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复习提纲整理版.pdf

上传人:tbuqq 文档编号:4505791 上传时间:2019-11-13 格式:PDF 页数:20 大小:78.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复习提纲整理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复习提纲整理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复习提纲整理版.pdf(2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 主要知识点 1.教育学思想发展 (1)孔子:教育理念:有教无类;教学纲领:博学于文、约之以礼; 基本科目: 诗 、 书 、 礼 、 乐 、 易 、 春秋 ; 启发式教学方法: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2)墨子:兼爱非攻;文史知识、逻辑思维能力与实用技术; 亲知、闻知、说知 (3)道家:崇尚自然、绝圣弃智 (4)学记:地位:世界上最早的教育专著;教育与政治的关系;课内与课外的 关系;启发式教学、循序渐进原则 (5)蔡元培:五育并举 (6)黄炎培:职业教育理论,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 (7)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生活即教育、学校即社会,教学做合一) 伟大的人民教育家

2、;万世师表 (8)陈鹤琴:活教育理论;中国的福禄倍尔 (9)苏格拉底(问答法) 、柏拉图(理想国;第一个提出学前教育和四科)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古希腊百科全书式哲学家;教育要适应儿童自然 天性发展) (10)夸美纽斯:教育的自然性;泛智教育; 大教学论(西方第一部;萌芽) (11)卢梭:自然教育理论; 爱弥儿;开辟现代教育理论的先河 (12)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伦理学和心理学为基础、传统教育学代表 (12)洛克: 教育漫话;白板说;绅士教育 (13)杜威:现代教育代言人; 民主主义与教育;教育即生活;做中学; 儿童中心主义 (14)凯洛夫:教育学(马克思主义原理) 2. 教育形态:制度化教

3、育:学校是标志 3. 教育发展 (1)夏朝:最早出现学校教育;西周:礼乐为中心的六艺教育;隋唐:科举制 度;宋: 四书 (2)第一所新式学堂:京师同文馆; (3)布施行癸卯学制 ) (4)古埃及:以僧为师、以吏为师 4.近代教育的特征 5.20 世纪以后的教育特点 (1)教育的终身化:现代人的一生应该是终身学习、终身发展的一生; (2)教育的全民化:人人享有受教育的权利; (3)教育的民主化:教育机会的民主化,师生关系民主化,教育活动、内容、 方式的民主化; (4)教育的多元化:培养目标、办学形式、管理模式、教学内容和评价标准的 多元化; (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现代科学技术在教育上的运用。

4、5. 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1)政经制度与教育:决定教育(领导权、受教育权、教育目的) 教育的反作用(培养人才、制造舆论、促进民主) (2)生产力与教育:决定教育(规模和速度、教育结构、教育内容和手段) 教育的反作用(再生产劳动力和科学知识) (3)文化与教育:教育的传递、传播、选择、创造功能。 6. 教育与人的发展 (1)影响因素:遗传、环境、教育、人的主观能动性 (2)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7.学制的发展 (1)学校教育制度: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 (2)西方学制改革趋势 (3)我国近代四大学制 8.义务教育 (1)特征:公益性、统一性、义务性 (2)学制:多元化 (3)管理

5、体制:国务院领导,省级政府统筹规划,县级为主管理 9.教育目的 (1)作用:导向、激励、评价 (2)层次:教育目的、培养目标、教学目标 (3)制定依据: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 (4)我国现阶段教育目的与基本精神 内容: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基本精神:德才兼备、全面发展、个性发展 (5)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概念) 10. 教育研究方法:观察法、调查法、历史法、实验法、行动研究法(概念) 历年考题 一、单项选择题 1. 前苏联凯洛夫主编的, 力图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系统研究教育问题, 总结前苏 联 20 世纪 2030年代教育正反两方面经验,并对我国有着广泛影响的教育专著 是() A 普通教育学

6、 B 大教学论 C 民主主义与教育 D 教育学 2. 决定教育性质的根本因素是() A生产力 B文化 C政治经济制度 D科学技术 3在教育研究中,通过考察事物发生和发展的过程,揭示其本质和发展规律的 研究方法是() A调查法 B 访谈法 C 历史法 D 实验法 4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始于() A原始社会 B 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 D 资本主义社会 5我国 2006 年修订后颁布的义务教育法规定,义务教育实行国务院领导,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统筹规划实施,由() A地方级人民政府为主管理的体制 B 县级人民政府为主管理的体制 C乡级人民政府为主管理的体制 D 镇级人民政府为主管理的体制

