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版2020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2部分专题1文言文阅读课件.pptx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4503768 上传时间:2019-11-13 格式:PPTX 页数:281 大小:3.8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版2020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2部分专题1文言文阅读课件.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281页
全国版2020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2部分专题1文言文阅读课件.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281页
全国版2020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2部分专题1文言文阅读课件.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281页
全国版2020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2部分专题1文言文阅读课件.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281页
全国版2020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2部分专题1文言文阅读课件.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28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全国版2020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2部分专题1文言文阅读课件.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版2020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2部分专题1文言文阅读课件.pptx(28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复习风向标近年高考语文试题对古诗文阅读的考查,体现了“稳中有变”的原则。文言文题型比较稳定,所选文本均为史传文,多年一直未变,赋分一直未变。20152018年一直考查断句、文化常识、分析综合和翻译。古代诗歌鉴赏题变化较大,2016年为两道简答题;2017年改为一道五选二的选择题,一道简答题;2018年又有变化,为一道四选一的选择题和一道简答题,分值也由之前的11分改为9分。古代诗歌鉴赏分值虽有所降低,但从大趋势看,对该项内容的复习不能有任何松懈。,专题一 文言文阅读,-6-,预习做真题,洞悉高考怎么考 一、(2018全国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 14题。(19分) 鲁

2、芝字世英,扶风郿人也。世有名德,为西州豪族。父为郭氾所害,芝襁褓流离,年十七,乃移居雍,耽思坟籍。郡举上计吏,州辟别驾。魏车骑将军郭淮为雍州刺史,深敬重之。举孝廉,除郎中。后拜骑都尉、参军事、行安南太守,迁尚书郎。曹真出督关右,又参大司马军事。真薨,宣帝代焉,乃引芝参骠骑军事,转天水太守。郡邻于蜀,数被侵掠,户口减削,寇盗充斥,芝倾心镇卫,更造城市,数年间旧境悉复。迁广平太守。天水夷夏慕德,老幼赴阙献书,乞留芝。魏明帝许焉。曹爽辅政,引为司马。芝屡有谠言嘉谋,爽弗能纳。及宣帝起兵诛爽,芝率余众犯门斩关,驰出赴爽,劝爽曰:“公居伊周之位,一旦以罪见黜,虽欲牵黄犬,复可得乎!若挟天子保许昌,杖大威

3、以羽檄征四方兵,孰敢不从!舍此而去,欲就东市,岂不痛哉!”,-7-,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 诸葛诞以寿春叛,魏帝出征,芝率荆州文武以为先驱。诞平,迁大尚书,掌刑理。武帝践阼,转镇东将军,进爵为侯。帝以芝清忠履正,素无居宅,使军兵为作屋五十间。芝以年及悬车,告老逊位,章表十余上,于是征为光禄大夫,位特进,给吏卒,门施行马。羊祜为车骑将军,乃以位让芝,曰:“光禄大夫鲁芝洁身寡欲,和而不同,服事华发,以礼终始,未蒙此选,臣更越之,何以塞天下之望!”上不从。其为人所重如是。泰始九年卒,年八十四。帝为举哀,谥曰贞,赐茔田百亩。 (节选自晋书

4、鲁芝传),-8-,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 B.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 C.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 D.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答案,解析,-9-,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5、 )(3分) A.三坟五典传为我国古代典籍,后又以“坟籍”“坟典”为古代典籍通称。 B.“阙”原指皇宫前面两侧的楼台,又可用作朝廷的代称,赴阙也指入朝觐见皇帝。 C.“践阼”原指踏上古代庙堂前台阶,又表示用武力打败敌对势力,登上国君宝座。 D.逊位,也称为让位、退位,多指君王放弃职务和地位,这里指鲁芝的谦让行为。,答案,解析,-10-,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鲁芝自小受苦,仕途少有挫折。他家本为豪族,但幼年失去父亲后,即流离失所;出仕后受到郭淮器重,后又随从曹真出督关右,官职也不断得到升迁。 B.鲁芝倾心革新,治政卓有成效。任天水太守时,蜀地饱受侵

6、扰,人口减少,他全力守卫,修建城市,恢复旧境;离任时,天水各族百姓均请求让他留任。 C.鲁芝审时度势,进言劝谏曹爽。曹爽辅政时,他在曹手下任司马,曹受到讨伐,他率部下驰援,并提出应对策略,劝曹挟天子以号令四方,然而未被采纳。 D.鲁芝洁身自好,深受羊祜推重。羊祜任车骑将军时辞让说,鲁芝为人清心寡欲,与人和睦又不苟同,任职到老,以礼始终,自己愿意将车骑将军礼让鲁芝。,答案,解析,-1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诸葛诞以寿春叛,魏帝出征,芝率荆州文武以为先驱。 (2)帝以芝清忠履正,素无居宅,使军兵为作屋五十间。,参考答案 (1)诸葛诞凭借寿春反叛,魏帝出征,鲁芝

