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专版2020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五扩展语句练习含解析2.pdf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4459781 上传时间:2019-11-10 格式:PDF 页数:15 大小:500.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专版2020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五扩展语句练习含解析2.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浙江专版2020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五扩展语句练习含解析2.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浙江专版2020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五扩展语句练习含解析2.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浙江专版2020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五扩展语句练习含解析2.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浙江专版2020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五扩展语句练习含解析2.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浙江专版2020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五扩展语句练习含解析2.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专版2020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五扩展语句练习含解析2.pdf(1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扩展语句扩展语句 1(2017浙江高考)根据下面的诗句,描写一个场景。要求:运用第三人称,有心 理描写;语言连贯、准确、生动;不少于 100 个字。 小路上, 有十八台阶/我坐在最上面/借一束月光/数台阶上的蚂蚁/我要把蚂蚁, 数回一 个童年。 答: 解析 :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本题用一首小诗设置 了一个情境, 要求按此情境用第三人称的方式描写一个不少于 100 字的场景, 并且要有人物 “他”的心理描写。小诗中提到的场景要素:小路、十八台阶、月光、蚂蚁;人物是“我” , 但在描写场景的时候需要转换成“他” ;人物的活动是:坐在台阶上数蚂蚁;人物的心理主 要是

2、“数回一个童年” 。从人物的心理可以推断出人物此时有些迷惘等。结合以上几点,写 成一段连贯的话即可。 参考答案 : 沿着小路,他拾级而上。坐在十八级台阶上,四顾茫然,未来的路在哪里? 成人仪式后,他的心空荡荡的,没了着落。月色溶溶,树影婆娑。他瞥见一排蚂蚁慢慢往上 爬,俯下身,细细数着这些负重前行的“勇士” ,久违的感奋漫过全身,他仿佛又回到了多 梦的童年。 2(2012浙江高考)使用下面的词语写一段描写性文字,要求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 方法。(不超过 60 字) 银杏树 初冬 疾风骤雨 凋零 答: 解析 : 考生在扩展语句时,应在“银杏树”“初冬”“疾风骤雨”“凋零”这几个词的 限制下创设具

3、体的语境。在展开想象时,想象的内容要合理,要和创设的语境及银杏树本身 的特点相吻合。此外,还要注意使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方法,且不超过 60 字。 参考答案 : 深秋,一场疾风骤雨后,银杏树在萧瑟的秋风中发抖,那凋零的黄叶像蝴蝶 一样飞舞,不情愿地落在地上,无缘初冬的风景。 3(2014四川高考)请紧扣下面画线句的观点,结合论语或三国演义的有关 内容,运用排比修辞手法,续写一段意思完整的话,不少于 60 字。 “和”是中华文化的精髓之一,不少名著都蕴含有尚和精神。 解析 : 首先,要围绕中心写这一段话,中心就是第一句话 ; 其次,要结合论语或三国 演义来写;再次,要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最后,语言

4、要连贯、生动、鲜明,注意字数要 求。 参考答案 : (示例一)论语中既有“礼之用,和为贵”的行事准则,也有“君子和而 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的谆谆告诫,还有“和无寡,安无倾”的社会理想,这部儒家经典蕴 含了仁爱和谐的尚和精神。 (示例二)诸侯割据,群雄逐鹿,三国鼎立。生灵涂炭渴盼休养生息,社会动荡期望和平 安宁,战乱频仍祈求国家大治,宏伟的三国长卷蕴含了人们对天下归一的追求。 4(2013天津高考)阅读春暖花开歌词片段,按要求作答。 春暖花开,这是我的世界。 每次怒放,都是心中喷发的爱。 风儿吹来,是我和天空的对白。 其实幸福,一直与我们同在。 春暖花开,这是我的世界。 生命如水,有时平静,有时

5、澎湃。 穿越阴霾,阳光洒满你窗台。 其实幸福,一直与我们同在。 将“风儿吹来,是我和天空的对白”这句话扩写为一段散文,限 60 字内。 答: 解析 : “风儿吹来” 可以用补充附加成分的方法扩展, 如风吹来之后的情景是什么样的, 可以进行一番描写和渲染,草、花儿、果的情况以及人的感受,都能丰富语句的内容。 参考答案 : 柔柔的风儿轻轻吹来,带着草的生机、花的笑脸、果的娇羞,蕴着草的清新、 花的芳香、果的甜美,这是我和天空的幸福对白。 从全国各地近几年高考扩展语句题考查情况来看, 扩展语句属于冷考点。 但在冷寂多年 后,扩展语句的考查又登上 2017 年浙江高考的舞台。冷考点不再“冷” ,需要我

