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植树的牧羊人》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奥沙丽水 文档编号:446761 上传时间:2025-07-22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9.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3课《植树的牧羊人》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第13课《植树的牧羊人》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第13课《植树的牧羊人》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第13课《植树的牧羊人》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13课植树的牧羊人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植树的牧羊人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一课一得:分析人物形象。教学内容教学重点:1.从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的角度分析人物形象。教学难点:L综合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分析人物形象。教学过程一、导入一个孤独的农夫,数十年如一日,在荒原上种植着树木。最终,靠自己的体力与毅力,把荒凉的土地变成了美丽富饶的田园。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让乔诺的小说植树的牧羊人。出示学习目标一课一得:分析人物形象三、回顾课前预习L走近作者让乔诺,法国著名作家、电影编剧。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曾当过步兵,在经历惨烈战争场面后成为坚定的和平主义者。他获奖很多,1932年获法国荣誉勋章,1953年以全部作品获得摩

2、纳哥王子奖被称作“法国二十世纪最著名的作家之一2.字音字形戳chu干涸h6坍塌tdn呼啸xi60酬劳ch6u薄荷b山毛棒j刨根问底po教师点示需注意的字音与字形:留心这些词语的读音:“戳坍塌”的“坍”读一声,“薄荷”的“薄”读四声;书写时候要注意笔画较多的字:特别是“呼啸”的“啸”、”酬劳”的“酬”、“薄荷”的“薄3.四字词语第2段:游人稀少稀稀拉拉无边无际风吹雨打毫无遮拦东倒西歪第20段:生机勃勃一片沃土源源不断鲜嫩薄荷教师明确:第2段的四字词语描绘了高原植被遭受毁坏后,满目荒凉的景象。第20段的四字词语描绘了高原植被恢复后充满绿色和生机的景象。对比,为我们呈现了高原环境的前后变化。4.议论

3、句第1段:想真正了解一个人,要长期观察他所做的事,如果他慷慨无私、不图回报,还给这世界留下了许多,那就可以肯定的说这是一个难得的好人。(总起议论句)第21段:每当我想到这位老人,他靠一个人的体力与毅力把这片荒漠变成了绿洲,我就觉得人的力量是多么伟大啊。(总结议论句)教师明确:通过抓住首尾段的关键语句分析以后,我们就能利用文中的词句来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了。5.用文中的语句概括主要内容教师明确:我通过长期观察植树的牧羊人发现他靠一个人的体力和毅力把荒漠变成了绿洲。过渡:通过检验课前的学习任务,我们回顾了本课的基本知识。本文是一篇小说,小说的三要素是人物、情节和环境。那么,接下来我们聚焦人物,学习如

4、何分析人物形象。一课一得:分析人物形象教师出示主问题:牧羊人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文中描写牧羊人的相关语句(包括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说说你对牧羊人的认识。教师针对提示中的“描写”“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加以点示后,适时以思维导图的形式补充描写的知识(见PPT或视频),并顺势解说:1.直接描写: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神态、外貌等方面的描写,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的状态直接具体地描绘出来,用以表现人物的性格、品质、特点等。2.间接描写:不直接描写描写对象,而是通过对周围人物、事物或环境的描绘来衬托描写对象,使其鲜明突出,即间接地对描写对象进行刻画描绘。接下来,教师按“先分再合”的思路,把

5、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各分三步,分别举例示范具体的操作,再“综合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分析。(一)“直接描写”分析人物形象的三个步骤一一L逐段勾画出直接描写人物的语句。2.分别标注“外”“神”“语”“动”“心二3.结合本句中或上下文中的关键词句概括。教师以第7自然段牧羊人挑选橡子举例示范以上三步的具体操作,引导学生通过找句中的修饰语,总结描写对象即牧羊人的品质或特征,找到后明确:牧羊人是一个仔细认真的人。从他挑选橡子的细节可以看出,他工作起来心无旁鹫、认认真真。教师顺势点示:心无旁鹫指心中没有杂念,用来形容一个人专注。心无旁鹫和认认真真都是仔细认真的近义词,结合语句分析时,我们用上近义词会

6、收到更好的效果。教师提示学生并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操作:请你按下暂停键,用学到的方法,分析课前预习中在文中勾画出的直接描写牧羊人的语句。类似的,分析间接描写(二)“间接描写”分析人物形象的三个步骤一一L用红色直线逐段勾画出间接描写人物的语句。2.分别标注“周围环境”“周围人物”或“周围事物”。3.结合本句中或上下文中的关键词句概括。教师以第5自然段为例举例示范以上三步的具体操作,引导学生区分间接描写与直接描写,准确画出间接描写的句子后正确标注对应的“周围环境”“周围人物”或“周围事物”,并引导学生通过找修饰语的共同指向,感知描写对象的品质或特点:生活讲究、不马虎并明确:牧羊人是一个生活讲究的人。从