7、 6. 以美国教育家杜威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派指导的“三中心”是() A儿童、教材、活动 B教师、活动、经验 C儿童、活动、经验 D教师、经验、教材 7. 明确提出“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的教育家() 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 C杜威 D赞可夫 8.在教育调查研究中, 为获取相关资料而对一所学校或一个学生进行的专门调查 属于() 。 A全面调查B重点调查C抽样调查D个案调查 9.苏联十月革命胜利后,专门从事流浪犯罪儿童教育,著有教育诗、 论共产 主义教育的教育家是() 。 A克鲁普斯卡娅B加里宁C马卡连柯D凯洛夫 10. 在外部条件大致相同的课堂教学中,每个学生学习的需要和动机不同,对教 学的态度和行

8、为也各式各样。这反映了下列哪种因素对学生身心发展的影响? () A遗传素质B家庭背景C社会环境D个体能动性 11. 当前我国九年制义务教育学制年限划分采用的是() 。 A “六三”制B “五四”制C九年一贯制D多种形式并存 12. 我国古代教育文献学记中要求“学不躐等”“不陵节而施”,提出“杂施 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 。这体现了教学应遵循() 。 A启发性原则B巩固性原则C 循序渐进原则D因材施教原则 13. 通常把一个国家各级分类学校的总体称为() 。 A国民教育制度B学校教育制度C 教育管理体制D学校教育结构 14.世界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著作是() 。 A 论语B 大学C 学记

9、D 孟子 15.教育能够把潜在的劳动力转化为现实的劳动力。这体现了教育的()功 能。 A经济功能 B育人功能C政治功能D文化功能 16.最早在大学里讲授教育学的学者是() 。 A梅伊曼B赫尔巴特C 洛克D康德 17.人类的教育活动与动物的教育活动存在本质区别,这主要表现为人类的教育 具有() A.延续性B.模仿性C.社会性D.永恒性 18.决定着教育领导权和受教育权的主要因素() A.社会生产力和科技发展水平 B.社会人口数量和结果 C.社会文化传统 D.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19.在学校教育制度的发展变革中,义务教育制度产生于() A.原始社会B.奴隶社会C.封建社会D.资本主义社会 20.在人

10、类历史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 A.学记 B.论语 C.论演说家的教育 D.理想国 21.教育可以“简化”文化,吸取其基本内容,教育可以“净化文化”,消除其不 良因素,这体现了教育对文化具有() A.选择功能 B.发展功能 C.传递功能 D.保护功能 22. 马克思主义认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是() A.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B.知识分子与工人农民相结合 C.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相结合D.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 23. 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任何社会进步与个人发展都离不开教育,这表 明教育具有() A.永恒性 B.依附性 C.时代性 D.独立性 24. 在影响教育的诸多因素

11、中,制约教育发展规模和速度的根本因素是() A.人口分布 B.生产关系 C.政治制度 D.生产力水平 答案:1-5:DCCBB ;6-10:CBDCD ;11-15:DCBCA ;16-20:DCDDA ;21-25:AAAD 二、辨析题 1. 动物界也存在教育 【答案】。解析: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 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所期望 的方向发展的活动。 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 物现象的根本特征, 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由此可知, 教育是人类所独有的社会 现象,教育是有意识、有目的、自觉地对受教育

12、者进行培养的过程。动物界所谓 的“教育现象”只是动物的一种生存本能,不符合教育的本质,所以动物界不存 在教育。 2. 教育可以改变政治经济制度的发展方向。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之间的关系。首先,政治 经济制度对教育具有制约作用,其决定着教育目的的性质、 教育领导权、 受教育 权利、部分教育内容;其次,虽然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具有影响作用,但其不能 够改变政治经济制度的发展方向。 3. 是能影响人身心发展的活动都是教育。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广义教育的概念,题干将广义教育的概念外延扩大 了,因此有误。 教育是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各类活动对人身心发展的影响有 积极影响