7、率领荆州文武官兵作为先锋。 (2)皇上因为鲁芝清廉忠诚行为端正,一向没有私宅,让士兵为他建造五十间房屋。 解析 这两句话的翻译重点是文言实词、虚词。(1)句中,“以”,介词,凭借;“叛”,反叛;“文武”指代的是“文武官兵”;“以为”,作为;“先驱”,古今异义词,这里是“先锋”的意思。(2)句中,“以”,因为;“履正”,行为端正;“素”,一向;“作屋”,建造房屋。翻译时语意要完整通顺。,-12-,参考译文 鲁芝字世英,是扶风郿郡人。世代有名望德行,是西州的豪族。父亲被郭氾杀害,鲁芝在襁褓中就开始逃难,十七岁时,才移居到雍州,潜心学习典籍。(鲁芝)被郡守推荐为上计吏,州府征用为别驾。魏车骑将军郭淮

8、担任雍州刺史,非常敬重鲁芝。推举他为孝廉,授官为郎中。后来又授官骑都尉、参军事、临时担任安南太守,升官为尚书郎。曹真到关西督察,又任命鲁芝为大司马军事。曹真死后,宣帝替代了曹真,于是推荐鲁芝担任骠骑军事,改任天水太守。天水郡和蜀地相邻,屡次遭蜀军入侵抢掠,人口削减,寇盗到处都是,鲁芝全心镇守护卫,重新建造了城镇街市,几年之间全部恢复了旧貌。升官为广平太守。天水各族百姓都敬慕鲁芝的德行,老幼都赴皇宫上书,请求鲁芝留下。魏明帝答应了他们的请求。,-13-,曹爽辅佐朝政时,延请他担任司马。鲁芝多次提出忠言良谋,曹爽都不能采纳。等到宣帝起兵诛伐曹爽时,鲁芝率领其余众人过关斩将,骑马快速奔赴曹爽,劝告曹

9、爽说:“您处在伊尹周公的位置上,一旦因获罪被罢免,即使想要牵着黄犬清净度日,又怎么能够办得到!如果能够挟制天子保有许昌,依仗天子的威势下文告征调四方的兵马,谁敢不听从您的!舍弃这些离开,欲赴刑场,难道不令人痛惜吗!”曹爽懦弱糊涂不能采纳鲁芝的计谋,于是遭受杀戮。鲁芝因曹爽也被捕下狱,判处死罪,但他不争辩是非曲直,没有求得赦免的想法。宣帝赞许鲁芝的品行,赦免而不杀他。不久起用他担任并州刺史。诸葛诞凭借寿春反叛,魏帝出征,鲁芝率领荆州文武官兵作为先锋。诸葛诞被铲平,鲁芝升官大尚书,掌管刑狱审理。武帝即位后,鲁芝改任镇东将军,进爵为侯。,-14-,皇上因为鲁芝清廉忠诚行为端正,一向没有私宅,让士兵为

10、他建造五十间房屋。鲁芝因年龄已到七十岁,上书告老退位,上奏表章十余次(没有被准许),又被征召做了光禄大夫,被授予特进的职位,配给他吏卒,他的门前可以像官府一样设置木栅栏遮挡人马。羊祜担任车骑将军,于是想把官位让给鲁芝,说:“光禄大夫鲁芝品行高洁,毫无贪欲,处事平和与众不同,做官到头发花白,始终恪守礼制,未曾被任命为这种官职,我在官位上(却)超越鲁芝,怎么来杜绝天下人的不满!”皇上不答应。鲁芝被当时的人们敬重到这种地步。泰始九年去世,时年八十四岁。皇帝为他的死而痛哭,赐给他的谥号是“贞”,赐给他一百亩的坟地。,-15-,二、(2017全国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 14题。(19分) 谢弘微,陈

11、郡阳夏人也。父思,武昌太守。从叔峻,司空琰第二子也,无后,以弘微为嗣。弘微本名密,犯所继内讳,故以字行。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弘微家素贫俭,而所继丰泰,唯受书数千卷,遗财禄秩,一不关豫。混风格高峻,少所交纳,唯与族子灵运、瞻、曜、弘微并以文义赏会。尝共宴处,居在乌衣巷,故谓之乌衣之游。瞻等才辞辩富,弘微每以约言服之,混特所敬贵,号曰微子。义熙八年,混以刘毅党见诛,妻晋陵公主以混家事委之弘微。弘微经纪生业,事若在公,一钱尺帛出入,皆有文簿。高祖受命,晋陵公主降为东乡君。自混亡,至是九载,而室宇修整,仓廪充盈,门徒业使,不异平日,田畴垦

12、辟,有加于旧。,-16-,中外姻亲,道俗义旧,入门莫不叹息,或为之涕流,感弘微之义也。性严正,举止必循礼度,事继亲之党,恭谨过常。太祖镇江陵,弘微为文学。母忧去职。居丧以孝称,服阕逾年,菜蔬不改。兄曜历御史中丞,元嘉四年卒。弘微蔬食积时,哀戚过礼,服虽除,犹不啖鱼肉。弘微少孤,事兄如父,兄弟友穆之至,举世莫及也。弘微口不言人短长,而曜好臧否人物,曜每言论,弘微常以它语乱之。九年,东乡君薨,资财钜万,园宅十余所,奴僮犹有数百人。弘微一无所取,自以私禄营葬。曰:“亲戚争财,为鄙之甚。今分多共少,不至有乏,身死之后,岂复见关。”十年,卒,时年四十二。上甚痛惜之,使二卫千人营毕葬事。追赠太常。 (节选