6、们在备考时 明确以下几个问题: 1.考查能力是什么? 主要考查想象、 联想和语言表 达能力,要求想象合理、语言 生动,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 2.考 查 题 型 有 哪 些? 主要考查诗意素描 型,连词成文型、补 写续写型也偶有出 3.考题特点是什么? 题目综合性强,有的与仿写句式相结 合,有的与简明、连贯、得体融合, 有的与应用文写作结合,有的与修辞 手法运用结合,有的与图表结合。 现。 一、明确扩展语句的 4 大题型 “扩展语句”指根据题目提供的语言情境(或者图画),对指定的语言单位进行扩展。这 种题型侧重考查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 要求学生根据所提供的语言条件和命题者创设的情 境, 把一个

7、较短的语句扩展为一个合乎题目要求的长句或小语段, 有时也会要求把一组词语 扩展成一句话或一段话。 提供的语句语体色彩不同或提出的扩展要求不同, 那么答题方法也 不一样。如属描写性的扩展,一般要求生动、形象、具体 ; 属议论性的扩展,一般要求具体、 明确、清楚。目前高考主要倾向于考查以下 4 大题型: 连词成文型 “连词成文型”扩展就是提供一组看似没有联系的词语,要求考生写一段话,将这些词 语包含在内。 有的要求围绕一定的中心写一段语意完整的话 ; 有的要求运用一定的修辞手法, 在联想、想象的基础上扩展成意蕴丰富的一段话。 解题方略 第一步,要看清题目要求,把握题目中的有效信息。题目要求的词语都

8、要用到,不能偷 换、遗漏或更改。 第二步,要明确需要串联的几个词语的意义,注意几个词语之间的关系,准确使用词语 构造恰当的语境、营造恰当的氛围。 第三步, 扩展后的句子和语段表意要清楚明白, 在语意上要符合逻辑, 要有实在的意义。 第四步,自我检查,通读所扩展的文段,确保言通、字顺、意明,且符合字数要求。 应用体验 1运用下面的词语,写一段借景抒情的文字。要求:至少运用两种修辞手法;不 少于 100 字。 考试后 黄昏 鸣蝉 审题要仔细 题目要求思维方向 运用这 3 个词 语写一段借景 抒情的文字 探究词语特点及词语之间的联系, 这 3 个词语中 “考试后” 表示特定的场景, “黄昏”表示时间

9、,“鸣蝉”表示外界的环境。同时一定要理清这三个词语 间的联系。语段要求运用借景抒情的手法,那么“黄昏”“鸣蝉”就是外界 的景,而“考试后”决定了要抒发的情。 至少运用两种 修辞手法 答题时切记要使用至少两种修辞手法,一般比较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 拟人、排比、反问、引用等。通过修辞的运用使人物变得生动形象。 不少于 100 字 主观性题目经常或因字数不符合要求,或因表述不够生动,或因书写潦草等 原因造成失分,这一失分关键在于对答案没有进行深加工而有较多小问题, 建议在解答所有主观性题目时先在草稿纸上打草,修改完善后,再工整地誊 写到答题纸上。 答: 参考答案 : 考试后,我漫步在林荫道上,任

10、微风轻拂我的脸颊,送上清凉的抚慰。已近 黄昏,夕阳却还像一个顽皮的孩子流连天边,校园依然一片明丽。缕缕霞光穿过香樟树参差 的叶缝,撒下一地碎金。树荫里,鸣蝉在快乐地吟唱,响亮而富有节奏感,我也不禁哼起了 小曲儿 2以“我”“夕阳”“河水”“远山”四个意象为必要元素,描写一个场景,表达一 种情感。要求:有心理描写;至少运用两种修辞手法;有意境;不少于 120 字。 答: 解析 : 题干要求“以我夕阳河水远山四个意象为必要元素,描写一个 场景,表达一种情感” ,要求“有心理描写”“至少运用两种修辞手法”“有意境”等。首 先要注意“场景”的要求,要有一定的观察顺序,要体现出场景的特点,同时要注意描写

11、时 的一些具体要求,即要有“我”的心理描写,要注意运用修辞。 参考答案 : 夕阳西下,柔和的光芒笼罩着将暮未暮的世界,天地苍茫而祥和,河水平缓 而安静地流淌,不发出一丝声响,河面却闪烁着红宝石般的粼粼波光 ; 远山如黛,蜿蜒起伏, 它们正一个接一个地向我轻声道别,然后慢慢隐没于黑暗之中。坐在这金色斜晖里,望着眼 前无限美好的河山、大地和天空,我的内心安宁而愉悦:生命如此静好! 诗意素描型 这种题型一般指对古诗名句的扩写, 要求考生根据自己对诗句的理解, 对题目中所给句 子进行情景式扩展或赏析式扩展。简单地说,就是把诗句改成散文。当然,原诗句的格调、 主旨、意境不能改变,要有合理且丰富的联想、想