13、和消极影响之分, 只有起积极影响的活动我们才称之为教育。因此,这 句话是片面的。 4.目前,我国普通高中不属于基础教育。 答案:错误。我国普通高中属于基础教育并且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基础 教育重在“基础”,重在学习基础知识(这里指广义的知识,包括知识与能力、 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目标领域), “基础知识”的本质在于“一是 它的普遍性,二是它的实用性” 。基础教育阶段不是培养人才的,而是为培养人 才打基础的, 要为学生进一步接受高一级学校教育打下基础,为学生进入和适应 社会打下基础,总之,要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好基础。 5.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性质,因此教育没有自己的相对独立

14、性。 答案: 错误。 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性质, 但是教育具有一定的相对独立性, 而且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还具有反作用。题干的描述过于片面,因而是错误的。 三、材料分析题 1 尼克胡哲天生没有四肢,从小很自卑和孤独,随着他的成长在老师和父母 的指导下,有了很大的成就。 问题:请结合材料分析影响人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及其作用。(18 分) 答案: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有很多,概括来说, 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主要 有遗传、环境、学校教育和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四个方面。 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前提,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遗传素质 的成熟程度制约着身心发展的水平及阶段;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对人的发展

15、也有一 定的影响作用;在人的身心发展中不能夸大遗传的作用。 环境在人的发展过程中将遗传素质提供的可能性变为现实,环境对人的发展 的影响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人在接受环境的影响和作用时,也不是消极的、 被动的,而是积极的、主动的。 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具有主导作用,具体表现在: (1)学校教育是有 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的活动; (2)学校教育能有效的控制、影响学生 发展的各种因素;(3)学校教育由专门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负责。学校教育对个 体的发展具有一些特殊功能, 表现在: (1)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做出社会性规 范; (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3)学校教育对个体

16、发展的影 响具有延时和即时的价值; (4)学校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个体身心发展的内因,是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 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其自身发展的动力。 第二章中学课程 主要知识点 1. 课程的概念:广义与狭义 2. 课程流派基本观点 (1)学科中心课程论 第一,知识是课程的核心; 第二,学校课程应以学科分类为基础; 第三,学校教学以分科教学为核心; 第四,以学科基本结构的掌握为目标; 第五,学科专家在课程开发中起重要作用。 (2)活动中心课程论 第一,学生是课程的核心; 第二,学校课程应以学生的兴趣或生活为基础; 第三,学校教

17、学应以活动为核心; 第四,学生在课程开发中起重要作用。 (3)社会改造主义课程论 第一,社会改造是课程的核心; 第二,学校课程应以建造新的社会秩序为方向;应该把学生看作社会的一员; 第三,课程知识应该有助于学生的社会反思; 第四,吸收不同社会群体参与到课程开发中来。 3. 制约课程开发因素:儿童、社会、学科特征 4. 课程类型 (1)分科课程、综合课程、活动课程 区分概念;区分中小学课程类型 (2)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根据课程的开发的主体不同) (3)显性课程、隐性课程(根据课程的表现形式) 5. 课程内容的表现形式: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材 6. 课程计划 (1) 含义:课程计划是

18、指导和规定教学活动的依据,也是制定课程标准的依据。 (2)基本内容: 教学科目的设置; 学科顺序;课时分配;学年编制与学周安排。 其中,教学科目的设置是课程计划的中心内容。 7. 课程评价模式 (1)目标评价模式:泰勒、课程原理(四阶段) (2)目的游离评价模式:斯克里文 (3)背景、输入、过程、成果(CIPP)评价模式:斯塔弗毕姆 8. 课程改革 (1)课程改革是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 (2)基本理念:关注学生作为“整体的人”的发展;统整学生的生活世界与科 学世界;寻求学生主体对知识的建构;创建富有个性的校园文化。 (3)课改目标: 课程目标:改变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19、; 课程结构:改变强调学科、缺乏整合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制和综合课程; 课程内容:改变“难繁偏旧” 、注重书本知识现状,关注学生生活、兴趣 课程实施:改变强调接受学习现状,倡导主动学习; 课程评价:改变强调甄别选拔功能,发挥促进学生发展、提高教学实践功能; 课程管理:改变过于集中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管理。 历年考题 一、单项选择题 1. 在中学阶段开设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等课程属于() A学科课程 B 综合课程 C活动课程 D 社会课程 2. 编写教材(教科书)的直接依据是() A课程计划 B 课程目标 C课程标准 D 课程说明 3. 主张课程内容的组织以儿童活动为中心,提倡 “

