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细微之处阅真情关键词:备课、思想感情、借助。内容摘要:1.小学语文第三学段的教学目标之一: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2.指导学生感悟文本思想感情的有效方法。认知语文要素。明确备课重点。组织教学过程。在小学语文第三学段之课标学段目标体系阐述中,关于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诸多的内容要求。如”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作品的情感。文以载道,言为心声,老师在指导学生阅读课文中,一方面要学习相应的语言文字知识,另一方面引导学生理解感悟课文中寄托的情感,阐述的道理,
2、从而获得真善美的教育。那么,如何指导学生体会课文中所表达思想与情感呢?现结合五年级语文上册课程中的相关课文,表述自己一点粗浅的认识。其一,有序理清语文要素,明确学习方向。第一单元,要求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这里的“具体事物是眼面前的,是人们熟悉的、可感的。作者把握住眼前事物的特点,把它们“想象成心目中美好的、有感情的形象事物,从而抒发情感。第四单元,要求学生有目标地阅读课文资料或者自主搜集资料,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感情。这些资料包括作者介绍、写作背景,词语或句子的解释、历史文化、时代背景等,它们能更有效地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第六单元,要求学生学会
3、品味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描写的场景、细节中所蕴含的感情。场景是指在特定时间和特定地点范围内,以人物活动为中心的生活画面;细节是指有艺术表现力的细小事物,以及人物细微的举止行动。抓住场景描写和细节描写中的词句进行品读,就可以体会出其中蕴含的感情。其二,明确文本主题思想,掌握备课目标重点。教材第一单元,将诸多需要掌握的语文要素涵盖在四篇课文之中。体现了以下教学主题思想。或赞美自然美景;或表明人生正确的价值观;或表达怀乡念家之情;或感悟人间真爱情愫。在内容表达上,白鹭、珍珠鸟两课,借助关键语句,分别抒发了对白鹭的赞美之情,表达了与珍珠鸟之间的深厚情意,落花生、桂花雨两课,则借助具体物象-花生、桂花,抒
4、发了对人生的感悟,对家乡的思念之情。教材第四单元,有四篇课文,教材呈现的内容,时间跨度大,地域分布广,写作背景迥异。课文有的描绘了我央央中华,疆土广袤,物产富饶,也有的描述了中国古代、近代的历史事件,教育学生勿忘教训,以史为鉴,砥砺前行。为更好的领悟文意体会真情,就要有针对性的搜集学习资料。如:教学古诗三首,就要查找诗作者的生平资料,时代背景。教学少年中国说,不仅要了解写作背景,感知八国联军阴谋瓜分中国的罪行,激起民众的爱国热情,还要学会多渠道地搜集那个时代中,为国家富强而奋斗的杰出人物资料。教学小岛,课前,教师就要指导学生上网查找守岛部队的资料,了解小岛的海域位置,战士们的日常生活,从而感受
5、海防战士的爱国情怀。教材第六单元,共有三篇课文,以人文情怀,生活实际为依托,展示亲人之间淳朴的,浓浓的爱和温暖。一组课文呈现出的学习语文要素,意在引领学生体会文章所描写的场景,展现的环境,勾画的细节之中蕴含的感情。这些课文内容,有的只投射在一个点上,如慈母情深,故事的地点集中在一个厂房内,空间狭小,环境恶劣。作者以细腻的笔触,洞察生活细微之处,感悟主人公灵魂深处的光亮与色彩。有的如串联在一起的一帧帧影片,朴素而迷人,如父爱之舟,梦仿佛一条线索,穿起了一件件难忘的往事:时而在家里,时而在客栈,时而在庙会,时而在小船上。那么,感受每个场景的氛围,明白父爱的深沉,则是指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的重要方法。
6、其三,细心组织教学,领悟其中情感第一单元中的每篇课文,都是借助具体事物来表情达意,不过形式多样。白鹭依次描摹了白鹭在不同场景中的形象,有“水田钓鱼”“枝头独立”“空中低飞,一幅幅优美的图画让我们在感受课文意境美的同时,又体会到作者对白鹭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落花生借父亲的一句话: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体现了作者不为名利,只求有益于社会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桂花雨一课,作者通过描写小时候“摇桂花”的欢乐,长大后“思桂花”的芳香,从而抒发了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以及对童年生活无比怀念的情感。珍珠鸟一文,有序地展露了“我和珍珠鸟一家从相识、熟悉、亲近,到相依相伴的关系的形成过程,
7、因此,结尾笔下不由自主地流泻出“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感受,水到渠成,感人至深。第四单元的教学活动,重点指导学生结合资料,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通过查阅资料,学生初步知道古诗三首中每首诗作的写作背景,不仅了解了北宋灭亡,南宋朝廷偏安i隅,苟延残喘的历史情况,也感受了诗人们忧愤深沉的爱国情感。也知道了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对人才不但不重用反而进行摧残,社会矛盾日益加深等现状。知道了少年中国说是梁启超先生为驳斥帝国主义侵略者污蔑中国是“老大帝国”“东亚病夫”,纠正少数国人自暴弃,甘为亡国奴的心理而写的。通过朗读、想象、背诵等教学手段,学生们充分感受了作者饱满的爱国之情。第六单元描写了三个生活中
8、的片段,画面感强,情感浓郁。慈母情深中环境描写震撼人心,身处其中,作者感觉仿佛一下子长大了。细节描写无“微不至,入木三分,令人呼吸都觉困难。“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龟裂的手指数着。这场景令”我多么难忘。龟裂的手指写出了母亲工作十分艰辛,攒下的这一卷毛票有多不易。可想,“我”此时多么愧疚的心理啊。“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手脚并用的机械忙碌状态。”语句中连续使用了四个“立刻”,表现了母亲工作动作快,且与前文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的眼睛一J描写母亲在极其疲倦的劳作中艰难转身的细节形成鲜明的对比。细致形象地刻画出辛劳工作的母亲形象。父爱之舟一文,画家吴冠中先生描写了一个个生活场景,“住小客栈、逛庙会、为我凑学费、铺床、缝补棉被、下雨下雪天背我上学,它们多么像一张张珍贵地照片,记载了一个父亲对孩子无微不至的深沉的爱。沉浸其中,让人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