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语文全程备考二轮复习文言文阅读D卷含解析.pdf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4502521 上传时间:2019-11-12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186.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高考语文全程备考二轮复习文言文阅读D卷含解析.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9高考语文全程备考二轮复习文言文阅读D卷含解析.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9高考语文全程备考二轮复习文言文阅读D卷含解析.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19高考语文全程备考二轮复习文言文阅读D卷含解析.pdf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19高考语文全程备考二轮复习文言文阅读D卷含解析.pdf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高考语文全程备考二轮复习文言文阅读D卷含解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高考语文全程备考二轮复习文言文阅读D卷含解析.pdf(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文言文阅读(D 卷)文言文阅读(D 卷)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4 题。(19 分) 和熹邓皇后讳绥,太傅禹之孙也。父训,护羌校尉 ; 母阴氏,光烈皇后从弟女也。后年 五岁,太傅夫人爱之,自为剪发。夫人年高目冥,误伤后额,忍痛不言。左右见者怪而问之, 后曰 : “非不痛也, 太夫人哀怜为断发, 难伤老人意, 故忍之耳。” 六岁能史书, 十二通 诗论 语 。诸兄每读经传,辄下意难问。志在典籍,不问居家之事。母常非之,曰:“汝不习女 工以供衣服, 乃更务学, 宁当举博士邪?” 后重违母言, 昼修妇业, 暮诵经典, 家人号曰 “诸 生” 。父训异之,事无大小,辄与详议。 永元七年,后与诸家子

2、俱选入宫。八年冬,入掖庭为贵人,时年十六。恭肃小心,动有 法度,帝深嘉爱焉。及后有疾,特令后母兄弟入视医药,不限以日数。后言于帝曰宫禁至重 而使外舍久在内省上令陛下有幸私之讥下使贱妾获不知足之谤上下交损诚不愿也。帝曰: “人皆以数入为荣,贵人反以为忧,深自抑损,诚难及也。”帝每欲官爵邓氏,后辄哀请谦 让,故兄骘终帝世不过虎贲中郎将。 元兴元年,帝崩。殇帝生始百日,后乃迎立之。尊后为皇太后,太后临朝。是时新遭大 忧,法禁未设。宫中亡大珠一箧,太后念,欲考问,必有不辜。乃亲阅宫人,观察颜色,即 时首服。左右莫不叹服,以为圣明。及殇帝崩,太后定策立安帝,犹临朝政。以连遭大忧, 百姓苦役,殇帝康陵方中

3、秘藏,及诸工作,事事减约,十分居一。自太后临朝,水旱十载, 四夷外侵,盗贼内起。每闻人饥,或达旦不寐,而躬自减彻,以救灾厄,故天下复平,岁还 丰穰。 (选自后汉书和熹邓皇后纪 ,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 后言于帝/曰宫禁至重/而使外舍久在内/省上令陛下有幸/私之讥下/使贱妾获不知足 之谤/上下交损/诚不愿也 B后言于帝曰/宫禁至重/而使外舍/久在内省/上令陛下有幸私之讥/下使贱妾获不知/ 足之谤上下/交损诚不愿也 C后言于帝曰/宫禁至重/而使外舍久在内省/上令陛下有幸私之讥/下使贱妾获不知足 之谤/上下交损/诚不愿也 D后言于帝/曰宫禁至重/而

4、使外舍/久在内省/上令陛下有幸私之讥/下使贱妾获不知/ 足之谤上下/交损诚不愿也 解析:选 C 解答断句题,要重点分析关键词语及句意。如“使外舍”意思是“使外家 的人” ,后面应该有“做什么” ,即“久在内省” ,所以“外舍”后不可断开,排除 B、D 两项。 再如“上令陛下有幸私之讥”和“下使贱妾获不知足之谤”内容相关,结构对称,故排除 A 项。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从弟,唐以前指同曾祖父不同父亲而年幼于己的同辈男性;唐以后指同祖父不同父 亲而年幼于己的同辈男性,同今之“堂弟” 。 B诸生,是古代中国对读书人的一种称呼,明清时期指经考试录取而

