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高高考数学公式大全-更新整理版.pdf

上传人:tbuqq 文档编号:4500208 上传时间:2019-11-12 格式:PDF 页数:17 大小:555.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职高高考数学公式大全-更新整理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职高高考数学公式大全-更新整理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职高高考数学公式大全-更新整理版.pdf(1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 1 页 共 17 页 1 部分公式识记: 1、解绝对值不等式:aaa(.)(.)(.)或 (0a) aaa(.)(.) (0a) 2、的面积公式: AbcBacCabSsin 2 1 sin 2 1 sin 2 1 3、函数cbxaxy 2 的最大值 (或最小值) : 当 a b x 2 时, a bac y 4 4 2 最大(或最小) 4、组合数公式: m n m n m n CCC 1 1 、 mn n m n CC 5、三角函数的定义: r y sin, r x cos, x y tan,其中 22 yxr。 6、正弦定理: C c B b A a sinsinsin ,余弦定理:

2、Cabbac Baccab Abccba cos2 cos2 cos2 222 222 222 7、在三角形ABC中,cbaCBA:sin:sin:sin 8 、)sin(cossin 22 xbaxbxa, 最 大 值 为 22 ba, 最 小 值 为 22 ba,最小正周期: 2 T 9、等差数列的性质: dnmaa nm )(,如daa3 25 10、和角差角公式:)sin(sincoscossin )cos(sinsincoscos 11、倍角公式:cossin22sin 22 sin211cos22cos 12、0sin是第一或第二象限的角,0sin是第三或第四象限的角; 0cos

3、是第一或第四象限的角, 0cos 是第二或第三象限的角; 0tan是第一或第三象限的角,0tan是第二或第四象限的角 13、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 2 1 30sin 2 2 45sin 2 3 60sin 2 3 30cos 2 2 45cos 2 1 60cos 2 1 150sin 2 2 135sin 2 3 120sin 2 3 150cos 2 2 135cos 2 1 120cos 知识点回顾 第一部分:集合与不等式 【知识点】 1、集合 A有 n 个元素,则集合 A的子集有 n 2个,真子集有12 n 个,非空真 子集有22 n 个; 2、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要条件: (1)p

4、q,则 p 是 q 的充分条件, q 是 p 的必要条件 如 p : ( x+2) (x-3 )=0 q :x=3qp,q 为 p 的充分条件, p 为 q 的必要条件 (2)qp且pq,则 p 是 q 的充要条件, q 也是 p 的充要条件 3、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 若 a和 b 分别是方程0)(bxax的两根,且ab,则 0xaxb的 解 集 为xb或xa,0xaxb的 解 集 为 axb 如:2303xxx或2x,0)3)(2(xx23x 口诀:大于两边分(大于大的根,小于小的根),小于中间夹。 第二部分:函数 【知识点】 1、函数的定义域:函数表达式有意义时x 的取值范围。 注意:要

5、用集合或区间表示定义域 求定义域时几种常见类型: 分母0; 偶次被开方式0; 对数的真数 0; 幂的指数为 0 时,底数0;取正切的角k 2 如:函数 2 1lg )( x x xf的定义域就是解不等式组: 02 0 01lg x x x 2、求函数 f (x)的表达式: 方法:换元法 如:已经84)12(xxf,求)(xf。 解:设,12tx则 2 1t x,故84)12(xxf可以化为: 1028 2 1 4)(t t tf,把 t 还原为 x 就是:102)(xxf 3、一元二次函数:cbxaxy 2 ,它的图像为一条抛物线。 一般式:)0( , 2 acbxaxy,顶点为 a bac

6、a b 4 4 , 2 2 ,对称轴为 a b x 2 顶点式: nmxay 2 )(,其中( m ,n)为抛物线顶点 交点式:)( 21 xxxxay 性质:最值:当 a b x 2 时, a bac y 4 4 2 最大或最小 单调性: 2 yaxbxc 、0a时,递增:, 2 b a ,递减:, 2 b a 、ao时,递增:, 2 b a ,递减:, 2 b a 如: 2 543yxx递增: 2 , 5 递减: 2 , 5 图像的研究: 轴下方的图象对应 轴的交点对应与 轴上方的图象对应 xy xy xy acbxaxy 0 0 0 )0( 2 0 21 2 ,0xxxxcbxaxy或

