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光现象提优专题答案.docx

上传人:奥沙丽水 文档编号:448593 上传时间:2025-07-28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95.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生光现象提优专题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学生光现象提优专题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学生光现象提优专题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学生光现象提优专题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学生光现象提优专题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光现象分类1 .以下物理量中可以用光年作为单位的是(B)(八)时间;(B)长度;(C)速度;(D)面积。2 .黑板上发生反光现象时,看不清黑板上的字迹,这是因为(C)(八)反光处入射角光太暗了;(B)反光处发生了漫反射;(C)反光处发生了镜面反射;(D)反光处外表光滑,反射性能差。4、把一滴水银滴在玻璃板上,这滴水银大致可看成(A)(八)凸面镜;(B)凸透镜;(C)平面镜;(D)凹面镜。5、一束光从真空如射到某一透明物质的外表上后,同时发生了反射和折射现象,如果反射光线跟折射光线之间的夹角为(Q;(C)(D)图213、在以下光学现象中,遵循反射定律的是工,遵循折射定律的是BCD一。A岸边的景物

2、在水中产生倒影;B使用放大镜观察微小物体;C透过窗玻璃观察窗外景物;D幻灯机中,放在光源和幻灯片之间的聚光镜使光线会聚。14、某甲利用平面镜反射看到了某乙的眼睛,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AA、某乙一定也能从同一平面镜同时看到某甲的眼睛;B、某乙定不能从同-平面镜同时看到某甲的眼睛;C、A和B两种结论都有片面性,结论和平面镜的质量有关;D、A和B两种结论都有片面性,结论和某甲隐藏得是否巧妙有关。15、如果不慎在照相机的镜头上沾上了一个小墨点,那么照出的相片上(D)A、有一个放大的墨点像。B、有一个缩小的墨点像。C、一片漆黑。D、没有墨点的像。16、如下图,水池的宽度为L,在水池右侧距离池底高度H处

3、有一激光束,水池内无水时恰好在水池的左下角产生一个光斑。L=H,现向水池内注水,水面匀速上升,那么光斑(A)A、B、C、D、匀速向右移动, 匀速向右移动, 减速向右移动, 加速向右移动,且移动速度小于水面上升的速度。且移动速度大于水面上升的速度。但速度始终大于水面上升的速度。但速度始终小于水面上升的速度。17、如下图,凸透镜竖直放置,凸透镜焦距为f,现有一点光源S在凸透镜左侧以凸透镜两倍焦距处为圆心,在经过主光轴的竖直平面内做顺时针圆周运动,直径为D,那么fD2f,那么在以下关于点光源所成像S运动轨迹的各图中,正确的选项是(C)18、飞机在赤道上方由西向东匀速飞行,不考虑光线在大气中的折射,以

4、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A、乘客看到“日出”时,飞机正下方地面上的人过一会儿才能看到,乘客看到“日落”时,飞机正下方地面上的人已经提前看到了。B、乘客看到“日出”时,飞机正下方地面上的人过一会儿才能看到,乘客看到“日落”时,飞机正下方地面上的人也要过一会儿才能看到。C、乘客看到“日出”时,飞机正下方地面上的人已经提前看到了,乘客看到“日落”时,飞机正下方地面上的人过一会儿才能看到。D、乘客看到“日出”时,飞机正下方地面上的人已经提前看到了,乘客看到“日落”时,飞机正下方地面上的人也已经提前看到了。19、如下图,OCr为凸透镜的主光轴,将点光源放在A点时,像在B点;将点光源放在B点时,像在C点。

5、当将点光源放在C点时,那么A(八)一定在B点成一个实像03_O,(B)一定在A点的左侧成一个虚像(C)可能在B、C之间成一个实像第14题图(D)可能在C点的右侧成一个虚像20、如下图,光线AB经过某凸透镜的一个焦点,B点在薄透镜上。F是该透镜的另一个焦点。假设使用圆规和刻度尺来确定透镜的位置,那么还需知道的条件是(D)(八)光线AB经过的焦点位置b(B)透镜光心的位置.(。光线AB经透镜后的折射光线A(D)不需要任何条件第U题图21 .细心的小明注意到这样一个现象:如果翻开窗户,直接看远处的高架电线,电线呈规那么的下弯弧形;而如果隔着窗玻璃看,电线虽然整体上也呈弧形,但电线上的不同部位有明显的