13、自宋书谢弘微传),-17-,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 B.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 C.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 D.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答案,解析,-18-,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

14、是( )(3分) A.以字行,是指在古代社会生活中,某人的字得以通行使用,他的名反而不常用。 B.姻亲,指由于婚姻关系结成的亲戚,它与血亲有同有异,只是血亲中的一部分。 C.母忧是指母亲的丧事,古代官员遭逢父母去世时,按照规定需要离职居家守丧。 D.私禄中的“禄”指俸禄,即古代官员的薪水,这里强调未用东乡君家钱财营葬。,答案,解析,-19-,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弘微出继从叔,一心只爱读书。他是陈郡阳夏人,从叔谢峻将他作为后嗣。新家比原来家庭富有,但他只是接受数千卷书籍,其余财物全不留意。 B.弘微简言服众,此举受到重视。他参与集会,常与子弟们诗

15、文唱和,住在乌衣巷,称为乌衣之游;又极有文才口才,受到叔父谢混赏识,称为微子。 C.弘微为人审慎,治业井井有条。谢混去世以后,他掌管产业,犹如替公家办事,账目分明;九年以后,多个方面得到很大发展,人们见后无不感叹。 D.弘微事兄如父,临财清正廉洁。他对谢曜感情极深,谢曜去世,他哀戚过礼,除孝后仍不食荤腥。东乡君死,留下巨万资财、园宅,他一无所取。,答案,解析,-20-,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性严正,举止必循礼度,事继亲之党,恭谨过常。 (2)而曜好臧否人物,曜每言论,弘微常以它语乱之。,参考答案 (1)(谢弘微)品性严肃正直,行为坚持遵守礼制法度,侍奉过继家的

16、亲族,恭敬谨慎过于常礼。 (2)而谢曜喜爱褒贬人物,谢曜每每发表议论,弘微常说其他的事岔开话头。 解析 第一句话翻译的重点是“循”,遵循;“事”,侍奉,事奉;“党”,族人;另外这句话是省略句,要注意补出省略成分。第二句话翻译的重点是“好”,喜欢;“臧否”,评论人物好坏;“乱”,打乱。注意翻译通畅。,-21-,参考译文 谢弘微,是陈郡阳夏人。父亲谢思,任武昌太守。从叔谢峻,是司空谢琰的第二个儿子,谢峻自己无子,就以谢弘微为嗣子。谢弘微本名密,因为触犯了嗣母的名讳,所以就用字代名。谢弘微孩童时期,风采充溢,却端庄谨慎,遇上适当的时机才说话。他嗣父的弟弟谢混有知人之名,见到谢弘微,认为他不同于寻常之

17、人,谢混对谢思说:“这个孩子深沉早慧,将成为才行出众之人,有这样的儿子,满足了。”谢弘微自己家里一向贫寒,而嗣父产业却很丰盈,他却只承继接受了嗣父的几千卷书,遗产俸禄,一概不加过问。谢混的风格高尚峻洁,很少同人交往,只同他本家子侄谢灵运、谢瞻、谢曜、谢弘微等人因赏析文义而聚会。曾经一同游宴歇息,所居在乌衣巷,所以称之为乌衣之游。谢瞻等人才气横溢,机智善辩,文辞流畅,谢弘微每每以简约的言语让众人信服,谢混特别敬重他这一点,称他为“微子”。,-22-,义熙八年,谢混因为是刘毅的同党被诛,谢混的妻子晋陵公主(被逼离开谢家,临行前)把谢混的家事托给谢弘微。谢弘微为谢混家经营生计,管理产业,办事如同在官

18、府办公一般,一枚钱一尺帛的收入支出,都有账册记载。高祖登上帝位之后,晋陵公主降为东乡君(回到谢家)。从谢混死,到这时已有九年,但谢混家屋宇整齐,仓廪充盈,仆人听从使唤,各有所业,和平常没有什么不同,田地的开垦种植,比原来更有增加。本族外姓的亲戚,朋友故旧,进门见到这么齐整的家境,没有谁不感慨叹息,甚至有人为之流泪,深为谢弘微的德义所感动。(谢弘微)品性严肃正直,行为坚持遵守礼制法度,侍奉过继家的亲族,恭敬谨慎过于常礼。太祖镇守江陵,谢弘微担任文学。谢弘微因为母亲去世离职。居丧期间以孝道著称,除服后超过一年,仍旧吃素食不变。兄长谢曜历任御史中丞,元嘉四年去世。谢弘微为他长期吃素食,哀戚超过常礼,