12、象。此类题以扩展写景句居多,与“题型 一 连词成文型”扩展语句中的描述情景类题型有一定的相通之处。 解题方略 第一步,审读题干,明确要求。 第二步,把握原诗的意境,理解作者的情感,做出合理的想象,构造出合理的场景。 第三步,组织语言进行扩展描写。 “诗意素描型” 扩展题的答案往往以描述性的语言形式呈现, 组织语言时应适当地运用 相应的修辞手法,使写出的句子形象生动,富有意趣。 应用体验 3 请你用形象的语言描述 “竹露滴清响” 这一诗句的优美意境, 至少运用两种修辞手法, 不少于 60 字。 审题要仔细 题目要求思维方向 用形象的语言描述“竹露滴清 响”这一诗句的优美意境 首先要创设一个场景,

13、确定时间、地点,根据“露水”推知, 应当是早晨或者夜晚,根据“竹子”推知,应当是在树林或 者庭院;然后抓住主要意象“竹子”“露水”进行描绘;最 后注意营造一种优美宁静的意境。 至少运用两种修辞手法 在描述的过程中运用至少两种修辞手法,一般比喻、拟人、 排比等比较常用。 不少于 60 字字数要符合要求 答: 参考答案 : 夏日的夜晚,微风轻拂,窗外的竹林在月光下身姿袅娜,那竹叶如裙裾般轻 轻摇曳,滴滴露水从竹叶上滑落,发出滴滴答答的脆响,更显出夜的幽深宁静。微风过处, 送来竹的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 4请展开想象,将下面诗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改写成散文片段。要求:描写视听结合, 语言生

14、动形象,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不少于 100 字。 苏堤清明即事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答: 解析 : 这首诗前两句写西湖春景和游春的热闹场面。后两句说日暮人散以后,景色更加 幽美,那些爱赶热闹的人既然不知道欣赏,只好让给飞回来的黄莺享受去了。扩展时抓住诗 歌的意象“日暮”“笙歌”“杨柳”“流莺”展开想象,注意描写视听结合,语言生动形象, 至少运用一种修辞,不少于 100 字等要求。 参考答案 : 白天的笙歌鼎沸、鼓吹喧天的热闹随着游人的散去而重归静寂。此时,被压 抑了一天的黄莺们又成了万株杨柳的主人, 它们扇动着翅膀飞来飞去, 亮起细嫩的喉咙唱出

15、 心中的欢乐。听吧,那轻烟初笼的万株杨柳树林里,正演奏着一支胜利者的乐曲。 补写续写型 补写续写型,就是给出部分语句,要求考生对其进行补充或续写的扩展方式。补写,一 是补充单句使其成分扩展, 二是补充某个文段的开头一句使其内容扩展, 三是补充段中一句 (几句)使其内容扩展。续写,多为续写后面的部分或结尾一句(几句),使其内容扩展。 解题方略 第一步,读懂题目要求,准确把握题目所提供的有效信息。 第二步,要把握题目所提供语段或语句的语脉,以此为扩写源头,确定扩写的突破口, 搞清整个语段或句子上下文之间的内在联系。 第三步,进行合理的联想和想象。注意推导合理,主旨一致,修辞、句式、意境、感情 色彩

16、等符合要求。 要从试题形式和内容两方面入手进行扩展。 要注意避免只顾形式不顾内容, 或者只顾内容不顾形式,草率审题,盲目机械地答题等错误。 第四步,检查扩展后的内容是否符合题干要求,语言是否连贯,有无语病等。 应用体验 5(2015湖南高考)根据首尾语句,发挥想象,有创意地补写中间一段文字。100 字 左右。 苍天有裂,补天迫在眉睫;苍生有苦,女娲忧心如焚! 面对万民翘盼, 只见,青冥浩荡,四海升平,万物回春,人们载歌载舞。 审题要仔细 题目要求思维方向 根据首尾语句,发 挥想象,有创意地 补写中间一段文字 题目要求根据首尾语句展开想象,补写句子。首句“苍天有裂”“苍生 有苦”表明社会混乱,老