6、不规那么弯曲,当轻微摆动头部让视线移动时,电线上的不规那么弯曲情景也在移动。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C)(八)玻璃上不同部位对光的吸收程度不同(B)玻璃上不同部位的透光程度不同(C)玻璃上不同部位的厚度不同(D)玻璃上不同部位对光的反射不同22 .如图H所示,平面镜OM与ON夹角为,一条平行于平面镜ON的光线经过两个平面镜的屡次反i返回。那么两平面镜之间的夹角不可能是(A)”募繇瓶)(八)20(B)150(C)IO0(D)523、一物体放在凸透镜前20厘米的主光轴上,在光屏上能得到放大的像,据此可判断CA物体放在凸透镜前主光轴上21厘米处,一定能得到放大的实像;B物体放在凸透镜前主光轴上10

7、厘米处,一定能得到缩小的像;C物体放在凸透镜前主光轴上10厘米处,一定能得到放大的虚像;D物体放在凸透镜前主光轴上19厘米处,一定能得到缩小的实像。24、烛焰通过凸透镜恰好在光屏上得到个缩小的实像。假设保持透镜位置不变,把烛焰和光屏的位置对换,那么BA光屏上仍能呈规一个缩小的实像。B光屏上应该呈现一个放大的实像。C光屏上不会呈现实像,但通过透镜能看到虚像。D光屏上不会呈现实像,但调节光屏位置后能看到实像。25、小孔成像中所成的像是BA倒立的虚像;(B)倒立的实像;(C)正立的实像;(D)正立的虚像。26、与电影放映机的成像原理相类似的是BA照相机:(B)幻灯机;(C)望远镜;(D)放大镜。27

8、当光线从玻璃斜射向空气时,正确的结论是BA入射角总是大于折射角;(B)入射角总是小于折射角;(C)有时入射角大于折射角;(D)有时入射角等于折射角。28、图1所示的各图中,正确的选项是C29、关于镜面反射和漫反射,正确的说法是BA镜面反射看上去总比漫反射亮;B在有的地方漫反射看上去比镜面反射亮;图3C漫反射的局部光线不遵守反射定律;D黑板上的“反光”现象就是漫反射形成的。30、图3中方框内的一个光学器件应是DA凸面镜;(B)凸透镜;(C)凹面镜;(D)凹透镜。31、一束入射光照到平面镜上,如图4所示。当入射光和平面镜同时绕入图4射点0沿相同方向转过10时,反射光线将BA保持原方向不变;(B)

9、转过10;(C)转过20;(D)转过40。32、在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光屏上获得一个放大的像。如果把烛焰向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那么光屏上的像和像距的变化情况是AA像和像距越来越小;(B)像和像距越来越大;(C)像距变小、像变大;(D)像距变大,像变小。33、一个物体放在凸透镜的主光轴上,在离凸透镜20厘米处可得到一个放大的实像,现将该物体放在离凸透镜10厘米的主光轴上,那么一定得到AA放大的虚像;(B)放大的实像;C缩小的实像;(D)放大或缩小的实像。34、假设反射光线跟镜面成40角,那么入射光线跟反射光线之间的夹角是AA)100o;(B)90;(C)80o;(D)50。35、黑板假设发生“反