5、进入府、州、县 各级学校学习的生员。 C贵人,皇帝妃嫔封号之一。东汉光武帝时始置,其位仅次于皇后,清代置贵人于嫔 位之下,后世也把贵人当作对地位尊崇的人的尊称。 D 崩, 古代对死的一种讳称, 专指皇帝的死亡, 意义相同的词语还有 “崩殂、 薨、 不禄、 仙逝”等等。 解析:选 D 帝王或王后死曰“崩” ;帝王死曰“崩殂” ;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曰“薨” ; 士死曰“不禄” ;“仙逝”即去世,像仙人一样离开人间,是对“死”委婉的说法。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邓皇后恭良孝顺,善解人意。太夫人为她剪发时不小心弄伤了她的额头,她为了不 伤老人家的心意,就

6、忍住疼痛没有出声。 B邓皇后识大体明大义,不恃宠而骄。她入宫后虽深得皇上恩宠,但她对皇上特许她 母亲和兄弟入宫探病且久留一事予以拒绝。 C邓皇后宅心仁厚,明察秋毫。有一次宫里丢了大珠,她不想严刑逼问导致伤害无辜, 便通过察言观色判定了作案者。 D邓皇后心忧黎民,厉行节约。她主政时,国家内忧外患不断,她关注民间疾苦,减 少自己的生活用度,天下恢复了丰足。 解析:选 C 由文中“首服”一词可知,偷窃者是自首服罪的,并不是邓皇后“判定” 的。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左右见者怪而问之,后曰:“非不痛也,太夫人哀怜为断发,难伤老人意,故忍之 耳。”(5 分) 译文: (

7、2)乃亲阅宫人,观察颜色,即时首服。左右莫不叹服,以为圣明。(5 分) 译文: 参考答案:(1)身旁看到的人感觉奇怪就问邓皇后,邓皇后说:“不是不痛,太夫人怜 爱 我 为 我 剪 发 , 不 忍 伤 老 人 心 意 , 所 以 忍 着 疼 痛 罢 了 。 ”(得 分 点 : “左 右 见 者”“怪”“哀怜”“难”各 1 分,大意 1 分) (2)于是亲自检看宫人,观察她们的脸色和神情,偷窃者马上就自首服罪了。身边侍从 没有不叹服的,认为她非常圣明。(得分点:“亲阅”“颜色”“首服”“以为”各 1 分, 大意 1 分) 参考译文: 和熹邓皇后名绥,是太傅邓禹的孙女。父亲邓训,是护羌校尉 ; 母亲

8、阴氏,是光烈皇后 堂弟之女。邓皇后五岁时,太傅夫人很疼爱她,亲自为她剪发。夫人年老眼睛看不太清,误 伤邓皇后的额头,邓皇后忍住疼痛不吭声。身旁看到的人感觉奇怪就问邓皇后,邓皇后说: “不是不痛,太夫人怜爱我为我剪发,不忍伤老人心意,所以忍着疼痛罢了。”邓皇后六岁 能读史书,十二岁通晓诗经 论语 。每当诸位兄长诵读经传时,她总虚心请教疑难问题。 她的志趣在研究诗书典籍,而不过问居家事务。母亲常常批评她,说 : “你不学习女红来供 应穿着衣服之事,竟一改女子本分致力于学习经书,难道你要去当博士吗?”邓皇后难以违 背母亲的话,于是白天修习女子之事,晚上诵读经书典籍,家人称呼她为“诸生” 。她父亲 邓

9、训认为她与众不同,无论大小事,往往和她详细计议。 永元七年,邓皇后与诸家女子一同被选入宫中。永元八年冬天,她进入掖庭成为贵人, 时年十六岁。她恭谦严肃,小心谨慎,一举一动都中规中矩,皇帝深深地嘉许且喜爱她。到 她生病时,皇帝特许她的母亲和兄弟入宫照顾请医用药,而且不限定留宫的日数。邓皇后对 皇帝说 : “宫中禁地至为重要, 而使外家的人久留宫禁之地, 上使陛下蒙受宠幸偏私的讥讽, 下使贱妾我遭受不知足的批评。上下两相受损,我实在不情愿啊!”皇帝说 : “别人都以获 允多次进入禁宫走动为荣幸, 而你反而以此为忧虑, 深深地自我贬抑, 常人实在难以相比。” 皇帝每次想给邓皇后家族里的人加官进爵,