17、百姓处在水深火热之中 ; 尾句“人们载歌载舞” 表明社会安定,老百姓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中间补写的内容应是治理社 会的措施或过程。要注意语言风格的协调一致 100 字左右注意字数限制 参考答案 : 女娲端坐于云间,双手合十,凝神静气,聚天地万物之正气,凝结五彩之石 以补苍天,顿时天呼地应,熊咆虎吟,正气升腾,逆气下沉,彩石凝结。正气凝结越快,苍 天裂痕愈大,最后关头,女娲用银河之心堵住裂口,天地澄澈。 6(2013四川高考)请从曹雪芹、贝多芬以及文学形象大卫科波菲尔中任选一人, 续写下面的话。 要求:紧扣首句观点,符合所选人物境遇;运用排比和反问修辞手法;语意连贯, 内容充实;60100 字。

18、即使在最恶劣的境遇中, 人仍然拥有一种不可剥夺的精神力量, 这就是苦难带给人生的 意义。 解析:本题的题目要求是:任选一人,续写,紧扣首句观点,符合所选人物的境遇,运 用排比和反问两种修辞手法, 字数在 60100 之间。 首先明确题目所提供句子的主要内容是 苦难让人拥有一种不可剥夺的精神力量 ; 然后再结合所选人物并以此为中心,合理想象,进 行续写、扩写;最后检查扩展后的内容是否符合题干要求,语言是否连贯,有无语病。 参考答案:(示例一)曹雪芹家道巨变,却磨炼出傲岸的风骨;备受冷遇,却迸发出创作 的激情 ; 绳床瓦灶,却熔铸成生命的华章。“十年辛苦不寻常”终换来彪炳千秋的文学巨著, 这难道不

19、是苦难带给他的人生意义吗? (示例二)贝多芬童年不幸,却不曾破灭人生的梦想 ; 恋人远离,却不曾消逝心中的激情 ; 耳疾侵扰,却不曾消泯对音乐的执着。即使在最恶劣的境遇中,他也把痛苦转换为精神的欢 乐。这不就是苦难带给他的人生意义吗? (示例三)大卫科波菲尔受尽继父的毒打与折磨, 饱尝童工的劳苦与屈辱, 历经世俗的 狡诈与险恶,但这些不都没有改变他“永不卑贱、永不虚伪、永不残忍”的人生信念吗? 话题(或主题,或中心)阐发型 “话题阐发型”就是提供话题或对象,规定某种情境,以某一词语、句子为重点,利用 主题词或主题句进行扩展。 解题方略 一、紧扣主题词、中心句,特别要注意不能脱离主题。 二、要注

20、意场景的要求,切合场景气氛 ; 要准确运用提供的修辞手法,以对主题表达起 到锦上添花的作用。 三、要运用发散思维,由主题词联想出相应的事例、画面、场景。写出的答案要中心明 确,内容丰富具体。 应用体验 7请选择一个有代表性的物象,围绕“思乡”主题,写一段以描写、抒情为主的文字。 要求: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不少于 100 字。 审题要仔细 题目要求思维方向 选择一个有代表性的物 象,围绕“思乡”主题, 写一段以描写、 抒情为主 的文字 先选定一个具有代表性的物象,可以让其做主语。再结合给定的 主题 “思乡” 这个情境进行联想, 可以选择典型意象如 “明月” “家 乡的竹林”“屋前的枯藤”等具有

21、故乡意味的事物,选择其中一 两个重点意象来拓展想象,表达思乡之情。 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 根据题干要求的“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 ,可运用比较常见的修 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使语言富有文采。 不少于 100 字注意字数要求。 答: 参考答案 : 故乡的天井,是房子和房子之间一小片自由又明亮的天空。晴天,天井石板 缝里的小草,因为阳光而透出新绿,一株株抖擞精神,雀跃起来。雨天里,急骤或舒缓的雨 水从高高的屋檐落下, 一如串串晶莹的珍珠, 在青石板上铺开或飞溅。 天井是游子们的牵挂, 曾有多少缕阳光、多少个雨点,洒落在江南游子的心里,还有多少蟋蟀和知了,用它们美妙 的歌声作为背景音乐,

22、点缀过游子童年的梦想。 8.根据右面的摄影作品,写一段以“父爱”为主题的短文。 要求: 从父亲或者孩子的视角来写 ; 语言生动,至少使用一种修 辞手法;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不超过 100 字。 答: 解析 :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准确、生动的能力。写作时须重点抓住构图要素“郊外、 花草、父子、风车”等,将“男孩坐在父亲的自行车后座玩风车”这一主要事件拉长,补充 相关细节。修辞须准确,画面宜温馨,虚实有要求,字数有限制。 参考答案 : 阳光明媚的郊外。自行车后座的男孩看着嗖嗖地旋转不停的风车,额头紧贴 着父亲如山的脊背,正咧嘴微笑,满脸荡漾着快乐。看着如此温馨的场景,恍惚间,风车仿 佛在我的记

