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藏戏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4*藏戏【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 .默读课文,能说出藏戏的主要特色,了解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藏戏的。3 .体会传统戏剧艺术独特的魅力和丰富的文化内涵。4 .体会文章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的描述,积累语言,领悟表达方法。【教学重难点】默读课文,能说出藏戏的主要特色,了解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藏戏的。【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戏曲欣赏,播放昆曲牡丹亭和豫剧谁说女子不如男片段师:课堂开始老师想请大家一起欣赏一下我们中国的戏曲文化,同学们仔细听,猜猜这些分别属于哪个剧种。5 .揭示课题:不必说细腻婉转的江苏昆曲,铿锵大气的河
2、南豫剧;也不必说有多样化中国风乐器伴奏、丰富脸谱文化的京剧。单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藏戏里就饱含着我们中华传统戏曲文化。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藏戏。看看它又有着怎样的特色。6 .板书课题,藏戏。(是一种藏族的戏曲剧种,被誉为藏文化的“活化石Z)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 .自读任务:(1)默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思考: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写藏戏的?请把思考结果批注在课文旁边。2 .检查读文,齐读生字词“僧人、脱缰、吞噬、开山鼻祖”等词语。词语解释:开山鼻祖:比喻一个学术流派、技艺的开创者。本课指唐东杰布是“藏戏”的开创者。两面三刀:比喻居心不良,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的人。课文中指巫女的性
3、格。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写藏戏的?整体感知:作者是从藏戏的起源、面具、舞台形式、演出方式等方面进行介绍。分段交流: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连续三个问句,点出藏戏的主要特点。第二部分(第417自然段):详细介绍藏戏的来源及其主要特点。第三部分(第8自然段):总结全文,点明藏戏这一戏剧艺术的传承和发展。再读课文,了解形成自由读第47自然段,交流讨论藏戏是怎样形成的?作者书写了哪些传奇?教师引导学生自读每一个自然段,用简要的语言概括每一段的主要意思。交流讨论:还是从西藏僧人唐东杰布的传奇故事讲起吧。(介绍故事主角唐东杰布,这也是一个过渡句,有承上启下的作用。)那时候,雅鲁藏布江上没有什么桥梁,数不清
4、的牛皮船被掀翻在野马脱缰般的激流中,许多涉水过江的百姓被咆哮的江水吞噬。于是,年轻的僧人唐东杰布许下宏愿,发誓架桥,为民造福。一无所有的唐东杰布,招来的只有一阵哄堂大笑。(年轻的僧人许下宏愿,发誓为民架桥。板书小标题:发誓架桥)雅鲁藏布江上没有什么桥梁,数不清的牛皮船被掀翻在野马脱缰般的激流中,许多涉水过江的百姓被咆哮的江水吞噬。(这里把雅鲁藏布江比作脱缰的野马,表现了江水的凶险。面对如此恶劣的自然环境,一个年轻人想要造福人民,与天抗争,是需要多大的勇气啊!)于是就有了这样一段传奇观众们惊叹道:莫不是阿吉拉姆下凡跳舞了吧!以后人们就将藏戏演出称为“阿吉拉姆工(组成西藏的第一个藏戏班子,用多种形