10、邓皇后就哀求辞让, 所以她哥哥邓骘在整个和帝 在位时期不过做到虎贲中郎将而已。 元兴元年,和帝驾崩。殇帝出生只百日,邓皇后就迎立他为皇帝。朝廷尊邓皇后为皇太 后, 太后临朝听政。 这个时候刚刚遭受大丧之事, 法规禁条没有完备。 宫中丢失了一箧大珠, 邓太后考虑到, 如果加以拷问, 必定伤及无辜。 于是亲自检看宫人, 观察她们的脸色和神情, 偷窃者马上就自首服罪了。身边侍从没有不叹服的,认为她非常圣明。等到殇帝驾崩,邓太 后迎立安帝,仍临朝听政。因接连遭受大丧之事,老百姓苦于劳役,殇帝在康陵安葬,随葬 品以及各项丧葬之事,事事都减省节约,只有常规的十分之一。自从邓太后临朝听政以来, 水旱之灾共有

11、十年,周边外夷入侵,国内盗贼兴起不绝。太后每当听到老百姓遭受饥荒,有 时通宵不能入睡,亲自裁减日常开销,用以救济灾难困苦,所以天下恢复太平,出现了丰收 的年景。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58 题。(19 分) 徐阶,字子升,松江华亭人。嘉靖二年进士第三人。性颖敏,有权略。 皇太子出阁,召拜司经局洗马兼翰林院侍讲。丁母忧归。服除,擢国子祭酒,寻改吏部。 故事,吏部率门,所接见庶官不数语。阶折节下之,见必深坐,咨边腹要害,吏治民瘼。皆 自喜得阶意, 愿为用。 尚书熊浃周用皆重阶用卒闻渊代自处前辈取立断阶意不乐求出避之命 兼翰林院学士寻进礼部尚书。 帝察阶勤,又所撰青词独称旨,召直无逸殿,赐飞鱼

12、服及上方珍馔,上尊无虚日。廷推 吏部尚书,不听,不欲阶去左右也。 严嵩怙宠弄权,猜害同列。既仇夏言置之死,而言尝荐阶,嵩以是忌之。一日独召对, 语及阶。嵩徐曰 : “阶所乏非才,但多二心耳。”盖以其尝请立太子也。阶危甚,度未可与 争,乃谨事嵩,而益精治斋词迎帝意。寻兼文渊阁大学士,参预机务。密疏发咸宁侯仇鸾罪 状。阶与鸾尝同直,嵩欲因鸾以倾阶。及闻鸾罪发自阶,乃愕然止,而忌阶益甚。 帝既诛鸾,益重阶,数与谋边事。时议减鸾所益卫卒,阶言 : “不可减。又京营积弱之 故,卒不在乏而在冗,宜精汰之,取其廪以资赏费。”皆用之。一品满三载,进勋,为柱国 ; 满六载,再录子为中书舍人;九载,改兼吏部尚书。

13、 杨继盛下锦衣狱,嵩属陆炳究主使。阶戒炳曰 : “即不慎,一及皇子,如宗社何!”又 为危语嵩曰 : “上惟二子,必不忍以谢公,所罪左右耳。公奈何显结宫邸怨也。”嵩惧,乃 寝。倭躏东南,帝数以问阶,阶力主发兵。阶又念边卒苦饥,请收畿内麦数十万石,自居庸 输宣府,紫荆输大同。帝悦,密传谕行之。 万历十一年卒,年八十一。赠太师,谥文贞。 (选自明史徐阶传 ,有删改) 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 尚书熊浃周用皆重阶/用卒/闻渊代自/处前辈/取立断/阶意不乐/求出避之/命兼翰林 院学士/寻进礼部尚书 B尚书熊浃/周用皆重阶/用卒/闻渊代/自处前辈/取立断/阶意不乐/

14、求出避之/命兼翰 林院学士/寻进礼部尚书 C尚书熊浃/周用皆重阶/用卒/闻渊代自/处前辈/取立断/阶意不乐求/出避之/命兼翰 林院学士/寻进礼部尚书 D 尚书熊浃周用皆重阶/用卒/闻渊代/自处前辈/取立断/阶意不乐求/出避之/命兼翰林 院学士/寻进礼部尚书 解析:选 B 此题可用排除法解答。“闻渊代” ,这里闻渊“代”的是周用,“自”可 翻译为“自己” ,“闻渊代自”就变成闻渊代替自己了,于理不通,所以“闻渊代”和“自” 中间要断开,“自处前辈”连在一起,据此排除 A、C 两项 ; 另外,“求出避之”要连在一起, 因为徐阶“求”的内容是“出避之” ,翻译为“徐阶恳请将自己调出以避开他” ,中间