23、忆深处慢慢地旋转,转出一幅优美的画卷,画卷里流淌着深深的父爱! 二、警惕扩展语句的 4 大失误 题目考生答案失误原因满分答案 1.根据以下规 定的情景,以 “起跑线”为 另起炉灶 该生改变了原句的本 意,甚至丢开原句,自 (情景一)青年时 期是一个人独自跋涉 于人生道路的起跑 己乱写一通。 不合情景 该生扩展之后的答案语 句与规定的语境“人生 某阶段”不相符。 偏离话题 该生没有把握扩展的重 点,偏离了话题,写成 了运动员,与题干的 “以起跑线为重点” 大相径庭。 重点,分别扩 展成一段话。 每段不少于 30 个字。 情景一:人生 某阶段 情景二:田径 场上 缺乏意蕴 该答案形式上和内容上 都

24、符合扩展的要求,但 整个扩展的内容缺乏意 蕴,让人难以理解,并 且语意欠连贯。 线,青年时期的奋斗 将给你的人生涂上一 层绚丽的色彩,青年 时期的荒唐带给你的 只能是苦涩的伤感。 (情景二)田径场上, 运动员们在起跑线前 跃跃欲试,那洁白的 起跑线好像张开它动 人的笑脸,给每一个 运动员鼓劲、加油。 2.请根据王维 的诗句“竹喧 归浣女”写一 个场景。要求: 想象合理; 语言生动; 不超过 50 字。 缺乏意蕴 答案虽然扣住了三个关 键词,但语言欠生动, 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缺 乏意蕴,并且字数也少。 洗完衣服的少女 们拎着水桶,踏着月 色,从婆娑的竹林间 穿过,伴着银铃般的 笑声,叽叽喳喳地打

25、 闹着归来。 “扩展语句题”配套检测 题组一 连词成文型 1 下面是与 “丝绸之路” 有关的几个关键词, 请充分发挥想象, 以 “丝绸之路” 为中心, 用所给的关键词(顺序可以变)写一段有文采有意蕴的话,不少于 100 字。 精神 古迹 文明 敦煌 楼兰 古国 亚洲 欧洲 非洲 答: 解析 : 分析词语的外延与内涵之间的联系,想象成画面场景,分析确定思想观点。不能 简单地把扩展语句理解为是对词意的解释, 以致不分主次, 没有抓住扩展的中心, 盲目扩展, 不能保持文气一致。 参考答案:丝绸之路犹如一条彩带,鲜艳、夺目;犹如一条静静的河流,从容、满足。 将古代亚洲、欧洲、非洲的文明联系在一起,促进

26、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在绵延的丝绸古道 上,遗留下了大量的文明古迹,如举世闻名的敦煌,神秘的楼兰古国,它们默默地坚守着, 传达给人们的是超越国界和民族差异的精神共鸣。 2余光中在听听那冷雨中写道 : “杏花,春雨,江南。只要仓颉的灵感不灭, 美丽的中文不老,那形象,那磁石一般的向心力当必然长在。因为一个方块字是一个天 地。”“杏花”“春雨”“江南”给你怎样的联想?请运用“杏花”“春雨”“江南”三个 词语写一段情景交融的文字,至少运用两种修辞手法,100 字左右。 答: 解析 : 考生看到“杏花”“春雨”“江南”这三个词,定会有许多想象,题目就是要求 考生借助一定的修辞手法, 用三个词语写一段情景

27、交融的文字。 这三个词已经暗含的要求是 写春天,因此景物描写要符合时令、地域特点,意境优美。 参考答案 : 我终于来到了江南,那让我魂牵梦萦的水乡。又是一场春雨,如丝般落在泛 着氤氲水汽的湖面。这天地间的朦胧,迷醉,让人流连忘返。青石板铺就的路面,一直延伸 向远方,空气中分明还有杏花的丝丝甜香。难怪白乐天有词云:能不忆江南? 3请从下列词语中,选择三个关键词来描述自己的高三生活。要求语意连贯,有一定 的文采,所选词语必须出现在语段中,不少于 50 字。 词语:泪水 疲惫 欢笑 执着 超越 感伤 关键词: 正文: 解析 : 先选择三个词语,分析词语之间的关系,然后运用这三个词语对自己的高三生活