20、做中学”的课程理论是() 。 A学科课程论B活动课程论C社会课程论D要素课程论 4. 学校体育的基本组织形式是() 。 A体育课B课外体育锻炼C体育竞赛D运动队训练 5. 1949 年美国学者泰勒出版的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中提出了课程编制的 “四段论”, 形成了著名的“泰勒原理”的课程编制模式,这一模式被称为() 。 A实践模式B过程模式C环境模式D目标模式 6. 目前我国普通高中课程设置的主要课程是() 。 A分科课程B综合课程C活动课程D探究课程 7. 课程的文本一般表现为() A.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科书B.课程计划、课程目标、课程实施 C.课程目标、课程实施、课程评价D.课程主题、课

21、程任务、课程标准 8.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规定,我国初中阶段课程设置主要是() A.分科课程B.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结合 C.综合课程D.活动课程和综合课程结合 答案: 1-5:ACBAD ;6-10:AAB 二、简答题 1.简述课程计划的含义与内容 【参考答案】 课程计划是指导和规定教学活动的依据,也是制定课程标准的依据。 课程计划的基本内容包括:教学科目的设置;学科顺序;课时分配;学年编制与 学周安排。其中,教学科目的设置是课程计划的中心内容。 2. 简述课程内容的三种文本表现形式。 【答案要点】课程内容的三种文本表现形式包括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材。 (1)课程计划 课程计划是课程设

22、置的整体规划,它对学校的教学、 生产劳动、 课外活动等作出 全面安排,具体规定学校应设置的学科、 学科开设的顺序、培养目标及课时分配, 并对学期、学年、假期进行划分。 (2)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是规定某一学科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 内容目标、 实施建议的教学指 导性文件。课程标准是课程计划的具体化,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价和考试命题 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 (3)教材 教材是教师和学生据以进行教学活动的材料,包括教科书、讲义、讲授提纲、参 考书、活动指导书以及各种视听材料。其中,教科书和讲义是教材的主体部分, 因此人们通常把教科书与讲义简称为教材。 3.简述学科中心课程论的主要观点。

23、 【答案要点】 本题考查中学课程这一模块的知识,课程理论有三大理论流派, 其 中之一便是学科中心课程理论流派的基本观点。 学科中心课程论的主要观点包括: (1)学校课程应以学科分类为基础。 (2)学校教学以分科教学为核心。 (3)以学科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基本技能的掌握为目标。 (4)知识是课程的核心。 (5)学科专家在课程开发中起重要作用。 第三章中学教学 主要知识点 1.教学的地位:学校教育的核心,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是进行全面发展教 育的基本途径,居于中心地位。 2.教学的任务:传授系统知识;发展学生的智能,特别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 实践能力; 发展学生的体力, 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

24、水平; 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 趣和能力;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3.教学过程的本质(特殊的认识过程) :交往性、认识性、发展性、教育性。 4.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相互关系);掌握知识与 发展能力相结合(相互关系) ;教学过程中知情意的统一;教师主导作用于学生 的主体作用相结合(相互关系) ;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 5.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备课、上课、布置和检查作业、课外辅导、学生成绩的 检查与评定;上课是中心环节。 6.课的类型与结构 (1)课的类型:新授课、巩固课、技能课、检查课 (2)课的结构:组织教学、检查复习、讲授新教材

25、、巩固新教材、布置课外作 业 7.一堂好课的标准:目标明确、重点突出、内容正确、方法得当、表达清晰、组 织严密、气氛热烈。 8.教学原则:科学性与思想性原则、直观性原则、启发性原则、巩固性原则、循 序渐进原则、因材施教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概念、基本要求) 9.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概念、类型、基本要求),其他方法知 道并能区分即可。 10.教学组织形式 (1)班级授课制:我国目前学校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 大教学论最早从理论 上阐述;我国最早采用的是京师同文馆;班级授课制优缺点 (2)分组教学制:优缺点 (3)设计教学法、道尔顿制:概念区分 11.课改:第八次;基础教育改革趋势

26、历年考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在学习教育中,学生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主要借助的是() A生产经验 B生活经验 C直接经验 D间接经验 2. 李老师坚信自己能教好学生, 在教育教学中表现出很高的热情。这主要反映了 他具有很高的教学() A认知能力 B 监控能力 C操作能力 D 效能感 3. 在教材编写过程中, 课程内容前后反复出现, 且后面内容是对前面内容的扩展 和深化。这种教材编排方式是() 。 A直线式B螺旋式C分科式D综合式 4.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数学的实地测算、地理的地形测绘、生物的植物栽培 和动物的饲养。上述情况属于下列哪一种教学方法?() A实验法B参观法C演示法D实习作业法 5.王

