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地理(人教版)必修1习题:第2章地球上的大气 提升训练2.1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螺丝刀 文档编号:4492227 上传时间:2019-11-1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8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地理(人教版)必修1习题:第2章地球上的大气 提升训练2.1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最新】地理(人教版)必修1习题:第2章地球上的大气 提升训练2.1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最新】地理(人教版)必修1习题:第2章地球上的大气 提升训练2.1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最新】地理(人教版)必修1习题:第2章地球上的大气 提升训练2.1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最新】地理(人教版)必修1习题:第2章地球上的大气 提升训练2.1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最新】地理(人教版)必修1习题:第2章地球上的大气 提升训练2.1 Word版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地理(人教版)必修1习题:第2章地球上的大气 提升训练2.1 Word版含解析.doc(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最新版地理精品学习资料地理(人教版)必修1第2章地球上的大气提升训练2.1含解析提升训练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45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读大气热量交换过程图,回答13题。1.上图中的序号代表大气逆辐射的是()A.B.C.D.2.青藏高原与长江中下游地区相比较气温低的原因是()A.变小B.变小C.变大D.变大3.二氧化碳的浓度增加会导致大气热量交换环节强弱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变大,变大B.变小,变小C.变大,变大D.变小,变大【解析】1选D,2选A,3选C。第1题,图中分别代表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和大气逆辐射。第2题,结合上题分析

2、可知,为地面辐射,地面是大气的直接热源,地面辐射减弱,会导致大气吸收的热量减少,从而导致气温较低。为太阳辐射,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如果其变大,则地面升温,地面辐射会增加,气温也会增加,不符合题干要求;代表大气逆辐射,大气逆辐射增强会使地面温度升高。第3题,二氧化碳增加对太阳辐射影响小;二氧化碳能吸收地面的长波辐射,所以二氧化碳浓度增加会使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增加;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大气逆辐射增强,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也会增强,因此也变大。【方法技巧】影响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量的三大因素(1)纬度位置:纬度低,太阳高度角大,则太阳辐射经过的大气层的路程短,被大气削弱得少,如图中A所示;纬度高,太阳

3、高度角小,则太阳辐射经过的大气层路程长,削弱量大,如图中B所示。(2)天气:阴雨天气,云量越多,云层越厚,反射量越大,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越少;晴朗天气反之。(3)地势:地势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太阳辐射强;地势低反之。(2017长沙高一检测)每年冬天,省农业厅专家都要为西湖龙井茶树防冻支招。以下是两种常见的防冻措施:覆盖防寒(寒潮来前,用网纱等覆盖茶树蓬面,以保护茶树。图1);熏烟驱霜(晚霜来前,气温降至2左右时点火生烟,以减轻晚霜冻害。图2)。据图完成4、5题。4.图1中的网纱在冬季主要能够()A.防太阳暴晒B.防病虫害C.阻隔霜冻直接接触叶面D.防洪、防涝5.图2中的

4、熏烟能够减轻霜冻,是因为烟雾能够()A.使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大气逆辐射增强B.使水汽含量增加,太阳辐射增强C.使地面温度增加,地面辐射增强D.使大气温度增加,大气逆辐射增强【解析】4选C,5选A。第4题,网纱在冬季可阻止霜冻接触茶树的叶片,从而减去霜冻对茶树的冻害。第5题,熏烟驱霜的原理是增强大气逆辐射,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2017台州高一检测)下图为沙漠地区绿洲示意图。完成6、7题。6.下列能反映白天绿洲与周围沙漠地区大气运动的是()7.下列现象的形成与绿洲和沙漠间的大气运动形成原理相似的是()A.晴朗天空呈蔚蓝色B.城市热岛效应C.北方春季的沙尘暴D.晴天昼夜温差大【解析】6选C,7选B

5、。第6题,白天绿洲温度相对较低,盛行下沉气流;沙漠温度高,盛行上升气流,从而形成热力环流。第7题,城市热岛效应属于热力环流。【补偿训练】下图表示某地近地面和高空的大气状况,读图,回答(1)(3)题。(1)甲、丙的气压值分别是()A.1 018、1 008 B.1 026、1 008C.1 018、1 016D.1 026、1 016(2)此时,降水可能性最大的是()A.甲B.乙C.丙D.丁(3)若图中等压面弯曲程度增大,则表明该区域内水平气压差异()A.减小B.增大C.不变D.不确定【解析】(1)选A,(2)选A,(3)选B。第(1)题,图中甲处等压面下凹,气压低于两侧,结合等压差可知,甲处等

6、压线气压值为1 018 hPa;高空1 012 hPa,等压面向上凸,说明气压高于两侧,结合气压差可知,丙处等压线气压值为1 008 hPa。第(2)题,近地面气温高处即气压低处气流上升,易形成降水,因此甲处降水可能性最大。第(3)题,等压面弯曲程度增大,则表明该区域内水平气压差异增大。8.下面左图是北半球某区域850 hPa等压面上的等高线分布图(单位:m),右图是沿左图XY方向画出的空间位置图。下列对图中a、b两点对应的近地面甲、乙两地的气温和气压差异的判断,正确的是()气温:甲地大于乙地气压:甲地小于乙地气温:甲地小于乙地气压:甲地大于乙地A.B.C. D.【解析】选B。据图可知,a点在