15、不能断 开,所以排除 D 项。 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出阁,即出阁读书,皇太子出阁是明朝培养太子的一项很重要的内容,出阁有隆重 的讲学仪式。 B服除,守丧期满。古代官员遭逢父母去世时,按照规定需要离职居家守丧,期满后 就官复原职。 C青词,又称绿章,道教举行斋醮时献给上天的奏章祝文,嘉靖帝因笃信道教,常让 臣下写青词进献。 D飞鱼服,是补色为飞鱼图案的袍服。被赐予飞鱼服是极大的荣宠,后多为东厂和锦 衣卫头领所穿。 解析:选 B 期满后不一定官复原职。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徐阶很被皇帝看重。廷推他做

16、吏部尚书,皇帝不愿他离开左右,没让他任职;进入 内阁官居一品后,九年之内一再加官进爵,皇帝曾多次和他谋划边境事宜。 B 徐阶非常关心边事。 仇鸾被诛, 时议减去他增加的卫卒, 徐阶不赞成 ; 倭寇侵犯东南, 徐阶力主发兵,还请求收畿内麦数十万石运输到边关,皇帝都同意了。 C徐阶行事讲究谋略。在吏部折节庶官,庶官皆愿为用。自度不可与严嵩争锋,恭谨 侍奉他,且更加精心写青词迎合帝意。杨继盛一案,又用危语使严嵩害怕罢手。 D徐阶深遭严嵩忌惮。严嵩害怕夏言置自己于死地,而徐阶又与夏言关系密切,所以 对徐阶忌惮有加,曾借独对的机会诋毁他,又想借仇鸾事件扳倒他,都没有成功。 解析:选 D 根据原文第四段“

17、严嵩怙宠弄权,猜害同列。既仇夏言置之死,而言尝荐 阶,嵩以是忌之”可知是严嵩仇恨夏言,置夏言死地后,因夏言曾推荐徐阶,所以对徐阶忌 惮有加,而非“严嵩害怕夏言置自己于死地” 。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阶折节下之,见必深坐,咨边腹要害,吏治民瘼。(5 分) 译文: (2)阶戒炳曰:“即不慎,一及皇子,如宗社何!”(5 分) 译文: 参考答案:(1)徐阶屈尊礼遇他们,会见必定久坐长谈,咨询边塞腹地要害的情况,官 吏的治绩和民众的疾苦。(得分点:“折节”“下”“咨”“瘼”各 1 分,大意 1 分) (2)徐阶告诫陆炳:“如果不谨慎,一旦涉及皇子,宗庙社稷该怎么办!”

18、(得分点: “戒”“即”“一”“如何”各 1 分,大意 1 分) 参考译文: 徐阶,字子升,松江华亭人。嘉靖二年考取进士第三名。生性聪颖机敏,有随机应变的 谋略。 皇太子出阁读书, 他被任命为司经局洗马兼翰林院侍讲。 遭逢母亲丧事归乡。 守丧期满, 被提拔为国子祭酒,不久调任吏部。按照旧例,吏部总是大门紧闭,对所接见的一般官员不 多言语。徐阶屈尊礼遇他们,会见必定久坐长谈,咨询边塞腹地要害的情况,官吏的治绩和 民众的疾苦。他们都很高兴自己得到了徐阶的重视,愿意为其所用。尚书熊浃、周用都看重 徐阶。周用去世后,闻渊接替他,以前辈自居,做事独断。徐阶心里不高兴,恳请将自己调 出以避开他。被命兼任翰

19、林院学士,不久晋升礼部尚书。 皇帝观察徐阶勤于职守,加之唯独他所撰写的青词合乎圣意,召他到无逸殿当值,赐给 飞鱼服和宫廷内的珍贵美食、美酒,对他优礼不断。朝廷推举徐阶为吏部尚书,皇帝没有同 意,不想徐阶离开自己身边。 严嵩恃宠弄权, 猜忌加害同僚。 因为仇视夏言, 便将其置于死地, 而夏言曾推荐过徐阶, 严嵩因此忌惮他。一天皇帝单独召对严嵩,谈及徐阶。严嵩从容地说 : “徐阶缺的不是才干, 只是多有异心罢了。” 大概因为他曾奏请册立太子吧。 徐阶岌岌可危, 考虑到不能与其对抗, 于是谨慎侍奉严嵩,而且更精心撰写斋词迎合皇帝心意。不久兼任文渊阁大学士,参与机要 事务。(徐阶)秘密上书告发咸宁侯仇