28、进行描写、抒情。语意连贯,语言具有文采,不少于 50 字。 参考答案:(关键词)疲惫 执着 超越 (正文)泪水和着汗水,星光伴着曙光。虽然埋首苦读,遨游题海,我身心疲惫,但我相 信,执着的付出终会迎来金秋的硕果,实现人生的超越。高三,我将微笑着与你同行! 4运用下面所给的词语,发挥想象和联想,写一段兼有描写和抒情的文字,要求至少 使用一种修辞手法,不少于 70 字。 江南 小巷 悠闲 宁静 答: 解析 : 题目就是要求考生运用“江南”“小巷”“悠闲”“宁静”这四个词语,借助想 象和联想,写一段情景交融的文字。这四个词已经暗含写作的地点和情境,因此景物描写要 符合地域特点,意境优美。 参考答案

29、: 江南的小巷,又深又长,曲曲折折,半天走不到头,静到可以清晰地听到自 己的足音。她是城市建筑艺术中一篇飘逸恬静的散文,一幅古雅冲淡的图画,是城市喧嚣扰 攘中的洞天幽境。小巷的动人处就是她无比的悠闲,负手行吟于小巷之中,你的心情就会变 得平和而宁静。那种澄明如水的气氛,笼罩一切又净化一切,使人怡然自得,物我两忘。 题组二 诗意素描型 5根据下面的诗句,描写一个场景。要求:用第三人称,有拟人的修辞手法;语 言连贯、准确、生动;不少于 100 字。 我多么希望/有一个门口/早晨/阳光照在草上 答: 解析 : 考生首先要正确审题,“根据下面的诗句,描写一个场景”指不能脱离所给定的 诗句,不能“另搞一

30、套” 。其次要注意题干要求,扩写的内容要“用第三人称,有拟人的修 辞手法” , 且 “不少于 100 字” 。 最后要仔细阅读题目所给的诗句, 要对每一句诗进行 “扩展” , 如“门口” ,可写是怎样的门口,可以加入景物描写;“阳光照在草上”可写怎样的阳光照 在怎样的草上;看到这些景象人物的心里想到了什么。 参考答案 : 他把门打开,请进早晨的第一缕阳光,迎进柔和的清风,他静静地靠在低矮 的门口,看着露水从草尖轻轻地滑落,听着花开的声音,偶尔听着风“簌簌”地吹过门前的 树, 看着叶子向他点头致意, 轻快地招手。 此刻, 他多么希望自己是那空中自由飞翔的燕子。 6某出版社准备出版一册陶诗画意 ,

31、请你为陶渊明杂诗十二首(其二)中的“风 来入房户,夜中枕席冷”构思画面内容。要求:想象合理,语言生动,50 字左右。 答: 解析 : 题干中所给的诗句既是扩展的提示句,又是扩展的中心句。在答题时要展开丰富 的想象,要把诗句的意境扩展开来。 参考答案 : 冷风穿窗而入,枕席生凉,薄薄的被衾,难敌寒意。诗人披衣坐起,喟然长 叹,瘦削的身影像一幅孤寂的剪贴画,长夜漫漫 7根据下面的小诗,描写一个场景。要求 : 运用第一人称,有心理描写 ; 语言连贯、 准确、生动;不少于 100 字。 在家/窗前的桃花都是三月开/离家之后/冬月的夜里也绽放 答: 解析 : 诗句中“在家”和“离家之后”形成对比,可以以

32、“离家”为立足点,运用心理 描写的手法联想在家的情景,这时可以加入人称。注重描写情景的诗意美。 参考答案 : 冬夜如诗,临窗而坐,遥望家的方向。想自己离家数载,远途跋涉,四处漂 泊, 不禁悲从中来, 思乡之愁不知何处安放!月影朦胧之中, 似乎看到家乡窗外的那片桃林, 轻叶浅语,桃之夭夭,那一朵笑靥如粉,氤氲了无限的相思。桃花开处,终是我归乡的港 湾 8请根据唐人张敬忠边词中的诗句“即今河畔冰开日,正是长安花落时” ,发挥想 象,写一段文字,要求做到情景交融,70 字左右。 答: 解析 : 本题是鉴赏理解型语句扩展题。要结合诗题“边词”解读诗句的含意,准确表达 出诗句描摹的情景中所蕴含的情感,方

33、可做到情景交融;注意字数限制。 参考答案:在荒寒的边地,河冰刚刚解冻,春天的脚步声虽已隐约可闻,春天的身影、 春天的色彩却仍然未能望见 ; 而此时的长安早已春意阑珊。边地的春天来得好迟呀,不由得 引起守边将士对长安的深深怀念。 题组三 补写续写型 9唐诗以其美的意境、美的形象、美的情趣使古往今来难以计数的读者为之倾倒。唐 诗中,哪一句最打动你的心灵,引起你的共鸣?请从以下三句中任选一句作为开头,用动情 的笔墨把它抒写出来。 唐朝的离别苦。唐朝的诗人清高。唐朝的月明。 要求:至少运用两种修辞手法;结合相关诗句;不少于 100 字。 答: 解析 : 传统文化中的唐诗与语言表达训练结合起来,答题时要