7、21 2 , 0xxxcbxaxy =0 0 2 ,0xxcbxaxy , 0 2 cbxaxy解集为 0 0 2 cbxaxy解集为 R 0 2 cbxaxy解集为 4、指数和指数函数 指数幂的运算法则: 、 nmnm aaa如: 4343 22a 、 nm n m a a a 如: 25 2 5 2 2 2 、 mnnm aa )(如: 3232 )2(a 、 mmm baab如: 222 3434 分数指数幂: nm n m aa如: 23 2 3 44 负指数幂: n n a a 1 如: 3 3 2 1 2 注:任意一个非零实数的零次幂为1,即: )0( , 1 0 aa 指数函数:

8、 x ay,1a时在,上是增函数,10a时在,上 是减函数。 如: x y2在,上是增函数, x y) 5 2 (在,上是减函数 5、对数和对数函数 Na b ,用另一种形式表示出来,即:bN a log。 如:82 3 ,可以表示为:38log2。 N a log的含义:a的多少次幂等于N? 对数公式: 、Na N a log (如:492525 49log7log 255 ) 、bab a log 、NMMN aaa logloglog 、 NM N M aaa logloglog 、 M q p M a p aq loglog (如: 3 5 2log 3 5 2log32log 2 5

9、 2 8 3) 、MNNM baba loglogloglog 对数函数:xy a log,1a时在, 0上是增函数,10a时在, 0上是减 函数。 如:xy 2 log在, 0上是增函数,xy 5 2 log在,0上是减函数 第三部分:数列 【知识点】 1、所有数列: 、前 n 项和: nn aaaaS 321 、前 n 项和 n S与通项公式 n a的关系:2, 1, 1 1 nSS nS a nn n 2、等差数列: 、定义:数列 n a,从第 2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都等于同一个常数, 则这个数列称为等差数列;常数称为该数列的公差, 记作 :d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dmnaad

10、naa mnn )() 1( 1 推广形式 、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 d nn na aan S n n 2 )1( 2 )( 1 1 、等差数列的性质:在等差数列 n a中 .,)3( ;,)2( ;2,2) 1( 232 成等差数列 则若 则若 nnnnn qpnm qpm SSSSS aaaaqpnm aaaqpm 、等差中项: 若bAa,成等差数列,则称A是 a,b 的等差中项。 2 ba A 3、等比数列: 、定义:数列 n a,从第2 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比都等于同一个常数, 则这个数列称为等比数列。常数称为该数列的公比, 记作 :q 。 、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 mn m n

11、 n n q a a qaa 推广形式1 1 、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 1, 11 )1 ( 1, 11 1 q q qaa q qa qna S n n n 、等比数列的性质:在等比数列 n a中 ;,)3( ;,)2( ;,2)1 ( 232 2 成等比数列 则若 则若 nnnnn qpnm qp m SSSSS aaaaqpnm aaaqpm 、等比中项 若bGa,成等比数列,则称G是 a,b 的等比中项。abG 第四部分:向量 【知识点】 1、 向量的加法和减法: ACBCAB (首尾相连才能相加) OBOABA(起点相同才能相减) 2、平行、垂直向量的关系: ba/ab (两个向量

12、平行,即两个向量有数量倍数关系) 如:)8, 6(/)4, 3( ba 00 2121 yyxxbaba(互相垂直的两向量,内积为0) 如:)15,20()4, 3( ba 3、向量坐标的求法: 向量的坐标终点坐标起点坐标 如: ED的坐标 D的坐标 E的坐标 4、向量的内积和模的求法: 内积: bababa,cos(ba,是向量ba与的夹角)根据模来求 2121 yyxxba (设a ),( 11 yx,b),( 22 yx)根据坐标来 求 模(向量的大小) : 22 yxaaa (设a的坐标为( x,y)) 第五部分:三角 【知识点】 1、角的度量 角度制与弧度制换算关系: 2=360o=

13、180o 157o 18=57.3 o 1o 0.01745 特殊角的度数与弧度数的对应关系: 度0o30o45o60o90o120 o 135 o 150 o 180 o 弧 度 0 64323 2 4 3 6 5 2、三角函数的概念: 设点 p(x,y)是角终边上任意一点,op=r ,则: 22 sin yx y r y 22 cos yx x r x x y tan y x cot 3、三角值正负的判断: 0sin 是第一或第二象限的角, 0sin 是第三或第四象限的角; 0cos是第一或第四象限的角,0cos是第二或第三象限的角; 0tan是第一或第三象限的角,0tan是第二或第四象限