10、光会造成黑板上的字迹看不清,这是因为“反光”的黑板会发生BA漫反射现象,使光射向四面八方;B镜面反射现象,使进入人眼的光线太强;C漫反射现象,使进入人眼的光线变弱;D镜面反射现象,使字迹的光线只射向一个方向。36、某同学站在平静的水池边看到了“鱼在云中游动这一现象。对所看到的这一现象,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BA鱼是折射形成的实像,云是反射形成的实像;B鱼是折射形成的虚像, C鱼是反射形成的实像, D鱼是反射形成的虚像,云是反射形成的虚像; 云是折射形成的实像; 云是折射形成的实像。37、在图1中画出了光通过某光学器材前后的传播方向。由图可知,该光学器材可能是DC)凸透镜; (D)凹透镜。点0沿

11、顺10 ,那A)凸面镜;(B)凹面镜;图13平面镜应39、图13中,入射光线与反射面的夹角为30。,使平面镜绕入射时针方向转过20,同时移动光源,使入射光也绕0点顺时针转动么反射光线将从原来位置转过。30。40、一个人用平面镜来成像,要得到他的头朝下,脚向上的像,那么放在他的()AA)头顶上方。(B)左侧。(C)右侧。(D)任何位置。41、下述光的现象,说法正确的选项是()CA汽车夜间行驶时车内不开灯,这只是为了节约用电。B观察体温计所示的体温时,眼睛看到的水银柱是放大的实像。C人们看到水中鱼的位置,并不是鱼的实际位置。D黑板的“反光”现象是由于光的漫反射造成的。42、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

12、A)A光在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可能大于3IO,千米/秒。B光从i种介质射入另i种介质时,折射角一定小于入射角。C小孔成像得到的像一定是缩小的像。D只要平面镜的长度大于观察者身高的一半,他一定看到自己的全身像。43、物体离凸透镜22厘米时,能在光上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倒立缩小的像,那么以下判断正确的选项是()一定不能成实像。D定成放大的实像。 一定成放大的实像。A如果物距小于11厘米时,B如果物距等于11厘米时,C如果物距大于11厘米时,D改变物距,当像距为22厘米时,在光屏上得到的是放大的像。44、发散光束经过凸透镜折射后D(八)一定变成会聚光束;(B)一定变成平行光束;(C)一定变成发散光束;(

13、D)以上情形都有可能。45、两个互相垂直的平面镜组成了激光反射器,如图2所示。如果入射光线方向不变,反射器绕。点向顺时针方向转过30,那么经过反射器两次反射的光线将转过D(B)90o : (B)15o ; (C)30o ; (D)Oo 。匕“746、为了使光路按图8示要求改变,方框内的一个光学器件应该是C(A)凸透镜:(C)平面镜;(B)凹透镜;(D)凹面镜。47、图9中S表示发光点,表示它的像,方框内的光学器件应是A凸透镜:(B)凹面镜:(C)凹面镜;47、如图2所示,两个相互垂直的平面镜,在其中任一位置放置光(D)凹透镜。源S,那么它所成的像共有Al个。B 2个。 C 3个。4个。C48、

14、图5中光线由玻璃进入水中时,折射线只可能通过AAA点。 BB点。 CC点。 D D点。二、全国历届竞赛试题选编1 . 一面镜竖直挂在墙上,某人站在镜前1米处,从镜子里只看到自己的上半身。他要看到自己的全身,那么 (D)A.应后退到距镜2米远处。B.应前进到距离0. 5米远处。C.应后退到距离4米远处。D.无论前进或后退都不能实现。2 .有一种自行车尾灯设计得很巧妙。当后面汽 车的灯光以任何方向射到尾灯时,它都能把光 钱反向射回”。以下图是4种尾灯的剖面示意 图,其中用于反光的镜面具有不同的形状。能 产生上述效果的镜面是B3 .有些电工仪表的刻度盘上有一个弧形缺口, 缺口下面有一面镜子,它的作用