34、找准相应的诗句,至少运 用两种修辞手法,常见的有比喻、比拟、夸张、借代、排比,等等。如 :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写尽了离别苦。“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展现的是清高 ;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描绘的是月明。最后注意字数要求,不少于 100 字。 参考答案 : 唐朝的离别苦。“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灞桥的水涓涓地 流,流不断多情柳的影子。木兰轻舟,已理棹催发,离愁化成昨夜的一场秋雨,添得江水流 不尽。折尽柳条留不住的,是伊人的脚步 ; 挽断罗衣留不住的,还有岁月的裙袂。一曲离歌, 两行泪水,君向潇湘我向秦。都说西出阳关无故人,何地再逢君呵? 唐

35、朝的诗人清高。“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一壶酒,一把剑,一 轮残月。一路狂舞,一路豪饮,一路吐胸怀。舞出一颗盛唐的剑胆,饮出一位诗坛的谪仙。 醉卧长安,天子难寻,不是粉饰,不为虚名。喜笑悲歌气傲然,九万里风鹏正举。沧海一声 笑,磊落两袖风。散发弄扁舟,踏遍故国河山,一生哪肯摧眉折腰? 唐朝的月明。“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不知谁在春江花月夜里,第一 个望见了月亮,从此皎洁的月,夜夜照亮无寐人的寂寥。床前的明月光如霜似露,永远铺在 游子心头。月是思妇的牵挂,在捣衣声声中,夜夜减清辉。月是孤独人的酒友,徘徊着与举 杯者对影成三人。 10请发挥想象,在横线上续写三句话,构成语

36、意连贯的排比段。要求 : 三句话分别 以城市(或乡村)中的具体的人或物为描写对象;意境与风格要前后统一。 大雪抱住了城市(或乡 村 ), , , 。 解析 : 此题自由度比较大。题干只是提供了一个开头,只要循着这个思路选物象,补写 有意境、构成排比的句子即可。 参考答案 : 抱住了一扇深夜还亮着微光的窗棂 抱住了一个拾荒老人在地下通道蜷缩成 一团的梦 抱住了一对在十字路口依依不舍的情侣 11请以下面的句子开头,续写一段话。要求 : 至少使用两种修辞手法 ; 语言连贯、 准确、生动;不少于 150 字。 秋,就像一位个性十足的画家, 解析 : 这道题考查语言表达能力。描写性的语句中最容易使用的修

37、辞手法是比喻、拟人 和排比。如已经出现的句子说秋像画家,可以采用拟人的手法,写“他画出了成熟之时金黄 的田野, 他画出了落叶飘零的树林, 他画出了” , 这样既有排比的手法, 也有拟人的手法。 参考答案 : 秋,就像一位个性十足的画家,他把银杏染成金色,把枫叶涂成红色,给小 草抹上黄色,乍一看,满世界金色流动,红色燃烧。他还不满意,便轻轻吹口气,一下子把 所有树叶都变成了灵巧的蝴蝶,“哗啦啦”地陆续从树上徐徐飘落。这下,所有色彩都在空 中飞舞,仿佛充满了活力,人们都被这极富有诗情画意的场面惊呆了,他们纷纷扔下手里的 工作,走出家门,投进大自然的怀抱。 12请从诸葛亮、文天祥或谭嗣同中任选一人,

38、续写下面的话。要求 : 紧扣首句观点, 符合所选人物境遇;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引用与人物有关的一句诗;语意连贯,内 容充实;不少于 60 字。 忠诚是一种信念、一种品质、一种追求。 解析 : 这道题考查语言表达能力。紧扣首句观点,从诸葛亮、文天祥或谭嗣同中任选一 个自己比较熟悉的人物,结合他们的事例对信念、品质、追求进行续写。同时要符合题目要 求“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引用与人物有关的一句诗”“不少于 60 字” 。 参考答案 : (示例一)诸葛亮为匡扶汉室,剿灭汉贼,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其功绩可追 伊尹周公,其执着可比屈子贾生,其人格可与日月争辉。“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 心”便是其