19、虽然服丧期满,还是不吃鱼肉。,-23-,谢弘微从小失去父母,侍奉兄长如同侍奉父亲,兄弟之间非常友爱和睦,当代没有人能够赶得上。谢弘微口中从不说别人坏话,而谢曜喜爱褒贬人物,谢曜每每发表议论,弘微常说其他的事岔开话头。元嘉九年,东乡君去世,留下资财巨万,园宅十余所,还有几百个奴仆。谢弘微一无所取,自己用私人官俸营办东乡君丧事。谢弘微说:“亲戚之间争夺财产,可算是最为鄙贱之事。现在财产多则分用,少则共用,不至于困乏就行了,身死之后,哪里还去管它。”元嘉十年,去世,死时四十二岁。皇上十分痛惜,派二卫千余人营办丧事,一直到丧事完毕。朝廷追赠谢弘微为“太常”。,-24-,三、(2016全国卷)阅读下面的

20、文字,完成第 14题。(19分) 曾公亮,字明仲,泉州晋江人。举进士甲科,知会稽县。民田镜湖旁,每患湖溢。公亮立斗门,泄水入曹娥江,民受其利。以端明殿学士知郑州,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公亮明练文法,更践久,习知朝廷台阁典宪,首相韩琦每咨访焉。仁宗末年,琦请建储,与公亮等共定大议。密州民田产银,或盗取之,大理当以强。公亮曰:“此禁物也,取之虽强,与盗物民家有间矣。”固争之,遂下有司议,比劫禁物法,盗得不死。契丹纵人渔界河,又数通盐舟,吏不敢禁,皆谓:与之校,且生事。公亮言:“萌芽不禁,后将奈何?雄州赵滋勇而有谋,可任也。”使谕以

21、指意,边害讫息。,-25-,英宗即位,加中书侍郎兼礼部尚书,寻加户部尚书。帝不豫,辽使至不能见,命公亮宴于馆,使者不肯赴。公亮质之曰:“锡宴不赴,是不虔君命也。人主有疾,而必使亲临,处之安乎?”使者即就席。熙宁三年,拜司空兼侍中、河阳三城节度使。明年,起判永兴军。居一岁,还京师。旋以太傅致仕。元丰元年卒,年八十。帝临哭,辍朝三日。公亮方厚庄重,沉深周密,平居谨绳墨,蹈规矩;然性吝啬,殖货至巨万。初荐王安石,及同辅政,知上方向之,阴为子孙计,凡更张庶事,一切听顺,而外若不与之者。尝遣子孝宽参其谋,至上前略无所异,于是帝益信任安石。安石德其助己,故引擢孝宽至枢密以报之。苏轼尝从容责公亮不能救正,世

22、讥其持禄固宠云。 (节选自宋史曾公亮传),-26-,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 B.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 C.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 D.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答案,解析,-27-,

23、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首相指宰相中居于首位的人,与当今某些国家内阁或政府首脑的含义并不相同。 B.建储意为确定储君,也即确定皇位的继承人,我国古代通常采用嫡长子继承制。 C.古代朝廷中分职设官,各有专司,所以可用“有司”来指称朝廷中的各级官员。 D.契丹是古国名,后来改国号为辽,先后与五代和北宋并立,与中原常发生争端。,答案,解析,-28-,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曾公亮初入仕途,为民兴利除弊。他进士及第后任职会稽县,当时湖水常常外溢,民田受害,他兴修水利工程,将水引入曹娥江,民众因此受益。 B.

24、曾公亮久经历练,通晓典章制度。他熟知朝廷政务,首相韩琦每每向他咨询;密州有人偷盗民田产银,他认为判处死刑过重,据理力争,最终改判。 C.曾公亮防患未然,止息边地事端。契丹违约在界河捕鱼运盐,他认为萌芽不禁终将酿成大祸,派使者偕同雄州赵滋前往调解,边地双方得以相安无事。 D.曾公亮老谋深算,暗中为子孙计。他为人深沉,思虑周密,曾举荐王安石,安石受到宠信,他考虑子孙前程,不露痕迹地处处随顺安石,终于得到回报。,答案,解析,-29-,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锡宴不赴,是不虔君命也。人主有疾,而必使亲临,处之安乎? (2)苏轼尝从容责公亮不能救正,世讥其持禄固宠云。,参

25、考答案 (1)赐宴不到场,这是对君主命令的不敬。君主有病,却一定要他亲临宴会,做这样的事能心安吗? (2)苏轼曾从容地责备公亮不能纠正弊病,世人讥讽他保持禄位加固宠幸。 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文言文翻译的标准是信、达、雅,翻译的重点是某些重要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特殊的文言句式。在第(1)句中“锡”是通假字,应通“赐”,“赏赐”的意思;“虔”的意思是“尊重”;“是不虔君命也”是判断句;“而”表转折关系;“必使亲临”中间有省略成分,应为“必使之亲临”;“处之安乎”是反问句,意思是“做这样的事能心安吗”。第(2)句中,“救正”的意思是“匡救扶正,纠正”,“持禄固宠”意思是“保持禄位加固

26、宠幸”。要注意语意通畅。,-30-,参考译文 曾公亮,字明仲,泉州晋江人。考中进士甲科,任会稽知县。百姓在镜湖旁耕种农田,常常担心湖水泛滥。曾公亮建立了斗门,将水排入曹娥江,老百姓因此获益。以端明殿学士的身份担任郑州知州,治政有能干的名声,盗贼都流窜到外地,以至夜不闭户。曾经有使者丢失袋中的东西,下公文追究盗贼,曾公亮回复说:“我们境内没有窝藏盗贼,大概是随从的人偷藏了。”对随从进行搜索,果然是这样。曾公亮详熟公文法令,任职久了,熟知朝廷台阁典章制度,首相韩琦常常向他咨询。仁宗末年,韩琦请求立皇嗣,和曾公亮等人共同决定商议。密州百姓的田地中出产银子,有的人盗取,大理寺以强盗论处。曾公亮说:“这