15、是AA.读数时使眼睛处于正确位置B.增加刻度盘的亮度C.检验仪表是否水平D.便于观察仪表的内部结构4 .生物显微镜的镜筒下面有一个小镜子,用来增加进入镜筒的光强。如镜面A果小镜子的镜面可以选择,在生物课上使用时,效果最好的是:()A.凹型镜面 B.凸型镜面 C.平面镜面 D.乳白平面5 .小明的写字台上有一盏台灯。晚上在灯前学习的时候,铺在台面上的玻璃发出刺眼的亮光,影 响阅读。在下面的解决方法中,最简单、效果最好的是()CA.把台灯换为吊灯B.把台灯放到正前方 C.把台灯移到左臂外侧 D.把台灯移到右臂外侧6 .电视机的开启和关闭可以通过遥控器实现。遥控器用来控制电视机的是BA.红光 B.红

16、外线 C.紫光 D.紫外线7 .王勇同学在宾馆饭店看到一种自动门,当有人靠近时,门会实现自动开闭。王勇同学对此产生了浓 厚的兴趣,他很想知道自动门是如何实现自动控制的。为此他反复做了几次试验:当他轻轻地靠近自动 门时,门自动翻开;当把一个足球滚向自动门时,门自动翻开;当把一面底部装有滚珠的无色透明大玻 璃板,直立着滑向自动门时,门不翻开。王勇同学根据探究试验的结果,对自动门的自控原理提出了以 下几种猜测,你认为其中最合理的猜测是C A.自动门“听”到来者的声音时,通过声控装置实现自动开闭8 .自动门探测到靠近的物体发射出的红外线,通过光控装置实现自动开闭 C.自动门本身能发射出一种红外线信号,

17、当此种信号被靠近的物体反射时, 就会实现自动开闭D.靠近门的物体通过空气能产生一种压力传给自动门,实现自动开闭9 .检查视力时,要求眼睛与视力表相距5 m。医院里常按图1所示的方式检查视力,让被检查者面对平面镜而坐,身后是视力表。人距平面镜2m,那么视力表离平面镜的距离应是CA.5mB.2mC.3mD.4m9 .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小红一直不明白:在光纤通信中,光信号是怎样经过漫长而又曲折的线路,从一端传到另一端的呢?后来通过过“探究光纤怎样传输光信号”的活动中,她终于明白了:光信号在光纤中AA.是靠光纤壁不断地反射而向前传播B.就像电流沿弯曲导线那样传播C.就像水流沿弯曲水管流

18、动那样传播D.是靠光纤壁不断地折射而向前传播10 .用放大镜观看彩色电视机荧光屏上的白色区域,会发现它是由3种颜色的亮点或亮条组成的。11 .如图5所示为潜望镜工作原理图。假设现有一军舰位于S点处,那么潜水艇中的人通过潜望镜看到军舰的像在图中的B_点处。12 .放映电影、幻灯的银幕常用粗糙的白布做成,其优点在于。一是利用_漫反射使剧场中各处的观众均能看到画面;二是白布能反射一各种一颜色的光,使观众能看到色彩正常的画面。13 .图6是月球的影区分布,当人随地球运动到_B_区时会看到日全食,运动到_A_区时会看到日偏食,运动到_C_区时会看到日环食。14 .小明从平面镜中看到挂钟的像如图3所示,这

19、时的时间是O15 .如下图,水平桌面上斜放着一个平面镜,桌面上有一个小球向镜面滚去。要使平面镜中小球的像沿竖直方向下落,那么镜面与桌面间的夹角应为:BA.30oB.45oC.60oD.9016 .右图为色光三原色的示意图。图中区域1应标绿色,区域2应标白色。17 .有一种液面微变监视器,根本结构原理如图5所示:光发射器始终以一定角度向被监视的液面发射一束细光;光束经液面反射,其反射光被水平放置的平面光电转换器接收;光电转换器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并通过显示器显示出来。假设反射到光电转换器接收平面上的光点从SI点移向S2点,那么说明被监视的液面是一上升(选填“上升或下降);当液面升降高度一定时,接