7、他住处的结实和整洁度高可以看出,他在生活中一丝不苟。教师提示学生并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操作:请你按下暂停键,用学到的方法,分析课前预习中已勾画的其余间接描写牧羊人的语句。过渡:通过以上两个环节的学习,你已经学会了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那么综合起来分析就容易多了。综合分析牧羊人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文中描写牧羊人的相关语句(包括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说说你对牧羊人的认识。教师点示综合分析分两种:分写和总写。教师先引导学生用组合的方法分写,就是从前面分析过的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的分析中,各选一句组合起来。教师同步出示示例,并提示分写时的书写格式:分条书写,标上小标号,而且小标号要对齐。总写建立在分写的基

8、础之上,引导学生再分析分写的内容找到总写的依据,再出示分写的原则与示范:总写的原则是先总后分,先组合特征,结合工作和生活方面我们可以总写一句,牧羊人是一个仔细认真生活讲究的人,无论对工作还是对生活。结合语句的时候,可以把对应的分析组合起来,中间用分号分层。教师提示学生并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操作:请你按下暂停键,用学到的方法,组合批注先前已分析过的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牧羊人的语句。教师预设并出示:通过以上三个环节的学习与分析,学生们肯定还总结出牧羊人很多品质,比如慷慨无私,不图回报,沉默寡言,充满自信,意志果断,不计名利,毫无私心,值得敬佩五、拓展L教师引导学生联系总结议论句并升华,以对联的形式歌颂植

9、树的牧羊人一一上联:甘愿几十年孤单寂寞荒山种树下联:造就万余人幸福快乐绿洲定居横批:功在千秋(教师可解读:慷慨无私、不图回报的牧羊人甘愿几十年年孤单寂寞荒山种树,造就万余人幸福快乐绿洲定居,这真的是一桩功在千秋的伟业!)2.再回到小说植树的牧羊人是一篇虚构的小说,主人公艾力泽布菲在现实中并不存在,联系实际,扩展我们中国慷慨无私、不图回报的种树老人们,他们是一一百岁树翁代喜增,他义务种树六十年,让昔日光秃秃的大架山变的青山绿、果满园;还有最美书记杨善洲,他在花甲之年踏上荒山改造之路,植树造林22年,让昔日荒凉空旷的大亮山变得树木参天,绿意盎然;还有云南陆良八老,8位老人用31年累计造林14万亩,

10、使当年的光头山变成了花木山林场。这些老人,从一个人到一群人,从敦实走到垂暮,着实让人钦佩!3.回到对小说题目的解读一一同学们,牧羊人和老人们种下的仅仅是树吗?教师引导:我想,不仅仅是树。这树呢,更指在某一领域。“植树”就是“根植某一领域”。联系单元主题:当一个人具备无私、毅力等优秀品质,并在确定的某一领域中长期钻研下去,他就找到了人生的价值,他的人生也定然美好而充实。小结梳理总结今天的收获一一如何分析人物形象,我们分别分三步勾画批注分析概括,分别学会了用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分析人物形象,在此基础上还学会了用组合的方法通过分析和总结来综合直接描写与间接描写。作业同学们,在我们生活中呢,其实也有很多

11、默默种树的人,他们以非凡的毅力辛勤耕耘,种植着自己的希望和幸福,只要你留心观察就会发现他们。今天我们的作业:请你选取一个具备种树行为或精神品质的人,客观描述人物事迹,可以用直接描写再现人物典型的语言动作等,也可以借助周围的环境,人物,事物等进行描写来衬托人物200字左右。找到的结合点:工作方面和生活方面。用总分的结构组织语言,示例如下教师出示学生可能概括出来的牧羊人的形象一一牧羊人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慷慨无私、不图回报、沉默寡言、充满自信、意志果断、不计名利、毫无私心、值得敬佩活动三拓展与思考拓展每当我想到这位老人,他靠一个人的体力与毅力,把这片荒漠变成了绿洲,我就觉得,人的力量是多么伟大啊!出

12、示对联后,拓展中国的种树老人们李镇海一一历时26年,造林1.5万亩,用时间诠释坚持,用树木营造他的“万里长城”。李继旺一一他是中国首个承包荒山种树的老人,用30年的坚持,使荒山换了新颜!云南8名老人一一31年累计植树造林14万亩,从敦实走到垂暮,从未言弃!思考问:“树”仅仅是“树”吗?预设:不,不仅仅是树,更指“某一领域”。只要一个人具备无私、毅力,在某个领域钻研下去,他一定能够实现自己人生的价值,他的人生定然美好而充实。作业我们生活中也有很多默默“种树”的人,他们以非凡的毅力、辛勤耕耘,种植着希望和幸福。请你选取一个具备“种树”的行为或精神品质的人,客观描述人物事迹,可以用直接描写再现人物典型的语言、动作等,也可以借助周围环境、人物、事物等间接描写衬托人物,200字左右O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学案

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