20、鸾的罪状。徐阶与仇鸾曾经一起当值,严嵩打算以仇鸾 之事打倒徐阶。等到听说仇鸾的罪行是徐阶告发,才愕然作罢,但对徐阶更加忌惮。 皇帝处死仇鸾后,更重视徐阶,屡次同他谋划边疆事务。当时商议减去仇鸾所增加的卫 兵,徐阶说 : “不能减。另外京营兵力长期衰弱的原因,终不在疲乏而在于冗杂,应当精选 淘汰他们,拿他们的粮饷作为奖赏的花费。”皇上都听从了徐阶的意见。徐阶一品满三年, 升勋级,任柱国;满六年,另外录用其子为中书舍人;九年,改兼吏部尚书。 杨继盛被打入锦衣卫的牢狱, 严嵩嘱托陆炳追究主使人。 徐阶告诫陆炳 : “如果不谨慎, 一旦涉及皇子,宗庙社稷该怎么办!”又直言劝阻严嵩 : “皇上只有两个儿

21、子,必定不忍心 用来向您认错,问罪的只是身边的人罢了。您为什么要公开同宫廷结仇怨呢?”严嵩惊恐, 才作罢。倭寇践踏东南地区,皇帝几次询问徐阶,他竭力主张发兵。徐阶又念及边关士卒艰 苦饥饿,奏请征收京都辖区的麦子数十万石,从居庸运往宣府,从紫荆运往大同。皇帝很高 兴,密传诏令实施这个方案。 万历十一年徐阶去世,享年八十一岁,被追封为太师,谥号文贞。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912 题。(19 分) 苏孝慈,扶风人也。父武周,周兖州刺史。孝慈少沉谨,有器干,美容仪。周初为中侍 上士。后拜都督,聘于齐,以奉使称旨,迁大都督。其年又聘于齐,还授宣纳上士。后从武 帝伐齐以功进位开府赐爵文安县公邑千五

22、百户寻改封临水县公增邑千二百户累迁工部上大 夫。 高祖受禅,进爵安平郡公,拜太府卿。于时王业初基,百度伊始,征天下工匠,纤微之 巧,无不毕集。孝慈总其事,世以为能。俄迁大司农,岁馀,拜兵部尚书,待遇逾密。时皇 太子勇颇知时政, 上欲重宫官之望, 多令大臣领其职。 于是拜孝慈为太子右卫率, 尚书如故。 明年,上于陕州置常平仓,转输京下。以渭水多沙,流乍深乍浅,漕运者苦之,于是决渭水 为渠以属河,令孝慈督其役。渠成,上善之。又领太子右庶子,转授左卫率,仍判工部、民 部二尚书,称为干理。数载,进位大将军,转工部尚书,率如故。先是,以百僚供费不足, 台省府寺咸置廨钱,收息取给。孝慈以为官民争利,非兴化

23、之道,上表请罢之,请公卿以下 给职田各有差,上并嘉纳焉。开皇十八年,将废太子,惮其在东宫,出为淅州刺史。太子以 孝慈去,甚不平,形于言色。其见重如此。仁寿初,迁洪州总管,俱有惠政。其后桂林山越 相聚为乱,诏孝慈为行军总管,击平之。其年卒官。有子会昌。 (选自隋书苏孝慈传 ,有删改) 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 后从武帝伐齐/以功进位开府/赐爵文安县公/邑千五百户/寻改封临水县公/增邑千二 百户/累迁工部上大夫 B 后从武帝伐齐/以功进位/开府赐爵文安县公/邑千五百户/寻改封临水县公/增邑千二 百户/累迁工部上大夫 C 后从武帝伐齐/以功进位开府/赐爵文安县

24、公/邑千五百户/寻改封/临水县公增邑千二 百户/累迁工部上大夫 D 后从武帝伐齐/以功进位/开府赐爵文安县公/邑千五百户/寻改封/临水县公增邑千二 百户/累迁工部上大夫 解析 : 选 A 断句要善用关键词和排除法,文中“进位”为晋升,“开府”指高级官员, 显然“进位开府”为动宾结构,中间不能断开,且“赐爵文安县公”是“皇上赏赐他文安县 公的爵位” ,故排除 B、D 两项。“改封”即改变原来的封赏而另外赏赐,“临水县公”为爵 位名称,“改封临水县公”仍为动宾结构,中间不可断开,故排除 C 项。 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迁,古代多指调动官职,包括升