20、收平面上的光点Sl和S2之间的距离与接收平面到液面的距离有没有关系?答没有(选填“有或“没有)。18 .小峰身高1.70cm,眼睛距头顶8cm,直立在水平地面上照镜子。如果他想从竖直挂在墙上的平面镜里看到自己的脚,这面镜子的底边离地面的高度不应超过mo0.8119 、.2005年春节晚会上,群聋哑青年用精美绝伦的舞蹈“千手观音”给人以美的享受,善的启迪。(1)如图5所示,观众看不见领舞者邰丽华身后站着的其他舞蹈者,这是因为光是一沿直线传播的。(2)在观看演出的过程中,我们虽然没有看到乐队却也能分辨出是何种乐器在发声,这主要是因为不同乐器所发声音的音色是不同的。(3)电视观众看到莲花座上的千手观

21、音身披绚丽霞光,这些光是由红、绿、蓝三原色依不同的比例混合而成的。20 .小汽车的前挡风玻璃有定的倾斜角度,而卡车、公交车等大型车辆的前挡风玻璃却几乎是竖直的。请用光学知识分析小汽车前挡风玻璃这样安装的原因(可以画图说明)。解:为保证夜间行车的平安.小汽车前挡风玻璃倾斜安装是因为后面车辆射来的光,照射到前挡风玻璃后,斜向下反射;当车内景物被照亮时,通过前挡风玻璃所成的像在驾驶员前面的斜上方.这样车内驾驶员不至由于反射光而受到干扰,而大卡车、公交车的驾驶员位置较高,司机视线是向斜下方观察的,因此不会受到直接的干扰.2L在观看河岸边的城市夜景时,往往发现每盏灯在水里的像不是盏灯,而是条光柱,请你分

22、析这是为什么。这是因为河面总有水波起伏,像许多取向不同的平面镜,电灯在每一个小平面镜内都能成像,但各个像的位置上下不同,这些像组合起来就形成一条光柱。22 .用两块平面镜做成如下图的潜望镜,两平面镜中心的距离为L,现在用此潜望镜观察正前方一物体AB,那么人从潜望镜中看到AB的像距物体AB的水平距离是多少?(作图并说明)23 .图(a)和(b)是于小红的两张清晰的照片底片。拍摄这两张照片相机镜头的焦距相同。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BA.拍摄时,相机与人的距离比拍(b)时大。B.拍摄时,胶片与镜头的距离比拍(b)时大。C.拍摄(a)时所用相机镜头的直径比拟大。24.图4中画的是王小刚同学的眼镜,

23、从眼镜判断,他的眼睛AA.是远视眼B.是近视眼C.视力正常,眼镜是太阳镜D.一只眼视力根本正常,另只是近视眼。25.图是一张在湖边拍摄的照片。因为湖水平静,岸上景物与湖中倒影在照片上十分相似,以下几种方法中哪一种不能用来正确区分真实景物与它在湖中的倒影?DA.倒影比真实景物略暗一些至置B.倒影比真实景物的清晰度略差一些c.倒影中人物排列的左右位置与拍照时的真实位置正好相反二;:亨ID.倒影中人物的身高比真实人物略大一些。Jff26 .一种手电筒上所有的聚光小电珠如图2所示,其前端相当于一个玻璃制成的凸透图4镜,灯丝(可看作一个点光源)发出的光通过它出射时,出射光束(图中实线所示)比无此透镜时的

24、光束(图中虚线所示)要窄,即它可减小光束的发散,有聚光功能。在这种小电珠中,灯丝应位于AA.凸透镜的焦点以内B.凸透镜的一倍焦距和两倍焦距之间弋一C.凸透镜的焦点处D.凸透镜的两倍焦距处(1)透镜能使原来的光路变窄,因为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说明此透镜是凸透镜(2)点光源距离凸透镜的距离不同,对于同一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能力是相同的.图2当点光源在凸透镜的焦点上,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成为平行光.如图1.当点光源在凸透镜的二倍焦点上,点光源在凸透镜的二倍焦点上成清晰的像.如图2.当点光源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点光源射出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介于平行和会聚在二倍焦距之间.如图3.当点光源在