14、的角。 注:第一象限内,三角值都大于0。 4、同角公式: cos sin tan 1cossin 22 sin cos tan 1 cot 5、和差角公式: )sin(sincoscossin )cos(sinsincoscos )tan( tantan1 tantan 6、倍角公式及其变形: cossin22sin 22 sin211cos22cos 2 tan1 tan2 2tan 变形: (常在求最值和周期时使用) 2sin 2 1 cossin(降次:二次变一次,用于正弦余弦之积) 2 2cos1 cos 2 (降次:二次变一次,用于余弦的平方) 2 2cos1 sin 2 (降次:二

15、次变一次,用于正弦的平方) 7、诱导公式: 、sin)sin(k( k 为偶数时)cos)cos(k(k 为偶数时) sin)sin(k(k 为奇数时)cos)cos(k(k 为奇数时) tan)tan(k(k 不论奇数偶数) 、sin)sin(cos)cos(tan)tan( 记忆口诀:函数名不变,符号看象限。 、 cos) 2 sin(sin) 2 cos(cot) 2 tan( 、cos) 2 sin(sin) 2 cos(cot) 2 tan( 记忆口诀:函数名改变,符号看象限。 8、正余弦、正弦型函数及其性质 、正弦、余弦函数的值域:1sin11cos1 c ba A B C 、正弦

16、型函数)0, 0)(sin(AxAy的性质: 定义域为R;值域为AA,;最大值为Aymax,最小值为Aymin;周期 2 T。 、正弦型函数的作图: “五点法” 作正弦型函数的简图:视x为复合变量, 分别取其值为2, 2 3 , 2 ,0 五点,然后求出对应点(x,y ), 然后描点、连结可得 正弦型函数)sin(xAy一个周期的图象。 9、xbxacossin的合并 )sin(cossin 22 xbaxbxa 故:xbxacossin的最大值为 22 ba,最小值为 22 ba,周期为 2 T(注意:最大值不为ba,最小值也不为)(ba) 10、解三角形 正弦定理: 在三角形ABC中,有:

17、 C c B b A a sinsinsin 余弦定理: Cabbac Baccab Abccba cos2 cos2 cos2 222 222 222 面积公式: AbcBacCabS ABC sin 2 1 sin 2 1 sin 2 1 第六部分:排列与组合 【知识点】 1、排列数公式:)1()2)(1(mnnnnP m n 1) 阶乘:12)2()1(!nnnn; 规定1!0; 2、组合数公式: 12.) 1( )1(.)1( mm mnnn P P C m m m nm n 组合数性质: (1)规定1 0 n C; (2) 1 1 m n m n m n mn n m n CCC C

18、C 如 6 10 4 10 CC, 5 11 5 10 4 10 CCC。 3、二项式定理 NnbaCbaCbaCbaCba nn n mmnm n n n n n n ,)( 01100 、通项: ),0( 1 NmnmbaCT kknk nk 、二项式系数:),0(NmnmC m n 叫做二项式系数【注意:二项式系数 与展开式系数的区别】所有二项式系数之和为: nn nnn CCC2. 10 , 如:1282. 77 7 1 7 0 7 CCC 、 二项式系数的性质 (1) 与首末两端 “等距离” 的两项的二项式系数相等,即 mn n m n CC; 如 6 10 4 10 CC (2)当

19、 n 为偶数时,中间一项的二项式系数最大;当n 为奇数时,中间两项的二 项式系数相同并且最大; (3) 1531420 210 2 2 n nnnnnn nn nnnn CCCCCC CCCC 。 第七部分:解析几何 【知识点】 1、常用公式: 中点公式:点 11, y xA和点 22, y xB的中点坐标为: (x,y) ,其中: 2 21 xx x, 2 21 yy y 两点间的距离公式:点 11, y xA到点 22, y xB的距离为 2 12 2 12 )()(yyxxAB 如:已知 A、B两点的坐标分别是(2,5) 、 (3, 4) ,求线段AB的长度。 解:106812544)2

20、(3 22 AB 2、表示直线方程的6 种形式: 点向式: 2 0 1 0 v yy v xx 点斜式:)( 00 xxkyy截距式:1 b y a x 两 点 式 : 12 1 12 1 yy yy xx xx 斜 截 式 :bkxy一 般 式 : 0CByAx 3、斜率的三种求法:tank(由倾角求斜率) 1 2 v v k(由方向向 量求斜率) 12 12 xx yy k(由两点求直线斜率) 4、两直线的位置关系: a bb a a b 平行相交重合 平面内两直线 a:0 111 CyBxA b:0 222 CyBxA ba / 2 1 2 1 2 1 C C B B A A ,ba 2

