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语文苏教版必修4课时训练:专题三 第8课 氓 含解析.pdf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4503101 上传时间:2019-11-12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47.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语文苏教版必修4课时训练:专题三 第8课 氓 含解析.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2018-2019学年语文苏教版必修4课时训练:专题三 第8课 氓 含解析.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2018-2019学年语文苏教版必修4课时训练:专题三 第8课 氓 含解析.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8-2019学年语文苏教版必修4课时训练:专题三 第8课 氓 含解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2019学年语文苏教版必修4课时训练:专题三 第8课 氓 含解析.pdf(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专题三专题三 第第 8 课 氓课 氓 课时跟踪检测课时跟踪检测 一、语言文字运用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与例句加点词语的活用现象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三岁食贫 A夙兴夜寐 B其黄而陨 C籍吏民 D不能容于远近 解析:A.名词作状语,B.形容词作动词,C.名词作动词,D.和例句都是形容词作名词。 答案:D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没有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 A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B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C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D自我徂尔,三岁食贫 解析:A 项,至于:古义,到,到达;今义,表示另提一事,达到某种程度。B 项,以 为:古义,把当作;今义,认为。D 项,三岁:古义,泛指多年;今义,指年龄

2、。 答案:C 3下列各项中,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诗经六义,赋、比、兴为手法。 氓运用了铺陈、比喻、起兴的手法。 B在中国古代文学中,现实主义的诗经和以离骚为代表的浪漫主义的楚辞交 相辉映,并称“风骚” 。 C前人认为传统诗歌中有一种寓比于兴的比兴方式,是比兴合于一体,故兴即比,所 指兴都是比的意思。 D 氓属诗经卫风 ,这首诗民歌色彩浓郁,可从中窥见当时的民俗。 解析:“所指兴都是比”错,而是指“兴中有比” 。 答案:C 4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借代手法的一项是( ) A宛转蛾眉能几时?须臾鹤发乱如丝。 B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C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D凌波不过横塘

3、路,但目送、芳尘去。 解析:以“玉簪螺髻”比喻远处的小山(遥岑); “遥岑远目,” ,拟人;语出辛弃 疾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 A.“宛转蛾眉” 代指美女容貌, 语出刘希夷 代悲白头翁 。 C.“钟 鼓馔玉”代指富贵利禄,语出李白将进酒 。D.“芳尘”代指丽人渐行渐远的身影,语出 贺铸横塘路 。 答案:B 5对下列四句诗艺术手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桑之落矣,其黄而陨”:用了比和兴的手法,意指女子的憔悴和被弃。 B“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用了赋的手法,桑葚是甜的,但 多吃易醉;爱情是美好的,但太痴情易上当。 C“士也罔极,二三其德”:用了兴的手法,直接抒发对男

4、子感情反复无常,感情不 专一的谴责。 D“淇则有岸,隰则有泮”:兴中有比,言下之意为水有岸,泽有边,我的痛苦为何 没尽头。 解析:B 项这一句是“比”的手法,不是“赋”的手法。 答案:B 二、阅读鉴赏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关 雎 诗经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6这首诗在艺术手法上主要表现为_和_,在情感特质上主要表现为以 礼节情,体现出健康明朗的风格。 答案:比兴 重章叠句 7“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5、。悠哉悠哉,辗转反侧。”这是主人公心理活动的描写,极 其生动。其中连用两个“悠”字写出了什么? 答案 : 连用两个“悠”字,把主人公长夜难眠、思绪万千以及难耐的相思之苦表达得淋 漓尽致。 (二)(2017浙江新高考联盟一模)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绵谷回寄蔡氏昆仲 罗 隐 一年两度锦江游,前值东风后值秋。 芳草有情皆碍马,好云无处不遮楼。 山牵别恨和肠断,水带离声入梦流。 今日因君试回首,淡烟乔木隔绵州。 【注】 锦江在成都南,绵州在成都东北,绵谷在绵州东北。蔡氏昆仲,是罗隐游 锦江时认识的两兄弟。 8颔联写景历来为人所称道, 唐宋诗兴要云 : “三四写景极佳,而意极沉郁,是谓 神行。”请作简要分析。 答案 : 运用拟人,将人之情感赋予碧草白云。春游锦城时,连绵不尽的芳草,对自己依 依不舍,似乎有意绊着马蹄,不让离去 ; 秋游锦城时,美丽的云彩为了挽留自己,有意把楼 台层层遮掩。 连自然之景都尚且有不舍之情更何况是人呢, 借此强调出告别锦江山水的离愁 别恨,表达了对锦江景物的赞美和留恋之情,寄托了对友人的怀念。(借景抒情、寓情于景、 正话反说亦可) 9赏析尾联在全诗中的作用。 答案:点明思念友人的题旨;以景作结,回头远望锦城,只见远树朦胧,云遮雾绕,用 乔木高耸、淡烟迷茫的画面寄写情思,情韵悠长,余味无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