7、850 hPa等压面以上,气压低于850 hPa,b点在850 hPa等压面以下,气压高于850 hPa,同等高度下高空中(1 500 m处)a点气压低于b点气压,对应的近地面气压应该是甲地高于乙地,气温是乙地高于甲地。读北半球某区域等压线分布图,回答9、10题。9.图中A、B、C、D四个箭头中正确表示风向的是()A.A B.BC.C D.D10.图中A、B、C、D四处风力最大的是()A.A B.BC.C D.D【解析】9选C,10选C。第9题,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图示风向始终由高压指向低压,北半球向右偏,斜穿等压线,故C箭头正确。第10题,图示四地中,C处的等压线最密,水平气压

8、梯度力最大,故风力最大。【方法技巧】风力大小判定(1)在同一幅图中等压线密集风力大,等压线稀疏风力小。(2)在不同地图中,相同图幅、相同等压距的地图相比,比例尺越大,表示单位距离间的等压线越密集,风力越大;比例尺越小,表示单位距离间的等压线越稀疏,风力越小。读下图,回答11、12题。11.图中正确指示北半球近地面风向的是()A.AB.BC.CD.D1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水平气压梯度力不能影响风速B.地转偏向力只改变风速C.高空大气运动受摩擦力影响不明显D.摩擦力不影响风速,只影响风向【解析】11选D,12选C。第11题,近地面风向因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影响,与等压线成一

9、夹角。第12题,高空大气离地面较远,大气运动受摩擦力影响不明显。【方法技巧】利用风向可判断的三大问题(1)等压线值的变化规律:顺着风向,等压线数值越来越小。(2)判断南北半球:向右偏北半球;向左偏南半球。(3)判断高压和低压:近地面,观测者背风而立,北半球高压在右后方,低压在左前方;南半球,高压在左后方,低压在右前方。二、非选择题(共40分)13.(2017西宁高一检测)希望中学地理实验小组对某城市四个住宅小区的环境进行观察测算,得到了白天(晴天)6:00至18:00的温升数据并绘制了图甲、图乙。(基准温度取某日平均温度)(20分)材料一几种下垫面的吸收率。下垫面道路(沥青)混凝土砖石土壤(黑

10、土)沙漠草水吸收率0.80.950.650.90.60.80.650.80.60.950.550.850.740.840.90.97材料二图甲中小区1下垫面吸收率较高,平均吸收率为0.74;小区2下垫面吸收率较低,平均吸收率为0.64。材料三图乙中小区3风速较大,风速为3 m/s;小区4风速较小,风速为2.5 m/s。(1)根据材料一、二可知,下垫面的吸收率小的小区温升幅度要_(大或小)于吸收率大的小区,原因是_。(2)根据材料三,分析得出,风速与热岛强度的关系是_,原因是_。(3)通过该实验小组研究成果,在小区建筑规划和设计方面,可采取哪些措施减轻城市热岛效应?【解析】第(1)题,大气热量主

11、要来源于地面,地面对太阳辐射吸收率直接影响到大气升温情况。第(2)题,风速越大,散热效果越明显,相应地城郊之间温差变小,热岛强度亦变小。第(3)题,降低热岛效应,就要减小下垫面的吸收率,增加热容量和散热率。答案:(1)小大气增温的热源主要是地面,不同下垫面,热容量不同。吸收率小的下垫面吸收的太阳辐射热量较少,因此它通过地面辐射和对流释放到空气中的热量较少,引起的升温幅度小(2)呈负相关风速越大,空气流动性越强,由风带走的热量也越多,升温幅度就越小。可见,风速大有助于减弱建筑群的“热岛效应”;风速小则相反(3)尽量使用对太阳辐射吸收率较小的建筑材料,避免采用对太阳辐射吸收率较大的沥青、混凝土来铺

12、装全部地面;增加绿地和水面,以增加下垫面热容量(减少地面辐射量);通过合理布局小区建筑物(建筑密度布局要适当),加强小区的自然通风,有利于热量散失,从而有效改善小区“热岛效应”。14.读图,完成下列问题。(20分)(1)图中甲地的箭头表示甲地空气运动及受力状况,各箭头分别表示:A_,B_,C_,D_。(2)该图分布在_(填“南”或“北”)半球,判断依据是_。(3)画出图中乙地的风向。(4)甲、乙两地风力较大的是_,原因是_。【解析】第(1)题,读图知,垂直于等压线的A是水平气压梯度力;B与A偏角在3045,为风向;C与风向垂直,为地转偏向力;D与风向相反为摩擦力。第(2)题,风向向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左侧偏,判断此地为南半球。第(3)题,先判断等压线的数值为中心高,周围低。画出乙地的水平气压梯度力,然后向左偏即为乙地的风向(如图)。第(4)题,在同一等压线图中,等压线越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则风力越大。据图观察出乙地比甲地的等压线密集。答案:(1)水平气压梯度力风向地转偏向力摩擦力(2)南风向向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左侧偏转(3)(4)乙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力较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