5、式、表演,劝人行善积德,出钱出力,共同修桥的场景。板书小标题:募捐架桥)身无分文的唐东杰布就这样在雅鲁藏布江上留下了58座铁索桥,同时,成为藏戏的.开山鼻祖。(留下58座铁索桥,同时,成为藏戏的开山鼻祖。板书小标题:创立藏戏)汇报交流传奇之处:传奇一:恶劣的自然环境与一无所有的僧人。传奇二:从雅鲁藏布江上没有一座桥到58座铁索桥。传奇三:从僧人到藏戏的开山鼻祖。3 .请同学们把故事连贯起来,讲讲关于藏戏的传奇故事。四、合作探究,体会特色1 .说说藏戏有哪些主要特色?用自己的话进行概括。(戴着面具演出、没有舞台、演出时间长。)2 .作者开篇以三个反问句构成排比,有什么作用?(总领全文,引起了读者
6、的好奇,也更加突显了藏戏的三个突出的特点)过渡:三个连续的问句是对藏戏特点的总体提示,第817自然段就围绕藏戏的特点,从不同的方面展开了详细的介绍,一起来完成表格,找出相呼应的自然段。3 .合作探究:默读课文817自然段,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下面表格。特色具体介绍的自然段戴着面具演出第814自然段没有舞台第15、16自然段演出时间长第17自然段4 .第817自然段哪些是详写?哪些是略写?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安排?(作者主要详写的是“戴着面具演出”,略写的是“没有舞台”“演出时间长”的特色。描述详略得当,就将藏戏独特的艺术魅力展现出来,主次分明,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5 .结合具体的面具,说说每种
7、颜色分别象征着什么。人物面具代表唐东杰布白色神秘国王红色威严王妃绿色柔顺巫女半黑半白两面三刀妖魔青面糠牙压抑和恐怖村民白布或黄布朴实敦厚(夸张的手法:为了启发观众的想象力,用夸大的事物来表现。如,用青面短牙的面具表现妖魔。象征的手法:用具体的事物表现某种特殊意义或思想感情。如,藏戏中用红色面具代表威严,戴红色面具的是国王。)6 .齐读最后一自然段:藏戏就是这样,一代一代地师传身授下去。最初的藏戏没有剧本,全靠师父言传身教,全靠在戏班排练和演出过程中逐步加工提高,使具有600多年历史的藏戏得以保留和发展,成为藏文化的“活化石”。五、拓展延伸,随堂演练1.搜集其他的地方戏曲,学习本课的写法,尝试有
8、详有略得写一写你感兴趣的一种戏曲。黄梅戏安徽地方戏曲剧种。黄梅戏表演艺术家代表严凤英,代表巨作梁山伯与祝英台。豫剧河南主要剧种。豫剧的代表人物有常香玉、陈素真、崔兰田、马金凤、阎立品等“豫剧五大名旦1流行的传统剧目有抬花轿花木兰穆桂英挂帅秦香莲等。7 .随堂演练。(一)根据藏戏里人物的身份选择填空。A.两面三刀的性格B.压抑和恐怖C.柔顺D.威严E.纯洁F.吉祥1.善者的面具是白色的,代表(E)2 .国王的面具是红色的,代表(D)3 .活佛的面具是黄色的,代表(F)4 .妖魔的面具青面獴牙,以示(B)(二)句式转换: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呢?【板书设计】4*藏戏三大特色:戴着面具演
9、出没有舞台演出时间长民族特色形成过程:发誓架桥募捐架桥创立藏戏介绍内容:起源面具舞台形式演出方式演出形态艺术魅力传承方式:师传身授,代代相传【教学反思】新课程标准在文化自信的核心素养中指出“通过语文的学习,热爱中华文化,集成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初步了解和借鉴人类文明优秀成果,具有比较开阔的文化视野和一定的文化底蕴。”藏戏一文就是对藏族传统剧种的生动阐释,让人既获取知识,又能感受到其蕴含的独特的文化信息。因此,可以放手让学生们朗读,并尽可能地相互交流,彼此沟通,在此过程中获得新知。所以,我首先让学生认真读课文前的阅读提示,按照阅读要求进行自主阅读。在自主阅读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读熟课文,在整体把握内容的前提下,弄清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藏戏的,并用自己的话说说藏戏是怎么形成的,它有什么特色。在教学中,我留给学生充足的读、思、议的空间,促进学生与文本以及学生之间的对话。第三,引导学生选自己喜欢的句段圈圈批批,交流收获体会,积累语言。老师在此过程中穿针引线,释疑解惑,激励点拨,归纳提炼,把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落到实处,提高学生的欣赏和评价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