 老友异地相逢, 自然各道所以。 当方山子得知苏轼今日境况时, “俯而不答, 仰而笑” 。 短短七个字,方山子的音容笑貌宛然在目,可谓妙笔生辉,韵味无穷。见到方山子家“环堵 萧然,而妻子

10、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极大地触动了作者隐隐作痛的心,他由衷的羡慕方山子这 种与世几近隔绝的清苦生活。所谓的“自得之意” ,并非方山子家人的实况,而是作者与方山 子产生共鸣所致。 苏轼是方山子的老友,看到如今的方山子与昔日的方山子判若两人,在强烈的对比中, 很自然地会勾起他对方山子的回忆,于是文章进入第三段。苏轼在阐述方山子“使酒好剑, 用财如粪土” 之后, 着意刻画方山子往日的英雄气概。 然而, 正是这样一位报国利民的的英雄, 竟然落得沉沦于穷乡僻壤,终老于山谷林泉之中。朝政黑暗,世道不公,苏轼与方山子的际 遇同等,两人同属“不遇” ,所以苏轼在文中通过这些实例的强烈对比,充分表现了对宋统治

11、者的极端不满和怨恨,虽未直言,但字里行间饱含其意。 第四段,苏轼通过谈方山子的家世,解开了疑问,方山子远离尘世,并非因为穷得无以 为生或不得为官所致。恰恰相反,方山子“世有勋阀,当得官” ,且“园宅壮丽,与公侯等” 。 出人意料的是,他却完全摒弃了这些荣华富贵,捐弃功名利禄,决然远离尘嚣,遥迹山林, 自愿过起艰苦的隐居生活,原因就是对北宋政权极度不满和丧失了信心。 苏轼这篇文章,“醉翁之意不在酒” ,表面是为方山子抱不平,骨子里是在发泄对宋朝廷 的愤怒,作者通篇无一字一句愤懑之语,可字字句句都凝聚着苏轼对统治者的痛斥。 类文品悟 唯愿此心无怨尤 总有些生命,酣畅淋漓地恣意挥洒,哪怕遍体鳞伤。亦

12、有些生命,宁静淡泊地安于一隅, 哪怕无波无澜。 无论如何抉择,只要心中无怨无尤,一句轻描淡写的“我愿意”便有了九鼎千钧之力, 不容他人置喙。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唯愿本心充实满足,无悔自己的决定,便是无憾。 托山为钵,剪水为衣,渺渺若垂天之云,悠悠自来去。这便是庄子。他是如此飘忽不定 琢磨不透,他穿行于山林间,沉浮于云气中,纵使生活贫困潦倒亦不移本心。他垂钓于濮水 之滨, 楚王派人寻他入朝为相, “愿以江山累矣!” 话说得如此恳切竭诚, 而庄子却吝于回头。 他凝视着水底匍匐的一只龟,笑言:“龟是愿意被人供养在庙堂里,还是愿意自由地爬行在 泥地里呢?”对曰:“后者。”庄子笑了:“往矣,吾将曳尾于涂

13、中!”或许有人为他放弃 高官厚禄而安于贫穷感到不解甚至不值。我却为他拍手称快,他遵循了心的召唤,不被浮云 遮蔽了双眼,坚持自我。孤寂却不孤独地看守着他心灵的月亮树诡谲难测,却自有一番 风骨。 与庄子同样随心所欲的还有那轻裘缓带, 不鞋而屐的魏晋名士。 在那愁云惨淡的天幕下, 他们不愿循规蹈矩明哲保身,而是纵情狂歌,舍生忘死,他们白眼向权贵,折枝为美人,生 命随心绽放得如此绚烂,光耀千古。当洛阳东市刑场上奏起那广陵散之绝响,那亦是嵇康内 心的绝唱:“此身虽殒,此心无怨尤!”真名士,自有一派清峻超绝的风流。 与此番炽烈壮阔的生命相反的是另一种安然,二者的共同之处就在于内心的答案:“我 愿意。” 李

14、叔同舍下尘缘,斩尽俗丝,遁入空门成为弘一法师。此举令多少仰慕其才华的人唏嘘 不已。 然他却是无怨无悔地从心而行。 “明镜止水以定身, 青天白日以成事, 光风霁月以待人” , 这般偈语便是他心灵的写照。倘若他不割舍红尘纷繁事,或许会为后人留下更多璀璨的绘画 与篆刻作品,但又何来他圆寂前发自肺腑的“华枝春满,天心月圆”? 陶渊明“误落尘网中” ,终是抵抗不了心底声声“归去来兮”!而后“采菊东篱下,悠然 见南山” 。林逋厌倦污浊官场,终是隐于西湖之畔,梅妻鹤子,飘然不群。沈复没有“人间百 姓仰头看”的鸿鹄之志,只是随心生活,记录日常的一次出行或仅仅是一块石头,便成了 浮生六记 这般安然的心底的细小满

15、足,实在不足为外人道矣。 生命仅有一次,但求随心,勿忘本心。唯愿此心无怨尤,唯愿你能坦然一笑,道一声 “我愿意” 。 读后小悟: 1.这是一篇高考满分作文,你认为本文好在哪? 答:_ 诗词赏析 中秋月 苏 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注 溢:满出来。银汉:银河。由无数星星组成,夜间像银白色的光带,故称银河。 玉盘:指月亮。中秋的月亮最圆。 问题小思: 2.本诗题目是“中秋月” ,但作者却从“暮云”提笔,有什么好处? 答:_ 点击文本 然方山子世有勋阀,当得官,使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而其家在洛阳,园宅壮丽,与 公侯等;河北有田,岁得帛千匹,亦足以富乐

16、。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此岂无得而然哉? 鄙弃功名利禄,遵从内心的选择 运用示例 它被天边的彩云吸引, 奋力飞腾, 寒冷、 饥寒、 风雨都无法阻止它, 它毅然决然地向上飞, 飞上高山之巅,它已经精疲力竭,伤痕累累,一个声音问,值得吗?天地苍茫、彩云缭绕, 它内心充实而满足,喃喃地答道 : 我愿意! 你舍弃车马良田,毁除礼冠服制,抛弃累世功勋 门第,来此光、黄二州间,草庵里过着四壁萧然无一物的清苦日子。值得吗,方山子?你仰 天长啸:我愿意。是啊,功名利禄终归尘土,诗酒田园才是人生。 附“文外悦读”问题提示 1.本文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来写,思路清晰,首尾圆合,尽显从容。开篇便用一组对偶句, 展示两种

17、不同的生活取向和价值选择,然后道出中心论点,“唯愿本心充实满足,无悔自己 的决定,便是无憾” 。可谓水到渠成,自然流畅。然后详写庄子的事例,用语典雅厚重,再写 嵇康在东市刑场上奏起那广陵散之绝响,用语简洁,一为“风骨” ,一为“风流” ,但一一指 向炽烈壮阔的生命价值。然后,走向另一面,写“安然” ,选择李叔同为例,运用假设论证, 做详尽分析。最后,照应标题,以勿忘本心统摄前文,强化了文意。 2.首句言月到中秋分外明之意,但并不直接从月光下笔,而从“暮云”说起,用笔富于 波折。明月先被云遮,一旦“暮云收尽 ” ,转觉清光更多。句中并无“月光 ” 、“如水”等字 面,而“溢” 、“清寒”二字 ,都深得月光如水的神趣,全是积水空明的感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