27、是禁止挖掘的东西,挖取银子虽然采取了偷盗的方式,与偷盗百姓家的财物还有所不同。”坚持争论这事,于是交付有司辩论,依照窃取禁物法论处,盗贼最终没有被判处死罪。,-31-,契丹听任人在界河打鱼,又屡次通行盐船,官吏不敢禁止,都说:与契丹计较,将要生出事端。曾公亮说:“在事情一开始时不加禁止,以后将怎么办?雄州赵滋勇敢又有谋略,可以任命他(去解决这件事)。”(朝廷)派他前去把皇帝的旨意告诉他们,边境的危害就平息了。英宗即位,加封中书侍郎兼礼部尚书,不久加封户部尚书。皇帝身体不适,辽国的使者来了不能召见,皇帝让曾公亮在宾馆中设宴接见使者,使者不肯赴宴。曾公亮质问他说:“赐宴不到场,这是对君主命令的不敬

28、。君主有病,却一定要他亲临宴会,做这样的事能心安吗?”辽国的使者立刻前来赴宴。熙宁三年,授予司空兼侍中、河阳三城节度使的职务。第二年,起任永兴军判官。过了一年,回到京师。不久在太傅任上退休。元丰元年去世,终年八十岁。皇帝亲临悼念,停止上朝三天。,-32-,曾公亮为人端方庄重,处事沉深周密,平常家居遵守法纪,循规蹈矩;然而生性吝啬,家产多至无数。当初推荐王安石,等到一同处理政务,知道皇上正偏向王安石,暗中为子孙考虑,凡是改革中的各种事务,一切听从王安石的,而表面上却装着不同意。曾经派儿子曾孝宽参与谋划,在皇帝面前几乎没有异议,于是皇帝更加信任王安石。王安石感激曾公亮对自己的帮助,所以推荐提拔曾孝

29、宽位至枢密使来报答他。苏轼曾从容地责备公亮不能纠正弊病,世人讥讽他保持禄位加固宠幸。,-33-,整体阅读,学案一,学案二,研习研方法,聚焦考题怎样答 整体阅读方略古代人物传记阅读须“三读一知” 全国卷文言文阅读的选文是人物传记,这是多年没有改变的命题习惯。因而高考文言文阅读,实质上是古代浅易的人物传记阅读。从古代人物传记的写作特点入手,是阅读此类文章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 一、初读紧扣文体特点,把握内容大意 1.文体特点 古代人物传记一般以记叙为主,一般都要写到下列内容:传主的姓名、字号、朝代和籍贯,传主的官职及其变动情况,传主的任职地点及其变动情况,传主的主要政绩或成就、特长或特点,传主生前和

30、死后受到的封赏等。,学案三,学案四,学案五,学案六,-34-,整体阅读,学案一,学案二,2.行文思路 传记的一般结构形如纺锤,头尾细,中间粗。 开头部分都很简短,主要是对传记主人公(简称传主)基本信息的简单介绍,一般包括传主的姓名、字号、籍贯等,有些还有祖上的简单情况。这些文字对把握全篇内容很有益处,因为我们往往能从中得到有效的信息。 中间部分是传记的主体部分,一般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作者对传主的评价,包括对传主的功绩、性格、人品等几方面的评价;二是传主的生平履历及主要事迹,这部分内容一般按照时间顺序展开。阅读时要特别注意表示时间、地点、事件起始的词句,这些词句有助于我们划分主体部分的层次,理

31、解全文内容。 结尾部分一般为对传主的册封奖赏,或死后评价。这些文字有助于我们把握人物的品质或从中看出作者对人物的观点态度。,学案三,学案四,学案五,学案六,-35-,整体阅读,学案一,学案二,二、再读理清人物关系,把握传主事迹 1.理清人物关系 一篇人物传记,虽然是写一个主要人物,但也会或多或少地与其他次要人物发生联系,因此,搞清楚人物之间的关系,是读懂文章的必不可少的一环。 人物传记阅读,一定要有人物关系的概念,一定要明白,某句话是谁说的,某件事情是谁做的,这样才能明确文意,为筛选信息、分析概括内容做准备。,学案三,学案四,学案五,学案六,-36-,整体阅读,学案一,学案二,2.理清事件头绪

32、 一篇人物传记,主要写一人,但不一定只写一件事,也可能是几件事。如果只写一件事,就要分析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如果是写几件事,就要了解事件的先后顺序,事件之间的关系。 在梳理事件时,一定要注意时间词、地点词和官职的变更词。对人物事迹的评价和信息的筛选,一般要关注何时、何地、何事;而官职的变更往往与事件结果的好坏密切相关。 另外,还要注意,梳理人物关系和梳理事件头绪并不是截然分开的,有时几件事都和某一人有关,有时一件事和多人有关,因此还要注意不同人对某件事的态度。,学案三,学案四,学案五,学案六,-37-,整体阅读,学案一,学案二,三、三读结合具体题目,揣摩文中词句 对文意的理解是否准确,最终