27、老师在历史课上讲到民族英雄岳飞时,从历史事实出发,高度赞扬了岳飞的 爱国主义精神,使同学们受到了感染, 王老师的教学主要体现了那一教学原则 () A.科学性和思想性相统一B.直观性原则 C.启发性原则D.因材施教原则 6. 在教学过程中, 张老师经常运用语言的形象描述,引导学生形成所学事物、 过 程的清晰表象,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 从而使他们正确理解知识和提高认识能力, 张老师遵循的教学原则是() A.循序渐进原则 B.直观性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启发性原则 7. 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它区别于一般认识过程的显著特点是() A.直接性、引导性和简捷性B.直接性、被动性和简捷性 C

28、.间接性、被动性和简捷性D.间接性、引导性和简捷性 8. “西邻五子,一子朴,一子敏,一子盲,一子跛,一子偻,乃使朴者衣,敏 者贾,盲者卜,跛者纺,偻者绩”这体现的教学原则是() 。 A启发性原则B因材施教原则C循序渐进原则D直观性原则 答案: 1-5:DDBDA ;6-10:BDB 二、辨析题 1. 知识多少与能力高低成正比 【答案】。解析:知识是个体通过与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其 实质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特征与联系的反映。能力是直接影响活动效率, 使活动 得以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从本质上讲, 知识属于认识的范畴, 而能力属于 实践活动的领域。知识与能力是互动的,能力的形成和发

29、展离不开知识的积累, 知识的积累会更好地促进能力的形成和发展,但能力又不是简单的知识积累。 知 识是能力转化的基础与前提,没有知识的吸收与积累,能力也就成了无源之水, 无本之木。因此,知识是能力形成的基础,并能促进能力的发展;能力对知识的 获得又起着一定的制约作用,能力越强,获得知识越快、越多。机械地说知识与 能力成正比,说法有失片面。 2. 直观教学是教学手段,也是教学目的。 【答案】。解析:直观教学指教师根据教学活动的需要,让学生直接感知学习 对象。直观教学是教学手段、教学方式而不是教学目的。 3. 教学的任务就是传授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培养基本技能技巧。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教学的五个

30、任务,而题干中只涉及了其中的一个任 务。教学的任务之一是传授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培养基本技能技巧。 除了这一任 务之外,还有以下四个任务: 发展学生的智能,特别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发展学生的体力,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 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能力。 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4.教学是实现学校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 答案:正确。教学是贯彻教育方针,实施全面教育,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 造就全面发展的人才需要实施全面发展教育,而教学是其基本途径。 三、简答题 1. 教学过程有哪些基本规律可循? 【答案要点】 (1)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统一的规律。

31、 (2)教学过程中知、情、意的统一规律。 (3)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统一的规律。 (4)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的规律。 2. 简述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教学原则的含义及贯彻这一原则的要求。 【答案要点】 本题考查中学教学这一模块的内容,教学有八大原则, 其中之一便 是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结合的统一教学原则。 (1)含义:科学性和思想性统一教学原则是指教学中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授 予学生科学知识, 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知识, 同时结合知识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 品德和正确人生观、科学世界观的教育。 (2)基本要求:第一,教师要确保教学的科学性;第二,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的 特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第三

32、,教师要通过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对学生进 行思想品德教育;第四,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思想素质。 3. 简述学校教学活动的基本环节 答案: 教学工作以上课为中心环节。 教师进行教学工作的基本程序是备课、 上课、 作业检查与批改、课外辅导、学业成绩考查与评定。 其中,教学上课是中心环节。 四、材料分析题 材料分析题解题思路: 1.阅读材料,提炼主要信息; 2.看清问题,明确理论依据; 3.答题思路:第一步:陈述理论观点; 第二步:概括材料信息; 第三步:简要分析说明。 1. 材料: 我就英语 cock&clock 这篇材料进行了认真备课, 对上好这节课充满了信心。 当我给学生板书单词“ c