25、凸透镜的倍焦距以内,点光源射出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其光路比平行光要宽.如图4.图427 .为了防盗,在门上装上一个“猫眼,使屋内的人能看清屋外的人是一个正立缩小的像,屋外面的人却看不清屋内的人,那么“猫眼应该是:CA.凸镜B.凹镜C凹透镜D.凸透镜A.29.A.C.30.A.B.C.D.31.A.C.32.幻灯机离屏幕远一些, 幻灯机离屏幕远一些, 幻灯机离屏幕近一些, 幻灯机离屏幕近一些,报与放大镜不动,眼睛离报远些 报与放大镜不动,眼睛离报近一些A. 一定大于20厘米;C. 一定在10厘米到16厘米之间;28 .测绘人员绘制地图时常常需要从飞机上拍摄地面的照片。假设使用的相机镜头焦距为50

26、毫米,那么底片与镜头距离应该在D100亳米以外。B.50毫米以内。C.恰为50毫米。D.略大于50毫米。假设用照相机的镜头作为透镜做透镜成像实验,那么下述现象中不可能出现的是:D看到物体倒立的、缩小的像B.看到物体正立的、放大的像看到物体倒立的、放大的像D.看到物体正立的、缩小的像放映幻灯时,为了在屏幕上得到更大的像,那么应采取的措施是:A镜头与幻灯片的距离调小一些镜头与幻灯片的距离调大一些镜头与幻灯片的距离调大一些镜头与幻灯片的距离调小一些老奶奶用放大镜看报时,为了看到更大的清晰的像,她常常这样做:BB.报与眼睛不动,放大镜离报远一些;D.报与眼睛不动,放大镜离报近一些。小明在光具座上做“研

27、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当光屏、透镜及烛焰的相对位置如下图时,恰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由此判断,他所用凸透镜的焦距:D20Ctn16CmB.33.一定小于8厘米;D. 一定在8厘米到10厘米之间。图1中画出了光线通过透镜(图中未画出)的情形.其中凸透镜是A.aB.b和dC.cD.a、b、c、d都是凸透镜34 .秋高气爽的夜里,当我仰望天空时会觉得星光闪烁不定,这主要是因为:(D)A.星星在运动B.地球在绕太阳公转C.地球在自转D.大气的密度分布不稳定,星光经过大气层后,折射光的方向随大气密度的变化而变化35 .小明拿着一个直径比拟大的放大镜伸直执行手臂观看远处的物体,可以看到物体的像,下面说

28、法中正确的选项是:()CA.射入眼中的光一定是由像发出的B.像一定是虚像C.像一定是倒立的D.像一定是放大的36 .如图1,纸筒A的一端蒙了一层半透明纸,纸筒B的一端嵌了一个凸透镜,两纸筒套在一起组成了一个模型照相机。为了在A端得到清晰的像,要调整A、B间的距离,这时(D)A.眼睛应对着B端向筒内观察,看看像是否清楚B.如果看近处的景物时像很清楚,再看远处的景物时就应该把B向外MJ拉,增加A、B间的距离rXC.应把A端朝着明亮的室外,B筒朝着较暗的室内,否那么看不清楚ID.应把B端朝着明亮的室外,A筒朝着较暗的室内,否那么看不清楚37.小明在听讲座时,想把银幕上用投影仪投影的彩色幻灯片图像用照

29、半透明纸凸透镜相机拍摄下来。由于会场比拟暗,他使用了闪光灯。这样拍出来的照片图1模型照相机(A)A.反而看不清投影到银幕上的图像,倒是把银幕上的一些污渍拍出来了B.色彩鲜艳,比不用闪光灯清楚多了C.色彩被“闪掉了,拍到的仅有黑色的字和线条D.与不用闪光灯时效果一样,因为拍摄的是银幕上的像,而不是实际的景物38 .许多照相机镜头到胶片的距高是可调的。某次拍摄前摄影师已经把相机“调焦,使被摄者在胶片上形成了清晰的像。如果在拍摄前被摄者移动了位置,他和摄影者的距离变大,为使他在胶片上仍然形成清晰的像,镜头与底片的距离应该AA.变小B.变大C先变小后变大D.先变大后变小39 .在儿童乐园,摄影师给卡通