33、体现在对题目回答得正确与否。题目本身往往也是理解文意的线索或钥匙,因此,文言文阅读的第三步,则是将文章和题目联系起来读。这遍阅读,又可以分成两步。 1.读题目,以题解文 文言文阅读的第三题往往是对全文内容的概括分析,虽然其中有一个错误项在里面,但有三个选项是正确的。这三个选项,涉及文章中的许多内容,对理解文章有不可低估的提示作用。,学案三,学案四,学案五,学案六,-38-,整体阅读,学案一,学案二,2.看题眼,以文解文 所谓“题眼”,即文言文阅读的考查点。文言文知识与能力的考查,必定与语境有密切的联系,无论是实词含义的理解、断句还是概括分析、翻译题,都有一定的考查点(赋分点),这些考查点大多是

34、文中的重点或难点。但它们并不是孤立的,而是与前后文联系密切,可以通过对前后文相关语意的分析、对相邻词语语法功能的定位来解答,即所谓的“以文解文”。,学案三,学案四,学案五,学案六,-39-,整体阅读,学案一,学案二,四、一知知道古代人物传记的“语言系统” 中国古代的人物传记,虽然所写人物繁多,但人物类型相对简单,主要是帝王将相和达官贵人。因此,其语言系统相对单一,与官员任免、调动、褒贬相关的词语重复率极高,与古代的觐见、文告、朝廷生活有关的词语重复率极高,了解这些词语的含义,也是读懂古代人物传记所必需的。 (一)与政事相关的常用词语 官员到某地任职,做一些相关的政事,实行一定的政策,会引起各方

35、不同的褒贬评论。于是官员与百姓、官员与官员、官员与国君(帝王)之间就会有许多“动作”发生。,学案三,学案四,学案五,学案六,-40-,整体阅读,学案一,学案二,1.诣:到,去。 2.劝:鼓励,奖励;受到鼓励、奖励。 3.课:考核、督促、征收。 4.风、化:教育感化。 5.按、案:巡视,巡行;考察,核实,查明。 6.游:游玩,游览;旅行,外出求学或求官;交际,交往。 7.趋:小步走,跑;又引申为赶快,迅速。 8.劾:举报,检举,揭发。 9.白:告诉,报告。 10.短:进谗言,说坏话。 11.害:嫉妒。 12.闻:听说,听见;使知道,报告给知道。,学案三,学案四,学案五,学案六,-41-,整体阅读

36、,学案一,学案二,13.斥:指斥,指责,驳斥。 14.让:责备,责怪;谦让,辞让。 15.党:偏袒,伙同,包庇。 16.矫:假托,假传。 17.质:做人质;抵押。 18.次:临时驻扎(用于军队);住宿,停留(用于个人)。 19.输:缴纳(贡品或赋税)由“输送、运输”引申。 20.当:判刑,判罪。后多带表示惩罚意义的词语。 21.坐:因犯罪,触犯;牵连,定罪。 22.多:赞扬,欣赏。 23.少:批评,轻视,看不起。,学案三,学案四,学案五,学案六,-42-,整体阅读,学案一,学案二,(二)与官职相关的常用词语 1.表示官职的词语 (1)宰、相:总揽政务的大官。宰,主持;相,辅佐。 (2)御史大夫

37、:汉初与丞相、太尉合称“三公”。 (3)六部:从隋唐开始,中国封建王朝的中央行政机构一般分为吏、户、礼、兵、刑、工各部,合称六部。 (4)三公:古代朝廷中最尊贵的三个官职的合称。不同朝代所指官职不尽相同。 (5)尚书:隋唐以后为六部最高行政长官。 (6)太尉:秦汉时掌管中央军事的最高官员。 (7)宦官:宫廷内侍,又称太监。 (8)校尉:军职名,在汉代地位仅次于将军。,学案三,学案四,学案五,学案六,-43-,整体阅读,学案一,学案二,(9)翰林学士:唐置,唐宋时有“内相”之称,为宰相后备人选。管制诰等。 (10)太史:记史、管理文件等的官员。 (11)左右拾遗:唐代谏官。 (12)总督:明初在

38、用兵时派往地方巡视监察的官员,清朝始正式成为地方最高长官。 (13)巡抚:明代称临时派遣到地方巡视和监督地方民政、军政的大臣,清代称掌管一省民政、军政的长官。 (14)知州:州一级行政长官。知,管理。 (15)太守:隋唐之前郡一级行政长官。 (16)主簿:各级主官属下掌管文书的佐吏。,学案三,学案四,学案五,学案六,-44-,整体阅读,学案一,学案二,学案三,学案四,学案五,学案六,-45-,整体阅读,学案一,学案二,学案三,学案四,学案五,学案六,-46-,整体阅读,学案一,学案二,学案三,学案四,学案五,学案六,-47-,整体阅读,学案一,学案二,学案三,学案四,学案五,学案六,-48-,