33、ock(公鸡) ”时,一个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班上一 个男孩子突然站了起来,恶作剧式的怪声怪气地向我问道:“老师,有没有母鸡 啊?”全班立刻哄然大笑 , 当时我窘迫极了,作为一个新教师, 从未遇到这种 情况,真想找个地缝钻进去。 生气归生气,但我并未表现出来, 经过短暂的思考, 我有了主意 , 。我沉静地看着这个学生, 继续对全班同学清晰地说:“同学们, 在英语中,同样有cock(公鸡) ,也有 hen(母鸡) ,chicken (小鸡) ” ,说着, 将母鸡、小鸡的单词板书下来。这种做法,同学们感到意外,但他们很安静。我 接着说道:“这位提问的同学发现问题,并敢于提出来,我要表扬你,但同时

34、还 要批评你,一是发言不举手,二是说话怪声怪气。同学们,你们知道说话的语气 对表达词义的作用吗?” 我又给同学们举出了几个同样的词语因语气不同可能会 表达不同词义的实例。 接下来的讲课非常顺利, 同学们屏神静气的听讲, 连那位 顽皮的男孩子也安静地坐着,不好意思地看着我,仿佛是在向我道歉, 。 问题: 材料中的“我”贯彻了哪些教学原则?试加以分析。(18 分) 【参考答案】 教学原则是根据教育教学目的、 反映教学规律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 首先,该老师既将备课知识系统地传授给了学生,还对课堂上学生的“刁难”灵 活处理,对该生起到了很好的教育作用,体现了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的原则。 科

35、学性和思想性统一原则, 是指教学对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授予学生以科学知 识,并结合知识教学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品德和正确的价值观与世界观教育。 此外,该教师善于利用提问的方式, 将词语语气使用的知识通过启发性教学原则 很好的体现了出来。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主体性, 引导他们经过积极思考与探究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学会分析问题, 树立求真意 识和人文情怀。 2. 材料: 念奴娇赤壁怀古课堂片段 王老师:词的上阕重在写景,而下阕引用了周瑜这个人物,有何用意? 学生甲:苏轼在上阕已经提到“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这里塑造周瑜这一形 象是为了照应上阕, 因为周瑜就是一个英雄豪杰。另

36、外,把周瑜这一英雄豪杰与 自己做对比“早生华发与“人生如梦”可看出是苏轼对自己的哀叹。 学生乙:我读过周瑜的传记,周瑜指挥赤壁之战时,是他娶小乔十年以后的事, 而词中“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也许是为了显示周瑜的年轻。与苏轼的“早生 华发”相对比。后面“羽扇纶巾, 樯橹间灰飞烟灭” 则是写出了周瑜儒雅的打扮, 从容的姿态与功业之大。而苏轼却功业无期。 王老师:两位同学的发言把周瑜这个人物形象在这首词中的作用分析得比较完整, 那么我们学过杜牧的赤壁 ,大家还记得吗 ? 学生:记得 ! 王老师:好,我们一起背诵一遍。 学生: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王老师:杜

37、牧在这首诗中强调赤壁之战的关键是什么? 学生:东风。 王老师:为什么同样是写赤壁之战,战争的关键却不同呢?是不是有位作者搞错 了呢? 学生丙:我认为他们没有搞错, 苏轼塑造周瑜这个人物形象,主要写周瑜在赤壁 之战中的重要作用, 是为了用周瑜的年轻有为与自己的光阴虚度、壮志未酬作比 较。杜牧的诗却把赤壁之战的关键归于东风,假设没有东风之力, 周瑜将会一败 涂地,可能是突出他自己的雄才伟略吧。 王老师:的确是这样。 苏轼的词与杜牧的诗都是为了要表现作者的思想,他们所 要歌咏的史实内容的不同, 是因为他们要表达自己不同的抱负。苏轼要借用周瑜 来抒发自己有志国,但是壮志未酬的感慨。 杜牧有经时济世之才

38、, 通晓兵法军事, 但是一直没有得到施展才华的机会,所以他感史伤怀, 把赤壁之战的功绩归于东 风是为了抒发自己的怀才不遏。 问题: (1)这个教学片断主要体现哪些教学原则(6 分)? (2)贯彻该原则应该遵循哪些基本要求(12 分)? 【答案要点】 (1)教学原则主要包括: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直观性 原则、启发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巩固性原则、可接受性原则、因材施教原则 等。 材料中体现的教学原则是启发性原则。教师在讲这首词的过程中通过提问题的方 式启发学生思考, 提问题时具有逻辑性, 带着学生逐步深入地理解词中所表达的 意境。 (2)贯彻启发性教学原则的基本要求是: 调