39、忠诚的见证。 (示例二)文天祥面对风雨飘摇的南宋王朝,以扶大厦之将倾的勇气起兵勤王,以“人生 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回应了敌人的诱降,其凛然正气如擎天利剑,令敌人胆寒。 (示例三)谭嗣同面对清政府的屠刀,高唱着“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豪 言,勇敢地用死亡表达了自己对变法事业的忠诚。有人说他是傻子,然而,如果中国没有这 样的许许多多的傻子,又何来国民的觉醒? 题组四 话题阐发型 13学校运动会期间举行短视频评选活动,假设你有作品入选,请将你拍摄的短视频用 生动的语言描述出来,并说说你的感悟。要求:描述某个特定的情境(跑步、跳远、跳高 任选一个);至少用一种修辞;不少于 100

40、字。 答: 解析:本题属于话题扩展型,给定的情境是从“跑步”“跳远”“跳高”中任选一个, 并对短视频进行生动描述。解答此题,先用生动语言描述选定的情境,文段最后还要说出自 己的感悟,同时还要注意运用一种修辞手法,字数不少于 100 字等要求。 参考答案 : (示例一)枪响的那一秒,他如离弦之箭,向前飞奔。对手是强劲的,但他毫 不畏惧,双拳紧握,手臂奋力摆动,身上的每一块肌肉都在拼搏着。伴随着此起彼伏的呐喊 声, 兴奋和激动如同决了堤的洪水, 哗啦啦地从他的内心倾泻出来。 奔跑的姿态是一种力量, 更是一种自信。(示例二)只见他弓着腰,双手紧握拳头,两眼盯着前方。突然,他猛一甩头, 迈开大步,一阵

41、离弦之箭似的助跑,速度愈来愈快,转眼就到达了踩板处。猛地一跃,两腿 向前伸展,空中的走步表演划出了一道弧线,落地的瞬间,触到了柔软的沙。留在沙坑中的 脚印,是他辛苦训练的印证。 14.请根据丰子恺先生的燕归人未归这幅画,围绕“等待”描写一 个场景。要求 : 想象合理;运用两种修辞手法;不超过 100 字。 答: 解析 : 解答此类题目,要仔细观察图画。图画中,一位女子倚靠着栏 杆,栏杆外,柳枝下垂,有两只燕子飞过,这些表明图画中的季节是春天。场景的主角是女 子,女子的主要活动是“等待” ,且此处的“等待” ,应该是女子的一种心理活动状态。描写 时要注意修辞手法和字数的要求。 参考答案 : 柳丝

42、舞动着柔美的腰肢,燕子呢喃着飞回了旧家。成双成对的燕子在柳枝间 轻盈地跃动,如欢快的音符。一个女子凭栏凝神远望,等待着归人 : 远方的亲人啊,你何时 才能像燕子一样,被春风唤回到我的窗前呢? 15请你从下列作家陈忠实、路遥、莫言、余秋雨、史铁生的作品中任选一篇或一 部,写一段评价性或感受性的文字。要求: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不少于 100 字。 答: 解析 : 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语言表达准确的能力。要写好一段评价性或感 受性的文字, 就必须对题干所列举的作家的作品有所阅读并有自己的思考和感悟, 这也是此 题的意义所在。 参考答案 : 白鹿原是一个整体性的世界,自足的世界,饱满丰富的

43、世界,更是一个 映照我们民族灵魂的世界。说它是民族灵魂的一面镜子,并不过分。对一部长篇小说而言, 它是否具有全景性、史诗性,不仅在于它展现的外在场景有多大,时间跨度有多长,牵涉的 头绪有多广,主要还在于它本身是否浓缩了一个庞大生命,是否隐括了生活的内在节奏,它 的血脉、 筋络、 骨骼以至整个肌体, 是否具有一种强力和辐射力。 白鹿原 正是以这种凝重、 浑厚的风范跻身于我国当代杰出的长篇小说的行列。 16以“雾霭”为话题,扩展语句,写一段描述性文字。 要求:运用两种以上的修辞手法;语言连贯、准确、生动;不少于 100 字。 答: 解析 : 本题考查扩展语句的能力。由题干中“一段描述性文字”可知应运用描写的表达 方式对景物和场景进行刻画 ; 运用两种以上的修辞手法,一般以比喻、排比、夸张、拟人为 多。同时要注意语言表达简明、生动。 参考答案 : 像轻纱,像烟岚,像云彩 ; 挂在树上,绕在屋脊,漫在山路上,藏在草丛中。 一会儿像奔涌的海潮,一会儿像白鸥在翻飞。霞烟阵阵,浮去飘来,一切的一切,变得朦朦 胧胧的了。顷刻间,这乳白色的轻霭,化成小小的水滴。洒在路面上,洒在树丛中,洒在人 们脸上。轻轻的,腻腻的,有点潮湿。人们吸进这带有野菊花药香味儿的气息,觉得有点微 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