30、人照相,在对焦时,发现毛玻璃上rc卡通人像的位置如图1甲所示。为了使毛玻璃上卡通人像的位置如Lj图1乙所示,摄影师应当将镜头适当地*sLJnSsA.向下并且向左移B.向下并且向右移C,向上并且向左V移D.向上并且向右移图甲显示像在E玻璃的左侧上方,说明卡通人在凸透镜主光轴的右11侧下方,要使像如图乙所示,必须调节卡通人到凸透镜的上光轴匕甲图1乙所以镜头应该向右侧下方移动.应选B.40 .用可变焦的光学照相机可以把远处的景物“拉近进行拍摄,就是说,虽然被拍摄的景物与照相机镜头之间的距离根本不变,但仍可以使底片上所成的像变大。关于这个过程,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A焦距长那么成像大,反之那么小A.焦

31、距变大,像距也变大B.焦距变小,像距也变小C.焦距变大,像距变小D.焦距变小,像距变大41 .用普通照相机拍照时,要按被照物体距相机镜头的远近进行“调焦,使用起来不太便捷。有一种“傻瓜”相机,只要把想拍摄的景物全部纳入取景器内,不管远处还是近处的物体,在照片上都比拟清晰,从而使拍照的过程变得十分快捷。这种“傻瓜”相机不用”调焦的奥秘是BA.采用了长焦距的镜头,使远近不同的物体成像的位置相差不大B.采用了短焦距的镜头,使远近不同的物体成像的位置相差不大C.采用了长焦距的镜头,使远近不同的物体成像的位置相同D.采用了短焦距的镜头,使远近不同的物体成像的位置相同42 .小明在用可变焦的光学照相机种镜

32、头焦距大小可根据需要发生改变的光学照相机)给小兰拍了一张半身照之后,保持相机和小兰的位置不变。又给小兰折了一张全身照。关于这个过程对相机的调节,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B)A.焦距变大,像距也变大B.焦距变小,像距也变小C.焦距变大,像距变小D.焦距变小,像距变大区广43 .老师利用投影仪把课前写好的透明胶片投射到屏幕上,得到了清晰的像(图9)。肠0当他再把两块条形磁铁放在投影仪上,在磁铁上面铺好玻璃板,用铁粉演示磁感线上,的分布时、屏幕上磁感线的像却不清晰,这时应该向一下一移动投影仪的镜头。44 .现有如下光学器件:a)平面镜;b)凸镜;C)凹镜:d)凸透镜;e)凹透镜。Tz在以下光学仪器或

33、用具中用到了哪种器件?请把相应的字母填入空格。自制潜望镜图9用_a_,太阳灶用_c_,老花镜用一d,汽车观后镜用_b,近视眼镜用_e,耳科医生的额镜用_CO45 .常用体温计的刻度局部为三棱体,横截面如图,其正面呈圆孤形,这样就可圆弧形看清体温计内极细的水银柱,以便于读数,这是因为圆孤形玻璃的作用相当于一凸Y-表面透镜,使我们能看到水银柱放大后的一虚像。46 .生活中梳妆台上的大镜子是一平面镜镜,观察细小东西用的放大镜是_/凸透镜镜,道路拐弯处立的是一凸面镜镜。(八水银柱47 .做透镜成像的实验时,烛焰的像成在屏的下边缘处。如果不改变烛焰及屏的位置,而打算移动透镜使像移到屏的中央,应将透镜向上