39、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教师要善于机智地运用各种方法,使学生一时的欲望 和兴趣,汇集和发展为推动学习的持久动力。 启发学生独立思考,教师要注意提问,激励、启发学生的思维,教师在启发学 生思考过程中要有耐心, 给学生以思考时间, 要有重点。 要启发学生理解学习的 过程,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 启发学生将知识创造性地用于实际,启发不仅要引导学生动脑, 而且要引导学 生动手,克服困难,解决问题,别出心裁地完成作业,以便发展其创造才能。 第四章中学生学习心理 主要知识点 1. 感知觉 (1)感觉的特性:感觉后效(视觉后像) ;感觉适应(同一感受器同一刺激持续 作用) ; 感觉对比(同一感受器不同刺激作用)

40、 ; 联觉 (两种感受器不同刺激作用) (2)知觉的特性:选择性;整体性(知觉条件不变,事物本身改变,对事物的 知觉不变);理解性;恒常性(知觉条件改变,事物本身不变,对事物的知觉不 变) 2. 注意 (1)注意的类型:无意注意(无目的,无意志努力)、有意注意(有目的,有意 志努力) 、有意后注意(有目的,无意志努力) (2)注意的品质:注意的广度(对象的多少);注意的稳定性(时间的长短) ; 注意的分配(同一时间关注多个对象) ;注意的转移(有目的,主动转换关注的 对象) ;注意的分散(无目的,被动转换关注的对象) 3. 记忆 (1)记忆的基本环节:识记、保持、再现(再认和回忆) (2)记忆

41、的类型:按记忆内容;按保持时间 (3)遗忘 遗忘规律:先快后慢;遗忘原因(前后摄抑制) (4)适当过度学习:学习的熟练程度达到150% 时,记忆效果最好。 (5)合理进行复习(五点) 4. 想象的类型:再造想象(依赖描述、图片、符号)和创造想象(独立构思) 5. 思维 (1)思维的类型: 按照发展水平(解决问题的方式) :直观动作(动作);具体形象(表象和 形象) ;抽象逻辑(概念) 按照解决问题时的思维方向:聚合思维(求同);发散思维(求异) (2)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论 感觉运动阶段:借助感官和动作探索事物 前运算阶段:借助表象思维;泛灵化;以自我为中心;相对具体性;不可逆 具体运算阶段:可

42、以借助具体事物进行逻辑推理;获得守恒观念 形式运算阶段: 摆脱具体事物, 可以依据语言表述进行逻辑推理;推理方式由归 纳推理上升为演绎推理; 具有可逆和补偿思维; 可以灵活运用改 变规则 (3)问题解决 阶段: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设、检验假设 影响因素:心理(思维)定势:依据原有经验形成的习惯化的方式; 功能固着;依据物体通常的功能解决问题; 变式:运用相似实例(变更非本质特征)解决问题; 原型启发:根据事物的本质特征产生新的设想。 6. 学习动机 (1)功能:激发、指向、维持和调节 (2)类型: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近景动机和远景动机;主导型动机与非主导 性动机 (3)理论: 强化理论:

43、 正负强化:增加行为发生的频率;惩罚:减少行为发生的频率; 负强化:有机体做出某一行为后,导致了刺激的消失或刺激强度的降低, 并且结果也提高了该行为在今后发生的频率。 惩罚:有机体做出某一行为反应的结果,降低了该行为以后发生概率的过 程。 消退:有机体做出以前曾被强化过的反应,如果在这一反应之后不再有强 化物相伴,那么,此类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便降低,称为消退。 成败归因理论:习得性无力感与成败归因的关系 自我效能感理论:罗森塔尔效应 (4)激发学习动机的措施(四点要求;耶克斯多德森定律) 7. 学习迁移 (1)类型:正负迁移;水平与垂直迁移;一般与具体迁移;同化与顺应迁移; 顺向与逆向迁移。