25、、降、调三种情况,如迁升、迁授、左迁等均指升职。 B受禅,指王朝更迭时,新帝承受旧帝禅让的帝位,尧舜禅让是我国古代经典的传说。 C 廨钱, 隋唐时期官府用以放债收息的公款, 由各州令史负责, 所收利息作为官员津贴。 D 东宫, 因方位得名, 一般指我国古代封建时期太子所居住的宫殿, 也可借指太子本人。 解析:选 A 左迁为贬官。可联系课本诗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或左迁至 蓝关示侄孙湘 。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苏孝慈颇具外交才能,曾两次奉命出使齐国,皇帝十分满意并因此提拔了他。 B苏孝慈军事才能出众,先从武帝征伐齐国,后接受诏命,平定桂林越人

26、叛乱。 C苏孝慈管理能力突出,新帝登基之初,由他总管从全国各地征召而来的工匠。 D苏孝慈为官心系百姓,任尚书时主动疏通渭水、反对官民争利、对民施行惠政。 解析:选 D “任尚书时主动疏通渭水”错。原文为“令孝慈督其役” ,可知疏通渭水 是朝廷下的令。 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时皇太子勇颇知时政,上欲重宫官之望,多令大臣领其职。(5 分) 译文: (2)太子以孝慈去,甚不平,形于言色。其见重如此。(5 分) 译文: 参考答案:(1)当时皇太子杨勇对时政非常了解,皇上想提高东宫官吏(太子属官)的声 望,就常让朝廷大臣兼任东宫的官职。(得分点 : “知”“重”“望”

27、“领”各 1 分,大意 1 分) (2)太子因为苏孝慈的离开,(心中)很不平,在言语、表情上也有所表露。苏孝慈就是 如此被太子倚重。(得分点:“以”“去”“形”“见”各 1 分,大意 1 分) 参考译文: 苏孝慈,是扶风人。父亲苏武周,是北周兖州刺史。苏孝慈年少时沉着谨慎,有器量才 干,容貌仪态美丽。北周初年任中侍上士。后来又授官都督,(苏孝慈)出使齐国,因其奉命 出使让皇帝满意,升为大都督。当年他又出使齐国,回来以后授予宣纳上士之职。后来他跟 随武帝讨伐齐国,因为功高而升为开府,皇上赏赐他文安县公的爵位,食邑一千五百户。不 久又改封为临水县公,增加食邑一千二百户,之后连续升迁做到工部上大夫。

28、 高祖接受禅让后,(苏孝慈)晋升爵位为安平郡公,并被授予太府卿的官职。当时皇家大 业刚刚奠定,各行各业刚刚开始,朝廷征召天下的工匠,即使只有一点点手艺的人,也全部 把他们集中起来。(皇帝让)苏孝慈总管这件事,世人认为他很有才能。不久,他又升迁为大 司农,一年多以后,又授予他兵部尚书的官职,皇上待他更加亲密。当时皇太子杨勇对时政 非常了解,皇上想提高东宫官吏(太子属官)的声望,就常让朝廷大臣兼任东宫的官职。于是 (皇帝)就授命苏孝慈担任太子的右卫率,仍旧担任兵部尚书的职务。第二年,皇上在陕州设 置常平仓,把粮食转运到京城。由于渭水含沙量大,水流忽深忽浅,从事漕运的人为此都很 困苦,于是(朝廷)挖

29、一道水渠引渭水同黄河相连,命令苏孝慈监督这项工程。水渠修成后, 皇上认为他做得很好。又让他兼任太子右庶子,后改任左卫率,仍旧担任工部尚书、民部尚 书,人们都称赞他很干练有理事才能。几年以后,他晋升为大将军,转任工部尚书,依旧担 任旧职。 这之前, 因为供给官吏的经费不足, 台省府寺都设有官署贷款, 收取利息作为补给。 苏孝慈认为官府和百姓争利,不是教化天下的办法,就呈上表章请求予以禁止,(同时)请求 对于公卿以下的官吏按职位差别分给田地,皇上都很赞成并采纳了这些建议。开皇十八年, 皇帝将要废黜太子,忌惮苏孝慈在太子府中,于是就调他出京任淅州刺史。太子因为苏孝慈 的离开,(心中)很不平,在言语、表情上也有所表露。苏孝慈就是如此被太子倚重。仁寿初 年,(苏孝慈)升任洪州总管,所到之地他都施行仁政。这以后,桂林越人相聚叛乱,皇上下 诏命苏孝慈任行军总管, (苏孝慈)攻打叛军, 平定了叛乱。 这一年苏孝慈死在任上。 (苏孝慈) 有一个儿子叫苏会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