39、整体阅读,学案一,学案二,学案三,学案四,学案五,学案六,-49-,整体阅读,学案一,学案二,学案三,学案四,学案五,学案六,-50-,整体阅读,学案一,学案二,学案三,学案四,学案五,学案六,-51-,整体阅读,学案一,学案二,学案三,学案四,学案五,学案六,-52-,整体阅读,学案一,学案二,学案三,学案四,学案五,学案六,-53-,整体阅读,学案一,学案二,学案三,学案四,学案五,学案六,-54-,整体阅读,学案一,学案二,这些词后面常带表示官职或地点的专有名词,而专有名词可以不译,这给我们的翻译带来了方便。更重要的是,官职的变动特别是某些降职或升职,往往是我们推断文中生难字词的重要依据

40、。,学案三,学案四,学案五,学案六,-55-,整体阅读,学案一,学案二,(三)与人物评价相关的常用词语 1.表示人物个性的:耿、(仁)厚、矜、耿介、刚毅、周密、宽厚、正直、梗、鲠、骨鲠、敏、木讷、佞、诈、阿谀、谄谗、谲。 耿:刚直。 梗:正直。 鲠:耿直,正直。 佞:巧言谄媚,阿谀奉承。 谲:欺诈,玩弄手段。 2.与人物品行有关的:行、德、操、节、清(廉)、淫(靡)、贪(浊)。,学案三,学案四,学案五,学案六,-56-,整体阅读,学案一,学案二,(四)其他常用词语 1.与科考有关的:贡举、第、登第、中第、状元、解元、乡试。 2.与学校有关的:庠、序、太学。 3.表示敬重的:敬、重、尊、恭。 4

41、.表示赞扬的:多、嘉、称、誉、与、许、叹。 多:称赞。 嘉:赞美。 与:赞许。 5.表示社会状态的:治、乱、兴、盛、衰。 6.表示少数民族的:蛮、夷、戎、狄。分别是古代统治阶级对南方、东方、西方和北方民族的称呼。,学案三,学案四,学案五,学案六,-57-,整体阅读,学案一,学案二,7.表示人物地位的:贵、显、卑、官绅、豪。 8.表示主管的:知、典、主。 9.与水利有关的:堤、决、溃、溢、涨、涝、旱、堰。 10.与粮食有关的:粟、黍、禾、谷、稻、菽、稼穑、耕耘、稔、熟、刈、籴、粜、廪、禀(ln)、荒、歉收。 稔:庄稼成熟。 刈:割;镰刀一类的农具。 廪:粮仓;官府发放的粮食。 禀:粮仓。 荒:荒

42、年,收成不好。 11.表示食物的:糗、馔、肴、膳、羞(馐)、蔬、果、脂膏。 12.表示饱饥的:饱、饥、饿、馁、馑。,学案三,学案四,学案五,学案六,-58-,整体阅读,学案一,学案二,13.表示俸禄的:俸、禄、秩、饷。 秩:官吏的俸禄。 14.表示布帛的:布、麻、丝、绢、锦、练、绫、绡、缣、绸、罗、缎、绮、纱、绦、缟、缯。 15.表示穿戴的:纨绔、布衣、履、绶、冠、冕、巾、带。 16.表示房舍的:宇、舍、馆、宅、第、邸、庑、屋。 宇:房檐。 庑:堂下周围的走廊、廊屋。 17.表示桌床的:案、几、床、榻。 18.表示违背的:牾、忤、逆、倍(背)。 19.表示揭发的:劾、讦、揭。 劾:揭发罪状。

43、讦:斥责别人的过失,揭发别人的阴私。,学案三,学案四,学案五,学案六,-59-,整体阅读,学案一,学案二,20.表示害怕的:畏、惧、惮、骇、患。 21.表示嫉恨的:恶、厌、憎、贬、衔恨、怨、疾、恨、怒、诅。 衔恨:心中怀着怨恨或悔恨。 诅:诅咒。 22.表示暗中的:阴、间、密。 23.表示诬陷的:谮、诬。 24.表示朝见的:朝、觐。 朝:原指诸侯在春天朝见天子。 觐:原指诸侯在秋天朝见天子。 后来都泛指朝见帝王。 25.与京城有关的:禁、阙、畿、京、京畿。 畿:京城所管辖的地区。,学案三,学案四,学案五,学案六,-60-,整体阅读,学案一,学案二,26.与皇帝有关的:上、帝、祚、践祚、登基、朕

44、、孤、寡人、御、诏、召、诰、(驾)幸、对策、奏、表、疏。 祚:帝位,王位。 践祚:即位。 27.表示说话的:曰、云、谓、告、敕、白、陈、对、语、谕、喻、晓、辩、问、谢、诘、诉、咨。 谕:告知,使知道;明白,理解;皇帝的诏令,告示。 诘:责备,追问。 诉:诉说;告状;诽谤。 28.表示劝说的:说、劝、规、讽、谏。,学案三,学案四,学案五,学案六,-61-,整体阅读,学案一,学案二,29.表示责备的:过、责、咎、诛、让、谴、尤、折。 让:责备,责怪。 尤:抱怨,指责。 折:责难,反驳。 30.表示宽容的:容、贷、恕、宽。 31.表示喜乐的:乐、欣(然)、悦(说)、欢。 32.表示哀怒的:怒、愤、恼