21、 1 2 1 2 1 C C B B A A , 相交和ba 2 1 2 1 B B A A 利用直线的斜截式判断两直线的位置关系 a: 11 bxkyb: 22 bxky 21 kkba相交与, 2121 bbkkba,平行与, 2121 bbkkba,重合与 5、两直线垂直: 若平面上两条直线 1 l:0 111 CyBxA和 2 l:0 222 CyBxA垂直 0 212121 BBAAll (x 的系数之积与y 的系数之积的和为0) 若平面上两条直线 1 l 11 bxky:和 2 l: 22 bxky垂直 2 121 1 k kll (两斜率互为倒数的相反数) 注:平行线和垂直线的设

22、法: 和直线0CByAx平行的直线可以设为:0 1 CByAx 和直线0CByAx垂直的直线可以设为:0 1 CAyBx 如:和直线0732yx平行的直线可以设为:032Cyx 和直线0732yx垂直的直线可以设为:023Cyx 6、两直线相交所成夹角(不垂直) 若平面上两条直线 1 l 11 bxky:和 2 l: 22 bxky相交,夹角为 夹角的求法: 21 21 1 tan kk kk 夹角范围:900 7、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 点),( 00 yxP到直线l:0CByAx(注意为直线的一般形式)距离: 22 00 BA CByAx d (分子相当于把点的坐标代入直线方程左边) 8、两

23、平行线间的距离公式: 1 l:0 1 CByAx和 2 l:0 2 CByAx平行,则 1 l到 2 l的距离为: 22 21 BA CC d (注意:两直线方程中x 和 y 的系数相同时才能用此公式 9、圆的方程: 标准方程: 222 )()(rbyax,其中( a,b)是圆心坐标, r 是圆的 半径 如: 4)5( 22 yx,圆心是),0,5(半径是 2 一般方程:0 22 FEyDxyx,其中 2 , 2 ED 是圆心坐标, 2 4 22 FED r是圆的半径,且04 22 FED时才表示为圆。 10*、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平面上直线l:0CByAx和圆 D: 222 )()(rbya

24、x,则: 、直线与圆相交rd、直线与圆相切rd、直线与圆相离 rd 其中: 22 | BA CbBaA d( (a,b)是圆心坐标) 11、椭圆 特征:椭圆上任意一点到椭圆两个焦点的距离之和不变,等于2a。 标准方程 )0(1 2 2 2 2 ba b y a x )0( 1 2 2 2 2 ba b x a y 图形 焦点和焦距 )0 ,( c),0(c 焦距为 2c,其中 a,b,c三者之间的关系为 222 cba 顶点),0(),0 ,(ba), 0(),0,(ab 离心率 椭圆的离心率为 a c e,显然10e。当离心率越小时,椭圆 就越圆;当离心率越大时,椭圆就越扁。 12、双曲线:

25、 特征:双曲线上任意一点到双曲线两个焦点的距离之差的绝对值不变,等于2a。 标准方程 )0,0(1 2 2 2 2 ba b y a x )0,0( 1 2 2 2 2 ba b x a y 图形 焦点和焦 距 )0 ,( c),0(c rdrd rd 相切相交 相离 r d d dr r x y o x y o x y o x y o 焦距为 2c,其中 a,b,c三者之间的关系为 222 bac 顶点)0,( a),0(a 离心率双曲线的离心率为 a c e,显然1e。 渐近线x a b yx b a y 13、抛物线 特征:抛物线上任意一点到焦点的距离等于它到准线的距离。焦点到准线的距离

26、为p。 注: 1、和双曲线1 2 2 2 2 b y a x 有共同渐进线的双曲线可以设为: 2 2 2 2 b y a x ; 2、渐进线为x m n y的双曲线可以设为 2 2 2 2 n y m x 3、和双曲线1 2 2 2 2 b y a x 有相同焦点的双曲线可以设为:1 2 2 2 2 kb y ka x 4、若直线bkxy和曲线相交于两点 11, y xA、 22,y xB,则弦长公式为: 21 2 21 2 4)(1xxxxkAB 第八部分:立体几何 解立体几何问题的基本思路:化立体几何问题为平面几何问题 【知识点】 1、三垂线定理 在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如果它和这个平面的一条斜线的射影垂直,那么它也和这条 斜线垂直 推理模式: , , POO PAAaPA aaOA 2、三垂线定理的逆定理: 在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如果和这个平面的一条斜线垂直,那么它也和这条斜线的 射影垂直 推理模式: , , POO PAAaAO aaAP 3、常用公式: a P O A 初中部分公式: 1、 2、 3、一元二次方程的解 3.2 (韦达定理 ) 根与系数的关系: 4、某些数列的前 n 项和 4.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