44、 (2)理论: 共同要素说:桑代克;相同的刺激与反应的联结越多,迁移越大; 经验类化理论:贾德;强调概括化的经验(原理)促进迁移; 关系转换理论: 苛勒;迁移取决于对情境中各种关系的理解或顿悟;关注各要素 的整体关系;强调认知因素; 认知结构迁移理论:奥苏伯尔;有意义的学习一定有迁移; 原有认知结构最关键。 (3)促进迁移的措施(五点要求) 8. 学习策略 (1)认知策略: 复述策略(保持、重现) :适当过度学习;合理进行复习;利用无意识记和 有意识记;排除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整体识记和分段识记;多种感官参与;复 习形式多样化;画线。 精细加工策略 (新旧知识联系, 增加新知识意义):记忆术;

45、做笔记;提问; 生成性学习;利用背景知识,联系实际。 组织策略(对新旧知识整合、构建) :列提纲;利用图形;利用表格。 (2)元认知策略: 计划策略(计划活动、预测结果、选择策略):设置学习目标;分析材料确 定问题;分析采用哪些认知策略完成任务。 监视策略(估计完成情况,评价实施效果):阅读时集中注意;对材料进行 自我提问;考试时监控主机的速度和时间。 调节策略(修正、调整认知策略) :不理解重新看;有困难放慢速度。 (3)资源管理策略 时间管理;环境管理;自我激励管理;工具管理;人力资源管理 9. 学习理论 (1)桑代克(试误):准备律;练习律;效果律 (2)巴甫洛夫:习得律与消退律;刺激泛

46、化与分化 (3)斯金纳:强化 (4)苛勒:顿悟;整体完形 (5)布鲁纳:发现学习 (6)奥苏伯尔:有意义接受学习 意义学习的实质:新旧知识建立内在逻辑关系 意义学习的条件:首先,学习者具有适当的认知结构;其次,学习者具有积极主 动的倾向;最后,学习者能让新旧知识发生相互作用。 先行组织者技术: 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上位知识或是相似 性知识。 (7)马斯洛与罗杰斯:关注个体人格的发展 (8)皮亚杰与维果斯基:强调知识是假设而非最终答案;学习是学生自主建构 的过程;注重学生的生成性资源;最近发展区。 历年考题 一、单项选择题 1. 杨柳被教室窗外的小鸟所吸引,不能专心听讲。这属于

47、() A注意分配 B 注意广度 C注意分散 D 注意转移 2. 王老师在讲“果实”这个概念时,列举了苹果、花生等可食果实的例子,也列 举了棉籽、橡树籽等不可食果实的例子。这种教学方法称为() A变式 B范式 C原型 D 演绎 3. “一题多解”的教学方式主要用于训练学生的哪一种思维?() A直觉思维 B发散思维 C动作思维 D 集中思维 4.王老师讲课时,迟到的钱冰突然推门而人, 同学们不约而同地把目光投向了他。 学生的这种心理活动属于() 。 A无意识记B有意识记C无意注意D有意注意 5.如图 1 所示,这个图形虽不是封闭的,但我们知觉它时,通常不会把它知觉成 四条分割的线段,而把它知觉成完

48、整的图形。 这反映的是知觉的哪种特性? () A整体性B选择性C理解性D恒常性 6. 耶克斯和多德森在研究动机强度与学习效率之间的关系时发现() 。 A动机越低,学习效率越高 B动机越高,学习效率越高 C任务难度不同,其最佳动机强度不同 D任务难度不同,其最佳动机强度相同 7.李红学习了英语语法后,加深了对以前学过的中文语法的理解。这种现象属于 () 。 A负向迁移B垂直迁移C 顺向迁移D逆向迁移 8.学生学习望庐山瀑布这首古诗时,头脑中呈现诗句所描绘的相关景象。这 种心理活动属于() 。 A无意记忆B有意记忆C再造想象D创造想象 9.丁力有意识地对自己的学习活动进行检查与监控。他所运用的学习策略属于 () 。 A复述策略B精加工策略C组织策略D元认知策略 10.老师问: “一张桌子四个角,锯掉一个角,还有几个角。”张东不假思索地回 答: “三个角。”老师又问: “还有其他答案吗 ?”张东想了想,没有回答出来,这 说明张东在解决问题时受到哪种因素的影响?() A功能固着B原型启发C心理定势D垂直迁移 11.王老师播放一首交响曲后,学生们便在头脑中产生了相应的视觉想象。学生 的这种心理活动属于() 。 A对比B联觉C 补偿D错觉 12.闭卷考试时,学生在头脑中呈现问答题答案的心理活动属于() 。 A识记B保持C再认D回忆 13. 罗森塔尔效应强调哪种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