45、、忿、恚、涕泣、骂、责、戾。 忿:愤怒,怨恨。 恚:恨、怒。 戾:凶暴,猛烈;乖张,乖戾。,学案三,学案四,学案五,学案六,-62-,整体阅读,学案一,学案二,33.表示刑罚的:髡、笞、磔、刖、族、杖、流、赭衣、械。 族:灭族。 流:流放,古代的一种刑罚。 赭衣:囚犯所穿的衣服。赭,红褐色。 械:桎梏,脚镣和手铐一类的刑具。 34.表示监狱的:囹圄、狱。 35.表示拜访的:造、过、访、谒(见)、顾。 36.表示告别的:辞、别、谢。 37.表示离开某地的:去、迁、徙。 38.表示到往某地的:如、过、诣、往、经。 39.与马匹有关的:马、驹、厩、策、羁、辔、驭、御、驾。,学案三,学案四,学案五,学

46、案六,-63-,整体阅读,学案一,学案二,40.表示逃亡的:遁、亡、逃、匿、逋。 遁:逃,“遁”与“逃”均是逃离某个地方,但“遁”比“逃”更隐蔽,多指悄悄地溜走,不知去向。 逋:逃亡,逃跑;拖延,迟延。 41.表示死亡的:(驾)崩、山陵崩、薨、卒、不禄、死、没(殁)、终、圆寂。,学案三,学案四,学案五,学案六,-64-,整体阅读,学案一,学案二,(五)表示时间的词语 高考文言文的概括分析题“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错误项设置的一般特点是:个别字词的错译或打乱原文的六要素。人物与时间、地点、事件的错接,就是故意让这几个要素张冠李戴,比如补(译)出的省略成分错误。因

47、此,我们不应忽略一些能暗示前后事件关系的时间词。 1.表示时间不长:俄、俄而、俄顷、顷、顷之、顷刻、有顷、旋、寻、无何、既而。 2.表示过去:既、先、先是、先时、初、时、当是时、曩、尝、昔、向。 3.表示过了一段时间:比、迨、逮、及、洎、居(后带时间,则译作“过了”,如“居无何”“居三月”)。 如果掌握这些字词的同时,又养成阅读时用“/”或序号标出事件起止的习惯,就容易明确语境的起止区间,方便理解判断。,学案三,学案四,学案五,学案六,-65-,整体阅读,学案一,学案二,(六)其他古今义差别较大的词语 1.先:祖先,已经死去的,多指上代或长辈。 2.课:督促劝说去做某件事。 3.禁:皇帝居住的

48、地方。 4.对:回答或对话。 5.檄:古代用来征召、声讨的文书。 6.中:中伤、诬蔑别人,使受损害。 7.诬:捏造事实诬陷别人,言语不真实。 8.掾:古代属官的统称。 9.工:工匠,精巧,擅长。 10.僭:超越本分,逾越本职。 11.孤:幼年失去父亲。,学案三,学案四,学案五,学案六,-66-,整体阅读,学案一,学案二,12.贷:借出、借入,宽容、宽免。 13.遽:急速,就,恐惧。 14.劫:强夺,掠取,威逼,威胁。 15.令:美好,县令。 16.执:捉拿。 17.延:延请。 18.省:减免。 19.谢:道歉,推辞,告诉。 20.赧:因羞愧而脸红。 21.竟:结束,完。 22.造:造访。 23

49、.过:拜访,经过,过失,责备。 24.弑:子杀父、臣杀君。,学案三,学案四,学案五,学案六,-67-,整体阅读,学案一,学案二,25.用:财用,因为。 26.典:主持。,学案三,学案四,学案五,学案六,-68-,整体阅读,学案一,学案二,范文 (李)孝寿字景山,为开封府户曹参军。元符中,吕嘉问知府事,受章惇、蔡卞指,锻炼上书人,命孝寿摄司录事,成其狱。徽宗即位,嘉问先已得罪,孝寿亦削秩。蔡京为政,以为府推官,迁为开封尹。前此闾里亡赖子自断截臂腕托废疾凌良民无所惮畏孝寿悉搜出之部付旁郡一切治理京起苏州章纟延狱,还孝寿开封,使往即讯。至苏州,穷治铸钱,逮系逾千数,方冬惨掠囚,堕指脱足不可计,死则投于垣外。日夜锻炼,款未就,京犹嫌其缓,召使还。其后,纟延兄弟竟用此黥窜。又知虢、兖二州。坐日与巡检戏射狂人张立死,除名。居无何,起知苏州。政和初,复改开封尹。奉宸库吏吕寿盗金,系狱而逃。孝寿尽执守兵,论为故纵,非任事之吏与不上直者,亦以不即追掩绳之。,学案三,学案四,学案五,学案六,-69-,整体阅读,学案一,学案二,凡配隶四十人,阴赂杖者使加重,六七人才出关而死。帝闻之,命悉还余人。于是谏议大夫毛注论其残忍苛虐,乞加谴,不听。孝寿犹以狱空上表贺。孝寿虽亡状,亦时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