34、移。48 .实验室用的普通温度计的横截面为圆形,而体温计的横截面却为三角形。体温计的横截面做成这样形状的目的是加强玻璃的一放大作用。49 .凹透镜、凸透镜、凹面镜、凸面镜和平面镜,都是常用的光学器材。近视眼镜的镜片是凹透镜镜,老花眼镜的镜片是一凸透镜镜,教学投影器上的反射镜是平面镜一镜。50 .小明的爷爷和爸爸都是老花眼,爷爷的老花眼更重一些,小明的妈妈那么是近视眼。他们的三付眼镜都放在报纸上,如图。现在爸爸要看书,让小明把眼镜递给他,小明应该拿图A中的那一付。51.如图是一束光从水中射向空气的光路图.表示光传播方向的箭头以及标识界面的符号都模糊不清,但根据该图还是可以断判出BF界面,8是入

35、射光线.52 .近视眼镜的镜片是一个一凹透镜,它和眼球中相当于透镜的那局部的综合作用使得这个“照相机的“镜头”的焦距变长了。53、如图3,甲、乙、丙、丁是镜头焦距不同的四架相机,它们所用的底片规格是相同的。分别用它们在同一地点拍摄同一景物。我们可以判定,在图4中,照片D一是用相机甲拍摄的,照片B-是用乙拍摄的,照片A是用丙拍摄的,照片_C是用丁拍摄的。解析:用照相机拍摄远处景物时,假设所用相机镜头的焦距越长,那么其所拍摄到的远景的范围越小,但越清楚。在四张照片中,D图所拍摄到的范围最小,可见是用相机甲拍摄的。同理可得到A图、C图、B图分别是用相机丙、丁、乙拍摄的。54 .一种微型手电筒的灯泡做

36、成右图所示的形状,它的前端相当于一个凸透豌。使用这种灯泡可以省去般手电筒中的一个零件,它是凹面镜。55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我国四川省汉川县发生了里氏8.1级强列地震,为及时了解震区的受灾情况,便于指挥调度,相关部门利用了飞机航拍和卫星遥感技术。飞机航拍只能在白天进行,利用的是地面物体反射的可见光来拍摄。拍摄过程中,地面上的物体在摄像机上成的像,应位于摄像机镜头的一倍焦距至二倍焦跟之间,且更靠近一倍焦距(选填一倍焦距”或二倍焦距”)处;而卫星遥感那么可以昼夜不停的工作,因为它不仅可以感知可见光,还可以感知物体发出的红外线(选填“紫外线或“红外线”56 .如图9所示,F1、F2是

37、凸透镜的两个焦点。一个物点发出的光射到凸透镜上发生折射,图中画出了其中的两条折射光线。(1)用作图法确定像点的位置用点小圆点表示像点,并标字母Q;(2)作出通过右焦点F2的折射光线及对应的入射光线;(3)用作图法确定物点的位置用小圆点表示物点,并标字母P。57 .问答题Fl工1 .给你一个透镜,怎样用最简单易行的方法判断它是不是凸透镜?V2 .说出两种最简便的估测凸透镜焦距的方法。靠近物体,能放大的是凸透镜,不能的是凹透镜1、“平行光聚焦法如下:图9实验器材:凸透镜、白纸、刻度尺实验方法:取出要测定焦距的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再把张纸放在它的另侧,来回移动,观察光斑(亮点)的变化。调整凸透镜的

38、位置,让光斑变得最小、最亮。用刻度尺量出光斑到凸透镜中心的距离,记录下来。再重复以上实验2次,求3次测得距离的平均值,即为此凸透镜的焦距。2、两倍焦距:在光聚座上依次放上光屏、凸透镜、燃烧的蜡烛,保持凸透镜不动,同时移动点燃的蜡烛和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倒立的与烛焰等大小的像为止,那么物距或像距的一半即焦距。58.老花镜的“度数”等于它的焦距的倒数乘100。请设计一个测老花镜度数的最简单的方法。要求写出所用器材、操作步骤和计算公式。1:刻度尺,白纸2:老花镜正对阳光,后面用白纸寻找最小光斑,找到最小光斑后用刻度尺测出光斑到老花镜的距离就是它的焦距f,这里要注意f的单位是米3:老花镜的度数=IoO/f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

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